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起搏器植入术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高明

    目的 观察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心内科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63例患者,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同时,对所有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种监测方式下的监测结果,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3例,包含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各1例,检出率为4.76%.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34例,检出率为53.97%,其中房性期前收缩7例,室性早博9例,心房颤动3例,短阵房速8例,短阵室速7例.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771,P<0.05).结论 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电进行监测,相对于常规心电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对血栓事件及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陈奕;崔慧勤;陈样新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抗凝方案对长期口服抗凝药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囊袋血肿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评估不同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择期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且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并以同期入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但无长期口服抗栓药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每组各100例.三组患者均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A组(继续使用华法林抗凝组):围术期不停用华法林,维持INR 1.6~2.5.B组(肝素桥接组):术前3~5d停用华法林,代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12h恢复服用华法林,治疗量的皮下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一直到INR达到治疗范围.C组(对照组):接受起搏器植入术且未使用抗栓药物的患者.记录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伤口出血情况以及围术期囊袋血肿和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伤口出血情况及围术期囊袋血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C两组,住院时间也长于A、C两组;且C组住院天数短、术后伤口出血情况及围术期囊袋血肿发生率也低;A、B两组围术期内未见血栓事件发生,C组14例患者出现血栓事件,各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口服抗凝药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事件发生:肝素桥接会增加此类患者术后出血以及围术期囊袋血肿的风险.

  • 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对比观察

    作者:郑光卓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律失常检测结果与敏感度、特异度等情况。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5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 ﹤0.05)。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96.00%)、特异度(98.00%)、敏感度(96.00%)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54.00%)、特异度(58.00%)、敏感度(62.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2、23.31、17.42,P ﹤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准确性、敏感度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品管圈活动提高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的效果分析

    作者:胡晓琳;高春红;张雨露;王敬媛;傅阳阳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的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实际造成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低的原因:包括上肢功能锻炼辅助用具缺乏、无形象的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宣教材料、护士缺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知识、担心起搏器移位和出血、非团队指导患者上肢功能锻炼5 个方面,根据真因制定有效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标准化管理.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由开展前的57.89%提高至100.00%,组内干预前后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151%,进步率72.74%.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改善了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圈员品管手法、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团队精神、发掘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提高.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段霞;龚美芳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 DVT)的预测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查阅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425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共发生DVT 32例,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指数、吸烟史、术后制动时间、DVT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房扑病史为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 DVT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8.43,5.30,11.86,5.09,17.66,22.36,4.69,12.78,32.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3.463)、肥胖(OR=3.584)、吸烟史(OR=2.785)、术后制动时间(OR=4.844)、DVT病史(OR=7.605)、各种基础疾病( OR=4.052)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DVT 的影响因素( P均<0.05)。结论应针对预测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DVT的发生。

  • 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感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焦剑慧;曹婷;仇玉婷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感体验、相关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13例行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进行深入访谈,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对上述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感体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感较多,主要包括切口疼痛、肩关节疼痛、焦虑、抑郁及失眠.结论 给予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多元化护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指导)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体验的有效措施.

  • 关于心脏介入医师椎间盘疾病的研究综述

    作者:王靖;华伟

    心脏介入手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介入医师已经可以在介入手术室中安全、有效地完成非常复杂的心脏手术,包括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以及电生理手术中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三腔甚至四腔起搏器植入术等.

  • 2000例心导管诊疗术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谢静琦

    介入性心脏病学,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诊治.同时,为护理学开辟了新的重要领域--心导管室的护理工作.自1993年3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共开展心导管术2000例,其中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术:冠状动脉扩张术、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自动除颤起搏器植入术、动脉导管未闭及房缺封堵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占31%.手术均达到预期效果,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无差错事故发生.

  • 食道电生理检查在三例可疑心律失常性晕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洪志斌;问肃生;雷晓亭;刘培君

    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48岁,因“间断性头晕、心悸1年,加重伴晕厥10天”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晕、心悸,9个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一过性黑矇,在外院多次行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房性早博、短阵房速、10天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并出现晕厥1次。既往于10年前曾因贫血行输血治疗(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心率52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提示偶见室性早博、频发房性早博、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结性逸搏,超声心动图及颈部血管超声无明显异常,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行S1S1分级递增刺激,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2100 ms/min,出现结性逸搏、间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结性逸搏、阵发性房颤、间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原性晕厥。后行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病情稳定出院。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镜像性右位心植入双腔起搏器一例

    作者:戴研;华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活动时乏力伴反复晕厥1年半入院.患者于2007年9月于站立时突然出现心悸、头晕,继而晕厥,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及抽搐,数秒钟自行恢复.此后轻微活动即感乏力,又发生两次晕厥,至外院做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为行起搏器植入术于2009-05-25收入我院.

  • 全身多发血栓栓塞一例

    作者:魏钟海;张婷;吉文庆;徐标

    1临床资料
      女性,55岁,2013-09-09因“脑栓塞、心房颤动(房颤)”入住我院神经内科。09-16晚间19:30患者突发胸闷、心慌、气短,心电图提示窦性节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左、右冠脉未见明显狭窄,考虑房颤引起的一过性冠脉栓塞。09-22凌晨7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心电图示房颤,急性前壁、下壁心梗,遂转入心脏科。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 P:88次/分,R:20次/分,血压:118/65 mmHg;神志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房颤心律,心室率147次/分,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诊断(:1)冠心病①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②心功能I级(Killips分级);(2)阵发性房颤(;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4)脑栓塞。再次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左前降支(LAD)远段完全闭塞。予LAD行血栓抽吸后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无残余狭窄。术后白细胞11.7×109/L,中性粒细胞81.4%,血红蛋白118 g/L,血小板117×109/L,血生化无明显异常;B型尿钠肽807 pg/ml。复查心电图房颤节律转为窦性节律,下壁、胸前导联抬高的ST段较术前明显回落。心脏超声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尖部圆钝,左心室射血分数40%,主动脉瓣根部增厚伴中、重度反流,主动脉瓣根部条絮状物,考虑主动脉瓣根部絮状物为血栓。予依诺肝素、倍他乐克、可达龙、呋塞米、螺内酯、雅施达等治疗。09-24凌晨患者心电监护显示窦性节律,可见窦性停搏,长R-R间期5.5秒,诊断病窦综合征,于09-30行埋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血小板波动在20×109/L ~33×109/L之间。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孕妇起搏器植入一例

    作者:丁立刚;华伟;刘志敏;樊晓寒;陈刚;郑黎晖;姚焰;张澍

    1临床资料
      32岁,女性。反复心悸、头晕3年,加重2月入院。3年前出现心悸、头晕,伴黑矇,1~2s后自行缓解。2年前弯腰时晕厥一次,持续2s左右,未诊治。5月前怀孕体检,动态心电图(Holter)示窦性停搏,长RR间期6.25s,交界性逸搏,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月前症状开始加重,发作较前频繁,心悸、头晕症状较前明显。此次为行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入院心电图示交界区逸搏心律。Holter检查示阵发性房扑、交界区逸搏心律。心脏超声未见异常。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阵发性心房扑动、交界区逸搏心律。符合起搏器植入I类适应证。因患者妊娠5月,为减少X线辐射对胎儿损伤,采用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植入起搏器。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置入6F带锁鞘,经右侧股静脉送入十极可调弯冠状窦电极,分别构建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包括右心耳)、三尖瓣环和右心室(流入道、心尖部和流出道)三维解剖模型。局麻下切开右侧头静脉,送入心室电极导线。应用两根鳄鱼夹连线连接心室导线近端和远端电极,并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 St.Jude Medical, USA)多导电生理仪接线盒相连以在三维模型中显示导线位置和走行。顺利将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感知良好(图1)。

  • 美国心律协会发布5项明智选择清单

    作者:

    2014年2月,美国心律协会(HRS)发布了《医生和患者应该质疑的五件事清单》(Five Things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Should Question)。
      1.在缺乏其他适应证时,不要为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
      有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是起搏器植入术的明确适应证,而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无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植入起搏器能够获益,也没有其他需要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原因。虽然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风险相对较低的外科手术,但是,向任何其他手术一样是有风险和代价的。此外,持续不当的右心室节律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起搏器植入术风险大于获益的患者,目前专业机构的临床指南建议中反对使用(Ⅲ类,禁忌)。

  • 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与评价

    作者:周素敏;李世军;秦绪波;王海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高度房室传导阻滞(high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HAVB)多发于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常并存有冠心病.我们对SSS、HAVB患者行永久人工起搏器植入术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旨在探讨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及与SSS、HAVB之间的关系.

  • 起搏器植入围术期抗栓药物应用与术后出血事件的观察

    作者:丁鹏飞;李学文;薛宇龙;连俊

    目的 通过观察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围术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探讨CIED植入围术期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方法 观察2011年12月至2016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心内科符合CIED植入适应证并于住院期间成功植入CIED的患者资料,分析术后囊袋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平均年龄23~95(68.3±13.1)岁,男202例(57.7%),其中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患者27例(7.7%);低分子肝素(LMWH)桥接抗凝患者61例(17.4%);不中断阿司匹林(ASA)患者17例(4.9%);不中断ASA合用氯吡格雷患者24例(6.9%);围术期停用抗栓药物7 d以上或未应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患者221例(63.1%).需处理的囊袋血肿6例(1.7%),其中非抗栓组1例(0.45%),LMWH组4例(6.55%),ASA组1例(5.88%),华法林组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组无囊袋血肿发生,LMWH组与非抗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各抗栓亚组与非抗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出血患者体质指数(BMI)低于非出血患者[(19.6±2.3)对(23.2 ± 2.2),P=0.033],较非出血组合并心力衰竭较多(66.7%对7.6%,P<0.001).多因素分析中体型消瘦及LMWH桥接为预测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 4.3234,95%CI 1.8319~16.9838)与(OR 3.3901,95%CI 1.8401~18.4390)].结论 ①正在接受华法林、ASA或DAP的患者术前可继续抗栓治疗;②LMWH桥接抗凝增加囊袋血肿发生率,应弃用;③围术期中断抗凝治疗可能增加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④体型消瘦、心力衰竭患者术后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 起搏器植入术导线人异常途径一例

    作者:刘文莉;戴研;华伟

    患者女性,68岁,于2009年2月25 日因"心动过缓8年,加重半个月"入院.8年前自觉心跳慢,偶觉胸闷,动态心电图提示RR间期1.73 s,窦性停搏.1年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动态心电图提示长RR间期2.18 s,窦性停搏.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 永久起搏导线断裂的临床分析一例

    作者:李强;张博;姚亚丽;白锋;张钲

    患者男性,11岁,因反复晕厥3年入院.入院后经心电生理检查,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室性逸搏心律,于2004年7月经右锁骨下静脉行永久性DDD起搏器植入术(脉冲发生器ENTITYTM5226型,心房导线MEMBRANE EX 1474T,心室导线MEMBRANE EX 1470T,ST.JUDE MEDICAL公司产品).术后3、6个月复查起搏器功能正常.术后12个月复查心电图发现无心房起搏、感知.

  • 硬皮病导致心房电极远期微脱位诱发房性心律失常1例

    作者:周云;关敬树

    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年,加重3周”入院。心悸发作诱因不定,每天均有发作,每次持续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无黑朦、晕厥,无胸痛不能缓解。心悸发作时,多次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或房扑律,心室率大于160次/min。胸片未见心房电极漂移离右心耳原植入位置。既往病史:有硬皮病史15年,平时长期口服“强的松、积雪苷”等药物;2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房扑”行DDD起搏器植入术,术后1年内随访心房、心室起搏及感知功能均正常,目前起病约术后2年,心电图及起搏器测试显示心房带动功能不良。在院期间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及其他改善心脏重构的药物治疗,因房颤未再发作而出院。出院后患者又出现反复的心悸发作,半月后复诊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合并起搏律,房早3351次/24h(短阵房速176),多源室早8981次/24h,心房感知及起搏功能均不良,起搏器程控发现有较多心房事件(房速、房颤等),此次起病期间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均不佳,故将DDD起搏器改为VVI起搏模式,维持之前β受体阻滞剂剂量,患者自觉心悸症状明显改善,半月后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合并起搏心律,房早38次/24h(短阵房速3),多源室早4264,起搏器程控的数据中发现心房事件明显减少。

  • 起搏器置入术后胆囊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慧颖;李帅

    目的 分析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胆囊感染的临床资料,以期掌握胆囊感染的临床特点,根据高危因素加强预防,并为提高临床对胆囊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1149例,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和治疗情况,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胆囊血肿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以及导管室的环境等因素进行统计处理,探讨胆囊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发生胆囊感染的患者行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 1149例起搏器置入患者共发生胆囊感染22例,感染率为1.91%,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2次、手术持续时间>3h、有胆囊血肿、切口脂肪液化等患者在术后发生胆囊感染概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这些危险因素者(P<0.05);且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危险因素均为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胆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2例发生胆囊感染的患者中13例发生于术后1~6个月占59.09%,4例发生于术后6~24个月占18.18%,其余5例患者发生于术后>2年占22.73%;共检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41%,革兰阳性菌占24.14%,真菌占3.45%.结论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胆囊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在术后严格监测;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给予相应治疗.

  • 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作者:许秀丽;唐文捷;甄莉莉;邵如宏

    目的 探讨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 对146例>80岁的高龄永久起搏器患者,采取术前1d至术后5d使用抗菌药物、术中使用电刀止血、庆大霉素冲洗囊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为高龄患者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术后及时换药等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146例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结论 对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可以达到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的目的.

11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