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刚成;沈群山;尚小珂;王利军

    目的 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选择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病例138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82例(介入组),同期行外科微创封堵治疗56例(外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介入组82例中2例封堵失败,手术成功率97.6%.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14.6%.手术时间(30.18±18.24) min,术后住院时间(6.88±0.35)天,住院费用(3.01±0.11)万元.外科组56例微创封堵成功49例,手术成功率88%,7例术中封堵失败转常规开胸手术,发生并发症29例,并发症发生率51.8%,手术时间(79.87±23.58)min,术后住院时间(6.72±1.05)天,住院费用(3.26±0.23)万元.随访2~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不用输血.外科微创封堵无需照射放射线,可在术中随时改变治疗方案.

  • 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电复律或二次消融

    作者:刘玉岗;刘旭;谭红伟;姜伟峰;王远龙;李峥;周立

    目的 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1个月内复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比较早期直流电复律治疗与早期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并对持续性房颤早期复发早期消融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121例首次消融术后1个月内复发房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早期电复律69例,早期二次消融52例,平均随访(11±5)个月,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组二次手术电生理特点.结果 69例早期复律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14例维持窦性心律.52例手术患者平均随访(10±4)个月,24例维持窦性心律,早期手术组成功率较早期复律组高(46.2%比20.3%,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大小及治疗手段是房颤二次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电生理检查发现,52例早期手术患者中,33例(63%)有肺静脉电位恢复.左上肺静脉电位恢复多,为16支.其余肺静脉电位恢复情况分别为:左下肺静脉14支;右上肺静脉12支;右下肺静脉10支.结论 持续性房颤早期复发进行早期二次消融成功率较早期电复律高.肺静脉电位恢复是持续性房颤早期复发的常见现象.

  • 肌酐相对正常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远辉;谭宁;叶飘;刘勇;何谊婷;冉鹏

    目的 探讨肌酐相对正常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入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术且肌酐相对正常(≤1.5 mg/dl,1 mg/dl =88.4 μmol/L)患者972例,观察此类患者CIN的发生率、临床危险因素及院内死亡率.CIN的诊断标准为:接触对比剂后48 ~72 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0.5 mg/dl(>44.2 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并排除其他诱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结果 972例患者中,CIN发生率为13.9%.CIN(+)组与CIN(-)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年龄>75岁(x2=28.91,P=0.005)、女性(x2=5.500,P=0.019)、低蛋白血症(x2=11.953,P=0.002)、LVEF<45%(x2 =4.103,P=0.043)、急诊PCI(x2 =39.874,P<0.001)、使用利尿剂(x2=23.654,P<0.001)、Mehran CIN积分(t=-2.419,P=0.01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酐相对正常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急诊PCI、使用利尿剂、术后低血压(分别是OR=2.3,95%CI 1.4~3.8,P=0.001;OR =2.8,95%CI 1.8 ~4.2,P<0.001;OR=1.8,95%CI 1.1 ~2.8,P=0.016;OR =2.5,95%CI 1.1 ~5.6,P=0.025).CIN(+)组比CIN(-)组院内死亡率显著增加(5.1%比0.3%,x2=17.590,P<0.001).结论 术前肌酐相对正常患者行PCI术后仍可能发生CIN,且增加其死亡率;这些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急诊PCI、使用利尿剂、术后低血压;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予充分的肾脏保护预防措施.

  • 11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残余漏的介入治疗

    作者:申俊君;张智伟;王树水;石继军;潘微;钱明阳;李渝芬

    目的 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um defects,ASD)封堵后残余漏再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9例PDA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2例ASD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封堵器械的分流,11例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及长期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随访.结果 9例PDA及2例ASD患者中,8例再次置入蘑菇封堵器,3例弹簧圈,术后复查超声6例无残余分流;5例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3例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消失,2例PDA患者置入弹簧圈后短期溶血,1例经内科治疗后好转,1例行外科急诊手术.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PDA、ASD介入治疗后出现残余漏行介入封堵的处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 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2年临床观察

    作者:尹栋;窦克非;杨跃进;徐波;陈珏;刘海波;姚民;秦学文;吴永健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826例.入选患者分为Firebird 组(666例)和Taxus组(160例).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比较了两组间各种临床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同时通过倾向性评分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间的2年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病变长度[(45.62±15.25) mm比(44.09±13.67)mm]及置入支架长度[(51.22±16.64) mm比(49.63±15.86)mm]相似(P>0.05).术后2年,Firebird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3.46%比10.00%,P=0.0005)、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42%比11.25%,P=0.008)及MACE发生率(10.99%比20.00%,P=0.002)方面显著低于Taxus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支架肯定或可能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倾向性评分调整后,与Taxus组相比,应用Firebird支架治疗的患者在术后2年时MACE风险降低(危险比0.622,95% CI:0.401 ~0.965,P=0.034),而其他临床事件的风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长病变患者而言,使用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MACE发生率较低,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不劣于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且风险有下降趋势.

  • 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沈才杰;陈晓敏;何斌;郁一波;刘晶;丰明俊;黄启峰;储慧民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患者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96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TCM组32例(LVEF< 50%,1组),非TCM组(LVEF≥50%)264例(2组),1组RFCA术后分为LVEF恢复组23例(LVEF≥50%,3组)与未恢复组9例(LVEF< 50%,4组),经体表心电图及Holter记录心动过速的平均病程(MCD)、平均持续时间(MPT)及平均心室率(MHR)及术后MPT、MHR,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房内径(LAD).随访(7±1.9)个月,研究房颤致TCM及RFCA术后LVEF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1)1组较2组持续性房颤(PeAF)患者多见(x2=14.6,P<0.01),术前1组心动过速时MPT(t=3.182,P<0.05)及MCD高于2组(t=2.15,P<0.05),MHR显著低于2组(t=-5.384,P<0.05),LAD(t =4.864,P<0.05)及LVEDD(t=2.206,P<0.05)大于2组;(2)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1组较2组需更广范围的碎裂电位消融达到消融终止(x2=12.04,P<0.01),两组消融终止率(62.5%比69.3%,x2=0.62,P=0.43)及消融成功率(56.2%比70.1%,x2=2.53,P=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术前比较,1组术后LAD(t=2.09,P<0.05)及LVEDD显著缩小(t=2.44,P<0.05),且LVEF明显增加(t=-8.00,P<0.01).与3组相比,4组术前MCD较高(t=2.95,P<0.05),术前术后LAD(t=2.64,P<0.05)(t=3.06,P <0.05)及LVEDD(t =2.57,P<0.05)(t=3.28,P<0.05)均较高(P<0.05)、LVEF(t=-3.70,P<0.01)(t=-5.00,P<0.01)较低,3组患者LVEF增幅较4组高(t=2.5,P=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eAF(OR =4.37,P=0.01)、术前MHR(OR=0.936,P<0.0001)及MCD(OR=1.173,P=0.016)是预测房颤发生TCM的独立危险因素.4组术前MCD较3组长(=2.95,P=0.007),但多元回归未发现术后LVEF恢复的预测因子.结论 PeAF、术前MHR及MCD为房颤致TCM的独立危险因素,RFCA可显著改善多数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经较广泛基质消融后,消融成功率及远期预后与非TCM患者相近;未发现RFCA术后LVEF恢复的预测因子.

  • 20例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挽救冠状动脉分支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成祥;王琼;高好考;王海昌

    目的 评价主支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便于导丝重新进入已闭塞的分支,进而挽救分支血管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例冠心病患者共20个真性分叉病变,分叉病变中位于左主干/前降支3例(占15%),前降支/第一对角支9例(占45%),回旋支/钝缘支3例(占15%),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或后侧支5例(占25%).所有分叉病变分支预留挤压(jailed)导丝,主支病变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TIMI血流分级0~1级,导丝无法重新找到分支入口,此时在主支支架外侧采用1.25mm小球囊通过分支Jailed导丝,于主支支架外低压力扩张分支开口,然后导丝再次穿过主支支架网眼进入分支真正开口,后完成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纠正主支支架变形.本研究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挽救分支病例中,主支支架术置入18例(支架28枚),主支/分支双支架置入2例.主支靶血管术前平均狭窄(直径法)为(90±10.5)%,术后为(10±1.5)%,其中术前为0~2级TIMI血流均恢复到3级.分支血管术前平均狭窄(直径法)为(63±14.3)%,术后为(42.5±13.5)%,TIMI血流均为3级.2例术后心绞痛,1例心肌酶学增高,无分支发生夹层,无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随访12 ~18个月,无死亡及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利用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可以较容易找到分支真正开口,实现处理分叉病变所需要的交换导丝及球囊对吻,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博;王新刚;龚艳君;李建平;陈明;霍勇;洪涛

    目的 了解直接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且既往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3例,根据是否于直接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分为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 mg,41例)和对照组(无他汀预处理,42例),术后均接受阿托伐他汀 20 mg,1次/天治疗.主要终点为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 血流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次要终点为术后30天的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肝酶、肌酸激酶以及肾功能水平.结果 强化组相比对照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增加(87.8%比64.3%,x2=6.28,P=0.02),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明显减低(21.72±9.42比32.64±15.51,t=-3.87,P<0.001),而强化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71 ±0.64比2.15 ±0.74,t=3.68,P<0.001).次要终点中,强化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9%和4.8%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x2=0.001,P=0.926).出院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以及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扩张、血栓抽吸术等因素后,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80 mg负荷剂量仍为避免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OR=0.22,95% CI 0.06 ~0.87,P=0.03).结论 强化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可以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万方;张拓;沈玲红;卜军;宋玮;杜勇平;金叔宣;沈节艳;何奔

    目的 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行早期PCI及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以及倾向积分法计算再灌注策略对临床终点事件的校正相对危险度(RR).结果 早期PCI组共纳入51例患者,直接PCI组共纳入159例患者.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早期PCI组4.0%和直接PCI组5.7% (RR =0.647,95% CI:0.155 ~3.103).多因素回归校正RR为0.663(95% CI:0.131 ~3.351),倾向积分法校正RR为0.316(95% CI:0.026 ~3.879).安全性终点方面,两组TIMI出血发生率分别为早期PCI组4.0%和直接PCI组1.9%(RR=2.078,95% CI:0.357~12.095).多因素回归校正RR为2.122(95% CI:0.345~ 13.070),倾向积分法校正RR为0.302(95% CI:0.010 ~9.228).所有结果均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直接PCI可能延迟的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 裸金属支架结合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夹层二例报道

    作者:牛云茜;邓锡伟;罗建方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腔内修复技术已广泛用于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治疗[1-2].随着应用经验的增加和器械技术的改进,为了治疗累及范围较广的胸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联合使用覆膜支架和裸金属支架[3-4],国外已有报道,术后短、中期的随访效果很理想.下面是澳门镜湖医院2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诊治情况的介绍.

  • 介入后放射性皮肤损伤一例

    作者:马利祥;王庆胜;魏梅;孟晓京;刘丽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胸闷1年,加重伴胸痛1小时入院.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其中前降支近段狭窄约90%,回旋支近段以远100%闭塞.右冠状动脉近段以远100%闭塞.考虑右冠状动脉为罪犯血管.经与家属商量后行右冠状动脉PCI术.成功开通右冠状动脉后,10天后择期行前降支及回旋支PCI术.其中回旋支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开通时间长达1.5h,照射剂量达1.96Gy.术后患者无不适.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如图1.

  • 经导管成功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房一例

    作者:张云涛;郭立新;金敬琳

    邢台市第三医院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近期经导管成功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4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于2012年5月20日8:00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5年,高180/60mm Hg(1 mm Hg =0.133 kPa).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心胸比:0.68.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肥厚.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62 mm,射血分数(EF)72%,主动脉右冠窦膨突,与右房之间可见交通,宽约5~6 mm.初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瘤破裂.术中情况:常规消毒,右侧腹股区局部麻醉,穿刺右股动脉及股静脉,分别留置6F鞘管.主动脉根部造影,建立股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窦瘤破口-右房-下腔静脉-股静脉轨道,沿轨道将北京华医(10/1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入主动脉窦瘤破口处,完成封堵.术后主动脉根部造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效果满意.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防治进展

    作者:李俭强;李为民;薛竟宜;李悦

    左主干病变约占冠心病患者的4%~6%,根据有无通畅桥血管或侧支循环保护,分为有保护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disease,ULMCD).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ULMCD一直被认为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绝对适应证,但随着介入技术提高、介入器械改良及辅助药物日臻完善,ULMCD介入治疗成功率及中远期疗效得到极大改善.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ACCF/AHA/SCAI)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南已将解剖特征适合介入治疗且SYNTAX积分≤22的开口部及体部ULMCD或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的ULMCD列为Ⅱa类推荐[1].鉴于左主干重要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介入诊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并发症,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左主干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快速识别和处理是心脏介入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双联抗血小板疗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征;党群

    药物洗脱支架(DES)和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了冉狭窄率,提高了血运重建率,但对降低临床血栓事件的效果并未确定,抗血小板药物疗程却只增不减[1].2006年一项观察停用氯比格雷对DES和裸金属支架(BMS)晚期事件影响研究(BASKET-LATE)报告,停药使DES相关的晚期血栓形成,增加了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2].随后研究也显示,DES后服用12个月或以上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有益于防治支架相关的血栓形成[3].因此,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建议,除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在DES置入后,患者接受12个月或更长疗程的DAPT已成为标准处方[4-6].然而,随着DES工艺、介入方法和技术及血管内影像设备的改良,针对介入治疗后现行DAPT疗程是真实地增加临床获益,还是增加出血风险的疑问,新的临床试验提出DAPT疗程并非是划一的,它可能短于现行指南建议的12个月.因此,DES术后如何优选DAPT疗程是今天需要探索的课题.

  • 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骆莹莹;姚树桐;王大新;秦树存

    心脑血管疾病占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有着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处于动态平衡,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内源性抗氧化酶可清除活性氧,维持细胞氧化还原自稳态.然而,当活性氧生成过多、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时,就会对DNA、RNA、蛋白质以及脂质等造成过氧化损伤引起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存在于AS从脂纹病变到斑块破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介导了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改变及损伤[2].因此,阐明AS发生发展中细胞氧化应激分子机制对于减缓AS进展、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AS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

  • 注重诊断能力评价中样本的选择

    作者:李雪迎

    在临床科学研究中,不断改善疾病诊断能力,探索新的诊断方法是重要的医学命题.医学工作者常针对一组受试者同时完成金标准诊断和试验方法诊断分析,并以金标准诊断结果为标准,通过诊断能力评价指标(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等)验证试验方法的诊断能力.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样本的代表性将直接关系到诊断能力评价的准确性.

  •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保护分支的意义

    作者:陈绍良

    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分支闭塞、急性血栓形成)难以避免,近期预后较差(包括再狭窄和支架血栓发生多见).已有的临床研究因为入选及排除标准不一致,造成解读这些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针对防治分叉病变介入术中并发症的研究较少,但是几种防治分支血管闭塞的技术已经逐步得以推广.本期《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刊发的李成祥及盖鲁粤等的文章中,分别介绍了两种保护分支血管的技术,对于分叉病变中防治分支血管闭塞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BU指引导管操作技巧(基础篇)

    作者:聂斌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较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FI)有出血并发症少、术后舒适度高等优势[1-2],但由于其解剖路径决定,相同指引导管(GC)支持力较股动脉入路低,所需操作相对复杂[3-4].指引导管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系统支持力提供的基础也是重要一部分.因GC选择不合适转而求借其他方法增加支持力,如双导丝技术、锚定技术等,无异于舍本逐末.TFI中常用的JL指引导管在TRI中由于较差的支持力已不适宜处理TRI复杂病变.长头指引导管(EBU、BL、XB等)由于其较好的同轴性和被动支持力在TRI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EBU导管因为较大的内径(6F导管内径0.071英寸)、适中的导管柔韧度已成为TRI中处理左冠状动脉(LCA)病变的首选导管之一[5-6].下面就EBU导管的操作技巧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 开拓新兴介入技术发展多元介入治疗

    作者:葛均波

    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进入了创刊以来的第21个年头.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紧紧跟随国际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脚步,全程记录我国心脏介入事业的发展历程,稳步成长为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旗舰级期刊.我国的介入心脏病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以冠心病介入治疗为例,近10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0%~30%.根据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网络直报注册系统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PCI数达到23万例,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至28万例和34万例,2012年估计会达到40万例左右.同时,在例数不断增长的前提下,PCI相关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较低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中华医学会以及各相关部门也为加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管理进行了大量工作.介入治疗医院和医师的准入制度、介入治疗指南修订、介入治疗网络直报等系列工作使我国的介入治疗工作得到了规范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

  • 预留微球囊保护重要对角支

    作者:盖鲁粤;金琴花

    冠状动脉主支置入支架后边支狭窄通常会加重,斑块移动是主要的机制,严重者甚至导致边支急性闭塞或急性心肌梗死[1].轻者只有心肌酶的升高,但如果累及的分支较大可以导致死亡.因此,防止边支急性闭塞非常重要.既往的方法是分别在主支和边支放置导丝,边支导丝占据很小空间但足以防止边支闭塞,造影时边支仍然显影,这使术者有足够的时间将导丝从支架穿到边支,避免边支完全闭塞[2].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导丝从支架穿到边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且导丝长时间的操作会导致边支的损伤甚至完全闭塞.李成祥等曾经在会议上报告,他们设想在发生闭塞时迅速套上球囊进行扩张.但是潜在的问题是,主支支架后球囊不易穿过边支.我们设想如果事先预置球囊,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以马上进行球囊扩张,甚至可以进行反压置入支架.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