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许鹏

    目的:探索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疑似腹部胰胆管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3.0T磁共振成像检查有效性.结果:3.0T磁共振成像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10.00%、2.00%、90.00% 、98.00%,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效果显著.

  • 3.0T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贾宏波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 ~2016年10月来本院就诊以腕部、近指节间关节肿痛为主诉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X射线平片检查,常规摄正位片,记录指关节、腕关节骨侵蚀和关节的异常改变.另给予所有患者MRI检查,常规行冠状面和横断面扫描.静脉注入0.2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后行MR增强扫描.观察X射线和MRI对6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6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X射线平片显示骨侵蚀6例(10.0%).6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MRI显示骨侵蚀29例(48.3%),以头状骨、三角骨多见;滑膜增厚、滑膜炎57例(95.0%),以腕骨间和腕掌关节多见;骨髓水肿31例(51.7%),以头状骨、三角骨、舟骨多见;腱鞘炎38例(63.3%),多条肌腱受累.结论:3.0T MRI是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的一种有效方法,简便、无创,增强扫描可更清晰准确显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能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 3.0 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干预分析

    作者:陈琦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2016年12月内所收治的行3.0 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选择80例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西门子3.0 T超导磁共振实施腹部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屏气配合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扫描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均显著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伪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3.0 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扫描配合度,有效缓解患者扫描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扫描质量.

  • 3.0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价值

    作者:邢文强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本院接诊的60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3.0T磁共振SWI证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序列的检出率。结果:SWI共检出68个病灶,其中28个呈条状低信号,40个呈“海蛇头”状低信号;DWI检出率78.3%明显高于T1WI44.4%、T2WI46.9%、FLAIR4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0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中,SW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WI对DVA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可作为DVA诊断的补充。

  • 3.O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由长城;朱凯;闫景龙;关国发;徐公平;张志鹏;赵伟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分B、C两组,B组39例患者,硬膜囊98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C组30例患者,颈髓65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3组颈髓ADC值、FA值之间差异.结果:A组(C3/C4、C4/C5、C5/C6、C6/C7)共88个节段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合并88个椎体数据;A、B及C组ADC值分别为0.91 ±0.34、1.17±0.35及1.32±0.36,组间比较,ADC值A组低,B组次之,C组高(P值均<0.05);三组平均FA值分别为0.71±0.16、0.62±0.15及0.54±0.14,A组高,B组次之,C组低(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更早诊断治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 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降低皮肤灼伤与感染发生率的方法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周佳;郑新法

    目的 控制磁共振射频能量(SAR)影响参数,以降低头部伽玛刀治疗时,在3.0T磁共振定位中局部皮肤的灼伤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例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研究,试验组100例患者选择合适扫描序列、调整TR参数等措施以控制射频能量进行磁共振定位,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磁共振定位.结果 试验组手术后7例患者有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7.0%;对照组常规方法定位有28例患者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28.0%,两组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调整SAR影响参数,控制射频能量,可以明显控制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中的局部灼伤与感染,使患者缩短住院床日,早日康复出院.

  • 针管回缩式留置针在3.0T磁共振乳腺增强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琼

    目的 对比研究新型针管回缩式留置针与传统钢针的穿刺成功率、造影剂的渗漏情况以及操作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从而找到在3.0T磁共振乳腺增强扫描中更好的静脉留置针方法,为提高乳腺磁共振增强扫描成功率和降低护士职业暴露提供支持.方法 选取行3.0T磁共振乳腺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留置针组和钢针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针管回缩式留置针与传统钢针进行静脉穿刺置管并注射造影剂.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造影剂的渗漏情况以及操作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针管回缩式留置针在3.0T磁共振乳腺增强扫描中取得较好效果,图像显影效果得到了增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扫描时间,并且无再次穿刺的现象产生.结论 针管回缩式留置针应用,顺利完成乳腺磁共振增强扫描,减少或杜绝造影剂的渗漏,减轻了患者造影剂渗漏的风险及渗漏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患者一次性扫描成功率,提高图像清晰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防止医务人员针刺伤.

  • 循证护理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函幽

    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行循证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肝脏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心理状况、屏气配合效果、一次检查成功率、伪影、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屏气配合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44%(x2=4.709,P=0.016);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平均检查完成时间、所得影像的伪影出现几率均优于观察组(x2 =4.391,P=0.021,x2=5.003,P=0.012,t=6.023,P=0.008);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2,P=0.019).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屏气效果及检查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惠普助力浙江省中医院信息化腾飞

    作者:刘华

    1医院简介浙江省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鲜明中医特色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省中医院创建于1931年,医院占地92亩,分湖滨和下沙两个院区,医疗用房1 0.2万平方米,床位1 500张.设有40个临床科室及2个重症监护室,专科专病门诊167个,年门急诊量184万人次,年出院3万人次,日均中药饮片4吨.拥有64层螺旋CT、3.0T磁共振等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运用,拓展了中医药学的研究范围,为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支撑平台,为中医特色优势的继承、创新及发展提供了保障.

  • XD2003高压注射器协同3.0MR对肝脏动态扫描的价值及护理体会

    作者:张爱东;李宏军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及护理在肝脏动态增强MRI检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12月采用德国西门子3.0T机,德国Ulrich Missouri (XD2003)造影剂注射器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1 017例,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心理安慰、规范的呼吸屏气训练和熟练的静脉穿刺,检查中进行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检查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在预设的剂量和速度下本组1 017例中1 005例(98.82%)得到顺利检查及优质图像,所有患者均无对比剂外渗.6例幽闭恐惧症中3例经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检查,3例(0.29%)护理干预无效而失败;32例患者屏气配合差检查暂停,30例家属参与配合屏气完成检查,2例(0.2%)仍屏气配合差而失败;7例(0.69%)腹水影响图像质量终止检查;5例发生轻微的过敏反应,颈部、面部、肢体散在皮疹.结论:XD2003高压注射器操作方便,注射速度平稳,造影剂损失少用量准确,提高了影像质量.对3.0TMRI肝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呼吸屏气,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 发挥中医药特色,建立数字化医院——记浙江省中医院信息化建设

    作者:冉庆欣

    浙江省中医院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92亩,分湖滨和下沙两个院区,医疗用房10.2万平方米,床位1500张.设有40个临床科室及2个重症监护室,专科专病门诊167个,年门急诊量184万人次,年出院3万人次,日均中药饮片4吨.拥有64层螺旋CT、3.0T磁共振等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 3.0T磁共振多源成像颈动脉斑块临床影像分析

    作者:李忠国;张丽英;蔡成仕;王雪梅;李召晨;刘英峰;胡满意;刘长春;李萍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多源技术显示颈动脉斑块的能力,并对斑块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评价超高场强MR的图像质量.方法 以3.0T MR多源成像技术配合颈动脉专用线圈对36例超声诊断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行MR多序列检查,分析斑块的成分,对MR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分.结果 共发现36例脂质核(100%),30例钙化(83%),36例纤维帽(100%),6例斑块内出血(20%).软斑块纤维帽平均大厚度(0.7±0.2) mm,混合斑块纤维帽平均大厚度(1.2±0.3) mm,两者纤维帽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6例混合斑块内出血,其中5例出血斑块的纤维帽破裂.图像质量达到3级的患者有2例,占1.7%;4级5例,占14.1%;5级29例,占84.2%.结论 3.0T MR结合多源射频发射技术,提高了信噪比,可以消除抗电伪影,使颈动脉斑块显示更为清晰,组织对比较好,有助于判断颈动脉斑块成分,为临床评估其风险提供帮助.

  • 3.0T磁共振成像在腹部伪影的研究

    作者:昌仁民;成官迅;谭欢庆;王建平;苍鹏;邱士军

    目的:对3.0T磁共振成像(MRI)在腹部伪影产生的原因、表现和抑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收集40例腹部经GE Signa EXCITE HD 3.0T磁共振扫描产生伪影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0T MRI在腹部伪影主要是:化学位移伪影、ASSET伪影、电介质伪影、磁化率伪影、运动伪影和带状伪影.结论:认识3.0T伪影在腹部的特性,了解伪影产生的原因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抑制技术,提高图像质量.

  • 光纤技术的应用对通用电气3.0T磁共振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双锋;娄昕;吴南洲

    目的:对通用电气采用光纤技术传输数据的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与未采用光纤技术传输数据的HDxt3.0T磁共振这2种型号的磁共振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进行比较.方法:连续10 d,每天早晨开机后用体线圈扫描体模,扫描参数相同,获得2组T1WI图像,测试信噪比,并进行对比;分别从2台仪器所扫描的图像中选取10位患者的颅脑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1FLAIR图像,扫描参数相同,计算脑干与脂肪的对比噪声比.结果:信噪比分别为SNR750=27.78±1.91,SNRHDxt=20.67±0.8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噪声比分别为CN R750=149.57±18.77,CNRHDxt=84.16±13.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纤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通用电气3.0T磁共振的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

  • 从多源发射技术透视超高场磁共振的发展新趋势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纵览不足30年的磁共振发展史,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推动着临床应用的大踏步向前.而今,在经历了磁体、梯度的迅猛发展后,磁共振的技术焦点又转移到射频系统上,其中尤为瞩目的就是高场磁共振中的射频发射系统.那么,这一次的技术革命又将带给临床哪般变化呢?本文以飞利浦革命性的"多源发射"技术为例,解析射频发射系统变革为临床带来的益处.1 飞利浦多源发射技术消除抗电阴影扩展MRI应用范围3.0T射频的频率为127.7MHZ左右,波长约26cm,这种波长的射频脉冲在作用于人体体部时,入射波与反射波会叠加产生驻波,驻波效应会造成大范围体部成像视野内的信号不均匀,即产生所谓的抗电阴影——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3.0T磁共振在体部的应用.

  • 3.0T磁共振新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吴育锦

    磁共振系统的组成1、静磁场一是衡量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主要指标.静磁场强度:低场、中场、高场.2、梯度磁场-使磁共振成像成为可能,层面选定、空间编码梯度场的极性翻转产生梯度回波.梯度性能:梯度场强、梯度切换率.

  • 3.0T磁共振新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续)

    作者:吴育锦

  • 1.5T 与3.0T MRI 弥散加权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马晓晖;张伟;刘栋;赵建;李石玲;张旭静;赵振江;高宇

    目的:比较不同场强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设备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12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600个椎间盘,分别采用1?.5T和3.0T 超导磁共振仪扫描,测得椎间盘表观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依据Pfirrmann标准对腰椎间盘进行分级。结果1.5T MR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级31个,Ⅱ级94个,Ⅲ级86个,Ⅳ级78个,Ⅴ级11个;3.0T MR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级41个,Ⅱ级80个,Ⅲ级81个,Ⅳ级91个,Ⅴ级7个。不同级别椎间盘ADC值比较,1.5TMR的Ⅳ和Ⅴ级椎间盘ADC值均分别小于Ⅰ、Ⅱ和Ⅲ级,Ⅴ级椎间盘ADC 值明显低于Ⅳ级盘( P <0.05)。3.0TMR组Ⅰ和Ⅱ级盘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椎间盘随分级增高,ADC值明显减低( P <0.05)。同一级别椎间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组( P <0.05)。同水平同级别椎间盘2组MR设备ADC值比较,L1/2的各级椎间盘,3.0TMR组ADC值明显小于1.5TMR( P <0.05);L2/3的Ⅱ和Ⅲ~Ⅴ级盘3.0 TMR组ADC值明显小于1.5TMR组( P <0.05);L3/4和L4/5的Ⅲ和Ⅳ~Ⅴ级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 P <0.05);L5/S1的Ⅰ~Ⅱ级、Ⅲ级和Ⅳ~Ⅴ级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组( P <0.05)。结论 MR测得的ADC值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评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越高,其对应的ADC值越低;与1.5TMR设备比较,3.0TMR对诊断早期轻度腰椎间盘退变更加敏感。

  • 早期护理干预在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白秀玲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成功配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7-9月的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宣教和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及呼吸屏气训练,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比较检查成功的图像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紧张焦虑情绪明显降低,规范的屏气训练后检查中屏气配合达到理想要求,完成检查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3.0T磁共振腹部增强扫描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还能保证病人在检查中积极主动配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对得到清晰的高质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 3.0T磁共振胆道成像的护理配合

    作者:何智莲

    通过对128例3.0T磁共振扫描病人进行护理,尤其是准确定位、心理护理和呼吸训练,使病人积极有效配合检查,结果128例病人定位准确,呼吸配合良好,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满意.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