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多层螺旋CT诊断右冠状动脉缺如一例

    作者:葛伟;孙伟明;钦建平

    患者男,52岁.因阵发性胸闷两个月余,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就诊.患者两个多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闷,持续约1~2 h,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患者既往无不适症状.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行多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DCT示:左冠状动脉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左冠回旋支供应右室血供,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见混合型斑块,管腔轻度变窄(图1~4).

  • 脾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黄科峰;赵国宏;席涛;张婷;薛宝山;韩俊玲

    患者女,24岁.体检发现脾大,追问病史诉偶有左上腹胀,无其他不适.B超:脾大,其内见多发大小不等低回声暗区.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片检查无异常.

  • 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联合畸形一例

    作者:杜天会;杨东奎

    患儿男,5岁.无外伤及遗传病史,因前臂旋转、伸直障碍1年入院.体检:患儿一般情况可,左前臂伸直170°,伸肘时肘外侧隆凸,前臂呈旋前位,旋后受限,于隆起处可清楚扪及向后外侧脱位的桡骨.局部无压痛,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关节屈曲程度较正常儿童略小,但屈伸灵活.右上肢未见异常.左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尺桡骨近端骨性联合,桡骨头发育不良合并脱位,桡骨呈弧状向外侧隆凸(图1、2).诊断:左尺桡骨近端骨性联合.

  • 横膈良性间叶瘤一例

    作者:张升文;李瑞芹

    患者女,36岁.体检B超发现膈肌下方、肝脏后方、右肾后外上方探及一实性低回声光团,大小约5.2 cm×3.5 cm×2.8 cm,其边界较清.内部回声较均匀,局部膈肌受推移向上膨出,与肝、右肾无明确关联.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彩超:该低回声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提示:腹膜后低回声肿块.

  • 盆腔巨淋巴结增生一例

    作者:庄磊;王伟娟;刘涛

    患者男,64岁.发现左下腹进行性增大包块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意间拉及左下腹凶块,约蚕豆大小,无明显压痛;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左下腹及盆腔内一5.0cm×4.5cm×4.0cm大小类圆形低回声团,边界可辩.

  • 乳腺腺样囊性癌一例

    作者:李鹍;马天星

    患者女,40岁.发现右乳花生米大小包块2年.体检:右乳内上象限拉及一大小约1.5cm×1.0cm的肿块,质中,可移动,边界不清,局部皮肤无改变.

  • 椎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二例

    作者:何杰;彭志刚;陈勇;魏培健

    例1 女,1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伴腰部酸痛2个月,加重10天.

    关键词: 椎骨 下肢疼痛 酸痛
  • 外伤所致右股动-静脉瘘伴继发真性静脉瘤一例

    作者:张亚楠;白玫;韩悦

    患者男,45岁.体检发现盆腔肿物入院.患者主诉15年前右大腿中部刀刺伤,自行包扎止血后痊愈,自7年前至今右下肢逐渐出现水肿,并渐出现小腿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体检:右下腹触及6 cm×7 cm×7 cm肿块,质硬,边缘清,活动度差,扪之有血流冲击感,无疼痛,右下肢肿胀,色黑.

  • 颈椎横突骨样骨瘤一例

    作者:李相基;蔡明姬;李刚

    患者男,29岁.间歇性颈痛月余,并逐渐加重,以夜间明显.体检:局部轻压痛,皮色正常.外院X线提示C6右侧横突直径约1.3cm的环形低密度,中央可见高密度骨化或钙化影,边缘较清楚,周围可见骨质硬化,似"牛眼征"(图1),受累颈椎横突皮质增厚.

  • 胆囊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刘颖;孔祥泉;王振平

    男,57岁.无明显诱因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无反跳痛,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患病以来体重有所下降.

  • CT诊断胆管蛔虫一例

    作者:孙玉梅;刘长春

    患者女,27岁.畏寒、发热1个月,体温高达39.5℃,黑便2天,呕血2 h伴恶心、呕血(约100 ml),为棕色咖啡渣样,无腹痛、腹泻.急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291 U/L,谷丙转氨酶215 U/L.血常规:白细胞:17.3×109/L,粒细胞14.2×109/L.

  • MSCTA诊断高血流量阴茎异常勃起一例

    作者:石磊;邹文远;陈光斌

    患者男,19岁.因阴部受伤,造成阴茎异常勃起反复发作1个月余就诊.体检:阴茎勃起状态角度约35。,阴茎皮肤稍暗紫,无红肿,皮温稍高,阴茎根部压迫试验(+).

  • 64排螺旋CT对两种胃癌淋巴结分期的评估

    作者:伍兵;路涛;陈心足;孙家瑜;李真林;黄子星;杨志刚

    目的 评估64排螺旋CT在两种胃癌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搜集术前作64排螺旋CT检查且经住院手术证实的资料齐全的56例连续性胃癌病例.设定胃周和胃外淋巴结短轴径≥5 mm为肿大淋巴结,由两位高年资医师独立对CT图像进行评估,对淋巴结进行计数,并分别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和日本胃癌规约(GRGCS)分期方法进行分期.评价在不同分期条件下,64排螺旋CT术前对胃癌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的差异. 结果 56例胃癌,手术共清除淋巴结322枚,短轴径≥5 mm的淋巴结共计256枚,其中转移为阳性的淋巴结210枚;64排螺旋CT扫描对全部短轴径≥5 mm的淋巴结的显示率为94%(240/256),检测出的阳性淋巴结百分率为95%(200/210).对于胃壁旁组和血管旁组的肿大淋巴结,CT显示率和准确率较高.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采用GRGCS方法为80%,UICC方法为77%.其中过高分期在GRGCS方法中的发生率为14%(8/56),在UICC方法中的发生率为9%(5/56);过低分期在GRGCS方法中的发生率为6%(3/56),在UICC方法中的发生率为14%(8/56).两种N分期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较为全面和准确地观察胃癌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对于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较高,采用GRGCS和UICC分期并无差异.

  • 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MR测量研究

    作者:邬小平;宦怡

    目的 测量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宽径及T2信号强度并探讨其与年龄、体重及身高的变化关系. 资料与方法 选取217例无泌尿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无尿路刺激、无排尿困难、无并发症之一)的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7组:第1组(20~29岁,n=22),第2组(30~39岁,n=29),第3组(40~49岁,n=47),第4组(50~59岁,n=45),第5组(60~69岁,n=37),第6组(70~79岁,n=22),第7组(80岁及以上,n=15).MRI测量轴位外周带的五点及七点处宽径;测量闭孔内肌、臀肌、外周带的T2信号强度,并计算外周带的相对信号强度,即外周带分别与闭孔内肌、臀肌的比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 结果 正常组前列腺的外周带宽径左侧为(1.15±0.25) cm,右侧为(1.16±0.23) cm.不同年龄段前列腺的外周带左右宽径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周带分别与闭孔内肌及臀肌的T2信号强度比分别为4.97±1.33、2.80±0.68. 结论 外周带宽径随年龄的变化有先变大后减小趋势,T2信号强度随年龄增大有先增高后减低趋势,可出现局灶性信号减低.外周带左右宽径、体积及相对T2信号强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关系.

  • 十二指肠腺瘤的影像诊断与评价

    作者:安鹏;刘增胜;陈祥民;赵宏

    目的 评价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D)诊断和鉴别诊断十二指肠腺瘤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6例十二指肠腺瘤的CT和HD表现,对照手术病理所见,对CT、HD在显示病变、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进行评价. 结果 HD表现为充盈缺损,其中5例边缘光滑,1例边缘欠光滑,3例呈椭圆形与肠道纵轴平行,2例轻度分叶,1例显示蒂部,2例肿瘤可移动,周围黏膜正常,管壁柔软.主要CT征象为腔内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壶腹区腺瘤显示胆系轻~中度扩张. 结论 CT可显示腔内病变及腔外改变.HD观察腔内异常,尤其显示带蒂腺瘤蒂部及位置改变优于CT,且具有诊断特征.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性.

  • 肾细胞癌MSCT灌注参数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英鑫;李苏建;卢光明;朱文武;王中秋;王海;景抗震;蔡军;张玥玥;沙彬娟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选择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的患者与15名健康自愿者,行肾区CT平扫后选择经肿瘤的大层面或正常肾脏选肾门平面为靶平面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分别获得肾癌组织及双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相对血容比(rBV)、平均通过时间(TTP)、通透性(Pm)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图).24例肿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肾肿瘤中MVD计数和Ki-67的表达.将所获灌注参数与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1)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BF、rBV、P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级别肾细胞癌间MVD和Ki-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T灌注参数中,BF、rBV、Pm与肾细胞癌MVD和Ki-67有明显相关关系;TTP与MVD和Ki-67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检测肾细胞癌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推测肾细胞癌的术前分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状态,为术前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1H-MRS在卵巢肿块中的研究

    作者:储彩婷;李文华;殷胜利;张忠阳;张萍;张韶珍;姚晓红

    目的 探讨MR氢质子波谱(1H-MRS)在卵巢肿块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分析各种代谢物对于卵巢肿块的鉴别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32例拟诊为卵巢肿块的患者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采用点分辨单体素波谱成像,分析1H-MRS的特征波谱及对照病理结果. 结果 32例卵巢肿块波谱各有其特点,其中胆碱峰(Cho峰)出现于12例恶性肿瘤,余3例恶性肿瘤及17例良性肿块Cho峰呈阴性;乳酸峰(Lac峰)出现于4例脓肿中.以Cho峰鉴别良恶性卵巢肿块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以Lac峰诊断脓肿的准确性为100%. 结论 1H-MRS在卵巢肿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Cho峰可作为偏实性恶性卵巢肿瘤的指标,Lac峰对于脓肿有较高的诊断率.

  • CT定位诊断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董鹏;王滨;崔慧;徐敏;刘文娟;张桂华;张淑娴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资料和CT资料完整的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着重观察肿块与十二指肠水平段的关系、肠系膜上血管有无移位、系膜血管有无包绕、生殖血管有无增粗、肿块有无卵巢血管蒂,以及肿块的后方有无空肠和回肠等. 结果 (1)5例小肠系膜囊性病变中,肿块上缘位于十二指肠上缘上方层面3例,肠系膜上血管移位4例,系膜血管包绕4例,肿块后方无空/回肠5例.(2)13例卵巢源性病变中,肿块上缘位于十二指肠上缘上方层面5例,肠系膜上血管移位4例,一侧生殖静脉增粗8例,卵巢血管蒂征显示8例,病变后方显示空/回肠11例. 结论 依据观察肿块上缘与十二指肠上缘的关系,肠系膜血管有无包绕,生殖血管有无增粗,卵巢血管蒂征的有无,肿块后方有无空肠和回肠显示等征象,以及肿块的CT特点,可对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毕纯龙;万霞;王莹;葛新然;杨立国;孙建男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SPTP的MSCT表现. 结果 囊性结构为主5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3例.MS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3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 结论 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螺旋CT诊断

    作者:尹智伟;辛喜娣;王大虎;孟庆瑶;卢永东;韩迅德;张翼翔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病例17例. 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表现:(1)胆囊增大,肝内外胆管呈普遍性一致性扩张,胆总管及胰管明显扩张,并于胆总管远端突然截断,梗阻处断面平直.(2)十二指肠降部肠壁内侧部突出软组织肿块影,呈圆形、分叶状及菜花状,以圆形多见,密度均匀,无钙化及囊变,与十二指肠断面呈"双环征",且内环相切,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性强化者14例,3例呈不均匀性强化. 结论 螺旋CT是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新巍;李臻;张伟;吴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异位(duodenal papilla ectope,DPE)与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的临床病理联系,提高临床对DPE的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PBM.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2月间连续257例因阻塞性黄疸经PTC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确诊PBM 31例.反复测量PBM患者的共同管长度、汇合角度,并判断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乳头位置对共同管长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影响胆胰管汇合角度大小(P>0.05). 结论 PBM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多数向降部中段1/3以远异位,并影响共同管长度;异位越远,共同管越长.DPE与PBM有病因学相关性,发现DPE有利于以无创技术早期诊断PBM.

  •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DSC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廖伟华;王小宜;姜新雅;陈长青;王润文;周高峰;胡忠良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动态对比磁敏感增强(DSC)灌注成像的特点. 资料与方法 采用平面回波 (EPI)序列对9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术前行DSC灌注成像,获得相对脑血容量(rCBV)图、相对脑血流量(rCBF)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和时间-信号曲线,并计算肿瘤实质大rCBV比值和MTT比值,结合病理特征与14例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作对照. 结果 颅内原发淋巴瘤肿瘤实质大rCBV比值为1.71±0.59,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大rCBV比值为5.17±1.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病例肿瘤实质MTT比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颅内原发性淋巴瘤肿瘤实质时间-信号曲线首过期后曲线超过基线水平,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时间-信号曲线回复基线前可出现一个小的再下降波形,且首过期后曲线均未超过基线水平.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瘤细胞密集,核大浓染,胞质少,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排列,肿瘤血管内皮增生少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可见大量肿瘤血管. 结论 颅内原发淋巴瘤DSC灌注成像呈相对低灌注,肿瘤实质大rCBV比值低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且时间-信号曲线有别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是由两者不同的病理学基础决定,DSC灌注成像有助于提高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能力.

  •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P.S.Sanjeev Kumar;胡晓云;胡春洪;方向明;崔磊;张庆华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EC)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脑实质内EC的常规MRI和DWI的信号特征.定量测定EC、正常脑白质和脑脊液(CSF)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ADC)值,并比较常规MRI和DWI各自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1)4例位于幕下小脑实质内,其中1例合并蛛网膜囊肿.1例呈巨块状跨左侧额、颞叶实质,另1例位于左颞叶内;(2)2例为均匀性长T1、长T2信号,类似CSF信号,4例表现为不均匀性囊实性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漩涡状或卷发状短T1信号.所有病灶D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表现为等低、等高信号,部分病灶内信号不均;所有病灶均无灶周水肿信号;增强后均无异常强化;(3)所有EC的mADC值均较CSF值显著减低(t=39.97,P<0.001),较脑实质值显著增高(t=4.73,P<0.01);(4)单纯常规MRI对EC的诊断正确率为50%(3/6),结合DWI后的正确率为100%(6/6). 结论 DWI有助于确诊脑实质内EC,对预防术中化学性脑膜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DWI应作为颅内囊性病灶检查时的常规序列.

  • 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占传家;朱文珍;漆剑频;王承缘

    目的 探讨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证实为大脑大静脉畸形的CT、MRI、MRA及DSA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4例均显示有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瘤巢形成伴周围引流小静脉增多.其中1例表现为天幕动脉瘘入大脑大静脉并动脉瘤形成伴直窦血栓,另3例表现为中线旁区的动静脉畸形引起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 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对大脑大静脉血管畸形的准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 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青;王振常;鲜军舫;田其昌;赵波;吴超;张华;史旭波;李田昌

    目的 探讨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小、透壁程度、左室功能参数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9例发病3~7天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MRI及心电图(ECG)检查.采用1.5 T磁共振仪,行常规电影MRI后,以4 ml/s的流率静脉注射Gd-DTPA 0.1 mmol/kg体重行首过灌注成像,随后以2.5 ml/s的流率静脉注射Gd-DTPA 0.1 mmol/kg体重,延迟5~10 min后行延迟增强成像,所用对比剂总量为0.2 mmol/kg体重.在短轴像上根据16段心脏模型分别评价每例患者的梗死部位、受累段数、梗死质量、梗死百分比、透壁程度及左室功能参数,分析急性期ECG. 结果 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1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中包括4例右室心肌梗死)均清晰显示.透壁心肌梗死12例,非透壁心肌梗死7例.受累段数平均为3.1±1.8,梗死质量平均为(8.8±7.5)g,梗死百分比平均为(7.9±6.4)%,射血分数平均为(54.1±15.4)%,每搏输出量平均为(57.6±15.0) ml.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MRI检查安全、可行,可客观显示梗死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

  • 多层螺旋CT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争明;陈新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的技术方法,并评价MSCT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42例患者的42个肺部病灶进行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 结果 42个病灶均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肺外周小病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2%(15/17),肺门部病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13/15).病理检出40例,诊断成功率和活检准确率均为95.2%.术后并发肺出血2例,发生率为4.8%;气胸2例,发生率为4.8%. 结论 MSCT引导不仅能提高经皮穿刺肺外周部小病灶和肺门部病灶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成功率和活检准确性,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64层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微血管结构的评价

    作者:白荣杰;程晓光;申宝忠;屈辉

    目的 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肺内孤立结节CT灌注成像的基础. 资料与方法 对38例SPN行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以4 ml/s 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灌注量(P)、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PHSPN/PHAA).灌注量等于时间-密度曲线(TDC)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 MVD评价SPN CT灌注参数(PHSPN、P、PHSPN/PHAA)与MVD 的相关性. 结果 恶性结节[PHSPN:(96.15±11.55) HU]和炎症性结节[PHSPN:(101.15±8.41)HU ]较良性结节 [PHSPN:(47.24±9.15) HU]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 (F=72.73,P<0.001;F=9.728,P<0.001) 和PHSPN/PHAA (F=87.51,P<0.001;F=8.20,P<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的PHSPN和PHSPN/PH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χ2=8.49,P<0.05).恶性SPN与炎症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良性(F=103.15,P<0.01;F=16.88,P<0.01).MVD计数恶性[(36.88±6.76)条/视野]SPN明显高于良性[(4.51±0.60)条/视野]和炎性[(26.11±5.43) 条/视野]SPN(F=91.31,P<0.01;F=9.39,P<0.001).CT灌注各参数(PHSPN、PHSPN、PHAA、P)与恶性和良性MVD呈正相关,其中以恶性结节PHSPN 与MVD相关性强(r=0.657,P<0.05). 结论 SPN的MVD是其在CT灌注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SPN CT灌注特点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 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泽坤;李玉清;丁建平;刘记存;王冬梅;王溱

    目的 探讨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例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 结果 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6.6岁.单发14例,多发3例.股骨受侵9例,胫骨受侵4例,肱骨、腓骨受侵各2例,桡骨受侵1例.病变位于干骺端13例次,骨干8例次.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8例,溶骨型4例(其中1例股骨干为浸润型,股骨粗隆及远端为溶骨型),硬化型1例,混合型4例,囊样型1例.8例见明显骨膜反应,7例合并病理骨折,11例有明显软组织肿块.MRI检查2例均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伴有少量混杂信号. 结论 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侵犯单骨,干骺端及骨干为好发部位,多表现为虫蚀样浸润型和溶骨型骨质破坏,多伴有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病变周边可伴有骨质硬化.

  • 胸肋锁骨肥厚综合征临床影像学诊断

    作者:刘红光;王其军;卢明花;曹庆选;赵静;陈春香;马民

    目的 探讨胸肋锁骨肥厚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X线平片和CT平扫资料.6例中,3例行工作站图像后处理,3例行单光子计算机体层(SPECT)扫描. 结果 6例均为双侧性胸-肋-锁骨区受累骨增粗,骨、骨髓腔及肋软骨密度增高.相邻关节间隙消失,呈骨性融合.CT见右侧第1肋软骨处假骨折线.SPECT扫描示胸锁关节区双侧较对称的放射性核素浓聚. 结论 胸肋锁骨肥厚综合征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CT成像在显示受累骨骨皮质、髓腔、韧带骨化、关节骨性强直等方面的改变优于X线平片和SPECT.

  •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MRI与螺旋CT对照研究

    作者:盛华强;赵斌;耿丽

    目的 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SIJ)的螺旋CT和MR影像学特征及评分差异.并比较CT和MR影像在诊断SIJ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疑诊AS患者分别行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并斜冠状位、斜轴位重组,和MR(1.5 T)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FS-T2WI、FS-T1WI和3D-FLASH.分别评价CT及MR图像,对分级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于<Ⅱ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变(12∶ 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Ⅱ级病变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Ⅱ级病变的显示较CT无明显差别,但能发现更多早期病变,并能更好地反映病变的活动性. 结论 MR对于<Ⅱ级SIJ病变明显优于螺旋CT,适于AS各级SIJ病变(尤其适用于早期)检查.

  • 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中的应用

    作者:郏潜新;宦怡;陈华燕;徐玉琴;许孟君;杨赞军

    目的 探讨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VNS患者的常规MRI、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indirect MR arthrography,I-MRa)资料. 结果 12例PVNS患者中关节滑膜呈弥漫性增生肥厚者10例,局限性2例.常规MR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T2WI均为低信号9例.I-MRa表现为在关节积液的极高信号背景下增生肥厚滑膜呈中等强化的高信号,并对周围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 结论 I-MRa与常规扫描序列相结合,不仅能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而且还可以显示滑膜对关节骨质的侵蚀、反映病变的血供等病理改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PVNS定性及分期的准确性.

  •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CT诊断价值

    作者:黄新文;吕红彬;高礼明;唐光才

    目的 探讨CT在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例Coats病的CT表现.5例均行常规横断位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 结果 5例均为单眼发病,患眼瞳孔内可见白色反光.CT表现为患侧眼球壁增厚,玻璃体后方可见新月形、"V"形高密度区,无强化、不伴钙化斑,眼球大小正常,视神经粗细正常. 结论 CT可为Coats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单侧轴位CT多平面重组在诊断大前庭导水管中的价值

    作者:王林省;宋光义;廖承德;韩丹;杨亚英;雷静

    目的 探讨单侧轴位CT多平面重组(MPR)在大前庭导水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取18例35耳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患者的MPR图像,利用原始图像获取对称性轴位和单侧轴位前庭导水管大显示MPR图像,测量两种图像中前庭导水管中段的管径大小并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单侧轴位前庭导水管大显示MPR图像上测量的结果等于或大于在前庭导水管大显示MPR图像上测量的结果,其中6耳测量结果相同,4耳相差0.1 mm,13耳相差0.2 mm,12耳≥0.3 mm,用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单侧轴位MPR大显示图像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的精确测量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的诊断.

  •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CT表现

    作者:张晓东;唐秉航;杨建勇

    目的 提高对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SGT)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SGT,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 结果 SGT的CT表现:甲状腺体积多肿大,一侧多见,甲状腺密度不均匀减低,腺内可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根据结节的数目分为单结节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腺内结节边缘模糊,但甲状腺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轻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甲状腺单侧肿大,腺内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结节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但甲状腺边缘连续完整、清晰是SGT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多能做出正确诊断.SGT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药物治疗有效,如疑本病,可先行药物实验性治疗,不可盲目进行手术切除.

  • 腹茧症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作者:朱先进;段建英;王武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临床上少见,由Foo等[1]于1978年首次报道并命名.其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为一层致密、灰白色的纤维膜所包裹,形似"蚕茧",故称为腹茧症,又称为特发性硬化腹膜炎(Idiopathic sclerosing peritonitis)、小肠禁锢症、小肠纤维膜包裹症等.该病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胃肠道造影和CT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 PET-CT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山;刘靖;周康荣

    肺癌居癌症发病的首位[1,2],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早期诊断并及时的手术治疗显得极其为重要,对不能手术的病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亦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 CT导引下125 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

    作者:高斌;贺克武;李劲松;巢惠民;胡永胜;黄永翠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在恶性骨肿瘤中的治疗价值. 资料与方法 在CT导引下对19例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病灶影像学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 结果 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4.7%(18/19),术后1、2及6个月病灶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中,明显缓解(OR)2个,部分缓解(PR)15个,轻度缓解(SD)7个,无效(PD)1个,总缓解率(OR+PR)为6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双途径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德基;李汉文;何明基;练辉;王广宇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至血管瘤体大部分充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对碘油空虚区域再行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PLE.定期观察瘤体碘油充填情况,瘤体大小和并发症. 结果 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后,碘油沉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急性兔脑缺血模型MR扩散张量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波;叶泳松;周懂晶;邓时贵;刘岘;桑池学

    目的 探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 材料与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常规行T2WI、DWI、DTI检查,测量比较缺血灶和正常对照侧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彩色FA图和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 结果 通过比较缺血灶与正常对照侧ADC值和FA值,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病灶侧明显减低.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显示病灶白质束表现为缺失、断离、稀疏,邻近白质纤维束受压. 结论 DTI不仅可以准确评价急性期脑缺血的灰质、白质内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改变的特点,并且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病灶远端神经束走向改变及其完整性.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DTI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 不同分辨力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锰离子强化验证研究

    作者: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卢光明

    目的 以磁共振锰离子(Mn2+)强化纤维束跟踪结果为标准,对恒河猴脑白质不同分辨力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材料与方法取7只成年雄性恒河猴,采集不同空间分辨力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图,待数据采集完毕后,在猴脑额叶中央前回前肢运动中枢皮层内注射0.8 mmol/L MnCl2 3μl,注射48h后获得三维MRI MnCl2强化的T1WI.(1)在应用不同分辨力获取的扩散张量FA图上,依照皮层下脑白质Mn2+强化的范围选取纤维束跟踪的种子区进行脑白质纤维束追踪,并将三维重组的脑白质纤维束投射到横轴位FA图像上,对脑白质纤维束投射与T1加权像上Mn2+强化的部位、范围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2)对上述应用不同采集参数获得的DTI图像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ADCmean、FA、λ1、λ2和λ3图,并在这些参数图上测量双侧内囊后肢的ADCmean、FA、λ1、λ2和λ3值,对比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并以Mn2+强化追踪结果为标准,评价这些参数改变对追踪结果的影响. 结果 随DTI图像的空间分辨力降低,其FA和λ1值随之减小.对比观察DTI脑白质纤维束与Mn2+强化图像,随空间分辨力降低,二者的一致性程度下降. 结论 在保证图像较高信噪比的基础上,应该使用较高空间分辨力进行脑白质纤维束追踪.

  • 外伤后迟发性膈疝合并胃坏死的CT诊断

    作者:陈旺生;李建军;洪澜;李长清;李传资

    目的 探讨胸腹部外伤后迟发性膈疝所致胃坏死的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胸腹部外伤后膈疝合并胃坏死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6例均行常规胸腹部CT平扫,除1例病情危重外,另5例均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分析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和大密度投影(MIP)等CT后处理技术. 结果 6例膈疝发生于外伤后3个月~6年不等,单侧发生,均为左侧.胃底坏死3例,小弯侧1例,大弯侧2例,其中1例伴穿孔.胃经膈肌破口进入胸腔,胃不同程度扩张,坏死区胃壁稍厚与未坏死部分分界较清楚;3例增强扫描早期坏死区不强化,其中1例周围胃动脉分支无对比剂充盈,延迟期坏死区轻度强化,2例增强早期轻度强化;胃坏死区周围脂肪层模糊、密度增高;1例胃腔内可见少量溢出对比剂,表现为动脉期斑点状高密度影;1例大弯侧穿孔处胃壁连续性中断,可见小缺口,胃内容物经缺口溢出;胸腔积液3例,其中1例穿孔者呈混杂密度.1例伴左肾疝入胸腔,1例伴局部陈旧性脾梗死. 结论 外伤后迟发性膈疝合并胃坏死具有一定的直接和间接特征性CT表现,运用合适的检查技术并正确认识胃坏死的CT征象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尽早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避免全胃坏死等严重后果

  •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组在距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荣秀;胡剑波;肖林;王洪波

    目的 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3D)重组图像在距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6例距骨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后行螺旋CT、MPR和3D重组.着重分析骨折线走行与关节面的关系,对关节面塌陷程度等进行比较. 结果 3D重组、MPR对关节受累情况和骨折线走行显示较好. 结论 螺旋CT轴位扫描、MPR和3D重组图像相结合,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

    作者:陈艳;韩萍;周阳泱;梁波;史河水;喻杰;谢明星;田志梁

    目的 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38例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复杂型先心病患者中,21例经手术或多种影像学方法证实,并均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手术结果或多种影像学方法为标准,将16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 结果 21例患者中,16层螺旋CT正确诊断了所有复杂型先心病的类型,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7例.21例患者中发现心内畸形32个,心外畸形48个.16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5.63%、1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心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92%、54.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16层螺旋CT在心外血管结构的显示上较超声心动图有优势,而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结构的评价更准确.在临床中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心动图结合,将极大提高对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红兵;陆华萍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 结果 4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4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23支,不规则充盈缺损12支,小条状充盈缺损4支,导管截断状改变9支.45例术前均经导管造影检出,其中4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1.1%. 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乳腺癌MR动态增强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彭;汤光宇;刘勇;姚冀平;李伟;赵文荣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DCE-MRI)活体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分析DCE-MRI参数与乳腺癌分子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对3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DCE-MRI检查,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分子预后因子ER、Ki-67、c-erbB-2、uPA/PAI-1的表达情况,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动态增强参数(强化率、峰值时间、初始斜率、流出率)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 曲线类型与uPA/PAI-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07);峰值时间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32),与Ki-67(r=-0.542)、c-erbB-2(r=-0.535)、uPA/PAI-1(r=-0.640)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部分DCE-MRI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表达具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西门子MR成像仪Impact故障检修一则

    作者:孟炯

    故障现象将患者的检查部位定位后,射频不调谐,MR系统报告"RF can't tune the system".

  • GE lightspeed 16排CT故障维修三则

    作者:赵海波;甘莉;罗焕江

    故障现象一检查时,定位灯一直闪烁.进入newpatient菜单,定位后,程序不扫描.关闭菜单后,再次进入new patient菜单,机器禁止进入.

  • GE Hispeed NX/i螺旋 CT机故障检修三则

    作者:赵斗贵;牛健;王石嵩

    故障现象一 CT检查床脚踏开关不工作,检查床不动.扫描架手动面板开关可工作. 故障分析 CT机能正常扫描,图像处理正常,机架正反倾斜角度正常,机架的手动面板控制床的上下进出运动正常,说明故障应局限在控制检查床进出的步进马达或脚踏开关控制扫描床进出的电路上.

  • 3M952型激光相机故障检修一则

    作者:曹吉怀

    故障现象 3M952型激光相机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出现胶片吸不上,故障代码为"20".故障分析与检修出现故障原因可能为:(1)气泵电源故障不能产生负压使胶片吸不上;(2)气泵正常,气泵到吸盘的连接管漏气使胶片吸不上;(3)吸盘老化漏气使胶片吸不上.

  • 读片窗

    作者:曾晓华;王鹰;刘忠

    患者女,50岁.右上腹隐痛不适1周.体检:右上腹区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阳性.无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无异常,血、便常规及肝功能正常.

  • 上期读片窗答案

    作者:袁涛;全冠民

    术中所见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血供丰富,呈暗红色,基底部宽,无明显蒂相连.肿物大小约5 cm×6 cm×8 cm.病理诊断纵隔血管瘤(图4).免疫组织化学:FVⅢRag(+++),CD31(++)、Actin(++)、CD34(+++).

  • 《临床放射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
  • 书讯、书评、会议通知、简讯

    作者:

    关键词: 书评 会议通知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