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癫痫》(双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癫痫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专业类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癫痫》办刊宗旨是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国内外癫痫科学领域工作者在防病治病、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中取得的经验、科研成果、技术革新、学术动态等,报道国内外癫痫科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
1个月内
一、《癫痫》来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二、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三、《癫痫》来搞须知
1、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2、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3、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
4、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癫痫杂志影响因子
癫痫杂志发文量
癫痫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癫痫杂志唯一官网?
官网为http://www.journalep.com。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6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战胜癫痫——我们的核心使命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迈入了2019年.创立于2015年的癫痫杂志,也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回顾既往,我们欢欣鼓舞.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癫痫防控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就.国际上,2015年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WHA)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针对癫痫的WHA68.20决议——“全球癫痫负担和为应对其卫生、社会和公众知识影响在国家层面采取协调行动的必要性”,这个意义非凡的决议是由我国牵头提出的,获得了42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声明支持和18个国家的联合提案.决议敦促成员国将癫痫管理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公众对癫痫管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确认、综合和整合相关佳实践,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制定和实施癫痫规划和服务的技术建议;加强对癫痫研究的投入和增进研究能力.该决议近几年在美洲、欧洲和非洲区,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执行.目前,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和国际癫痫病友会(IBE)组织全球数十位专家,正在编撰“全球癫痫报告”,已接近完成,我国有几位专家应邀参与编写.此外,我国有十几位专家进入ILAE、IBE领导机构和专业委员会、特别工作组任职,这也是过去少有的事情.
关键词: -
介绍一种视频脑电图监测电极固定法在癫痫患儿术前评估中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评估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电极固定方法 技术.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一种简单且容易制作的3M减压贴,改良电极固定法.结果 使用改良电极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法对比,患儿电极移位、脱落发生率和疼痛分值明显降低(P<0.05);传统固定法的皮肤压疮发生率7.03%,改良后发生率3.37%,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压疮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 改良电极固定法能够有效减少长时间佩戴电极导致的电极移位、脱落、疼痛、皮肤压疮等不良反应,具有简便快捷、安全稳定、人性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儿童癫痫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癫痫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组儿童发育早期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以持续的社会交往障碍和社会交往缺陷、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与重复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2013年5月18日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 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正式提出ASD的概念.ASD包括DSM-4中的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和未区分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关键词: -
岛叶岛盖局灶性多小脑回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一例
岛叶位于外侧裂深面,被称为第五脑叶,生理功能复杂,且与大脑组织其他部分联系广泛,岛叶起源的癫痫往往症状复杂多样,定位诊断困难,影响手术决策及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电生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临床对岛叶癫痫的病因学、症状学以及电生理表现有了更深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岛叶癫痫得到诊断和外科治疗.本文报道一例左侧岛叶岛盖局灶性多小脑回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手术病例.
关键词: -
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减少与癫痫相关记忆障碍有相关性:一项[18F]VA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脑成像研究
背景认知功能障碍是癫痫主要的共患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癫痫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并且缺乏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前期研究表明,乙酰胆碱环路损伤可能在癫痫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起到重要作用.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Vesicular acetylcholine transporter,VAChT)是突触前膜乙酰胆碱转运的限速因子,是胆碱能系统主要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该研究采用一种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影剂[18F]VAT以检测慢性癫痫大鼠脑内VAChT水平,同时进行了[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扫描,并与[18F]VAT-PE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 -
欧洲癫痫外科中心神经心理学评估现行标准
文章探讨了欧洲癫痫外科中心对癫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的现行实践方式,旨在统一和建立共同标准.26个癫痫中心和“E-PILEPSY”(耐药性癫痫和癫痫手术的欧洲试点网络)的成员需要通过两种不同的调查报告其成人和儿童癫痫患者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状况.这些中心就神经心理学评估在术前检查中的地位达成了共识.各个中心在适应证(定位、癫痫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和术后监测)和需要评估的领域(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视觉空间功能、智力、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方面达成了强有力的一致意见.虽然这些欧洲中心使用186种不同的测试,但可以总结出能反映中等水平一致性的核心测试组合.各中心在评估语言优势半球的适应证、方案和模型方面存在差异.几乎没有中心公布正在使用中的测试在癫痫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有效性证据.调查的参与者认为测试的有效性、评估日常功能和加速遗忘的工具、国家规范和测试共同标准化需要进一步改善.根据目前调查,记录了各个中心在神经心理学测试的适应证和原则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尽管各中心使用的测试种类繁多,但调查表明也许能根据经验和已发表的证据选择一组核心测试组合,其目标是将这些发现与目前的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结果相结合,从而推荐一种可用于欧洲癫痫手术中心的核心测试组合.
-
中低收入国家癫痫过早死亡:国际抗癫痫联盟死亡率专业组系统评价
为了确定中低收入国家(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LMICs)癫痫相关的危险因素大小与过早死亡原因,专业组对来自LMICs(世界银行定义)的死亡率及癫痫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系统检索,根据代表性,病例、诊断和死亡率的确证度对研究进行评估,并提取癫痫患者中的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SMR)和死亡率数据.研究调查了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原因.据估计,在高质量的群体研究中,癫痫患者年死亡率为19.8/1 000 (9.7/1 000~45.1/1 000),加权中位SMR为2.6(1.3~7.2).而临床队列研究显示的死亡率为7.1/1 000(1.6/1 000~25.1/1 000),加权中位SMR在男性中为5.0,女性中为4.5.在儿童和青少年、症状性癫痫或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中发现了相对较高的SMR.群体研究显示,LMICs癫痫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直接归因于癫痫的平均比例死亡比(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PMR)为27.3%(5.0%~73.5%).这些直接原因包括癫痫持续状态(报道的PMR为5.0%~56.5%)和癫痫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SUDEP)(报道的PMR为1.0%~18.9%),与癫痫相关的间接死亡原因包括溺水、头部创伤和烧伤.LMICs癫痫患者的早亡率明显高于高收入国家.在LMICs,死亡率过高可能与患者难以获得医疗资源有关,例如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时,以及包括溺水、头外伤和烧伤在内的可预防死因.这类过高的早亡率可以通过进行关于死亡风险的教育,提高治疗,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可得性而大大降低.
-
癫痫与昼夜节律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不同病因引起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具有不可预测性.昼夜节律是调节机体行为、生理、生物化学的24 h模式.随着对癫痫研究的不断深入,癫痫与昼夜节律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癫痫发作具有昼夜节律,同一类型的癫痫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发作的频率不同.癫痫发作可能会影响昼夜节律,包括睡眠与睡眠觉醒周期、核心体温、心血管参数、内分泌系统等.同时,昼夜节律变化可能导致癫痫发生,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内源性昼夜节律系统可能是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种癫痫发作类型可能具有不同的昼夜节律分布,并且这些节律分布特点可能提供癫痫诊断线索和依据.明确癫痫发作的昼夜节律,根据其发作节律进行干预及治疗,既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还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文章就癫痫与昼夜节律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
良性内侧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颞叶癫痫(TLE)是指异常过度放电起源于一侧或双侧颞叶结构的癫痫,是常见的成人局灶性癫痫,也是常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内侧(Mesial) TLE是TLE的主要类型,手术切除致痫灶是有效治疗方法.然而,部分患者的症状则较轻,并且能够在服用或未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达到无限期的缓解期,被认为是良性(benign) MTLE,此类患者经常有发热发作和癫痫的家族史.目前研究者认为MTLE可能与海马硬化和遗传因素有关,文章就bMTLE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对其认识.
-
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
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New-onse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NORSE)是一种临床表现,而非特异性诊断,是指在无活动性癫痫或其他现存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中,首次出现与急性中毒、急性代谢紊乱或急性脑结构性病变无关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NORSE患者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常规脑脊液检查等缺乏特异性改变.约50%的NORSE患者可找到明确病因,其中自身免疫性脑炎约占2/3.目前,隐源性NORSE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抗癫痫药物及镇静剂对其疗效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对隐源性NORSE患者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及镇静剂,但其免疫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亟待进一步多中心临床研究.现将NORS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
婴儿痉挛的治疗进展
婴儿痉挛是婴幼儿时期发生的一种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可表现为点头、环抱样发作,多以成串发作,少数可孤立性发作,发作表现有时轻微,常常被家长忽略而导致延误治疗,也是唯一一种发作症状轻微,但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癫痫综合征.其病因种类繁多,虽然目前的研究已达基因水平,但仍有一些病例无法明确病因.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对其治疗尝试了多种方法,虽然在某些病因为基础时得到了较好的成果,但多数婴儿痉挛仍是治疗的难题,预后较差,本文主要介绍婴儿痉挛的治疗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
抗癫痫药物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与华法林的凝血功能及血液系统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在选择AEDs与华法林联合用药时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贵阳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于2017年4月1日收治1例症状性癫痫患者服用AEDs同时服用华法林的临床资料,明确其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行相应处理,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凝血功能发生明显异常,出现危急值,立即停用华法林,逐渐减少丙戊酸钠用量,改为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监测凝血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再次启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 有相关基础疾病的症状性癫痫,在抗癫痫治疗同时,针对共患病和基础疾病的治疗,联合用药,多种AEDs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苯妥英钠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的构建
目的 验证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及抗癫痫药物(AEDs)筛选构建的苯妥英钠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脑中AEDs浓度及多药转运蛋白表达.方法 实验选取雌性6~8周SD大鼠30只,体重160~ 180g(广东省实验动物研究所),采用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大鼠发生慢性颞叶内侧癫痫,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苯妥英钠筛选期治疗效果,将颞叶内侧癫痫大鼠分成耐药性及不耐药性模型.采用活体微透析技术验证耐药性及不耐药性模型鼠脑中AEDs的浓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两组模型鼠脑中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有16只大鼠成功构建为慢性颞叶内侧癫痫模型,筛选出耐药模型大鼠6只(6/16).苯妥英钠耐药性模型大鼠脑/血浆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比值显著低于不耐药性模型大鼠(0.15±0.03 w.0.28±0.05,P<0.05).苯妥英钠耐药性模型鼠较不耐药性模型鼠海马各区P糖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苯妥英钠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脑中AEDs浓度低,可能与脑中P糖蛋白过表达有关.
-
癫痫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癫痫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癫痫中心住院收治的184例癫痫患者,详细采集临床资料并完善睡眠相关量表评定.睡眠相关评定工具: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柏林问卷、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1、贝克焦虑量表及贝克抑郁量表.结果 184例癫痫患者中,男100例(54.3%),女84例(45.7%);其中,35例(19.0%)患者存在睡眠障碍,89例(48.4%)生活质量较差,23例(12.5%)合并焦虑,47例(25.5%)合并抑郁,59例(32.1%)易日间嗜睡,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癫痫患者达30例(16.3%).伴睡眠障碍患者较不伴睡眠障碍患者在年龄、有高血压病史、发作频率、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将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作频率(P=0.011)和抑郁(P<0.001)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睡眠障碍较不伴睡眠障碍的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更高,生活质量更差,更易合并焦虑和抑郁,且发作频率及抑郁是癫痫患者睡眠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
-
187例成人睡眠相关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成人睡眠相关性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87例成人睡眠相关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脑电图(EEG)、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采用x2检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187例成人睡眠相关性癫痫患者病程集中在1~10年内101例(54.01%);发作频率主要为1年发作几次至几十次99例(52.94%);两种或两种以上发作类型119例(63.64%);其中发作表现为局灶性起源121例次(39.29%),局灶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152例次(49.35%);两种及以上药物治疗110例(58.82%).EEG结果:①常规EEG癫痫样放电检出率为22.78%,VEEG癫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4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发作间期常规EEG监测到18例癫痫样放电,VEEG监测到111例癫痫样放电;③监测到56次发作性事件,均发生在VEEG监测过程中;其中50次发生在睡眠期(89.29%),6次发生在清醒期(10.71%);结合临床45次(80.36%)确诊为癫痫发作,9次(16.07%)确诊为非癫痫发作,不能确定其发作性质2例(3.57%);④VEEG监测中睡眠期癫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清醒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分期中NREM I-Ⅱ期癫痫样放电检出率所占比例高.结论 成人睡眠相关性癫痫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和EEG表现,VEEG相较常规EEG更能提高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且对睡眠期发作事件的定性提供诊断依据,并能反映癫痫样放电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对成人睡眠相关性癫痫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