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一例

    作者:田彤彤;姜伦;胡晓华;吴晶涛

    患者 男,40岁.因左侧胸壁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壁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自诉结核史22年.发病以来未接受任何治疗,后因疼痛加重,遂入我院就诊治疗.胸部正位片示:左上纵隔平左侧第一肋骨后见片状致密影(图1).

    关键词:
  • 巨大胆总管囊腺瘤一例

    作者:付志刚;徐丽;赵云云;王俊;张晓磷;韩强;谭光喜

    患者女,16岁.无明显诱因突感右上腹疼痛不适,持续疼痛,阵发加重,伴恶心,无明显呕吐,无发热,无腹泻,无心慌等.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肝内囊性包块.给予对症、抗炎治疗,疼痛稍缓解,遂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检查:ALT 138 U/L,AST 47 U/L,TBIL 38.55 μmol/L,D-BIL 22.82 μmol/L,AKP160 U/L,GGT 92 U/L,肿瘤标志物(CEA、CA19-9、AFP等)阴性.

    关键词:
  • 乳腺脂膜炎一例

    作者:周志琴;蒋国元

    患者 女,59岁.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内下象限一肿物.体检:右乳5~6点方向距乳头4 cm处可扪及一包块,约3.0cm×4.0 cm大小,质韧,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可,与胸壁无粘连,无波动感,无局部皮肤"橘皮样"改变及红肿、热、痛等表现,无乳头溢液,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关键词:
  • 胸肋关节结核并寒性脓肿形成CT诊断一例

    作者:吴伯勋;陈全武;刘鹏;刘伯胜

    患者 男,50岁.发现右前胸包块半年.1年前因锐器刺伤右前胸壁,半年前发现局部有一拇指大小结节,后逐渐增大,有时局部微痛,无瘘道;无发热,不咳嗽,大小便尚可.体检:右前胸壁可见外伤瘢痕,局部见一大小约9.0 cm×8.0cm的肿块,质软、活动度欠佳,局部无红肿,皮温不高,轻压痛,轻度波动感.否认结核病史.PPD试验(+),血沉25mm/h.临床拟诊胸壁包块待查.

    关键词:
  • 中指腱鞘结核并脓肿形成一例

    作者:张磊;侯明伟;邹海兵

    患者 男,31岁."右手中指疼痛、肿胀、活动障碍4个月"人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中指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在外院行X线片检查示:右手中指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骨质破坏及骨质疏松;彩超检查提示:右手中指屈肌腱周边不规则低回声区(腱鞘炎可能性较大).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史无特殊.人院检查:T 36.3℃,P 82 bpm,R 20次/分,BP 130/80 mmHg(lmmHg =0.133 kPa).

    关键词:
  • 升结肠黏液纤维肉瘤一例

    作者:朱玉春;周伟;张怀信

    患者 男,65岁.因右中腹部不适1年伴间隙性疼痛3个月人院.体检:右中腹压痛,扪及肿块,直径约10 cm,活动差.实验室检查:CEA轻度增高,AFP,CA199,CA125,肝肾功能正常,大便基本正常,偶有便秘,无隐血.CT平扫示右侧中腹部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则,分叶状,大小约13 cm×12 cm×10 cm,上缘紧贴肝脏下极,外缘紧贴侧腹壁,内缘紧贴升结肠,肾脏下极受压向上推移,分界不清,肿块实质CT值平扫约29 HU(图1),增强动脉期肿块边缘强化,CT值约40 HU,并见肿瘤供血血管,邻近结肠受压变窄(图2),实质期肿块边缘进一步强化,CT值约55HU,外缘累及邻近腹膜,脂肪间隙消失(图3),延迟期肿块边缘大部分强化,CT值约65 HU,中央见斑片状弱强化区(图4),冠状面重组清晰显示肿块范围,右肾受压向上推移,肿块边缘与右肾下极,肝脏下缘,侧方腹膜和升结肠分界不清(图5、6),容积再现显示肿块由肝动脉分支、肠系膜动脉分支多重供血(图7).

    关键词:
  • 颅内原发间叶型软骨肉瘤一例

    作者:周玲;张超敏

    患者 男,29岁.无诱因出现头痛20余天,呈阵发性,发作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缓解,合并双眼视物模糊半月入院.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发热.双眼视力:左侧1.0,右侧1.2.双眼底视乳头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CT平扫:右侧额顶部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灶,范围约5.7 cm ×6.2 cm ×7.2 cm,病灶可见深分叶,CT值为37~ 51HU,其内可见斑片状及结节样、沙柱状钙化,CT值为221~422 HU,周围可见不规则水肿灶(图1).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较平扫清晰,病灶与大脑镰紧密相连(图2).骨窗:相应处骨质稍毛糙,未见骨质破坏(图3).

    关键词:
  •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王关顺;刘云霞;李振辉;张大福

    目的 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6例EGIST患者的CT和MRI表现,所有16例均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 发生于大网膜3例,小网膜1例,肠系膜7例,腹膜后间隙4例,腹壁1例.圆形或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13例,病灶单发者13例,多发者3例.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多为中等度强化,1例病灶内有钙化,1例伴肝转移.肿块大径线4.8~ 18.2 cm(平均9.7 cm).MRI多表现为较大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中度到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EGI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在EGIST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消化道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傅爱燕;夏淦林;李洪江;韩春燕;邱永娟;朱新华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结合病理结果对48例卵巢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并使用SPSS19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分布、形态、境界、成分、以及强化程度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恶性肿瘤33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5例,黏液性囊腺癌6例,未分型低分化腺癌2例,转移瘤7例,宫内膜样腺癌、卵黄囊瘤、无性细胞瘤各1例;共检出53个病灶,双侧病灶20例,单侧病灶13例;MRI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明显强化.良性肿瘤15例,其中畸胎瘤6例,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各4例,纤维瘤1例;共检出16个病灶,双侧病灶1例,单侧病灶14例;MRI表现为囊性肿块,边缘规则,境界清楚,无或轻度强化.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分布、形态、境界、肿瘤成分、增强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192、24.422、22.724、49.331、53.059,P< 0.01).结论 因生物特性的差异,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各有特征,对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 MRI和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术前诊断效能差异

    作者:姜梅;石鑫;沈比先;高德宏;阎守芳;高慧;张凯

    目的 探讨超声及MRI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及MRI资料,判断超声及MRI对瘢痕妊娠诊断效能.结果 15例患者超声检查中13例诊断宫旁囊性或囊实性病变,考虑瘢痕妊娠(13/15).其中2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例诊断为宫颈妊娠.15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在切口处均发现孕囊,考虑瘢痕妊娠15例(15/15).结论 MRI作为瘢痕妊娠的辅助性检查方法,对诊断该病具有一定特异性,但仍需要结合剖宫产病史及超声检查.

  • 多层螺旋CT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玲;张蓓;胥丽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宫内节育器(IUD)嵌顿、异位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检查并治疗的26例IUD异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行CT及超声检查,11例另行X线摄片.结果 26例中IUD嵌顿于子宫肌层10例,其中4例穿破浆膜层;16例异位于子宫外,其中9例位于盆腔内,4例嵌顿于肠壁,2例嵌顿于膀胱,1例位于右侧腹腔肋弓下.所有病例中异位IUD均手术取出,手术所见与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不仅在IUD异位诊断方面可提供精确、直观、立体的图像,同时可对其并发症做出正确的术前评估.

  • 卵巢卵黄囊瘤的MSCT诊断

    作者:尹璐;叶兆祥;刘佩芳;李绪斌

    目的 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患者发病年龄11 ~28岁,平均19.5岁.9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值为4255 ~187689 μg/L,均明显升高.所有病例均行盆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同时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右侧7例,左侧2例.肿瘤边界清楚,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为囊实性肿物,且以囊性成分居多.肿物大径为10.2 ~18.8 em.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体内部肿瘤血管丰富.结论 卵巢卵黄囊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 卵巢纤维瘤和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侯岩;叶兆祥;李绪斌;李磊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和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和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67例共计71个肿瘤,其中卵巢纤维瘤33个,纤维卵泡膜细胞瘤38个.结果 根据肿物密度均匀与否及囊性区所占百分比,CT表现可分三类.(1)密度均匀实性肿物:17个(17/71),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检查强化不明显.(2)密度不均匀实性肿物:44个,CT平扫呈稍低密度,其中肿物内含显著低密度区5个,见稍高密度区5个,伴钙化7个,增强后肿物内见血管影8个.(3)囊实性肿物(囊性区域>50%):10个,囊性部分内壁光整,与实性部分移行处壁较厚,且内壁毛糙,肿物伴钙化3个,增强后2个内见血管影.肿瘤伴腹腔积液43例,同时伴胸腔积液3例;CA125升高25例.结论 卵巢纤维瘤和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常表现为盆腔实性肿块,可伴有水肿、囊性变,增强后肿瘤轻度强化,可见瘤内血管;钙化及出血相对少见.部分可同时伴腹腔和/或胸腔积液或CA125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做出正确诊断,对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仍需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

  • 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胡建平;李银官;曹代荣;王行富;刘颖

    目的 探讨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间隙SFT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包括良性SFT 3例,恶性SFT 3例,脂肪瘤型SFT1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54.7岁.6例行平扫与增强,1例平扫.结果 (1)7例中,盆部腹膜外间隙4例,腹腔腹膜后间隙3例.(2)CT表现为肿块境界清楚,内部密度欠均匀,见多发灶性或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区;增强动脉期见迂曲扩张血管影,实性部分不均匀斑驳样强化,实质期强化较均匀,囊变坏死区无强化.恶性SFT3例均伴有大面积出血、坏死.(3)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富有束状胶原纤维和分支状薄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除1例恶性SFT的CD34及CD99阴性表达外,其余病例CD34、bcl-2、CD99、Vimentin均阳性表达.结论 腹膜后间隙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终诊断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 3.0T高分辨率MRI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序列选择的探讨

    作者:钱秋平;王苇;李澄;赵义;周龙江

    目的 探讨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序列的选择.方法 对60例患者进行MCA的HR-MRI,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SE-T1WI)、加黑血技术的T1WI(BB-T1WI)、反辏恢复T1WI(IR-T1 WI)、TSE-T2WI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在上述5个序列上分别计算出管壁的信噪比(SNR)和管壁与管腔的信号差异噪声比(SD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法)对上述5个序列的SNR和SDNR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对明确显示MCA存在斑块的21例患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斑块与管腔的SDNR,并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上述5个序列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TSE-T1 WI、BB-T1WI、IR-T1WI、TSE-T2WI及PDWI序列之间的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SNR:F=5.443,P<0.001:SDNR:F=6.222,P<0.001);两两比较发现PDWI序列的管壁SNR和管壁与管腔SDNR与TSE-T1 WI、BB-T1 WI、IR-T1WI序列有明显的差异.(2)三种T1WI序列的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没有统计学差异(P =0.507:P =0.379).(3)21例MCA明确显示有斑块的患者其斑块与管腔SDNR的差异在上述5个序列之间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TSE-T1WI序列显示MCA斑块与管腔的SDNR的均值高.结论 PDWI序列的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明显优于其他序列.三种T1WI序列中TSE-T1WI序列临床实用性较好.TSE-T1 WI序列对斑块内成分有较高的分辨率.MCA斑块HR-MRI时将多个序列配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赵一平;李松柏;张贺;徐克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脑血流灌注(CTP)在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SAH患者71例,通过Philips 256排CT同时进行CTA及CTP扫描,使用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后处理工作站,用AVA软件,以动脉期的数据重建容积再现(VR)脑动脉图像,以Brain Perfusion软件,生成全脑灌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图像和CT灌注彩虹图.在检出动脉瘤的同时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并以灌注参数评估SAH继发脑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71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67例,其中有两处或以上动脉瘤12例;33例在CTA上表现中、重度血管痉挛;14例发生于大脑前动脉、19例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而出现DCI的患者有25例,分别位于大脑前、中动脉血管支配区,占SAH患者总数的35.2%.其中,CTP彩虹图异常诊断DC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78%);有DCI的SAH患者大脑前循环脑血流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导致局部灌注减低;并且本组患者脑血流量及脑血流循环时间在后循环变化相对较小;CTP的四个参数中,CBF诊断DCI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4%、85.7%).预后差的患者与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严重程度及CT灌注彩虹图、CBF值密切相关.结论 CTA联合CTP不仅能发现SAH的出血原因、是否存在脑血管痉挛,而且有助于判断SAH患者的预后.

  • 阿尔茨海默病侧脑室变化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曹志宏;王冬青;吴立伟;赵彦平;李月峰;罗一烽;赵亮;宋慧慧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侧脑室变化的特征性磁共振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5T磁共振对20例AD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组行轴位全脑MRI扫描以测量左右侧脑室体积,并每隔一年对同一患者进行连续随访3年,以分析AD患者各侧侧脑室体积变化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结果 AD组患者左侧、右侧及双侧侧脑室的体积于3年内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 =0.000);AD患者侧脑室的体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且其增加的速率存在着逐渐递增趋势,且左侧侧脑室扩大的程度和速率要比右侧明显.结论 各侧侧脑室体积的动态变化可能是AD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这也为临床上判别疾病的严重性及预后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 基于体素的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丁蓓;张泳;凌华威;黄娟;张欢;王涛;陈克敏;严福华

    目的 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法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者(aMCI)的脑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17例aMCI患者和21名健康老年人,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进行灌注成像.采用SPM8对灌注加权影像进行基于体素分析方法分析,统计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与正常老年组相比aMCI组脑血流灌注减低的区域主要包括左侧枕叶、双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顶叶上部,而灌注增加区域则集中在双侧额叶及右侧颞叶的皮质下区.结论 研究揭示了aMCI患者脑异常灌注区域,尤其是局部的高灌注区对日后研究aMCI患者的神经及血管的代偿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 3.0 T MR颈段脊髓DWI优化b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巍巍;车东东;全冠民;李易明;袁涛;卢明明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采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颈段脊髓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优选佳b值.方法 49例行颈段脊髓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分别取400、600、800、1000s/mm2,测量颈段脊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各组DWI图像及ADC图像质量,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 49例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随着b值由400 s/mm2升高至1000 s/mm2,脊髓与脑脊液信噪比逐渐降低,脊髓脑脊液对比噪声比b值为600 s/mm2时高,此后逐渐降低,且ADC参考范围较稳定.结论 b值为600 s/mm2时,颈段脊髓DWI图像质量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DWI及ADC图像.

  •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红艳;赵起;黄俊毅;杨栋梁;曾庆千;关秀红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320排CT、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9例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组冠状动脉变异的检出情况及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差异.结果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或窦上嵴为较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CT冠状动脉成像多平面重组(MPR)、薄层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可较直观地显示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P=0.000).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准确、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冠状动脉变异的筛查手段,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心电编辑技术在室性早搏患者冠状动脉DSCT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谢丽响;路莉;徐凯;李绍东;胡春峰;程广军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室性早搏患者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室性早搏患者37例(包括偶发室性早搏15例,频发室性早搏11例,二联律7例,三联律3例,室性早搏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联合应用心电编辑技术,评价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35例编辑成功,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回旋支心电编辑前图像质量分别为2.01 ±0.82、2.52±0.99、1.65±0.96,编辑后图像质量分别为3.42±0.54、3.26±0.64、3.12 ±0.41,各支编辑前后图像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8.95、9.18、10.59,P<0.05);35例心电编辑成功,其中30例(81.08%)使用的是“删后”,4例使用的是“删前”,1例使用的是“加中间,删两边”,同时联合应用绝对值编辑,2例编辑失败.结论 在室性早搏患者中,利用“删后”、“删前”及“加中间,删两边”心电编辑方法可以明显减轻或消除心率所带来的冠状动脉CTA伪影,显著提高图像质量;而“删后”是室性早搏患者心电编辑的主要方法.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MSCT诊断

    作者:廖茂超

    目的 认识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间在本院经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证实的1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MSCT胸部检查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53岁,均行16排螺旋CT常规检查,对其图像分别使用肺窗和纵隔窗显示进行观察.结果 14例中,两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影9例,其中2例双肺粟粒状密度增高影伴双下肺索条状密度影,纵隔淋巴结增大5例,胸膜增厚8例,同时腹部CT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双肾淋巴瘤1例;双下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阴影1例;两肺表现为散在多发线状及网状影3例,并伴淋巴结增大1例;双上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影1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有多发线状及网状影,双肺门影增浓,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结论 艾滋病患者胸部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呈斑点状、索条状、片状或网状,有明显的融合成片趋势,早期病变主要在肺门周围,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向周围肺野辐射状扩展,而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应考虑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

  • 四肢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MRI特征

    作者:唐浩;佘凤华;张玲;陈卫国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X线平片及MRI的影像特点及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四肢长骨BFH患者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 9例BFH均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位于骨干者以纵向中心性膨胀为著,位于骨端关节面下者以横向偏心性膨胀破坏为著,所有病例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呈较均匀低密度影,1例病灶内似见斑点状密度增高影,6例呈磨玻璃样密度,瘤内见不规则条状分隔,7例见间断性硬化边,1例可见层状骨膜增生.MRI中,2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多囊状,囊性部分呈等T1、长T2信号,病灶下部呈等T1、等T2信号,在T2WI中见大量线状低信号分隔;3例周围均见长T1、短T2的硬化环;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线状分隔明显强化.结论 四肢长骨BFHo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其像学及临床资料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 64排螺旋CT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江涛;龚建平;钱铭辉;蔡武;张博;金丹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观察旋股内、外侧动脉,为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并分析60例因下肢动脉疾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观测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起源、开口内径及走行,并测量其开口距股深动脉起点的距离.结果 右侧旋股内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16.7%(10例),股浅动脉占3.3%(2例),股深动脉占80%(48例);左侧旋股内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11.7%(7例),股深动脉占88.3%(53例).右侧旋股外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5%(3例),股浅动脉占6.7%(4例),股深动脉占88.3%(53例);左侧旋股外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3.3%(2例),股浅动脉占3.3%(2例),股深动脉占93.3%(56例).36例有DSA资料的病例,血管解剖显示的符合率为100%.旋股内侧动脉右侧开口内径为(2.73±0.54) mm,左侧为(2.63 ±0.50) mm;旋股内侧动脉开口距股深动脉起点距离,右侧为(17.32±11.06) mm,左侧为(19.03 ±1.65)mm.旋股外侧动脉右侧开口内径为(3.79 ±0.94) mm,左侧为(3.78±0.79) mm;旋股外侧动脉开口距股深动脉起点距离,右侧为(19.48±12.94)mm,左侧为(22.78±12.70) mm.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开口内径,右侧为(2.61±0.63)mm,左侧为(2.66 ±0.51) mm.旋股内外侧动脉开口内径大小在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04,0.939).旋股内外侧动脉开口内径大小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 =0.681,P=0.165).结论 64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血管走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甲状腺结节MS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

    作者:邹文远;李胜;刘源源;田林;刘玥;石思李;侯明伟

    目的 研究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2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良性组40例,恶性组12例,均采用常规CT平扫和同层动态灌注扫描,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各值分别与各组病例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MVD高倍镜下(×400)计数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良性组及恶性组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及MVD采用t检验.结果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BV值分别为(13.97 ±11.34)ml/100 g、(22.89±11.56)ml/100 g,良、恶性甲状腺结节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34 <0.05),BF、TTP、PS、MT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34、0.112、0.614、0.709);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MVD间存在显著差异(t=7.621,P=0.000 <0.001);良性组PS值与MVD间呈正相关(r=0.404,P=0.05),恶性组PS值与MVD间呈负相关(r=-0.601,P=0.039 <0.05),其余各指标BF、BV、TIP、MTT与MVD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对甲状腺结节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其各种灌注参数中以BV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大,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灌注参数PS与MV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术前间接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 Graves病131Ⅰ治疗中甲状腺CT和SPECT两种不同测重方法疗效对比评价

    作者:单东风;张新弟;李卫娟

    目的 通过甲状腺CT和SPECT两种不同测重方法对Graves病131Ⅰ疗效进行对比评价,探讨佳测重方法.方法 Graves病患者220例,(1)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设定第一时间阶段患者应用CT行甲状腺测重,为第一组(n=95);设定第二时间阶段患者应用SPECT行甲状腺测重,为第二组(n=125).(2)严格控制任何对检查结果和131Ⅰ疗效有影响的因素.(3)设定检查程序、设定对照组和疗效判断标准.分别对两组测重结果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甲状腺不同测重方法结果比较:(1)甲状腺CT测重组与对照组比较,当甲状腺重量<30 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05);当甲状腺重量>30 g,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5.40、6.45,P<0.05).(2)甲状腺SPECT测重组与视触测重方法对比观察,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9、4.09、20.93,P<0.05),尤其甲状腺重量>70 g时,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1)总有效率和一次治愈率,甲状腺CT测重组明显高于SPECT测重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28.13、28.70,P<0.05).(2)好转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1.00,P>0.05).(3)无效率和复治率,甲状腺CT测重组明显低于SPECT测重组,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26.71、52.80,P<0.05).结论 应用甲状腺CT断层测重法,其结果更接近甲状腺实际重量.可提高Graves病131Ⅰ一次治愈率.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周永;阿里甫;文智;赵艳萍;杨帆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SAT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结果 依病变形态分为局限型、弥漫型、混合型.23例中,局限型16例,病变局限发生于单叶或双叶或单叶加峡部,按病变数目又分为单灶型6例和多灶型10例;弥漫型5例,指病变同时浸润左右叶及峡部;混合型即局限与弥漫型并存2例.病灶均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呈片状、结节状或不规则阴影,平扫密度低于邻近肌肉,增强后病变呈明显或轻度不均匀强化,病变一般无明显占位效应,其中混合型表现为单叶加峡部弥漫浸润为主,病变向对侧叶过渡,间以对侧叶局限灶散在.23例中发现“过渡征”5例及甲状腺“岛征”4例,7例病变甲状腺包膜不连续,2例合并有颈部淋巴结增大.23例均可触及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12例伴有颈前区压痛,5例实验室检查血FT3、FT4升高的同时131Ⅰ摄取率下降.结论 SA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亦非常重要,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甲状腺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桂广华;韩萍;吴发银;陈平;史恒峰;张林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的差异,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因甲状腺疾病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前甲状腺CT平扫定位+灌注成像检查.良性结节40例,其中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恶性结节11例,全部是甲状腺癌.计算各灌注参数的平均值,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达峰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甲状腺灌注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病变的大小和轮廓,并计算病变内部的组织灌注参数.良性结节组BF(249.89±43.95) ml·min-1.100g-1、BV值(28.69±6.17)ml·100g-1、TTP值(15.21±2.60)s、PS值(39.30±7.21)ml·min-1.100g-1.恶性结节组BF值(258.80±44.47) ml·min-1·100g-1、BV值(28.15-±3.02) ml·100g-1、TTP值(13.56±1.25)s、PS值(66.63±12.07)ml.min-1·100g-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BV值及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9;P =0.555),PS值及TTP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 =0.048).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TDC)的波形不同,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缓降(Ⅲ)型,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平台(Ⅱ)型.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方面可提供一定的补充信息,PS在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TDC有一定参考价值.

  • DCE-MRI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闫斌;梁秀芬;赵婷婷;张明;刘红娟;冀焕梅;戴强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9例(41个病灶),常规MR平扫后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序列进行DCE-MRI,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计算峰值时间(Tpeak)、斜率(Slope)、大强化率(ER)、大信号强度(SImax)及清除率(WR320s)等参数.采用SPSS 15.0软件对良、恶性结节组的动态增强参数Tpeak、SImax、Slope、ER及WR320s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Tpeak及WR320s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35,0.000),良性结节的Tpeak短于恶性而WR320s大于恶性.Tmax、Slope及E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5,0.40,0.81).所有甲状腺癌均表现为Ⅱ型(4/15)或Ⅲ型(11/15)曲线,甲状腺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Ⅳ型曲线(15/26).以Ⅱ型及Ⅲ型动态曲线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4.6%、90.2%、78.9%、100%.结论 DCE-MRI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TIC可直观地反映良恶性结节血流动力学差异,以Ⅱ型及Ⅲ型曲线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准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技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夏建国

    运动障碍性疾病曾称为锥体外系疾病,由锥体外系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所致,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调节障碍,而对肌力、感觉和小脑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症状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为异常不自主运动.主要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和小脑脊髓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本组疾病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基底核具有复杂的纤维联系,主要构成三个重要的神经环路:(1)皮质-皮质环路:大脑皮质-尾壳核-内侧苍白球-丘脑-大脑皮质;(2)黑质-纹状体环路:黑质与尾状核、壳核间往返联系纤维;(3)纹状体-苍白球环路:尾状核、壳核-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内侧苍白球.

    关键词:
  • 脑血管VCTDSA启动扫描时间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姚开情;吕发金;陈莉;勒都晓兰;李剑秋;柳彬

    目的 通过对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启动扫描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脑血管VCTDSA检查病例115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对比剂注射部位、对比剂浓度与体积、注射速率与持续时间、盐水冲洗量与速率,有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畸形,计算身高体重指数,对上述因素与启动扫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对性别、对比剂注射部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定量资料(入选标准为P=0.1,剔除标准P=0.15),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P值均<0.1;Beta值分别为0.1176,-0.1486,0.4071,0.3173,-0.2625,0.2306.参考公式:启动扫描时间(s) =9.4142+身高(cm) ×0.0424-对比剂浓度(mgI/ml)×0.0328+对比剂体积(ml) ×0.2051+注射持续时间(s) ×0.3231-心率(次/分)×0.0537+盐水冲洗量(ml)×0.0957.结论 身高、对比剂浓度、对比剂体积、注射持续时间、心率、盐水冲洗量是启动扫描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对比剂体积和注射持续时间(即注射速率)对启动扫描时间的影响大;余因素对启动扫描时间影响不大.

  • 置管溶栓在脑梗死合并DVT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健军;张十一;卢英云;胡浩然;房淑欣;姜相森;芦璐;马晓君;陈燕

    目的 评价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脑梗死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梗死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4例,按患肢肌力高低分为两组,肌力较低组(0~Ⅱ级)23例,肌力较高组(Ⅲ~Ⅳ级)11例.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经溶栓导管持续泵人尿激酶10~14天,同时行抗凝治疗.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颅脑CT.结果 溶栓疗效显著者30例,其中治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显效率88.2%,总有效率为100%,肌力较高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所有病例均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复发,均为肌力较低患者.结论 对脑梗死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安全,效果良好.患肢肌力较低者易复发,需注意随访.

  • 透视下经皮胆管抽吸术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桥华;陈勇;于新发;周成宇;曾庆乐;赵剑波;李彦豪

    目的 探讨经皮胆管抽吸术(PBA)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9~ 68岁,平均54岁.肝移植术后2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1例,外科取石术后胆管仍存残留结石2例.其中3例合并胆管感染.先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不到原来的1/2且经引流管行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内仍有大量的充盈缺损,即在双导丝技术辅助下行PBA术.对比抽吸前后胆管造影表现,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对胆管抽吸物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BA术.8例患者的PBA术共进行了21次抽吸.其中2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8次抽吸(1例3次,另1例5次),1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行3次抽吸,2例肝移植术后和3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行2次抽吸.术后再置放胆管引流管并行胆管造影示胆管内充盈缺损显著减少.术后1~2周再次复查总胆红素7例患者均下降原来的1/2以上,1个月后下降到正常范围,另1例无明显下降.3例合并胆管感染者症状明显好转.胆管抽吸物主要为胆泥、胶冻状物质、泥沙样或小结石和无结构的坏死物质.所有患者在抽吸过程中均未发现胆管出血等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PBA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清除胆管存积物的技术方法.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特征与介入治疗

    作者:邹佳华;熊斌;郑传胜;梁惠民;王奇;董祥军;叶天和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影像特征及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SIDSMA中的可行性及疗效.结果 6例患者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呈双腔样改变,管腔内可见撕裂的内膜片,其中2例假腔血栓形成,6例肠壁均强化较好,无肠坏死征象.3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2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1例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经治疗后6例患者腹痛均缓解,其中5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置管溶栓治疗的患者2个月后腹痛加重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对有症状的SIDSMA患者,CTA检查能明确诊断并分型;血管内介入治疗SIDSM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SakamotoⅡ、Ⅲ、Ⅳ患者建议行DSA造影并酌情介入治疗.

  • 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鼻咽部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江广斌;熊斌;梁惠民;郑传胜;冯敢生;王奇;陶然

    目的 评价介入栓塞术对医源性鼻咽部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17例医源性鼻咽部出血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双侧颈总动脉以及颈外或颈内动脉进行DSA造影检查后,根据造影结果、临床症状和术前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栓塞靶血管;超选择插管后,经导管动脉内推注聚乙烯醇(PVA)或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 17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介入栓塞术,技术成功率100% (17/17).术后24 h评估即时止血效果,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15例,止血效果不明显者2例,有效率为88.2% (15/17);即时止血成功的15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有2例再次出血,均为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颌面部明显肿胀、疼痛2例;颌面部肿胀疼痛、麻木不适以及不同程度的张口圃难7例;没有出现脑梗死、面瘫、失明等与异位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医源性鼻咽部出血短期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

  • 多层螺旋CT兔牙颌测量准确性可靠性研究

    作者:肖轺穆;潘晓岗

    目的 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进行牙颌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取1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取上颌超硬石膏模型;并进行头颅64排多层螺旋CT(飞利浦Brilliance CT 64排,飞利浦医疗系统公司,美国)扫描获得兔牙颌三维影像.以石膏模型高精度数显游标直接测量作为金标准,对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应用均数差和一致性相关系数(CCC)检验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64排多层螺旋CT兔牙颌三维影像测量具有良好可靠性(CCC:0.6961~0.9506),且与石膏模型测量的一致性很高(CCC:0.8547~0.9796);配对t检验和误差分析显示64排多层螺旋CT检测的准确性高(P值=0.067~0.817).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兔牙颌三维影像具有良好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 内听道重复畸形的MSCT表现

    作者:王林省;张丽红;陈月芹;孙占国;王皆欢;王玉红;李慧

    目的 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IAC)的MSCT表现,并探讨MSCT对该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1年至2012年间5例(6耳)DIAC患者的CT表现,利用原始数据行内听道斜矢状位、斜冠状位,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镜(VE)重组.结果 MSCT显示6耳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上部骨管与面神经管相连,下部骨管与前庭和耳蜗相连;其中3耳骨性间隔不完整;4耳可显示蜗神经管狭窄,4耳合并前庭及外侧半规管发育不良,其中2例同时合并小耳廓畸形,1例合并小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及听小骨发育不良.6耳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其双管结构及骨性分隔,VR图像可全面立体显示4耳骨性间隔及双管结构,VE可清晰显示共同内听道内口2耳内骨性分隔.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DIAC的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及伴发畸形,可确诊该病,结合多平面重组、VR和VE技术可立体直观显示其特征,并可减少漏诊率.

  • 子宫癌肉瘤的MRI表现

    作者:李艳艳;张修石;周洋

    目的 探讨子宫癌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内膜增厚呈异常信号,3例子宫肿物MRI平扫表现为T1WI等、略高混杂信号,T2WI稍高、高混杂信号,1例表现为子宫腔明显扩张,其内可见分隔,平扫宫腔内表现T1WI、T2WI高、等、低混杂信号.结论 子宫癌肉瘤在MRI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儿童结肠重复畸形的X线和CT诊断

    作者:段正凡;李国平;王家平;罗自金;吴金星;黄进帮;郭亚梅

    目的 提高对儿童结肠重复畸形的X线和CT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结肠重复畸形患儿的X线和CT表现、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1例结肠重复畸形中,位于回盲部7例,升结肠3例,降结肠1例,均位于肠系膜侧,1例与降结肠相通呈管状型,10例与肠管不相通呈囊肿型.X线钡灌肠检查对管状型有确诊意义,主要表现为钡剂进入重复肠管内,呈分叉状,可见黏膜征.囊肿型CT主要表现为位于结肠内侧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囊腔张力高,边缘清晰,部分囊壁呈分层状,内层密度稍低,外层稍高,见“晕轮征”,增强后囊壁均匀强化,“晕轮征”显示更加清楚,和周围肠管强化时间及程度相似,连续多个层面形态变化不大,无分隔.结论 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通过X线钡灌肠和CT增强检查,多能对结肠重复畸形作出明确的术前诊断.

  • 磁共振功能成像不同联合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刘伟;叶春涛;林光武;李蔚萍;臧雪如;朱震方;嵇鸣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联合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0 T MR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检查,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动态增强扫描以Fischer评分表及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判定良恶性;DWI b值设定为50 ~ 850 s/mm2,以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95%可信区间上限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DCE、DWI的独立诊断效能与不同联合方法的诊断效能.联合方法包括平行试验、系列试验、积分累计法、DCE为主DWI为辅法.结果 病理结果示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35例.DCE病灶检出率98.5%,1例导管内原位癌漏诊;DWI病灶检出率95.4%,3例导管原位癌漏诊;DCE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5.7%、80%、83.1%,DWI分别为80%、83.3%、81.5%.DCE与DWI联合诊断效能:平行实验94.3%,66.7%,81.5%,系列实验77.1%,96.7%,86.2%,积分累计法80%、86.7%、83.1%,DCE为主DWI为辅法88.6%,90%,89.2%.结论 DCE与DWI不同联合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同.DCE为主、DWI为辅法可作为—种联合诊断方法.

  • XG501A型X线机故障检修二则

    作者:吴大壮;石银意;石阳

    故障现象一 其诊视床(709C型)床面上、下移动;荧光屏上、下移动;床身起卧均不能工作,有断断续续、不能持久的继电器吸合声.故障分析与处理 此机器的床面上、下移动;荧光屏上、下移动和床身起卧的电机都由变频器和三个继电器分级控制,而变频器的触发信号(变相与通断)和继电器的电源都由床动驱动板控制.

    关键词:
  • 卵巢甲状腺肿CT诊断与误诊分析(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卢斌;覃罗平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CT特征性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报道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CT表现,结合文献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例CT表现为单侧,边缘清楚,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囊性部分为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内呈高密度,囊壁完整,内壁光整,实性部分为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分布于囊腔之间,实性部分和(或)囊壁可见斑点状钙化.2例CT均误诊.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单侧,多房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囊内液及实性部分密度较高,合并钙化及腹腔积液,结合临床表现术前可以实现诊断.对本病影像表现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