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肾碰撞瘤伴下腔静脉瘤栓形成一例

    作者:徐妍妍;孙宏亮;王武;笪冀平;罗杰

    患者女,60岁.因“食欲不振伴消瘦2个月余”入院.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无腰痛、血尿、尿痛.体检:左侧腹部质韧肿块,边界不清,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全程无压痛.

  • 额叶脑膜血管瘤病MRI表现一例

    作者:江少凡;涂蓉

    患者男,3岁 发作性全身抽搐伴意识障碍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发作时牙关紧闭,双眼上翻,呼吸急促.近1年内发作3次.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检查阴性CT:示左侧额叶皮层区不规则异常高密度病灶伴灶周轻度水肿(图1).

  • 成人肝脏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昌倩;肖恩华

    患者男,40岁.因“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皮肤巩膜黄染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食欲下降,自感小便颜色加深,其皮肤巩膜黄染,偶感皮肤瘙痒,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130 U/L(0.0 ~40.0 U/L),总胆红素43.2 μmol/L(5.1 ~ 17.1 μmol/L),予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20天,上述不适稍改善.

  • 门静脉右支-下腔静脉瘘一例

    作者:张奇志

    患者男,59岁.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昏,偶伴左侧嘴角流涎,无头痛耳鸣及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头昏发作与体位改变、劳累、情绪激动、饥饿等无关,头昏持续2h左右自行缓解.常规检查:白细胞1.9×109g/L、血小板54×109g/L,明显低于正常.甲功、肝肾功能正常,骨髓象见异常.有糖尿病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3年,一直坚持正规治疗.有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病史10年.

  • 肾上腺结核致Addison病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程的关系

    作者:刘彪;李雪萍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的肾上腺结核致Addison病的CT表现及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及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均双侧肾上腺受累(100%),其中表现为肾上腺增大共16例32个病灶(32/42,76.2%),表现为肾上腺萎缩5例10个病灶(10/42,23.8%).32个增大的肾上腺中,16个(16/32,50%)失去原有的轮廓而表现为肿块型,16个(16/32,50%)保持原有的轮廓,24个(24/32,75%)肾上腺呈周边环形强化,8个(8/32,25%)肾上腺呈不均匀强化.肾上腺病灶大小在1.2~6.7cm,平均(2.5±1.8)cm.钙化出现在23个病灶(23/42,57.1%).随着肾上腺Addison病的临床病程增长,病灶逐渐变小,出现钙化及保持正常肾上腺轮廓的概率增加,而周边环形强化出现的概率下降.结论 肾上腺结核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且CT表现与Addison病的临床病程长短相关.

  • MRCP和ERCP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

    作者:陈红桃;曹新生;彭剑敏;彭凤娥

    目的 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壶腹周围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MRCP及ERCP资料完整经临床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51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MRCP总符合率92.2%,ERCP总符合率96.1%.结论 MRCP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壶腹周围癌诊断的首选方法,但ERCP可同时进行经内镜下治疗,MRCP不能完全取代ERCP,两者结合互补,可进一步提高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准确率.

  • 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

    作者:孙宗琼;岳建国;谈旭东;陈林;江泓

    目的 分析15例典型及12例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上腺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常见及少见的影像征象,27例均做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27例肾上腺腺瘤,不典型肾上腺腺瘤12例,其中单侧肾上腺2个腺瘤2例,双侧肾上腺腺瘤3例;腺瘤大径>5 cm者6例,大者直径18 cm,其内囊变、出血、钙化;增强后腺瘤明显强化4例;典型腺瘤15例.结论 典型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是单侧单发,大径<5 cm,平扫密度低且均匀,增强后腺瘤轻-中度强化;不典型腺瘤的CT表现为双侧发生或单侧多发,大径>5 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腺瘤明显强化.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邱晓明;杨明慧;郑传胜;王珍;徐辉;王弘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aphy,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64排螺旋CTA诊断的孤立性SMA夹层病例影像特征,包括轴面源像及后处理重组图像.结果 8例患者CT轴面源像、MPR及CPR图像均可显示SMA内剥离内膜瓣影及真假腔影,显示内膜破裂口3例,7例可见假腔内低密度血栓形成,血管瘤样扩张2例,肠缺血1例.MIP及VR图像显示SMA真腔狭窄5例,剥离内膜瓣影4例,SMA分支受累2例,血管瘤样扩张2例.结论 64排螺旋CTA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孤立性SMA夹层及精确评估病变情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及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参考依据.

  • 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作者:陆志华;曹文洪;钱伟新;赵芳

    目的 探讨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生于腹部的8例局限型Castleman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8例均接受了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8例局限型Castleman病中6例发生于腹膜后,2例发生于肠系膜根部.6例为透明血管型,2例为浆细胞型.2例浆细胞型中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均累及周围一组淋巴结,周围组织均有受浸润.6例透明血管型中平扫均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4例,渐进性强化2例.结论 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少见,其CT表现多样,但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的明确诊断.

  • 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

    作者:郁义星;林晓珠;陈克敏;柴维敏;胡曙东;汤榕彪;张静;严福华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诊断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方法 33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肝癌2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行宝石CT的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esion-tonormal hepatic tissue ratio,LNR),对上述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动脉期佳单能量均为50 keV,门静脉期佳单能量分别为70 keV、40 keV;动脉期佳CNR分别为3.60 ±2.19、9.08 ±0.56,门静脉期佳CNR分别为1.78±0.94、1.65 ±0.32;动脉期NIC分别为(0.26±0.09) mg/ml,(0.59±0.03)mg/ml,门静脉期NIC分别为(0.50 ±0.15) mg/ml,(0.78 ±0.03) mg/ml;动脉期LNR值分别为2.98 ±0.52,5.85±0.43,门静脉期LNR值分别为0.97±0.15,1.36±0.05.肝癌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NIC和LNR均低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者两期的NIC、LNR、钙(脂肪)浓度和脂肪(钙)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水(碘)浓度在两期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 依据FIGO2009新分期评价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分期准确性

    作者:黄萨;韩冰;宫心扣;郑维民;袁庆海

    目的 依据FIG02009新分期评价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分期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RI图像,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依据FIG02009新分期行术前磁共振分期,比较磁共振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 依据FIG02009新分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I期82.9%,Ⅱ期98.0%,Ⅲ期95.5%,Ⅳ期99.6%.结论 应用依据FIG02009新分期标准,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 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

    作者:顾庆春;范亦辉;陈炜;吕传国;杨波;李健;彭新华;薛春华;郁冬梅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与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1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或稍高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或实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和/或出血,钙化1例.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的稍高密度肿块,增强后皮质期强化程度等于、低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例均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术前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 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对急性脑梗死体积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泽谷;罗建光;赖玉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对急性脑梗死体积的预测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远端HVS,分为HVS组(n=15)和无HVS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上所示梗死体积大小是否有差异.结果 入组46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FLAIR序列上可见远端HVS(32.6%).测量HVS组与无HVS组患者梗死体积的大小,HVS组患者梗死体积(82.32±30.68)mm3,无HVS组患者梗死体积为(100.85±31.24)mm3,两组比较(t=4.895,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LAIR上HVS的出现代表梗死后缺血区周围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患者急性期梗死体积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颅内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及比较

    作者:韩彤;刘力;雷静;白旭;刘卉;郭军;韩静;张晓晨;廉凯西;刘梅丽

    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表现,从肿瘤内微出血的角度评估SWI区分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2008年至2011年于本院手术,经病理证实的42例神经鞘瘤与31例脑膜瘤患者入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SWI.评估并比较二者肿瘤内磁敏感性低信号(ITSHIA)发生率及IT-SHIA频数评分的差异.结果 神经鞘瘤瘤体内ITSHI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膜瘤(x2=40.958,P=0.000).神经鞘瘤瘤内ITSHIA的半定量评分明显高于脑膜瘤(Zc=6.088,P=0.000).结 论 SWI能够评估肿瘤内部结构和病理特征.由于微出血及其代谢产物的敏感性使SWI成为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有效序列.在除外钙化的情况下,该序列可作为常规序列的补充.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微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诊断应用

    作者:柏根基;郭莉莉;张辉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微创伤性脑损伤(mT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DTI对33例mTBI患者(外伤后2~14天,常规CT和MRI均为阴性)和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在各向异性(FA)图上分别测量mTBI组和对照组两侧额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及顶枕叶白质区的FA值,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TBI组各区域的FA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I能较为敏感地检测出mTBI的白质纤维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 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陈耿;韩立新;曹惠霞;王俊;杜渭清;崔静;莫树群

    目的 分析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对13例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部分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均偏年轻,无明确酒精中毒或长期酗酒史,临床上有一定特征性的病史,与临床常见的由于酒精中毒引起的胼胝体变性明显不同.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的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T2WI序列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呈高信号而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与胼胝体变性主要发生于胼胝体体部及膝部且呈对称性不同.结论 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很大价值.

  • 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诊断

    作者:刘海平;王岩;翁志蓬;张永生;关国信

    目的 探讨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特征,提高对幕下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6例患者全部多发,共25个病灶,位于右侧小脑半球者10个,左侧7个,位于延髓背侧2个,桥小脑角1个,紧贴小脑幕4个,小脑蚓部1个.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SWI序列1个病灶周边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瘤内及周边可见迂曲血管,较大肿块瘤内及周边可见多发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10个病灶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结论 幕下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郑红伟;祁佩红;陈燕萍;许乙凯;文戈;漆剑频;胡道予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11例.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4例行CT平扫,3例增强.结果 8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内,2例位于髓外硬膜内;5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肿块(45.5%),5例(45.5%)呈分叶状肿块,1例形态不规则;CT上,4例均为高密度肿块,2例伴坏死,1例伴钙化,增强后3例均明显强化,2例伴脑膜增厚强化.MRI上,6例(66.7%)呈与脑白质等信号的稍短T1信号,2例呈与灰质等信号的等T1信号,1例呈稍长T1信号;T2WI上,8例(88.9%)呈与灰质等信号的T2信号,1例呈稍长T2信号;6例(66.7%)伴囊变;8例(88.9%)与脑膜或脊膜相连,6例(66.7%)以宽基底相连,2例(22.2%)以窄基底相连;5例(55.6%)伴流空血管;增强后9例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无强化,8例(88.9%)邻近硬脑膜或脊膜均增厚、强化,4例(44.4%)见典型“脑膜尾征”;8例(88.9%)颅内病灶伴水肿.3例伴骨质破坏.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终诊断依靠病理.

  • 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关系

    作者:蒲鹏;刘丽;王国俊;陈增雄;丁世荣;苟代文

    目的 分析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标本探讨其影像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实性和囊泡构成以及囊泡位置、形态和大小.结果 12例病变共检出49个病灶,直径0.5 ~4.4 cm,平均1,7 cm.2例单发,10例多发.额叶12个、顶叶16个、颞叶9个、枕叶4个、基底节区5个、小脑半球2个、脑干1个.病变呈实性、囊实性和囊性改变,囊泡散在分布病灶内或周边分布为主,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0 mm.脑泡型包虫病影像表现分为6型:实性肿块型、小囊泡-实性肿块型、大囊泡-肿块型、多囊泡型、单囊泡型和结节型.结论 脑泡型包虫病CT和MRI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够更好地反映病理影像特征.

  • 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李斌;刘洪超;金文韬;李清楚;谢丽璇;刘锴;刘士远

    目的 探讨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认识.方法 搜集50例重症肝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对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50例重症肝病患者中肺部真菌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者占16%(8例);CT表现主要为实变影34例,单双侧分布均有;磨玻璃影24例,常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结节41例,双侧分布多见;结节的数目、分布形式和实变影在曲霉菌和念珠菌组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肝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与其他免疫低下类型相比,其不具特征性.CT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 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

    作者:唐浩;贾铭;廖昕;罗振东;黄婵桃;蔡裕兴

    目的 探讨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胸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平扫以囊性低密度为主,可见索条状分隔影,无钙化;增强扫描,囊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索条状分隔影呈轻度强化,可见血管影穿行于瘤体内.(2)胸腺类癌3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内部见小囊状低密度区,无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未见强化,瘤内均可见多发细条状血管影.(3)胸腺鳞癌6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均见囊性低密度区,2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无强化,2例瘤内见细条状血管影.结论 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受侵范围,有助于判断手术的可切除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 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HRCT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文献复习

    作者:钱元新;曾庆思;邓宇;陈苓;胡文清;张超亮

    目的 提高对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高分辨CT(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PLCH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 9例患者胸部HRCT均表现为星芒状结节、“空洞”结节、厚壁囊腔、薄壁囊腔及不规则形囊腔等五种形态病灶,间隔以正常肺组织,部分结节显示为长形结构.其中6例星芒状结节多见,6例厚壁囊腔多见,8例薄壁囊腔多见,4例不规则形囊腔多见,所有病例“空洞”结节少见.4例病灶多数分布于两侧中上肺,余5例两肺病灶广泛分布;其中3例两侧中上肺囊性病灶较多,而两下肺病变多为结节病灶;1例以两肺广泛结节病灶为主;1例以两肺广泛纤维化囊性病灶为主,且部分囊壁呈“火焰”状改变.8例患者两上肺可见大量薄壁囊腔病灶,其中7例出现自发性气胸.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PLCH病灶的形态及分布,且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正确理解PLCH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对该病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双源CT和测压检查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志文;许凌云;刘建军

    目的 对照分析上气道双源CT和测压两种检查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应用特点及各自优势.方法 通过上气道间隙双源CT狭窄判定结果与测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OSAHS的应用优势和区别.结果 双源CT检查判定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平面的阳性率为83.33% (25/30),能比较准确反映上气道的解剖性狭窄状况.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 AG200)判定OSAHS患者上气道间隙阻塞的阳性率为90.00% (27/30),能反映上气道的功能阻塞状况.结论 双源CT检查和AG200对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均具有诊断意义,CT检查可以反映上气道多平面联合狭窄和上气道解剖性狭窄的原因,但对部分患者睡眠期潜在的气道塌陷引起的狭窄存在局限性;AG200可以发现睡眠期气道功能阻塞状况,但仅能单纯显示单一平面的功能阻塞情况.

  • 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和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的MRI分析

    作者:郑雷;刘禄明;孙百胜;姜辉;都基权;何伟华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51例病例均行常规MRI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T2WI、脂肪抑制FSE双回波序列扫描,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为100%,其中完全性MPFL撕裂31例,部分性MPFL撕裂20例,股骨侧撕裂30例,髌骨侧撕裂19例,体部撕裂2例,MRI诊断MPFL部分性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93.5%和90.2%,MRI诊断完全MPFL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85%和90.2%.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17例,发生率为33.3%,其中13例位于股骨外侧髁承重面关节软骨,1例位于股骨滑车,3例股骨滑车和股骨外侧髁承重面关节软骨均受累;17例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病例中,16例(94.1%)关节软骨损伤位于股骨外侧髁骨挫伤的偏后部分,1例(5.9%)位于骨挫伤的中间部分;MPFL髌骨侧损伤病例中,57.9% (11/19)伴发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MPFL股骨侧损伤病例中,20% (6/30)伴发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二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5.80,P=0.016).MPFL完全撕裂、部分撕裂病例中,股骨外侧髁骨软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9.4% (6/31)、0% (0/2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39,P=0.036).结论 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MPFL股骨侧易损伤,其次为髌骨侧,MRI诊断MPFL损伤准确性高;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比较常见,MPFL髌骨侧损伤病例易于伴发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而MPFL完全撕裂较部分撕裂更易伴发股骨外侧髁骨软骨骨折;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多位于股骨外侧髁承重关节面处,绝大多数位于股骨外侧髁骨挫伤的偏后部分.

  •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与鉴别

    作者:周明;钱斌;翟晓东

    目的 通过观察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及其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腺淋巴瘤(A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并与同期2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B组)患者比较.结果 A组腮腺腺淋巴瘤: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多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边界清楚光整,呈均匀稍高密度或伴囊变坏死低密度,增强扫描多呈“快进快出”表现;B组多形性腺瘤:多发于中年,多位于腮腺非后下象限,边界清楚光整,呈均匀稍高密度或伴囊变坏死及钙化,增强扫描呈缓慢渐进性强化.A、B两组患者在病灶部位、分叶状病灶所占比例、增强扫描后CT值上升平均值比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灶大小、密度对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骨骼肌损伤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杨波

    骨骼肌损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如创伤(包括挫伤、慢性劳损、拉伤、撕裂伤)、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非感染性炎症以及失神经营养、缺血缺氧等.骨骼肌损伤的正确诊断对于治疗及疗效监测十分重要.在骨骼肌损伤方面研究较多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其中灌注加权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成像方面的研究及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将就磁共振功能检查技术在骨骼肌损伤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能谱CT GSI与MARS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效果的研究比较

    作者:张秋杭;高艳;李坤成;李岩;杜祥颖;杨晶;张伟;李爽;李京凯;郭道德

    目的 研究能谱成像技术(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和多种伪影去除系统(multi artifact reduction system,MARS)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临床价值,获得图像质量佳的单能量图像.方法 选取本院15例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行能谱CT的GSI扫描及单能量加MARS技术重组,每隔10 keV分别获得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及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每组图像分别选取伪影重层面(A)和无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感兴趣区(ROI)与邻近脂肪组织CT值和噪声(SD)值的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值,SD值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40 ~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1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SD值分别为54.12±8.35和34.77±3.50,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其他10组P值均<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加MARS图像中,各组A、B两层面S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GSI能谱成像的70 keV图像脊柱椎管内组织与邻近脂肪组织CNR佳(CNR =9.2 ±5.07);110 keV+ MARS的图像金属植入物伪影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但产生一定的图像失真.结论 110 keV单能量图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椎管内伪影方面的效果佳,110 keV单能量图像优于110 keV+ MARS图像,70 keV图像虽然CNR佳,但噪声明显高于110 keV图像,不利于临床诊断.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诊断和介入治疗(附6例报道)

    作者:苏浩波;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宋进华;汪涛;徐克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SISMAD)的CT表现及评价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男5例,女1例;症状性5例,无症状性1例,平均年龄52.3岁)SISMAD患者CT及DSA造影表现特征,以及介入治疗方法和术后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6例患者CT及DSA均清楚显示病灶,横轴面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图像均可显示夹层真假双腔、内膜破裂口、假腔内血栓、真腔狭窄程度等,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Type Ⅰ型1例、TypeⅡ型1例、TypeⅢ型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弹簧圈栓塞1例,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 12个月(平均7个月),5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动脉瘤腔均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愈合.结论 CT增强扫描及CTA检查能清楚显示SISMAD,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介入治疗SISMAD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CT对原发性肝癌TACE疗效评价的mRECIST和RECIST对比研究

    作者:冯晓波;刘玉林;陈宪;陈长春;郭小芳;张勇

    目的 比较mRECIST和RECIST评价标准,为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评价选择更为合适的CT应用方法.方法 对6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采用mRECIST标准和RECIST标准分别进行对比研究.TACE前、后CT检查均采用三期扫描,强调动脉期强化的存活肿瘤的测量,根据mRECIST和RECIST评价标准分别评估缓解程度.两种方法评价缓解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肝癌TACE后完全缓解(CR)为8例、部分缓解(PR)为28例、稳定(SD)为14例、进展(PD)为12例,缓解率为58.1%;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的CR为0例、PR为14例、SD为37例、PD为11例,缓解率为22.6%,经x2检验,P<0.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mRECIST标准对原发性肝癌TACE作疗效评价,特别是强调治疗后动脉期强化的存活肿瘤的测量,能客观反映肿瘤的退缩和缓解率,对决定后续治疗很有帮助.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的早期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附5例报告)

    作者:董祥军;郑传胜;周国锋;梁斌;夏向文;段旭华;梁惠民;冯敢生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早期诊断及急诊置管溶栓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5例在本院就诊并行介入置管溶栓的SMA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介入置管溶栓治疗的方法与疗效,以探讨介入置管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患者均行CTA检查,显示SMA低密度充盈缺损,提示血栓形成;5例溶栓治疗效果满意,其中4例患者腹痛消失,1例腹痛缓解,无肠坏死的表现,1周后复查造影其中4例见SMA主干及分支基本开放,1例SMA主干局部充盈缺损缩小,远端分支部分显影.结论 可疑SMA血栓形成的患者,及时早期行CTA明确诊断,急诊介入置管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宫颈癌介入治疗术前血清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益忠;李捷;严建春;祝司龙;张和梅;陈亚梅

    目的 探讨宫颈癌介入治疗(动脉内灌注化疗)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35例ⅠB-ⅣA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VEGF,比较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级、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是否淋巴转移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分析血清VEGF水平对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应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血清VEGF在不同肿瘤大小(P=0.001)、病理类型(P =0.026)患者中存在差异;并对介入治疗疗效(P=0.012)及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影响(log rank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19)、血清VEGF水平(P=0.009)、介入治疗疗效(P=0.007)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宫颈癌血清VEGF水平对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后短期复发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焦旭东;吴金平;陈方满;王怀诚;李云华;陈正侃;张璐西;朱梅珍

    目的 探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37例肺结核伴大咯血行BAE术后6个月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导致咯血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237例大咯血患者中24例BAE术后短期复发;复发率为10.1% (24/237).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共有6个危险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按其作用强弱依次为:术后病灶进展、供血动脉数量、合并支气管扩张、伴有空洞、动-静脉分流、病灶肺叶分布,OR值分别为4.429、2.592、2.324、1.933、1.596、1.056.结论 术后病灶进展、供血动脉数量较多、合并支气管扩张、伴有空洞、存在动-静脉分流、病灶分布广泛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胸段脊神经节解剖及其MR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陈国平;张勇;杜勇;杨汉丰;蔡昌平;曾南林;蹇朴;徐晓雪;李杨

    目的 了解人体胸段脊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与微创介入相关的解剖信息,探讨常用MRI技术对胸段DRG的显示价值.方法 对6具正常人尸胸段脊柱标本进行解剖和MRI的对比观察,MRI序列包括FSE-STIR T2WI、脂肪抑制FRFSE T2WI、三维快速稳态采集成像(3D FIESTA),重点观察DRG形态大小,位置类型变化及相关变异,比较不同成像技术对胸段DRG解剖的显示价值.结果 DRG为后根上的椭圆形膨大,T1~2、T10 ~ 12DRG体积相对较大(F=16.413,P<0.05);总计144个DRG中,共证实4个DRG变异;椎间孔外型、椎间孔型及椎管内型三种类型DRG分别为60.4% (87/144)、36.8%( 53/144)和2.8% (4/144).FSE-STIR T2WI、脂肪抑制FRFSE T2WI、3D FIESTA所显示DRG的解剖信息与标本观察均较为一致,三种序列对胸段DRG的显示率分别为53.5% (77/144)、88.2% (127/144)和93.1% (134/144),x2=78.84,P<0.05.结论 胸段DRG大小及位置分布存在节段性差异,胸段DRG以椎间孔外型为主,亦可存在多种变异,3D FIESTA成像序列可对胸段DRG解剖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评价.

  • 子宫癌肉瘤CT及MRI表现

    作者:陆志华;陈宏伟;石双任

    目的 探讨子宫癌肉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2例CT平扫表现为宫腔内卵圆形等低密度肿块影,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及钙化,边缘光滑.1例表现为子宫弥漫性增大,呈不规则等密度肿块,内见囊变坏死.2例MRI平扫表现为子宫腔明显扩大,内见巨大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病灶内可见长T2信号的小囊样坏死区.2例子宫结合带显示清晰.增强后5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可见轻度及明显强化区域,静脉期病灶内动脉期明显强化区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但稍低于周围子宫肌层.1例右侧附件区转移,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伴有胸腹盆腔积液.结论 子宫癌肉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特别是增强后的强化特征能够反映其病理特点,有助于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分析(附5例报告)

    作者:孙羽;沈海林;尚海龙;刘冬;房志伟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CT、CTA、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5例VBD患者均接受CT、CTA及MRI检查,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7 ~71岁,平均61.5岁.采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和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种方式重组图像.结果 5例基底动脉(BA)管腔内径均≥0.45 cm,2例BA的高度(H)为3,2例H为2,1例H为1;2例BA的位置(P)为3,2例P为2.结论 CT薄层扫描可作为筛查VBD的基本检查,CTA及MRI可较好反映BA的血管及脑干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VBD提供全面、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256层iCT不同时相对法洛四联症的评价价值

    作者:谭延召;徐红卫;赵长红;权红军;代博

    目的 探讨256层iCT不同时相对法洛四联症(TOF)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证实为TOF患者的iCT资料,分析病变类型、程度、并发畸形及变异,测量收缩期(45%时相)、舒张期(75%时相)肺动脉主干及室间隔缺损大径,后者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2例患者畸形及变异均得到明确定性诊断,符合率100%.肺动脉主干45%与75%时相、室间隔缺损75%时相与手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间隔缺损45%与75%时相及手术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56层iCT对TOF及其并发畸形变异能够很好的定性、定量诊断,室间隔缺损程度以心室舒张期评价较为客观准确.

  • BI-RADS词典微钙化描述词汇阳性预测值分析

    作者:陈雯;于代友;李洁;刘秀梅;刘红娟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词典对微钙化标准描述词语的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复阅69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3 ~5类微钙化患者,均对其微钙化进行描述,同时利用数字化乳腺X线三维立体导丝定位技术,对不能扪及的微钙化进行术前定位,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总结分析用BI-RADS词典对乳腺微钙化进行描述词语阳性预测值.结果 69例乳腺微钙化病例中,良性41例,恶性28例,良性钙化以针尖样(占7.1%)、粗糙不均(占22.2%)、无定形微钙化(7.8%)为主;恶性以细小多形性(60.9%)、线样分支样(100%)为主.结论 BI-RADS词典对乳腺微钙化的描述对临床阳性预测值有价值.

  • 乳腺癌MR增强斜率与癌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延伟;娄明武;王芳军;李园;王晓春;曾道辉;冯欣;李彩霞;谢独

    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癌增强斜率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乳腺癌增强斜率大小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方法.方法 对行MR动态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5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切片,行ER、PR及P53、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大斜率与ER、PR及P53、CerbB-2、VEGF及MVD的相关性.结果 (1)增强扫描大斜率与ER、PR呈负相关(r=-0.09,-0.17),与P53、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r=0.10,0.0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P53表达与ER、PR呈负相关(r=-0.26,-0.28),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53高表达则预后不良;(3) 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 =0.39,P<0.05),动态增强扫描大斜率与VEGF明显相关(r=0.63,P<0.01),但大斜率与MVD无明显相关(r =0.08,P>0.05).结论 增强扫描大斜率与VEGF表达有关,与MVD无明显相关性,提示恶性肿瘤斜率增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血管内皮细胞不完整,通透性增加,而与血管密度无明显关系.临床上可根据增强扫描大斜率的高低判断VEGF表达程度,从而判断预后并指导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选择,也可根据大斜率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