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小肠系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俊;吴莉;何波;韩丹*

    患者男,43岁.腹痛、黑便半年余,伴有发热、恶心及腹胀,无呕吐及腹泻,体重下降约15kg体检:左侧中上腹可触及一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 心包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料波;俞志坚;王显龙;章绪辉

    患者女,50岁咳嗽、咳少量痰,伴发热,无胸闷、气促,无肢体乏力及夜州盗汗.实验室检查:CK-MB 46.4 U/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3×109/L X线胸片示纵隔肿物CT(图1~4):示中纵隔不规则形稍低密度肿物,平扫CT值约14 ~19 HU,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大小约11 cm×9 cm×11 cm,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20~28 HU,肿物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肿物与邻近血管分界清楚,血管推压移位;两肺实质未见异常,心包少量积液,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 单侧卵巢Brenner瘤一例

    作者:陈妙玲;李新春;陈镜聪;赵康艳

    患者女,75岁.反复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 10年,再发14天.体检:右附件医可触及一实性包块,大小约10 cm×7 cm,边界清,可活动.

  • 胸腔多发骨外骨肉瘤一例

    作者:郭小芳;刘玉林;陈宪

    患者男,57岁,因“咳嗽、胸闷3周”入院.无发热、咳痰及咯血,抗炎治疗无效.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支气管外压性隆起.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腹部B超未提示异常.肺功能基本正常,轻度肺气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HBsAb(+),HbcAb(+).胸腔冲洗液瑞氏染色未见癌细胞.

  • 肾上腺外髓样脂肪瘤二例

    作者:石双任;陈宏伟;姚选军

    例1男,66岁.体检发现后腹膜占位.患者无畏寒、腹痛、腹泻,大小便正常.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病史.体检: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输尿管径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

  • 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伴多部位转移一例

    作者:王芳芳;胡春洪;张敏鸽;张京刚;胡粟

    患者 女,41岁.咳嗽伴胸闷气急1个月,发热,盗汗.体检:T 36.7℃,两肺呼吸音粗,肺底闻及少量湿啰音,肝区轻压痛,无叩击痛,肝脾肋下术及.血常规提示严重贫血,血红蛋白58 9/L,骨髓涂片示缺铁性贫血.结核抗体阴性.肿瘤全套正常范围.

  • 前列腺间质肉瘤一例

    作者:陈世贵;成善泉;王志远

    患者 男,34岁.排尿不畅伴尿痛,偶有血尿3个月余,近2天出现排尿困难,尿痛,来院就诊.体检:膀胱区膨隆,可触及肿块.膀胱镜:前列腺中叶增大.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下尿路梗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正常.前列腺特异抗原(PSA)l.12 ng/ml(正常(0~4),等克分子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CPSA)1 00 ng/ml(正常0~3.6).

  •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并腋窝淋巴结结核一例

    作者:蒋国元;申霞

    患者 女,36岁,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包块并逐渐增大,不伴乳头回缩、皮肤凹陷及乳头溢液.体检于右乳12点钟处扪及4.0 cm×3.5 cm×2.5 cm的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边界不清,活动欠佳,无波动感 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

  • 股骨骨干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王立英;李欣;王春祥;闫喆

    患者女,1岁.间断发热5天,步态异常20余天入院.体检:右大腿肿胀,压痛,局部不红,无波动感,右下肢活动受限.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无外伤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9 ×109/L,中性粒细胞0.2184,淋巴细胞0.

  • 胃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付芳芳;沈海林;王聚宝;尚海龙;刘冬

    患者男,30岁,因“反复上腹疼痛不适3年”入院.体检:腹平,触诊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及明显包块,肝肾区无叩痛,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 敏感性编码技术在肝脏磁敏感成像中应用的参数优选探讨

    作者:李秋云;肖恩华;李华兵;贺忠;陈炜

    目的 探讨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应用于肝脏磁敏感成像(SWI)中的佳扫描参数.资料与方法 对20名成年健康自愿者行肝脏SWI,比较不同SENSE因子及激励次数(NEX)对图像质量的影响.SENSE因子分别取1.0、1.5、2.5、3.5,NEX分别取1、2、3.结果 在不同参数的比较中,SENSE因子为1.5的图像质量较好,NEX为1的图像质量较好.结论 应用SENSE技术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SENSE为1.5、NEX为l是肝脏SWI较好的扫描参数.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膀胱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程;陶静;路青;许建荣;华佳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膀胱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资科与方法 膀胱癌术后可疑复发患者44例,于3.0T MRI上行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比较增强序列与DWI鉴别膀胱癌复发及炎症的能力.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膀胱癌复发与炎症的ADC值区别,并绘制ADC值诊断膀胱癌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增强序列诊断膀胱癌复发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9.5%、96%、57.9%;DWI为95.5%、96%、94.7%.DWI诊断结果与病理一致性相当好(Kappa=0.907),增强序列一致性中等(Kappa=0.564).DWI与病理诊断结果的McNemar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增强序列与病理诊断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膀胱癌复发的平均ADC值为(0.90±0.23)× l0-3 mm2/s,显著低于炎症(1.32±0.14)×l0-3mm2/s.ADC值鉴别膀胱癌复发与炎症的准确率高(ROC曲线下面积=0.93),ADC值取1.075×10-3 mm2/s时是佳诊断界值(敏感性+特异性=1.833).结论 DWI序列对膀胱癌术后鉴别肿瘤复发及炎症瘢痕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膀胱MR检查的常规序列.

  •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的螺旋CT表现

    作者:徐嬿;陈燕萍;王琦;吴芹;刘彩霞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HA,进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使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评估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密度特点及动态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结果 6例中,弥漫多结节型4例,巨块型2例.6例CT平扫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弥漫多结节型病灶大部分呈中心斑点状强化,少数病灶呈边缘结节状强化,随后病灶强化区域明显扩大而呈典型的渐进性强化特点;延迟扫描部分或全部病灶与肝实质呈等密度强化.巨块型病灶多呈小片状不均匀渐进性强化,整个病灶的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及周围的血管.结论 PHA的田表现为中心斑片状渐进性强化的特点,不典型时需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及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终确诊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作者:应世红;徐晓俊;张敏鸣

    目的 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 HSOS)的CT和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HSOS患者的CT和/或MRI增强扫描表现,其中22例有土三七服用史.结果 25例患者均可见以第二肝门为中心环绕三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爪”形稍高密度或T1WI稍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灶,并且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灶增大,强化更加明显.21例肝静脉未见对比剂充盈,2例模糊显示,1例显示肝静脉较细,l例仅左肝静脉清晰显示.肝脏肿胀21例,腹腔积液24例,门静脉增宽9例,脾静脉增粗8例,脾增大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5例,胆囊壁增厚水肿I2例,小肠壁增厚水肿4例,门静脉周围水肿1例.结论 HSO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尤其是以第二肝门为中心环绕三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爪”形肝实质渐进性强化及肝静脉不强化或显影较差的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HSOS.

  • 基于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右半肝肝动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郑登儒;周庭永;钱学华;张慧;徐伟;李林宏;刘智华;吕发金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探讨活体右半肝肝动脉在肝内分布情况,为右半肝肝脏疾病的诊疗提供形态学资料.资料与方法 采集120例受试者肝脏CT图像,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肝动脉.测量右半肝肝动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右动脉起源变异发生率为13.3%,变异的肝右动脉可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腹腔干;肝右动脉主干长度为(57.19±24.61)mm;肝右动脉主干起始处、中点(1/2处)、分叉处内径分别为(3.61±0 77) mm、(3.33±0.72)mm、(3.21±0.65);肝右动脉发出左内叶支的出现率为35.0%,其起始处距肝右动脉主干起点处的长度为(22.18±13.63)mm;在肝右叶实质内肝右动脉主干分为2支型、3支型、4支型、5支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5.8%、3.3%、13.3%、1.7%;肝右动脉右前叶支与右后叶支主干的夹角为(72.70±20.28).,二者主干长度和起点处内径分别为(27.31±16.13)mm、(2.41±0.67)mm和(33.41±26.48)mm、(2.20±0.64)mm.结论 64-MSCTA可真实、准确地提供活体肝右动脉的形态学资料;肝右动脉在肝内的分支分布较为复杂,在右半肝内以二分支(右前叶支和右后叶支)为主,肝右动脉右前叶支和右后叶支主干的夹角以锐角为主.

  • 膈肌脚及脚后间隙病变的CT与MRI诊断

    作者:刘文华;彭卫斌;王冬青;殷瑞根;赵亮;李月峰;刘文;孙维斌;赵天

    目的 分析膈肌脚及脚后间隙病变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膈肌脚及脚后间隙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70例病变中下腔静脉变异16例;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5例;主动脉夹层59例;腹主动脉动脉瘤15例;骨质增生20例;椎旁脓肿3例;淋巴结肿大76例;食管裂孔疝30例;食管破裂感染伴纵隔积气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3例;肿瘤直接侵及41例.结论 正确认识膈肌脚及脚后间隙解剖结构有助于脚后间隙病变的诊断.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慢性肾病肾功能损害方面的价值研究

    作者:徐学勤;林晓珠;陈克敏;凌华威;李晓;徐耀文;陈楠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慢性肾病(CKD)肾功能损害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CK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57例,采用b值500 s/mm2在屏气情况下进行肾脏冠状面DWI.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收集血清肌酐水平(SCr)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患者肾脏ADC值与SCr、肾小球滤过率(GFR)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肾脏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4.466,P<0.01).病例组双肾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与CKD1期患者肾脏ADC值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与CKD2~5期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肾脏ADC值与SCr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49,P=0.001).病例组肾脏ADC值与肾脏核医学GFR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26,P=0.011).结论 DWI不但有助于CKD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对于CKD的分期也有一定的价值.

  • 继发性非结核性肠系膜炎螺旋CT表现

    作者: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

    目的 探讨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继发性非结核性炎症的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和/或腹腔穿刺/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继发性非结核性肠系膜炎患者的CT资料,着重观察肠系膜炎性改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 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32例(100%,32/32),条索影9例(28.1%,9/32),结节影2例(6 1%,2/32),系膜血管增粗29例(90.6%,29/32),系膜淋巴结增大5例(15 6%,5/32),其短径均<1 cm.结论 继发性非结核性肠系膜炎CT表现有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条索影、结节影、系膜血管增粗以及系膜淋巴结增大.继发性非结核性肠系膜炎多见于邻近有炎性病灶的病例.

  • MR T2WI肝脏信号强度指标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

    作者:舒健;赵建农;韩福刚;唐光才;阿晓鹏;陈欣;罗丽

    目的 探讨MR脂肪抑制T2W1肝脏信号强度指标(SI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正常18例.扫描序列主要为脂肪抑制T2WI,肝脏SII为肝脏与右侧背肌信号强度之比.结果 肝脏SII平均0.966±0.172.多因素方差分析G分组F=8.608,P=0.000;S分组F=4.032,P=0.009;G和S交互作用F=2.374,P =0.050.偏相关示SII与G间r=0.622,P=0.000;与S间r=-0.361,P =0.011.接受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示SI1诊断中重度肝炎曲线下面积=0.925,P=0.000,佳诊断界点SII=0.97.结论 MR脂肪抑制T2WI肝脏SII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其判断中重度炎症活动的值为>0.97.

  • 前列腺炎的MRI及MRS初步研究

    作者:周芳;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胡惠良;胡翼江;陈瑛

    目的 研究前列腺炎外周带的MRI表现及MR波谱(MRS)特征.资料与方法 21例前列腺炎患者行MRI平扫加MRS成像,观察前列腺外周带的信号形态及信号强度,同时计算感兴趣区的胆碱(Cho)+肌酸(Cre)/枸橼酸盐(Cit)比值.结果 21例前列腺炎患者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是31.80 ng/ml.2例呈非结节局灶低信号,10例显示为双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3例显示为一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l例显示为结节状局灶低信号,其余5例没有信号异常.14例MRS谱线示Cho峰升高,Cit峰下降或消失,另7例MRS谱线正常,21例(Cho+Cre)/Cit均值为6.44.结论 前列腺炎外周带低信号(T2WI)对前列腺癌并不具有特异性,前列腺炎的MRS谱线可类似于前列腺癌的波谱特征,可导致前列腺癌的假阳性诊断.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刘衡;杨智强;王永涛;刘炫;陈华;张体江;骆科进

    目的 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1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1扫描.结果 5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均为单发,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直径1.2-6.5 cm.发生于颞叶例,鞍内1例,桥小脑角区1例,中后颅窝三叉神经走行区1例,顶叶1例.CT平扫病灶均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MR T1WI上3例病灶为等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低信号.T2WI上3例病灶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高信号.MRI增强所有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T2W1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 T2WI上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较具特征.

  • 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瘤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对照研究

    作者:谢惠;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蒋孝先;李建秋;陈莉;覃川

    目的 探讨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MCAA)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hy,VCTDSA)上的形态学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1月54例55个MCAA VCTDSA表现,根据颅内有无出血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由两名神经放射学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二者形状、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分叉角度、瘤体纵横比(aspect ratio,AP值),比较二者在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破裂组动脉瘤36个(65.45%),其中椎状或半球状15个(41.6%),囊状12个(33.33%),梭状3个(8.33%),球状1个(2.77%),不规则5个(13.88%);未破裂动脉瘤19个(34.55%),其中锥状或半球状11个(57.89%),囊状4个(21.05%),球状4个(21.05%),二者形状分类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破裂组动脉瘤瘤壁伴尖角征12个(33.33%):顶壁8个,侧壁4个;瘤样突起6个(16.67%):顶壁4个,侧壁2个;瘤体上小动脉2个(5.56%),伴子瘤3个(8.33%);未破裂组动脉瘤瘤壁伴尖角征2个(10.52%),均位于侧壁,瘤样突出位于侧壁2个(10.52%),伴瘤体上小动脉1个(5.26%),二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长径分别为(6.05±5.85)rm、(4.55±7.10)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载瘤动脉分叉角度分别为(138,70±31.90)°、( 144.53±21.81)°,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颈分别为(3.50±2.40)mm、(3.00±1.70)mm,分叉角度及瘤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AP值分别为1.68±0.83,0,87±0.92,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6),AP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71%,AP临界值为1.28.结论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VCTDSA具有形态学差异,二者瘤壁征象、载瘤动脉角度、瘤颈、瘤体长径无明显差异,形状有明显差异,而AP值作为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碧英;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胡建平;江飞;邢振

    目的 探讨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3例同时行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脑AVM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评价3D-MSCTA诊断准确性,评价指标包括病灶检出率、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脑内合并病灶.结果 33例患者,3D-MSCTA检出32例35个AVM,1例未检出AVM;DSA检出33例36个AVM,3D-MSCTA检测AVM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6.9%,假阴性率为3.1%.3D-MSCTA在显示AVM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方面与DSA没有显著性差异,诊断基本一致;3D-MSCTA同时显示24例DSA无法显示的脑出血.结论 3D-MSCTA是一种基本可以替代DSA作为诊断颅内AVM的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

  •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的研究

    作者:郑玲;张龙江;路莉;朱飞鹏;赵艳娥;卢光明

    目的 分析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36例进行了3D TOF MRA且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对照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以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以患者为分析单位评价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能力.对3D TOF MRA均检出动脉瘤者,分别测量动脉瘤的长径、短径和瘤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DSA和/或手术检出28例患者有28个动脉瘤,8例患者无动脉瘤;3D TOF MRA检出31例患者31个动脉瘤,5例患者无动脉瘤.以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参照,以患者为分析单位,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75.0%、75.0%.3D TOF MRA和DS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长径、短径和瘤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3D TOF 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高的敏感性和中等的特异性,高的假阳性率提示在作出小动脉瘤的诊断时需谨慎.

  • 淋巴管肌瘤病的胸腹盆部影像学表现

    作者:梁辉清;关玉宝;刘海明;黄锦钊;曾庆思

    目的 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的胸部及腹盆部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LAM患者胸部及腹盆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直径约0.5-2 cm的无壁或薄壁的小囊腔,其中10例囊状影弥漫性分布,1例散在分布,1例仅有数个小囊腔;伴有气胸、胸腔积液7例;11例(92%)患者腹盆部出现异常,其中腹膜后多发淋巴管肌瘤4例(2例伴有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其中1例伴有卵巢畸胎瘤、1例伴有双侧卵巢囊肿)、合并肝肾及盆腔多发血管肌脂瘤1例、合并肾血管肌脂瘤1例;此外7例中,子宫肌瘤2例,肝肾多发血管肌脂瘤伴子宫肌瘤、胆囊息肉伴子宫肌瘤、肝多发血管肌脂瘤伴子宫肌瘤、肝脏囊肿、腹腔积液各1例.结论 LAM是一种多系统的疾病,其胸部及腹盆部病变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

  • 叶内型肺隔离症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

    作者:石建成;朱石柱;刘怀军;李晖

    目的 观察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影像特征,分析疾病发病机理,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对1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发病部位、形态、病变周围情况、病变与血供关系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16例中病变位于右下肺5例,左下肺11例.表现为大片状不均实变其间囊状透亮区8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或囊实性肿块影4例,表现为单纯囊性肿块3例,仅见到异常供血动脉而肺组织未见明确异常l例.除以上表现外,异常供血区内肺组织见到肺气肿8例,支气管扩张4例.所有病例均经MPR、MIP及CPR等重组方法发现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体循环供血动脉均来自主动脉,供血动脉1支15例,2支1例,只有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无隔离肺肿块1例,引流静脉为肺静脉14例,引流人奇静脉2例.供血动脉分支范围在病变范围内10例,供血动脉分支范围大于病变范围6例.结论 叶内型肺隔离症实质是局部肺血供的异常,体循环异常供血动脉既供应影像学表现异常的肺组织,同时也可供应其周边的影像学表现正常的肺组织;异常供血区内可见到正常、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及囊肿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明确分界,并非真正肺组织的隔离.

  • MSCT三维重组对肺内局限性磨玻璃影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智伟;张传玉;赵军;于华龙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对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肺内局限性磨玻璃影(fGGO)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48例fGGO(36例肿瘤性病变,12例非肿瘤性病变)的MSCT三维重组资料,对病灶的大小、三维比率、形状(圆形/类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边缘(毛刺、分叶、棘状突起)、轮廓(清楚、模糊)、内部结构(实性成分、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其他含气腔隙)及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fGGO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8例fGGO中,纯磨玻璃影(pGGO)15例,混合性磨玻璃影(mGGO)33例.对于临床资料、病灶大小、病灶边缘(毛刺、棘状突起)、内部结构(其他含气腔隙)、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征)在肿瘤性fGGO和非肿瘤性fGGO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三维比率、病灶形状(圆形/类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病灶边缘(分叶)、病灶轮廓(清楚、模糊)、内部结构(实性成分、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邻近结构改变(血管纠集征)在肿瘤性fGGO和非肿瘤性fGGO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灶三维比率多为1-1.24,呈圆形/类圆形,分叶,轮廓清楚,内部结构多有实性成分、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纠集征是诊断肿瘤性fGGO的重要征象;而病灶三维比率≥1.5,呈多边形/不规则形,轮廓模糊是诊断非肿瘤性fGGO的重要征象.

  •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

    作者:许倩;徐凯;李绍东;孟闫凯;杨春;刘颖

    目的 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pPNET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11例pPNET中9例行CT检查,2例行脊柱MRI检查.结果 11例病灶中1例位于鼻腔,4例位于胸壁,2例位于腹膜后,2例位于盆腔,2例位于脊柱.9例软组织pPNET表现为较大且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双期扫描动脉期多数肿瘤内见细小供血动脉,静脉期肿瘤持续性强化且密度趋向均匀.2例脊柱pPNET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肿块,肿块边界不清,包绕椎体并延伸至椎管内压迫脊髓.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且不均匀.结论 pPNET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是诊断的关键.

  • WB-DWI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洪涛;刘倩;陆虹;盛复庚;乔鹏岗;周娟;李功杰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评价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6名健康自愿者及1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WB-DWI,利用三维大密度投影(3D-MIP)重组及黑白反转技术,观察病变显示效果.骨转移部位分为颅骨、肋骨、胸锁骨、脊柱、骨盆、四肢骨六个区域,计算骨转移在各个区域的真阳性数、假阳性数、假阴性数及准确率.测量骨转移及正常骨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背景抑制的WB-DWI经3D-MIP重组及黑白反转技术,病变周围组织信号被抑制,转移病灶清晰显示.WB-DWI发现骨转移病灶的能力能够满足临床的要求,平均准确率达85.6%,诊断四肢骨转移的准确率低(66.7%).在b=800 s/mm2的图像中,骨转移与正常骨间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WB-DWI显示乳腺癌骨转移具有一定优势,ADC值为确定转移病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能够满足临床筛查骨转移的要求,为临床确定肿瘤的TNM分期提供新的影像检查手段.

  • 四肢软组织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唐浩;邹丹凤;陈卫国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例发生于上肢,5例发生于下肢,5例边界较清晰.在MRI上与肌肉相比,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2例内部可见线条状留空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抑脂序列上呈较均匀的高信号,注射Gd-DTPA增强扫描,3例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病灶强化较均匀;4例可见明显包膜形成,瘤周未见水肿.2例在CT检查中显示病变与肌肉相比在平扫可见等、低密度成分,以前者为主,1例相邻骨质可见溶骨性破坏且瘤内可见散在不规则钙化影,增强扫描轻度及明显强化各1例.结论 四肢软组织横纹肌肉瘤无明显影像学特征,若在检查中发现四肢软组织肿块且强化明显时,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 小腿围测量判断劣势腿在骨密度测量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淼淼;刘丽华;张晨;冯杰;沈文;祁吉

    目的 探索小腿围测量判断劣势腿在骨密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择46例行腰椎和左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排除髋部、腿部疾患,明显疼痛症状和肢体不利者等),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同时行右髋部检查,进行双髋部骨密度、T值的配对统计学检验,小腿围之差与相应部位骨密度、T值差值的相关性分析,以三个部位的低T值为金标准,比较腰椎、左髋部、右髋部、优势侧髋部、劣势侧髋部及腰椎和各髋部组合T值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量正常的诊断性指标,进一步分析双髋部T值不在同一诊断类别的患者.结果双髋部骨密度、T值差异无显著性,双侧小腿围之差与双侧髋部相应部位骨密度、T值之差无相关性,组合腰椎与劣势侧髋部T值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高,均为100%.结论 根据小腿围判断劣势腿组合腰椎是佳骨密度组合测量方法.

  •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后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价值

    作者:史恒峰;韩萍;吴发银;桂广华;陈平;余佑高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后CT血管造影(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89例患者均接受64-MSC-TA检查,每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技术参数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人工作站后进行自动减影,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三维容积再现(3D-VR)及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对狭窄血管进行评估、诊断.其中60例患者在2周内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其作为金标准,探讨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89例患者经MSCTA检查后128例示头颈部血管狭窄,其中60例经DSA检查对比,得出MsCTA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96.5%、特异性99.3%、准确性98.6%、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99.8%.结论 DSCTA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图像优良,操作省时、方便,具有去除骨质、凸显血管的优点;尤其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方面,可以替代DSA成为筛查、诊断及术后随访疾病的重要方法.

  • 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作者:曾丁巳

    在磁共振成像领域中,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作为一项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以从微观领域评估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目前主要应用于脑组织各方向白质纤维及纤维束的评价[1].扩散加权成像( DWI)及DTI的理论前提为水分子扩散呈正态分布[2];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基于DTI技术上的延伸,为描绘组织内非正态分布水分子扩散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较传统的DTI技术,DKI更适合把握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3].笔者旨在简要综述DKI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应用及DKI与DTI在相关方面作一定的比较.

  • 共轭采集技术在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

    作者:吕仁锋;谭晓天;骆承龙

    目的 研究头颈联合CTA成像采用64排128层共轭采集技术改善图像Z轴分辨率,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资料与方法 连续选取行头颈联合CTA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00例,采用128层40 mm的容积数据采集.B组100例,采用64层40 mm的容积数据采集.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以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同时记录空腔、血管腔内和软组织的图像噪声值,有效剂量,计算各组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7±0.50和3.1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P<0.05),A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B组.(2)A、B两组图像空腔、血管腔内和软组织的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4.2l±1.37和16.48±1.62、10.43±0.57和14.06±1.03 、20.79±1.01和24.26±1.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两组图像的有效剂量分别是(4.02±0.58)mSv和(4.09±0.60)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05).结论 头颈联合CTA成像中,采用共轭采集技术,在没有增加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提高Z轴分辨率,清晰地显示组织的细微结构,整体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传军;李晓东;刘林祥;邵长青;蒋学美;朱西琪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肠镜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108例,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组处理,获得兴趣区的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做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统计比较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以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平面的总符合率为82.4%.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诊断符合比例分别为:9/9、16/21、24./35、10/11、6/7、9/9、11/12,4/4.如将病例分为十二指肠组、空、回肠组及结、直肠三组,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40/56、40/43.三者诊断符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x2=9.92,P=0.007 <0.05).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8%、82.4%,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x2 =2.1429,P >0.05),但不同阅片者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κ值)提高分别为0.71、0 82,阅片者的诊断信心进一步增加,两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285 <0.05).结论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平面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十二指肠和结、直肠梗阻诊断符合率高于空、回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另外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不同诊断医师诊断一致性,提高对肠梗阻定位诊断信心指数.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袁春旺;郑加生;黄强;高堃;王剑峰;于平;戴定可;翟仁友

    目的 评价肝移植(LT)术后胆道并发症(BC)的介入治疗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7月至2009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41例LT术后B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BC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部分患者行肝穿刺活检;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黄疸相关指标综合评判,采用SPSS 18.0软件对黄疸指标进行统计分析,P<O.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1例患者BC包括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32/41)、局限性胆管狭窄(16/41)、胆漏、胆汁瘤(3/41)、胆泥淤积(2/41)、胆管结石(1/41)、肝外胆管迂曲延长(2/41).全部患者术后近期(1个月内)黄疸明显缓解,黄疸指标显著下降(P<0 05);多数患者中远期黄疸复发,但予以介入干预后均再获缓解.结论 胆管狭窄是LT术后常见的BC,经皮穿刺胆汁引流适用于各型BC,球囊扩张成形对局限性胆管狭窄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适当的介入治疗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LT危险期,随后适时的介入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

  • 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膀胱癌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后疗效的价值

    作者:朱勇;何光武;沈丰;成中意;何江波;项华;文洁;刘慧黎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膀胱癌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8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于介入术前后行MR DWI.在GE Signa Excite HD 1.5T MR扫描仪上,先取多个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分别为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000s/mm2、1200s/mm2、1500 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 SE-EPI)序列对28例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的膀胱癌肿块分别于术前24-48 h、术后7~ 10天各进行一次多b值的DWI.经分析比较后选取合适的b值为1200s/mm2,测量出每例膀胱癌不同监测时间点的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例膀胱肿瘤治疗前平均ADC值(1.15±0.12)×10-3 mm2/s,介入治疗后肿瘤平均ADC值(1.36±0.15)×10-3mm2/s,治疗后肿瘤平均ADC值升高,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对膀胱肿瘤的ADC值进行动态测定,可以评价膀胱癌介入治疗后早期病理学反应.

  • 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赵建新;朱晓黎;孙鸽

    目的 回顾分析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lCC)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或操作后在床边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用难或失败的52例患者,在DSA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对静脉显影不佳者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靶静脉,对静脉迂曲或变异者采用微导丝导引法置管.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成功置入PICC管,置管成功率96.1%.其中46例一次成功置管,4例第一次置入失败,第二次置入成功;全部病例均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21例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法,4例因头静脉注入深静脉角度过锐或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段狭窄,走行迂曲而使用微导丝导引克服血管迂曲后置管成功,2例因双侧肘正中静脉缺如,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狭窄、闭塞置管失败.50例置管患者中,平均留管时间73天,2例(4.0%)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l例(2.0%)发生致命性肺栓塞;l例(2.0%)发生无菌性静脉炎.结论 DSA导引下运用介入方法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床边置管的盲目性.

  • 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像对兔VX2肝移植瘤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作者:葛艳明;李耀武;王滨;孙业全;戴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体部成像(MR DWIBS)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静脉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Es)治疗VX2肝移植瘤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荷瘤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ES组经耳缘静脉注射ES0.7 mg·kg-1·d-1,连续应用12天;TACE+ ES组经肝动脉给予超液化碘油0.2 ml/kg和阿霉素2 mg/kg,并经耳缘静脉注射内皮抑素0.7mg·kg-1· d-1,连续应用12天.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MR DWIBS检查,分别测量各组肿瘤组织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评价DWIBS及DWIBS原始图经3D MlP重组及黑白翻转获得类PET图像的图像特征.结果ADC值从治疗后第3天起即有变化,TACE+ ES组ADC值在治疗后第3、7、13天均高于ES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lBS可以在治疗早期动态评价TACE术联合静脉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ES对VX2肝移植瘤的疗效.DWIBS结合ADC值的定量测量及类PET大范围成像,可以无创性活体评价药物抗肿瘤的治疗反应,为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巨大子宫肌瘤MRI与病理、临床对照研究(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颖;李银官;曹代荣;胡建平;王行富

    目的 探讨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与MRI表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巨大子宫肌瘤4例,结合文献复习其MRI形态及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及临床症状对照.结果 4例巨大子宫肌瘤均位于浆膜外并沿于宫长轴方向生长,3例以左侧阔韧带为蒂偏侧生长;2例见“桥接血管征”.临床上以压迫症状为主无妇科症状.MR脂肪抑制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似“大理石花纹”样,T1WI呈等信号,增强呈结节样不均匀强化.对应于病理上肌瘤变性,包括4例玻璃样变、4例黏液样变,2例囊变,1例梗死.结论 掌握肌瘤变性的病理背景及相关临床特点有助于巨大子宫肌瘤的准确诊断.

  • 少见部位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正;赵艳娥;刘君阳;黄伟;卢光明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的MRI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EVN患者资料共4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MRI影像表现.结果 4例中,2例位于颈髓,呈囊实性改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病灶内可见出血并伴有继发性脊髓空洞;2例位于颅底,均以实性肿块为主,信号欠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肿瘤内均可见多发的流空血管.增强后4例肿瘤呈不均匀中~重度强化.结论 EVN 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鉴别诊断中应考虑该病可能.

  • 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价值

    作者:季学满;张宗军;卢光明;毕俊;袁彩云;王俊鹏;贾传海

    目的 评价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儿童小脑常见后颅窝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经临床治疗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患者中,髓母细胞瘤24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9例.所有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MBI检查,在重组的ADC图像上比较肿瘤实质与正常小脑实质的信号强度,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三组肿瘤实质的ADC值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ADC图像上24例髓母细胞瘤中,9例肿瘤呈低信号、12例呈略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0.70±0.11) ×l0-3mm2/s.所有10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呈高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1.80±0.30)× 10-3 mm2/s.9例室管膜瘤中,5例肿瘤呈略高信号、4例呈高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1.16±0.18) ×l0-3 mm2/s.髓母细胞瘤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ADC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P值<0.01).髓母细胞瘤较室管膜瘤的ADC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9,P值<0.0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较室管膜瘤的ADC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P值<0.05).结论 脑肿瘤实质ADC值的测量简便易行,可用于术前鉴别儿童后颅窝肿瘤,尤其有助于鉴别髓母细胞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MR增强FLAIR序列在儿童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静;李欣;王春祥;赵滨

    目的 分析儿童脑膜异常强化病变的MRI特征,探讨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8例脑膜异常强化病变患儿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检查,增强检查为注人对比剂后行T1WI及FLAIR扫描.所获图像由三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评估.结果 增强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的显示较敏感,同时可以将强化的皮层静脉及静脉窦正确区分,并可显示脑脊液的强化,但对于伴有脑实质内微小病灶的显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增强FLAIR序列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增强T1WI具有较强的补充作用,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F52-8C程控X线机故障检修二则

    作者:侯晓;徐彦博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到外电源频率显示是“0”,紧接着出现故障代码“Err3”,自检不能完成.故障分析与检修故障显示“Err3”,提示外电源频率超标.电源频率自检电路,首先将外电源交流380V通过T1变压器降压,然后经VI硅桥将交流变成脉动直流,后通过v3三极管将脉动直流转化为同步信号输入计算机板进行检测.用示波器测电源板上TP5同步信号测试点,无同步信号,再向前测D2反向器及R19电阻,均无同步信号.

  • 读片窗

    作者:袁涛;全冠民;卢明明;车东东

    患者女,30岁.鼻塞、嗅觉减退6个月、加重20天.体检:鼻黏膜慢性炎症,鼻中隔左偏,双侧下鼻甲肿大.右侧鼻腔内息肉样肿物.咽部急性炎症.实验室检查及胸片未见异常.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