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李春元;张立军;伊慧明;李威

    患者女,57岁.胸背痛3个月伴双下肢无力麻木.体检:T6~8压痛,叩击痛(+),平剑突下皮肤感觉下降,双膝、跟踺反射亢进,病理反射(+).临床诊断:T6、7脊髓肿瘤.MRI表现:T3~5水平椎管背侧髓外可见大小约6 cm×1.2 cm的梭形病灶,T1WI为中等信号,与脊髓信号相似;T2WI为均匀高信号,相应脊髓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硬膜外脂肪受压(图1、2);MRI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上下方硬膜亦可见明显强化;局部脊髓明显受压并向前移位;相邻的骨性结构未见压迫、侵蚀改变(图3).MRI诊断:T3~5髓外硬膜外占位,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

  • 子宫及附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郑敏英;胡秋根;崔冰;蒋宇

    患者女,75岁.以左下肢肿胀、疼痛10余天入院.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下肢浮肿(++),皮温偏高,活动受限.妇科检查:宫颈稍大、充血,可见少许淡黄色液体,无出血,无举痛.盆底可触及实性包块,约12.5 cm×12.0 cm大小,质硬,压痛不明显.

  • 腰骶椎多发性骨内腱鞘囊肿一例

    作者:钟志伟;吴文娟;马洁琳;王溱

    患者男,18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不向下肢放射,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体检:脊柱外观无异常,腰骶部局部叩击痛、轻度压痛;感觉平面未出现异常.X线平片: L5椎体轻度变扁,S1、2椎体左半部轻度膨胀;L5椎体和附件、S1、2左半椎体可见囊状低密度破坏区,有较薄的硬化边,其内密度较均匀,骨皮质明显变薄,周围未见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图1).

  • MRI诊断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陈纲;叶建军;马强华;杨晓萍

    患者男,41岁.体检B超发现左侧中、上腹巨大占位.患者平时无特殊不适,偶感腹部胀满.体检:脾脏增大,于左肋下6 cm处可触及,表面光滑,质硬,无明显压痛.

  • 孤立肺转移瘤伴感染误诊为炎性肿块一例

    作者:夏瑞明

    患者女,58岁.2001年11月行直肠癌根治术、肝小转移灶切除术;2002年4月再次发现肝左叶一转移灶而行肝左叶外侧段切除.2005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8℃,伴咳嗽、咳痰,痰为黄色黏痰.实验室检查:WBC 12.3×109/L,N 0.817,癌胚抗原(CEA) 35.1 ng/ml(正常值0~5 ng/ml).

  • 多层螺旋CT诊断盆腔异位肾伴重复肾盂畸形一例

    作者:倪宏彬;王英久;于艳红;李计

    患者女,45岁.平素身体健康,偶然发现下腹部包块来院妇科就诊.超声检查提示盆腔肾可能.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示右肾位置、形态无异常.

  • 盆腔巨大内胚层窦瘤一例

    作者:张文生;李栋;王式勇

    患者男,46岁.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6年,尿频、尿急伴大便变细6个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38 ng/ml.MRI表现(图1~3):膀胱充盈尚可,壁光滑,未见明显局限性增厚及结节.前列腺正常结构消失,前列腺区见一约13.0 cm×9.0 cm×7.8 cm的异常混杂信号肿块.

  • 盆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彭志康;朱正兵;刘亚洪

    患者男,29岁.因下腹胀痛,排便不畅1年入院.半年前以盆腔巨大肿块在外院行剖腹探查,由于瘤体过大,并广泛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无法手术摘除,只取出一块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诊断为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肿瘤逐渐增大,大便不畅逐渐加重,并出现血便.

  • 急性气肿性胆囊炎一例

    作者:祁振国;李雪庆;张戌朝;张艳芹

    患者女,59岁.因右上腹疼痛伴发热4 d入院.4 d前无诱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绞痛,渐波及右下腹,并向右侧腰背部放射,发热,呕吐胃内容物,暖气,腹胀,食欲不振.无腹泻及停止排气排便.患糖尿病1年余.

  • 跟骨脂肪瘤一例

    作者:艾飞;田丹

    患者男,37岁.因右踝部扭伤1周就诊.自诉右踝部肿痛,右侧足跟部疼痛,行走负重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体检:右踝部外侧明显红肿,皮温稍高,局部压痛,足跟部软组织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局部压痛(+),足趾无明显运动及感觉障碍.

  • 原发性鞍上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一例

    作者:魏光全;宦怡;赵冬青;吴怀玉;任静

    患者女,23岁.主诉闭经1年,左眼视力下降1周.体检:一般情况可.左眼视乳头苍白,瞳孔扩大,无光感.右眼正常.未见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RI表现:鞍上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T1WI上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斑片状短T1高信号及点状长T1低信号影.

  • Crohn病二例

    作者:郑俊;杨忠

    例1 男,45岁.腹痛、腹泻多年,消瘦,间断发热,曾多次出现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进行性肠梗阻.体检:腹壁稍紧张,右中腹可触及包块,外形、大小无法触及,位置较固定,有压痛.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3×109/L,红细胞沉降率25 mm/h,血红蛋白98 g/L.

  • 桥小脑角区短T1、短T2信号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王巍;刘志兰;刘鹏飞

    患者女,55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恶心.近2年来左耳鸣,听力下降呈逐渐加重,并伴有走路不稳,闭目难立.CT检查:左侧桥小脑角区类圆形高密度,边界清楚,CT值约113 HU,呈宽基底与颅板关系密切.

  • 食管支架置入术少见并发症三例

    作者:吴智群;王义清;闫凯麟

    例1 女,28岁.因口服硫酸致全上消化道烧伤,而后瘢痕形成致食管狭窄入院.患者曾行食管扩张术,效果不佳,拟行支架置入术.由于狭窄程度较重且累及整个食管,因此在行支架置入前先用食管球囊分段扩张,然后置入一枚18 cm长带膜支架.术后患者吞咽顺利,但觉胸骨后痛,全身不适,第3 d起开始发热.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89.

  • 下丘脑错构瘤合并巨大蛛网膜囊肿一例

    作者:张建军;王淑梅;南俊祥;马聪敏;李卉

    患儿女,2岁10个月.主因乳房发育、增大半年,月经来潮1次入院.体检:身高107 cm(相当于5岁以上身高),乳房增大(相当于Ⅲ期),外阴发育,小阴唇着色,未见阴毛.左腕关节X线片示:左腕骨龄相当于6~8岁.血液性激素水平检查:雌二醇水平明显偏高(37.0 pg/ml,正常水平为0~10 pg/ml).B超示:子宫体增大,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 肋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一例

    作者:袁天华;张肖

    患儿男,10岁.左肋部疼痛并发现左胸壁包块1月余.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大小便正常.体检:左腋前线第7肋间隙有一约5 cm×6 cm肿块,局部压痛明显,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胸部X线平片及CT检查发现左胸壁软组织肿块,向胸腔内突入,第7肋骨破坏(图1、2).

  • 巨大胆囊管囊肿一例

    作者:罗红亮;黎雪琴;高永新

    患者女,9岁.发现右上腹无痛性包块1 年,无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黄疸等症状.体检:右上腹部膨隆,肋下可触及一10 cm×15 cm大小包块,边界清,轻度压痛,无反跳痛.

  • 静脉尿路造影后CT扫描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一例

    作者:姜辉;刘禄明;孙百胜

    患者男,4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不适,右侧明显,活动后加重.B超检查:右肾积水,同侧输尿管扩张,直径约2.4 cm,延续至中段突然变窄,内径约1.0 cm,扩张段输尿管长约9 cm,内透声好,向下无法探及,呈"截断征".

  • 颈-延髓交界区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一例

    作者:付远志;沈连波;张敬

    患者女,53岁.20 d前出现颈枕部疼痛,夜间加重伴颈部束带感,并有头晕、恶心、喷射状呕吐、气短、四肢无力.近日颈枕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加重,以左侧为著.骨科体检:脊柱无畸形,后枕部、颈椎棘突及椎旁压痛,放射痛不明显,颈椎活动受限.左侧耸肩肌力Ⅲ级,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上下肢肌力Ⅴ级.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王冬青;曾蒙苏;饶圣祥;杨姗;汤敏

    目的探讨MRI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5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FS T1WI、FSE T2WI、FMPSPG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15例患者共16个病灶.多数肿瘤呈长T1(9/15)长T2(11/15)信号,FS T1WI及FMPSPGR平扫序列多为低信号(分别为8/11和13/16),且显示肿瘤较常规SE T1WI更清晰,动态增强后肿瘤可有多种强化方式,8个动脉期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门脉和延迟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周围正常胰腺实质;2个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进行性向中心填充;2个表现为均匀轻中度强化;2个呈均一渐进性强化;2个明显囊变,囊变区无强化,周围呈持续环状强化.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有助于肿瘤的检出、定性,而且可以了解血管受累程度及有无肝脏、淋巴结转移. 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内分泌肿瘤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中的作用

    作者:应援宁;韩悦;杨连海;廉宗(澂);田伟军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型的可行性及其在临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参照Bismuth分型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及术式相对照.借助MRCP图像测量病变上缘至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之间扩张的胆管长度,同时观察肝门部胆管汇合方式,并且与术中胆肠吻合方式对照. 结果 (1) 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性达97%.Ⅰ+Ⅱ型与Ⅲ b型和Ⅲ a型之间手术切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Ⅳ型的手术切除率明显低于Ⅰ+Ⅱ型及Ⅲ b型(P<0.05).(2) Ⅰ+Ⅱ型手术切除率高,MRCP示病灶上缘至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之间扩张胆管长度在0.5~1 cm之间.(3)17例显示了肝门部胆管解剖及变异情况,其中右后叶肝管汇入肝总管及右后叶肝管汇入左肝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结论 (1) 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Bismuth分型,且对临床外科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 依据MRCP图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病灶上方可游离胆管长度的测量可作为术前评估胆肠吻合可能性的可靠依据.(3) 术前MRCP显示的肝门部胆管汇合方式对临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可提示临床避免术中误伤胆管.

  • 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翼;赵云辉;许乙凯;马黎明

    目的研究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患者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 T1WI、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 结论 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胰腺肿块的理想方法.

  • 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玉金;陈克敏;刘林祥;吕守敬;邵岩

    目的探讨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MSCT)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60例内镜诊断或怀疑大肠癌的患者行低张水灌肠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侵犯、转移情况,作出诊断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 结果 MSCT检出了全部53例大肠癌,敏感性为100%,补充了内镜漏诊的1例多发大肠癌,纠正了1例内镜误诊的淋巴瘤;TNM分期的准确性为83.0%(44/53),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4.3%(50/53)、86.8%(46/53)、98.1%(52/53). 结论低张水灌肠MSCT可以有效地显示大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能较准确地确定中晚期大肠癌的侵犯范围和肝脏转移,TNM分期准确性较单层螺旋CT有明显提高;增强门脉期或平衡期对TNM分期是必要的;MSCT对大肠癌T1~T3分期还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准;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MPR是横断面的有益补充;MSCT是内镜检查的重要补充.

  • 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的MRI表现

    作者:邱大胜;孔祥泉;徐海波;刘定西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的MRI表现,评价γ-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搜集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患者36例,MRI随访24个月,分析γ-刀治疗后病灶MRI征象及临床症状的演变. 结果 36例患者γ-刀治疗后6个月,MRI示28例患者瘤周水肿增大,瘤体信号无明显变化,16例患者症状加重.γ-刀治疗后12个月MRI示7例瘤体缩小及其信号减低,25例瘤周水肿增大,16例症状减轻;γ-刀治疗后24个月MRI示19例瘤体缩小,26例瘤体信号减低,26例瘤周水肿缩小,其临床症状减轻. 结论 MRI可以准确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脑部的病理演变及转归,与临床症状的演变基本一致.

  • 3.0 T磁共振多体素质子波谱脂质在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的应用

    作者:刘玥;孙波;李少武;高培毅;戴建平

    目的研究多体素质子波谱对幕上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35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胶质瘤采用3.0 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波谱一体化扫描系统,常规MR及多体素波谱检查后利用Functool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35例胶质瘤,按WHO标准分类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10例.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肿瘤实体区(Lac+Lip)/Cr平均值分别为0.15±0.16,1.14±1.50,2.61±2.75,NAA/nCr平均值1.29±0.96,0.74±0.56,0.53±0.36和(Lac+Lip)/nCr 平均值0.22±0.23,0.70±0.63,1.01±0.80,Ⅱ级组与Ⅳ级组间(Lac+Lip)/Cr、(Lac+Lip)/nCr、NAA/nCr有统计学差异(P<0.05).若将Ⅱ级组列为低度恶性肿瘤组,Ⅲ级组、Ⅳ级组合并为高度恶性肿瘤组,Cho/NAA、Cho/Cr、(Lac+Lip)/Cr、(Lac+Lip)/nCr平均值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MR多体素质子波谱脂质的出现对肿瘤组织学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数字计算相关脑功能区偏侧化现象fMRI研究

    作者:张权;张云亭;李威;张敬

    目的采用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技术观察计算相关脑功能区的偏侧化现象,判断功能区偏侧化现象与利手因素及数字任务类型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资料与方法对7名左利手和25名右利手志愿者进行简单计算、复杂计算和数字位置判断实验.应用组块设计模式,采用GE 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志愿者行T1WI和fMRI.采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记录各脑区激活像素数,计算偏侧化指数(LI),利用LI评价脑功能区的偏侧化现象. 结果两组志愿者在执行三种任务时额叶功能区均以利手对侧激活占优势;顶下小叶偏侧化程度较低,但均以左侧激活略明显.在执行简单计算和复杂计算时,右利手组前额皮层、运动前区LI大于左利手组,额下回后部LI小于左利手组,顶下小叶偏侧化程度两组接近.两组中,与简单计算任务相比,执行复杂计算任务时前额皮层、运动前区和顶下小叶的LI均下降,而额下回后部LI增加. 结论 fMRI可以检测数字计算相关的脑功能区的偏侧化现象,偏侧化现象与利手因素和任务类型有关.

  •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表现正常脑白质的MTR研究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林富春;蒋田仔;秦文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率(MTR)直方图分析,明确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表现正常脑白质(NAWM)是否存在异常. 资料与方法对29例RRMS患者和35名正常志愿者行T2WI和磁化传递成像检查,分割提取NAMW后,研究RRMS患者NAWM的MTR直方图的异常变化. 结果与正常志愿者比较,RRMS患者NAWM的MTR直方图明显左移且峰高降低.RRMS患者NAWM的MTR直方图峰高(22.28±1.68)‰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23.52±2.12)‰(P=0.013),MTR直方图峰位置(34.30 ±1.80)%也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35.13±1.14)%(P=0.028).在RRMS患者,NAWM的MTR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均无相关性. 结论 MTR直方图分析可以显示常规MRI无法显示的RRMS患者NAWM的异常改变.

  •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的全脑DTI直方图分析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林富春;蒋田仔;秦文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脑异常改变及DTI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对29例RRMS患者和35名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获得全脑平均扩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性(FA)图像后,分别计算出全脑MD和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与正常志愿者比较,RRMS患者平均全脑MD直方图右移、峰高降低;平均全脑FA直方图左移、峰高增高.RRMS患者全脑MD和FA直方图指标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RRMS患者,全脑平均MD(r=0.413,P=0.026),MD直方图峰高(r=-0.424,P=0.022)和FA直方图峰位置(r=-0.594,P=0.001)与EDSS评分具有相关性. 结论 RRMS患者存在明显脑扩散异常,部分DTI直方图指标可用于监测疾病进展.

  • 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颅内环形强化病灶的价值

    作者:杜柏林;吴佐林;钱曾;梁小萍;田丽娜

    目的讨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颅内环形强化病灶性质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应用1.5 T MR对16例胶质瘤、6例转移瘤、4例脑脓肿进行常规MR及DWI成像和ADC测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结果 4例脑脓肿在DWI上呈高信号,16例胶质瘤和6例转移瘤呈低信号,脓肿腔平均ADC值为0.44×10-3 cm2/s,脑肿瘤坏死囊变区平均ADC值为1.82×10-3cm2/s(P<0.01). 结论 DWI和ADC值可以用来鉴别脑脓肿及坏死囊变的肿瘤病灶.

  • 纵隔血肿的 CT诊断

    作者:王煜晅;李伟大;杜海军;顾新

    目的分析纵隔血肿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纵隔血肿资料. 结果前纵隔血肿8例,其中片状血肿6例,结节状血肿1例,团块状血肿1例;中纵隔血肿2例,均呈结节状;后纵隔血肿4例,其中片状血肿2例,团块状血肿2例;弥漫性纵隔血肿5例,均呈片状. 结论心脏大血管的损伤往往导致弥漫性纵隔血肿,小血管损伤导致的纵隔血肿大多比较局限.CT扫描对于纵隔血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马辉;韩萍;梁波;刘芳;田志梁;雷子乔;孔维佳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32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做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患耳做单侧重叠放大重建,并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对骨迷路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本组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以下几种:(1)Michel型(1耳):内耳结构完全缺如.(2)共同腔畸形(2耳):耳蜗和前庭呈一囊状结构,二者不能相互区分.(3)不完全分隔Ⅰ型(3耳):耳蜗缺乏完整的蜗轴,呈囊状改变,同时前庭扩大呈囊状.(4)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型)(4耳):耳蜗仅1.5圈,中圈和顶圈融合,前庭扩大.(5)前庭及半规管畸形(14耳):耳蜗正常,前庭扩大,半规管短小、粗大或缺如.(6)前庭导水管扩大(14耳,其中6耳伴随其他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呈喇叭口状或与总脚相通.(7)内耳道畸形(8耳均伴随其他畸形):内耳道缺如、狭窄或扩大. 结论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其特殊的形态学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可清晰显示各种畸形的二维和三维解剖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 颈部感染及其在颈筋膜间隙中蔓延的CT观察

    作者:魏懿;肖家和;周翔平;邓开鸿

    目的研究颈部感染的CT征象以及感染在筋膜间隙中的蔓延特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4例临床确诊的有CT资料的颈部感染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横断面扫描,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颈根部,其中31例为增强扫描,13例未作增强. 结果在44例颈部感染患者中,咽旁间隙9例,咽后间隙9例,椎前间隙5例,扁桃体5例,咀嚼肌间隙4例,颌下间隙2例,颈浅部2例,气管前间隙1例,另有7例为多间隙感染.30例有颈阔肌及其周围脂肪的异常改变,CT表现为颈阔肌明显均匀增粗,边缘模糊无强化.颈部筋膜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间隙内的脂肪影消失,间隙旁组织肿胀.2例坏死性筋膜炎CT表现有:颈阔肌增粗、中断,胸锁乳突肌表面筋膜强化,颈深筋膜间隙内积液,颈间隙内气体积聚,纵隔内有感染.2例咽旁感染扩散到舌下间隙,1例到会厌前间隙;3例咽后间隙感染扩散到纵隔,2例到气管旁间隙;2例咀嚼肌间隙感染蔓延到颞肌间隙,2例到咽旁间隙,1例到颊肌间隙;1例椎前间隙感染蔓延到胸部. 结论 CT可以准确诊断颈部感染并判断其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对颈部感染在颈部筋膜间隙中蔓延的CT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对颈部筋膜及其间隙的解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脊髓纵裂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常时新

    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脊髓畸形,这种畸形是以"脊髓在矢状面上被间隔节段性分开"为特征[1].间隔可以由纤维组织、软骨、骨组织或者上述几种成分组成[2],且多伴背部皮肤异常、脊柱畸形、(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出生后脊髓的发育持续受到畸形椎骨、纤维束带的限制,临床神经症状往往逐渐加重[3].

  • 脑肿瘤血瘤屏障及其影像学评价手段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子孝;孙异临;戴建平

    自1885年德国微生物学家Ehrilich首次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某些染料能使脑以外的器官染色现象以来,对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存在的认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对血脑屏障的功能和血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日益深入,同时神经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的快速发展也为评价脑血管的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信息提供了在体、无创和连续的手段.

  • 大范围颈动脉MD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东;陈惠明;陈刚;陈锦;缪熙音;张利军;陆秀良;刘豪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和MDCTA造影对照.根据国外采用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血管外科手术与否的判断标准,以50%为界将狭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评价MDCTA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诊断实验评价. 结果 DSA检查正常13例中,MDCTA正常12例,1例误诊为轻度狭窄.狭窄血管56处,MDCTA漏诊3处.MD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2.3%,准确性94.2%,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0.0%.其中,狭窄在50%以下者37处,CTA漏诊3处,敏感性为91.9%;狭窄超过50%者19处,MDCTA无漏诊,敏感性为100%.MDCTA显示病灶不规则内表面4例,斑块溃疡3例,均经病理标本证实,而DSA显示不规则2例,溃疡1例. 结论颈动脉MDCTA可以取代诊断用途的DSA.在显示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溃疡以及重度狭窄后血管等方面,大范围颈动脉MDCTA更有优势.

  • 携带Ang-1的MSCs对ANFH模型实验修复过程的影响

    作者:余开湖;冯敢生;潘盛信;乐治文;郑小宁;石教华;方晓兰;郑传胜;梁惠民

    目的探讨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Ang-1)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 材料与方法将8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钻孔注入组、动脉灌注组、双介入组、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经皮穿刺股骨头钻孔,直接注入携带Ang-1的MSCs, 和/或经颈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插管至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缓慢注入携带Ang-1的MSCs, 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2、4、6、8周分别进行DR、CT、MRI、DSA检查,观察骨质及血管情况. 结果 (1) DR显示实验组股骨头密度增高,尤以双介入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CT、MRI灌注成像见实验组4周后血流量增多, 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 (3)DSA可见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 结论携带Ang-1的MSCs经双介入治疗对ANFH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

    作者:秦增辉;黄穗;刘帆;扬锦元;刘凤玲

    目的评价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资料与方法 33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经皮肾造口施行球囊扩张输尿管成形术(1例植入支架),而后结合影像学,尿动力学,肾功能检查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评价近、远期疗效. 结果术后近期肾盂压力较前显著下降,造影显示梗阻改善,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1~7年随访临床症状消失27例(82%);症状明显改善4例(12%);2例(6%)症状无改善改行手术治疗. 结论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体表无瘢痕等特点,对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疗效稳定而持久.

  • 脑血栓的微导管溶栓治疗

    作者:魏崇建;杨军发;阎小纺;乔英

    目的探讨脑血栓用微导管溶栓治疗的时间、方法及后处理,以提高脑血栓治疗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本组16例,其中颈内动脉血栓形成5例,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8例,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3例.从出现症状到溶栓治疗时间:10 min 1例,4 h 1例,6 h 7例,8 h 5例,22 h 2例.15例经CT证实无脑出血.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将微导管超选择插入靶动脉内,采用接触+贯穿法溶栓.尿激酶用量大者60万U,小35万U. 结果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13例,其中11例血栓完全溶解,肌力从0级升至Ⅳ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预后良好;2例血栓不全溶解,动脉造影复查显示靶动脉通畅70%,3 d后肌力从0级升至Ⅱ级.3例椎基底动脉溶栓后造影显示2例血栓完全溶解,1例血管复通40%;3例中,1例预后良好,2例死于呼吸衰竭. 结论 (1)溶栓时间越早越好,如果能在超梗死期开始溶栓其预后是良好的.(2)接触+贯穿法溶栓,可加速血栓溶解,缩短脑细胞的缺血时间,提高溶栓效果,同时可明显减少尿激酶的用量.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

    作者:杨全;李晓兰;张翱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 结果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征象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堵塞后鼻孔14例,合并副鼻窦炎12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6例,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 结论 CT检查可以明确病灶范围及其合并症.

  • Kappa统计量评价MRI诊断前列腺疾病

    作者:李桂萍;刘剑羽

    目前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但是常由于诊断医师经验的差异,导致诊断结果不一致,增加了前列腺癌的漏、误诊率,影响治疗及预后.本研究通过一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采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不同观察者间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一致性.

  • Agfa CR 及 Drystar 3000干式相机系统照片特殊伪影分析与检修

    作者:王红光;胡树芳;李智岗;赵俊京;梁国庆

    计算机摄影与干式相机系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各样的故障也相继出现,常见问题容易解决,一些特殊问题比较棘手.以下介绍本院2则比较罕见的故障分析与检修过程供同道们参考.

  •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手部X线表现(附20例报告)

    作者:郑国;张雪;张海滨;王溱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手部X线表现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对2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阳性手部X线平片进行分析. 结果 X线表现为指骨末端骨质吸收、骨质疏松、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软组织钙化及关节挛缩等异常征象.指骨末端骨质吸收的程度与病程的长短有密切的相关性(χ2=11.08,P<0.005). 结论指骨末端骨质吸收是系统性硬皮病的主要X线表现;手骨骨质疏松更多的是源于废用性因素;少数病例并发腕月状骨坏死(2/20)和软组织钙化(4/20).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