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肾上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作者:冯京京;滑炎卿

    患者 男,78岁,因“食欲不振、消瘦3周”入院,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或黑便.血压115/60mmHg.腹部触诊未及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CT表现:平扫右侧肾上腺区见一大小约8.5 cm×11.5 cm ×12.5 c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内见大片囊变坏死区,病灶边缘光整,周围脂肪间隙见索条影(图1),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实质部分轻度强化,其内见较多粗大肿瘤血管,囊变坏死区无强化(图2).冠状位重组图像示肝脏、右肾、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均受压移位(图3).拟诊:右侧肾上腺皮质腺癌.

    关键词:
  • 膀胱原发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任冉;梁立华;赵均雄;冯晓荣;吴菊芳

    患者 男,63岁,1年前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复查B超,发现膀胱前上壁占位(具体不详),无自觉症状,近来稍感尿频.实验室检查:尿潜血阴性,LYM% 12.2%(20%~50%).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膀胱前上壁等密度肿块,以宽基底与膀胱壁相接,内密度均匀,CT值约49 HU(图1A),增强扫描中度均匀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68、86 HU(图1B、C),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可见左侧髂内动脉分支供血.MR示T2WI呈稍高信号,抑脂序列上呈等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仿(图2A),T1WI抑脂序列上呈等/稍高信号(图2B),增强扫描中度均匀强化,与膀胱肌层强化程度一致,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膀胱与肿块相交处肌层结构显示不清,邻近膀胱黏膜显示不清(图2C).

    关键词:
  • 儿童膀胱错构瘤一例

    作者:向玮;李胜;朱晓峰

    患儿 男,11岁.“血尿半年余”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严重时为酱油色,全程血尿,间断发作.不伴尿频、尿急、尿痛,无腰腹部疼痛,无畏寒发热,未行治疗.门诊彩超检查示:膀胱壁不光滑,底部见一2.4 cm×1.7 cm低回声包块,边界清,轮廓欠规整,内见多发钙化团,基底宽,可见源于膀胱壁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 0.53.遂以膀胱肿瘤收入院.体检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白细胞36个/ul,红细胞56个/ul,上皮细胞27个/ul.泌尿系CT平扫示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前壁可见一大小约2.1 cm ×2.0 cm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见点状钙化影(图1);增强后膀胱前壁肿块影持续强化,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图2、3).

    关键词:
  • 小儿腹膜后肠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王素雅;高剑波;李磊

    患儿 男,10岁.10天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无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黑便等临床症状.体检未见异常.CT检查:平扫示左侧腹膜后不规则状囊性占位,单房,边界尚清,壁厚(图1),增强后囊壁可见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图2、3).术中见病变位于腹膜后,外有包膜,紧邻胰尾部及降结肠,无法判断病变起源.术后病理:肠重复畸形(图4).

    关键词:
  • 成人颈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刘伯胜;刘赤岩

    患者男,27岁,1个月来,颈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不适、逐渐活动受限,伴发热1周,曾行手法按摩及针灸,自我感觉稍有好转.既往体健,无结核、肿瘤等病史.体检:37.8℃,颈软,C2、3椎棘突压痛,局部无红肿,皮温不高.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血沉25 mm/h,嗜酸粒细胞1.1×109/L.

    关键词:
  •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一例

    作者:邓文友

    患者 女,52岁,右上腹、右肩部疼痛不适半年余,加重1周.患者高血压史2年,间断服药,血压控制120—150/80 ~90 mmHg.体检:腹软,腰部无隆起及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全身毛发分布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肿瘤标记物均正常,血浆醛固酮99.23 pg/ml,血浆皮质醇6.04 μg/d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M) <5.00 pg/ml,均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
  • 双肾多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李丽萍;魏忠荣;周丽莎

    患者女,51岁,反复右侧腰腹部疼痛伴发热1月余入院.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伴尿频、尿急、尿痛,体重无明显变化.体检:右侧中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异常包块,右侧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0.32×109/L,NEUT% 84.1%,LYMPH% 11.12%,RBC 3.48×1012/L,HGB 101g/L,PLT 297×109/L;肝功能:ALB 30.7 g/L;尿常规:白细胞(+++);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红细胞(0-2)个/HP;凝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免疫学、心电图及胸片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右侧卵巢卵黄囊瘤伴囊性畸胎瘤一例

    作者:朱玉春;王建良;张怀信;沈纪芳;邢伟

    患者 女,19岁.自觉盆腔膨隆3个月,体检:盆腔扪及肿块,大小约10 cm×7 cm,边界尚清晰,质较硬,活动差,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AFP轻度增高(<正常值2倍)、CA125、CEA、CA199、HCG均正常.CT平扫显示盆腔较大椭圆形的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内见分隔,偏左侧肿块内见脂肪和结节状钙化,病灶大截面约10 cm×7 cm(图1、2).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可见迂曲的线样、血管样强化,囊壁、分隔轻度强化(图3、4);实质期实性部分持续强化,呈条片状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图5、6),邻近肠管受压变扁.

    关键词:
  • 腹腔移位节育环致绞窄性肠梗阻一例

    作者:余鑫;庄宇;伍兵

    患者 女,73岁,腹痛3天,加重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天.体检:腹部膨隆,全腹紧张、压痛、反跳痛,以下腹为重,腹部未触及包块,未见胃型、肠型,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3×109/L,中性粒细胞8.27×109/L.入院行急诊CT示:右下腹见环状金属影,环内见肠管及系膜穿过,穿环处小肠及其系膜纠集、旋转、肿胀,局部小肠管呈“鸟嘴”样改变,近端小肠扩张、积液,肠腔积液密度增高,合并缺血坏死改变可能(图1~6).行急诊全麻手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45~ 90 cm之间,小肠嵌入一圆形金属钢丝圈内,邻近肠管及系膜受压,致近端肠管扩张,肠壁肿胀,远端肠管塌陷,受卡压远近端之间肠管呈暗黑色、无血供,长约60 cm,其余肠管未见异常,腹腔内约1200 ml血性液,遂行坏死肠管切除吻合+腹腔内异物取出+腹腔引流术,取出的金属异物经妇科会诊,确认为节育环.

    关键词:
  • 动态容积CT对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建国;陈信坚;何洪林;黄文才

    目的 探讨动态容积CT在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OGIB患者的动态容积CT图像,总结320层动态容积CT在OGIB病因诊断中的具体优势、关键技术.结果 本组病例中,动态容积CT诊断肠道血管畸形13例,肠道肿瘤10例,小肠憩室并出血4例,非特异性小肠炎1例.图像后处理关键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大强度投影(MIP)以及CT血管成像技术.结论 动态增强容积CT可清晰显示小肠血管畸形、肠道肿瘤“血管染色”征象,并可充分展示肠管内腔和外观以及肠壁水肿、系膜炎症,对明确OGIB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组织学分级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刘海东;于红;许相丰;王南飞;王玮;何晓燕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术前组织学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间ADC值差异,分析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DC对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不同观察者所测肿瘤的ADC值具有良好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901;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包括:G1 27例,G2 60例,G3 18例,三者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 ±0.128)×10-3mm2/s、(0.915±0.122)×10-3mm2/s、(0.851 ±0.104) ×1O-3mm2/s,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56,P<0.001);平均ADC值鉴别高低级别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P=0.003),95%置信区间为0.584 ~0.802,佳诊断界值为0.910×10-3 mm2/s,敏感度为74.1%,特异度为61.5%,阳性预测值为85.3%,阴性预测值为45.9%,准确度为71.4%.结论 ADC值定量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特征,具备无创评估肿瘤组织学分级的潜力.

  • 脂肪抑制T2WI和MRI增强在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婉静;郑贤应;曹代荣;邢振;肖泽彬;林晓君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的MRI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75例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MRI资料.71例行平扫+增强,4例行平扫;重症组12例,非重症组63例.在脂肪抑制T2WI序列下测量肝脏信号强度与右侧竖脊肌信号强度之比值(SII).对照组选择无肝病病史及腹部疾病的正常成人66名,同样测量SI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在脂肪抑制T2WI信号增高,高于右侧竖脊肌信号,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SI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乙型肝炎组和重症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SI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乙型肝炎组与重症乙型肝炎组间SI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肝脏多发斑片状或网格样明显强化区,多分布于门静脉周围及肝包膜下,部分病例出现延迟廓清表现,少数重症病例肝脏散在小斑片状无强化区.61例存在Glisson囊炎性渗出,23例出现胆囊壁水肿增厚,23例存在胆汁淤积,13例出现腹腔积液,63例有肝门区多发小淋巴结.结论 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评价宫颈癌组织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叶晓华;周诚;王宏;张晨;陈敏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评价宫颈癌组织学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24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24例因盆腔其他病变检查而宫颈正常者(宫颈正常组)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测量宫颈癌组和宫颈正常组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慢表观扩散系数(D)、快表观扩散系数(D*)和f值.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以及不同病理分级上述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组的标准ADC值、D值、f值均低于宫颈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848和0.762.宫颈鳞癌组的标准ADC值、D值、f值均低于官颈腺癌组,D*值高于宫颈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7、0.004、0.0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0.975、0.900和0.938.宫颈鳞癌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组间标准ADC值、D值、D*值及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0.753、0.341、0.266).结论 IVIM成像能定量反映宫颈癌的组织学特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DCE-MRI定量参数与直肠癌病理分期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文文;黄刚;周星;赵莲萍;徐香玖;景恩义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直肠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搜集本院2012年12月21日至2015年8月3日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直肠癌患者91例,术前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测量DCE-MRI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值],并分析与直肠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Ktrans、Kep、Ve与直肠癌T分期存在正相关(r=0.758,P=0.000;r =0.395,P=0.000;r =0.314,P=0.002);Ktrans及Kep在有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6.893,P=0.000;t=3.355,P=0.001);Ktrans、Ve与肿瘤分化程度存在负相关(r=-0.223,P=0.034;r=-0.259,P=0.013).结论 DCE-MRI药代动力学定量参数与直肠癌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定量参数可以为直肠癌的临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胰腺外少见部位IgG4相关性疾病的影像表现

    作者:刘桐希;宁志方;孙宏亮;王武

    目的 探讨胰腺外少见部位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IgG4-RD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CT、MRI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0例行CT检查,ll例行MRI检查,6例行ERCP检查.重点观察胰腺外少见部位IgG4-RD的受累情况和影像表现.结果 IgG4相关性胰腺炎患者13例,均伴有胰腺外组织器官受累;仅表现为胰腺外组织器官受累者8例.受累器官为1~5个,其中4例1个器官受累,5例2个器官受累,3例3个器官受累,4例4个器官受累,5例5个器官受累.胰腺外常见受累部位是:胆管受累13例,淋巴结肿大11例.少见受累部位是:肺部受累7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型、磨玻璃结节型、肺泡间质型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型4种类型;肾脏受累6例,CT表现为双肾多发低密度结节,呈延迟强化,MRI检查T2WI呈特征性稍低信号,DWI稍高信号;胆囊受累5例,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2例腹膜后纤维化和2例肠系膜受累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形成并包绕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肾盂输尿管、唾液腺、鼻咽和硬脊膜受累各1例.结论 IgG4-RD的影像表现通常为受累部位弥漫或局限性肿大,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了解胰腺外少见部位IgG4-RD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有助于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基于ReHo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毛椿平;杨涛;罗伟;汪卫兵;黄劲柏

    目的 采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法探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PD)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 15例SPD患者为病例组,15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HC组),通过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 RS)评分后行静息态fMRI(rs-fMRI)数据采集.对所有图像预处理,计算两组受试者全脑ReHo值,经统计学处理后获得SPD患者ReHo值有意义的脑区;将SPD患者ReHo异常脑区的ReHo值与NRS得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ReHo值升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ReHo值减低的脑区为左侧颞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山顶及小脑山坡;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述脑区域ReHo值的改变与NRS得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PD患者右侧小脑后叶的ReHo值升高,左侧颞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山顶及小脑山坡的ReHo值减低,提示这些脑区可能与SPD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有关,SPD患者异常激活脑区ReHo值的改变与疼痛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

  • 18F-FDG PET脑显像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赵春雷;陈自谦;钱根年;杨忠东;陈泽龙

    目的 探讨18F-FDG PET脑显像对难治性颞叶癫痫(TLE)致痫灶定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名健康志愿者及78例资料完整的难治性T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在难治性TLE上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利用视觉分析法与不对称指数(AI)分析法均发现76例患者呈阳性表现(阳性率97.43%),两种方法分别准确检出65及67例,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x2=0.197,P=0.657).2例患者双侧颞叶代谢未见明显减低,无法判定致痫灶.经统计学分析,健康对照组双侧颞叶SUV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P=0.578);TLE组患侧SUVmean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7,P<0.001);TLE组患侧SUVmean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侧颞叶SUVmea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95.463,P<0.001).利用SUVmean作为致痫灶定侧指标行ROC曲线分析,当SUV值为6.065时,其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度为27.3%,特异度为99.9%,曲线下面积0.586.结论 18F-FDG PET脑显像在难治性TLE定测诊断上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视觉分析与AI分析法无显著差异,但相比之下AI分析法更加客观、影响因素少.单独应用单侧SUVmean作为诊断指标灵敏度低,其价值不及AI分析法.

  • 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表现

    作者:祁佩红;李四保;郑红伟;薛鹏;徐小艳;张斯佳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少见类型GCTs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结果 畸胎瘤恶变6例,均呈囊实性,信号混杂,可见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胚胎性癌3例,病灶边界较清,信号不均,可见小囊变及出血,灶周明显水肿,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卵黄囊瘤3例,病灶信号均匀或见囊变坏死区,1例化疗后有出血倾向,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绒毛膜癌4例,病灶边界较清,极易出血,灶周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明显升高;混合性生殖细胞瘤7例,信号不典型,与所含肿瘤类型有关.结论 松果体区少见类型GCTs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病理类型有关,结合临床、肿瘤标志物、MRI表现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PWI联合MRA评价侧支循环在后循环远端缺血中的代偿作用

    作者:张永刚;刘希胜;王敏;许新堂;张秋妹;苗重昌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价侧支循环在后循环远端缺血中的代偿作用.方法 搜集32例伴有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病例组),分析PWI和MRA检查资料,并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观察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侧支血管的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指标.结果 病例组中后交通动脉开放22例;软脑膜动脉显示11例;微小动脉团显示12例.病例组ROL/额叶白质比值相对于对照组rCBF、rCBV值均下降,MTT值延长,两组参数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有后交通开放的患者与未开放的患者比较,rCBF升高,MTT缩短,P值均<0.05;而rCBV两组间比较,P值=0.36(>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WI联合MRA可以客观地评价后交通动脉在后循环远端缺血中的代偿作用,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 心电监控4D-CTA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搏动点的研究

    作者:顾艳;许新堂;刘希光;胡春洪

    目的 分析已破裂颅内动脉瘤在心电监控4D-CTA检查中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搏动情况,探讨搏动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102例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双源CT心电监控4D-CTA检查,将扫描结束后的原始数据进行重组,得出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时间间隔均为5%的20组数据包,经工作站三维软件处理后,得到20幅图像及动态图.如同一部位连续3幅及以上图像发现小泡状或小尖状凸起,则判定该凸起为搏动点.根据有无搏动点分为有搏动点组和无搏动点组,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出现搏动点的动脉瘤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02个破裂动脉瘤中81个发现有搏动点,有搏动点组和无搏动点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径以及瘤颈比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在81例有搏动点的动脉瘤中,66例进行了夹闭术,其中62例出血的部位与搏动点的部位一致,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破裂动脉瘤的直径和瘤颈比可能是影响搏动点在心电监控4D-CTA中出现的因素;破裂动脉瘤的搏动点与术中破裂点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对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海马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作者:王东东;姜春晖;王俭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海马的差异.方法 搜集23例MCI患者为病例组(MCI组),23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HC组),分别测量双侧海马的平均峰度(MK)值、轴向峰度(Ka)值、径向峰度(Kr)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平均扩散(MD)值、轴向扩散(Da)以及径向扩散(Dr)值,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所测DKI各参数进行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参数值诊断MCI的能力;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上述海马的DKI各参数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HC组相比,MCI组双侧海马的MK值、Kr值、FA值、Da值、Dr值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的MD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的K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左侧海马MD值的AUC大,为0.76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双侧海马的MK值、Kr值、FA值、MD值、Da值、Dr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海马的Ka值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DKI技术能够敏感地探测到MCI患者海马的变化,为MCI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鉴别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

    作者:邓东;胡小丽;彭业胜;张小波;李凯

    目的 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分析肺癌淋巴结转移在不同能量X线衰减趋势变化,探讨DSCT能谱曲线及标准化碘含量(NIC)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价值.方法 对42例肺癌患者行DSCT双能量成像扫描,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各淋巴结短径及在不同能量水平下(40 ~190 keV,间隔10 keV)CT值及碘含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在不同keV CT值采用t检验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IC评价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1)肺癌淋巴结两组在不同keV值下能谱曲线为逐渐下降曲线,随着keV增高,曲线逐渐趋于平坦;两组在40~90 key区间下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 keV下CT值差异大.(2)肺癌淋巴结两组在静脉期NI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利用ROC曲线分析,NIC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7],当以NIC≤0.14135 mg/dL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81.3%、83.3%、82.4%.结论 运用DSCT双能量成像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大意义,NIC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重要指标之一.

  • AIDS合并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肺结核感染的胸部CT表现

    作者:邓波;孟令平;孔鹏;王国光;李长富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肺结核感染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IRIS的AIDS患者的胸部CT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30例患者中肺内出现弥漫性病变伴结节影20例,出现肺内结节影、条片影17例,粟粒性肺结核15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胸腔积液15例,心包积液10例. 结论 两肺弥漫病变伴粟粒样结节影是AIDS发生IRIS结核病感染显著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 CT/MRI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鸿鸣;范海健;常莹;秦国初;史炯;麦筱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RI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2例SFTs患者的MSCT/MRI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胸部6例,腹盆部12例,颅内1例,面部1例,椎管内1例,大腿1例.1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MSCT/MRI平扫显示肿块大小、形态多变,肿块大径1.2~25.0 cm,平均(7.6±6.9)cm;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17例,呈分叶状2例,不规则形3例.MSCT平扫5例密度不均匀,MRI平扫3例信号混杂;16例行MSCT和/或MRI对比增强后4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增强血管.病理学检查提示恶性SFTs 5例,良性17例.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式多变,间质内见大量薄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Desmin(-)21例,CD34(+)21例,Bcl 2(+)19例,CD99(+)9例;良性SFTs Ki-67≤5%,恶性SETs Ki-67≥10%.结论 SFTs患者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SFTs的定位及明确肿瘤的良恶性有价值.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作者:张九龙;熊祚钢;张琳;华婷;冯砅锦;Nekitsing Indima;汤光宇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DFS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5例行超声检查,5例行CT扫描(增强3例),6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13 例病灶均位于皮下浅表,超声表现为欠均匀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CT平扫均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CT或MRI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条片状弱或不强化区;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席纹状密集排列,胶原纤维呈旋涡状排列,3例瘤体内见黏液样变区,2例伴纤维肉瘤样变区,免疫组织化学CD34均呈阳性.MRI上瘤体直径>5 cm的8例中,5例见“周围卫星灶”(4例术后复发).结论 DFSP影像表现多呈均匀等密度/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不强化区域与旋涡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有关,密度不均匀的病理基础是黏液样变或肉瘤样变,当发现肿瘤体积增大、瘤周“周围卫星灶”时,术后易复发,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是必要的.

  •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荣;肖香佐;鄢心灵

    目的 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PB患者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肿瘤位于脊柱7例,长骨2例,扁骨5例,斜坡1例.X线及CT上15例均表现为单发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未见骨膜反应.10例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破坏区见软组织充填,1 例发生病理性骨折,9 例破坏区可见残存骨嵴.MRI信号表现不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SPB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邻近骶髂关节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MRI研究

    作者:丁磊;高振华;张朝晖;孟悛非

    目的 观察邻近骶髂关节的骨原发恶性肿瘤跨关节侵犯的MRI表现,比较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和分级的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及侵犯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例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69例)和骶骨(24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MRI资料,男60例,女33例,年龄4 ~ 74岁,平均32岁,包括普通型骨肉瘤29例,尤文肉瘤16例,中央型软骨肉瘤35例,脊索瘤13例.按病理分级分为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和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跨骶髂关节侵犯分为经韧带连接、经关节软骨和经关节周围三种方式,多种方式并存出现者按每种方式分别计数1次.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邻近骶髂关节的骨原发恶性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27例,包括骨肉瘤15例,尤文肉瘤7例,软骨肉瘤4例和脊索瘤1例.髂骨和骶骨跨关节侵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1.06,P>0.05).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和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间跨关节侵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16.68,P<0.01).27例中,肿瘤经韧带连接25次、经关节软骨13次和经关节周围5次跨骶髂关节侵犯,三种侵犯方式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与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间三种方式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显示邻近骶髂关节的骨肿瘤跨关节侵犯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和骶骨原发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普通型骨肉瘤和尤文肉瘤跨骶髂关节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中央型软骨肉瘤和脊索瘤.骨肿瘤多经韧带连接跨关节侵犯,其跨关节侵犯方式与肿瘤恶性程度无关.

  • 膝关节滑膜树枝状脂肪瘤的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黄耀渠;樊长姝;赵晓梅;伍琼慧;房惠琼

    目的 探讨膝关节滑膜树枝状脂肪瘤(SLA)的MRI表现及与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22例(23个膝关节)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SLA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个膝关节病灶均累及髌上囊,并可同时累及关节囊其他部位,增厚的滑膜呈“棕榈叶”状或“团块”状向关节腔突起,其信号可分为2种类型:Ⅰ型39个病灶,突起滑膜呈脂肪信号(T1WI高、T2WI稍高信号,抑脂扫描信号抑制),边缘强化,病理检查证实滑膜下大量成熟脂肪细胞;Ⅱ型14个病灶,呈非脂肪信号(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抑脂扫描信号无抑制),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理证实滑膜下无脂肪浸润.结论 膝关节SLA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反映了其病理特征.

  • 颈椎终板Modic退变在颈项痛患者中的MRI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杰;陈雷;林建华;胡德庆;施开

    目的 探讨颈椎Modic退变在颈项痛患者MRI中的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因颈项痛而就诊的患者512例,男186例,女326例,年龄15 ~ 85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均行颈椎MRI检查.回顾性分析颈椎Modic退变在颈项痛患者中节段、退变程度、颈椎曲度、性别、年龄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与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结果 512例患者3072个椎间盘中,59例(11.5%)93个椎间盘(3.0%)发生了Modic退变,其中Ⅰ型7个,Ⅱ型57个,Ⅲ型29个.C2~3、C3~4、C4~5、C5~6、C6~7、C7~T1发生Modic退变的发病率分别为0、0.36%、0.55%、1.20%、0.85%、0.07%.40岁以上是颈椎Modic退变的好发年龄. 结论 MRI是颈椎Modic退变的首要检查方法.颈椎Modic退变Ⅱ型常见,常发生在C5~6、C6~7节段.颈椎Modic退变的发生与椎间盘退变程度、颈椎曲度、年龄存在相关性,还与颈椎间盘突出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颈椎 Modic退变 MRI
  • 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CT多征象联合鉴别诊断

    作者:卢绍辉;吴颋;吴迪;郭少华;刘少强

    目的 探讨甲状腺常见良、恶性单发结节的CT平扫及单期增强影像特征,应用多征象联合的方法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6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腺瘤7例,甲状腺癌27例),比较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征象(包括是否囊变、增强后结节与甲状腺组织的边界、钙化、甲状腺边缘腺体的完整性、增强扫描结节实性成分密度是否均匀及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区分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使用主次多征象联合方法判断结节性质.结果 经x2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以上影像征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囊变、增强后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边界不清晰及颈部异常淋巴结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征象(OR值分别为10.672、27.188、94.000),上述3个征象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主要征象,其他3个征象作为次要征象,以2个主要征象加1个次要征象或1个主要征象加3个次要征象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低标准,诊断本组恶性结节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0.9%,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5%.结论 CT平扫及单期增强检查对评估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性质具有重要价值,应用主次多征象联合判断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舌癌影像解剖特点及MRI征象分析

    作者:冉慕光;王承光;陈圣欢

    目的 探讨舌癌影像解剖特点,进一步分析MRI征象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52例有完整资料的舌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皆行MRI检查,结合影像解剖特点,分析其原发灶、局部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2例中鳞状细胞癌45例,腺癌4例,腺样囊腺癌3例.MRI对舌癌原发灶的部位、大小、周围情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显示较好.其中发生在舌体43例,舌根5例,舌尖4例;12例向周围组织浸润,分别累及咽侧壁、扁桃体、下颌骨、舌骨、口底、舌底;23例转移至颈深淋巴结上中组及下颌下、颏下淋巴结,2例向咽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舌癌在发病部位、形态、肿瘤信号、周围组织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都有一定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特征,MRI对于舌癌的鉴别诊断和病变范围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 CMR多序列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分期诊断的价值及研究进展

    作者:袁尉峰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组织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VMC好发于青壮年及运动员,每年约9%VMC患者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且容易诱发猝死[2].尽管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是目前公认的心肌炎诊断“金标准”,但由于其取样误差大、并发症多、缺乏统一诊断标准[3],加之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故仅应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VMC患者[4].VMC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临床上治疗急、慢性VMC的方法不尽相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一种操作安全、可重复性高的无创性检查,可直接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包括心肌水肿、充血、坏死及纤维化等)[5],为临床上诊断VMC、确定临床分期和危险分级、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以及随访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就CMR诊断急、慢性VMC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
  •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特点研究

    作者:吴超;李静;李雅丽;鲜军舫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注射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相关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327例CT增强扫描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并与性别、年龄、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史、对比剂注射流率和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射对比剂后,患者收缩压(t=15.340,P=0.000)和舒张压(t =7.574,P=0.000)均升高,而心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t=0.589,P=0.556).36.4%的患者收缩压升高>10 mmHg,32.0%的患者舒张压升高幅度>10 mmHg.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史、对比剂注射流率和用量等均不是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血压会发生明显变化,应密切关注.

    关键词: 碘对比剂 血压 心率
  • DECT虚拟去骨图CT值测量对脊柱急性骨髓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古凌静;洪国斌;梁建超;李文娟;杜中立;柳学国

    目的 探讨双能CT(DECT)虚拟去骨(VNC)图中CT值测量在脊柱急性骨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急性胸腰椎外伤的患者分别行MR及DECT成像,以MRI作为参考标准,DECT数据经双能去骨后处理得到显示骨髓信息的VNC图,分别测量VNC图中骨髓正常区域和损伤区域的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骨髓正常区域与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是否存在差异,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 DECT虚拟去骨图中,急性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比骨髓正常区域的CT值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ECT伪彩图和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腰椎骨髓损伤区域与胸椎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DECT伪彩图,DECT VNC图中骨髓CT值的测量对急性骨髓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定性诊断价值.

  • 3.0 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杰;陶广林;顾春艳;程亮;徐畅;李振;于文龙

    目的 探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全身冠状位T2-f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价值.方法 对124例有原发肿瘤病史患者进行WB-DWI及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对上述检查可疑病变部位进行CT或MRI检查(包括增强),分3组进行研究,A组行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B组行DWIBS联合全身冠状位T2-tirm脂肪抑制序列检查;C组,B组+CT或MRI检查.将三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对病灶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统计B组及C组全身各部位病灶显示数目,并对B组及C组数据做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 B组与C组对病灶准确率均比A组高,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9,P=0.000),B、C两组间配对卡方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K=0.841,P=0.038<0.05,表明两者诊断一致性很高,但存在差异,全身DWI联合全身MR检查在脊柱、骨盆、股骨上段成骨性及溶骨性转移病灶、肝脏(呼吸均匀者)检出及诊断准确性较高,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脑内、肺、纵隔、盆腔髂血管周围直径<10mm较小转移灶、肋骨局部<10 mm成骨性转移灶假阴性较高,C组更有优势,B组对肝脏(脓肿、血管瘤等)、肺(肉芽肿、结核球等)、椎体内血管瘤、股骨头坏死、非病理性压缩骨折、多发性骨髓瘤等易造成假阳性,C组准确率更高.结论 WB-DWI联合T2-tirm脂肪抑制序列对全身转移瘤筛查有较高检出率和准确率,同时结合CT或MRI检查能进一步提高病灶检出率和准确率.

  • 两种介入手术对耐药型肺结核空洞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超;谢宝君;占礼志

    目的 对比经纤支镜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给药治疗耐药型结核空洞的优缺点.方法 将81例耐药型结核空洞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纤支镜介入术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注药术,评价两组治疗l、2、3个月有效率、并发症等指标,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和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纤支镜治疗组38例患者,完成治疗37例,治疗完成率为97%,1、2、3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6%、27%和57%,插管一次成功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11%;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组43例,完成治疗40例,治疗完成率为93%,1、2、3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2%、35%和65%,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并发症发生率为15%.经x2检验分析,两组的治疗完成率(x2=0.811,P=0.368)、并发症发生率(x2=0.298,P =0.585)、1个月治疗有效率(x2=0.484,P=0.487)、2个月治疗有效率(x2=0.570,P=0.450)、3月治疗有效率(x2 =0.459,P=0.459)、插管/穿刺一次成功率(x2=0.255,P=0.6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影响因素分析:空洞直径<3 cm时,纤支镜介入组4例患者,有效3例;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组12例患者,有效1例.空洞直径较小时,纤支镜介入治疗有较高的有效率(P=0.027,<0.05);空洞直径>5 cm时,经纤支镜治疗组12例患者,有效4例;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组10例患者,有效9例.空洞直径较大时,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有较高的有效率(P =0.036,<0.05);空洞位置在肺野中内带,纤支镜介入组29例患者,有效19例;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组7例患者,有效1例.空洞位置在肺野中内带时,纤支镜介入治疗有较高的有效率(x2=4.099,P=0.043,<0.05);空洞位置在肺野外带,纤支镜介入组8例患者,有效2例;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组33例患者,有效25例.空洞位置在肺野外带时,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有较高的有效率(x2=5.293,P=0.021,<0.05).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空洞位置在肺野中内带,纤支镜介入组29例患者,并发症1例;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组7例患者,并发症4例.空洞位置在肺野中内带时,纤支镜介入治疗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03,<0.05);空洞位置在肺野外带,纤支镜介入组8例患者,并发症3例;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组33例患者,并发症2例.空洞位于位于肺野外带时,CT引导经皮肺穿治疗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43,<0.05).合并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相仿,但纤支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两种介入治疗术对耐药结核空洞均有满意疗效.直径较小、位于肺野中内带的耐药结核空洞,纤支镜介入组有满意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位于肺野外带、直径较大的耐药结核空洞,CT引导下经皮肺穿导管给药术疗效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合并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相仿但实际纤支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种方法作为耐药结核空洞治疗的有益补充,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 超选择肾动脉多材料栓塞治疗PCNL术后肾出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天俊;邝世航;张宏光;徐志勇;刘利兰;范义;娄明武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采用多种材料进行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2月至2015年3月PCNL术后肾出血患者共27例,均予肾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分别行超选择多材料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弹簧圈及无水乙醇].术后总结造影表现及进行患者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7例患者中26例血管造影呈阳性改变,其中动静脉瘘12例、假性动脉瘤11例.26例造影结果阳性者均成功进行栓塞治疗(其中2例进行了第2次栓塞),另1例造影阴性者予以术中灌注止血药,术后所有患者均出血停止,随访6个月未见有复发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造影能明确PCNL术后肾出血原因,超选择肾动脉多材料栓塞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其止血效果显著,对PCNL术后肾出血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崔红凯;李奋保;张铭秋

    目的 研究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镁合金覆膜支架对于兔颈内动脉动脉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4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颈内动脉动脉瘤模型,分别使用Willis覆膜支架和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对实验兔进行治疗.定期对植入支架的实验兔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和钼靶检查,观察植入支架后动脉瘤的情况、颈内动脉的情况和支架的降解程度.结果 所有大白兔造模成功,20只大白兔植入了Willis覆膜支架,20只大白兔植入了镁合金覆膜支架.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植入支架后40只大白兔的动脉瘤均显示为腔闭塞状态,且动脉瘤所处的颈内动脉通畅;3个月后植入镁合金覆膜支架的20只大白兔的动脉瘤均显示为腔闭塞状态且颈内动脉通畅,而植入Willis覆膜支架的19只正常,1只大白兔颈内动脉呈现出闭塞状态;植入1年后19只大白兔动脉瘤治愈,1只大白兔的颈内动脉闭塞未完全痊愈.钼靶检查结果显示镁合金覆膜支架具有生物降解的特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解,而Willis覆膜支架并不随着时间延长而降解.结论 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内动脉动脉瘤较传统治疗方式具有更好的疗效.

  •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CT表现

    作者:张伟;王兰荣;姜黄;杨文魁;薛鹏;陈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PSS)的CT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PPSS患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例病变表现为不规则铸型、鹿角状或指状;2例呈类圆形肿块,1例呈不规则团块状.各例边缘均未见毛刺征,2例边缘伴浅分叶或切迹.4例病灶内见灶状或片状坏死区;1例肿块型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2例肿块型病灶致邻近肋骨侵蚀破坏.增强动脉期病变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渐进性轻、中度或明显强化.2例合并同侧胸腔积液;1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余各例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PPSS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丽超;宫凤玲;周立娟;张惠英;黄孝华;马春梅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4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薄层重组,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120 kV,200 mAs;B组:120 kV,150 mAs;C组:120 kV,100 mAs)后分别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组.由2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辐射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23.51±0.79) mGy,DLP(1166.38±52.78)mGy·cm,ED(17.50±0.79)mSv;A组:CTDIvol(11.78±0.38) mGy,DLP(584.68±25.47) mGy· cm,ED(8.77±0.38) mSv;B组:CTDIvol(8.34±0.13)mGy,DLP(462.87±24.76) mGy· em,ED(6.94±0.37)mSv;C组:CTDIvol(5.47±0.21) mGy,DLP(268.20±19.03)mGy·cm,ED(4.02±0.29) mSv;各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 l ~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大小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4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iDose 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 l~6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输尿管结石是可行的,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kV情况下,在iDose6水平管电流150mAs为低临界扫描参数.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王剑;漆剑频;石晶晶;常立文;张顺;郭林英;朱文珍

    目的 评价3.0T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9名无窒息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对24例HIE患儿(轻度19例、中重度5例)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选取双侧大脑脚、豆状核、内囊后肢前后部、丘脑、半卵圆中心层面额叶前后部、顶叶以及胼胝体膝部、压部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得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张量(λ//)、垂直扩散张量(λ⊥).采用ANOVA分析三组间不同部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轻度组胼胝体压部FA值及左侧大脑脚MD、λ//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组皮质脊髓束走行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λ//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另外,中重度组左侧大脑脚λ⊥较对照组降低,而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双侧内囊后肢后部λ⊥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DTI更能反映不同程度HIE损伤后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

  • 儿童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美蓉;李玉华;杨飘;张忠阳;许顺良;张景峰;杨虹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同顾性分析8例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部分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拟诊,经放疗有效证实诊断.男6例,女2例,年龄9 ~15岁,平均年龄12岁.CT检查4例,MRI检查8例.结果 同时发生于鞍区和松果体区6例,同时发生鞍区和基底节2例,病灶个数按部位计算.鞍区病灶8个,实性肿块7个,伴小囊变1个,视束增粗1例.均呈高密度,点状钙化l例.T1WI等信号4例,低信号3例;T2WI等信号5例,高信号2例;DWI高信号3例,等信号2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伴囊变1例.周围轻度水肿3例.松果体区6个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呈高密度,伴点状钙化2例,T1WI等信号3例,低信号2例;T2WI等信号5例;DWI高信号2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伴囊变1例.基底节3个病灶,条状钙化1例,T1FLAIR和T2FLAIR低信号伴轻度线状强化;片状异常信号1例,边界不清,T1FLAIR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实性肿块伴囊变1例,实性部分T1FLAIR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周围小囊变;无出血和水肿以及基底节和大脑脚萎缩.累及胼胝体膝部和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2例,明显强化伴少许囊变,伴出血1例,周围轻度水肿.室管膜播散3例.脑积水5例.结论 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发生多部位肿瘤的临床主要症状取决于主要肿瘤部位,影像表现与单发部位生殖细胞瘤一致.

  • 肝脏肿块——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宋殿行;岳振营;杨新国;夏好成;卢俊;苏伟;陈胜利

    患者 男,51岁.右腰背部疼痛2月余伴间断腹痛,外院就诊发现肝右叶占位半月,期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抗炎治疗10天白细胞计数未见降低,结核菌素试验(-).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无阳性体征,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一直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有吸烟、饮酒史30年,否认放射线物质及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史,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4kg.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9.7×109/L,中性粒细胞87.8%,淋巴细胞7.5%;乙肝三系定量示乙肝表面抗原1082.93 IU/ml,表面抗体0,e抗原0.094 PEIU/ml,e抗体0.02 s/co,核心抗体8.46 s/co;HIV抗体(-),抗梅毒螺旋体抗体0.24,甲胎蛋白(AFP) 1.17 ng/ml,癌胚抗原(CEA) 1.62 ng/ml.骨髓穿刺(-).

    关键词:
  • 皮病性淋巴结炎的FDG PET/CT表现及临床病理研究(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胡娜;谭延林;王云华

    目的 探讨皮病性淋巴结炎(DL)的临床病理及18F-FDG 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本院2例病理确诊为DL的患者资料,并检索国内外近10年关于DL的文献,回顾性分析DL的临床病理及PET/CT表现特点.结果 2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伴红斑,骨髓增生活跃.PET/CT检查发现2例患者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伴糖代谢增高,SUVmax> 2.5,摄取18FDG高的部位在腋窝,SUVmax达12,同时均伴有脾肿大伴糖代谢增高,骨髓浓聚增高.结论 DL患者在PET/CT上多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伴18FDG摄取增高,腋窝、腹股沟、颈部多见,呈对称性分布,无融合趋势.D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发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皮肤改变.病理为非特异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