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疗效评价中的统计指标——需要治疗的患者数

    作者:李雪迎

    在针对临床疗效验证的对照研究中,当评价指标为某结局的发生率时,首先可以通过治疗组间率的比较说明组间治疗结局的异同.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试验治疗方法的作用,仍可以对治疗结果完成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例如,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就是一个计算过程简单的统计指标.在对照研究中,NNT可以通过计算试验治疗相对于对照治疗发生某不良结局风险的降低情况,从而评价临床疗效.

  • 血栓抽吸前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立博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前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心功能以及主要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在常平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造影术后,血栓抽吸前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 ml,另一组在血栓抽吸术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 ml,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室射血分数、MACE的情况等等.结果 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MBG2、3级的比例为85.0%,而在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的比例为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LVEF值分别为71.5±10.0和61.5±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冠状动脉内TIMI3级血流、CTFC帧数、以及ST段回落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如果患者血栓负荷过重,在支架置入术前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

  •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黄立萍;黄榕翀

    目的 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25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例动态心电图发现与症状相关的ST段抬高的患者中,17例患者68%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50%冠状动脉狭窄动态心电图判断的痉挛血管、LAD 20例、LCX 2例,RCA 4例,其中1例LAD及RCA同时发生.其中动态心电图提示LAD痉挛的20例患者,8例未见冠状动脉存在>50%以上狭窄.对于7例双支或多支病变者,仅有1例动态心电图诊断与CAG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变异性心绞痛诊断有重要价值,此类患者常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以LAD多见.

  •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脱落及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徐争鸣;郑宏;蒋世良;胡海波;赵世华;徐仲英;吕滨;张戈军;凌坚;吴文辉;张岩;兰天;金敬琳;李世国;徐丽丽;孙鑫;吕秀章;梁玉;王志民;王浩;孟宪强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导致封堵器脱落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中10例封堵器脱落的病例资料.结果 10例封堵器脱落患者有3例经换用更大型号封堵器后获得成功,其余7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行缺损修补.结论 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及术中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缺损边缘的情况则是封堵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 血管活性物质与桡动脉痉挛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贾德安;周玉杰;史冬梅;赵迎新;杨士伟;刘晓丽;胡宾

    目的 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介入诊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初步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和桡动脉痉挛的关系,为临床桡动脉痉挛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仅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2岁以内进行1∶2配对.痉挛的判断使用临床桡动脉痉挛的定义.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前列环素、血栓素A2、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多因素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选60例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配对入选120例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痉挛组和对照组中一氧化氮[(63.5875±21.2763)μmol/L比(55.6425±18.1542)μmol/L,F=7.442,P=0.351]和血栓素A2[(0.9768±0.1953)ng/ml比(0.7824±0.2051)ng/ml,F=1.058,P=0.284]浓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内皮素-1[(298.5839 ±65.3291)ng/ml比(81.4391±20.4283)ng/ml,F=2.034,P<0.001]和去甲肾上腺素[(202.3721±38.3829)ng/ml比(56.4828±15.6025)ng/ml,F=39.267,P=0.005]高于对照组,前列环素[(8.8294±2.5322)pg/ml比(15.5430±4.8267)pg/ml,F=14.586,P=0.038]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内皮素-1(OR2.954,95% CI1.569~5.354,P=0.005)和去甲肾上腺素(OR 4.642,95% CI 2.619~8.332,P=0.018)是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结论 内皮素-1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是术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

  • 不同状态肾功能与冠心病发病率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

    作者:张磊;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权宇;李晶;霍勇;张岩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 收集9608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适合中国人的改良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90 ml·min-1·1.73 m-2)、轻度降低(60 ~89 ml·min-1·1.73 m-2)、中度降低(30~59 ml·min-1·1.73 m-2)和重度降低(<29 ml· min-1·1.73 m-2)4组,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其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 9608例患者中存在肾功能降低(eGFR< 90 ml· min-1·1.73 m-2)者4939例,占51.4%.肾功能降低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55.7%比44.3%,P<0.001),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表现为患者病变支数更多(1.38±1.13比1.06±1.08,P<0.001)、Gensini积分更高(29.36±35.53比21.32±30.30,P<0.001).肾功能正常组与轻度、中度、重度降低组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9.7%、69.4%、79.1%、92.3%,冠心病发病率随肾功能降低的程度而明显增高(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β=0.061,OR值3.219,95%CI:2.075~4.364,P<0.001)呈独立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KD与冠心病诊断存在显著关联(OR值1.330,95% CI:1.177~1.503,P<0.001).结论 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患者肾功能降低越显著,则冠心病发病率越高;肾功能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独立正相关;CKD与冠心病发生存在显著关联.

  • 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郭永和;周玉杰;赵迎新;史冬梅;成万钧;杨清;葛海龙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 1.328,95% CI 0.253 ~2.652,P>0.05).结论 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 120例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术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研究

    作者:卢明瑜;叶慧明;王伟民;刘健;赵红;马玉良;李琪;刘传芬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条件连续的120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行DES的疗效,将其分为分叉病变组(80例)和非分叉病变组(40例)两组,根据病变特点行单支架术或双支架术,分析其支架术的操作特点,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重建)及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情况.结果 两组间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106(88.3%)例患者完成随访,分叉病变组更多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治疗(但P>0.05),分叉病变组33例行双支架术,非分叉病变组5例行双支架术(P=0.001),住院期间无MACE及支架内血栓(ST)发生,出院随访平均(26.3±14.5)个月,MACE 11例(9.2%),总共死亡3例(2.8%),都是SYNTAX积分及EuroSCORE均属高危的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1.9%),靶病变重建(TLR)6例(5.7%),造影再狭窄6例(占造影随访患者的15.8%),两组ST各1例,两组间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12.5%,x2 =0.801,P=0.503).结论 在选择性患者行DES治疗无保护LMCA病变不论是否分叉病变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接受.

  • 经桡动脉4F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梁静;周玉杰;刘晓丽;王志坚;张琳琳;杨丽霞

    目的 评价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于安贞医院就诊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4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比较两组间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压迫止血时间、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术后4周行右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 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在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迫止血时间4F组显著短于5F组(4.62 ±0.98)h比(6.36±0.93)h,P<0.001.除5F组一例患者于术中出现心室颤动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院内、院外死亡、急性血栓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前臂大血肿等;4F组桡动脉闭塞、桡动脉内膜增厚率均显著少于5F组(分别为0.60%比2.30%,P=0.038;1.10%比4.10%,P=0.003).结论 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同时对桡动脉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压迫止血时间短,舒适度更高.

  • 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的比较

    作者:尚小珂;张刚成;柳梅

    目的 比较外科微创封堵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病例321例,其中行外科微创封堵154例(组A),行导管介入封堵治疗167例(组B).结果 组A手术成功率98.7%,手术时间(61.45±23.57)min,术后住院时间(5.06 ±2.01)d,并发症发生率20.1%,住院费用(2.94±0.42)万元.组B手术成功率98.8%,手术时间(25.28±10.5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70)d,并发症发生率3.0%,住院费用(2.11±0.32)万元.随访3~12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房间隔缺损,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外科微创封堵适应证广泛,无X线辐射,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介入治疗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有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肝素相关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报告

    作者:罗晓丽;邹雪;谢红英;曾春雨;王旭开;杨成明;王红勇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近期发现1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肝素相关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仅为2×109/L(2000/mm3),检索相关资料未发现更低者,报告如下.

  • 经导管封堵无冠窦瘤破裂至右室一例

    作者:刘加立;钱文浩;夏勇;王诚;秦永文

    患者,男,56岁1个月前煤气中毒恢复过程中剧烈咳嗽后突感胸闷,稍作活动时即感呼吸困难,无意识丧失及一过性黑矇.查体:血压120/50 mm Hg,心前区无隆起,可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20次/min,律齐,三尖瓣及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5/6级双期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两下肺呼吸音降低.超声心动图:有心房室轻度扩大,主动脉无冠窦轻度扩张,直径约46 mm,可见破口位于三尖瓣根部右室侧,大小为8 mm,X线平片:两肺血多,主动脉不宽,肺动脉段轻度凸出,右心房室大.胸部CT平扫:两肺血流增多,双侧胸腔少量胸腔积液.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颈部合并纵隔血肿一例

    作者:桑震池;金惠根;刘宗军;杨伟;汪蔚青;汪志华

    随着桡动脉介入治疗器械的问世和改进以及操作经验的积累,使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应用和推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TRI也有很多特殊的并发症,操作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同部位的血肿,严重时致死或者致残[1-3].我们对一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出现颈部合并纵隔血肿的患者进行报道,并分析原冈.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当导致冠状动脉栓塞一例

    作者:康玉民;王均志;陈红磊

    患者女性,24岁,因“突发剑突下烧灼样疼痛2小时”于2010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工作中突发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并放射至后背部,伴恶心、出虚汗,疼痛持续不缓解,急来诊.患者2008年4月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而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服用华法林1.5 mg/d,2个月前化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正常范围.

  • 急性左冠状动脉闭塞合并冠状动脉发育异常一例报告

    作者:王昆;宋杰

    患者男性,55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19:30)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逐渐加重,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测血压120/83 mm Hg,查心电图提示aVR、V1-V4、Ⅰ、aVL导联ST段弓背上抬(图1),转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测血压126/62 mm Hg(21:50).既往有吸烟史,20支/d,约30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 左右冠状动脉右冠状窦共同开口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王月刚;曹世平;成官迅;周忠江;修建成;黄铮;侯玉清

    患者,男性,49岁.患者于10天前因旅途劳累突发胸闷2小时入旅游地医院,入院时心电图(ECG)和心肌酶等结果不详,诊为“下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予以溶栓(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3天后出院并回至当地患者诉于回当地后活动时出现气促,偶伴胸闷,休息可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南方医院.既往于2010年12月体检时发现糖尿病,未予规律治疗.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95/70 mm Hg,心率105次/分,余未见特殊.辅助检查:心肌钙蛋白(cTnI)2 57 ng,/L,肌酸肌酶(CK-MB)正常.

  • 药物支架术后再狭窄合并管腔正性重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随访一例

    作者:胡昊;马礼坤;余华;冯克福;陈鸿武;周俊岭

    患者男性,80岁,因活动后胸痛3年余,再发加重2月于2011年3月10日入院.2007年9月15日因反复发作活动后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回旋支远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重度弥漫性狭窄.同时分别于左前降支串联置入2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左回旋支置入1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右冠状动脉置入1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龚志刚;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李志刚;卢青;王仁学

    男性患者,82岁,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病史;因“肩背部痛1日余,加重半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右室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查体:血压150/70 mm Hg,心率76次/分,神志清晰,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提示V1~V3、ST段抬高,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改变.急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199×109/L,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心肌标志物CTnT升高.入院后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波立维300 mg,立普妥20 mg顿服,欣维宁10 ml静注后,急诊行PCI,术中给予普通肝素钠5000 U鞘管内注射,造影提示前降支中远段闭塞,于罪犯血管闭塞处置入支架2枚(图1、2).

  • 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李丽;石铭宇;傅羽;尹新华;李为民;侯东明

    冠状动脉支架自问世已有30余年的历程,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到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其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BMS的置入能够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血管的弹性回缩及血管壁夹层动脉瘤等不良影响,但它并不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生,支架内再狭窄率很高.DES应运而生,特别是以紫杉醇涂层和雷帕霉素涂层为代表的第一代DES,可以有效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阻止内膜的过度增生,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 从心血管介入准入到心血管专科医师准入

    作者:霍勇;龚艳君

    今年是《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的第二十个年头,伴随着中国心血管学科和心血管介入事业的发展,我们《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也在稳步成长.当前,中国心血管医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我国疾病谱心脑血管疾病占据了发病率与病死率首位,并且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出现“井喷”现象.要提高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心血管学科专业医师的作用.心血管学科的发展除了掌握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外,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非常重要,技术要镶嵌于相应的体系中,即所谓的“硬技术,软着陆”.

  • 质疑ST段抬高判断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准确性

    作者:华倚虹;颜红兵

    近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 J Cardiol,2011,108:1096-1101)上的一项研究对根据心电图判定胸痛患者是否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指南强调对那些因主诉是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就诊,且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门-球囊时间,并鼓励医生根据患者院前12导联心电图决定是否立即将患者转运至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的医院.尽管根据院前心电图做出转运决定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到达导管室的时间,但是这样做准确性如何却研究甚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