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중국개입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8812
  • 国内刊号: 11-3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霍勇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青;李晓燕;刘娟;张红明;张国明;韩淑芳;陈英剑

    目的:探讨血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ACS患者10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52例(51.0%,ACS+T2DM组),单纯ACS患者50例(49.0%,ACS组)。选取正常对照30例(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所有患者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检测血浆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T2DM组Gensini积分显著大于ACS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CS+T2DM组、ACS组血浆PPARγ水平下降,MMP-9浓度显著升高,ACS+T2DM组PPARγ下降、MMP-9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S+T2DM组PPARγ浓度与Gensini积分(r=-0.416,P<0.05)、MMP-9浓度(r=-0.503, P<0.05)均呈负相关趋势。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能够加剧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斑块不稳定程度,PPARγ可能在其中起保护作用。

  • 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联合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高阳;王效增;赵昕;荆全民;刘海伟;刘小江;张雪峰;韩雅玲

    目的:评价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完成的40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联合PCI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首先完成主动脉腔内隔绝术,3~7 d后完成PCI,观察远期疗效。结果经桡动脉行主动脉造影:共置入40枚覆膜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无截瘫、死亡等并发症发生。40例患者行PCI成功率为100%,对54支靶血管共置入59枚支架,无PCI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7例(92.5%),失访3例,平均随访(56±31)个月。随访期间有3例(8.1%)死亡,其中脑出血2例,恶性肿瘤1例。2例(6.9%)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联合PCI的患者随访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联合PCI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好。

  •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导管消融和起搏治疗的对比

    作者:陈英伟;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5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导管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将同期在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相关症状性长间歇植入起搏器的61例患者作为起搏器组。比较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导管消融组50例患者术前均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22.3±10.5)个月后发现其中47例(94.0%)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结束时,起搏器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多于导管消融组(P<0.001),而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21.3%,导管消融组为82.0%,P<0.001);两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消融组22.0%,起搏器组24.6%,P=0.954),而起搏器组因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再住院率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14.8%,导管消融组为2.0%, P=0.02);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等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这类患者大多数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可以不用再植入起搏器。

  • 冠状动脉内注射不同剂量腺苷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绍生;邓捷;赵昕;史雅娜;王效增

    目的:探讨对中国冠心病人群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中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腺苷(adenosine, AD)的合适剂量。方法以32例冠心病患者的40支中度狭窄病变冠状动脉血管为研究对象,将60μg(A1)、80μg(A2)、100μg(A3)和120μg(A4)的AD随机以弹丸式注入靶血管进行FFR测定。记录FFR值、注射后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是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结果注射后FFR值由基础的0.891±0.044明显下降了8.99%(A1)、11.24%(A2)、13.48%(A3)和13.48%(A4)(均P<0.001)。A3和A4则比A1(t=6.331、6.343,均P<0.001)、A2(t=2.974、3.058,P=0.005、0.004)更低。各剂量组分别有12支(30.0%)、13支(32.5%)、14支(35.0%)和14支(35.0%)靶病变的FFR<0.75。13例(40.6%)患者出现了AD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我国冠心病人群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AD与FFR测定值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合适的剂量是100μg。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奇;张瑞岩;胡健;杨震坤;张建盛;丁风华;朱天奇;朱政斌;张宪;黄怡琳;沈卫峰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急诊室)早期静脉负荷/维持应用和单纯术中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PCI术后即刻心肌灌注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7例连续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其中PCI时单纯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25μg/kg)86例(观察组),急诊室开始应用替罗非班[静脉负荷10μg/kg,随后0.15μg/(kg·min)静脉维持]23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造影特征、介入治疗、术后30 d 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3.8±11.4)岁比(57.9±8.8)岁,P=0.01]、女性(40.7%比25.1%,P=0.006)、高血压(58.6%比51.0%,P=0.005)及多支冠脉病变(57.0%比34.3%,P<0.001)比例高于对照组。术前两组冠脉罪犯血管分布和TIMI血流相似;术后即刻,两组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P=0.48)。住院期间,观察组TIMI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比9.6%,P=0.03),两组院内MACE发生率和术后30 d无MACE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P=0.48)。结论与早期静脉负荷及维持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急诊PCI时单纯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术后30 d临床预后作用相似,但院内出血事件更少。将来仍需前瞻性临床随机试验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

  • 对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三支血管病变仅单支开放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姜东炬;付荣;胡高频;贾玉琳;王冬冬;张燕波;薛博文;陶爱萍

    目的:评价对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仅单支开放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因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入院并接受PCI的患者中,27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其中两支血管呈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单支开放的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但无明显钙化弯曲。对27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仅单支开放的患者行PCI,观察PCI造影和临床成功率,院内临床症状、术前及术后1周血浆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PCI即刻造影及临床成功率均为27例(100%)。术后胸闷气短症状改善为27例(100%),NYHA心功能分级由Ⅳ级提高到Ⅲ级有22例(81.5%)。术前与术后1周血浆BNP[(2699.6±1104.7)pg/ml比(737.0±261.7)pg/ml,P<0.05]、LVEF[(26.89±5.70)%比(36±3.41)%,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1例(3.7%),经床旁血液透析48 h后肾功能恢复。院内及30 d随访,未发生MACE。结论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力衰竭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两支血管CTO未开通情况下,对严重狭窄但无明显钙化弯曲的单支开放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成功率高,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 健康教育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性抗凝的影响

    作者:尹绍侠;吴文丽;于红梅;范东娜;昝朝霞

    目的:研究不同的健康教育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的影响。方法用数字表法将确诊的NVAF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记录基本资料,均给予常规宣教和治疗。将研究组随机均分为两个亚组,对知识讲座组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知识讲座和交流,知识手册组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两个亚组间12个月后规范性抗凝、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量出血、死亡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两亚组资源耗费的差异。结果(1)研究组规范性抗凝率(40.53%)高于对照组(15.96%)(χ2=28.11,P<0.01)。研究组缺血性卒中率(2.63%)低于对照组(7.45%)(χ2=4.49, P<0.05)。两组间动脉栓塞率、大出血率、微量出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知识讲座组人均花费时间[(10.8±1.0)min]比知识手册组[(1.0±0.5)min]长(P<0.01),知识手册组人均成本[(5.1±1.1)元]比知识讲座组[(1.8±0.5)元]高(P<0.01)。(3)12个月后知识讲座组规范性抗凝率(47.96%)高于知识手册组(32.61%)(χ2=7.33,P<0.01),两组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出血、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尽、正确的抗凝教育和指导能提高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率,并减少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知识讲座的教育方式耗费时间更长,但更能提高患者的规范性抗凝率,为建立心房颤动规范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导丝嵌顿清除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一例

    作者:韩娜;吴健;于波;张波;李振超;曹瑞;刘向兰;朱静怡;迟迪;孙勇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成功率相对较高。但若术前患者选择不当或术中操作不规范等,不仅影响术后疗效,有时也会造成严重并发症。本例就是由于术中误将加长、加硬导丝送入肠系膜下动脉,再行介入处理时发生腹主动脉瘤,终选择外科手术。为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在推送加硬导丝时,一定要在透视下观察导丝头端的走行方向及其位置,动作要轻柔。一般导丝头端抵达膈肌下方即可,不宜送入过低,以防其进入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内。因这三支腹主动脉分支通常开口于腹主动脉前壁,正位透视观察常认为导丝头端在腹主动脉腔内,如果插入过深有导致血管痉挛的风险。另外,一旦发生类似情况,应选择佳处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严重的次生并发症。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碘海醇致严重迟发型过敏反应一例

    作者:许宝霞;孙晓莉;王冬梅;袁德敏;王莹;程蕊;张平英

    患者女,57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7年,加重1周,于2013年8月11日入院。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和夜间休息时心前区疼痛,曾诊断为冠心病,口服地尔硫、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心前区疼痛可缓解。1周前患者因劳累后心前区疼痛2次,伴晕厥1次,为进一步诊治入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否认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经常咳嗽、干咳。入院查体:血压15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5.30×109/L,红细胞4.09×1012/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170×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0.7 U/L,谷草转氨酶13.7 U/L;肾功能:尿素氮7.83 mmol/L,肌酸酐56.8 mmol/L。电解质测定:血钾3.4 mmol/L,血钠144 mmol/L,血氯112.0 mmol/L;随机血糖6.87 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V1~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心脏彩色超声(彩超)及X线胸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主动脉窦瘤破裂介入封堵术成功一例

    作者:刘林;郭子源;魏明;冯云飞;李志勇;徐小东;杨东辉

    患者男,28岁,于3个月前突发胸痛,程度较为剧烈,伴有胸闷、心悸,就诊于外院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色超声(彩超)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窦瘤破裂(破入右心室)。此后胸痛消失,偶有心悸,无胸闷,无活动后气短,未系统诊治。于2014年1月3日为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无抬举性心尖搏动,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触及连续性震颤,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 cm处;叩诊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90次/min,节律规整,心音有力,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较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并向剑突传导,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额外心音。二维超声心动图及M型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及大血管内径基本正常。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向右心室流出道膨出,范围约1.8 cm×1.2 cm,瘤壁见多个破口,较大破口内径约为0.8 cm,见连续分流频谱,速度452 cm/s,压差82 mmHg(1 mmHg=0.133 kPa),余各瓣膜形态、回声、活动未见异常,房室间隔回声连续。影像诊断: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窦瘤破裂(破入右心室),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左心房、左心室肥厚。血常规、凝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尿常规、免疫常规、便常规+隐血、甲状腺功能三项等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综合以上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为RSVA(破入右心室)。决定对患者实施经皮主动脉窦瘤介入封堵术。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声不同步窄QRS心力衰竭患者超反应一例

    作者:戴海龙;左明鲜;光雪峰;盖起明;丁云川;王庆惠;林春荣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9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0年4月7日入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血压160/100 mmHg (1 mmHg=0.133 kPa),平时服用厄贝沙坦150 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可;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有糖耐量异常病史6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口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细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律不齐,心尖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于肋下1 cm,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交替,室性期前收缩,QRS波时程103 ms,心率46次/min(未用β阻滞剂等减慢心律药物)(图1)。全X线胸片示:全心扩大,慢性支气管炎。心脏超声测值:左心房内径(LAD)48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7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1%;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图2 A),未见室壁节段运动不良。肝、肾功及尿、粪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院发作胸闷、憋气时心电图与无症状时相比无变化,未见ST段压低或抬高。结合症状、心电图及超声结果,考虑诊断:①扩张型心肌病可能性大,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②高血压2级(极高危);③慢性支气管炎。入院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一次;厄贝沙坦150 mg,每日一次;辛伐他汀40 mg,每日一次;呋塞米20 mg,每日一次;螺内酯片20 mg,每日一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16节段达到小收缩血量时间的标准差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5.6%,斑点追踪显像所测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的径向应变曲线、间隔与后壁达到曲线峰值时间差值>130 ms,提示左心室内存在不同步。由于患者为绝经后老年女性,存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现心脏扩大明显,为排除冠心病诊断,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患者家属拒绝。经讨论、患者家属同意后,于4月21日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心室起搏电极置入心脏大静脉后侧支。术后心电图示起搏器心律,QRS波时程120 ms。术后加用美托洛尔23.75 mg,每日一次。术后19个月首次到医院进行随访,自觉胸闷、气促症状显著改善。起搏器程控未调整起搏参数,服用美托洛尔加量为47.5 mg,每日一次,其余不变。复查心脏超声示:LAD缩小至37 mm,LVEDd缩小至55 mm,LVEF提高到50%;主动脉瓣、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图2 B)。

  • CT血管造影指导下复查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一例

    作者:罗文治;胡信群

    患者男,51岁,因“反复胸前区疼痛2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35/7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75次/min。神志清楚,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5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入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T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前降支及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近段第一转折处完全闭塞病变,向闭塞病变远段发出侧支血管供血,远段血流TIMIⅠ级(图1)。结合患者症状,入院心肌酶学正常,考虑右冠状动脉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一例

    作者:张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被公认为一项能显著改善中重度心力衰竭(心衰)伴运动失同步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塑,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措施。CRT超反应是指心衰患者经CRT治疗后病情显著改善,临床及超声指标接近或者达到正常人的标准,其所占比例各研究报道不一。CRT超反应是治疗心衰患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可能的预测因素包括女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50 ms、非缺血性心肌病以及左心室电极置入部分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术前应全面衡量心衰患者病情并严格把握CRT适应证,尽量多地纳入CRT应答或超反应因素,同时避免CRT无反应因素。术中应尽量选择冠状静脉中理想靶静脉,即将左心室电极尽量放置于左心室收缩延迟部位。术后应及时进行CRT程控及参数优化,尤其是对AV间期以及VV间期的优化,大程度地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心脏运动失同步。此外,合理规范地指导心衰患者临床用药也是大限度从CRT治疗中获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期刊发两篇关于CRT超反应的病例报告,就如何选择CRT超反应患者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 体肺循环介入栓堵四例报告

    作者:张申伟;牛思泉;于力;郭静;赵育洁;王瑞敏;孙运;袁义强

    体肺循环常见于严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重症法洛四联症(TOF)、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双出口等],其形成主要是为了代偿肺血流不足,减轻肺循环缺血,大量的主动脉血流通过这些循环进入肺循环,弥补肺血不足引起的缺氧症状,但这些血管壁薄,容易破裂,发生咯血、猝死等并发症,且为外科矫治手术带来不利因素。现总结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4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成功实施体肺循环介入栓堵术。

  •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基因表达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关系

    作者:李洋;韩雅玲;闫承慧

    目的: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基因表达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表型转化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外膜中CREG与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培养小鼠原代AFs,外源性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其表型转化,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浓度AngⅡ刺激AFs后CREG和α-SMA 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血管损伤后1 d、3 d血管外膜增生显著,外膜中α-SMA表达显著上调,而CREG表达显著下调;血管损伤后7 d、14 d外膜增生有所缓解,α-SM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CREG表达也有所恢复。应用AngⅡ诱导AFs发生表型转化,AFs中α-SMA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而CREG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体和离体模型均表明AFs表型转化过程中伴随CREG基因表达下调,提示CREG基因可能参与AFs的表型转化。

  • 心肺复苏期间犬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冠状动脉灌注压的研究

    作者:周哲人;高路

    目的:以电击致犬心室颤动建立的心搏骤停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心肺复苏(CPR)模式下犬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冠状动脉灌注压(CPP)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健康杂种犬36只随机分为三组:4 min胸外复苏组、4 min开胸复苏组、8 min开胸复苏组。每组12只犬,雌、雄各半,致颤前及复苏过程中对PETCO2及CPP进行监测。根据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比较复苏成功和复苏失败犬的CPP和PETCO2。结果4 min 胸外心肺复苏(CCCPR)时CPP与PETCO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2,P<0.05,CPP与PETCO2呈线性正相关。4 min开胸心肺复苏(OCCPR)时CPP与PETCO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37,P<0.05,CPP与PETCO2呈线性正相关。8 min OCCPR时CPP与PETCO2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2,P<0.05, CPP与PETCO2呈线性正相关。4 min胸外复苏组ROSC 8只(66.7%),4 min开胸复苏组ROSC 12只(100%),8 min开胸复苏组ROSC 7只(58.3%)。在按压复苏1、2、5、10、15、20 min时,自主循环恢复组与失败组的CPP和PETCO2分别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CPP与PETCO2关系密切,呈线性正相关,因此可以用PETCO2参数评价心肺复苏的预后效果。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和志谢

    作者:本刊编辑部

    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

  •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统计学处理部分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服从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卡方检验。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符号及名词》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以亲自阅读的近年主要文献为限,尽量精选。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作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要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

  • 不要随意在文稿校样上添加新的作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文章的署名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重要标志。但是,本刊编辑部发现,近年来,有不少作者在寄回的校样上添加了新的作者署名,有的还一次添加2人以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杂志郑重声明,本刊不赞成这种现象。为杜绝文章随意署名的不正之风,本刊敬告广大作者:不要随意在文稿校样上添加新的作者!如果执意添加,本刊原则上不予认可。此外,本刊还提请广大作者注意:不要迎合某些不良风气,为了某种不太恰当的目的而随意标注文章的“通信作者”。

  • 关于论著中关键词的标引

    作者:本刊编辑部

    论著类论文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 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后。一般关键词不能使用缩写,如“ECG”应标引为“心电描记术”。

  • 请勿一稿多投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同一篇稿件同时或先后投给两种以上期刊。作者故意或无意的一稿多投会给期刊出版单位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会大大损害作者在其业内、在相关出版单位,以及在其他媒体中的良好声誉。就科技期刊而言,一篇稿件的录用需要经过初审、外审、三审、定稿等多个流程,录用后还需要期刊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加工。如果作者同时向多个期刊投稿,势必会导致期刊审稿专家、编辑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和编辑资源的浪费,也必将严重损害科技期刊和广大作者的利益。鉴于许多读者、作者尚不清楚一稿多投的错误性和危害性,特在此说明。敬请各位作者慎重选择投稿刊物,不要一稿多投。

  • 关于文稿中作者单位及参考文献作者书写格式的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文稿 单位 文献作者
  • 参考文献中英文作者姓名的著录方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医学期刊的论文中,引用英文文献的比例很高,但有不少作者将英、美人的姓名弄错,以至用光盘核对时出现错姓、错名或姓名全错。英、美人姓名的习惯写法是:名-名-姓,“名”可以有1个、2个或3个,但“姓”只有1个。因此,从书籍或期刊中的姓名转录到文献时,要将次序调整为姓-名-名。“姓”是不可以缩写的;“名”可以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不用缩写点。数据库在著录作者姓名时,已经调整为姓-名-名,可照录。

  • 临床试验研究统计学设计方法简述--优效性设计,等效性设计以及非劣效性设计

    作者:李雪迎

    干预性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验证临床干预手段的临床效能。为了说明干预效果,对照研究是常用的研究手段。从验证的目标看,对照研究往往通过与对照干预措施的比较,说明试验方法的临床干预效果。从二者的有效性对应关系上,临床验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新指南要点及进展

    作者:邹彤;杨杰孚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期表现,发生率高,预后差,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长期以来,对心力衰竭(HF)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然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有限,对长期生存率的改善更加不理想。约1/3 HF患者合并心室传导异常,表现为QRS波时限>120 ms,提示可能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对于存在左右心室显著不同步的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恢复正常的左右心室及心室内的同步激动,减轻二尖瓣反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多个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CRT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现将CRT的共识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一概述。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约

    作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系心血管专业的学术性期刊,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理论研究人员;刊载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治疗技术、介入性诊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并介绍国内外新进展、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防经验;辟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述评、专家笔谈、会议纪要、国际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园地、疑难病例分析、病例报告、新技术方法、经验与教训、综述、书讯及消息等栏目,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依据学术质量取舍稿件。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