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BU指引导管操作技巧(基础篇)

    作者:聂斌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较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FI)有出血并发症少、术后舒适度高等优势[1-2],但由于其解剖路径决定,相同指引导管(GC)支持力较股动脉入路低,所需操作相对复杂[3-4].指引导管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系统支持力提供的基础也是重要一部分.因GC选择不合适转而求借其他方法增加支持力,如双导丝技术、锚定技术等,无异于舍本逐末.TFI中常用的JL指引导管在TRI中由于较差的支持力已不适宜处理TRI复杂病变.长头指引导管(EBU、BL、XB等)由于其较好的同轴性和被动支持力在TRI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EBU导管因为较大的内径(6F导管内径0.071英寸)、适中的导管柔韧度已成为TRI中处理左冠状动脉(LCA)病变的首选导管之一[5-6].下面就EBU导管的操作技巧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 双导丝技术与经胰管预切开术在插管困难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宗伟;高峰;刘贵生;朱云清

    目的:比较双导丝技术(DGT)和经胰管预切开术(TPS)在插管困难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 ERCP 治疗的613例患者,共71例患者胆管插管困难、导丝反复进入胰管。其中34例患者行DGT,37例患者行 TPS。采用χ2检验比较 DGT 组与 TPS 组插管成功率以及相关术后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采用 t 检验比较 DGT 组与 TPS 组插管时间。结果 DGT 组插管成功率为88%(30/34),TPS 组插管成功率为87%(32/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 =0.0954);DGT组插管时间为(12.6±14.2)min,TPS 组插管时间为(13.4±15.9)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084,P =0.8356)。DGT 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27%(9/34),高于 TPS 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8%(3/3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 =0.039);DGT 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32%(11/34),TPS 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30%(11/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 P =0.811)。TPS 组1例患者发生十二指肠穿孔,而 DGT 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十二指肠穿孔。结论当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DGT 和 TPS 均可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TPS 插管成功率略高于 DGT,DGT 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于 TPS,TPS 则有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的风险。

  • 双导丝技术在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线植入中的应用一例

    作者:刘俊明;黄文军;汤宝鹏;谢伟;李科

    患者男性,8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8年"入院.患者于8年前曾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之后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患者呈高枕卧位,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适80次/min,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6 mm,左心房内径57 mm,左心室射血分数0.29.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86 ms.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同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 双导丝技术在股动脉顺行穿刺中的应用

    作者:邹耀祥;刘傲飞;冯翔;景在平

    目的 探讨在股动脉顺行穿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病变时采用双导丝技术避免导丝进入股深动脉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5月43例采用股动脉顺行穿刺技术进行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病例,在穿刺导丝进入股深动脉的病例中,在路图指导下使用45度头端超滑导丝经短鞘进入股浅动脉.结果 43例手术中,穿刺成功38例,其中17例穿刺导丝进入股深动脉,均使用双导丝技术矫正进入股浅动脉,无二次穿刺及腹股沟血肿发生.结论 双导丝技术是矫正股动脉顺行穿刺中导丝进入股深动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双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

    作者:何明峰;郭镔荣;田松朝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双导丝技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结果 6例患者的导引导管稳定性好,支架定位准确,支架置入均获成功.结论 双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有效方法,能够增加导引导管的稳定性,确保支架定位的准确性.

  • 迂曲径路下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作者:高连波;高红华;文佳媚

    目的 探讨在严重迂曲的血管径路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技术.方法 对18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导丝/支架难以通过,其中5例在首先采用单导丝技术,无法使支架释放系统顺利到达狭窄病变后,改用双导丝技术来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在严重迂曲血管径路下,标准的单导丝技术无法成功时,采用双导丝技术能够成功完成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结论 对严重迂曲血管径路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采用双导丝技术町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 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书富;郑鹏翔;陈德;张斌;周依蒙;华尔铨;何祚佑;秦永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导致治疗失败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病变血管极其狭窄、扭曲,导丝、球囊或支架不能通过狭窄病变处[1].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和导丝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力,能把手术失败减少到低程度.Carlson等[2]报道双导丝技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硬度,使得球囊和支架容易通过病变,能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本文旨在对这一技术做一介绍.

  • 一次性介入治疗后循环缺血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贺田;曹培刚

    针对临床中,日增月益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群众出现后循环缺血或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的状况,在分析了众多国内外介入专家对上述两种疾病的介入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次性介入治疗后循环缺血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的观点,结合我院心血管科的临床实际,在一次性介入治疗后循环缺血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课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双导丝技术与经胰管预切开技术在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吴军;高道键;王田田;叶馨;夏明星;孙波;胡冰

    目的 探讨双导丝技术(DGT)与经胰管预切开技术(TPS)在困难胆管插管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连续患者,对于反复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患者,分别采用DGT或TPS辅助插管,比较两种技术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共237例困难胆管插管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采用DGT插管者135例,TPS插管者102例.DGT与TPS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9.3%(107/135)和90.2%(92/102)(P=0.023),插管时间分别为(8.8±2.7)min和(4.7±1.3)min(P=0.017),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9%(12/135)和8.8%(9/102)(P=0.986).结论 对于反复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患者,与DGT相比,TPS插管成功率高,耗时少且未增加并发症;对预切开操作技术熟练者,可首选TPS辅助插管.

  • 双导丝技术在困难ERCP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文卫;王敏;范志宁

    治疗性ERCP的关键在于深插管的成功,在因生理解剖因素及病理改变而导致深插管失败的情况下,双导丝技术的妥善使用将显著提高诊治成功率.本文对1年多来我中心应用该技术诊疗胆胰疾病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喜文;杨伟伟;王继鹏;马树人;严山

    目的:探讨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边支的保护作用及远期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38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导丝组(n=68)和双导丝组(n=70),比较两组患者在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即刻闭塞和狭窄加重的情况、完成导丝交换的时间及边支需要植入支架的情况;9~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主支血管再狭窄和边支血管闭塞发生情况.结果:双导丝组边支血管即刻闭塞率和边支开口狭窄加重情况比例、完成交换导丝时间和边支需植入支架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单导丝组(P< 0.05);9~12个月复杏冠脉造影示两组间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单导丝组边支闭塞率高于双导丝组(P<0.05).结论: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在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即刻(及远期)丢失率,预防边支开口狭窄加重,减少边支需要植入支架的概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时,双导丝技术可以减少远期边支血管丢失,更好改善分叉病变患者的预后.

  • 双导丝技术治疗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陈大荣;李勇攀;宋伟勇;李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血管外科常见病[1],对于长段ASO如何开通,以及长段ASO涉及到股总、股深股浅开口处闭塞的患者,如何保留股深动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自2007年起,尝试应用双导丝技术治疗该种病例,收到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 拘禁球囊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对分支开口保护的效果比较

    作者:孙秀全;李小倩;杨立斌;张宏;李彦芳

    目的 观察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与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分支开口保护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8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双导丝技术组(40例),采用双导丝技术治疗,根据单支架释放后边支血流情况,决定是否Rewire导丝;拘禁球囊技术组(41例),采用小内径球囊保护分支开口,主支单支架释放,同时边支球囊压力扩张保护,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血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边支闭塞、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费用、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双导丝技术组有10例发生边支闭塞,拘禁球囊技术组有2例发生边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导丝技术组比较,拘禁球囊技术组PCI实施时间及曝光时间更短、对比剂用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MACE发生率及Q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有效保护分支开口,降低边支闭塞率及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 透视下经皮胆管抽吸术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桥华;陈勇;于新发;周成宇;曾庆乐;赵剑波;李彦豪

    目的 探讨经皮胆管抽吸术(PBA)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9~ 68岁,平均54岁.肝移植术后2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1例,外科取石术后胆管仍存残留结石2例.其中3例合并胆管感染.先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不到原来的1/2且经引流管行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内仍有大量的充盈缺损,即在双导丝技术辅助下行PBA术.对比抽吸前后胆管造影表现,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对胆管抽吸物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BA术.8例患者的PBA术共进行了21次抽吸.其中2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8次抽吸(1例3次,另1例5次),1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行3次抽吸,2例肝移植术后和3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行2次抽吸.术后再置放胆管引流管并行胆管造影示胆管内充盈缺损显著减少.术后1~2周再次复查总胆红素7例患者均下降原来的1/2以上,1个月后下降到正常范围,另1例无明显下降.3例合并胆管感染者症状明显好转.胆管抽吸物主要为胆泥、胶冻状物质、泥沙样或小结石和无结构的坏死物质.所有患者在抽吸过程中均未发现胆管出血等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PBA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清除胆管存积物的技术方法.

  • 双导丝技术在慢性完全性阻塞中的应用

    作者:张大东

    冠心病治疗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慢性血管闭塞的治疗依然是困难的,这对于心血管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目前虽然在导引导管、钢丝、球囊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进,尤其在钢丝方面.

  • 颅内动脉狭窄迂曲血管径路下的支架成形技术

    作者:高连波;杨健;胡荣鑫;陈军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在严重迂曲的血管径路下的支架成形技术.方法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50%的病人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导致微导丝或支架难以顺利通过,在采用标准的单导丝技术无法使支架释放系统顺利到达狭窄病变时,采用双导丝技术来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在标准的单导丝技术无法成功后改用上述技术,能够成功完成动脉支架成形术.结论对严重迂曲血管入路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采用双导丝技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