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的临床及MRI表现分析

    作者:李智晞

    目的: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好发于右乳外上象限,病理分级为Ⅱ级多,MRI 上病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部分也可呈结节状及分叶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影,ADC值降低,20例可见病灶周围多发增生的肿瘤血管影。动态增强扫描,按TIC分型,Ⅰ型(渐增型)5例,Ⅱ型(平台型)11例,Ⅲ型(流出型)9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及MRI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 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王亚;郑晓林;王强;王忠;范华;龚苗苗

    目的:探讨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特征.观察病灶信号、形态、大径线、边缘、ADC值、增强扫描实性成分TIC类型,以及腋下有无肿大淋巴结.结果:4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呈分叶状,伴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及囊变,2例可见裂隙征,DWI为高信号,ADC值(0.6~1.1)×10-3 mm2/s,TIC为Ⅱ、Ⅲ型.4例乳腺黏液腺癌,其中单纯型2例,以囊性为主,实性成分较少,T1WI呈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DWI为高信号,中心ADC值分别为2.2×10-3 mm2/s、2.4×10-3 mm2/s,边缘结节样实性成分ADC值为1.2×10-3 mm2/s,边缘实性部分TIC为Ⅱ型;2例混合型,以实性为主,部分区域呈囊样改变,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ADC值囊性区较高为2.0×10-3 mm2/s,实性区较低为0.8×10-3 mm2/s,TIC为Ⅱ型或Ⅲ型.2例乳腺髓样癌,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DWI为高信号,ADC值0.8×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外围强化更明显,呈环形强化,逐渐向中心强化,TIC为Ⅱ型.1例淋巴瘤,形态不规则,无分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少量坏死,DWI为高信号,ADC值为0.9×10-3 mm2/s,强化明显且均匀,TIC为Ⅲ型.结论:乳腺少见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对病灶形态、信号、DWI、ADC值及TIC综合分析,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动态增强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晓红;彭卫军;信超;谭红娜;顾雅佳;唐峰;毛健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评估化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43例患者的44个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分别于化疗前、1个疗程化疗后和化疗结束时行动态增强MRI扫描,比较化疗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肿瘤体积变化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以手术病理为对照,评价术前MRI判断病灶残留情况的效果.结果 44个乳腺癌病灶中,治疗有效36个病灶,无效8个病灶.治疗有效组经1个疗程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不明显,化疗结束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缩小中位数为18.5 cm3.治疗有效组病灶呈向心型缩小29个,树枝型缩小7个.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早期强化率(E1)、峰值强化率(Emax)和达峰时间(T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1个疗程后,有效组的E1和Emax降低,而Tmax升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效组的E1、Emax和Tmax未发生明显变化.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廓清型、平台型为主(占86.1%);化疗后,强化峰值明显下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转为以持续强化型为主;化疗结束时,持续强化型占63.9%.无效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化疗前后变化不大.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监测乳腺癌残留病灶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相关(r=0.866,P<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程中监测瘤体变化,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并可用于术前评估化疗后病灶的残留情况.

  •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量化指标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宗登伟;郭晨阳;黎海亮;程洪涛;胡鸿涛;肖金成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IVIM)量化指标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行氩氦刀治疗的NSCLC患者,根据穿刺活检和随访结果 将患者分为残留组( 21例)和无残留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和1个月时的IVIM量化指标综合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DC)、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ffADC)及TIC类型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量化指标的诊断效能,并确定佳界值.计算TIC类型作为诊断标准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IVIM量化指标联合TIC类型对病灶残留早期诊断的效力,并与磁共振常规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7 d和1个月时,残留组和无残留组间ADC、sADC和ff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sADC和ffADC诊断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的效果较好.治疗后7 d时,sADC和ffADC诊断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残留的AUC分别为0.861和0.895,灵敏度分别为81.0%和90.5%,特异度分别为77.2%和73.4%.治疗后1个月时,AUC分别为0.836和0.883,灵敏度分别为100.0%和76.2%,特异度分别为58.2%和89.9%.以Ⅱ+Ⅲ型TIC为局部病灶残留诊断标准的诊断效果好,治疗后7 d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和58.2%,治疗后1个月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2.0%.治疗后7 d时,IVIM指标联合TIC类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和85.7%;治疗后1个月时,IVIM指标联合TIC类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和90.5%. IVIM量化指标联合TIC类型的诊断性能优于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结论 应用IVIM量化指标结合TIC类型可以对NSCLC氩氦刀治疗后的病灶残留进行早期精确诊断,效果优于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

  • 直肠癌DCE-MRI参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宗源;徐香玖;黄刚;周星;马小梅;王治民;铁萍;张庆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的特点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构建Ktrans、Ve、Kep参数图,并分析TIC、Ktrans、Ve、Kep值的特点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将直肠癌及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的TIC分为3种类型,其中Ⅱ型8例,Ⅲ型48例,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Ⅰ型为41例、Ⅱ型15例。直肠癌的Ktrans值随肿瘤分化程度减低,Dukes分期增加而升高(P值均<0.01);Ve、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能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TIC及Ktrans 值与直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TIC及Ktrans值可能用于评价直肠癌的恶性程度。

  •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作者:徐光炎;金琼英;沈巨峰;楼英英;叶彪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51个病灶)乳腺病变患者的MR T1WI、T2WI、DWI(b值=800 s/mm2)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对病灶信号强度、ADC值和增强幅度、T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51个病灶中,TIC I型曲线,良性19个,恶性1个;II型曲线,良性4个,恶性7个;III型曲线,良性2个,恶性12个;IV型曲线,6个病灶均为良性病变.病灶的ADC值>1.22×10-3 mm2/s的30个(其中良性27个,恶性3个);ADC值≤1.22×10-3 mm2/s的21个(其中恶性17个,良性4个).结论:MRI动态增强TIC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IC类型和ADC值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

    作者:李振华;梁宇霆;李博超;孟颖;王新莲;王克扬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间于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盆腔附件肿块的71例女性病人,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人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检查后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工作站在肿块实性区和正常子宫外肌层设置兴趣区获取TIC,以子宫外肌层强化曲线为基准,对卵巢肿块实性区的TIC类型进行校正,分析曲线类型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间3种TIC类型差异.结果 71例病人中包括卵巢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26例,交界性肿瘤5例.上述3种肿瘤的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以Ⅰ型TIC为主(73.1%),恶性肿瘤以Ⅲ型TIC为主(77.5%).MRI+TIC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单独常规MRI检查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动态增强MRI及其TIC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鑫;张磊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分析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2015年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或临床影像综合分析确诊的22例HCC患者共22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9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HCC病灶和正常肝组织感兴趣区的相对信号强度增加值、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增强斜率及廓清斜率。根据信号强度增加值绘制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对HCC病灶和正常肝组织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HCC的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类型分为廓清型95%(21/22)及上升平台型5%(1/22),HCC病灶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增强斜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HCC病灶廓清斜率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可直观反映病灶内对比剂的流入及廓清情况,通过半定量分析间接反映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对HCC有一定诊断意义。

  • 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寒湘;李林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价值,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分析MRI动态增强资料。结果:60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乳腺恶性肿瘤37例、乳腺良性病变23例;MRI动态增强诊断正确51例,敏感性86.84%,特异性81.82%。乳腺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Ⅲ型为主(70.27%),乳腺良性病变以Ⅰ型为主(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和峰值强化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动态增强血管成像能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乳腺病变定性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诊断女性垂体微腺瘤的佳参数阈值研究

    作者:崔玉杰;刘兰祥;李京龙;黄松涛;高国芹

    目的 量化分析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各参数指标,探讨动态增强MR诊断垂体微腺瘤各参数的佳阈值.方法 量化分析30例健康女性腺垂体及30例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磁共振图像,对正常腺垂体及微腺瘤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工作特征四线法确定垂体微腺瘤的诊断阈值,并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以垂体柄开始强化至达到峰值时间66 s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76.7%,特异度84.4%,以强化斜率为2.015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67%.结论 MR动态增强达峰时间为66 s时为诊断垂体微腺瘤佳阈值.

  • MR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晓娟;刘志兰;刘鹏飞;周晶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3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7例、原发性胆管细胞癌1例、转移瘤4例、肝血管瘤7例、肝囊肿3例,在MRI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描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很好的反映了病变的血液动力学特性,与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基本一致.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乳腺癌MRI研究

    作者:汪登斌;谭令;江浩;展颖;潘自来;陈憩;倪根雄;沈军;刘建军;丁蓓;宋琦;陈克敏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的综合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和(或)乳腺钼靶片疑有肿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系列MRI检查,将其中58例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女性57例,男性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分别从病灶的信号特点、形态学、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诊断,并评估MRI的综合价值.结果:58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48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髓样癌2例及纤维腺瘤恶变1例.根据乳腺癌病灶的信号及形态学、强化模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各因素的综合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7%,77.6%,79.3%~91.4%和94.8%,病灶的检出率达100%.结论:MRI检查对乳腺癌检出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杜红娣;沈海林;施蒋巍;王莺;房志伟;曾从俊;付芳芳;王聚宝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25例(28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IEMENS AVANTO 1.5T MR对乳腺肿块感兴趣区求得表观扩散系数(ADC),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1分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20个(20/28)肿块见"毛刺征",13个(13/28)肿块见"分叶征".第1分钟强化率为(75±5.6)%.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Ⅲ型17个(17/28),Ⅱ型11个(11/28),10个肿块(10/28)见环形强化.肿块ADC值为(1.13±0.15)×10~3mm~2/s.结论 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TIC、DWI与MRS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陈旭高;邹建勋;雷新军;项万青;李炜

    目的 探讨并比较TI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WI与MRS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乳腺癌患者31例,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1000s/mm2)和1 H-MRS扫描,31例均获病理证实,其中导管内癌25例、乳头状癌4例、粘液腺癌2例,统计比较动态增强曲线、DWI及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动态增强曲线、DWI及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6.6%、91.6%、85.7%,特异度分别为50.0%、57.1%、6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32%、70.96%、58.6%.结论 TIC对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符合率比DWI、MRS更高.因此TIC对诊断乳腺癌具价值.

  • 动态增强MRI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

    作者:刘妍;夏黎明;梁赵玉;王承缘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MRI平扫、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26例为恶性病变,20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良性淋巴结多为椭圆形,淋巴结周围水肿,脂肪边缘模糊,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68.23±117.89)%,Tmax为(70.17±8.75)s,Slopemax为(2.96±2.03)%/s;而恶性淋巴结则呈类圆形或球形,轮廓较清晰,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92.74±106.84)%,Tmax为(61.92±21.37)s,Slopemax为(3.37±1.83)%/s.良、恶性淋巴结病变动态增强MRI的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及大强化速率Slopemax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良性淋巴结病变多表现为工型,而恶性淋巴结病变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淋巴结MRI可提供病灶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

  • 不同类型肾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程力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肾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肾脏占位病变手术患者100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恶性病变(肾癌41例、肾盂癌19例)和良性病变(肾错构癌29例、肾囊肿11例),分析不同类型病变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肾癌、肾盂癌以快进快出型或快进慢出型为主,错构瘤以慢进慢出型为主,而肾囊肿以平台型为主,不同类型肾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集相关参数,肾癌、肾盂癌峰值强度、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肾错构癌、肾囊肿,达峰时间明显低于肾错构癌、肾囊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5.00%、62.50%、75.00%、62.50%和70.00%.结论:不同类型肾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显著,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

  • 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区域选择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赵欣;苏丹柯;阳君;金观桥;刘丽东;罗宁斌;康巍;赵阳

    目的 探讨选择不同区域(即病灶中央区与边缘区)测量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322例(良性142例,恶性180例),共358个病灶,术前或活检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量所有病灶中央区及边缘区TIC类型,统计分析良、恶性病灶中央区与边缘区TIC类型分布有无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比较病灶中央区及边缘区TIC类型在不同诊断界值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良、恶性病灶中央区与边缘区TIC类型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病灶边缘区测量TIC类型且以诊断界值≥3级(即Ⅲ型曲线诊断为恶性)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且与选取病灶中央区测量TIC类型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35%、93.08%.结论 选择病灶不同区域测量MRI 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存在差异,选取病灶边缘区测量TIC类型且以Ⅲ型曲线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可以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 乳腺MR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及价值研究

    作者:王兰云;王文锋;魏冉;胡文娟;张蓓

    目的 探讨乳腺MR T2* WI首次通过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现及其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绘制T2* WI首次通过灌注TIC及T1WI动态增强TIC.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判定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及灌注TI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病灶灌注TIC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00);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TI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汁学意义(P<0.05=0.011),但在平台型曲线类型中良恶性病灶有较大重叠.结论 乳腺MR灌注TIC在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差别,恶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信号快速下降后缓慢回升(A型)与快速下降后不回升(B型);良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平直型(C型)及缓慢上升后平台型(D型).灌注TIC与病灶形态学结合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DWI及动态增强MRI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妍;夏黎明;梁赵玉;王承缘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威像(DWI)以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26例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46例病例中淋巴结的DWI与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的特点,并行动态增强MRI和常规MRI增强检查,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高强化区ROI的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 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34±0.192)×10-3 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687±0,252)×10-3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淋巴结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表现为Ⅰ型,而恶性淋巴结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 DWI可作为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对淋巴结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能有效地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磁共振特征分析

    作者:林琳;蔡林峰;何庄贞;刘向一;陈兴发;陈英

    目的 分析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磁共振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行乳腺磁共振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16例患者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磁共振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动态增强(DCE)、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共16例患者均为单侧病灶,右侧11例,左侧5例,磁共振平扫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肿块状强化9例,非肿块状强化6例.可见异常强化的15例患者中,病灶均边界不清,内均可见囊变信号,增强扫描14例早期(注射2min内)见快速强化,TIC呈流入型1例、平台型10例、流出型3例.13例累及乳头、乳晕及临近皮肤,5例与胸大肌间脂肪间隙消失.13例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6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6例患者中可测得ADC值者14例,范围0.87×10-3mm/s-1.97×10-3mm/s.结论 DCE、TIC类型结合形态学分析、临床病史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