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海波;潘燕军;董卫;王顺民;徐志伟

    目的回顾性总结4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单纯狭窄13例,伴中至重度反流2例,伴其他心内畸形27例.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28例,主动脉瓣成形术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Ross手术1例,Ross-Konno手术1例,Konno+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2~55个月),评估心功能情况、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瓣膜反流程度.结果 死亡2例,存活患儿术后心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9.1±10.3)%,缩短分数(FS)(37.8±8.9)%.术后跨瓣压差较术前降低(36.2±18.3)mm Hg(P<0.001),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分别为无或轻微8例,轻度18例,中度6例,重度1例.再手术1例,为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后因重度反流改行Ross-Konno手术.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如主动脉瓣无明显反流,可以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或瓣膜成形术,如果主动脉瓣反流中度以上,则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年龄、体重等情况选择Ross手术或主动脉瓣换瓣等手术方式.

  •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再次手术

    作者:范祥明;闫军;刘迎龙;李守军;沈向东;吴信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问题.方法:自2002年至2009年间共438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患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患儿中有15例(3.4%)行再次二尖瓣手术,其中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12例(组1),二尖瓣置换术3例(组2).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严重溶血和残余或复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腱索转移、双孔成形和瓣膜置换手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评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病例,所有15例随访患儿亦无死亡.组2患儿年龄、体质量和心胸比均大于组1.组1患儿中术中见原缝线撕裂2例,瓣环扩大4例,瓣叶局部裂3例,组1患儿术后超声心动图见二尖瓣关闭不全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组2中3例患儿均行二尖瓣双叶机械瓣置换.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仍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首选术式,对术前心功能差且瓣膜条件不理想的患儿行瓣膜置换手术是理智的选择.

  • 二尖瓣成形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作者:陶曙光;王建明;谷疆蓉;杨仕海;温林林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10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婴幼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婴幼儿中有3例(2.7%)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Wooler瓣环成形术、瓣裂修补、乳头肌缩短技术及复合技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婴幼儿无死亡病例,所有婴幼儿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残留少量反流23例(21.3%),中度反流12例(11.1%),重度反流3例(2.7%),3例重度反流患几分别于术后2年、2年9个月及4年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1例无反流,2例少量反流.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婴幼儿先心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的首选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伴巨大左心房的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胡承恒;杜志民;李怡;伍贵富;罗初凡

    目的评价伴巨大左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按改良的Inoue方法行PBMV,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术前后左房平均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VG),肺动脉收缩压(SPAP),二尖瓣口面积(MVA)和临床NYHA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94%.术后LAP、MVG及SPAP均明显下降(12.2±4.4 vs 27.6±10.3;5.2±2.3 vs 20.7±5.5;41.1±15.4 vs 76.8±19.3;P均<0.01),MVA明显增加(1.88±0.31 vs 0.65±0.12,P<0.01),NYHA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伴巨大左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的成功率仍很高,临床疗效满意.

  • 自体三尖瓣后叶材料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孙寒松;马维国;王强;胡盛寿

    目的:探索利用患者自体三尖瓣后叶进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技术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4年7月,13例患者接受了用自体三尖瓣后叶瓣膜成形手术.二尖瓣成形术6例,主动脉瓣成形术7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29.7±11.3)岁.体外循环下剪除并修整三尖瓣后叶,作为成形材料进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结果: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成形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值较术前均显著减小(P<0.05).平均随访(11.4±1.6)月后,主动脉瓣成形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中食道超声及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均未探及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存在.结论:自体三尖瓣后叶装置作为重建材料进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成形术,近期效果良好,取材后的三尖瓣功能完好,为瓣膜成形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成形术的监测评估研究

    作者:赵博文;何启才;周大春;王永清;范晓明;汤富刚;范妙英;寿金朵;吕江红;徐海珊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评估.方法研究对象为79例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TEE全程监测整个手术过程,开胸前观察二尖瓣,三尖瓣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反流程度,瓣膜成形完成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成形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反流情况.结果56例三尖瓣成形术,术前均为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后46例反流为轻度,6例反流完全消失,4例反流为中度.23例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均为重度反流,反流面积与左心房面积之比达44%~90%,成形术后14例为轻度反流,反流面积与左心房面积之比3%~11%;8例反流完全消失.1例成形术后反流仍为重度,接受了二尖瓣置换术.结论:术中TEE是唯一能够即刻评估心脏手术疗效的影像手段,其应用有助于改善瓣膜成形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以及避免再次手术.

  •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卫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各种主动脉瓣病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且瓣膜置换目前仍是大部分心脏中心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年轻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主动脉瓣成形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主动脉瓣置换术相比,主动脉瓣成形术保留了自体瓣膜的完整、血流动力学稳定、左心室功能恢复较好、手术致死率低,无需终身抗凝,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瓣膜相关性并发症的概率低,与生物瓣置换相比再次手术的概率也较低,适用于任何年龄,尤其是年轻患者。目前,国际上一些大的心脏中心已经有较多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报道,取得了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 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74例分析

    作者:胡作军;王深明;黄雪玲;吕伟明

    目的检测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以分析其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4例(96条肢体)的资料,利用流速剖面图彩超和空气体积描记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及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静脉返流量、灌注指数、静脉功能不全评分指标于术后1、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而射血分数、剩余容积分数均值于术后3个月、1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溃疡愈合率达78.8%(26/33),术后93.6%的肢体各种症状体征消失和明显缓解. 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静脉性溃疡有确切疗效.

  • 进一步提高我国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水平

    作者:董国祥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of the lower extremity, CVI)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下肢静脉曲张又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外科医师,特别是血管外科同道们对这一疾病已有了较深入地认识.随着认识的逐步加深,治疗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国际上已开展的治疗CVI的各种术式在国内均已开展,尤其是腔外瓣膜成形术的应用更为广泛,这些临床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正在推动着我国静脉外科的迅速发展.

  •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奇军;易定华;俞世强;陈文生;李彤;王红兵;蔡振杰

    目的 总结既往有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及生物瓣失功能等的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实施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其中急症手术8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后再狭窄105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变37例,瓣周漏29例,生物瓣衰败18例,其他瓣膜再发病变11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障碍9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5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置换.两次手术间隔时间1~21年.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19例,占8.6%.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肾功能衰竭,其中急症手术8例中死亡3例,术前心功能Ⅳ级者手术死亡9例,病死率为14.5%(9/62例).结论 瓣膜病再次手术危险因素包括急症手术、术前心功能差、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等.针对这些因素积极防治,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4个月至6岁儿童心脏瓣膜成形术19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迎龙;朱晓东;于存涛;沈向东;闫军;李守军

    目的总结4个月至6岁儿童房室瓣、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199例4个月~6岁,平均(2.94±1.50)岁病儿瓣膜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4例,女95例;体重3.1~21.0 kg,平均(11.7±3.4)kg,81例≤10 kg;其中≤1岁者16例,≤3岁125例.全组均为先天性瓣膜畸形,包括:单纯瓣膜病变21例,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MI)7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例,主动脉瓣狭窄(AS)1例,MI并TI2例,MI并AI 2例,MI并AS 1例,MI并二尖瓣狭窄1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78例,其中MI 122例,TI26例、AI 9例、三尖瓣狭窄2例、AS 2例、MI并TI13例,MI并AI 2例,MI并AS 2例.主要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127例、Ⅱ孔房间隔缺损31例、动脉导管未闭3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6例、法洛四联症3例、三房心2例、法洛三联症2例、肺动脉闭锁3例,其他3例;9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瓣膜成形术同时矫治心内其他畸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均为体重≤10 kg,心胸比率≥0.7者,死亡率2.01%.死亡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严重肺部感染及肺动脉高压危象各1例.163例(82%)随访2个月~8年,平均4.7年,无远期死亡,心脏明显缩小.结论4个月至6岁病儿心脏瓣膜病变采用瓣膜成形术能取得理想的早期和远期疗效.

  • 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作者:徐志云;张宝仁;邹良建;梅举;郝家骅;王志农

    我们自1996年至今采用自体心包片行三尖瓣瓣叶加宽或修补方法,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三种二尖瓣人工成形环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铁征;徐方杰;郑悦;李俊

    采用人工瓣环的二尖瓣成形术显著地提高了瓣膜成形术的远期疗效[1].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我们分析二尖瓣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60例病人资料,评价Carpentier Classic硬质环、Carpentier Physio弹性环、Cosgrove塑形带3种人工瓣环的中期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缘对缘"技术在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来永强

    随着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技术及术后管理的进步,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进行性发展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左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后负荷减低;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二尖瓣成形能维持心脏的几何形态,保护心室功能,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降低术后心内膜炎及血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二尖瓣置换术[1,2].

  • 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

    作者:葛振伟;赵文增;杨志远;谢周良;张志东;王佳祥;程兆云;顾以茼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已出现双向分流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性病例29例.外科手术全部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同时术中直视下留置肺动脉内置管泵入前列腺素El(PGEl),必要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和/或三尖瓣成形术,比较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及血气指标变化用,并超声心动图监测分流情况.结果 肺动脉压和血气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发现2例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存在,单向活瓣持续右向左分流,其余27例分别于3~6个月后活瓣关闭无分流.结论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缺损、肺动脉内置管泵入(PGEl)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气指标,确保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前者能在术后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时发挥良好的右向左分流"减压"作用,肺动脉压力下降后又能自动关闭;同期行必要的瓣膜成形术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脱垂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燕;张丽

    二尖瓣脱垂指瓣膜在心室收缩期异常地脱入左房,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种常需要手术治疗的瓣膜反流性疾病.手术方式有两种:瓣膜成形术和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前明确掌握瓣膜病变形态、部位、程度、累及范围等对心外科医生决定采用何种术式及手术路径非常重要,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评价二尖瓣脱垂病变,术前选择术式,术中指导和监测术后效果等方面已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本次讨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脱垂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刘兴荣;苗齐;于洪泉;任华;王振捷;马国涛;曹丽华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培养阳性22例.感染累及左心系统35例,累及右心系统7例,同时累及左右心系统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行瓣膜替换33例,其中4例并发主动脉根周脓肿者行同种瓣主动脉根部置换,使用机械瓣26例.行二尖瓣成形2例,三尖瓣成形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3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气囊反博术(IABP)4例;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存活41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8±22.3)个月.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无再次感染,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段.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国报;乔刚;夏东升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整群收集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例82例,收集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分析、术后相关并发症症情况.结果 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 A-P)、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SA-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也降低(P<0.0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症3例、肝功能不全2例、肾功能不全4例、肺功能不全5例、胸腔积液12例、二次开胸2例、死亡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具有较为确切的临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心病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作者:李艳星;熊素华;赵玉明

    主动脉瓣膜成形术(AVP)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反流(AR)的重要手段,特别适应于小儿、老年人及孕妇患者.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AR主要应用AVP,近中期疗效满意.

  • 活动感染性自体二尖瓣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晓凤;刘剑州;黄卓;马国涛;刘兴荣;苗齐;张超纪

    目的 系统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治疗活动感染性自体二尖瓣心内膜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所入选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HR值和95%置信区间的计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组数据,均是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总病例667例,其中二尖瓣成形组294例、二尖瓣瓣膜置换组373例.术后结局指标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手术死亡率OR =0.49,95%CI 0.27~0.88,P=0.02;1年、5年无症状生存率HR值分别为HR=0.46,95%CI 0.21~1.03,P=0.06,HR =0.42,95%CI 0.24~0.76,P=0.004;1年、5年生存率HR值分别为HR =0.53,95%CI 0.23~1.21,P=0.13,HR =0.52,95%CI 0.29~0.94,P=0.03.结论 该系统评价提示,在活动感染性自体二尖瓣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中,与二尖瓣置换相比较,二尖瓣成形术并没有增加近远期生存风险.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