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儿童脊髓纵裂畸形伴背部异常乳腺一例

    作者:沈倩;戴贵东;肖正远;漆赤;兰永树

    患儿 女,12岁.因“背部包块进行性增大12年”而就诊.入院体检:T 36.8℃,P 89次/min,R21次/min,BP 94/56 mmHg;神志清醒,精神佳,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V级,GCS评分15分;背部有一约9 cm×10 cm乳腺样包块(图1),边界清楚,无压痛,活动度小,表面有一乳头样突起,质硬,无分泌物及渗液溢出;心肺及腹部、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关键词:
  •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伴梗死一例

    作者:黄燕涛;冷媛媛

    患者 女,49岁,3年前偶然行腹部B超提示肝血管瘤,直径约2.5 cm,无腹痛、腹胀等不适,未经治疗;3个月前患者自觉偶有右上腹疼痛不适,疼痛轻微,可自行缓解.腹部CT增强扫描(图1~4):肝左外叶见团块状异常密度影,大小约4.5 cm ×3.1 cm,密度不均匀,动脉期边缘呈斑状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大血管相似),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略向中心蔓延,强化程度略减低,其中心部分无明显强化,三期扫描CT值约为(32 ±3)HU;CT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因该病灶增大明显,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腹腔黏连分离术,术中见肝脏肿大,左肝外叶脏面有6.5cm ×4.5 cm的质软、草莓状占位病变,包块边界较清,可压缩;包块压迫胃体,与胃及大网膜广泛黏连.病理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伴梗死(图4).

    关键词:
  • 纵隔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苏晟;朱建国;李海歌;徐杰

    患者 男,73岁,因吞咽困难1个月就诊.实验室常规血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无异常.胸部CT扫描:后纵隔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9 cm ×7.4 cm ×9.3 cm,平均CT值为25 HU,密度均匀(图1);CT增强后,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平均CT值为64 HU(40~52 HU),静脉期平均CT值为40 HU(34 ~71 HU)(图2、3);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侵犯、压迫食管,包绕降主动脉,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局部肺不张(图4~6).行胸腔镜下肿瘤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瘤由黏液样/水肿的基质细胞构成,胶原基质聚集于血管周围,细胞胞浆呈嗜酸性(图7);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Vim、Des、CD 34(+),S-100(-);Ki-67(<20%+).病理诊断: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关键词:
  • 前臂颗粒细胞瘤一例

    作者:文宝红;程敬亮

    患者女,51岁,无意中发现右前臂肿物15天,余无不适.MRI表现:右前臂中段拇长屈肌内可见椭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18 mm×16 mm ×38 mm.与肌肉组织相比,T1WI、T2WI及抑脂T2WI呈等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及抑脂T2WI可见斑片状高信号,病灶边界不清,周围见斑片状抑脂高信号(图1~4).增强后,病变呈渐进性强化,强化不均匀,病灶边缘强化相对明显(图5~7),动态增强曲线呈缓慢上升型(图8).诊断:神经源性肿瘤.

    关键词:
  • 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合并Castleman病一例

    作者:王红;范光明

    患者 女,47岁,口腔皮疹伴疼痛18天,加重15天.专科检查:双眼结膜充血,口唇糜烂,见褐色痂壳覆盖,干燥;口腔黏膜糜烂,舌上覆灰白色假膜.双耳红斑,部分融合成片.全身散在皮疹,为暗红色斑块,以躯干、下肢为重.CT检查(图1~6):左侧腹膜后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内见分支状钙化,边界清晰(图1),动脉期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2),内见裂隙样、斑片状强化减低区,左肾受压向上移位(图5、6),静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降低,腹主动脉旁见迂曲增粗引流静脉(图3、4).

    关键词:
  • 眶尖区浆细胞肉芽肿并曲霉菌感染一例

    作者:许蕾;许道洲;田昭俭;杨新国;庞闽厦

    患者 男,78岁.右眼进行性视力减退伴头痛l周入院,无典型的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鼻及鼻窦疾病相关症状.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体检: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右眼直接对光反应差,间接对光反应可.眼震阴性,右眼外展不能、上睑抬举无力、眼球活动受限.双侧上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影像检查:CT检查示右侧眶尖区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图1、2),病变沿视神经管向眶内蔓延生长,视神经管扩大,右侧视神经增粗,邻近筛窦骨壁吸收、破坏.右侧蝶窦及后组筛窦内可见形态不规则高密度影.

    关键词:
  • 右侧卵巢肝样细胞癌一例

    作者:何雪飞;利峰;赵开飞;王梦媛;石荣书

    患者 女,41岁,因发现盆腔包块20天就诊.既往史、月经史无特殊.体检:右下腹局限性膨隆,腹软,局部张力不高,可扪及不规则实性包块,如孕6个月大小,质韧,活动不明显,边界不清,余无特殊.AFP> 3000 ng/ml,CA125 194.8U/mL.彩超:盆腔右前内侧见16 em×9 cm囊实性肿物,以实性回声为主,其周围见“条索样”液性暗区,其内血流极其丰富,血流阻力指数(RI) 0.27,子宫及左侧卵巢未见异常,考虑右侧卵巢癌.腹部CT:腹盆腔内见巨大混杂密度肿块,边缘、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4.3 cm×10.3 cm×17.5 cm,与双侧附件分界不清,CT值9~45 HU;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动脉期CT值约117 HU,门静脉期CT值约78 HU(图1A ~C);盆腔内见大量增粗、迂曲血管;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

    关键词:
  • 不典型多形性星形细胞瘤一例

    作者:陈立婷;彭德昌;龚洪翰;何艳枚;聂思;李海军

    患者 女,40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四肢乏力、视物模糊,伴记忆力减退,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记忆力减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MRI检查(图1~7):左侧脑室枕角、后角、丘脑及枕叶区及右侧豆状核可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大径2.4 ~3.5 cm.病灶T1WI呈不均匀等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中央见多发斑片样长T1、长T2信号,DWI示肿块呈不均质的稍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周边未见明显灶周水肿;增强扫描肿块明显环形强化,中央坏死部分无强化;右侧脑室前角,左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结构右偏,余未见明显特殊.MRI诊断:脑内多发恶性淋巴瘤可能性大.

    关键词:
  • 1H-MRS在慢性血吸虫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洪;胡明秀;李长富;王国光;孔鹏;孟令平

    目的 探讨1H-MRS在慢性血吸虫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慢性血吸虫肝病患者30例(肝病组)和健康志愿者38名(对照组)行肝脏常规MRI和1H-MRS检查,测量相关代谢物[水(H2O)、胆碱(Cho)、脂质(Lip)]的峰值及峰下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血吸虫肝病组和对照组MRS图像主要显示为H2O峰(4.6 ppm)、Cho峰(3.2 ppm)和Lip峰(1.3 ppm);慢性血吸虫肝病组1H-MRS H2O峰、Lip峰峰值及峰下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峰峰值及峰下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从大到小依次为H2O峰值、H2O下面积、Lip峰下面积、Lip峰值,其AUC分别为0.805、0.761、0.729、0.668,特异度分别为0.600、0.733、0.670、0.633,敏感度分别为0.921、0.737、0.789、0.737;联合得到MRS的AUC是0.861、特异度0.684、敏感度0.867.结论 1H-MRS对慢性血吸虫肝病诊断有一定价值,其中H2O峰值及峰下面积诊断效能高.

  • 肝癌的DCE-MRI定量成像与微血管密度、Ki-67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灼彬;郑晓林;邹玉坚;黄宁;王惠媚;徐文;张世豪

    目的 探讨肝癌MRI多期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灌注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Ki67相关性.方法 对3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肝细胞癌(HCC)患者进行自由呼吸下行全肝MRI灌注扫描,将所获得HCC灌注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值及微血管密度(MVD)、Ki-67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 37例HCC患者中,病理分级高分化6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1例.高分化HCC Ktrans、Kep、Ve、Vp值分别是(1.09±1.40) min-1、(3.04±3.08) min-1、0.917±1.06、0.46 ±0.33,MVD 75.67±8.44,Ki-67 25.84±8.43.中分化HCC Ktrans、Kep、Ve、Vp值分别是(0.96±1.06) min-1、(2.90±2.04) min-1、0.620±0.67、0.12±0.09,MVD 66.43±11.19,Ki-67 41.50±1.99.低分化HCC Ktrans、Kep、Ve、Vp值分别是(0.58±0.59) min-1、(2.08±1.36) min-1、0.48±0.36、0.17±0.17,MVD 54.92±22.43,Ki-67 47.55±2.14.Ki-67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369,P=0.034);灌注定量参数Ktrans、Kep值与肿瘤MVD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5和0.747,P值均为0.000).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能够对肝癌内血管特性进行准确评估,为评价肿瘤组织的微循环功能状态提供新的诊断方法.

  • 微小肝癌的MRI表现及诊断

    作者:张见增;胡海东;尤金涛;李勇武;董景辉;安维民

    目的 回顾分析微小肝癌的1.5/3.0 T MRI表现,初步提出微小肝癌MRI诊断条件,以提高对微小肝癌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 搜集肝癌治疗后复发及慢性肝病背景定期复查发现、经病理及临床诊断的微小肝癌患者共100例(112个癌灶),分析比较其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各序列图像表现及复查变化.结果 主要序列表现:DWI高信号病灶数所占比例为91% (106/112);T2WI高信号占83%(93/112);动态增强“快进快出”病灶数占63.3%(76/112),“快进慢出”病灶数占36.7%(36/112).所有病例2个月~2.5年内复查增大.结论 高场MR可作为目前微小肝癌好的检查方法,建议诊断必需条件:(1)慢性肝病背景;(2) DWI/T2 WI至少一个序列显示高信号;(3)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4)一定时期复查病灶进行性增大.

  • 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的MS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冰弦;陆建东;茅旭平;陈欢欢;张志国

    目的 探讨MSCT对腹部刺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手术及内镜确诊的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25例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均表现为骨样密度增高影;22例为鱼刺,1例为硬质塑料牙签,1例为枣核,1例为骨性刺状异物;异物位于小肠11例、结肠7例、胃部3例、十二指肠2例、肝脏及腹膜腔各1例.结论 MSCT结合三维重组有助于对腹部消化道刺状异物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 附件扭转的蒂扭曲形态影像表现

    作者:张家云;宋亭;陈永露;张景

    目的 探讨附件扭转的蒂扭曲形态影像特征.方法 搜集28例经手术证实的附件扭转患者,术前进行CT检查13例,MR检查15例,分析蒂扭曲的形态影像表现.结果 附件扭转28例,其中卵巢输卵管扭转20例,卵巢扭转6例,输卵管扭转2例.扭转角度为180°~ 1440°,其中2例扭转角度<360°.蒂扭曲的显示率达100%.卵巢输卵管扭转的蒂位于子宫与卵巢肿瘤之间,9例呈“漩涡征”或“扭结征”,6例呈“鸟嘴征”,4例呈狭长肿块样隆起,另1例扭转角度<360°,其扭转的蒂呈“手柄”状.5例卵巢扭转的蒂呈“漩涡征”,而1例扭转角度<360°的卵巢扭转的蒂位于卵巢肿瘤边缘,血管蒂增粗、集中.2例输卵管扭转的蒂表现为“鸟嘴征”和“漩涡征”.结论 蒂扭曲是附件扭转的特异性征象,形态影像表现多样,掌握其形态特征对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 前列腺移行区癌T2WI影像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永胜;杨欢;崔凤;张志田;曹佑军;赵再秋;乐玲

    目的 探讨T2 WI影像特征对移行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并筛选诊断价值较高的影像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43例移行区PCa的T2WI图像,另选取9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像征象,将筛选出的影像征象联合,计算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T2WI上7种影像征象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3种影像征象:病灶形态、前列腺包膜、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联合诊断中,形态+前列腺包膜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高,分别为88.5%、67.8%、83.41%,形态+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分别为82.8%、93%.结论 T2WI上病灶形态、前列腺包膜、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是诊断移行区PCa的独立危险因素.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肝脏脂肪的磁共振定量研究

    作者:贾天利;黄力;凌雪英;孙尧

    目的 探讨MRI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定量诊断及分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超声(US)检查诊断的68例NAFLD患者及50例对照者分别行3.0 T MRIIDEAL-IQ技术定量检查,测定肝脏脂肪含量,再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及对照组.分析US与IDEAL-IQ技术对NAFLD诊断及分度的一致性.结果 US诊断NAFLD患者68例(轻度36例、中度26例、重度6例),对照者50例;MRI IDEAL-IQ技术诊断NAFLD患者67例(轻度34例、中度30例、重度3例),对照者51例.二者对NAFLD的诊断及分度具有一致性(Kappa值=0.76,P <0.05).结论 MRI IDEAL-IQ技术对NAFLD的诊断及分度与US一致,能为NAFLD提供定量影像学指标.

  • 基于体素灰质不对称性方法的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研究

    作者:吴晟;孔祥闯;余建明;范文亮

    目的 通过基于体素的灰质不对称性系数(AI),研究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大脑灰质结构的改变.方法 搜集86例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105名听觉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高分辨磁共振结构像数据,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分析法,计算大脑灰质体积AI,统计分析不同侧别突聋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偏侧化程度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左侧突聋患者部分脑区存在左侧化及右侧化程度的改变,而右侧突聋患者只在部分脑区存在右侧化程度的改变.结论 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存在大脑灰质体积AI的改变,提示我们与突聋有关的体素水平大脑结构重组及灰质体积偏侧化程度的改变.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联络纤维的DTI多参数定量分析

    作者:匡洋莹;楚兰;徐竹;余永程;曹笑婉;沈桂权;李小宝;余晖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联络纤维的微观结构改变,探讨DTI各种定量参数与临床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RRMS患者33例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自愿者33名(对照组),均行MRI扫描,获取DTI图像,基于白质分区图谱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组间联络纤维主要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径向扩散率(RD)、轴向扩散率(AD)差异,并对RRMS患者各DTI参数与扩展残疾量表(EDSS)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RRMS组较对照组在双侧扣带束、下额枕束、上额枕束、下纵束、上纵束、钩束的FA值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RRMS组较对照组在双侧扣带束、下额枕束、上额枕束、下纵束、上纵束、钩束的MD值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RRMS组较对照组在双侧上额枕束、双侧下纵束、双侧上纵束、右侧钩束RD值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RRMS组较对照组在双侧扣带束、左侧钩束的RD值无显著差异;RRMS组较对照组双侧扣带束、下额枕束、上额枕束、下纵束、上纵束、钩束的AD值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RRMS患者的双侧扣带束、下额枕束、上额枕束、下纵束、上纵束、钩束的FA值、MD值、RD值、AD值与EDSS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联络纤维各主要纤维束存在髓鞘完整性破坏及轴索的损害等微观结构改变;各种参数值的改变与临床功能无相关性.

  • 颞叶癫痫的磁共振CUBE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宁殿秀;郎志谨;唐乐梅;苗延巍;孙美玉;魏强;张军;宋凡

    目的 探讨磁共振各向同性容积扫描(CUBE)成像技术在颞叶癫痫(TLE)脑内病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30例,年龄7 ~ 65岁,平均31.7岁.均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1FLAIR,轴位T1FLAIR、T2WI及T2 FLAIR,冠状位3D CUBE T2WI、T2 FLAIR及3D BRAVO.扫描后3D CUBE图像经多层面重组技术合成多方位及多种厚度的2D影像,与常规MRI对病变的显示能力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例患者中,3D CUBE重组图像发现脑内阳性病灶29个,而常规MRI发现阳性病灶15个,3D CUBE技术比常规MRI的敏感度高46.7% (P <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由于颞叶相邻结构复杂,当致痫灶病理改变不明显时,应运用3D CUBE扫描技术,然后采取多角度及薄层高分辨2D重组图像,有利于颅内颞叶病变的检出.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完整性的评估——基于扩散峰度成像直方图分析

    作者:丁伟娜;曹雯炜;韩旭;汪耀;孙雅文;所世腾;徐群;周滟

    目的 评价扩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在评价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脑白质损害中的价值,明确DKI在评价脑组织结构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对34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导致的VCI患者和43例认知功能正常的SIVD患者(对照组)行DKI检查.取每个被试的全脑脑白质(WBWM)和正常表现脑白质(NAWM)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和DKI参数做直方图分析,并进行两组间比较.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VCI患者认知损害严重程度与各直方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VCI患者DKI和DTI直方图中的大部分参数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VCI患者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与WBWM和NAWM中的平均扩散峰度(MK)和MK峰位置显著相关.结论 DKI与DTI技术均可以揭示VCI患者白质微结构改变,直方图的平均MK值和MK峰位置可以作为评价VCI严重程度的指标.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价值

    作者:卢瑞沾;张俊成;黄飞文;黎方莲;杨艳清;梁燕滨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 D-ASL)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32例患者资料,治疗前、治疗7天后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3D-ASL检查,测量病灶在DWI序列呈高信号区域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疗效,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DWI高信号灶内的rCBF的差异,用方差分析ASI/DWI不同匹配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SL/DWI不同匹配(ASL> DWI、ASL=DWI、ASL< DWI)与静脉溶栓效果的关系.结果 ASL> DWI组19例、ASL=DWI组10例、ASL< DWI组3例.ASL/DWI不同匹配的急性脑梗死在DWI高信号灶内的rCBF较静脉溶栓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1,P<0.05).ASL> DWI、ASL=DWI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3,P<0.001;t=8.392,P<0.001),而ASL< DWI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1,P=0.42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SI/DWI不同匹配与静脉溶栓效果呈正相关(r=0.798,P<0.001).结论 3D-ASL对评价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疗效有重要的价值.

  • MRI动态增强判定海绵窦内侧壁完整性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海荣;田春梅;陈亮;董景敏;王宁;李潇潇;张林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判定海绵窦内侧壁完整性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且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32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利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判定海绵窦内侧壁完整性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约登指数分别为100%、95.65%、86.36%、100%、0.957,总体上较传统评价指标更加准确和客观.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内侧壁的检出很敏感,是检出侵袭性垂体腺瘤极有价值的扫描方法.

  • 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其MDCT特征分析

    作者:桑海波;葛祖峰;李璐;俞伉;任峰;姚凤明

    目的 探讨WH0 2015年第4版肺大细胞癌(LCLC)的临床病理及其MD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新标准确诊LCL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影像表现.结果 19例患者中位年龄68岁(47~ 81岁),18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长期重度吸烟史14例.病灶长径中位数3 cm(1.7~9 cm).1例为中央型,18例为周围型;14例位于肺上叶,5例位于肺下叶;病灶无或浅分叶征5例,深分叶4例,结节聚集10例.边缘光滑型14例,模糊型5例,其中伴毛刺4例,伴棘状突起3例,包含2例同时伴毛刺和棘状突起.CT平扫发现病灶内密度不均匀9例,密度均匀9例,散在点状钙化1例.10例行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7例,其中伴环形强化1例;均匀强化3例.术后病理病灶发现坏死14例.肿瘤外改变包括:胸膜黏连伴增厚5例,肿瘤与胸膜呈宽基底或大面积黏合4例,胸膜凹陷征2例;病灶周围伴炎症11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 LCL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终确诊必须依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 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和高分辨率CT靶扫对肺微小结节的价值比较

    作者:陈颖;胡春洪;林盪;沈玉英;蔡庆;王焕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MSCT)薄层重组和高分辨率CT(HRCT)靶扫对肺微小结节(<10 mm)的显示效果和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微小肺结节MSCT薄层重组和HRCT靶扫的CT表现,包括结节的大小、密度、内部结构(空泡、钙化)、形态(边缘、“分叶”征、“毛刺”征)、伴随征象(支气管、血管、胸膜改变).评价两种方法对上述征象的显示效果,并对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MSCT薄层重组能准确地显示肺微小结节的密度、边缘、空泡、钙化、“分叶”、“毛刺”、胸膜改变,和HRCT靶扫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对结节的均匀度、肿瘤微血管征、结节与小支气管关系的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薄层重组对均匀度倾向于更”均匀”,肿瘤微血管征分型偏低,微血管的数量偏少.MSCT薄层重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低于HRCT靶扫,两者之比约1∶2,重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高于HRCT靶扫,两者之比约2∶1.结论 MSCT薄层重组可准确判断微小结节的多数征象,和HRCT靶扫有良好的一致性,避免再次HRCT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HRCT靶扫对结节的均匀度、肿瘤微血管征分型及血管数量、结节与小支气管关系的显示优于MSCT薄层重组.

  • 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高血脂的相关性

    作者:周长武;李澄;赵锡海;苑纯;杜芳;王苇;乔会昱;何乐;李睿;陈慧军;章强

    目的 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人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胸主动脉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图像判读人员将定量测量高血脂者和血脂正常者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定性分析其成分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高血脂的相关性.将胸主动脉分为3段,即升主动脉段(AAO)、主动脉弓段(AOA)以及降主动脉段(DAO).结果 66例受试者,高血脂组43例,平均年龄(72.7±6.8)岁,其中男19例(44.2%).高血脂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95.3% vs 60.9%,P=0.001).同时,富含脂质坏死核(LRNC)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88.4% vs 52.2%,P=0.001),而斑块内出血/血栓(IPH/M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 vs 21.7%,P=0.939).高血脂组胸主动脉3个节段的管腔面积(LA)均小于血脂正常组,而管壁面积(WA)及大管壁厚度(maxWT)均大于血脂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胸主动脉AS斑块(OR=-0.311,P=0.011)及LRNC(OR=-0.591,P<0.001)均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IPH/MT与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OR=0.25,P=0.043).结论 高血脂的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LRNC为其主要成分,并且与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显著相关.

  • HIV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治疗的胸部CT动态变化

    作者:金秋燕;吴金平;焦旭东;杨磊;徐丽娜;恽佳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感染治疗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HIV患者继发PCP 9例,均正规、足量、全程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治疗,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病程不同时期胸部CT影像表现和治疗的影响.结果 9例胸部CT首次检查表现弥漫性浅淡磨玻璃样影(GGO)2例,GGO伴局限性增粗纹理4例,弥漫性GGO伴弥漫性网状增粗纹理、以及更多融合均匀的肺实变影3例.治疗后3天~8周,GGO完全吸收3例,大部分吸收3例,病灶进展l例,合并其他机遇感染2例,病灶早有吸收在治疗后第3天.结论 PCP感染主要表现为两肺磨玻璃样改变、网状或斑点状影时,治疗后可完全吸收;两肺弥漫性间质性或实质性均匀阴影,则吸收缓慢,易继发其他感染.

  • 冠状动脉DSCT血管成像在评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丽响;徐凯;程广军;刘忠啸;胡春峰;许旭光;路莉;韩曙光;刘盼盼;朱远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良好、并且在4周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至少有一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闭塞患者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估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发现侧支循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以Rentrop分级法为标准评价CTA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在CAG图像上按照Rentrop分级法评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在DSCT图像上按照新的冠状动脉分级方法评价,应用Kappa系数检验评估这两种分级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共有125例患者入组,其中69例患者CAG影像上发现至少1处CCC.以CAG为金标准,双源CTA发现CCC患者的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87.5%;发现CCC血管的敏感度为80.7%.将CAG和CTA诊断的CCC按照各自标准分级,两种分级标准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K =0.608,P=0.000).CTA漏诊的17处病变中,包括13处Rentrop 1级、1处Rentrop 2级和3处Rentrop 3级.误诊的6处中,有3处被误诊断为Rentrop 1级、3处被误诊断为Rentrop 2级.结论 尽管对部分侧支循环及小的血管显示欠佳,但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患者中CTA依然能准确发现侧支循环.

  • 分化综合征胸部CT表现

    作者:宋芹霞;吴发银;陈平;桂广华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或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所致分化综合征(DS)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对安庆市立医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行ATRA和/或亚砷酸诱导治疗的11例APL并发D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DS患者中,出现呼吸困难7例,发热8例,下肢水肿5例,体重增加3例,低血压1例.胸部CT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高密度影10例,两侧胸腔积液11例,心包积液10例.结论 DS易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影像科医师通过分析其胸部CT表现,争取早期识别DS,协助临床快速启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

  • 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与骨软骨损伤的MRI分析

    作者:赵静;朱红霞;庞善军;陈立平;柏天军

    目的 分析青少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PFL)与骨软骨损伤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髌骨外侧脱位青少年患者的MRI资料,所有图像均通过标准位置扫描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 74例青少年髌骨急性脱位,73例出现MPFL撕裂,其中单纯髌骨侧撕裂32例,单纯股骨侧撕裂18例,体部撕裂2例,多发部位撕裂21例;MPFL撕裂中53例为部分撕裂,20例为完全撕裂.急性脱位后,有53例出现骨软骨损伤,其中单纯髌骨侧31例,股骨侧12例,髌骨-股骨侧10例.结论 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后,无论MPFL还是骨软骨的损伤均易出现在髌骨侧;部分撕裂较完全撕裂常见,但完全撕裂较部分撕裂更容易出现骨软骨损伤;无论单纯髌骨侧MPFL撕裂或股骨侧MPFL撕裂均容易引起同侧骨软骨损伤.

  • 甲状旁腺增生的MSCT表现

    作者:朱宗明;丁国良;华妙强;方向明;朱湘文;翟晓东;陈寅;胡钢锋;陈宏伟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增生(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H患者的MSCT资料,并纳入实验组,对PH的发生部位、形态学特征、强化特点及周围毗邻关系进行分析,同期8例甲状旁腺腺瘤(PA)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SCT表现的异同.结果 47例PH患者中,CT检出病灶158个,与手术结果(n=175)的符合率为90.3%.CT测量PH病灶的面积在0.21 ~6.72 cm2之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在PH病灶的面积(t=-0.918,P=0.360 >0.05)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在血清磷的浓度(t=4.693,P=0.000 <0.05)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例PH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双侧发生多见,且形态不对称.病灶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平扫呈软组织密度,无出血、囊变或坏死.PHPT患者的PH无钙化;SHPT患者的PH钙化发生率为60.5%;PH造成骨骼改变表现为多发囊性改变和/或毛玻璃片样改变.PH的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为缓慢上升型和速升缓降型.病理上PH与PA在病灶大径(t=-3.792,P=0.000 <0.05)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鉴别在平扫及增强图像上差异不大.结论 PH发生特定的解剖区域,单发或双侧不对称发生,SHPT患者的PH的钙化率及骨骼改变发生率较高,CT增强扫描有助于PH的识别.

  • 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磁共振特征的关系

    作者:孙贝贝;李晓;刘晓晟;赵锡海;许建荣;赵辉林

    目的 应用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黑血成像(MR-BBI)技术,探讨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以及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53名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被分为高HbA1c组(≥6.5%)及低HbA1c组(<6.5%),所有的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完成颈动脉MR-BBI及头颅常规MRI,定量分析责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参数(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和成分)和相应供血区急性脑梗死(ACI)病灶分布及大小.结果 与低HbA1c组患者比较,高HbA1c组患者具有更大的斑块负荷以及大坏死脂核斑块发生率.高HbA1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发生以及坏死脂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R)分别为3.71及7.08.在同时存在颈内动脉供血区ACI及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HbA1c水平与ACI大小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中,高水平HbA1c与责任侧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尤其是大坏死脂核密切相关,可能有助于预测ACI的严重程度.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多层螺旋CT气道分析研究进展

    作者:苏维维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肺部气道的CT形态学及量化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热点.CT气道评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哮喘疾病的预测与评估,可疑肺癌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吸烟、大气污染对于肺部气道的损伤评价,以及正常志愿者的气道参考值研究等方面被广泛运用,在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4].

    关键词:
  • 不同类型乳腺炎性疾病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孟金丽

    乳腺炎性疾病是乳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根据是否处于哺乳期发病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四类:单纯性乳腺炎,即非特异性感染性乳腺炎;乳腺导管相关性炎性病变,包括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炎、乳晕后脓肿和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炎性脓肿.其中肉芽肿性乳腺炎分为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是临床较少见的肉芽肿性炎性病变,包括乳腺结核(tuberculous mastitis,TBM)、真菌感染和韦格氏肉芽肿性乳腺炎等;而IGM临床上很少见[2],其中以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IGLM)相对略多.处于哺乳期和非哺乳期的急性乳腺炎由于具有明显的体征与临床症状[3],因此比较容易明确诊断和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往往不是很明确,而且很多不典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以至于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关键词:
  • 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影响

    作者:陈伟彬;冯莉;张伟杰;宫凤玲;王星稳;张惠英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优化注射方案.方法 选取体重指数相似患者320例,分为A、B、C、D四组,进行冠状动脉CTA.A组对比剂采用双相注射方案,先期注射对比剂70 ml,而后注射生理盐水20 ml;B组采用双相注射方案,先期注射对比剂50 ml,而后注射混合液(生理盐水-对比剂1∶1)20 ml,C组采用三相注射方案,先期注射对比剂50 ml,第二时相注射混合液(生理盐水-对比剂1∶1)20 ml,而后无缝隙注射生理盐水20 ml;D组采用双相注射方案,先期注射对比剂50 ml,而后注射混合液(生理盐水-对比剂1∶1)20 ml,扫描时间较常规延迟5 s.比较四组冠状动脉CTA图像中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和升主动脉(AO)CT值之间有无差异,比较四组上腔静脉、右心室硬化伪影发生率及室间隔显示率.结果 与A组比较,B、C两组对比剂虽减少10 ml,但三组间AO及冠状动脉三大分支CT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CT值较A、B、C三组降低(P<0.05);B组上腔静脉、右心室硬化伪影发生率高于A、C、D三组(P<0.05),C、D两组室间隔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采用三时相对比剂注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对比剂用量,保证图像质量,清晰显示室间隔,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 基于运动校正算法的高心率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杨仁杰;查云飞;杨文兵;彭宙锋;谢宝君

    目的 评价高心率条件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运动校正算法(SSF)进行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搜集行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的高心率患者60例,随机选择3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RGH)扫描,另外3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SAS)扫描.RGH组选择冠状动脉显示佳的时相,行SSF算法重组;SAS组使用SSF算法重组的目标时相选择50% R-R间期.比较RGH组和SAS组内标准算法重组(STD)和SSF算法重组之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可诊断率和优良率,以及两组SSF算法重建之间的有效剂量、图像质量评分、可诊断率和优良率.结果 RGH组和SAS组内SSF算法和STD算法重组之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可诊断率及优良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SAS组的有效剂量为(3.3±1.3) mSv,RGH组的有效剂量为(9.2±1.5) mSv.SAS组和RGH组之间SSF算法重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可诊断率以及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心率条件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SSF算法可以取代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CCTA,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损害图像质量.

  • 正常下肢动脉缺血模型肌肉微循环MR多序列成像研究

    作者:唐辉;所世腾;茅海敏;刘翔宇;何晟赟;俞璐;路青

    目的 探索血氧水平依赖(BOLD)、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技术研究小腿肌肉缺血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对15名健康志愿者的一侧大腿根部给予不同程度压力,分别在加压前(P0),收缩压基础上20 mmHg(P20)、收缩压基础上40 mmHg(P40)和释放压力后(Precovery)在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双小腿BOLD、IVIM和ASL成像.通过相应后处理软件对加压腿和对侧未加压小腿胫骨前肌、腓骨长肌、比目鱼肌、腓肠肌的BOLD-T2*值、IVIM-f值和ASL-BF值进行测量.通过经皮氧分压仪在成像区域测得4种状态下的经皮氧分压(TcPO2)值作为对比参考.结果 4种不同状态下,加压侧小腿肌肉BF值、f值和T2*值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胫骨前肌f值没有统计学意义.在P20和P40这两种状态下,加压侧小腿肌肉BF值和T2*值均明显低于加压前(P <0.008)而f值均高于加压前.在P40状态下,加压侧和对照侧相比,除胫骨前肌T2*值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肌肉BF值、f值和T2 *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在P20状态下加压侧和对照侧相比,两组腓肠肌的BF值和T2*值存在显著性差异.释放压力后所有的值趋向基线值.BF值和T2*值与TcPO2呈正相关(分别p=0.465,P=0.001、p=0.522,P<0.001]).f值与TcPO2呈负相关(p=-0.351,P=0.018).结论 ASL-BF、BOLD-T2*、IVIM-f值的变化可以评估小腿肌肉血流灌注情况,BF值和T2*值与TcPO2值具有正相关性而f值与TcP02值具有负相关性.

  •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主动脉血管成像

    作者:李雪;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王浩;何春丽;孙喜霞

    目的 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 spiral)扫描应用于主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Flash spiral模式,B组胸痛三联模式,C组常规螺旋模式,对3组的扫描时间、主动脉图像质量、主动脉根部伪影及有效辐射剂量(ED)等进行比较.结果 3组扫描时间和ED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组主动脉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比较,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C组CT值和噪声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B、C组CT值和噪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主动脉CTA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模型迭代重组技术在低剂量CT增强中评价胃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

    作者:王晓红;谢道海;黄周

    目的 比较滤波反投影(FBP)、高级迭代重组算法(iDose4)、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在胃癌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评价IM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每组20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图像质量,每组患者扫描时均固定噪声比(DRI),根据辐射剂量和重组算法不同将图像分为6组,包括A1组(120 kV,FBP),A2组(120 kV,iDose4),A3组(120 kV,IMR),B1组(80 kV,FBP),B2组(80 kV,iDose4),B3组(80kV,IMR).分别比较A1、A2、A3组和B1、B2、B3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图像失真和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平均降低73.7%.A组IMR重组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FBP重组和iDose4重组(P<0.01),CNR及SNR显著高于FBP重组和iDose4重组(P<0.01);B组的客观评价结果同A组.A、B两组IMR重组的低对比分辨力(LCD)、病灶边缘锐利度(LES)、图像失真(ID)和诊断信心度(DC)优于FBP重组和iDose4重组,其中,A1组和A3组,B1组和B2、B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显示胃癌病灶方面,IMR相比较iDose4、FBP技术能大幅度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 短期重复使用碘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对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保翠;吴静云;赵凯;罗健;王霄英

    目的 探讨短期(2周内)重复使用碘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对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搜集160例患者的资料,均在2周内重复行增强CT检查,男93例,女67例.检查前以书面调查问卷,调查并记录患者肾损害风险的临床情况.记录患者检查前2周内、第一次及第二次检查后24 ~ 72 h的血清肌酐值(Scr).使用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增强后Scr超过增强前25%为标准诊断对比剂肾病(CIN).结果 160患者中,行第一次CT增强扫描后,8例(5.00%)患者发生CIN.行第二次CT增强扫描后,另有10例(6.25%)患者发生CIN,累积CIN发生率为11.25%.结论 短期(2周内)重复使用碘对比剂造成CIN的风险增高.如必需短期内重复行CT增强扫描,应有明确的临床适应证,且使用低有效剂量,检查前后做好水化等预防措施,并监测患者肾脏功能变化.

  • 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小型猪颌下腺放疗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作者:王鹏;马婕;左志超;张卫;欧阳高雄;刘丽东;金观桥;赖少侣;罗宁斌;苏丹柯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小型猪颌下腺放疗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只雌性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小型猪双侧颌下腺放入照射野内,实验组小型猪照射剂量为20 Gy/每侧颌下腺,对照组小型猪照射剂量为0 Gy/每侧颌下腺.照射前和照射后4周分别对两组小型猪颌下腺行常规MR及双指数模型IVIM扫描,分别观察两组小型猪照射前后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颌下腺IVIM参数(D值、D*值和f值)的差异.待MRI检查结束后,处死两组小型猪,取双侧颌下腺标本行HE染色,观察两组小型猪颌下腺组织结构的不同.结果 照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颌下腺IVIM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D值分别为(0.855±0.050)×10-3mm2/s、(0.829±0.041)×10-3mm2/s;D*值(18.966±1.323)×10-3 mm2/s、(19.416±1.705)×10-3mm2/s;f值0.189±0.009、0.194 ±0.023(P >0.05).照射后实验组颌下腺IVIM各参数分别为D值(1.007±0.059) ×10-3mm2/s、D*值(4.788±0.835)×10-3mm2/s、f值0.394±0.031,与照射前实验组和照射后对照组颌下腺IVIM各参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后对照组颌下腺IVIM各参数分别为D值(0.846±0.130)×10-3mm2/s、D*值(19.733±3.286)×10-3mm2/s、f值0.193±0.026,与照射前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颌下腺病理HE染色结果显示二者明显不同.结论 IVIM可对小型猪颌下腺放疗损伤模型进行无创、量化评估,以期为头颈部放射治疗患者的颌下腺功能损伤评估奠定基础.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磁共振常规序列分度的评价

    作者:王瑞珠;席艳丽;杨雁;杨明;田忠甫

    目的 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序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磁共振常规序列分度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经临床确诊HIE患儿的常规MRI及SWI序列图像,按照常规MRI表现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再利用SWI序列观察出血灶的形态、分布、数目及静脉扩张的程度、范围,对三组患儿颅内出血灶、静脉扩张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6例患儿采用SWI检出的颅内出血灶57例,共97处,检出脑内深部静脉及皮质静脉扩张49例,颅内出血合并静脉扩张38例.以MRI平扫分度的三组HIE患儿颅内出血检出率、静脉扩张及颅内出血合并静脉扩张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11,0.013,0.035),且颅内出血、脑内静脉扩张、颅内出血合并脑内静脉扩张的检出率在重度组比例高,轻度组低.结论 轻度组SWI序列检出颅内出血及静脉扩张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所以通过SWI序列可更准确地反映HIE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

  • 胆红素脑病所致听力受损患儿听觉通路纤维束的DTI研究:各向异性分数和其他扩散系数的变化

    作者:邓敏;何四平;伍光春;李晓明;王海;金科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胆红素脑病所致听力受损患儿听觉通路纤维束各DTI参数的改变.方法 运用德国Siemens公司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Siemens 3.0 T Skyra)对27例胆红素脑病患儿和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DTI检查,选择研究对象听觉通路上外侧丘系和下丘两个感兴趣区域测量相关参数,对所得参数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听力受损组与对照组比较、单侧听力受损组的受损侧与未受损侧比较均为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轴向扩散系数(RD)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两两比较中结果无显著差异;另外在外侧丘系和下丘两区域FA值与听觉阈值存在线性负相关性,而DTI其他参数与听觉阈值之间均无线性相关性.结论 基于DTI技术的纤维束成像能够直观地反映脑内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听力受损患儿DTI的部分参数变化明显,提示患儿脑白质纤维束髓鞘的破坏或发育不良,但是纤维束以及轴突的完整性未破坏.

  • DWI-ADC值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杨培培;余玉盛;何柳;张宏

    目的 探讨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其他英文数据库及四大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异质性检验、Meta回归分析及亚组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合并模型进行Meta分析,汇总敏感度(Se)、特异度(Sp)、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及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结果 共纳入13篇英文文献,汇总DWI-ADC值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Se、Sp、+LR、-LR、DOR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85 ~0.92)、0.71(0.66 ~0.76)、3.12(2.41 ~4.04)、0.20(0.13 ~0.29)、21.34(11.36 ~40.10)、0.88.结论 DWI-ADC值变化率在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 X线摄影边界清晰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玲英;王恩雨;胡金文;许玲辉

    目的 回顾性分析107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乳腺肿块患者资料,探讨与肿块良恶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术前诊断为BI-RADS 3类和BI-RADS 4A类单发的边界清晰乳腺肿块患者,所有肿块均有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乳腺X线摄影表现,包括患者年龄、肿块发生部位、大小、密度、浅分叶、周围晕征、钙化等.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肿块大直径、部位、肿块密度、浅分叶、周围晕征、钙化等因素对肿块良恶性的影响.结果 乳腺X线摄影对于边界清晰乳腺肿块在鉴别良恶性方面,存在着征象交叉重叠.分析表明年龄与肿瘤良恶性有关,年龄每增加1岁,恶性危险性随之增加;肿块浅分叶和无周围晕征是肿瘤为恶性的危险因素,有浅分叶的肿块呈恶性可能性是无浅分叶肿块的6.68倍;无周围晕征的肿块呈现恶性的可能性是周围有晕征肿块的5.45倍.有无钙化在良恶性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其钙化在表现形态上有差异,恶性钙化细小,良性钙化粗大.结论 X线摄影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乳腺肿块,其良恶性与年龄、肿块浅分叶、肿块周围晕征密切相关,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特点及其早期大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荣;王辅明;刘航;杨朝爱;郝强;杨继金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动态增强MRI特征,探讨早期大强化率(EPER)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术前均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32例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记录肿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记录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相关检验对EPER及TIC与Ki-6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2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均位于单侧乳腺,非肿块型6例,肿块型26例.肿块型MRI表现:不规则形17例,卵圆形6例,圆形3例;边缘有毛刺或边缘不规则23例,边缘清晰3例;不均匀强化25例,均匀强化1例;非肿块型的MRI表现:弥漫分布5例,区域分布1例;不均匀强化占5例,均匀强化占1例.平扫时T1低或等信号27例,T1稍高或高信号5例;T2低或等信号9例,T2稍高或高信号23例;动态增强后的TIC类型:平台型4例,流出型28例.Ki-67表达水平为5% ~ 80%,平均(44.38±22.50)%.EPER及TIC与生物学因子Ki-67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3、0.031 (P >0.05).结论 青年女性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弥漫分布,边缘不清晰,T1低或等信号,T2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TIC曲线呈流出型的MRI特征.本研究显示,EPER及TIC与生物学因子Ki-67之间无明确相关性.

  • 左枕部幕上及幕下占位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许珂;张勇;程敬亮;汪卫建

    患者 女,31岁,以“间断性头痛、头晕10天余”入院,当地医院脑部MRI检查提示左侧小脑幕占位.体检: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双下肢巴氏征未引出.MRI检查:平扫示左枕叶不规则团块状混杂T1、混杂等T2信号,病灶跨小脑幕生长,向下突人左侧小脑半球,病灶后缘见斑片状长T1(图1)、长T2(图2)信号,FLAIR序列呈等信号,DWI高b值序列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呈低信号(图3),病灶周围轻度水肿;脑桥、第四脑室及左侧脑室受压向右侧移位,病灶周围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增强扫描,左枕叶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变大小约5.5 cm ×4.7 cm ×6.8 cm,病变周边及中心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信号(图4、5).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