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MSCT诊断先天性右侧肺静脉闭锁一例

    作者:谌丹丹;成官迅;梁文倩;陈维翠

    患者 女,8岁.因“反复咳嗽8年,咯血3次”入院,体格检查:无口唇青紫、发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X线:两侧胸廓不对称,右侧明显缩小;右肺体积减小,肺野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左侧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心脏纵隔影向右侧移位(图1).MSCT:双侧胸廓不对称,右侧缩小;右肺体积减小,相应肺野密度不均匀,可见散在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部分小叶间隔增厚(图2).心脏纵隔影向右侧移位,各房室腔未见增大,房间隔连续性中断,可见一直径约4.0 mm的对比剂沟通区,室间隔完整.右侧肺静脉未见显示,左心房右侧缘呈光滑的盲端结构(图3);左侧上、下肺静脉明显增宽,并自左心房左侧缘回流;右侧肺动脉较左侧纤细,呈与胸主动脉相当的强化;右侧肺门旁、纵隔内可见迂曲、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分支(图4、5).考虑为右侧肺静脉闭锁合并卵圆孔未闭可能.

    关键词:
  • 鞍旁颗粒细胞瘤一例

    作者:刘冬;沈海林;付芳芳

    患者 女,41岁.头痛3年,右面部麻木1年,加重1周.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主要位于右侧额面部,为胀痛,并伴有听力下降,当时未行相关治疗,近1年来患者出现右侧面部、舌、牙根麻木,1周前患者自感头痛症状加重,呕吐一次.患者病程中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无视力下降.体检: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无面瘫,右侧听力明显下降,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闭目难立征阳性.当地医院CT示右侧鞍旁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转来我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 罕见椎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刘坚;蔡青蓉;徐良洲;叶念祖

    患者 女,87岁.主诉头晕、左侧肢体无力伴吐词不清就诊.采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行头部、颈部CTA检查,颈部CTA提示主动脉弓从右向左依次发出四支血管,分别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另可见左锁骨下动脉发出另一支椎动脉,主动脉弓发出的椎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发出的椎动脉在左侧C5横突孔融合,诊断左侧双支椎动脉合并行径异常(图1、2).双侧颈内、外动脉分别起源于同侧颈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另头部CTA显示颅内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唐氏综合征合并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一例

    作者:段崇锋;姜天娇;高耸;隋庆兰

    患者 男,8岁.生后4个月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并双侧隐睾,染色体核型分析:47,XY,+21.双侧隐睾于4岁时行手术治疗,近来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就诊,颅脑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实性成分呈高密度,邻近基底节区可见斑片状钙化影,左侧基底节区亦可见高密度影(图1A、B).MRI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等T1、等T2信号,病变大小约3 cm×3 cm,病变内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右侧大脑脚萎缩,病变实性成分DWI呈高信号,左侧基底节区可见片状DWI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图2A~E),初步诊断右侧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并沿前连合浸润左侧基底节区,建议诊断性放疗.患儿行诊断性放疗10次,总剂量20 Gy.复查MRI示右侧基底节区实性成分减少,DWI高信号几近消失,仅残留一囊腔,左侧基底节区仅见一囊腔(图3).根据Shibamoto等[1]制定的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确诊标准:典型年龄范围(8~32岁)、肿瘤部位(松果体和/或鞍上或基底节区)、CT和(或)MRI表现(明显强化肿物)、对放疗的高度敏感性(15-20 Gy剂量下肿瘤直径缩小80%以上),本例可诊断为生殖细胞瘤.临床确诊后,患儿予以放化疗联合治疗,随访良好.

    关键词:
  • 乙状结肠副神经节瘤一例

    作者:白延军;李铁丰;陈爱林;邹煜

    患者 女,78岁.左腰背部疼痛4个月余,无呕血、黑便.体检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左下腹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考虑肿瘤性,来源结肠可能).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表现:乙状结肠内见一大小为3.8 cm ×2.5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肿块占据乙状结肠大部分管腔,与相邻肠壁分界不清(图1A).病灶密度较均匀,平扫CT值为38 HU,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高92HU(图1B),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CT值约79 HU,明显高于相邻肠壁密度(图1C、1D),肿块周围及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关键词:
  • 鞍上黄色肉芽肿一例

    作者:金开元;李邦国;宋之光;王凤;李益华

    患者 男,37岁.因“反复头昏,头痛6个月,尿多1个月”入院.近6个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头昏,头痛,呈阵发性,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体检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皮质醇979 nmol/L(138~690 nmol/L),泌乳素462 mU/L(53~360 mU/L),其余无明显异常.CT:鞍上池及下丘见稍高密度肿块(图1).MRI:鞍上及下丘脑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肿块,大小约25.0 mm ×20.0 mm ×30.0 mm,信号不均匀,内见多发斑点状长T1、短T2信号,肿块累及室间孔,三脑室受压变形,双侧脑室扩大.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垂体大小、信号未见异常,垂体柄结构显示不清(图2~5).

    关键词:
  • 多序列MRI功能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徐青青

    脑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导致人类死亡及严重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80万人患脑卒中或者脑卒中复发,其中约87%的患者是缺血性脑梗死,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大约为1/18[1].目前唯一得到国际认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是发病3h内经静脉给予阿替普酶(alteplase)或者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通过再灌注挽救缺血的脑组织,从而可以改善患者预后.2008年,ECASS 3 (the third study of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试验研究报道了发病3~4.5 h内给予患者rt-PA治疗是安全的[2].然而,全球范围内只有不超过5%的患者用了该方案[3],其原因是患者发病时间未知及较窄的溶栓时间窗.笔者主要阐述近年来多序列MRI功能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及预后疗效的评估.

    关键词:
  •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张水花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1906年由Alosis Alzheimer首先描述,AD病因未明,临床上以进行性智能减退、行为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胡彦君等[1]总结国内外文献分析得出AD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较健康老年人有明显的改变.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CBF的改变伴随着神经元的活动,例如代谢的改变经常意味着疾病的存在[2],因此不管在正常人还是患者中,CBF都是研究脑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一种使用血液中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来测量CBF的非侵入性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ASL相对以往的对比剂首过磁共振灌注成像是一项无创性评估脑血流灌注的新技术,可以被多次反复应用于研究疾病进展或药物治疗后复查进行疗效评价,因而有较强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就ASL技术在AD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研究

    作者:林雪花;郑贤应;曹代荣;邢振

    目的 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CT及腹部平片表现,其中行腹部CT检查者69例,行腹部平片检查者43例.结果 腹部平片和CT显示腹腔积气阳性率分别为81.4%(35/43例)、95.6%(66/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胃肠道穿孔其他主要征象的阳性率分别为:胃肠道壁的连续性中断15.9%、腹腔积液84.0%、穿孔肠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81.1%、小气泡72.4%,小气泡提示穿孔部位的准确率为92%(46/50).CT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的准确率为89.8%(62/69),对相关病因诊断准确率为79.7% (55/69).结论 相比腹部平片,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有更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Flex Padding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谭四平;沈比先;薛水培;刘康;汪春荣;贾飞鸽;陈丽兴;楚二伟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ex Padding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lex Padding技术对60例高心率(心率≥75次/min)患者行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检查,另60例高心率患者行回顾性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管电压及体重指数(BMI)将12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A、B组为前瞻性扫描,C、D组为回顾性扫描.分析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1~4分),并记录辐射剂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A、B、C、D组的年龄、心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A、B、C、D组的图像合格率分别为87.2%、89.9%、88.0%、90.9%,A与C、B与D组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及血管密度、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1.69±0.85) mSv、(2.54±1.36) mSv.C、D组的ED分别为(7.28 ±2.38)mSv、(12.19±3.73)mSv.A组与C组比较,ED下降76.8%(t值=-8.035,P<0.001);B组与D组比较,ED下降79.2%(t值=-18.536,P<0.001).结论 Flex Padding技术结合个体化选择管电压、管电流的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应用于高心率患者是切实可行的,与回顾性扫描相比,辐射剂量显著下降,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

  •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

    作者:薛跃君;邵燕惠

    目的 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SAS)模式扫描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前瞻性将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的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0例行SAS-CTA模式扫描头颈部血管,采集期相:应用60%R-R间期的ECG演示模式;B组30例行双能量CTA (DE-CTA)扫描.对2组患者头颈部血管CTA分别做图像后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副主任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扫描参数、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 2组间患者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8,P=0.541).2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 ±0.68; 4.43 ±0.67,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P=0.573).A组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平均曝光时间分别为(222.73±26.88) mGy×cm;(1.88-±0.13)s,B组分别为(599.83 ±74.18) mGy×cm; (4.56 ±0.29)s,2组间DLP及平均曝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70,t=-46.811,P=0.000).SAS-CTA辐射剂量与DE-CTA比较降幅达到62.87%.结论 SAS-CTA模式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成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螺旋CT成像技术在枕骨髁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晏正光;温超轮;欧仕洪;李严兵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测量枕骨髁解剖学结构在临床颅颈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游标卡尺对20例枕骨髁干标本进行测量,用CT分别对20例枕骨髁干标本及2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扫描,薄层数字图像通过部分重组,用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进行骨窗的信息分析.测量的指标包括左右侧枕骨髁的高度、宽度、长度,及中轴平面测量枕骨髁上模拟的理想螺钉入路中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游标卡尺测量所得结果,枕骨髁的平均高度、长度、平均宽度、轴向平面枕骨髁的平均角度等结果均较CT成像技术测量所得结果略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薄层数字图像,通过部分重组,能较好应用于临床科研中,其测量数据真实可靠,有较高科研价值.

  • 3T磁共振颈部CE-MRA不同流率成像克服磁敏感伪影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小明;刘定西;余建明;于群;梅豪;孔祥泉;柳曦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CE-MRA)中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对锁骨下动脉的影响,并通过优化注射方案以降低伪影,提高成像质量.方法 搜集本院2011年9月至12月拟行颈部血管磁共振检查患者72例,随机分成A、B两组行CE-MRA检查,A组以2 ml/s的流率注射20ml对比剂及15 ml生理盐水,B组以3 ml/s的流率注射20ml对比剂及15 ml生理盐水.以综合评分的方法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锁骨下动脉磁敏感伪影评分、锁骨下静脉高信号干扰评分及综合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可接受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结果 锁骨下动脉磁敏感伪影评分结果A组(2.13±1.70)大于B组(0.17±0.48),锁骨下静脉高信号干扰评分分值B组(0.69±0.79)大于A组(0.22±0.49),综合评分结果A组(2.35±1.60)大于B组(0.86 ±0.88);且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6.668,-3.067,4.872,P<0.001).A组图像的可接受率为52.8%,B组图像的可接受率为97.2%,B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x2=18.963,P<0.001).结论 高流率(≥3 ml/s)注射对比剂可降低对比剂首过磁敏感效应对颈部血管成像的影响,从而提高成像质量,更能满足临床需求.

  • 低管电压在头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敏;李剑

    目的 比较128层CT低管电压(80 kV)和标准管电压(120 kV)头颈部动脉成像(CTA)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探讨低管电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50例行头颈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80 kV、175 mAs)、B(120 kV、175 mAs)二组,每组25例.从3个水平测定血管内CT值、噪声(N)、背景信号,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2名研究者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二组间各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血管CT值高于B组[颈总动脉水平:(568.33±99.16) HU vs(378.45±49.22) HU;颈内动脉水平:(641.33±103.29) HU vs (435.73±59.91) HU;大脑中动脉水平:(549.80±65.08) HU vs(347.92±49.0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明显高于B组[颈总动脉水平:(10.93 ±2.18)HU vs(6.48±1.34)HU;颈内动脉水平:(5.29 ±0.51) HU vs(3.37±0.57) HU;大脑中动脉水平:(8.98 ±0.94) HU vs(5.76±1.7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二组SNR、CNR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二组除右锁骨下动脉外,各主要动脉节段影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辐射剂量较B组明显降低[DLP:(272.23±36.82)mGy·cm vs(913.40±36.64)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低管电压头颈部CTA可以在较低辐射剂量下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但是需要降低对比剂用量以减少右锁骨下静脉的硬束伪影.

  • CARE-kV技术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张琰琰;杨文洁;张欢;曹立秀;潘自来;陈克敏;严福华

    目的 探讨双源CT的CARE-kV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CA检查的患者393例,根据管电压设置方法分为两组:A组189例,应用CARE-kV技术智能选择管电压;B组204例,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确定管电压,两组均应用CARE Dose 4D技术自动选择管电流.测量并记录主动脉根部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及其标准差(SD),并进一步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值,以用于客观图像质量评估.然后由两名医师通过5分评价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取其均值纳入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CNR,SNR,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A组客观图像质量优于B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2.18);A组较B组CTDIvol降低32.4%[(20.08±18.20) mGy vs(26.49±21.55) mGy,P=0.003],DLP降低22.93%[(279.88±268.55) mGy· cm vs(363.15 ±297.0) mGy·cm,P=0.043],且A组较B组明显增加了80 kV管电压的应用率(x2=73.289,P<0.05).结论 应用CARE-kV智能佳kV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成像,不仅能降低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且能同时提高图像质量.

  • EVP技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胸腰段压缩骨折摄影中的应用

    作者:胡庆华;梁奕;范文辉;杜柏林;邓建林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视觉增强影像处理(EVP)技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胸腰段骨折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胸腰段正侧位DR摄影中应用EVP技术进行重组,由影像科高年资医师对DR原始图像和EVP重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椎体的骨小梁及骨皮质清晰程度,并统计原始图像和EVP图像胸腰段骨折的检出数目.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胸腰段侧位DR摄影时,原始图像与EVP图像质量差异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R原始图像发现胸、腰椎骨折10例,EVP图像发现15例.结论 EVP技术能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胸腰段侧位图像质量,并提高胸腰椎骨折检出率.

  • 肝动脉介入术后胆囊炎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探讨

    作者:陈光斌;胡洁;李江山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良恶性肿瘤与胆囊炎发生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胆囊动脉栓塞病例,将患者胆囊炎史、肝脏手术史、栓塞前造影胆囊壁显影、栓塞后胆囊壁碘油沉积、病灶大小、肝脏肿瘤类型等因素与术后胆囊炎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术后胆囊炎发生病例密切观察及进行禁食、抗炎及解痉镇痛等治疗.结果 术后发生胆囊炎15例(28.3%),14例经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未及时处理发生胆囊坏死而行胆囊切除.肝动脉介入术后胆囊炎发生与栓塞前胆囊壁显影及栓塞后胆囊壁碘油沉积密切相关(x2=16.915,P<0.05;x2 =19.124,P<0.05).结论 肝动脉造影中发现胆囊壁显影应采用超选择插管技术以避开胆囊动脉,对栓塞后出现胆囊壁碘油沉积应及时行对症支持治疗,避免胆囊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 子宫动脉栓塞在产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加胜;束晓明;王海蓉;王煊;陈卫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在预防和治疗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剖宫产后、8例人工流产术后出血的一组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组),其中有3例栓塞髂内动脉前干;对5例瘢痕妊娠、3例宫颈妊娠及7例前置胎盘的一组患者引产术前行预防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组).结果 两组35例栓塞手术全部成功,子宫出血患者除1例无效行子宫切除外,其余即刻止血;预防出血栓塞的患者,引产时术中出血量少于30 ml,无明显出血.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6个月无再出血,40 ~ 120天后月经恢复正常.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可以保留患者的子宫和生育功能,尤其是预防性栓塞能达到预期目的.

  • 大脑中动脉的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培;李晓鹏;王华;付升旗;范锡印;李文奇;王怀彬

    目的 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中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具,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比较血管造影像与标本解剖和男性与女性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0.65 ±5.61) mm、(2.30±0.35) mm,标本解剖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13.14±3.62) mm、(3.41±0.38) mm,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有显著性差异(t=9.423、t=12.764,P<0.05).大脑中动脉M1段中央支的内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细小;外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干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粗、长.男、女性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有显著性差异(t =4.223、t=2.356,P<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中动脉M1段长,直径粗.结论 大脑中动脉的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对照研究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避免血管支架阻塞中央支开口处,防止术后中央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DR3500 IP地址故障的维修

    作者:周军;邱晓明

    故障现象 DR3500(V5.3.204.3 HP5700),在添加PACS时需更换主机IP.但在更改后,重启发现LICENSE处于缓期启动状态,数据检查、图像查看功能均不正常.故障分析 DR3500更改主机IP后LICENSE缓期启动,机器无法使用问题是由Common Platform对IP和基于IP的设置之间的关联引起的.简单的说,如果客户直接从Windows修改IP,那么Console这边基于以前的IP关联的所有配置都会失效,包括LICENSE激活.所以,避免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必须通过Console自带的页面去修改IP,这样才能保证Console关联的IP全部都会同步更新.即使如此,也有可能遇到同样的问题,其原因是恰好修改的IP和网络上其他终端产生了IP冲突,导致部分关联IP被修改.所以,还需要注意不能使用已被占用的IP.当遇到IP冲突的时候,因为本机无法获得IP,所以基于IP关联的LICENSE就无法获取.

    关键词:
  • 意大利Odel血管机故障检修两则

    作者:王南疆

    故障现象一 开机,做冠状动脉造影时,控制台发出报警声.同时台面显示“ANODE SAFETY”字样.透视及曝光无射线.关机重启,故障依旧.故障分析与检修 根据显示的“ANODE SATETY”(阳极安全)信息可初步判断该故障与球管的旋转阳极和相关的保护电路有关.由电原理图分析得知,该旋转阳极电路是采用两组大功率可控硅模块(IGBT)组成的独立全桥逆变器为其提供电源,通过改变提高定子绕组中的电流频率来高速启动X线管旋转,使达到10000转/分以上.该电路处于高压高频状态下工作,首先应对其检查.

    关键词:
  • 读片窗

    作者:梁奕;李贞;陶静雄;王佳;杜柏林

    患者 男,11岁.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呕吐1周,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按胃肠炎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近1天来患者呕吐症状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体格检查:神智模糊,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存在,脑膜刺激征阴性,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四肢可见大片瘀斑.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53.1 ng/mL(正常范围0~ 8.1 ng/mL).

    关键词:
  • 胸腺上皮肿瘤:临床、CT特征与WHO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国小钰;肖湘生;于红

    目的 评价胸腺上皮肿瘤WHO各组织学亚型的CT特征,为术前诊断及组织学亚型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84例经穿刺病理或手术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5例、AB型22例、B1型10例、B2型11例、B3型12例、C型24例.结果 胸腺癌未出现重症肌无力.胸痛更常见于胸腺癌(50.0%).C型胸腺瘤较A型长径更大;A、AB型较B2、B3、C型更可能表现为类圆形的形状(P=0.013,0.010,0.013;0.040,0.030,0.034);C型胸腺瘤较A、AB、B1型胸腺瘤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0.0001,0.011,0.001),B2、B3、C型较A型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 =0.009,0.012,0.0001);C型比A、AB、B1型的MCI更易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P =0.036,0.0001,0.005);瘤内坏死灶显著的少见于B1型较A、AB、B2、B3、C型(P=0.017,0.011,0.001,0.010,0.0001);C型较AB、B1型更易侵犯大血管(P =0.016,0.041);B2型较AB、B1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 =0.002,0.023),B3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 =0.037);C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积液(P =0.038);C型较AB、B1、B2型更可能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 =0.005,0.034,0.019).结论 胸腺癌多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极少出现重症肌无力.CT征象出现率在WHO组织学各亚型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为认识各亚型和初筛提供线索.但各亚型CT表现仍有很大程度重叠,缺乏特征性征象,难以精确定性诊断,仅实质成分无坏死可提示诊断B1型的可能性大.

  • 左、右侧肘静脉注射法对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的影响

    作者:毛存南;孙军;刘林栋;杨眉;徐青青;殷信道

    目的 探讨左、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3D-CEMRA)的影响.方法 12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并要求颈部MRA检查的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部位随机选择分成左侧肘静脉(A组,n=60)和右侧肘静脉(B组,n=60)两组.使用菲利浦Achieva 3.0 TX磁共振成像仪及其配备的头颈部16通道线圈进行颈部3D-CEMRA成像,观察有无颈静脉对比剂返流,测量颈动脉信噪比和主动脉弓前间距,并采用SPSS 15.0软件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测得的颈动脉信噪比(192.5 ±71.3)明显低于B组(235.1 ±61.6),A组出现颈静脉返流的例数(7例)较B组(1例)高,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1,P<0.05;x2 =4.32,P<0.05);颈静脉返流患者主动脉弓前间距为(12.8±0.3) mm,无颈静脉返流患者主动脉弓前间距为(19.1±0.8) mm,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3.24,P<0.01).在A组中,高血压对颈静脉返流影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09,P<0.05).结论 在颈部3D-CEMRA中,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左侧肘静脉注射及主动脉弓前间距与颈静脉返流密切相关;右侧肘静脉注射显著降低颈静脉返流现象,增加图像信噪比,提高3D-CE MRA成像质量.

  • 磁共振高b值DWIBS对脑转移瘤筛查的价值

    作者:张叶;徐艳琦;徐芹艳;王锡臻;葛艳明;管玥;常光辉;孙西河

    目的 探讨磁共振高b值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对脑转移瘤筛查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32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DWIBS序列使用普通b值(b=0,1000 s/mm2)和高b值(b=0,3000 s/mm2)两种.回避坏死囊变区,测量肿瘤实质区和邻近正常脑白质的信号强度(SI)、背景噪声的标准差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计算两种不同b值DWIBS序列中病灶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对比度(CR).结果 高b值DWIBS对病灶诊断的正确率优于普通b值.脑转移瘤在高b值DWIBS序列的CNR、CR及SI病变/SI正常明显高于普通b值(Q=3.712,P<0.05;Q=5.149,P<0.01;Q=5.143,P<0.01),其SNR明显低于普通b值(Q =4.500,P<0.05);增强T1WI的SNR显著高于高b值(Q=6.407,P<0.01).高b值DWIBS上ADC值明显低于普通b值(t=8.312,P=0.000).结论 高b值DWIBS对脑转移瘤的筛查有较大价值,尤其对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是免除对比剂应用又简便易行的方法.

  • 卵黄囊瘤的CT表现

    作者:刘江勇;骆科进;王亚男;刘衡;黄可忻

    目的 探讨卵黄囊瘤(YST)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YST的CT表现,其中8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行平扫检查.结果 YST位于卵巢6例,睾丸2例,胃小弯1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并有逐步强化的特征.结论 Y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血清甲胎蛋白(AFP),有助于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率.

  • 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葛艳明;李耀武;董鹏;王滨;管玥;王锡臻;徐芹艳;祝令称;王文娟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几脑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早期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合并脑损伤提供更客观的标准.方法 搜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并于相关治疗前行MR检查的足月住院患儿80例,经随后电话随访证实该组患儿均未合并胆红素脑病、均成长为正常儿;另选择经临床和随访证实为正常健康儿并行MR检查的新生儿30名,测量苍白球、壳核、海马、黑质、背侧丘脑及底丘脑的T1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肉眼观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与正常健康新生儿的双侧苍白球、黑质的T1WI信号强度均比邻近脑实质高;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底丘脑T2WI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健康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05);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为909.65±329.33、黑质T1WI信号强度为1009.67±378.04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 MRI常规技术结合扩散加权成像能为临床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合并脑损伤提供更多、更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损害的CT表现

    作者:戴启春;胡粟;刘运练;高茜;闻芳;胡春洪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肺损害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28例经临床证实的MPA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影像资料,分析肺部各种影像学表现的出现频率及分布情况.结果 肺部CT主要表现:(1)磨玻璃影及散在斑片状高密度影22例(78.57%),均累及两肺.(2)小叶间隔增厚13例(46.43%),以两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3)实变影8例(28.57%),其中2例实变内可见空洞形成.(4)血管支气管周围管壁增厚7例(25.0%).(5)结节影6例(21.43%),结节直径从0.3 ~3 cm不等.(6)蜂窝影3例(10.71%),以两下肺胸膜下为主.(7)牵拉性支气管扩张4例(14.29%),2例伴有支气管扭曲.(8)纤维索条影6例(21.43%),以两下肺为主.(9)肺气肿5例(17.86%).(10)混杂密度影3例(10.71%).结论 MPA患者肺损害CT表现呈多样性,以间质性病变为主.对临床诊断肺纤维化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及时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在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之前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中脑形态的MRI研究

    作者:冯结映;黄飚;杨万群;王丽敏;张玉虎

    目的 探讨MRI中脑形态测量在诊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PSP患者18例,分析其MRI的中脑形态影像学特征;并与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18例PD患者和18名正常人对比.结果 18例PSP患者中14例可见“蜂鸟征”、10例见“牵牛花征”;PSP组中有17例表现为中脑平直或内凹,而PD组中仅有3例呈内凹型.PSP组的中脑/桥脑面积低于PD组和对照组;中脑/桥脑面积之比<0.18提示PSP诊断.结论 观察中脑萎缩对PS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与PD相鉴别.

  • 多房囊性肾癌的CT、MRI征象分析

    作者:夏威利;王立峰;魏晓艳;黎海亮;曲金荣;陈学军;吴越;张宏凯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癌的CT及MRI特点,提高对多房囊性肾癌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CT、MRI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共23个病灶.病变位于右肾13例,左肾10例.23例均显示肿块为边界光滑、多房囊性病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14例伴附壁结节,3例见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和壁结节有强化,5例诊断囊性占位患者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增厚、出现分隔、囊液密度增高等征象,终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癌.结论 多房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肾囊性占位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分隔增厚等改变提示恶性可能.

  • 低频振幅分析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额叶癫痫的研究

    作者:林玉姣;张志强;许强;卢光明;陈光辉;杨昉;龙柳;项蕾

    目的 研究额叶癫痫(FLE)异常脑功能活动改变的分布模式,并探讨其在FLE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低频振幅(ALFF)分析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46例常规结构MRI阴性FLE患者及性别年龄无差异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通过两样本t检验,观察FLE患者相对正常对照组ALFF活动的改变情况.并采用基于体素的相关算法观察FLE患者ALFF改变与癫痫病程的关系.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FLE患者ALFF的增高位于双内侧额叶及前扣带回、岛叶、丘脑及双侧基底节区(壳核为主),ALFF的降低位于双侧颞下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及顶上回.相关性分析发现,在FLE患者,与病程正相关的区域也位于内侧前额叶、双侧壳核与岛叶.结论 FLE患者表现为内侧额叶、岛叶、丘脑及基底节区区域功能活动的异常,提示这些部位在FLE病理生理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基于ALFF分析的静息态fMRI为结构MRI阴性的FLE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特殊征象CT表现

    作者:梁惠宏;薛平;邵子力;陈敏山;张耀军;谭国胜;冯仕庭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后特殊征象CT表现对于正确评价PRFA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630例肝癌患者(共726个结节)行PRFA术,术后3个月内行首次增强CT检查评价疗效,结合随访结果探讨术后特殊征象CT表现对于PRFA疗效影响.结果 662个(91.2%)病灶在接受PRFA治疗后3个月内作增强CT检查被评价为完全消融,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残留灶可见增强对比剂“快进快出”表现.PRFA术后特殊CT表现有:早期肝脓肿(1例);假性动脉瘤(8例);胆汁湖(12例);异常灌注(23例);中央高密度影(46例);良性炎性反应带(27例)与消融灶中央气体(2例).部分特殊征象对疗效评价构成影响.结论 增强CT能有效评价PRFA疗效,正确理解PRFA术后部分特殊征象CT表现有利于提高其疗效评价的正确率.

  • 21例中重度氯气中毒胸部影像与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良卿;岳茂兴;郑建刚;杨克宇;武洪林;吴惠明

    目的 探讨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胸部影像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其实际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6日某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中21例中重度中毒患者的胸部影像(X线胸片及胸部CT)表现,按临床表现分:急性期、消散期、恢复期进行分期观察,并将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胸部影像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及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影共17例,临床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两肺片絮状模糊影及实变影4例,临床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消散期:胸部影像捕获到消散期改变5例,表现为片絮状及大片实变影较前有所吸收,临床表现较前好转.恢复期:15例复查患者,两肺纹理增多8例,出现纤维索条影4例,残留腺泡样磨玻璃密度影3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基本痊愈.结论 氯气中毒的分期胸部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整体表现基本一致.各期胸部影像表现能准确反映肺损害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初占飞;郎嘉兴;白莉;宫敬;王晶;任克;徐克

    目的 回顾输尿管息肉的CT影像资料,总结并探讨输尿管息肉的CT影像表现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本院10例输尿管息肉患者的CT图像及其三维重组表现,观察总结输尿管息肉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均以肾盂积水为首发症状,输尿管息肉位于输尿管上段,CT轴位图像可见输尿管管腔内等密度软组织密度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呈条形、指状、柱状或菊花样,分泌期图像可见充盈缺损影像,在高密度对比剂的对比下显示更清晰、直接.结论 MSCT能够明确输尿管息肉的部位、数目及强化特点,有助于和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相鉴别.

  • 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HRCT随访变化

    作者:李慎江;梁文杰;李翠;李常城;刘德斌;朱峰;朱岩;崔学峰;郑立广

    目的 初步探讨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高分辨CT(HRCT)表现在随访中的变化.方法 8例六氯乙烷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在肺损伤后3个月内多次行胸部HR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变化.结果 首次CT检查(中位时间9.68 h),7例(87.5%)图像未显示异常;1例(12.5%)图像显示右肺下叶内基底段“毛玻璃”样改变.第二次CT检查(中位时间29.13 h),1例(12.5%)图像显示病变有进展;6例(75.0%)图像首次显示肺呈“毛玻璃”样改变,部分伴实变影,1例(12.5%)并发纵隔气肿;1例(12.5%)正常.第三次CT检查(中位时间53.75 h),6例图像显示病变有进展;1例患者(12.5%)图像首次显示右肺下叶内、外基底段、左肺下叶外、后基底段“毛玻璃”样改变;1例图像显示病变消失.第四次CT检查(中位时间145.10 h),6例图像显示病变基本稳定;1例图像显示病变明显吸收;1例图像显示病变消失.第五次CT检查(中位时间505.00h),6例图像显示病变消失,1例图像显示病变明显吸收;1例图像显示病变略有吸收.结论 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肺部HRCT表现为如下过程:无异常→出现异常(中位时间29.13 h)→明显进展(中位时间53.75 h)→基本稳定(中位时间145.10 h)→病变吸收、消失(中位时间505.00h).

  • 肝纤维化、肝硬化的MRI评价指标与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汉菊;李涛;金银华;闫敏;郝鑫;宋杨;张霖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各叶径线改变及肝内外血管变化与不同病理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RI扫描仪对经病理学证实的肝纤维化S1期9例,S2期11例,S3期10例,S4期12例,正常对照组15名进行肝脏的平扫及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动态扫描,参照李天然的测量方法,分别测量肝左叶冠状径(L1)、肝左叶矢状径(L2)、肝右叶冠状径(R1)、肝右叶矢状径(R2)、肝尾状叶冠状径(C1)值以及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脾静脉、肝中静脉的宽度,并计算R1/L1、R1/C1值.结果 从S1期到S4期的L1值逐渐增大,仅S4期的L1值与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R1、R2值从S1期到S2期轻度增大,但随着肝纤维化的进程又轻度减小,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为了消除体格因素的差异,进行了R1/L1、R1/C1的计算,其中S4期的R1/L1值与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各期诸血管的比较中,S4期的肝中静脉管径与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脏各径线及肝内外血管的变化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 多层螺旋CT对主-髂动脉分叉部的解剖研究

    作者:齐扬;万业达;何岸苇;傅菲;李艳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研究主-髂动脉分叉部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9例腹部及盆腔CT增强扫描资料,使用容积再现(VR)图像,观察主-髂动脉分叉部的位置,并测量左、右侧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在冠状面的夹角及矢状面的倾斜角,分析其在性别间及侧别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主-髂动脉分叉部位置以L4椎体中1/3份水平及下1/3份水平为主,占55.1%.冠状面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右侧男性为(21.70 ±7.19)°,女性为(23.66±5.64)°;左侧男性为(16.44±6.23)°,女性为(19.68±6.75)°.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右侧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 =0.134);左侧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2);男性、女性在侧别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6,P=0.024).矢状面髂总动脉倾斜角右侧男性为(10.42 ±4.59)°,女性为(11.45±5.93)°;左侧男性为(11.96±6.66)°,女性为(16.75 ±8.55)°.髂总动脉倾斜角左、右侧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65,P=0.070);男性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8);女性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9).结论 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提供主-髂动脉分叉部的解剖信息,对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MSCT动态增强膈下段下腔静脉形态与改良肝尾/右叶比值的关系

    作者:曹和涛;黄虹;苏海

    目的 探讨膈下段下腔静脉(SIVC)形态与改良肝尾/右叶比值(C/RL-r)的关系.方法 随机搜集100例患者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测量C/RL-r,以其值1为界将100例分为A(C/RL-r≤1)、B(C/RL-r>1)两组.在冠状位测量SIVC平均长度、出孔处与离肝处左右径比值(R)及与人体矢状面夹角即倾斜度,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在横断位观察其断面形态,组间分布及两组临床影像肝硬化诊断率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100例中,A组70例,B组30例;两组SIVC平均长度和倾斜度依次分别为(0.45±0.46)cm、(0.95±0.52)cm(P=0.000)和(7.14±5.14)°、(10.34±5.95)°(P =0.007).断面形态大致分为圆形类和非圆形类两类,A、B两组依次分别为46例、24例和12例、18例(P=0.017).两组R值平均为1.23±0.83和2.21±1.33(P =0.024).临床影像诊断为肝硬化A组5例(7.14%),B组17例(56.67%) (P =0.000).结论 SIVC倾斜度、平均长度、非圆形态及R值与C/RL-r呈正相关,前二者可能与右肝叶萎缩牵拉效应较大、肝硬化萎缩及局部脂肪积聚有关;后二者可能与尾状叶肥大、脂肪积聚压迫有关.

  • 长骨血管瘤的X线、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王娟;张家雄;周守国;樊长姝

    目的 探讨长骨血管瘤的X线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其征象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男4例,女6例)长骨血管瘤患者影像资料,其中股骨4例,胫骨4例,腓骨1例,尺骨1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X线表现为多囊状骨质破坏7例,网格或蜂窝样改变2例,局灶性皮质增生改变1例.MRI上髓内型呈多囊状改变6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T1 WI及T2WI上病灶内及边缘见线状或纤维条索状低信号分隔;网格或蜂窝状改变2例,在T1 WI及T2WI上病灶内见网格或蜂窝状低信号.骨膜型1例,骨膜下见类梭形T1 WI等信号、T2 WI混杂高信号;骨皮质内型1例,骨皮质局部增厚、隆起,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邻近髓腔变窄.增强后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长骨血管瘤X线及MRI表现多样,与病理类型有关.X线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MRI有助于反映病变组织成分、病变范围,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诊断及病理分析

    作者:闫亮亮;杨学华;高剑波;魏一娟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征象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比分析.结果 1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均为单发;位于左肾5例,右肾9例;11例边缘清晰,3例边缘欠清晰;9例位于肾髓质,5例位于肾皮质;6例密度均匀,8例密度不均匀,其中囊变5例,钙化3例.14例增强扫描病例中12例强化程度较低,2例明显强化;3例见侵犯邻近组织或有淋巴结转移.1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共同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多呈乳头状结构,由富含嗜碱胞浆的小立方形细胞或富含嗜酸胞浆的大细胞组成,偶可见一些透明细胞.其中6例可见阳性表达的内分泌细胞标记物.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及病理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 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

    作者:赵茜茜;许乙凯;张嘉君;黄丽霞;刘香

    目的 探讨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结果 12例患者共发现16处复发病灶,其中12处经病理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均表现出由低级别胶质瘤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演变的过程;从低级别胶质瘤发展到胶质母细胞瘤的间隔时间为6个月~ 20年不等,平均为5.5年.复发病灶主要呈稍长T1、长T2信号,多数信号较为混杂,伴有明显的出血坏死(n=10)、囊变(n=6),复发瘤多位于原发灶2 cm范围内(n=11),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表现有一定特征,并且有较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多次复发的病史,结合影像学上明显恶性进展的表现,诊断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并不困难.

  • 3D-WATS序列与T2mapping测量正常成年男性膝关节软骨厚度的研究

    作者:孔延亮;强永乾;董宝明;张蕾

    目的 探讨1.5 T MRI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3D-WATS)序列与T2弛豫时间图(T2mapping)原始图像序列测量正常成年人膝关节关节软骨厚度差异性,评价T2 mapping原始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5名正常20 ~35岁成年男性膝关节,行矢状位扫描,用3D-WATS和T2mapping原始图像,分别选取胫骨内外侧髁连线外1/4图像作为测量层面,每个膝关节测量平面选取3个测量点,测量结果用同源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测量值.结果 正常成年男性膝关节软骨胫骨内外侧髁连线外侧1/4前后相同层面,相同测量点上3DWATS与T2 mapping原始序列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5,t2=1.868,P值均>0.05).在同层面胫骨软骨中点相同的测量点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0,P<0.05),3D-WATS较T2mapping序列测量软骨厚度大.结论 正常成年人膝关节软骨厚度测量T2mapping原始图像可代替3D-WATS序列,且T2mapping序列原始灰阶图还可观察关节积液及半月板形态,T2mapping虽然测量胫骨软骨厚度不如3D-WATS序列,但仍可以观察软骨的连续是否完整.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显示脑梗死颅内动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佘德君;曹代荣;张宇阳;邢振;熊美连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单侧脑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14 h~14 d,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37~85岁)均行颅脑MRI[T1 WI、T2 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3D-TOF) MRA和SWI]和CT平扫,分析SWI血管磁敏感征、FLAIR高信号血管征及CT动脉致密征;分别将三者与MRA显示的动脉血栓进行比较,判断其与MRA对显示动脉血栓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析SWI、FLAIR、CT对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 96例患者中,3D TOF MRA共显示49支脑动脉血栓,而SWI、FLAIR、CT阳性的例数分别为42、28、13例,SWI与MRA在显示动脉血栓方面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为0.855,P<0.05).SWI、FLAIR和CT检出动脉血栓的敏感性分别为85.7%、57.1%、26.5%.结论 SW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FLAIR和CT的不足.

  • 17α-羟化酶缺乏症1例影像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吕国义;喻汉华;魏少奎;杨实真;李华中

    目的 探讨17α-羟化酶缺乏症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报道1例经染色体检查确诊为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生殖系统、骨关节影像图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呈女性外阴,无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阴道未发育.骨骼系统表现为骨质疏松,骨骺延迟闭合,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17α-羟化酶缺乏症的影像学特征有肾上腺增生,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阴道缺如或发育不良,双侧睾丸显示,骨质疏松,骨龄延迟.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