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颈椎痛风一例

    作者:刘颖;徐雷

    患者男,54岁.2年前出现双下肢乏力伴四肢末端麻木,逐渐加重,现主因双足行走如踩棉花感、不能站立入院.既往痛风病史10余年.体检:四肢及关节僵硬,可触及痛风结节,双下肢肌萎缩伴Babinski征阳性,双膝腱及跟腱反射活跃,四肢针刺觉减退.

  • 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ET/CT显像一例

    作者:胡裕效;朱虹;孙传金

    患者 男,7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呼吸困难,偶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无发热、胸痛.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15.0μg/L;血沉(ESR)20mm/h;PPD试验(+++).

  • 原发性食管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尹智伟;赵军;辛喜娣;秦伟;韩迅德;张翼翔

    患者男,72岁.因吞咽不畅2个月余来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及口腔黏膜未见黑痣及色素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见多发息肉样充盈缺损,表面不规整并见多个小龛影,黏膜皱襞中断破坏,管壁僵硬,钡剂通过欠通畅(图1).胸部CT增强扫描:支气管分又至贲门水平食管壁不均匀增厚,并见多个软组织肿块突入食管腔内,大直径达37 mm,表面不规整,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管腔狭窄裂隙状,心左前下方淋巴结肿大(图2、3).

  • 肝脏胆管囊腺瘤一例

    作者:尹建军;王弘;顾磊

    患者女,65岁.8年来不明原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伴黄疸、皮肤瘙痒10余天入院.体检:神清,颈软,皮肤巩膜黄染.B超提示肝内胆管左支扩张,胆总管扩张.MRI所见:肝内胆管左支囊柱状扩张,呈长T1、长T2信号;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cm,胆总管内见略长T2信号物充填;增强后,肝内胆管左支管壁可见强化(图14).

  • 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底侵犯一例

    作者:卢绍辉;李恒国

    患者 女,62岁.3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头痛伴左眼视物重影,无明显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体检:双瞳孔(-),眼底视乳头稍苍白,颈部稍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RBC)2.67×1012/L,白细胞(WBC)10.13 × 109/L,血红蛋白(HB)85g/L,血小板(PLT)212×109/L,红细胞压积(HCT)0.264;尿蛋白0.39 g/L,本周氏蛋白(+);蛋白电泳:α2-球蛋白0.093,γ-球蛋白0.24.

  • 联体双胎畸形二例

    作者:刘昕;黄娅芬;张亚宁

    例1 23岁.孕1产0,孕29+6周.既往月经规律,无畸形胎儿孕产史,否认家族遗传史、怀孕期间服用药物史,无放射线接触史.入院后超声检杳:胎儿臀位,双顶径7.6 cm,头围27.1 cm,腹围25.2 cm,股骨5.0 cm,超声孕周相当于2828+周,羊水大暗区10.8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脐带根部可见7.1 cm×4.5 cm不规则无回声区.

  •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

    作者:陈世林;罗明月;汤志勇;赖丽莎;梁文威;覃杰;董云旭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结果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为渗出或实变37例(66.07%)、结节或肿块样病变18例(32.14%)、曲菌球1例(1.79%).其中多部位发生者40例(71.43%),同时存在上述2种或2种以上表现者35例(62.50%),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灶形态多变.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具有多部位发生、多种表现同时出现和病灶形态多变的特点,它对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在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的价值

    作者:宋芸;杨学华;孟晓;韩庆元;高剑波;张保朋;张仁知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64-SCTRA)在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59岁,平均41岁)活体供肾者行术前64-SCTRA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移植取肾手术中所见及DSA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30例均清晰显示.肾动脉14级分支;显示副肾动脉者13例,肾门前动脉分支者6例,肾静脉多支者3例,多重肾动脉并多发狭窄1例.对肾血管的评估结果与取肾术中所见及DSA结果一致.结论 64-SCTRA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 肝移植术后磁共振propeller LAVA薄层动态增强技术及MRCP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劲;何炳均;张亚琴;肖茹;姜在波;于春鹏;谢斯栋;单鸿

    目的 探讨磁共振propeller LAVA和MR胰胆管成像(MRCP)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及其血管、胆管并发症、门静脉高压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MRI常规序列扫描(Fiesta、Dual-Echo、FSPGR,FS FSE RT,DWI)及propeller LAVA薄层动态增强、MRCP检查,利用图像工作站对MRCP及propeller LAVA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结果 (1)移植肝: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5例;肝淋巴回流受阻3例,肝局灶性坏死、肝包膜下少许积血、炎性病变、胆汁瘤形成各1例;(2)血管并发症:肝动脉吻合口狭窄3例,肝动脉略迂曲2例,移植动脉迂曲、节段性管腔狭窄2例,移植血管、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各1例;(3)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变化:脾大5例,肝脾包膜下少量积液3例,合并脾包膜下灶性梗死1例,脾静脉、食管胃底静脉轻度曲张4例,脾肾分流1例,胃-肾静脉分流1例;(4)胆管并发症:缺血性胆管炎4例,胆总管吻合口狭窄7例,合并肝内胆管炎6例,胆囊管残端囊性扩张3例,胆总管多发小结石1例.结论 结合常规MRI,propeller LAVA和MRCP作为无创性"一站式"影像检查方法,在肝移植术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 MSCT对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方式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春;沈文;祁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方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在本院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663岁(平均49岁).术中用冻存血管重建肝脏Ⅴ(V5)、Ⅷ(V8)段的肝中静脉粗大属支及右肝下静脉(IRHV).重建模式及例数为:V5(n=1),V8(n=1),V5和V8(n=6),V5和IRHV(n=2),V5、V8和IRHV(n=6);16例受体重建血管29支.术后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行肝静脉血管成像.对移植肝静脉流出道进行动态观察,评价重建方式,随访11天1个月.观察移植肝增强表现,记录受体术后2周及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重建肝中静脉属支的搭桥血管和右肝下静脉均得以显示,其中3支显影纤细,1支略窄,其余未见狭窄.移植肝淤血的肝段强化行为各异,术后1个月淤血程度减轻,受体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结论 MSCT可以清晰显示重建肝中静脉属支的搭桥血管和右肝下静脉及血管走行和狭窄情况,有助于了解移植肝淤血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评价成人胰胆管类型与胰腺炎发生率的关系

    作者:郭静;孙敬;徐菡;杨毅;沈钧康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评价成人胰管的各种类型和胰胆管开口类型与胰腺炎发生率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520例非胆管及胰腺肿瘤且胆管和胰管均被完整清晰显示的患者的常规MRCP资料,分析胰管的各种类型及胰胆管开口类型与胰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胰管有A、B、C、D 4个类型:A型多见.C型和D型发生胰腺炎的概率高于A型和B型;胰胆管开口按其形状分为V、Y、U 3种类型,"V"型和"Y"型多见,且发生胰腺炎的概率高于"U"型.结论 胰管的类型和胰胆管开口的类型与胰腺炎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常规MRCP重组图像结合原始图像对其评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张蕴;赵婷婷;陈燕;郭晨光;孙兴旺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8例活体肾移植供体应用64-SCT进行肾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所得数据传至Vitrea 2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重组肾实质、肾血管、肾盂及输尿管图像,其中35例与取肾手术进行对照.结果 58例中双肾动脉单支型40例(68.97%),双肾动脉双支型6例(10.34%).右肾静脉单支型49例(84.48%),双支型9例(15.52%),左肾静脉单支型57例(98.28%).双肾盂、中上段输尿管均未见明显异常.64-SCT对肾动脉、肾盂及输尿管显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对肾静脉显示的准确性为97.14%;对单支肾静脉显示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0%.结论 64-SCT能较全面地显示供体肾实质、肾动静脉、肾盂、中上段输尿管解剖及变异,可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供肾提供可靠依据.

  • 3.0 T动态增强MR评价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的价值

    作者:于德新;马祥兴;魏华刚;张晓明;王茜;李传福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对动态增强MR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31例,术前行MR动态增强扫描,然后分析测量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手术后在与MR测量相同位置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Flk-1、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计数.将动态MR技术测得的各个参数与以上血管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病灶边缘与中心,微血管的数目、直径及异型指数、成熟血管的数目和总面积、动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及平均灌注分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MR动态强化曲线类型及MSI、SER、PEI、MSD和PV各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数和微血管异型指数影响强化曲线类型.在病灶边缘,SER分别与微血管总面积及周长、MSI与成熟血管数及静脉数、MSD与成熟血管异型指数、PV与成熟血管数均具有相关性;而在病灶中心,SER分别与微血管平均面积、成熟血管总面积及血管成熟指数、MSI与血管成熟指数和成熟血管异型指数、MSD与微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总面积、PV与成熟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异型指数也显示出相关性(P<0.05).PEI与各血管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细胞癌边缘和中心的动态增强特征不同,动态增强MR参数主要受成熟血管的影响,动态增强MR技术可用于评价肝细胞癌的成熟血管特征.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分布模式的初步探讨

    作者:高波;岳凤斌;高伟;刘奉立;沈桂权;王学建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病灶分布模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2例均行MRI检查和复查,包括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其中21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病灶部位分布的关系采用四格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病灶累及部位上,顶枕叶与其他各部位如深部白质、脑干、基底节区及胼胝体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分布模式上,除16例(50%)以顶枕叶分布为主的经典型以外,还有3种变异影像学分布模式:全脑型(8例)、不对称型(5例)和脑干型(3例).结论 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尤其是顶枕叶白质内血管源性脑水肿是PRES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准确识别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对PRES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早期帕金森病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汪晶;孔祥泉;徐海波;刘定西;朱青;肖海兵

    目的 评价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名早期PD患者和30例匹配的健康老年对照组的黑质-纹状体区进行了常规MR平扫和DTI扫描,对双侧黑质-纹状体纤维环路穿越的部位:黑质致密部、底丘脑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连续层面的FA值和DCavg值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PD组黑质致密部、黑质致密部与底丘脑核之间部位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苍白球、壳核、尾状核等部位的FA值和DCavg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DTI能无创性定量测量早期PD黑质.纹状体区病变的FA值和DCavg值,是对早期PD黑质.纹状体区进行定量评估的一种敏感的研究手段.

  • 基于低频振荡幅度算法的脑电功能磁共振同步成像技术对颞叶癫痫的研究

    作者:朱建国;卢光明;张志强;田蕾;钟元;陈志立;于海燕;张艳;王中秋;孙康健

    目的 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技术,通过观察双侧海马硬化(HS)颞叶癫痫(TLE)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活动的改变,探讨TLE脑活动的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 采用低频振幅算法,对9例双侧HS的TLE患者及9名正常志愿者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TLE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时(IED)振荡幅度增高及降低的区域.结果 TLE患者伴发IED时BOLD信号振荡幅度改变的区域基本呈双侧对称分布.振幅增加的区域包括:双侧海马、杏仁核、扣带回等边缘系统,双侧中央运动区、颞叶皮层,丘脑及中脑结构.振荡幅度降低的区域包括:扣带回前部(ACC)、内侧前额叶(MPFC)及顶下小叶(IPC)等经典缺省模式区域,而后扣带回(PCC)和楔前叶(Pcu)则未包含其中.结论 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癫痫引起脑的活动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振幅增高的脑区反映大脑对癫痫活动的产生、传播等易化作用,振幅降低区域反映了特定脑区功能的抑制,尤其是缺省模式功能的受抑制.这些改变反映了大脑易化与抑制两个系统对癫痫的脑功能进行调节.

  • 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

    作者:罗明月;陈世林;赖丽莎;覃杰;董云旭;梁文威

    目的 探讨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MS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MSCT表现,包括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平扫密度及增强表现,并与病理(n=37)、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185个淋巴结主要位于4R区、2R区、7区和IOR区,8例累及1个区淋巴结,34例累及2个以上区淋巴结.145个淋巴结平扫密度基本均匀,40个不均匀.37例进行病理对照的169个淋巴结中,122个未融合者呈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47个融合者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欠清楚或模糊.共有7种强化形式:12个淋巴结均匀强化无中心低密度区,病理上呈结核性增生,无干酪样坏死及临床表现;22个不均匀强化中心有小的低密度区,结核性肉芽肿多,中心小量干酪样坏死,轻度临床表现;52个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中心无强化,结核性肉芽肿构成强化厚壁,中心干酪样坏死,轻度临床表现;36个周边薄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强化环为小量结核性肉芽肿,中心大量干酪样坏死,中度临床表现;4个周边不规则强化中心无强化区延伸至淋巴结外,干酪样坏死物质破溃到淋巴结包膜外,重度临床表现;40个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心分隔状强化,多个含有干酪样坏死的淋巴结融合,结核性肉芽肿构成强化环及分隔,重度临床表现;3个无明显强化,基本上为干酪样坏死,重度临床表现.11例显示为单一强化形式,26例为24种强化形式.结论 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MSCT表现主要为多区淋巴结受累,呈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中心无强化、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心分隔状强化、周边薄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等多种强化形式.MSCT表现能够反映其病理改变,并且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 缩窄性心包炎MRI诊断

    作者:赵世华;冯敢生;陆敏杰;蒋世良;张岩;闫朝武;韦云青;凌坚

    目的 评价MRI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电门控自旋回波、MRI电影和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分析心包、心肌以及心腔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30名正常人纳入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所有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增厚,平均心包厚度(5.08±1.73)mm,其中弥漫性增厚5例;不规则局限性增厚7例.左房轻度扩大,右房明显扩大,双室腔不大[左房前后径(36.20±10.96)mm,右房前后径(49.79±8.74)mm,P<0.05],下腔静脉扩张11例.所有病例右室腔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受压变形,其中严重变形8例;MRI电影序列显示室间隔摆动10例,全部病例未见明显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仅1例出现心包强化.结论 MRI既能直接显示心包形态和厚度、继发性心房和下腔静脉扩张,又能动态观察到室间隔异常摆动,因此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理想方法.

  • 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雷海花;谢强;林焕西;王玫;王群;丁淑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撕裂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7例外伤患者均使用螺旋CT进行胸部平扫,螺距0.9,扫描模式6×0.75 mm,重组层厚、层距0.75 mm.结果 CT特征表现为肺气囊肿、气液囊肿、血肿.其中气囊肿58个,多为薄壁.气液囊肿23个,壁厚薄不均,囊内积液少量.56个气囊肿、气液囊肿边界模糊,边界清楚25个.肺血肿球形血肿14例,直径20~50 mm,边界清楚.气囊肿、气液囊肿或血肿周围常有不同程度肺挫伤,表现为云絮状、斑片状模糊影.41例有肋骨骨折,38例液气胸,12例气胸,6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纵隔气肿,49例胸壁皮下气肿,21例胸椎骨折,15例椎旁血肿;49例同时有颅内血肿、腹部脏器损伤.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迅速诊断肺撕裂伤的部位、范围、类型,以及合并征象,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张晓磷;谭光喜;鲁际;谭一清;鲁玲;李海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5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并在工作站上对扫描数据进行支气管和肺的表面重组(SSD)和多平面重组(MPR),明确诊断以后,协同胸心外科医师根据肺部病灶的形态、部位、大小、数目、密度、范围、周边解剖关系、继发病变、肺功能可能受损情况等,从影像学角度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行性,选择手术适应证.结果 15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中单发13例,多发2例;右肺11例.左肺4例.含气囊肿7例;含液囊肿3例;含气液混合囊肿5例.5例含气液混合囊肿与7例含气囊肿用支气管和肺SSD、MPR重组方式均能很好显示,3例含液囊肿则用MPR重组方式能良好地显示.15例患者经术前CT明确诊断和评估,实际手术治疗12例,成功切除11例.4例行单纯囊肿摘除术,6例行肺楔形切除术,1例行肺叶切除术,病灶均彻底切除.切除标本术后经病理证实.手术、病理情况与术前CT影像学评估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的SSD、MPR重组技术是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术前诊断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并且在外科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瘘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丽丽;杨有优;谢洪波;彭谦;周旭辉;李向民;孟悛非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瘘

  • 肺部慢性炎症与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CTA表现的影像比较

    作者:李琦;吴景全;罗天友;吕发金;欧阳羽;黄兴涛;李信友;刘历

    目的 探讨肺部慢性炎症与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CT血管成像(CTA)表现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81例行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支气管动脉清晰显示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8例,慢性炎症(含支气管扩张)21例,肺癌合并支气管扩张2例及正常对照2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及大密度投影(MIP)对支气管动脉等供血动脉行三维重组,测量支气管动脉内径并计算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率,比较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及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率有无差异(2例肺癌合并支气管扩张者不纳入统计).结果 肺癌组38例中,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87 mm,18.42%(7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慢性炎症组21例中,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54 mm,47.62%(10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对照组20例中,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49 mm,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与慢性炎症时支气管动脉均有扩张,慢性炎症时支气管动脉扩张较原发性肺癌更为明显,更能刺激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两者供血动脉的CTA表现在相关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玲;陈鹏;赵德利;张在人;万勇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VCT)三维重组技术,即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VCT对48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在GE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组进而观察损伤细节,同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及VR重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盆骨折的细节.同时VR重组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论 VCT三维重组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是复杂性骨盆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 16例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病理学分析

    作者:高振华;孟悛非;王晋;李扬;黄兆民

    目的 分析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病理学表现,以及病变和邻近关节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的复习,分析12例髋周和4例踝周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病理学表现.16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6例髋周病变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16例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发生于髋臼顶部8例、股骨头4例、距骨2例和胫腓骨远端各1例,所有邻关节骨囊肿均为邻近关节面下的溶骨性囊状病灶,边界清楚,伴有薄层硬化缘,骨性关节面完整,病灶内密度在水和肌肉之间.MRI上为长T1、长T2液样信号.囊腔内容物外观似胶冻样黏液,组织学上疏松纤维组织构成囊壁.髋臼外上缘处5例病灶合并髋臼发育不良.结论 不同部位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相似,均为邻近关节面下伴有硬化缘的囊性病变,X线平片或CT能够作出正确诊断,髋臼外上缘病灶极可能是髋臼发育不良的原因.

  •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四肢长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庆华;崔磊;胡春洪;夏国兵;左元明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长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X线平片发现的36例长骨病变行64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多向调整重组成像,使病变在长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显示.36例均有病理诊断结果,其中26例同期行MRI检查.比较X线平片、CT轴位图像、长轴面MPR图像及MRI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准确显示了病变骨的骨破坏程度、骨膜的改变、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特征,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1.6%(33/36),明显高于X线平片75%(27/36)、CT轴位图像69.4%(25/36)及MRI 61.5%(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5,P<0.05).结论 64层螺旋CTMPR后处理技术可全面、准确地显示长骨病变特征,有助于长骨病变的准确诊断,是佳的长骨病变检查技术.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CT影像学定量分析

    作者:杨振海;赵毅凯;尹智;薛鸿祥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眼外肌肥厚及其他结构异常的CT定量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TAO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选取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36例TAO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均行横断位和冠状位检查,层厚和层距2 mm.比较TAO组与对照组之间眼外肌大横截面积以及眼外直肌肌腹与肌腱(短径)及其比值的范围,所得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眼外肌大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均大于对照组;下直肌增大幅度大(t=15.74),其次为内直肌.眼外直肌肌腱与肌腹厚度(短径)及其比值,肌腱增粗在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均大于对照组.眼外直肌肌腱与肌腹比值>0.5,提示肌腱受累.结论 TAO多伴有眼外肌肌腹肥大、肌腱受累和眼眶脂肪容积改变,CT影像学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

  •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

    作者:王玉良;王旭;杨驰;张善勇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区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7例主诉为颞下颌关节区肿胀、疼痛、杂音或者张口受限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其斜冠状面和斜矢状面的张闭口位T1WI、T2WI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病理证实为滑膜软骨瘤病.结果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为:(1)病变区有单个或多个散在软骨小体或钙化游离体(n=7);(2)关节腔大量积液(n=7);(3)关节区软组织肿大(n=5);(4)关节盘形态和位置异常(n=2);(5)下颌髁突骨质异常改变(n=3),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和/或骨髓腔减少;(6)颞骨关节面骨质异常改变(n=2),表现为骨质硬化.结论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多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软骨小体或钙化游离体伴关节腔大量积液;往往伴有关节区软组织肿胀;少数病例可侵犯邻近的骨质,引起髁突或颞骨关节窝等骨质的破坏或伴有关节盘形态或位置异常.

  • 颈动脉粥样斑块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王若冰;曾蒙苏;周建军

    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粥样斑块的成分及形态学特征是决定其稳定性的关键,具有重大临床意义[1].但是目前常规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CTA、DSA等,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的判断还存在很多局限.

  • WB-DWI结合常规CT、MRI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脏器转移

    作者:于韬;罗娅红;何翠菊;邱岩;李森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全身磁共振扩散成像(WB-DWI)技术和CT/MRI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全身恶性肿瘤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先行CT/MRl检查;而后行WB-DWI检查及后续CT/MRI增强扫描.对照手术、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统计单独应用CT/MRI影像以及WB-DWI+CT/MRI综合影像对全身转移病灶进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统计两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CT/MRI常规检查共诊断转移病灶61处,行WB-DWI+CT/MRI诊断转移病灶84处,病理及临床诊断转移病灶83处.CT/MRI常规检查诊断转移病灶符合率约66.37%,WB-DWI+CT/MRI诊断转移病灶符合率约89.11%,两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WB-DWI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进行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超选择插管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广斌;江顺州;王勇;梁惠民

    目的 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探讨超选择插管对提高DSA检出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临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DSA动脉造影表现,通过对比32例阳性患者的病理与DSA诊断结果,评价DSA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分析29例行超选择插管的造影病例,探讨超选择插管造影对提高检出率的意义.结果 DSA检查阳性率为58.5%,与手术病理对照,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4.4%,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8.1%.超选择插管造影检查阳性率为41.4%.结论 DSA检查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可靠方法;超选择插管造影能够提高消化道出血的DSA检出率.

  •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刚;陈登明;陈常勇;胡康新

    目的 探讨盆腔淤血综合征(PCS)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采用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术,分别对15例临床怀疑为PCS患者进行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在造影明确诊断PCS后,进一步选择性插管,同时用23枚弹簧圈完全栓塞卵巢静脉.结果 15例卵巢静脉造影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卵巢静脉丛迂曲扩张,管腔直径达832 mm,14例静脉廓清时间≥20 s,1例<20 s,15例造影后均行卵巢静脉栓塞术,术后27天腹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 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术是诊断PCS的可靠方法,同时便于栓塞治疗,选择性卵巢静脉栓塞治疗快捷、微创、疗效确切.

  •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庆文;何仕诚;滕皋军;方文;郭金和;邓钢;朱光宇;李国昭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高度是否能提高.资料与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40例共68节,其中椎体内合并囊性裂隙12例共16节.应用64层螺旋CT在脊椎二维重组图像的正中矢状面分别测量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比较PVP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椎体压缩程度关系及合并囊腔裂隙者与无囊腔裂隙者的高度变化差异.结果 PVP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分别提高(2.01±1.72)mm、(1.78±1.47)mm及(0.44±1.03)mm;PVP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增加值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椎体内合并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4.13±1.88)mm、(3.76±1.51)mm,椎体无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1.35±1.01)mm、(1.17±0.7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有囊变者PVP术中注入骨水泥的量较无囊变者明显增加.结论 PVP可提高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合并椎体囊变者的高度提高更明显;椎体高度的提高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

  • 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作者:刘素芬;何运良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37例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采用股静脉、腘静脉或胫后静脉置管溶栓和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等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7例中治愈2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除3例因左髂静脉完全闭塞,置入导丝未能成功外,单纯球囊扩张11例,支架置入23例.本组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溶栓过程中未出现出血.临床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无复发,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变形.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经脾移植SPIO-PLL标记的诱导后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及MR示踪研究

    作者:王维英;邓钢;孙军辉;徐倩君;李爱梅;滕皋军

    目的 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及多聚左旋赖氨酸复合体(SPIO-PLL)标记诱导后的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入正常大鼠脾,应用1.5 T MR仪进行活体成像,为胰岛素分泌细咆移植后的活体示踪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将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成胰岛素分泌细胞,SPIO-PLL标记细胞.10只受体大鼠分二组,每组5只.将标记后的胰岛素分泌细胞(标记组)和未标记的胰岛素分泌细胞(未标记组)分别移植入脾.各组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5天、10天、14天及21天对脾进行T1WI、T2WI、T2*WI三个序列MR扫描,观察脾信号改变情况,在T2*WI序列测量移植部位脾信噪比(SNR),与各时间点脾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对照.结果 与移植前相比,标记组脾移植部位SNR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92,P<0.05),但移植后各时间点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0.05).未标记组脾移植前后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05).脾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组染色阳性部位沿注射针道分布,与MRI信号降低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SPIO-PLL可以有效标记诱导后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临床应用型1.5 T MR仪可对经脾移植的标记细胞进行活体示踪.

  • 槐耳清膏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建庄;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夏向文;段旭华;赵辉

    目的 观察槐耳清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兔VX2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VX2瘤粒直接种植于新西兰大白兔左肝内2周,MRI证实已成功接种VX2的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开腹经肝动脉穿刺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0.2 ml/kg体重生理盐水;B组为TACE组,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化油0.2 ml/kg+丝裂霉素0.5 mg/ks乳剂;C组为TACE+槐耳清膏灌服组,TA-CE方法同B组,同时术后每天灌服槐耳清膏500 mg/kg.每天观察动物生长情况,术后2周处死动物,测量动物体重、肿瘤体积、坏死区面积,计算肿瘤生长率、坏死率;观察肝、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术前1天3组动物体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B组动物体重下降明显,与A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肿瘤体积、肿瘤生长率和肿瘤坏死率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和肺的转移: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淋巴结转移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清膏可以改善动物TACE术后的生存质量;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坏死;抑制肿瘤转移.

  • 兔子宫VX2肿瘤模型的制作及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周军;龙清云;刘骏方;胡全香;刘真;乐涛

    目的 制作兔子宫VX2肿瘤模型并动态观察其cT和MRI表现.材料与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宫腔内瘤块置入法建立肿瘤模型,分别于种植后2周和3周行CT和MRI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官腔内置入法种植子宫VX2肿瘤成功率达94%.17只大白兔cT和MRI 平扫表现为子官腔内占位.呈类嘲形或分叶状等密度、等信号肿块,增强呈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中心坏死组织未见明显强化.3周末肿瘤体积(5.84±1.00)cm3与2周末肿瘤体积(1.85±0.16)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子宫VX2肿瘤模型制作简便、快速、成功率高;CT和MRI能对肿瘤模型进行动态观察.

  • 脑内毛细血管瘤的MRI表现(附3例报告)

    作者:詹传银;张雪林;吴小英;张琳;马艳;侯刚强;张志尚;李华雨

    目的 探讨脑内毛细血管瘤的MRI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3例脑内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结果 额叶2例,脑干1例.病变表现为囊性占位及瘤周水肿,3例均形成囊壁(手术证实).病变在T1WI及T2WI上信号变化多样,与是否合并出血及不同时期的出血相关,增强后囊壁等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结论 脑内毛细血管瘤罕见.肿瘤在MRI上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文阳;王伯胤;傅燕萍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PSH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11例均为女性,年龄34~68岁,平均53.4岁.结果 病理所见肿瘤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硬化区及血管瘤样区4种组织形态构成,一般包括至少2种或2种以上组织形式,混合存在.胸片与CT示肿瘤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3例有浅分叶改变,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瘤旁见磨玻璃阴影(GGO),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结论 PSH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良性上皮性肿瘤,了解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对PSH的诊断率.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影像表现初探

    作者:吴礼胜;董丽伟;林尤军;易晓玲;李建军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23例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 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减低、大小不一的斑片状、结节状影以及肺间质浸润改变为主的网格状、条索状影.结论 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之一.

  • 上期读片窗答案

    作者:袁涛;杨丽;全冠民

    术前影像学诊断右颢叶肿瘤.考虑节细胞胶质瘤或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手术及病理所见右颞底部肿瘤为囊实性,大小约6 cm×5 cm×5 cm,下达中颅窝底,并向内压迫脑干.囊液呈黄色,囊壁薄,类似蛛网膜.实性部分位于右颞叶深部,质硬、呈灰红色,血运中等,实质部分与小脑幕粘连,大小约3.0 cm×2.5 cm×3.0 cm.病理诊断:脑膜瘤Ⅰ级(图7).

  • 读片窗

    作者:王巍巍;全冠民

    患者女,59岁.咳嗽伴心慌、气短1个月,加重10天.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以夜间为著,同时伴心慌、气短,以活动后明显.经抗生素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体检:T 37.8℃、P 100次/min、R 22次/min、Bp 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 《医学影像技术》书评

    作者:祁吉

    医学成像领域近三十年来爆炸式的发展使之覆盖了超出传统放射学数十倍的知识范畴,但这种发展与传统放射学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发展带来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量新技术必然也必须由放射技师作一线操作,因此放射技师面临巨大的知识更新压力;二是放射医师不仅要面对这些新技术,还要更新与发展相应的诊断知识;三是在放射医师与技师的知识结构间出现了一个宽的真空地带,使两类工作上密切衔接的专业人员知识上割裂了.

  •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MRI表现及4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东;刘莉丽;邱丽华;韩福刚;孙贞超;郭召友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浆细胞肉芽肿(PCG)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PCG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病灶分别位于右侧额顶叶、右侧桥小脑角区、右侧中颅窝蝶鞍旁及左侧上矢状窦旁,T1WI、T2WI多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合并出血时可均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多呈等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呈等、低或高信号,增强后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1例位于脑内,术前误诊为转移瘤或胶质瘤伴出血.3例位于脑外,其中2例可见脑膜尾征,术前误诊为脑膜瘤.结论 颅内PCG少见,MRI无特征性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