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颅内脑膜血管瘤病合并血管畸形、脑膜瘤一例

    作者:刘伟;吕国士

    患者男,19岁.以"间断发生抽搐18年"就诊.患者于8个月时因"感冒"全身抽搐,此后间断发作,发作间隔由一天两次到一月一次不等,持续约2~3 min,情绪激动或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发作间期无任何症状.否认家族癫痫及神经纤维瘤病史.

  • 脾脉管瘤一例

    作者:杜佩玉

    患者女,27岁.入院前1年多出现左上腹部胀满不适,无远处放射.以受凉、劳累和睡觉时体位不适为明显.近日上述症状加重,遂来就诊.无皮肤黄染,贫血,恶心,呕吐及乏力、消瘦等症状,体检:左上腹叩击痛,延及左后背及肩部.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6×1012/L,白细胞:5.4×109/L.

  • 腮裂癌一例

    作者:陆志华;季珊维;吴妹;曹文洪;钱伟新

    患者男,56岁.1年前发现右颈部肿块,未予以重视,1个月前感肿块明显增大就诊.体检: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右侧下颌区可触及质地中等肿块,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腹膜后骨外骨肉瘤CT诊断一例

    作者:卢琦;李传富;唐业斌;张春芸

    患者男,74岁.因"双下肢肿胀4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肿胀伴有酸胀感,行走时加重.近4个月肿胀感加重遂于我院就诊.体检:右上腹触及一肿块约10.2cm×8.3 cm,质软、界清,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双下肢凹陷型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肝脏巨大腺瘤伴出血一例

    作者:朱玉春;王建良

    患者男,18岁.突发腹痛2 h入院.患者发病前无不适,无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增高.血脂中度增高,余无特殊.CT表现:平扫示肝实质巨大团块状占位,大小约12.3 cm×9.7 cm.边界尚清晰,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片状高密度,肝脏密度减低(低于脾密度)(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病灶显示较清晰,肿块旁见血管影(图2),门静脉期肿块与肝脏分界更加清晰,强化低于肝脏实质,肿块内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有包膜(图3),延迟期肿块边界清晰,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和低密度区(图4),冠状面重组病灶范围显示更清晰(图5).

  • 胫骨下段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一例

    作者:黄社磊;蒋华景;黄锐;胡国栋

    患者男,67岁.自述半年前不慎摔倒,当即感右踝关节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右踝疼痛性活动受限,负重行走时加重.近10天右踝疼痛加剧,行走受限,遂来院就诊.

  • 乳腺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二例

    作者:储东辉;田昭俭

    例1女,45岁.发现左乳肿物1个半月入院.体检:左乳内下象限扪及一大小约4.1 cm ×3.2 cm的肿块,质韧,活动度差,境界大致清晰.实验室检查、B超、胸片均无异常.

  • 成人脊髓脊膜膨出并双肾重度积水一例

    作者:曹伦

    患者男,42岁.因B超示双肾积水就诊.患者身材矮小,智力大致正常,出生后即发现腰骶部后方中线处一软组织包块,逐渐增大,并于哭闹时包块压力增大.

  • 儿童盲肠至降结肠肠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何四平;徐和平;朱允治;甘清

    患儿女,5岁10个月.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无呕吐、腹痛.近6个月来患儿感症状加重,进少许饮食便觉腹胀,大小便正常.曾在外院超声榆查考虑"低位肠梗阻、肠胀气".体检:腹部中度饱胀,叩诊呈鼓音,偶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止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胡鹏;胡红杰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男性一生中患PCa的概率为16%,但只有3%的患者死于PCa[1].因此PCa治疗的主要难题是如何从相对惰性的PCa患者中找出具有威胁性的部分,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PCa的治疗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 直接MR髋关节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宏亮;洪闻;张雪哲

    临床上慢性髋关节疼痛的病因较多,髋臼唇的损伤是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易导致关节内软骨病变,并且是髋关节发生骨关节炎的先兆,有研究表明髋臼羼损伤在顽固性髋痛者中占55%[1].常规MRI很难观察到髋臼唇及软骨结构,由于没有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诊断往往被延误.关节镜容易检出病变,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风险.而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rthrography,MRA)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很好地的显示关节髋臼唇、软骨异常、关节内游离体等[2~7].

  •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评估价值分析

    作者:汪欣

    在4%~7%的健康人群可触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可发现10%~40%,,尸检发现50%的人群有甲状腺结节.影像诊断的意义在于鉴别良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由于甲状腺疾病的多源性和超声声像网构成的复杂性,使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

  • 计算机摄影(CR)临床应用的优化

    作者:胡明秀;曹厚德

    自计算机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开始应用以来,X线摄影进入数字化阶段.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逐渐成为主流技术,使CR的应用有所下降,但其在临床上仍占有一定的份额,所以对其设备的改进及应用的研究均仍在不断进行中[1].本文旨在总结CR的图像质量改进的若干措施,以提高CR的运行质量.

  • CT矢状位测量蝶窦外科径线的价值

    作者:邬海博;袁慧书;朱丽

    目的 探讨CT矢状位重组图像测量蝶窦外科径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薄层CT矢状位重组图像上对173名成年健康自愿者(男91名,女82名)的343个蝶窦的部分径线进行测量.结果 除外部分特殊病例(如Onodi气房)外,从蝶窦口至前颅窝底及蝶窦下壁低点的垂直距离分别平均为(9.54±2.5)mm及(12.64±3.7)mm.从蝶窦口至蝶窦后壁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8.13±1.6)mm或(28.9±2.5)mm.从蝶鞍低点向前至蝶窦前壁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7.72±1.5)mm.除部分蝶骨小翼过度气化的病例外,沿前颅窝底从蝶窦的前壁至其后壁的水平距离为(9.08±4.3)mm.除部分斜坡过度气化病例外,从蝶窦后壁远点向前至蝶窦前壁的水平距离平均为(21.82±7.4)mm.结论 CT矢状位重组可用以测量蝶窦的解剖径线,有助于避免外科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但埘部分过度气化的蝶窦需个别对待.因此,术前蝶窦矢状位CT的观察至关重要.

  • 低剂量摄影在骨盆数字化X线摄影的应用

    作者:田岚;龚建平;蒋震;汪益;赵春阳

    目的 探讨低剂量摄影在使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的骨盆数字化x线摄影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对50例骨盆外伤患者初诊和复查时,分别以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摄取骨盆前后位片,获得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50幅图像,并对其曝光量和剂量面积值(dose area product,DAP)进行比较.图像按欧共体标准,由高年资医师与技师各一名观察并评级,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剂量组的曝光量值(2.48±1.20)显著低于常规组(14.78±1.20)(t=13.69,P<0.01).同样,低剂量组的DAP(3.63±1.79)亦显著低于常规组(10.23±1.69)(t=9.22,P<0.01).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e-Whitney U=1175.00,P=0.34).结论 低剂量骨盆摄影可大大降低曝光量和吸收剂量,而对图像质量无影响.

  •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源;刘洋;曾伟;张丽峰;游进会;廖华强;何春水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49例下肢ASO患者,并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49例58条肢体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45例50条肢体获技术成功,其中7条肢体结合溶栓或外科杂交手术,8条肢体失败.术后随访3~24个月,在有随访结果的38例中,显效23例,稳定12例,进展3例.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可联合外科手段进行杂交手术.但不应忽略围手术期风险.

  • 国产胆道金属支架联合抗肿瘤治疗胆管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腾飞;李臻;韩新巍

    目的 探讨国产胆道金属支架联合抗肿瘤治疗胆管癌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因胆管癌行国产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并联合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组)并与38例仅单纯行金属支架治疗者(对照组)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其疗效.结果 在生存时间和支架的通畅时间方面联合抗肿瘤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1,P=0.000<0.05;χ2=12.792,P=0.000<0.05).在联合抗肿瘤组中17例采取立体照射治疗,15例采取化疗,3例采取立体照射+化疗方式行后续抗肿瘤治疗.三种不同抗肿瘤方法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生存时间和支架通畅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组间生存时间和支架通畅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92,P=0.579>0.05;χ2=0.517,P=0.772>0.05).结论 国产胆道金属支架联合抗肿瘤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支架通畅时间,是治疗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 相对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杰;邢伟;生晶;田建明;陈明;张永成

    目的 评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相对ADC(rADC)值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只新西兰兔VX2转移淋巴结模型及20只炎性淋巴结实验兔进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0~1000 s/mm2).在常规图像基础上测量转移淋巴结、炎性淋巴结及被测淋巴结对侧股四头肌的平均ADC值,并计算转移淋巴结/肌肉及炎性淋巴结/肌肉的rADC值.所有ADC和rADC结果以-x±s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两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与rADC值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1,t=-3.298;P<0.0001,t=-4.761).良恶性淋巴结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791,诊断阈值为0.889×10-3 mm2/s,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5%;r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55,诊断阈值为0.671,敏感件为80%,特异性为85%.结论 rADC较ADC值能更准确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 扩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指标对猫脑皮质脊髓束早期Wallerian变性的纵向研究

    作者:张敏;秦文;于春水;郭德玉;李坤成

    目的 研究猫脑皮质脊髓束早期Wallerian变性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各向异性指标的演变规律.材料与方法对4只家猫实施单侧皮质脊髓束起源脑区切除术,选取连续的12个时间点:0天(建模前)、2天、4天、6天、8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45天、60天进行DTI扫描.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法获得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计算受累侧与非受累侧FA值比值(rFA)并监测rFA随建模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 手术后2天至第6天rFA值持续下降;6天至60天,rFA值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DTI能敏感地发现早期Wallerian变性.

  • 64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初步研究

    作者:蔡武;龚建平;朱江涛;张博;张伟;乔方;易壁星;钱铭辉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颈脑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了确保高质量诊断图像,准确掌握扫描延迟时间甚为重要.使用何种扫描技术,保证在团注的对比剂首次通过靶血管,强化处于峰值时间段时采集到图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确定扫描延迟时间的技术主要有经验预测扫描延迟时问技术、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P-CTA)联合扫描技术、小剂量测试技术(Test-bolus)以及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Bolus-tracking)4种[1~5],各有侧重.

  • 鼻咽癌放疗诱发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罗振东;陈卫国;郑彤;廖昕;程勇;张妮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诱发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埘其进一步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继发于鼻咽癌放疗的骨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4例均行CT平扫,3例行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扣及增强扫描.结果 病变位于上颌骨、下颌骨、颈部软组织及鼻腔各1例.CT像上4例均见软组织肿块包绕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瘤骨,3例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均有邻近骨质破坏,另1例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增强扫描3例,1例包膜环形强化,3例软组织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中央坏死区无强化;MRI表现为1例T1 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中央瘤骨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理表现为2例来源于颌骨,软骨母细胞型及纤维母细胞型符1例,1例考虑为来源于软组织骨软骨瘤放疗后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为来源于鼻腔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结论 瘤骨为鼻咽癌放疗诱发骨肉瘤的主要特征表现,结合临床与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与X线及MRI诊断特点

    作者:朱丽萍;贾文霄;倪多;李涌涛;吴涛;赵倩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的临床表现与X线及MRI诊断特点.资料与方法 对31例经病理证实的GM患者的临床表现与X线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边缘不清与皮肤有粘连,部分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钼靶X线表现呈多样性,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于腺体密度结节状不规则影多见,部分显示局限性敛密影结构紊乱,边缘不清、毛糙分叶及不规则状;MR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片状强化,高于周围正常腺体,边缘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G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乳腺X线与MRI相结合有助于准确诊断.

  • 乳腺MR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及价值研究

    作者:王兰云;王文锋;魏冉;胡文娟;张蓓

    目的 探讨乳腺MR T2* WI首次通过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现及其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绘制T2* WI首次通过灌注TIC及T1WI动态增强TIC.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判定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及灌注TI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病灶灌注TIC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00);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TI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汁学意义(P<0.05=0.011),但在平台型曲线类型中良恶性病灶有较大重叠.结论 乳腺MR灌注TIC在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差别,恶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信号快速下降后缓慢回升(A型)与快速下降后不回升(B型);良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平直型(C型)及缓慢上升后平台型(D型).灌注TIC与病灶形态学结合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儿童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

    作者:李志勇;干芸根;林飞飞;曾洪武;叶文宏;孙洁;曹卫国

    目的 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于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为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患儿的颅脑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影像表现为单发或多灶性的,部分呈对称性分布的脑损害病灶,18例患儿共有病灶25个,其中脑桥-延髓交界处背侧8个,延髓背侧7个,脑桥背侧5个,中脑2个,丘脑1个,脑室旁白质区1个,小脑齿状核1个.MRI信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正常或呈低信号,无强化;(2)T1WI呈稍低信号,T2WI旱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旱高信号,部分病灶轻度强化;(3)平扫正常,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轻度强化.结论 脑干脑炎为儿童HFM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MRI埘其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一定特异性,能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ADC阈值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研究

    作者:张铁亮;李彩英;崔彩霞;宋兵;周艳玲;黄亚飞

    目的 利用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自愿者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ADC阈值在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肝硬化组:肝硬化患者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30~76岁,平均(55.02±12.56)岁,Child-Pugh A、B、C级患者分别为18例、25例和10例.(2)对照组:健康自愿者30名,其中男18名,女12名,年龄30~79岁,平均(52.34±12.68)岁.两组均采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行DWI,分别测量3组b值(500、800和1000 s/mm2)下肝脏的ADC值.结果 b=500和1000 s/mm2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b=800 s/mm2高;同时b=500 s/mm2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又较b=1000 s/mm2高.结论 MR-DWI ADC阈值在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256层CT全颈灌注成像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任国;唐秉航;何亚奇;李良才;黄德成;黄晖;张晓东;李芳云;王振常

    目的 探讨256层CT伞颈部灌注成像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256层CT对绛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5例患者行全颈部CT灌注成像,其中鼻咽癌15例,颈部转移淋巴结65枚,同时取颈部正常肌肉组(65枚淋巴结);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颈部有未转移淋巴结55枚.记录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及颈部正常肌肉的灌注参数值[灌注(P)、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并比较各灌注参数值在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及正常肌肉间的差异.结果 转移淋巴结组、正常肌肉组及未转移淋巴结组P值中位数分别为32.54 HU、8.04 HU和20.92 HU,PEI均数分别为36.14 Hu、14.74 HU和35.95 HU,TTP值均数分别为36.35 s、53.05 s、48.65 s,BV值中位数分别为31.17ml/100 g、8.28 ml/100 g和18.98 ml/100 g.转移淋巴结P值、PEl值与BV值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TTP值小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间P值、PEI值、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TTP值小于未转移淋巴结(P<0.01).结论 256层CT能对所有颈部淋巴结进行灌注成像研究,TTP值对判定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 四肢淋巴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

    作者:张建梅;陈孝柏;岳云龙;赵桐;石峰

    目的 探讨四肢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四肢淋巴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囊性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分叶状囊性肿物;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增厚.呈"网格"样改变,可见多发扩张淋巴管;血管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多房囊腔,周围可见增粗迂曲血管,淋巴管囊内出血可见液-液平面.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四肢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MRI较CT更具优势.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MRI表现

    作者:陈瑞莹;许乙凯;吴元魁

    目的 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的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或病理论断为GTD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23例中,子宫腔内肿块形态似"蜂窝"状或"葡萄"状者13例.肿块内出血6例,肿块边界较清楚3例,侵犯肌层致子宫内膜不连续或位于肌层内18例.增强扫描仅分隔强化2例,既有杂乱分隔的强化又有实性部分强化者11例,囊性部分中央可见多发不规则片状明显强化3例,似"血湖"状;包膜较完整位于官腔内3例,包膜不完整15例,子宫肌层内可见多发增粗迂曲的流空血管9例,盆腔两侧可见多发粗大迂曲的血管13例,盆腔积液1例.结论 GTD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并可在早期提示肿块的良恶性.

  • 单次激发水成像在脊柱根鞘囊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江津;彭传琴;秦觅;余成新;陆蓬;杨成;徐亚卡;胡燕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磁共振水成像技术(single shot MR hydrography,SSH MRH)在脊柱根鞘囊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0例脊柱有根鞘囊肿和怀疑有根鞘囊肿的患者同时采用SSH MRH和冠状自旋回波(SE)序列T2WI,比较两者显示脊柱根鞘囊肿的效果.结果 冠状SE序列T2WI清晰显示根鞘囊肿35例(70%).SSH MRH清晰显示根鞘囊肿46例(92%).另有4例未显示.结论 SSH MRH对根鞘囊肿的敏感性高、显示效果好,同时扫描速度较冠状SE序列T2WI快.可作为脊柱根鞘囊肿的常规检查方法.

  • 3D-STIR序列增强扫描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吕银章;孔祥泉;刘定西;柳曦;罗是是;杨帆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三维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3D-STIR)序列增强扣描在腰骶从神经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和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0名健康自愿者及21例腰骶从神经病变患者行常规扫描序列,3D-STIR序列平扫及3D-STIR序列增强扫描,观察所得图像,评价显示情况和对比噪声比.结果 3D-STIR序列及其增强扫描可清楚、明确地显示所有自愿者腰骶从神经的构成、走行、连续性、形态、信号;3D-STTR序列增强扫描能明显改善背景抑制效果,可清楚显示肿瘤、外伤及椎间盘突出累及腰骶从神经所致各种征象.结论 3D-STIR序列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腰骶丛神经解剖结构,并且能获得更好的背景抑制效果,在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损伤程度判定片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的研究

    作者:白旭;韩彤;张云亭

    目的 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于术前进行常规MRI 平扫、增强和PWI.其中,低级别(Ⅰ~Ⅱ级)肿瘤40例,高级别(Ⅲ~Ⅳ级)肿瘤70例(Ⅲ级33例,Ⅳ级37例).PWI采用梯度回复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E-EPI)技术.盲法检测并计算肿瘤和瘤周区高相对腩血容量(rCBV)值.比较和分析不同病理级别肿瘤间及瘤周区之间高rCBV值的差异.曲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检验水准α=0.0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高rCBV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Ⅰ~Ⅱ级和Ⅲ~Ⅳ级肿瘤高rCBV值分别为1.708±0.535,5.521±1.626;Ⅲ级和Ⅳ级分别为4.207±0.808和6.693±1.220;Ⅰ~Ⅱ级与Ⅲ~Ⅳ级间、Ⅰ~Ⅱ级与Ⅲ级和Ⅳ级间、Ⅲ级与Ⅳ级间肿瘤高rCB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Ⅰ~Ⅱ级和Ⅲ~Ⅳ级瘤周区高rCBV值分别为0.898±0.233和1.730±0.507,Ⅲ级和Ⅳ级分别为1.446±0.246和1.983±0.547;Ⅰ~Ⅱ级与Ⅲ~Ⅳ级间、Ⅰ~Ⅱ级与Ⅲ级和Ⅳ级间、Ⅲ级与Ⅳ级间瘤周区高rCBV值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经比较,肿瘤高rCBV值评估病理级别的效能要优于瘤周区高rCBV值.应用肿瘤高rCBV值鉴别Ⅰ~Ⅱ级与Ⅲ~Ⅳ级肿瘤,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93,阈值为2.618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和95.0%.结论 PWI应用肿瘤高rCBV值的检测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 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赵金坤;叶兆祥;白人驹;陈旭升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常见病理亚型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旨在提高对RCC各亚型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5例R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评价指标包括3种RCC哑型的性别差异、CT 平扫和多期增强表现以及周围侵犯和远隔转移等.采用盲法评价,并对其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亚型肿瘤的形态、密度、钙化、强化程度、形式和动态变化等表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透明细胞癌形态常不规则,密度不均,皮质期(CP)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且实质期(NP)强化程度明显减低.此外,局部侵犯和远隔转移的发生率也高于非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发生钙化的比率均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常表现为CP轻度强化和NP强化增高,且增强各期净增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相比,仅前者表现密度不均、强化不均匀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其他评价指标包括性别和肿瘤大小等,住3种亚型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有重要意义,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MSCT表现虽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间的鉴别诊断仍较难.

  • ADC值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中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家川;杨汉丰;杜勇;徐晓雪;李扬;陈耀康;陈清生;张勇

    目的 应用能反映腰椎间盘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ent,ADC)值,探讨椎间盘髓核ADC值与椎间盘退行件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63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进行腰椎MR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并测量L1/2~L5/S1椎间盘髓核ADC值.根据Pfirrmann分级法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阅片将椎间盘分为Ⅰ~Ⅴ组.对比Ⅰ~Ⅴ组椎间盘髓核的平均ADC值,斤对各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63例301个腰椎间盘中,未发现符合Pfirrmann Ⅰ级和Ⅱ级的椎间盘.Pfirrmann Ⅲ~Ⅴ级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分别为(1.59±0.23)×10-3 mm2/s、(1.14±0.21)×10-3mm2/s、(0.84±0.23)×10-3 mm2/s.Ⅲ~Ⅴ组椎间盘髓核的ADC值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髓核的ADC值可以反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且随着退,变程度的增加ADC值逐渐降低.

  • 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林洪平;姚海泉;张鹏;张涛;宁永红;冯利波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腮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12例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共22个病灶,单侧多发3例,单侧单发9例,双侧单发2例且其中1例为术后14年对侧再发.16个(72.7%)病灶或病灶主体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长径0.8~5.0 cm,平均长径(2.3±1.3)cm,病灶呈嘲形或卵恻形;19个(86.4%)病灶边缘光整,3例单发病灶边缘模糊,手术证实合并感染.12例(共18个病灶)CT平扫14个(77.8%)病灶密度均匀,4个(22.2%)病灶密度不均匀;10例(共15个病灶)增强扫描7个(46.7%)病灶呈明显强化,5个(33.3%)病灶旱中度强化,3个(20%)病灶呈轻度强化.3个病灶可见边缘线样强化.MRI上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或高信号;平扫包膜呈环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 中老年男性,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边缘清晰,明显强化,特别是双侧或多发病灶,并有吸烟史者,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

  • 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MSCT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付芳芳;沈海林;刘新爱;王聚宝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PCCCL)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PCCCL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 8例均有乙肝病史,其中男性患者7例,甲胎蛋白(AFP)阴性6例.8例均为单发病灶,6枚病灶发生于肝右叶,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无包膜,边界不清,以实性成分为主,瘤内可见坏死区.CT平扫示肿瘤实性部分呈低密度或等密度.CT双期增强扫描,5枚病灶呈轻度强化,以病灶的边缘区强化明显,1枚病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2枚病灶呈典型普通型肝细胞癌的"速升速降"强化方式;1枚病灶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病灶中心的坏死区均不强化.结论 PCCCL MSCT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确诊依赖病理.

  • CT灌注参数BF、PS临界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性研究

    作者:金观桥;苏丹柯;刘丽东;朱旭娜;谢东;赖少侣;黄向阳;李强

    目的 探讨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临界值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NPC患者放疗后经CT灌注扫描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F、PS值对诊断NPC放疗后局部复发佳临界值,计算BF、PS值临界值埘诊断局部复发的预测值以及似然比(LR).结果 CT灌注参数BF、PS临界值诊断NPC放疗后局部复发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89.2%和76.4%、70.1%;BF、PS临界值的阳性结果的LR分别为4.7和5,BF、PS阴性结果的LR分别为0.14和0.02.结论 CT灌注成像参数BF、PS临界值对诊断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具有较好预测值,并具有较好的LR,有助于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

  •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熊伟;张雪林;张静;韩路军;吕晓飞;侯刚强

    目的 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1~61岁,平均35.5岁.5例行CT扫描,其中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肠系膜4例,横结肠1例,前列腺后方1例.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部分相互融合.4例边界清晰,2例不清晰.病灶大横径5.3~15.4 cm.CT平扫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CT值25~58 HU;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1例,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强化病灶内及周边可见血管影.1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黏液样变性,呈明显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黏液样变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 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及活检技术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作者:赵玉年;徐向红;崔怀萍;顾慷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及活检技术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总结36例临床未触及病变,仅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小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用全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切除活检(stereotaetie needle localized biopsy,SNLB)或核芯针穿刺活检(stereotactic core needle biopsy,SCNB).结果 30例行SNLB患者中,29例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96.7%;6例行SCNB者中,1例乳腺癌漏诊.结论 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及活检技术,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可对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导向作用.

  • 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PG6型中枢神经系统MRI表现

    作者:刘世恩;徐文坚;于东升

    目的 探讨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pure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PHSP)SPG6型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分析一个家系6例PHSP SPG6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6例均行颅脑和脊髓MRI,分别测量C3、C7、T2、T4、T7脊椎水平脊髓前后径、横径和横断面积.另外选取60例在本院行颈椎和胸椎(各30例)MR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方法同患者组,计算脊髓前后径、横径和横断面积的均值,并与患者组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6例中,5例颅脑MRI表现未见明显异常,1例表现为老年性脑改变;其颈髓及胸髓呈不同程度变细,灰白质均受累,蛛网膜下腔扩大;在变细明显的脊髓节段灰白质分界显示清楚,横轴位T2WI上灰质呈边界清楚、左右对称的点状或点片状高信号,矢状位上表现为连续纵行的条状高信号.6例患者的C3、C7、T2、T4脊椎水平的脊髓横断面积、前后径及横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脊椎水平的脊髓横断面积、前后径及横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HSP SPG6型患者的颅脑MRI表现可为正常.颈髓及上、中胸髓在MRI上表现为变细,灰白质分界清楚,下胸髓受累较轻,其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 颅内钙化灶的磁敏感加权成像

    作者:刘红军;黄飚;张水兴;杨万群;梁长虹

    目的 探讨颅内钙化灶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表现及其对钙化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疗法经CT证实的颅内钙化灶患者9例,其中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腩囊虫病2例,不明原冈钙化2例,共34枚钙化灶(生理性钙化灶11枚).均行SWI并经后处理得到SWI及校正后相位图,观察钙化灶在SWI及相位图上的表现.结果 钙化灶大小1~12 mm,SWI上呈极低信号,相位图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形态及大小与CT所见一致.结论 SWl相位图显示颅内钙化灶为高信号,敏感性可达100%,分辨率高,小可检出1 mm的钙化灶,可弥补MRI常规序列的不足.

  • 单体素1H-MRS分析在评估脑胶质瘤放疗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波;顾杉明;周胜利;苗重昌;刘忠伦;王德华

    目的 探讨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在评估脑商胶质瘤放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8例Ⅱ~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2个月行MRI增强检查及1H-MRS检杳,测定各丰要代谢产物峰下面积,并计算出病灶波谱参数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比值及脂质(Lip)波、乳酸(Lac)波出现概率.以放疗后5~10个月MRI增强扫描结果及二次手术结果为随访标准进行分组,即放疗后抑制组、放疗后复发组及放射性脑损伤组,对各组放疗前后的波谱参数进行对照,验证1H-MRS参数与放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抑制组表现为Cho浓度及Cha/Cr、Cho/NAA比值显著降低(P<0.05),NAA、Cr浓度有所下降,Lip-Lac波出现增多.肿瘤复发组Cho浓度及Cho/Cr、Cho/NAA比值仍显著升高,Cr浓度中度升高,出现更多的Lip-Lac波,仍表现为特征性肿瘤波谱.放射件脑损伤组Chw/Cr、Cho/NAA比值较放疗前轻度上升,远不及复发组上升明显,NAA及Cr浓度下降.结论 单体素1H-MRS能从代谢方面无创伤地监测脑胶质瘤放疗后的组织代谢、生理生化改变,具有早期评价胶质瘤放疗疗效的优越性.

  • CT肾动脉造影:低剂量对比剂及变速注射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雷;张追阳;于向荣;王东;高煜;马建勇;华冬英

    目的 探讨在变速注射条件下 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10名健康自愿者行腹主动脉(右侧膈顶水平层面)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取得主动脉弓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得到触发扫描的理论阈值.将80例临床疑有肾动脉病变的患者按随机分类法分成两个使用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法组(A组、B组),每组40例,而后行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并记录每公斤体重对比剂用量.每组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进行比较;所得图像按"优、良、差"3级进行评价.结果 B组对比剂用量较A组减少约0.51 ml/kg体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8.231,P<0.01).两组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均>200 HU,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显像在两组病例中均能达到优或良,合计优良率均为100%(40/40),图像评分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变速注射条件下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图像.

  • 肾透明细胞癌少见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探讨

    作者:刘蓓蒂;陈小华;胡振民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的少见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与病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RCCC 19例患者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皮髓交界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及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9例RCCC共20个肾脏病灶.19例中表现为少血供7例;囊性5例;多发性RCCC 1例(2个病灶);合并外伤致肾周血肿1例;合并肾外病灶2例,其中1例为腹腔畸胎瘤,1例为肺癌;肾癌并显著侧支循环3例,其中1例合并动静脉瘘.结论 RCCC少见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为少血供,囊性,多发病灶,合并肾外肿瘤,肿瘤致侧支循环及动静脉瘘等.认识这些少见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RCCC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 左肾嫌色细胞癌并右肾纤维素样坏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庆强;王中秋;朱文荣;史玉振;童明敏;林艳飞

    肾嫌色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少见亚型,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并发对侧肾纤维素样坏死较罕见,极易误诊为同源性肿瘤.笔者现将我院确诊的1例左肾嫌色细胞癌并右肾纤维素样坏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报告如下.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