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腹膜后纱布瘤一例

    作者:蔡登华;沈桂权;余晖;邹雪瑾

    患者女,68 岁.间断性右腰部酸胀不适 10 余年,10余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酸胀不适症状加重,患者10 年前因右肾结石曾行开放手术治疗.外院作双肾 B 超及CT 检查报告为右肾占位;为手术治疗,以右肾肿瘤收治泌尿外科.

  • 弥漫型胰腺癌二例

    作者:姚立新;钱万科;莫本成;李华菊;李晓霞;杨凡;刘振华;杨丽

    例1 男,60 岁.上腹部疼痛 2 个月.体检见全身皮肤无黄染.实验室检查:葡萄糖 7.5 mmol/L,总胆红素 23.7μmol/L,间接胆红素 18.0 μmol/L,血清 CA19-9 555.4 U/ml.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巨肢症一例

    作者:宛四海;曹秀红;周翠岚;王婷;许家驹

    患儿男,7 岁.发现双下肢不等长、活动不便 5 年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患儿一般状况好,发育正常,右下肢长于左下肢约 5 cm,行走不便,右下肢周径大于左下肢,双下肢皮肤表面及弹性无异常,胸背部皮肤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棕褐色色素沉着斑(牛奶咖啡斑),同时可见大小不一的多发性皮下结节,尤以背部多见,其外祖母、母亲周身皮肤均有上述改变.

  • 肺隐球菌病一例

    作者:徐德安;吴伯勋

    患者女,58岁.因"间断咳嗽半月余"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胸痛,不伴畏寒、发热、呼吸困难,偶有咳痰,白色泡沫痰,未带血.

  •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吕宪民;王海英;曹亦宾;李欣

    患者男,49 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 40 余天,再发 2 h 入院.患者于 40 天前就餐时突发眩晕,视物成双,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入院体检:中度昏迷,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双侧瞳孔直径左:右=2:3,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病理征阳性,症状持续约 2 h 自行缓解.给予肝素钠 3000 U 静脉注射,1000 U/h 持续静脉泵入.1 天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继续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 表现为"孤岛"样钙化的牙骨质瘤一例

    作者:钟志伟;赵伟;于宝海;马洁琳;吴文娟

    患者女,19 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跟部间断性钝痛半年,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体检:左足跟部叩击痛,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局部皮温不高,压痛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 回肠原发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王林;黄胜;何伯圣;龚沈初;刘宏斌

    患者男,52岁.间隙性下腹痛伴腹泻、血便半年,加重 2 天.体检: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下腹触及条索样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境界不清,大小约 3.0 cm×3.5cm.右踝皮肤见黑痣一枚,直径约 0.3 cm,患者自诉多年来其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8.40 ng/ml,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鳞状细胞癌胚抗原(CEA2)及胰腺癌相关抗原(CA19-9)均为阴性.大便常规为黄色烂便,镜下未见红细胞,隐血试验++.

  • MSCT 诊断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变异一例

    作者:吴晶晶;孙勇;顾亚律

    患者女,43 岁.因子宫肌瘤、贫血入院.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体检:血压 113/67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84 次/min,心律齐,肺动脉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胸片、心电图正常.

  • 非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裴贻刚;胡道予;申浩;夏黎明;曾祥芹;万常华;胡军武

    目的 探讨非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NC-MRA)评估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AA)和肾静脉(RV)的解剖关系及左肾静脉(LRV)受压情况的可行性研究.资料与方法 搜集 MSCTA 或 CE-MRA 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的 9 例患者,在 1.5T MRI 上采用多翻转恢复空间标记脉冲(SLEEK)标记动脉血、静脉血分别显示动脉系统(SMA 与 AA)和静脉系统(RV),后移除所有翻转带扫描同时显示 SMA、AA 和 RV.由两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评估 NC-MRA 的图像质量及 SMA、AA 和 RV 解剖关系;LRV 受压情况.测量 SMA 与 AA 之间的夹角(a),在 LRV 横断面上分别测量 SMA 和 AA 间隙内 LRV 的小面积(S1)及近左肾侧 LRV 的大面积(S2),并计算 S2 和 S1 的比值(q),与 MSCTA 及 CE-MRA 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C-MRA 在显示 SMA、AA 和 RV 的解剖关系及LRV 受压情况与 MSCTA 和 CE-MRA 具有很好的相关性.NC-MRA 测量 SMA 与 AA 的夹角(a)平均值,S2 和 S1 及S2 与 S1 比值(q)的平均值分别为 22.19、(0.23±0.10)cm<'2>、(O.89±O.29)cm<'2>、4.30;而 MSCTA 和 CE-MRA 测得的平均值分别为 22.11、(0.24±O.09) cm<'2>、(O.82±0.23) cm<'2>、3.97;它们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C-MRA 分别显示动脉系统(SMA 与 AA)和静脉系统(RV),能有效避免动脉、静脉系统相互干扰;又能同时显示 SMA、AA 和 RV,利于观察它们之间的空间解削关系.NC-MRA 有轻度夸大 LRV 受压程度的可能性.结论 用 NC-MRA(SLEEK 序列)评估胡桃夹综合征是可行,它是一种经济、无创、对肾功能无损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膀胱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国兴;沈璐;赵江民;王葳;王软斌;宗根林;汪波;郝楠馨

    目的 探讨 MR 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癌 T 分期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 Philips Achieva3.0 T 高场强超导型 MR 机,应用腹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 44 例膀胱癌患者,共 71 处病灶行 MR 检查,观察其DWI 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1 处病灶中,有蒂型病灶占 60.56%(43/71),在 DWI上均表现为"C"形或"拱"形样结构,其 T 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 95.35%(41/43).DWI 诊断膀胱癌 T 分期的准确度非常高,其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8.73%、84%、91.3%.DWI 对膀胱癌 T 分期准确性优于 T<,2>WI(71.83%),但联合 T<,2>WI,可提高其对分期诊断的准确性(90.14%).结论 3.0 T 高场强 MR DWI 所表现"C"形或"拱"形样结构,可作为早期膀胱癌较特征性的诊断征象.联合其他序列,可提高 DWI 对分期的诊断准确性.

  • 16排螺旋CT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志华;曹文洪;钱伟新

    目的 利用 16 排螺旋 CT 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进行 T 分期并与病理对照,确定多排螺旋 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在术前 T 分期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经胃镜证实的 62 例患者(63 个病灶),术前采用 16 排螺旋 CT 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舣期增强扫描,随后根据 5 mm 层厚横断面图像情况重组薄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共同完成 T 分期,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 MDCT 结合 MPR 技术后对胃癌的检出率为 96.7%,其中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 66.7%,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 100%.胃癌的 MDCT 大体分型准确率为 88.9%.63 个胃癌 MDCT 术前 T 分期总体准确率为 71.4%,其中早期胃癌准确率为 33.3%,进展期胃癌准确率为 75.4%.结论 采用 MPR 后处理技术的 MDCT 配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大体分型和 T 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

  • 磁共振常规序列在原发性肝癌高强度聚集超声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罗银灯;赵建农;钟维佳;郭大静;吴伟;陈维娟;谢微波;罗小平

    目的 探讨 MR 常规序列在原发性肝癌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 1.5 T 超导型 MR 成像系统及 8 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对 75 例原发性肝癌在 HIFU 治疗前、治疗后 2 周及 3个月行 MR 常规平扣及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RFSE)序列横轴位 T<,2>WI;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结合饱和压脂技术横轴位 T<,1>WI;FSPGR 序列横轴位双回波;冠状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以及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 HIFU 治疗前后信号、大小、范围变化及强化特征,以此判断肿瘤坏死、残存或复发等情况.结果 79 个(98.75%)病灶在 HIFU 治疗后 2 周内 T<,2>WI 信号降低.1 个(1.25%)病灶 T<,2>WI 上病灶内部或周边仍可见结节状高信号.3 个月后复查 MRI,78 个(97.5%)病灶T<,2>WI 信号无明显变化;2 个(2.5%)病灶内部或周边出现不规则结节状高信号.在 T<,2>WI上,HIFU 治疗后 2 周内原发肝癌病灶大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t=-1.90,P>0.05);HIFU 治疗后 3 个月,70 个(87.5%)病灶大小与治疗后 2 周内比较无明显变化,8 个(10%)病灶比 HIFU 治疗后 2 周缩小,2 个(2.5%)病灶内部或周边结节状高信号增多或变大.HIFU 治疗前,动态增强扫描见 71 例病灶呈典型"快进快出"特点.HIFU 治疗后 2 周内复查 MRI,74 个(92.5%)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可见环状强化.6 个(7.5%)病灶内部或周边仍见结节状强化.3 个月后复查 MRI,72 个(90%)病灶与治疗后 2 周内 MRI 比较无明显变化.8 个(10%)病灶内部或周边结节状强化增多或变大.动态增强比平扫能更为敏感地发现残存肿瘤组织及复发病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R常规扫描序列在原发性肝癌 HIFU 治疗后随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2>WI 对肝癌 HIFU 治疗后的凝固性坏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敏感地反映 HIFU 治疗后病灶血供情况及其周边强化特征,对原发性肝癌 HIFU 治疗后肿瘤坏死、残存和复发的判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 MRI联合血清F-PSA/T-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洁;史长征;罗良平;吴何嘉

    目的 探讨 MRI 联合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 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已获得病理结果的 99 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 MRI 资料和血清 T-PSA 及 F-PSA 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独应用 MRI 诊断 PCa 及 MRI 联合 F-PSA/T-PSA 比值诊断 PCa 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99 例中有 37 例 PCa,其中 18 例癌灶局限于前列腺内部,19 例癌灶有前列腺外侵犯,MRI 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1.89%、82.26%、85.86%.将 MRI 与 F-PSA/T-PSA 比值联合,F-PSA/T-PSA 比值的截点分别取 0.10、0.15 及 0.18,当截点选取 0.15 时,诊断价值大,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分别为 89.19%、90.32%、89.90%.结论 MRI 联合 F-PSA/T-PSA 明显提高了对 PCa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 肾周间隙桥隔增厚的 MSCT 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深;王勇;钟涛

    目的 分析探讨肾周间隙桥隔增厚的 MSCI 表现及引起桥隔增厚的病因、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 MSCT 扫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引起桥隔增厚的病例共计 159 例,所有病例均行 GE Lightspeed 16 层螺旋 CT 扫描.结果 桥隔增厚表现为肾周间隙内边缘模糊的条索状稍高密度影,分布紊乱、呈不规则排列,部分纵横交错呈栅栏状改变.依据桥隔增厚的分布范围分为:Ⅰ型局限型,Ⅱ型弥漫型,Ⅲ型弥漫型合并肾周间隙积液.引起桥隔增厚的主要病因为肾源性病变、肾周间隙及肾旁间隙病变、输尿管源性病变,其次为腹腔内病变.结论 桥隔增厚为肾周间隙受累的主要 CT 表现,MSCT 对肾周间隙桥隔增厚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准确显示桥隔增厚的分布范围,推测引起桥隔增厚的病因有一定价值,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 CT 表现与诊断

    作者:顾清华;张京刚;胡春洪

    目的 报告胆囊腺肌增生症的 MSCT 表现特点,探讨 CT 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5 例胆囊腺肌增牛症的 CT 表现.15 例中,弥漫型 1 例,节段型 7 例,局限型 6 例,混合型(局限型和节段型合并存在)1 例.所有患者均先行 B 超检查,11 例行 CT 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4 例仅行 CT 平扫,部分病例采用 CT 薄层重组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结果 CT 术前正确诊断 13 例,其中显示罗-阿氏窦(Rokitansky-Ashoff sinus,RAS)9 例;B 超术前仅正确诊断 2 例(弥漫型及局限型各 1 例).CT 表现为胆囊肇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部分腔内、外面毛糙不整.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变区膜及部分黏膜下组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向肌层及浆膜面扩展,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厚胆囊壁大小不等无强化的 RAS 及壁内微小结石,为胆囊腺肌增牛症的特征性 CT 征象.结论 CT 对胆囊腺肌增生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RAS 的显示及壁内结石则具 有定性诊断价值;胆囊腺肌增生症分型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MR 扩散加权成像评价前列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肖利华;郑晓林;高云;王志伟;赵东晖

    目的 通过分析前列腺癌的 ADC 值与病理 Gleason 评分的相关性,探讨 MR 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40 例前列腺癌行 MR DWI 扫描,b 值为 800 s/mm<'2>.测量各病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病理 Gleason 评分进行对照,统计分析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40 例前列腺癌 Gleason 评分 5 ~ 6 分,7 分,8 ~ 10 分分别为 11 例,14 例,15 例,平均 ADC 值分别为(1.11±0.24)×10<'-3>mm <'2>/s、(0.96±0.27)×10<'-3> mm<'2>/s 及(0.83±0.13)×10<'-3> mm <'-2>/s,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3.69,P<0.05);前列腺癌的 ADC 值与 Gleason 评分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前列腺癌的 ADC 值与 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ADC 值有可能作为非侵袭性手段来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

  • 幕上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低灌注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王琳琳;程敬亮;张勇;王斐斐;孟云;张文博;杨子涛;杨运俊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价急性期单侧幕上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灌注量改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 38 例幕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双侧小脑半球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通过测量双侧小脑半球相对脑血容量(relal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livecerebral blood flow,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relal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及达峰时间(relalive time to peak,rTTP),判断幕上梗死病灶对侧小脑半球的灌注情况.结果 38 例中,16 例患者对侧小脑半球的 rTTP 延长,较健侧延长约(133.28±70.25)%;rMTT 值较健侧延长约(82.78±91.22)%,但无统计学意义(P=0.112,P>0.05);rCBF 较健侧降低约(53.74±41.56)%;rCBV 较健侧降低约(100.58±91.72)%.结论 部分幕上脑梗死患者可造成病变对侧小脑半球低灌注,并与梗死原发灶的体积相关,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交叉性小脑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cerebellar diaschisis,CCD).

  •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CT 和 MRI 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邓燕佳;张雪林;吕晓飞;苏欢欢

    目的 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 CT 和 MRI 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11 例行头颅 MBI 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 4 例同时行头颅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另有 1 例仅行头颅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 例中囊实性 7 例,实性 5 例.8 例肿瘤边界不清,4 例边界清晰.MR T<,2>WI 呈混杂或均匀高信号,T<,1>WI 呈等低信号;CT 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7 例视交叉显示不清,3 例垂体柄显示不清.术前影像学诊断错误 8 例,误诊为颅咽管瘤(n=6)、脑膜瘤(n=1)、生殖细胞瘤(n=1),另有 2 例未做出明确诊断.结论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为囊实性或实性且有类似Ⅲ~Ⅳ级胶质瘤影像表现的特点,可根据这些特点与其他鞍区肿瘤相鉴别,减少误诊.

  • 应用DWI早期评价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

    作者:高晓;张雪宁;张云亭;徐德生;张宜培;杨静;关祥祯

    目的 比较伽玛刀治疗前与治疗后 1 个月脑肿瘤实质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nADC)值的变化,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价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方法和依据.资料与方法 选择 27 例患者 31 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在伽玛刀治疗前 1 天及治疗后 1 个月分别行常规 MRI 及 DWI 检查.在肿瘤实质区及对侧相应或邻近部位正常白质选取 3~5 个兴趣区,计算肿瘤实质的nADC 值,比较伽玛刀治疗前后脑肿瘤实质 nADC 值的变化,并与肿瘤大直径的变化比较.结果 脑转移瘤、垂体瘤伽玛刀治疗后 1 个月肿瘤实质的 nADC 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脑转移瘤大直径缩小,垂体瘤直径未见明显变化;胶质瘤、脑膜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的 nADC 值伽玛刀治疗后未见明显升高(P>0.05),肿瘤直径亦未见明显缩小.结论 肿瘤实质的 nADC 值能够早期较好地评价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效果,同时,nADC值能够较好地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但是应用 nADC 鉴别肿瘤类型仍需进一步研究.

  • 急性期脑梗死 FLAIR 序列血管高信号形成机制探讨

    作者:刘振生;王苇;李澄;李晓强

    目的 与血管造影对照探讨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FVH)的形成机制.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9 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6 h 内患者的磁共振 FLAIR 序列及血管造影图像.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 FVH 的发生率、位置及形态学特征,并以血管造影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 9 例患者 FVH 出现率为 100%.FVH 常见于外侧裂(100%).颞叶或邻近颞叶为 89%,顶叶为 22%.FVH 于颈内动脉血管造影上显示来自大脑前动脉软脑膜支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微导管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段造影显示对比剂滞留,并无充盈缺损.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 FVH 形成的原因可能为近端血管闭塞,软脑膜侧支逆向缓慢血流代偿,而并非血管内血栓形成.

  • MRI 评价高血压患者主动脉的顺应性

    作者:郭皓;杨达宽;郭立

    目的 评价 MRI 在检测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顺应性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对 43 例高血压患者和 31 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升主动脉起始部和腹主动脉远端 MR 电影扫描,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管径的变化,并计算主动脉顺应性各种相关参数.结果 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非压力相关硬化指数(β)值增高,动脉搏动幅度(△D)、动脉顺应分数(α)值降低;在高血压组中,△D、α与收缩压呈负相关,与Eρ、β呈正相关.结论 MRI 可作为检测高血压主动脉顺应性的手段.

  • MSCT 术前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伴随的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

    作者:刘晶哲;许玉峰;祁丹妮;白燕;刘志博;陆萍;吴清玉

    目的 评价 MSCT 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 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资料.以术中所见作为参考标准,评价 MSCT、经胸超声心动(TTE)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对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评估异位引流肺静脉的形态.结果 35 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有 25 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 例为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MSCT 正确诊断了所有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 MSCI 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均为 100%.心导管造影检查未能诊断 5 例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心导管造影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和 75%.TTE 检查中有 9 例与外科结果不符,其中 8 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 TTE 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 90%和 68%.在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 和 TTE(x<'2>=0.48,P=0.52)、MSCT 和心导管(x<'2>=1.07,P=0.30)诊断一致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 和 TTE(x<'2>=7.29,P=0.007)、MSCT 和心导管(X<'2>=4.73,P=0.030)诊断一致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SCT 清楚显示了 11 例异位引流肺静脉发育不良.结论 MSCT 评价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优于TTE 和心导管造影检查.

  • MRI 在寰枢关节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丹;张亚林;瞿中威;邹高伟;徐德荣

    目的 探讨 MRI 在诊断寰枢关节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1 例寰枢关节韧带损伤的 MRI 表现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 寰枢关节椎韧带损伤直接 MRI 征象包括韧带连续性中断,局部挛缩,T<,2>WI 高信号 18 例次;齿状突周围脂肪垫信号异常、齿状突与前弓或两侧块间组织嵌入同时合并寰齿间距增咽后壁软组织挫伤出血、枕部及颈椎骨折等韧带损伤间接及伴随 MRI 征象 36 例次.结论 寰枢关节韧带损伤 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韧带损伤 MRI 扫描也有一定技巧,只要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熟悉寰枢关节韧带断层解剖结构,根据 MRI 直接或间接表现得出正确诊断其实并不难.

  • 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MSCT 征象与凝血纤溶指标相关性探讨

    作者:庄乃君;王书智;顾建平;吴刚;张娅梅;殷信道

    目的 探讨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多层螺旋 CT(MSCT)征象与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 例 DVT 患者资料,根据病程将 DVT 分为急慢性期,观察 MSCT 增强图像上血栓及软组织表现,测量平扫时轴位图像上血栓 CT 值.根据 MSCT 上血栓形态、血栓分布范围、CT 值分组,分析 MSCT 征象PT、APTT、FIB、TT 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病程分组,急性期 DVT 18 例,MSCT 主要表现为管腔中央充盈缺损,管腔扩大,血栓呈连续性分布,软组织肿胀;慢性期 DVT 19 例,MSCT 主要表现为管腔内偏心性充盈缺损,血栓分布呈节段性,侧支循环增多、浅静脉迂曲;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 CT 值平均数分别为(59.26±11.89)HU 和(37.42±9.46)HU,U=20.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T 上,血栓形态为中心性充盈缺损组 PT、APTT、FIB 值均较偏心性充盈缺损组高,t 值分别为 4.95、3.27、4.05,P<0.05;血栓呈连续性分布组 PT 值较节段性分布组高,t=6.10,P<0.05;血栓 CT 值≥53.6 HU 组 PT、APTT、FIB 值均较 CT 值<53.6 HU 者高,t 分别为 3.97、6.21、6.1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慢性期 DVT 的 MSCT 表现与 PT、APTT、FIB 存在一定相关性,TT 未见明显相关性,结合两者检查,可提高血栓急慢性期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直接法CE-MR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陈晶;高峰;陈建强

    目的 探讨直接法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E-MRV)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静脉血栓疾病的 27 例患者进行直接法减影 CE-MRV,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减影后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表面遮盖(SSD)法重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7 例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重组图像显示清晰,重组血管对比度良好,背景抑制满意,6 例正常,表现为静脉显影完整,走行自然,原始轴位显示管壁光滑.21 例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CE-MRV原始轴位图像呈偏心性的充盈缺损,重组图像上显示管腔狭窄、节段性中断或变细、浅静脉代偿扩张、深浅静脉交通支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开放,直接造影法引起的边流效应一般表现为较长节段的中心性充盈缺损,连续断层或MPR 图像显示无基底附着于管壁.结果 直接法减影 CE-MRV 检查技术可准确地显示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情况,有效避免动脉伪影及周围组织的干扰,图像清晰度及可靠性高,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下肢双能CTA去骨去钙化功能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郝永;宋云龙;弥龙;刘侠;王东;李相生;孟利民;方红;祝红线

    目的 研究双能 CT 下肢动脉成像去骨去钙化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3 例患者进行双能CT 下肢动脉检查,得到双能去骨后的图像(包括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及传统自动去骨后的图像,残留骨手动去除,记录各自去骨时间及对各节段血管的侵蚀度.判定斑块去除前后对血管狭窄度测量的影响.结果 残留骨仅在未去除钙化斑块图像上观察到,双能去骨时间(1.86±0.28) min 低于传统自动去骨时间(2.00±0.24) min(P<0.01,t=-4.382);共对 822 节段血管进行分析,血管侵蚀率前者低于后者,且常发生于小腿部血管(X<'2>=13.13,P<0.01).结论 双能 CTA 明显优于传统多层螺旋 CTA,双能自动去骨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小腿部血管的显示,自动去斑块功能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3.OT高场磁共振3D-TOF-MRA对头颈部血管变异的评价

    作者:白敏;郭茜;狄玉进;徐金法;陈军;谢国华;李淑华;布春青

    目的 利用 3.0 T 高场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法(TOF)分析头颈部血管的变异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36 例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其血管形态特点.结果 3D-TOF-MRA共检出血管变异 506 例,占 37.9%;其中窗式变异 67 例;原始三叉动脉 6 例;椎-基底动脉变异 252 例;大脑前动脉变异 103 例;大脑中动脉变异 6 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72 例;其中多种变异可同时存在.结论 3.0 T 高场磁共振3D-TOF-MRA 分辨率高,无需对比剂,安全、无创,可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变异,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颈静脉球解剖研究

    作者:盛波;吕富荣;肖智博;欧阳羽;吕发金;尤云峰;刘楠

    目的 进一步明确颈静脉球(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三维重组 110 例行头部 CTA 检查患者横窦、乙状窦及 JB 影像,利用常规 CTA 及减影 CTA 结合多种图像重组方法,观察和分析 JB 的相关解剖学特征.结果 JB 形态分为平坦型(占56.8%)、上突型(占43.2%),JB 顶高于内听道下缘定义为高位 JB,其出现率为 1O.5%,其中女性占 78.3%,右侧 JB 到内听道的距离小于左侧,JB 到内耳道的距离随着 JB 高度增加而减少,横窦优势引流与 JB 形态有关,但其与 JB 高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减影 CTA 能对 JB 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准确评价,对该区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颈颌面部Kimura病的CT表现

    作者:吕晓飞;张雪林;熊伟;张静;彭旭红;韩路军;郭翠萍

    目的 探讨颈颌面部 Kimura 病(Kimura's disease,KD)的 CT 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7 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颌面部 KD 的临床及 CT 表现.7 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 30.8 岁,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为颈颌面部无痛性肿块,所有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结果 CT 上有三种表现:(1)多发结节型 3 例,位于涎腺或颈部间隙内,表现为多发结节,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2)弥漫肿块型 3 例,常位于颌面部皮下脂肪间隙内,表现为皮下弥漫性肿块,边界模糊,邻近皮肤增厚,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3)混合型 1 例,同时具有结节及肿块特点.多数患者(6/7)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KD 有一定的临床和CT 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其的诊断准确率.

  • 颅颈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进展

    作者:徐俊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在颅底吻合成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为脑部供血,从主动脉弓至颅顶的联合 CT 血管成像能系统显示颅颈部动脉,避免分段成像的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杨延辉;李坤成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由于目前对痴呆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对 MCI 进行深入研究,有希望筛选出痴呆的高危人群,为早期治疗提供佳的时间窗,达到预防痴呆或推迟痴呆进展的效果.笔者概括介绍 MCI 的 MRI 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将来的展望做简单的分析.

  • 64层螺旋 CT 三维减影技术在颈脑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蔡武;龚建平;朱江涛;张博;乔方;张伟;钱铭辉;赵凯;王胜军;康雁

    目的 应用 64 层螺旋 CT 数字减影技术进行颈脑血管成像,以探讨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三维减影软件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 71 例患者行颈脑血管数字减影 CTA 检查,得到平扫和常规 CTA 图像;其中 49 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先利用 GE 工作站 Add/Sub 软件进行二维减影得到二维减影 CTA 图像;然后采用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 BSCTA 软件进行三维减影得到三维减影 CTA 图像.由一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记录并比较常规 CTA、二维减影 CTA、三维减影 CTA 进行容积再现(VR)及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的时间,同时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比较三种 CTA 技术重组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质量.并与 DSA 比较.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三种 CTA 技术后处理时间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 CTA 短,二维减影 CTA 次之.三种 CTA 技术进行三维重组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经过非参数 Mann-Whitney U 检验,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 CTA 网像质量佳,二维减影 CTA 次之.49 例同时接受 DSA 检查,结果与三维减影 CTA 一致.结论 64 层螺旋 CT 颈脑血管成像数字减影技术省时、图像质量好,尤其是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三维减影软件的临床应用是切实可行的,其作为一种新的减影软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前瞻性双门控技术实现对心动周期 QRS 波触发窗的 MR 信号采集

    作者:孙万里;徐晓娟;韩鸿宾;李敬府;李小刚

    目的 研究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采集 QRS 波触发窗的 MR 信号的可行性,初步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资科与方法选择 15 名健康志愿者,年龄 26~30 岁,平均(27.53±1.73)岁,连接心电监测和指脉监测并进行颈动脉 M 型二维超声检查,分析每位受试者心动周期、指脉脉搏波和颈动脉搏动波的时相偶联关系.根据该偶联关系,交互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通过调整序列参数和触发延迟时间,应用3.0 T 磁共振扫描机对 15 名健康志愿者的舣侧颈动脉分别在心动周期 QRS 波触发窗和常规心脏舒张期采集信号,采用 T<,1>WI 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DIR-TSE)扫描.比较各位受试者两个不同采集时相获得的颈动脉壁图像质量.对 1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上述技术进行门控成像,比较不同采集条件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结果 15 名受试者在监测期间心率波动范围为 52~71 次/min[(62.93±6.14)次/min],每位受试者心动周期、指脉脉搏波和颈动脉搏动波的时相偶联关系较一致,即指脉脉搏 P 波比心脏 R 波延迟(61.95±1.01)%R-R 间期,颈动脉搏动 C 波比心脏 R 波延迟(21.10±0.78)%R-R 间期.通过交互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可以获取心动周期 QRS 波触发窗的 MR 信号,且该采集窗获取的图像质量与在常规心脏舒张期获取的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x<'2>值 0.75,P 值 0.388,Fisher 精确概率 P 值 0.669),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SNR)两者无显著差异(t 值-1.78,P 值0.076).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在不同采集时相并不相同.结论 交互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能够实现对常规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窗的 MR 信号采集.利用该技术,可以开展对颈动脉等搏动脏器的门控成像,获得更丰富的图像信息.

  • 64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三种预测增强延迟时间技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刚;凌志青;曾蒙苏

    目的 评价 64 排螺旋 CT(64MDCT)三种增强延迟技术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别用测试性团注、单点触发、双点触发技术各扫描 30 例患者,分别测定每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开口上 1.0 cm 处升主动脉中心 CT 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横断位显示佳期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由两名有经验医师评估图像质量,并采用 Kruska/Wallis 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种技术测定对比剂峰值及图像质量评价,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 值分别为 0.24、0.797),测试性团注组 CT 值波动小.结论 3 种技术均可作为 64MDCT 冠状动脉常规增强延迟方法.

  •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解剖部位、性质与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国平;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汪涛;徐克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的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对影响其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 31 例 ALI 患者按阻塞部位分组后,分析 ALI 发病时间和阻塞性质对介入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髂股动脉组和胴动脉组介入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分别为 88.24%(15/17)和 71.43%(10/14).血栓性和栓子性 ALI 有效率分别为 93.33%(14/15)和 68.75%(11/16).髂股动脉组:溶栓后 72 h 血管造影复查,6 例血管开通或部分开通(≥50%),占 35.29%(6/17).10 例需辅助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帮助血管开通.1 例需外科手术切开取栓.1 例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胴动脉组:溶栓后 72 h 血管造影复查.10例胭动脉及至少膝下 1 支血管开通,占 71.43%(10/14).3 例需外科手术切开取栓或截肢.1 例并发肌病肾病综合征死亡.结论 ALI 发病时间和阻塞性质不影响介入溶栓治疗的血管开通,血栓性阻塞较栓子性阻塞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阻塞的部位预示了介入治疗的效果.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症的介入治疗

    作者:贾玉柱;陆海华;杨光钊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症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对 12 例患者 15 条患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下肢动脉行球囊成形术联合释放支架,并于 2 周、4 周对比跟踪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患肢血流均明显改善;治疗后 4 周麻木、疼痛、皮温低、发紫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x<'2>=6.85,x<'2>=6.95,x<'2>=7.02,x<'2>=7.33,P均<0.01);治疗后 4 周踝肱指数(ABI)(0.80±0.13)明显高于治疗前(0.62±0.10)(t=3.412,P<0.01);治疗后 4 周管腔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x<'2>=6.35,x<'2>=6.84,x<'2>=6.92,P 均<0.01);超声示血管内径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t=0.412,P<0.05).结论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微创、安全、有效,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肢血供.

  •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俊凯;李欣;郑传胜

    目的 分析和观察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50 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65 支肾动脉狭窄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术后 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随访血压、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血肌酐及再狭窄情况.结果 50 例患者中,术后 1、6、12 个月全部成功随访,但术后 24 个月有 15 例失访.技术成功率为 98%,术后 1 个月、6 个月、12个月、24 个月血压分别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

  • 64排螺旋CT对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未成熟肺血管发育的评估作用

    作者:王康武;刘学刚;刘戈;张雷;王安生;宋超;张俊祥

    目的 采用一种新颖的 Hybrid 方法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评价 64 排螺旋 CT 对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未成熟肺血管发育评估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生后 1-2 个月的实验用小型幼猪,共 20 只.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S 组,n=4):右进胸微创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手术组(T 组,n=16):右进胸微创小切口,经右心房表面送入自制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术,并且肺动脉 Banding 环缩,使跨环缩处压差为 30~50 mmHg.T 组于术后 1 个月行 64 排螺旋 CT 扫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两者图像均能清晰湿示肺动脉的发育情况者定义为阳性,并作定量测量;不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或明确判断肺动脉未发育者均定义为阴性,不作定量测量.术后 2 个月进行手术探查测量证实,对比其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肺动脉的定性诊断,64 排螺旋 CT 较心脏超声优越(诊断敏感度:前者 91.4%,后者 45.7%);肺动脉的测量,64 排螺旋 CT 与手术探查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右肺动脉 r=0.91,左肺动脉 r=0.86).结论 64 排螺旋 CT 可以应用于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肺血管发育的评估,对临床准确地判断肺血管发育不良的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MR动态增强扫描对兔腰椎植骨融合术后的血管化监测

    作者:刘晓晨;贾文霄;邓伟;王红;马景旭;王云玲;杨毅;金格勒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兔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血管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别在 30 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腰椎横突间植骨并制备模型,依据填充的材料不同随机分为 3 组,A 组:组织工程骨材料;B 组:自体移植骨材料;C 组:异体移植骨材料.术后 2、4、6 周行兔腰椎 DCE-MRI扫描,分别以 3 组模型的植骨中心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感兴趣区(ROI),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时间-信号曲线,得出相对信号强度增加率(△SI),比较不同组△SI 的差异,分析其血流灌注的特点.结果 3 组移植骨的△SI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A 组术后△SI 与 B、C 组差异大.结论 DCE-MRI 能够较早期地评估骨移植术后不同材料的移植骨的血流灌注.选择适合的 ROI、线圈及时间点能较准确地判定移植骨的血流灌注情况.

  • 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动态 CT 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谭艳;尚全良;肖恩华

    目的 研究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动态 CT 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 MFH 的动态增强 CT 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CT 显示肝脏 MFH 呈不规则的囊实性肿块,直径 4~15 cm,平扫密度不均,内见更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轻度强化,1 例术前肺部、肝内转移,1 例术后肝内、肺部转移,1 例术后肝脏肿块复发;病理示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核较肥胖,形态不规则,部分可见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束状、漩涡状排列,间质少,可见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CD68 阳性,CK、AFP、S100 阴性.结论 动态 CT 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肝脏原发 MFH 肿瘤内部结构.

  • 膀胱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新莲;李辉;张洁

    目的 分析 3 例膀胱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病理确诊的 3 例膀胱癌肉瘤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 例膀胱癌肉瘤中 2 例在 CT 上表现为较大范围不规则的膀胱壁增厚或无蒂肿块,其中 1 例增强扫描强化较均匀,1 例表现为表面或黏膜下强化;1 例表现为广基底的突起肿块伴表面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结论 膀胱癌肉瘤发病率低,影像上相对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但如果病变内部有钙化,MR T<,2>WI 像上信号不均且不出现动脉早期显著强化,则应考虑膀胱癌肉瘤的诊断.

    关键词: 膀胱 癌肉瘤
  • 64层CTCA与CAG对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诊断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殿森;关文华;郭强

    目的 探讨 64 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64 CTCA)对心肌桥(MB)和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 64 CTCA 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 527 例患者资料,测量 CTCA 发现 MB 的长度、厚度和 MCA 狭窄程度,与 CAG 表现对比分析.结果 527 例患者经 64 CTCA 检出 MB 118 例(22.4%),而该 118 例MB 患者经 CAG 仅检出 48 例(9.1%),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 CTCA 发现 MB 的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6.1±2.5)mm、(2.5±1.6)mm,MCA 狭窄程度为(47.3±11.3)%;与 CAG 检出的 MB 长度与 MCA 狭窄程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 CTCA 对 MB 和 MCA 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探讨

    作者:洪居陆;唐秉航;朱浪涛;黄社磊;胡国栋;王强;高芳琴

    目的 探讨 64 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 CT 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 45 例.采用 Philips 64 层螺旋 CT 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25~30 s 扫描动脉期、65~75 s 扫描门静脉期.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tric rendering,VR)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45 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9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 23 处,肠系膜上静脉 13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 13 处.结论 64 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确诊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节省宝贵时间.

  • 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胡克非;李旭;胡俊;汪松;王悦;王一真

    目的 探讨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例经手术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将 CT 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所有病例均行 CT 平扫和增强.结果 发生于大网膜和小肠系膜各 1 例,右侧卵巢系膜 1 例,乙状结肠系膜 2 例,右上肺 1 例合并支气管囊肿.CT 表现实性肿块 2 例,3 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 例完全囊性.钙化 4 例,3 例呈大片状,1 例呈条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 2 例,病理上肿瘤血管异常丰富,1 例后方见增粗的血管,3 例分房状肿瘤问隔有强化,而中心成分无强化区病理上往往是黏液变性,未见肿瘤包埋血管.病理上瘤组织大部分由梭形纤维细胞构成,可有黏液变性和坏死、钙化.黏液/血管型 3 例.梭形细胞型 1 例,纤维型 2 例.5 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4 例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CT 检查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诊断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 GE64排VCT高密度环状伪影故障检修一则

    作者:杨立强;许晗;张立智

    故障现象在图像周围出现高密度环状伪影.伪影出现位置、伪影形态基本相同.出现频率不同,时而频繁出现,时而不出现.

  • 读片窗

    作者:安丰新;张霞

    患者男,37 岁.无明显诱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7 天,伴有血凝块入院.体检发现左上腹一直径约 20 cm 的肿物.超声提示左肾上极囊实性肿物,怀疑左肾占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