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MRI表现一例

    作者:冯刚;李龙;罗沛霖;许斐

    患者 男,77岁.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周;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既往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表现:平扫示肝S4段见一类圆形等、低混合密度肿块,大小约为14.6 cm×11.4 cm,边缘尚清晰.肿块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及点状钙化灶(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周边部可见条形明显强化血管影,肿瘤实质轻度强化,肿瘤中心见不规则无强化坏死区;静脉期肿瘤周边实质强化范围扩大,可见轻度强化的条状影从边缘延伸至肿瘤内部(图2);延迟期肿块强化幅度减低,肿瘤内部条索影较静脉期显示更加清晰(图3).

  • 含大量钙化的恶性胸膜间皮瘤一例

    作者:焦永贵;靳棘杨

    患者 女,32岁.1个月前开始胸闷,无明显咳嗽、胸痛,逐渐加剧后伴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心悸及胸骨后疼痛,无浮肿、咯血、恶心和呕吐等.精神、食欲、大小便无异常,无明显消瘦.图1 CT示病灶与胸膜分界不清,宽基底和胸壁呈钝角相交,病灶前上部分高密度钙化影,后半部分为软组织密度,邻近肋骨破坏图2、3 MRI示多发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及无信号钙化组织影像学表现:X线片见右侧肺部大片状影,病灶上部可见团块状钙化影,下部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第2、3肋骨骨质破坏,纵隔稍向左侧移位,气管移位不明显.

  • CTA显示双椎动脉变异二例

    作者:宋殿行;刘磊;庞闽厦;郭秀琴;杨新国;周晓明

    例1 女,39岁.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既往有糖尿病史.体检:四肢肌力Ⅳ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颈脑动脉联合CTA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及胼胝体膝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CTA显示右侧椎动脉近段由两支构成,一支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向上入C6横突孔上行,管径纤细;另一支起源于头臂干末端,行走于右侧颈总动脉后方,该支管径较粗大,约同左侧椎动脉,至C3~4间隙水平,汇合成一支,入C3横突孔后入颅(图1~3).

  • 儿童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侯志彬;李欣;赵滨

    患者 男,10岁.发热17天,自诉偶尔右侧腰部酸痛.体检:双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示三系细胞增生异常,余无特殊.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B超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双肾可见多个均匀低回声结节(图1).CT平扫示双肾弥漫性增大,双肾实质内多发等密度不均匀(图2),增强扫描示双肾实质内多发等结节,无强化,残存肾实质呈线形或分支样强化(图3).

  • 胃原发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CT诊断一例

    作者:郑翔宇;王景宇;冬冬;阮洋;王淑清

    患者 男,64岁.1天前因饮酒后突然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同时伴返酸,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并出现黑便两次,呈柏油样,总量约800 ml,便后自觉头晕,心悸,乏力,无腹胀,无皮肤巩膜黄染.胃镜示胃底体交界处一巨大黏膜隆起肿物,大小约10 cm×7.0 cm,表面光滑,见两处圆形溃疡,表面被污苔及新鲜血,诊断为胃底固有肌层肿物.超声内镜示低回声肿块位于胃壁第三层,大小约10 cm×7.0 cm,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欠规则.

  • 囊肿型肺隔离症一例

    作者:谭丽梅;胡秋根;崔冰

    患者 男,18岁.1年前曾因自发性气胸入院治疗,愈后出院.后常规体检X线胸部透视发现,左下肺透亮度增高,似见结节影,建议进一步CT检查.CT平扫:肺窗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透亮度明显增高,该处肺纹理稀疏,似见一肺囊型透亮影,内可见数条较粗大血管影.纵隔窗未见明显异常(图1、2).CT增强:约平T10水平,腹主动脉前方可见一类圆形异常血管影(图3).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瘤一例

    作者:张丹;万立野

    患者 女,51岁.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心悸2个月,加重2天入院.体检:P 68次/min,Bp 125/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指凹性水肿.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Bp高达150/100 mmHg),曾间断服用"心痛定、罗布林"等药物治疗.心电图示:II、III,avf呈qR型,TIII倒置,Tavf低平.

  • 侧脑室内Monro孔附近单发转移瘤一例

    作者:孙蕴;潘克梫;要文娟

    患者 男,61岁.头痛1周伴言语不利,神清,伸舌右偏,四肢肌力正常,既往曾患脑梗死.头颅CT:右侧脑室内见一结节状等密度病灶,大层面约1.1 cm×1.2 cm大小,CT值约40 HU,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带,侧脑室无扩大变形,中线结构居中(图1).头颅MRI:右侧脑室体部透明隔旁Monro孔附近结节状稍长T1、等T2信号灶,增强扫描病变均匀强化,余脑内未见异常强化病灶(图2~4).胸部CT检查:左肺下叶外带见多个小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晰(图5).

  • T2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CT评估

    作者:任刚;蔡嵘;薛建平;李文华;李玉华;陈克敏

    目的 探讨T2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评估. 资料与方法 选取141例行胃切除术的T2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CT分期进行分析. 结果 在141例患者中,60例(42.6%)肿瘤浸润至浅肌层,72例(51.1%)肿瘤浸润至深肌层,9例(6.4%)肿瘤浸润至浆膜下.与浸润至深肌层患者相比,浸润至浅肌层者的肿瘤体积更小,分化程度更高.两组间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的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对T2期胃癌患者T分期、N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2%、72.3%和92.3%;对于转移淋巴结判断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65.6%.综合判断CT对于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为68.8%. 结论 T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明确,浸润至浅肌层的肿瘤体积更小,分化程度更高.CT在T2期胃癌患者的TNM分期上的准确性较高.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附10例分析)

    作者:花蒨蒨;张雪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PGIL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 10例中,胃淋巴瘤6例,肠道淋巴瘤4例.胃淋巴瘤CT表现分3型:溃疡结节型3例,息肉型2例,浸润型1例;肠道淋巴瘤CT表现分2型:肠壁增厚型2例,肠腔内肿块型2例.肿瘤平扫密度较均匀,无明显坏死,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CT明确显示病变周围肿大淋巴结. 结论 CT对于PGIL的定性诊断及临床分期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磁共振3D-VIBE序列联合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长福;张和平;王斌杰;靳海英;马超;马万里;孟继明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肝门胆管癌16例,术前均经MR 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检查,复习MR肝门部胆管癌T1期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 结果 16例T1期肝门部胆管癌中,单纯发生于肝管汇合部7例;同时侵及左肝管4例,侵及右肝管2例;肝管汇合部未见病灶,仅发生于左肝管2例,右肝管1例.肿瘤呈结节状3例,结节合并浸润状2例,单纯浸润状11例;局部淋巴结增大5例,胆囊萎缩2例.MRI T1WI平扫呈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4例;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截断3例,其上肝内外胆管呈"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变细4例,狭窄呈"鼠尾状"或"矛尖状",肝左右叶扩张的胆管在肝门部不能汇合;肝外二级胆管狭窄9例,狭窄段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轻度强化,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中到明显强化. 结论 MR 3D-VIBE联合MRCP检查能够提高T1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作者:何柳;刘兆玉;高玉颖

    目的 探讨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0例CT征象. 结果 嗜铬细胞瘤多是单侧发病(19/20),发生于肾上腺者16例,异位者4例.肿块较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19例).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出血、坏死常见(10/17),钙化较少见,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实质不均匀强化. 结论 CT不但能发现较小的肿瘤,还可以定位诊断,以及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分析与鉴别

    作者:尹秀玲;邱士军;张雪林

    目的 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资料与方法 对15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和12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间距5~8 mm. 结果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征象分别为:(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低、低与等密度(2例,8例),其余13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2)胰管与胆管均扩张(6例,8例);(3)胆总管下段扩张突然狭窄截断(0例,7例);(4)胰周大血管侵袭、包绕、包埋(0例,6例). 结论 胰头癌的血供特点与生物学行为是其与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鉴别的重要依据.

  • 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作者:李忠;张东昌;侯振宇;刘兰花;蒋金伟;郭春良;付维林;冯凯琳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 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 结果 47例中CT显示肠壁增厚47例、肠腔内肿块39例、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35例、浆膜面模糊26例、肠系膜索条状或块状软组织影21例.CT发现淋巴结转移35例(直径≥10 mm),病理证实31例.1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病理发现3例有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69.2%,总准确性为85.1%.按照改良Dukes分期对照术前与术后病理,38例分期正确,9例分期错误.总的CT分期准确性为80.9%. 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进展期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 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定量肝硬化门静脉血流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作者:李彩英;田建明;黄勃源;崔彩霞;刘怀军

    目的 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Cine PC MRI)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8岁;19名正常对照者,男10名,女9名,平均年龄43.5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0例,B级31例,C级8例.采用Cine PC MRI对门静脉血流进行定量测量. 结果 肝硬化组按照Child A、B、C顺序,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级的门静脉流速与A、B级及正常组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Child B、C级患者较正常组门静脉直径增宽、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Child C级较B级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 Cine PC MRI监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

  • 肝硬化患者认知控制的fMRI研究

    作者:张龙江;尹建忠;祁吉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肝硬化患者认知控制功能的神经学机制. 资料与方法 搜集14例肝硬化患者和14名正常志愿者进行研究.采用改编的Stroop任务进行组块式设计fMRI,利用统计参数图(SPM99)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所有检查完毕后,对受试者进行行为学测试,记录测试的总反应时间以及错误数. 结果 患者组执行两试验的反应时间均长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01),执行颜色命名试验的错误数高于认字试验(P=0.000),执行颜色命名试验时的错误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执行简单的认字任务时双侧前额叶及顶叶多个脑区激活增加.随着冲突强度增加,肝硬化患者扣带回、双侧前额叶、顶叶以及颞叶梭状回激活减少.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认知控制功能的障碍,而扣带回-前额叶-顶叶-颞叶梭状回网络的异常是肝硬化患者认知控制功能障碍的神经基础.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金带;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周少萍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膜瘤MSCTA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组方法 包括: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技术(SSD)、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 结果 35例脑膜瘤MSCTA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组清晰显示脑膜瘤肿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组可显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 结论 MSCTA可充分显示脑膜瘤的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预测肿瘤切除的难易程度、手术风险、效果,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 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黄建芳;隋庆兰

    目的 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例的CT、MRI资料,探讨CVST的起源部位、发展延伸和分布规律以及血栓与脑实质病变之间的联系. 资料与方法 统计静脉窦血栓的累及部位,并以SE序列矢状位T1WI血栓的早期信号演变为依据,推断受累的先后顺序.比较血栓累及上矢状窦和侧窦时与单纯侧窦血栓时脑实质病变的差异.统计学方法 为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结果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常为全程上矢状窦经窦汇与至少一侧侧窦同时受累,此时早期T1WI上矢状窦常早出现高信号.血栓累及上矢状窦、侧窦与单纯侧窦血栓时颞枕叶脑实质病变的发生率不同,P值≈0.0004. 结论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上矢状窦常先受累.血栓常顺血流方向延伸,首先发生血栓的部位容易造成脑实质损害,而延伸累及的部位不易造成脑实质损害.

  • 丘脑肿瘤的MRI鉴别诊断

    作者:刘国清;黄信华;许乙凯;吴元魁

    目的 探讨丘脑肿瘤的MRI表现,提高MRI对丘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丘脑肿瘤患者的MRI资料. 结果 41例中,星形细胞瘤17例,生殖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3例,畸胎瘤1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4例,动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 结论 MRI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丘脑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它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侵犯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颅内动脉瘤 3D DCE-MRA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柏根基;王煊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 D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9例临床拟诊动脉瘤和常规MRA可疑动脉瘤的患者行3D DCE-MRA,随后行DSA,比较两种方法 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 结果 34例动脉瘤患者中共有动脉瘤41个,3D DCE-MRA对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5%,3D DCE-MRA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 DCE-MRA是一项无创、安全、简便和可靠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对于颅内较大血管的动脉瘤的显示,可以取代DSA.

  • MR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与波谱成像在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应用研究

    作者:卢洁;李坤成;张苗

    目的 探讨MR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8例单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ASL 和1H-MRS检查.对ASL后处理的相对脑血流量(CBF) 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1H-MRS测量病变侧和对侧脑组织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比较两侧各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NAA/Cho、NAA/Cr、Cho/Cr)的差异,并观察是否出现乳酸(Lac)峰. 结果 28例CBF图显示18例病变侧灌注较对侧降低,10例未见明显异常;1H-MRS显示病变侧的NAA/Cho、NAA/Cr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Cr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于病变侧检测到Lac峰. 结论 ASL 能够早期发现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BF改变,1H-MRS能够显示缺血脑组织的代谢异常.

  • 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许楠;常时新;郝楠馨;林翌;张国滨;汪波;刘伟;潘海红;晏玉秋;李树凤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拟诊疑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AG).CTA扫描采用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以CAG结果 为金标准,采用双盲法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并分析各种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评价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77.97%和85.71%,钙化斑块是导致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假阳性重要的自身因素(18/28,占64.29%),对于冠状动脉和其分支的狭窄程度的低估占假阴性结果 的66.67%(20/30),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的漏诊占假阴性结果 的23.33%(7/30). 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钙化斑块、心肌桥和小血管的狭窄病变本身均影响CTA评价狭窄的准确性,而非钙化斑块和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 双源CT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价值

    作者:郑玲;张龙江;黄伟;蔡军;卢光明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对心肌桥(MB)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360例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对MB进行定位、分析相关病理学改变、统计MB的检出率,并与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进行对照. 结果 360例中104例发现MB,共检出MB 151支,检出率29% (104/360);其中74支位于7段,35支位于8段,9支位于9段,1支位于2段,1支位于15段,5支位于16段,4支位于13段,2支位于10段.MB平均长度为(2.16±0.79) cm,平均深度为(0.32±0.11) cm.48例患者在MB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在DSCT检出的21支MB患者中,CAG仅检出4支MB. 结论 DSCT对M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同时还能对MB的深度及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 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庆余;陈健宇;梁碧玲;沈君

    目的 分析无症状人群腰椎间盘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40名年龄20~60岁的无症状志愿者进行腰椎MRI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每位志愿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记录腰椎间盘的表现,包括: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脱出、游离以及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T2WI上纤维环高信号区(HIZ). 结果 40名无症状志愿者中腰椎间盘退变30名(75%),椎间盘膨出18名(45%),椎间盘突出9名 (22.5%),椎间盘纤维环出现HIZ 5名(12.5%),椎间盘髓核脱出1名(2.5%),没有发现椎间盘髓核游离以及神经根受压者.不同年龄组椎间盘异常的发生率不同,40岁以上组志愿者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HIZ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100%、70%、40%、20%. 结论 无症状人群中MRI发现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以及撕裂较常见,而椎间盘脱出、游离以及神经根受压较罕见,因而很可能是有症状腰腿痛患者致痛的原因.

  • 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史丽静;田建明;汪剑;郭勇;郑奎宏

    目的 探讨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4例临床疑脊柱结核者,术前行X线平片、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 对比. 结果 34例中,终诊断结核者33例,另1例为慢性化脓性炎. 33例结核X线平片诊断正确24例(72.7%),MRI均正确诊断(100%);1例慢性化脓性炎平片及MRI 均误诊为结核. 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骨髓水肿、椎体破坏、椎旁脓肿、间盘受累和椎管内改变,诊断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 MRI全景扫描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

    作者:李春高;孔祥泉;徐海波;刘定西;孔祥闯;韩俊洲

    目的 探讨MRI全景扫描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25例怀疑有脊柱转移的患者,应用MRI全景扫描,行全身及全脊柱分段扫描后,采用对接方法 得到全身及全脊柱全景图像. 结果 25例均获得直观、准确地显示全身冠状位及全脊柱矢状位的连续图像,椎体单发转移瘤11例(颈段1例,胸段4例,腰段6例),椎体多发转移瘤14例(胸腰段6例,全脊柱8例).发现全景扫描前未发现的原发肿瘤8例. 结论 MRI全景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脊柱转移瘤的部位、数目及邻近组织结构受侵的程度和范围,同时有利于原发病灶的发现,大大提高了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作者:杨新明;石蔚;杜雅坤;阴彦林;孟宪勇;邹宇炜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 结果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2)结核病灶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和椎间盘骨破坏为主并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变化比较常见. 结论 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两者可作出鉴别诊断.

  • Tolosa-Hunt 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陈旺生;李建军;李长清;李传资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MRI征象及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3例经临床确诊的THS患者行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并行Gd-DTPA增强扫描,2例加作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 3D-TOF MRA).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发病,表现为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缘清楚,颈内动脉(ICA)被包绕,管腔不同程度变窄,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减低. 结论 TH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不仅能显示病变的范围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还是治疗后随访的佳方法.

  • 中耳炎颅内及颅底并发症的MRI表现

    作者:魏懿;刘畅;肖家和;邹翎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炎颅内及颅底并发症的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和MRI证实的有颅内及颅底并发症的慢性中耳炎11例患者资料,对中耳炎的扩散特点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中耳炎并发症中,硬脑膜炎11例,岩尖炎4例,颞叶脓肿6例,硬膜下脓肿3例,迷路炎1例. 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中耳乳突的炎症,并可清晰显示炎症在颅内的扩散情况,是判断中耳炎颅内并发症及其范围的首选检查方法.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价的影像学进展

    作者:刘颖;常时新;郝楠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认为,60%~70 %的ACS患者发病前冠状动脉病变并不严重,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裂隙形成,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1].因此,对斑块稳定性的显像研究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热点,以求早期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综述各种影像技术在冠状动脉斑块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尤其是评估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检查方法及各种影响因素.

  • 经介入途径基因治疗肝癌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罗仕华;郑传胜

    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它在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年来肝癌的介入治疗手段在不断发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被公认为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迄今为止,其疗效尚难以完全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与TACE治疗后肝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关.随着基因工程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介入方法行基因治疗已渐成雏形并正走向临床,被称为第四种肿瘤治疗手段,为介入放射学发展开辟了新领域[1].笔者对目前经介入途径行基因治疗肝癌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与展望.

  • 内支架治疗消化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作者:王忠敏;陈克敏;郭圣荣;刘涛;伍超贤;贡桔

    自1885年Symonds首次应用置入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以来,消化道支架的临床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消化道狭窄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良性和恶性狭窄两类[1].自20世纪80年代金属支架问世后,由于其放置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满意,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相继应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及胆管狭窄的治疗,为传统手术不治或难治的疾病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2,3].

  • 经导管持续性溶栓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

    作者:庞鹏飞;朱康顺;关守海;姜在波;李征然;黄明声;钱结胜;赵大兵;于春鹏;单鸿

    目的 探讨经导管持续小剂量灌注尿激酶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12例DF患者,采取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首先20 min内脉冲式给予尿激酶25~50万U,然后保留导管,持续小剂量溶栓,3~6万U/h,24 min尿激酶用量75~100万U. 结果 11例溶栓成功,溶栓成功率为91.7%(11/12),1例肾动脉开口部以下腹主动脉闭塞患者,溶栓过程中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溶栓时间为24~240 h,尿激酶总量为100~1000万U.11例中,闭塞血管完全开通(残存狭窄率<30%)5例,部分性开通(残存狭窄率>30%)6例,溶栓过程中出现下肢疼痛5例,穿刺点渗血3例,牙龈出血1例.溶栓成功后,对残存狭窄率>30%的6 例患者,3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 治疗,3例行PTA及腔内支架治疗.11例术后1个月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个月内溃疡全部愈合,2例行坏疽足趾截肢术. 结论 持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DF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梗死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

    作者:司同国;郭志

    目的 评价脑梗死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脑梗死伴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2例,按患肢肌力高低分为两组,肌力较低组18例,肌力较高组14例.所有患者行腘动脉留置导管, 灌注尿激酶溶栓.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头颅CT检查. 结果 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溶栓时间、溶栓药物剂量肌力较低组﹥肌力较高组.1个月后多普勒超声检查或静脉造影检查有效再通率为100%,其中血管完全再通率肌力较低组﹤肌力较高组.溶栓后CT发现无症状脑出血1例.随访期间2例复发,均为肌力较低患者. 结论 对伴脑梗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低剂量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患肢肌力较低者易复发,需注意随访.

  • 髂-股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及临床疗效随访

    作者:陈国平;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52例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症状(按Fontaine分型和踝/肱指数)的变化进行随访. 结果 52例共计112支病变血管,74支进行PTA及支架置入术,24支仅行PTA,14支未行处理,共置入87枚支架,支架均成功置入于髂/股动脉内,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随访1~24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例数分别是21、22和2例,5例无变化,1例下降1级(1例因1周后行膝下截肢术,不计入临床症状的随访);踝/肱指数术前为0.57±0.14,术后1、6、12和24个月分别为0.91±0.21、0.90±0.04、0.87±0.08和0.86±0.1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介入治疗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 荧光素酶活体发光技术在肺癌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建东;张帆;黄惠莲;藏风超;赵艳娥;张禄卿;李朝军;田捷;滕皋军;何玉龙;周晓军;卢光明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肺癌细胞系,并将该肺癌细胞接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皮下,构建异种移植动物模型,为下一步进行肺癌进展、转移以及药物敏感性等相关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利用表达重组荧光素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enti-Luc)感染人肺癌细胞系NCI-H460,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肺癌细胞,将该细胞接种于SCID小鼠的皮下.肿瘤细胞接种2周后,利用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及MRI对肿瘤进行检测,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验证. 结果 接种肺癌细胞的4只SCID小鼠中,均生长出肿瘤.生物发光检测和MRI的结果 相符,病理证实小鼠皮下肿块为癌组织. 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肺癌细胞系及异种移植动物模型.荧光素酶活体发光是一种进行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 bFGF缓释微粒在缺血心肌促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郝跃文;刘莹;孙立军;宦怡;赵海涛;葛雅丽;徐健;罗中华;高凯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粒对局部缺血心肌区促血管生成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2只健康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bFGF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分别结扎所有犬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下0.5 cm处;同时,bFGF组中的犬在缺血心肌区5个位点注射包含100 μl bFGF缓释微粒的生理盐水1 ml,而生理盐水组中的犬按相同方法 在相同部位注射包含明胶水凝胶的生理盐水1 ml.在处死所有犬之前采用MR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处死后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测定心肌缺血区血管数量和bF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术后14天,bFGF组的LVEF比生理盐水组明显高(bFGF组 0.47±0.02,生理盐水组 0.43±0.02;P=0.017),bFGF组的微血管密度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生理盐水组163±11,bFGF组189±16;P=0.008),bFGF组的蛋白条带比生理盐水组蛋白条带清晰. 结论 实验表明在缺血心肌应用bFGF缓释微粒体,能够明显提高左心室功能和促进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

  • 兔肝VX2瘤活体二维多体素 1H-MRS成像STEAM和PRESS序列的比较

    作者:颜荣华;肖恩华

    目的 探讨不同的定位序列对兔肝VX2瘤活体二维多体素1H-MRS(2D 1H-MRS)成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兔肝VX2瘤荷瘤兔14只,于第一期(种植后第2~3周)和第二期(种植后第4周)利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并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分别采用激励回波采样(STEAM)和点解析波谱(PRESS)序列行活体2D 1H-MRS检查,观察不同序列波谱图的基线情况,测量主要代谢物波峰的信噪比、中心位置、半高宽和峰下积分面积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STEAM和PRESS序列各行25瘤次2D 1H-MRS采集,其中第一期成功率为78.6%,第二期成功率为100%,总体技术成功率为88.0%.(2)在相同时期、相同部位,不同序列所得波谱图在基线情况、代谢物波峰的信噪比、中心位置、半高宽及各个代谢物峰下积分面积的比值(包括谷氨酸胺和谷氨酸复合物(Glx)/脂质(Lip)、胆碱化合物(Cho)/Lip和糖原和葡萄糖复合物(Glyu)/L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兔肝VX2瘤活体2D 1H-MRS检查可成功获得可析性波谱,技术成功率为88.0%.其他扫描条件和参数相同时,采用短TE(30 ms),STEAM和PRESS序列在波谱质量和检测肝内主要代谢物的敏感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 64层螺旋CT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探讨

    作者:彭芸;刘勇;蒋玲;王冬潜;曾津津;杜忠东;孙国强;刘世辰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随访中低年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估分析. 资料与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对12例随访中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男性儿童(平均年龄5.1岁,随访时间1.1~5.1年)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平均心率(74±12)次/min;采用"去条带状伪影"的心脏重组算法进行血管分析处理.由两名影像科医师独立对成像重组时相、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13个节段进行直径测量和图像质量评估,并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 结果 共有114/156个节段能满足图像评价并进行直径测量,符合诊断要求率达到73%;两侧冠状动脉佳显示相位窗集中在45%和75%~85%两个相位区间.MSCT共观察到30个冠状动脉瘤,其中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超声心动图未能发现. 结论 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扫描模式下,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剂量和流率、准确的扫描时间、合适的重组相位和有效心脏重组算法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成为低年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随访和诊断的重要评估方法.

  • CT 血流动力学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

    作者:张静;王培军;袁小东;田建明

    目的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CT组织灌注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 资料与方法 对81例(84个)体检或钼靶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者行MSCT组织灌注扫描,由去卷积法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按病理结果 的良、恶性分组,行统计学检验.比较BF、MTT、BV相应的ROC特征,确定各参数的诊断价值. 结果 乳癌组的BF为(0.735±0.440)ml·min-1·ml-1,MTT为(22.771±7.647)s,BV为0.234±0.082;良性组的BF为(0.466±0.527)ml·min-1·ml-1,MTT为(26.712±12.934)s,BV为0.179±0.117.BF、BV在乳腺癌和良性病灶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在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时曲线下面积(AUCROC)大,为0.832±0.086,BV的AUCROC为0.695±0.0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的AUCROC小,为0.473.BF临界值为0.381 ml·min-1·ml-1 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73.2%,阳性似然比为3.071,阴性似然比为0.242;BV临界值为0.190时,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56.5%,阳性似然比为1.685,阴性似然比为0.473. 结论 CT 血流动力学参数(BF\BV)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应用价值,但尚不能作为单一指标肯定或否定乳腺癌的诊断.

  • 上期读片窗答案

    作者:李彭;汤光宇;刘勇

    病理肉眼见左肾实质性肿块,包膜完整,其内见轮辐状纤维分隔(图6).镜下示:癌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周空晕明显,细胞膜厚,核不规则、有异形性,可见"葡萄干"样核(图7).诊断:左肾嫌色细胞癌.

  • 主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吕廷勇;黄子荣;马秉莲;刘运麟;梁显著;张国庆

    患者 男,21岁.因头昏1年,抽搐2次, 6天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就诊.体检:神志清醒,颈软,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各项生化指标包括腰穿脑脊液化验未见异常.

  • 《临床放射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
  • CT虚拟结肠镜360°虚拟解剖视图在测量直肠肿瘤距肛门距离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兴旺;刘斌;赵红;余永强

    目的 实验研究64层螺旋CT虚拟结肠镜360°虚拟解剖视图技术在测量直肠癌距肛门距离中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 洗净的新鲜猪结肠1段(约20 cm),人工模拟直肠肿瘤样病变10枚.将模拟病变依次固定于猪结肠内,向模型内注入空气后浸入水箱中.采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对模型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经0.625 mm重组后传至AW 4.2工作站,运用虚拟结肠镜的专用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在360°虚拟解剖视图中对肿瘤远端距起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每个病变的距离测量10次,取其平均值.将测量距离的平均值与病变真实距离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360°虚拟解剖视图中,10枚模拟病变距测量起点间的距离均较准确地被测出,数值与实际距离均较接近,少数结果 略大于实际距离.模拟病变距起点的实际距离为10 ~145 mm,平均77.5 mm;在360°虚拟解剖视图上测量的结果 为9.6~142.4 mm,平均76.5 mm,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961). 结论 64层螺旋CT虚拟结肠镜360°虚拟解剖视图技术能较准确地测量直肠癌距肛门的距离,能够为外科直肠癌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丁蓓;凌华威;胡锦清;张欢;杨文洁;江泓;陈克敏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5例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分别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对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5例术前CT灌注成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表现为MTT延迟及不同程度的CBF下降,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在支架置入后表现为灌注明显改善,CBF、M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1例术后无明显改善,另1例表现为缺血区灌注量进一步减低.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个月随访,有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 结论 CT灌注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对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士奎;程敬亮;季立平;杨运俊;崔晓琳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的重要性及佳延迟扫描时间. 资料与方法 21例疑为PE患者于16层螺旋CT上先行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比剂注入后延迟22~25 s开始扫描,然后间隔一定时间行静脉成像(CTV),扫描范围为髂嵴水平至腓肠静脉丛上部水平,延迟扫描时间分别设定为90 s、120 s、180 s及240 s.扫描结束后对比分析不同延迟时间下静脉管壁强化情况. 结果 发现15例PE患者,计栓子58处,栓子均显示清晰;DVT 18例,计栓子42处,静脉壁强化效果随延迟时间不同而不同, 180 s~240 s静脉壁强化效果佳.其中,PE和DVT共存13例,单纯PE 2例,单纯DVT 5例,1例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征象. 结论 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可同时检出PE和DV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PE和DVT联合扫描中,静脉成像延迟扫描时间以180~240 s较适合.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