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额叶癫痫2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松成

    为了提高对儿童额叶癫痫的认识,现将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3例确诊为额叶癫痫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分析如下.

  • 额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分析

    作者:邱金华;高伟

    目的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65例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明确病因者23例,包括头部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常见的因素.额叶癫痫特点多表现为单纯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或继发全身发作.发作在睡眠中多见,常为过度运动、不对称姿势性强直、喉间发声等症状,发作间期脑电图多表现为额部棘波或尖波、高幅棘慢、尖慢复合波或节律性慢波等特征性脑电活动.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的、特征性的综合征,正确认识其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应用对额叶癫痫疾病的干预价值评析

    作者:张江荣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方法:收治额叶癫痫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的效果显著。

  • 眶额区癫痫——有待深入研究的癫痫类型

    作者:王薇薇;吴逊

    眶额区位于双侧额叶下方前颅凹中,嗅束将直回与其他脑回分开.眶额区本身在各脑回间,以及与额叶凸面及内侧面,颞叶有广泛的联系.眶额区起源的癫痫少见.发作开始均先出现动作停止、无反应及茫然,而后根据扩布的不同出现:嗅觉异常、过度运动、头眼偏向同侧或对侧、重复动作等运动症状、自主神经症状,还可以有难以确定的感觉异常、发笑、似曾相识、视幻觉、自动症.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额叶型、颞叶型及额颞叶型.头皮脑电图很难提供有定位价值的异常,常为额颞叶甚至双侧额颞叶异常.深部电极尤其是立体脑电图有定侧定位价值.眶额区癫痫几乎均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应以外科治疗为主.

  • 前额叶孤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作者:李志涛;尹绍雅;岳伟;王金环;冯珂珂;李清云;冯梅

    目的 总结8例大脑前额叶孤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经验,探讨采用完全额叶孤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可行性.方法 以大脑半球切开术及后象限切开术为基础术式,将彻底孤立致痫灶的概念引入这种病例的治疗中,对8例致痫灶切除术后无效的额叶癫痫患者施行了额叶孤立术,为保证前额叶彻底孤立,在额叶切开的同时离断前连合和胼胝体前部.术后随访16个月,16个月后对8例患者统一以Engel分级法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2例术后发热,行腰大池引流术,均恢复良好.术后疗效评估Engel分级Ⅰ级(术后癫痫停止发作)5例,Ⅱ级(每年发作1~2例)2例,Ⅲ级(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1例.结论 前额叶孤立术可能是治疗难治性额叶癫痫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发性额叶癫痫

    作者:王晔;王德生

    一、概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发性额叶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ADNFLE)为一种部分性癫痫发作[1,2].Scheffer等[3,4]1994年报道澳大利亚5个家系并提出ADNFLE的概念.患者多见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挪威,亚洲仅报道1个日本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70%~80%,病情程度不等.发病常始于少年儿童,可见夜间、丛集性、简短运动性癫痫发作,典型发作短于1 min[5-8],持续于成年期,卡马西平治疗有效,停药后复发.ADNFLE为首次报道的单基因遗传癫痫综合征[8,9],临床并不少见,具有遗传异质性,某些家系与染色体20q、15q相关,而其他家系则与上述位点无关[8].

  • 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和名词委员会推荐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1989)

    作者:吴逊;李文慧

    一、与部位相关(局灶性、限局性和部分性)的癫痫和综合征1.特发性(与年龄有关): 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小儿癫痫;具有枕叶爆发的小儿癫痫;原发性阅读性癫痫.2.症状性:小儿慢性进行性部分性癫痫状态(Kojewnikow 综合征);以特殊状态诱发发作为特征的综合征; 颞叶癫痫; 额叶癫痫; 顶叶癫痫;枕叶癫痫.3.隐源性癫痫.

  • 68例额叶癫痫的外科治疗与长期疗效随访

    作者:张国君;遇涛;李勇杰;王玉平;蔡立新;朱宏伟

    目的 总结额叶癫痫的术前评估特征,观察远期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68例额叶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总结症状学特征、MRI、发作闻期 SPECT、头皮video-EEG、颅内电极EEG检查的定位价值;应用Engel标准进行术后效果分级,随访2-6年,观察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 不同评估方法口可提供准确定位信息的比例分别为:症状学特征38%,MRI40%,发作间期SPECT 28%,头皮video-EEG44%,颅内电极EEG81%.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皮质发育不良44%(30/68).Engel I级的60%(41/68),II级的12%(8/68),Ⅲ级的10%(7/68),Ⅳ~V级的18%(12/68).癫痫灶定位局限于额叶的病例疗效相对好于M时累及其他脑叶的病例(P<0.05).出现短期并发症10例,长期并发症2例.结论 应用术前综合评估方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癫痫灶的位置和范围,手术切除癫痫灶疗效稳定.

  • 作者:

    关键词:
  • 24例额叶癫痫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丽君;赵世刚

    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其发生率仅次于颞叶癫痫.额叶癫痫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大,为提高对额叶癫痫认识及诊断水平,总结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4例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报告如下.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3例报告

    作者:周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主要累及儿童,并在成年后持续存在,以夜间丛集性发作为特点.现将我院2001年3月至2007年5月临床诊断为ADNFLE的3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研究额叶癫痫行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贵芳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行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卡马西平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分析

    作者:赖丰贇;杨仕良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53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包括患者27例,我们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包括患者26例,我们给予单药卡马西平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均随访半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药卡马西平相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等优点,因此该联合方案可以作为额叶癫痫的常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 额叶癫痫手术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史建国;高军;杜斌;方向

    目的:研究额叶癫痫临床发作特点及与手术预后相关的各因素分析。方法以我院27例随访1~2年的额叶癫痫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发作特点、额叶发作起始部位,应用Engel、ILAE 术后分级进行预后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后达到Engel分级Ⅰ级,15例患者术后达ILAE分级Ⅰ级;致痫灶切除手术患者预后较其他手术方式好;手术部位与磁共振表现不是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长期随访显示额叶癫痫总体预后较好,术前个体化评估、病灶完整切除是手术预后关键。

  • 额叶癫痫

    作者:李清云;韩璞

    额叶癫痫作为一种特定的癫痫类型,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近年国内外相继有关于额叶癫痫的病例报道.在临床工作实践中,额叶癫痫虽不少见,但由于额叶结构及功能的复杂性以及额叶癫痫发作形式的多样性,使其极易被漏诊或误诊.至今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嫌不足.本文就额叶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表现加以综述.

  • 额叶癫痫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作者:贾秀杰

    额叶癫痫是临床上具有特征性的癫痫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假性发作、运动障碍或睡眠障碍[1-4].笔者自1998年8月~2001年8月对我院收治的1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同步脑电图监测,现将其临床发病特点及脑电图变化特征报告如下.

  • EEG和MEG在额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价值

    作者:毓青;杨卫东;陈旨娟;王增光;陈英;王凤楼

    目的:评估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在难治性额叶癫痫(FLE)致痫灶定位的价值,以提高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16例FLE患者,根据临床发作表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MRI、PET-CT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致痫灶定位仍困难,再行MEG检查.其中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和/或深部电极脑电图(DEEG)监测并验证术前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发作表现、EEG、MRI、PET-CT能准确定位的比率分别为:18.75%、31.25%、25%、43.75%;MEG棘波源定位优于EEG,可局限在脑回水平;EEG记录的痫性波范围比MEG广,但棘波优势区与MEG结果一致;术中ECoG和/或DEEG监测结果证实MEG定位的准确性.结论:MEG是一种能准确定位FLE致痫灶的术前无创性检查技术,与EEG检查相结合,可全面反映FLE的电生理状态,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 表现为发作性暴力行为的额叶癫痫2例

    作者:孙永锋;钟建卫;袁俊;李煜环;张润娟;李小林

    额叶癫痫(frontal lobe epilepsy,FLE)具有发病原因多源性、发作形式多样性、临床诊治复杂性特点,其主要的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声及偏转性强直发作,且常在夜间发作[1].而FLE表现为暴力行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报道罕见[2].现将我院2例表现为发作性暴力行为的FLE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41岁,夜间发作性精神行为异常2个月.发作表现为躁狂、摔东西、暴力倾向等,每次发作时间大约5 min,事后不能回忆其经过,共发作8次.既往有脑外伤史(10岁时).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作者: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图5-64与图5-63是同一患者的带有脑电图的侧位像脑电地形图.其表现与图5-63相同.图5-65与图5-63是同一患者的棘波地形图分析.自660ms~695ms可见右额(F4)为中心有一高功率改变(即高功率阴影),时程大于20ms,小于80ms,符合棘波诊断,提示右额叶癫痫(头痛型).此患者发作性头痛两年,临床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经抗癫痫治疗后,症状消失.

  • 额叶癫痫

    作者:冀瑞俊;贾建平

    额叶癫痫是一组起源于额叶的具有特征性表现的癫痫综合征.早在20世纪50年代,Penfield[1,2]就提出额叶癫痫的概念,随着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额叶癫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于1998年将其列入"国际癫痫与癫痫综合征分类"[3]."额叶"是仅次于"颞叶"易产生癫痫的第二脑区,由于额叶的神经结构、功能复杂,决定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同时由于额叶解剖的特性,临床常规头皮脑电描记特异性、敏感性差,所以临床上"额叶癫痫"常常被误诊、漏诊.充分了解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谱、电生理特点以及额叶癫痫的相关疾病,将给临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帮助.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