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作者:马建林;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天松;黄白丽;王青;王圣;黄雪茹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2例CAD(A组)及24例CAD合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B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0 min、24 h、7 d采血测定PTS分子标志物、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PTS分子标志物、LPO及内皮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 且B组变化更明显, 至术后第7 d, A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但B组仍有明显变化.结论 CAD患者介入术后出现PTS分子标志物、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内皮功能等一系列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在合并DM的患者更为明显.

  •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

    作者:李华泰;尹秋林;洪浪;曹平良;魏云峰;洪明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MR)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自制二尖瓣球囊导管治疗MS伴中度MR患者62例,其中二尖瓣膜明显增厚、钙化者7例,对左室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心功能(NYHA分级)等主要指标随访观察12~36个月.结果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0.83±0.18) cm2比(1.86±0.24) cm2,P<0.01],左房平均压[(32±8) mm Hg比(13±8) mm Hg,P<0.01,1 mm Hg=0.133 kP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18±9) mm Hg比(5±3) mm Hg,P<0.01]明显降低,心功能明显改善[(2.81±0.24)级比(1.46±0.37)级,P<0.01],左室大前后径无显著改变[(45±4) mm比(46±4) mm,P>0.05].对左室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及心功能等指标随访观察12~36个月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合适病例,严格把握球囊扩张终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中度返流患者PBMV的近、远期疗效显著.

  • 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作者:仇兴标;倪幼方;陈晖;王骏;严铭玉;王鸣和;张平宽;封启明;袁方;徐蕾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特点、手术成功率及院内后果.方法本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间的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2个年龄组(年龄≥70岁及<70岁)之间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高龄组91例患者(116个病变),低龄组160例患者(191个病变)施行了PCI.相对于低龄组,高龄组的女性构成比、多支病变及钙化弥漫性病变较多.高龄组病变的影像学成功率93.1%,与低龄组(91.6%)相当.而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显著高于低龄组(1.3%).结论尽管高龄组病变的影像成功率与低龄组相当,但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龄组.

  • 肾动态显像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作者:冯颖青;周颖玲;黄文晖;罗建方;王嵩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肾动态ECT)对临床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例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狭窄,临床上确诊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患者进行肾动态ECT和肾动脉造影对比分析.ECT阳性作为预测肾动脉狭窄的指标.结果 24例患者中,ECT阳性20例,敏感性83.3%;ECT阴性4例.结论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肾动态E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

  • 经皮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奇;沈卫峰;张瑞岩;张建盛

    目的评估经皮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疗效.方法 5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33±9)岁]胸主动脉缩窄患者行经皮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结果各例支架置入后即刻压力阶差显著减低为(8±2) mm Hg(1 mm Hg=0.133 kPa),与术前(73±6) mm 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平均随访(27±12)月,各例无需多种药物治疗但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平均为(152±7) mm Hg,舒张压(91±5) mm Hg,与术前收缩压(201±8) mm Hg、舒张压(120±8) mm 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经皮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安全可行,且对患者血压控制具有长期疗效.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支架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的意义

    作者:杨俊娟;李健美;洪涛;郭三强;高炜;霍勇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心病患者下壁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9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CHD)患者的12导联Holter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 12导联Holter诊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64.91%,特异性为53.85%,阳性预测价值67.20%.Holter检查下壁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在单纯右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病变组)、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为20%、70.37%和80%.结论 12导联Holter对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应密切结合临床.

  •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岚;于世勇;李爱民;宋耀明;覃军;耿昭华;于学军;林春梅;陶春蓉

    目的检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内皮的损伤情况,选择性冠脉造影评估冠脉病变的危险分数,分析冠脉内皮损伤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探讨冠脉内皮损伤在冠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18例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介入手术中采集冠状窦血液标本,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以此反映冠脉内皮损伤情况.按照Califf介绍的危险分数(jeopardy score)评价选择性冠脉造影冠脉病变情况.结果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窦血中NO浓度明显降低,ET浓度和CEC数量均明显增高,NO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负相关,ET浓度与之呈明显正相关,CEC数量与之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冠脉内皮损伤与冠脉病变危险分数密切相关,内皮功能不全很可能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因素之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冠脉造影所见的冠脉病变结合实验室检查冠脉内皮损伤,有助于更确切地评估冠脉病变的程度和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 缺血预适应对PTCA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的影响

    作者:杨志健;张如升;张馥敏;朱铁兵;马文珠;曹克将;黄峻

    目的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记物评价缺血预适应(IP)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把150例行PTCA的冠心病(C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手术组(UC组)120例;(2)缺血预适应组(设置缺血预适应手术方式, IP组)30例.两组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第6、12、24、48、72小时的血清cTnI水平并进行随访,分析相关因素,比较两组间cTnI的变化及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 UC组120例患者中29例术后cTnI升高,IP组30例患者中2例术后cTnI升高,两组cTn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发现发生的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现尚不能肯定IP对PTCA术后患者心脏事件有影响.

  • 冠状动脉僵硬性病变的切割球囊术后即刻结果

    作者:董少红;Yonathsan Hasin

    目的研究新技术切割球囊对僵硬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效果.方法 33例病人经应用耐高压球囊高压扩张后,对不能扩张的僵硬病变换用切割球囊扩张后,对比其扩张结果.结果切割球囊扩张僵硬性病变的总成功率达87.9%.当耐高压球囊不能扩开病灶或效果不佳时,换用切割球囊,应用切割球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血管内径2.47±0.54 mm,基线血管内径狭窄率16%±15%).结论切割球囊应用较低的压力和较小的扩张时间也可以用于硬性病变或某种程度的钙化病变,得到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非常安全(无心脏事件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及补救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东炬;林海龙;马德元;张静;贾玉琳;高晓健;付荣;王冬冬;喻桂玲;彭大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CI)顺序疗法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入院的102例AMI患者中,44例接受直接PCI治疗,58例首先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限定自溶栓开始90 min内仍未再通者立即行补救性PCI,溶栓再通者则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治疗方案.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再通率、并发症、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PCI顺序疗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直接PCI组再通率95.45%(42/44),静脉溶栓+拟行时间限定性补救PCI组90 min内溶栓再通率32.76%(19/58),补救PCI再通率97.43%(38/39);直接PCI组2例于支架置入后出现无或缓再流现象,静脉溶栓未通+时间限定性补救PCI者1例出现缓再流现象,静脉溶栓再通者至择期介入诊疗前无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闭塞;直接PCI组消化道出血2例,溶栓未通+补救PCI组1例出现血尿,无其它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第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直接PCI组平均LVEF为59.5%,静脉溶栓未通+补救PCI组为58.8%,溶栓再通+延迟PCI组为60.4%(P>0.05),6 h以内再通者LVEF为62.7%,6 h以后再通者LVEF为56.8%(P<0.05).结论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PCI顺序疗法是AMI获得早期再灌注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希立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对稳定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105例同时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的患者,按心绞痛性质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和性质的差异.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血管及狭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血管内超声显示,UA组病变以脂质斑块多见,SA组病变则以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更常见;SA组病变钙化的程度较UA组严重;UA组病变自发性内膜撕裂和血栓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SA组.结论血管内超声显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在形态和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32例膜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孔祥清;曹克将;杨荣;许迪;盛燕辉;周蕾;黄峻;马文珠

    目的观察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如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右向左分流,且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局部解剖结构满足以下条件:(1)膜部室间隔缺损离主动脉瓣至少1 mm,离三尖瓣隔瓣至少3 mm;(2)室间隔缺损的窄直径小于14 mm;(3)伴膜部室间隔瘤形成时,瘤体未影响右心室流出道;(4)外科手术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后遗留的室间隔缺损,且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有影响.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关闭治疗,手术中连续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自2002年6月至2003年3月共有32例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关闭治疗,其中男17例,女15例.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3~8 mm(平均5.1 mm),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8 mm(平均4.4 mm),所选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平均7.6 mm).堵闭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1.5%(少量分流3.8%,微量7.7%),24 h后残余分流为7.7%(为微量),3个月后有3.8%的微量分流.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性心动过速、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均恢复.手术过程中1例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但没有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完成了堵闭治疗.没有急性栓塞并发症.手术后24~48 h有一例患者发生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考虑与手术过程中的动静脉轨道建立有关,已经随访3个月,没有发现三尖瓣关闭不全加重和引起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正在随访中.有1例患者手术后2 d发生间隙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心源性晕厥,安装临时起搏器3 d后未再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遗留有一间隙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出院,在随访中.1例患者手术后当天发生溶血,对症处理7 d后溶血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筛选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残余分流少见,是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理想装置之一.

  • 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

    作者:刘书旺;李红梅;李晓梅;李洪稳;尚爱英;周继新;靳荣芬

    目的研究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6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4~68岁.电生理检查包括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左侧游离壁5例,右侧三尖瓣环11点处1例.具有旁道1∶1室房传导功能5例,传导窗口80~100 ms,有偶发旁道逆传现象4例,诱发心动过速5例.在右室起搏下标测靶点,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隐匿性房室旁道发生3位相或4位相阻滞时表现为频率依赖性室房传导.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现象,以免漏诊.

  • 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庆桥;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徐仲英;凌坚;郑宏;谢若兰;戴汝平

    目的对比研究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直径≤4 mm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1996年4月至2002年8月,42例直径<2 mm和29例直径2~4 mm的PDA患者施行了Duct-Occlud封堵器(25例)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46例)封堵术.结果 (1)直径<2 mm的PDA行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后10 min、24 h和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小于直径2~4 mm的PDA(分别为4.8%与62.0%,0与37.9%,0与13.8%;P均<0.05).(2)Duct-Occlud封堵器治疗直径2~4 mm的PDA后10 min,24 h,1和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高于Cook可控弹簧栓子组(分别为94.4%与9.1%,61.1%与0,44.4%与0,33.3%与0;P均<0.05),其中Duct-Occlud封堵器脱落至腹主动脉远端1例,向左肺动脉内凸出4例;2例直径2~4 mm的PDA患者置入2枚Cook可控弹簧栓子.结论 Duct-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均是治疗直径<2 mm PDA的安全有效方法;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直径2~4 mm的PDA近、中期疗效优于Duct-Occlud封堵器,但部分患者需置入2枚栓子.

  •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一例

    作者: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马宁

    患者,男,28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两年,劳累后心慌1年"来我院就诊.查体:体重66 kg,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未扪及震颤.心电图正常;胸片示双肺血增多,心脏不大,心胸比(C/T值)0.44;超声心电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膜周部),缺损直径5 mm,上缘距主动脉瓣3 mm",未提示主动脉窦瘤存在.

  • 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王乐民;魏林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血栓堵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其原因多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在毫无察觉中血栓随血液回流堵塞肺动脉.由于血栓的大小、形状、数量及流入肺动脉速度的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加之多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医生的警惕性不高,我国的急性肺栓塞呈现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

  • 超声消融与射频消融对血凝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刚;王均志;杜日映;王永军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与射频环状消融入心静脉口对血凝状态的影响,评价超声消融入心静脉口的安全性,为超声消融肺静脉口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11只,随机分成两组:5只行上、下腔静脉口超声消融,6只行上、下腔静脉口射频环状消融.分别在插管前、插管后、消融后即刻、消融后30 min及48 h取外周静脉血5 ml,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GMP-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的变化,用发光底物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超声消融组与射频消融组GMP-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明显升高,消融后即刻明显升高,且继续升高至消融后48 h.两组比较,消融后即刻、30 min及48 h,射频消融组GMP-140阳性表达活化血小板百分率均高于超声消融组.两组t-PA及PAI-1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无明显变化,t-PA于消融后即刻达高峰,至消融后30 min开始下降,PAI-1于消融后30 min达高峰,两者均于消融后48 h恢复正常,两组t-PA与PAI-1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超声消融与射频消融均可激活血小板,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超声消融对血小板激活程度低于射频消融,说明与射频消融相比,超声消融入心静脉口不易形成血栓,较射频消融安全.

  • 自体内皮细胞移植重建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武晓静;黄岚;晋军;赵刚;蒋世忠;张坡;宋明宝

    目的探讨自体内皮细胞移植重建损伤动脉内皮的可行性.方法 20只健康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髂股动脉球囊损伤,一侧于损伤后立即经球囊导管行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移植,另一侧为培养基对照.其中10只动物分别于术后4 h、4 d处死,行扫描电镜检查;5只动物,先将细胞用荧光标记物标记后,再移植入体内,4 d后进行荧光示踪检查;其余5只动物于术后4 d行Evans blue染色,观察血管通透性变化.结果术后4 h,对照组见整个内皮层剥脱,暴露出内皮下弹力膜及平滑肌,细胞移植组则见部分移植内皮已黏附在内皮剥脱血管壁,细胞呈圆形,但尚未铺展.细胞移植后4 d,移植的内皮已变形,铺展在内皮剥脱血管壁,大量荧光标记内皮细胞被覆在内皮剥脱血管段的血管内膜,对照组损伤血管几乎完全被Evans blue染成蓝色,细胞移植组损伤血管则60%不被Evans blue着染.结论自体内皮细胞能有效地经球囊导管移植到内皮损伤血管段.

  • Abciximab对动脉损伤后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滕志涛;蔡尚郎;沃金善;徐传金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abciximab对实验性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白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abciximab治疗组(各18只),后两组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abciximab组于术后予abciximab(0.25 mg/kg)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2周和4周各处死6只,处死前取静脉血测试内皮素、一氧化氮.结果 abciximab治疗组血一氧化氮含量较对照组增高, 4周后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血内皮素水平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 abciximab可改善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

  • 内源性睾酮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作者:付海霞;蒋锡嘉;许家琍;李庚山

    目的观察内源性睾酮对球囊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去势组行去势术(切除双侧睾丸和附睾),对照组行相应假手术;均于术后2周行右侧髂动脉内皮剥脱术.观察去势(或相应假手术)前和脱内皮术后1周、2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脱内皮术后2周将动物处死,取损伤血管段,应用电镜和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两组间同时间点相比,血浆NO、ET-1水平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脱内皮术后2周去势组血浆NO、ET-1水平可恢复至去势前水平,去势组比对照组,NO为(125±22) μmol/L vs (130±18) μmol/L(P>0.05),ET-1为(81±8) ng/L vs (75±22) ng/L(P>0.05).而对照组与实验前水平仍存在统计学差异,NO为(98±19) μmol/L vs (141±20) μmol/L(P<0.05),ET-1为(91±9) ng/L vs (71±12) ng/L(P<0.05).电镜下两组血管内膜均几乎完全被新生内皮覆盖,再生血管内皮细胞(VEC)胞体肥大,轮廓模糊;光镜观察两组损伤血管的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源性睾酮水平短时低于生理水平时对VEC再生、新生内膜形成无明显影响,但有改善损伤的VEC功能的倾向.

  • 冠状动脉导引钢丝在多发性肺动静脉瘘封堵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海涛;沈向前;周胜华;祁述善;陈琳;方臻飞;刘启明

    冠状动脉(冠脉)导引钢丝的出现是冠脉介入治疗的革命性进展[1],由于导引钢丝的方向可控,具有柔软性及一定的推送力和支持力等特点,使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在肺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冠脉导引钢丝在两例多发性肺动静脉瘘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 门诊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刘晓堃;傅向华;马宁;刘君;李世强;谷新顺;吴伟力;郝国贞

    本文对经选择的36例门诊病人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选择36例门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符合冠脉造影指征的病人,行择期经皮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观察指标包括:(1)冠脉造影成功率,即成功完成冠脉造影患者数占患者总数的百分比(%).(2)冠脉造影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加压包扎至包扎解除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术后即刻至离院时间).(3)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桡动脉持续痉挛、撕裂,桡动脉血栓、闭塞,穿刺部位血肿,动静脉瘘及大出血.(4)术后一个月随访有无血供障碍及局部血管并发症情况.

  • 原发支架置入术及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明哲;刘传木;田明坤;董希昌;乔鲁军;王晨雁;陈宝霞;胡烨

    探讨原发支架置入术及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与静脉溶栓进行对比研究.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循环和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

    作者:曾秋棠;蒋桔泉;曹林生;聂绍平;刘小青;李正佳;朱长虹;曹卫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是近年来治疗晚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新方法,可以单独应用或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但其对长期心脏功能的影响及远期预后却有不同的结论,多数临床研究认为TMLR不能改善长期心脏功能及远期预后.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犬模型,在心肌梗死区行KTP激光打孔,通过测量血液和心脏组织中的肾素活性(RA)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研究TMLR后循环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探讨TMLR影响远期预后的可能因素.

  • 钴合金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的优势

    作者:申珂

    Driver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的上市标志着首次将钴合金应用于模块式设计(Modular Stent Design)的支架.本文比较钴合金与316L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并讨论钴合金的物理特性,这些特性使之成为冠脉支架的理想材料.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