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吞钢板致十二指肠慢性穿孔1例

    作者:阿里木江·阿吾提

    病历资料患者,男,29岁,维族,18天前在劳教时吞服皮鞋钢板2块,出现右中腹阵发性疼痛,伴纳差,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曾在当地医院诊治,无效后转入我院,查体:T 37℃、BP 90/60mmHg,痛苦貌,心肺(-),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右中腹至左下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检查血常规:WBC 13.15×109/L,N 74.3%,腹片:见有0.8cm×12cm长方型金属物,膈下无游离气体.临床诊断:消化道金属异物.遂急诊在连硬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无渗液.胃、小肠、结肠未见异常,未扪及钢板.小肠系膜根部肿胀,质硬.打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扪及钢板部分在十二指肠肠腔内,部分在肠系膜要部性块中.游离十二指肠二、三段,见十二指水平段肠系膜上A右侧水肿.疤痕粘连紧密,锐性松解十二指肠水平段下缘穿孔1.5cm,钢板从此穿入下腔V前小肠系膜根部内取出钢板,切除十二指肠第三段至Fits下20cm空肠段,行十二脂肠第二段与空肠端端吻合术,胃造瘘术,手术顺利,术后抗炎、补液,支持治疗,切口一期愈合,住院18天痊愈出院.

  • 肠系膜裂孔与裂孔疝(附3例报道)

    作者:张继光;林宏福

    肠系膜先天发育不良形成裂孔,部分病人发生肠管疝入,临床习称为肠系膜裂孔与裂孔疝,多见于小肠系膜根部.该畸形的发生率目前尚无精确的统计,尸检方面的报道也很少.笔者曾收治3例,现予报导,并就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纤维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勇;金晓龙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纤维瘤病(SIF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2例SIFM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块均位于小肠系膜,病变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色,质地韧,编织状.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似纤维母细胞,排列成束状,相互交错,可形成大量胶原纤维;细胞核无异型性.肿瘤向肠壁肌层及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病变无坏死.增生的梭形细胞Vim、Des(+),而CD34、CD117、actin和S-100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虽然SIFM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特点,但若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但是并不转移.

  • 小肠系膜淋巴结外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辛芝;罗彦英;战忠利;孙保存

    目的 探讨小肠淋巴结外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发生于小肠淋巴结外的2例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小肠淋巴结外FDCS组织学无特征性结构,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呈合体状,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有清晰的核膜,部分有明显核仁,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间常混有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CD21、S-100和vimentin(+),CD68散在(+),EMA、CDIa、desmin、AEl/AE3、CD45RO、CD3、LCA和MPO(-).结论 小肠系膜淋巴结外FDC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应予以完整切除.

  • 胰腺肉瘤样癌1例

    作者:金华;皋岚湘

    患者男性,46岁.左季肋部无明显诱因阵发性疼痛3个月入院.B超示左腹12.0cm×10.Ocm×0.4cm肿物,图象边界清,轮廓规整,周边似有包膜,印象:左上腹部肿物.CT示:胰体尾部肿物呈不均匀性增强,密度不均匀,见囊性低密度区,印象: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囊腺癌.手术所见:肿物位于腹膜后胰体尾处,大小约15cm×l3cm×l3cm,表面呈结节状,小部囊性,肿物广泛浸润结肠系膜及小肠系膜,无法完整分离,术中切除肿瘤及脾脏送检.

  • 腹膜弥漫性蜕膜细胞样型恶性间皮瘤一例

    作者:郭华;陈卉娇;张尚福;步宏

    患者男,76岁.因膀胱癌术后14年,腹胀1年,加重半年于2003年4月入院.患者14年前因无痛性血尿于我院确诊为膀胱癌,行电凝切除术,术后病理: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定期膀胱镜复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1年前出现反复腹胀,半年前加重伴体重下降,2个多月减少10 kg.既往有30多年吸烟史,无石棉接触史,无家族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胸部肺气肿征;腹丰满,叩鼓,张力稍高,未扪及确切包块.CT示:脾周、双侧结肠旁沟积液;腹膜增厚,并见小结节;大网膜密度增高呈饼状,其内密度不均;小肠系膜稍肿胀.右下腹肠曲分界不清,肠间积液伴肠曲粘连;肝脾胆胰及双肾未见异常,膀胱未见明显占位.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未见溃疡.结肠镜示:全结肠、直肠未见异常.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正常,癌抗原CA-125,CA19-9正常.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中等量黄色腹水,腹膜及盆腔密布粟粒状红白结节;大网膜肥厚硬韧,满布结节,呈饼块状与腹壁、横结肠系膜浸润;上腹呈冰冻状浸润,无法扪及肝胆、脾及胃十二指肠;小肠系膜肥厚、质韧,满布同性状结节,小肠肠管浆膜间充血、粗糙,失去光泽,其上也满布粟粒大小结节;盆腔腹膜满布结节,膀胱无法完全扪及,膀胱底、盆底、后腹膜满布结节.取结节状两块组织行活检.

  • 艾滋病相关性胃Kaposi肉瘤一例

    作者:侯英勇;谭云山;卢韶华;许建芳;周燕南;宿杰·阿克苏;曾海英;高峰;朱雄增

    患者男,45岁.间歇性发热伴胃区不适及腹泻半年.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多发隆起性病变,临床疑为淋巴瘤,胃镜活检示黏膜慢性炎伴灶性肠上皮化生.于2003年9月15日入院后,行剖腹探察.术中见小肠系膜根部无数肿大淋巴结,直径1 cm左右,胃大弯近幽门部多个隆起性肿块,取一枚肠系膜淋巴结快速冷冻检查,病理未证实淋巴瘤,而行胃大部切除术.

  • 伴脑膜上皮样旋涡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李佽;刘莉;刘都礼

    患者男,56岁.因阵发性左下腹疼痛半个月,于2004年6月11日入院.体检:腹部稍丰满,可扪及包块位于左下及右上腹部,质硬,轻压痛,不活动,表面尚光滑.CT示:腹部巨大包块(畸胎瘤可能性大).发现包块3 d后进行手术,术中见包块位于小肠系膜,与周围无粘连.

  • B型超声诊断肠系膜脂肪肉瘤1例

    作者:邓池波;张新花;张新红

    患者,男,45岁.去年发现腹部肿物,推之可到处游动,无其他不适.今年自觉肿物增大.在当地卫生院行超声检查,诊断为腹部实性肿块.来本院手术治疗.术前B超探查,肝、胆囊、脾、双肾及胰腺声像图未见异常,下腹部探及一大小约11.7cm×8.1cm的杂乱回声光团,边界清尚规整,内部回声极不均质,示细小光点及数个不规则的片状强回声光斑,病灶不呈"假肾征"(图1).用探头推之活动范围大.B超提示:腹部实性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多考虑来自肠系膜.本院手术证实回肠系膜肿瘤,市中医院病理报告:小肠系膜脂肪肉瘤.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

    作者:王玲玲;郑秀兰;娄阁;程文

    患者女,3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腹胀疼,有子宫肌瘤及宫外孕手术史.核磁、CT检查均提示:肠道结构紊乱.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双附件区不均质低回声包块,右侧大小约9 cm×5.7cm×5,8 cm.左侧大小6.4 cm×4.7 cm×4.8 cm,内见气体样强回声,呈腊肠状(图1),CDFI:未见血流信号.腹膜增厚13 mm,盆腔肠间隙积液,深23 mm,超声提示:(1)双附件区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考虑来源于肠道,建议超声引导下活检;(2)子宫直肠窝腹膜增厚,转移性病变不除外;(3)盆腔积液.对超声所见腹膜及盆腔可疑结节行穿刺活检(图2~3),穿刺病理结果:平滑肌瘤病.行腹腔镜下探查术+肠系膜肿物切除术+大网阑尾切除术.术中所见:肠系膜、大网膜、乙状结肠、子宫后壁、小肠系膜、膀胱返折处及阑尾组织,散在多发结节,长径0.8~16 cm,腹水50 ml.病理诊断:<肠系膜、大网、乙状结肠、子宫后壁、小肠系膜、膀胱返折处及阑尾组织>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请密切临床随诊.

  • 小肠系膜恶性间质瘤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徐松定;谢亚萍;徐良志;杨琼

    患者女,73岁.因突发性左下腹持续性疼痛4 d入院.查体:T 37.5 ℃,腹稍隆,下腹部可触及约10 cm的肿块,质较硬,活动度尚可.左下腹有压痛,轻度反跳痛,无肌卫,肠鸣音存在.化验:WBC 13.3×109/L,N 85%.纤维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黏膜轻度充血,未见新生物及溃疡.

  • 小儿小肠系膜脂肪瘤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李一锋

    患儿男,7岁.反复发作性腹部绞痛4年,近2 d又发作.患儿自3岁开始每隔3~6个月腹部发作性阵发性绞痛,发作时合并呕吐,经抗炎、补液治疗后症状消失.2 d前再次出现腹痛,呕吐.体格检查: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稍亢进,中间可闻及气过水音.胸腹联合: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所见:中下腹部未见正常肠管结构,隐约见12.0 cm×10.0 cm×5.0 cm低回声团,与周围结构及边界无法鉴别,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不规则线样强回声.

  • 超声误诊肠系膜结核1例

    作者:郭敏;刘冰;宋晓东;张凤霞;李晓萌;戴宇静

    患者,男性,19岁.主因脐周持续性隐痛4月余,近日加重就诊.查体:腹软平坦,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可扪及一约12cm×14cm×3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光滑,触痛,可活动.超声检查:肝脾胰肾未见异常,于脐周可探及15cm×18cm×4cm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不规则.改变体位其左右活动度大,上下活动受限.超声诊断:小肠系膜低回声包块(提示小肠系膜原发性淋巴瘤).X线示:右侧陈旧性胸膜炎.CT示:中腹部不定形团块影,边界欠清,密度欠均匀,CT值36~49Hu,部分层面可见数个直径1~2cm的结节影,余未见异常.印象:1.肠系膜淋巴结核;2.待除外淋巴瘤.手术所见:小肠系膜根部发现19cm×20cm×5cm结核灶,形态不规则.术后病理诊断:小肠系膜结核.

  • 彩超诊断腹茧症并肠系膜血管畸形1例

    作者:张蓉;刘倚河;郑玉凤

    患者男,20岁.患者十余年来常突然出现全腹阵发性闷痛,无明显诱因,多在饱餐后出现,疼痛发作时脐右侧可见一包块隆起,腹痛消失后包块随之消失,近一个月来腹痛加重,以不全性肠梗阻收入院.查体:脐右侧触及一大小约6cm×6cm的包块,质地软,边界清楚,轻压痛,不向周围放射,无明显反跳痛.X线钡餐未见异常,CT示腹腔中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性病变.彩色超声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于中腹部脐周围腹腔内可探及一个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的异常回声包块,大部分位于脐右侧,大小约90mm×39mm×117mm,加压探头可变形缩小,该异常区前贴前腹壁,后贴腹膜后大血管.包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其中上部可见蠕动的肠管回声,肠管未见扩张;中下部分可见多条纡曲的管状无回声,较粗的管径约9mm,CDFI示管腔内为暗淡的彩色血流充填,多普勒频谱示为低速的静脉血流,流速约0.08m/s(图1),下腔静脉局部受压变细,内径约5mm(图2),追踪扫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由肝后段至髂分支未见明显血管分支与之相通.超声提示:腹腔包块,考虑腹茧症并肠系膜血管畸形.手术所见:全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质韧的纤维膜所包裹,形似蚕茧,其上端与大网膜相连,与壁层腹膜无粘连,小肠呈暗紫色,缩短,长约3m,肠系膜亦轻度缩短、明显增厚,可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小肠系膜布满明显扩张成团状、壁薄的血管,粗的管径约10mm,系膜间轻度粘连.盲肠位于右上腹,近段空肠自盲肠左侧肠系膜根部穿出,回盲部有纤维束带压迫.切除包膜及淋巴结病理检查:包膜系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肠系膜慢性淋巴结炎.术后诊断:①腹茧症.②先天性肠扭转不良.③肠系膜血管畸形.④肠系膜慢性淋巴结炎.

  • 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1例

    作者:常跃玲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上部疼痛,有时伴呕吐,呕吐物为黄色胃液,腹痛不向周围放射,为阵发性.2年来间断发作,无腹泻及脓血便,大小便次数正常,无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小便无异常,无发热,睡眠、饮食正常.

  • 小肠淋巴管瘤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余强;张金坤

    患者男,34岁,因黑便11月余就诊。患者10月余前曾因黑便20余天伴头昏、乏力而于外院诊治,病程中约每天解柏油样便一次,渐感头昏、乏力、活动后气短明显,门诊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角溃疡、食道下段炎症、HP+,诊断为胃角溃疡伴出血,予以“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制酸治疗后大便转黄出院。3月余前因乏力不适而再次于该院诊治,查大便隐血(+++),血常规:血红蛋白6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8.7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8.9 pg,胃镜:胃角溃疡瘢痕、胃窦糜烂、贲门糜烂;胃镜活检病理:(胃窦)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局部呈腺瘤样增生;胶囊内镜:小肠出血(血管畸形可能);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盆腔CT:(1)右下腹及盆腔内团块状稍高密度影,考虑第4组小肠来源的淋巴瘤可能,累及肠系膜;(2)空肠上段小点状强化灶;诊断考虑:小肠出血,建议进一步手术治疗。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行小肠CT检查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及部分回肠弥漫性病变伴肠系膜增厚,拟脉管瘤可能大,不典型淋巴瘤不除外。小肠MR:远端空肠黏膜下及相应肠系膜异常信号,拟诊远端空肠黏膜下及相应肠系膜淋巴管瘤。小肠镜:空回肠交界以下20 cm处黏膜表面广泛小片状和颗粒状白色扁平隆起样改变,累及肠腔四周,病灶肠段及以上肠段可见少量咖啡样液体,考虑:回肠上段淋巴管瘤可能(图1)。小肠活检病理:回肠黏膜慢性炎伴淋巴管扩张。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13岁时因下腹部疼痛8h余于苏州某院就诊,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中发现腹腔内有8 cm ×8 cm ×5 cm囊肿3~4个,每个囊肿又由无数小囊组成,互不相通,术后病理报告示:腹腔囊肿、多数扩张淋巴管、纤维脂肪组织、少许平滑肌另见炎症细胞浸润,考虑诊断:肠系膜淋巴管瘤。患者入院后诊断考虑:小肠出血,盆腔淋巴管瘤,给予输血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转南京进一步诊治。患者于南京某三甲医院行腹部CT:盆腔占位,考虑脂肪肉瘤可能大,肿瘤侵犯并包绕盆腔回肠;盆腔少量积液。腹腔动脉造影: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出血。小肠镜:插入距回盲部上约200 cm后退镜观察,距回盲瓣约30 cm以内末端回肠多发小息肉样隆起,诊断考虑为末端回肠淋巴滤泡样增生。手术中见:小肠中段可见一处肠袢内系膜明显肿大,质软,系膜表面见少量出血点。术后病理肉眼:肠管25 cm,距一侧切缘11 cm肠黏膜从状乳头状突起,切面灰黄质嫩,肠壁外系膜处见一切面呈蜂窝状物直径7.5 cm。镜检病理诊断考虑:(1)小肠黏膜下脉管瘤(以淋巴管瘤为主),小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小肠系膜血管内皮细胞瘤样增生(图2)。术后该病例确诊:小肠淋巴管瘤。

  • 小肠转移性鳞癌伴类白血病反应一例

    作者:王艳芝;彭丽华;杨云生

    患者男,77岁,主因“腹痛5 d”入院,患者于2011年8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全腹持续性胀痛,以下腹为重,进食后加重,无排气,有排便,1次/d,黄色稀便,无发热、恶心、呕吐。8月18日腹痛加重,就诊我院急诊科,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8.6×109/L,中性粒细胞91.9%,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2.9%,嗜酸粒细胞0.1%,血红蛋白124 g/L,血小板计数345×109/L;立位腹部X线平片提示肠梗阻;腹部超声提示:(1)轻度脂肪肝;(2)胆囊壁胆固醇沉着;(3)腹水。既往史:患者2006年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011年3月诊断阴茎癌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图1):阴茎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右下腹可见一长约5 cm手术瘢痕,腹软,上腹部、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无液波震颤,无振水声,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全腹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腹痛减轻,出现排气,但仍有明显腹胀,伴发热,高38.9℃,且血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高达111.25×109/L,未见幼稚细胞。腹部CT增强(图2,3):肠梗阻;右下腹部小肠管壁软组织肿块伴不均匀强化,大小约5.4 cm ×5.5 cm;腹膜及肠系膜增厚;腹腔积液。骨髓涂片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86%,以成熟阶段细胞为主,红系占7.6%,巨核细胞未见产板型,考虑感染骨髓象。活检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明显,幼稚前体细胞少见,红系增生略偏低,巨核细胞可见,结合涂片考虑为反应性改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积分增高。期间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病情无好转,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为明确病因,于8月28日行剖腹探查见大量淡黄色腹水,吸净腹水,见小肠积气明显,回盲部同右下腹壁黏连,大网膜水肿,质硬,覆盖回盲部,分离黏连后,见小肠系膜部分高度水肿,表覆黄白色分泌物,回肠距回盲部约50 cm处可见一肿瘤,约5 cm ×4 cm,侵破浆膜,同周围系膜黏连,质地糟碎,已破溃,肿瘤内容物流出,清除内容物,纱垫保护肠管漏口。继续探查肝、胆、胰、脾脏无异常,腹腔内多处覆盖黄白色分泌物。后行小肠部分切除+回肠近端远端造瘘术。术后病理(图4,5):小肠、小肠系膜低分化癌伴广泛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alretinin (-), CD34(-), CK7(-), LCA(-), p63(-), PSA (-), vimentin (-), CD117(-), CK (+),actin(pan)(-),CK5(+)。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支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符合转移。本例考虑为阴茎癌小肠转移。术后3d因“腹腔出血”再次行剖腹探查+止血+宫纱填塞+回肠造瘘术。术后病情一度好转,白细胞计数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后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9月16日抢救无效死亡。

  • 肠系膜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曲春萍;林育生;唐晓华

    患者女,30岁,因腹部胀痛不适两个月就诊.查体:左上腹部向外膨隆,可触及一包块约18 cm×14 cm,边界清,表面光滑,轻压痛,活动度差.CT检查提示:腹部囊实性肿块,考虑来自肠系膜.超声所见:左上腹探及范围约15 cm×15 cm×10 cm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回声不均,包块随呼吸运动(图1~3),周边大血管及分支无明显压迫或移位现象.频谱多普勒示包块内有动脉频谱,Vmax 66 cm/s,RI为0.55(图4).超声提示:左上腹实性占位,良性倾向,考虑肠系膜肿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病变位于小肠系膜根部,距屈氏韧带约15 cm左右,与部分小肠粘连紧密,瘤体大小约20 cm×15 cm×10 cm,拟行瘤体切除加空肠端侧吻合术,部分小肠切除术,钝性剥除瘤体.

  • 家兔回肠淋巴管铸型的扫描电镜研究

    作者:滕诚毅;王晓平;魏双艳;王广友;汤凤彩

    目的:观察家兔回肠淋巴管的三维结构和微细分布.方法:淋巴管铸型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半薄切片样品,用光镜进行观察.淋巴管铸型剂是Mercox,采用回肠壁间接注射法.将注入铸型剂的回肠壁切下,置入NaOH水溶液中腐蚀,直到肠壁组织完全脱离为止,然后将淋巴管铸型样品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小肠绒毛内清晰地显示出中央乳糜管,每个绒毛中有2-3个中央乳糜管.中央乳糜管与黏膜层毛细淋巴管丛相连通.黏膜层毛细淋巴管注入黏膜下层淋巴管,后者与肌层淋巴管相吻合.肌层淋巴管连接浆膜层淋巴管,然后汇入小肠系膜淋巴管.淋巴管呈串珠样外观,其表面存有双凹切迹,该处相当于淋巴瓣的部位.铸型表面还可以见到淋巴管内皮细胞核的压迹.结论:淋巴管铸型清晰地显示家兔回肠壁黏膜层丰富的中央乳糜管和毛细淋巴管丛以及黏膜下层、肌层毛细淋巴管和大量的淋巴管的三维结构.

  • 趾恶性黑色素瘤胃内带蒂息肉样转移1例

    作者:吴志强;殷健;唐晓兰

    1 病例报告男,50岁,1994年右中趾黑色肿物,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并行右中趾切除术.1998年1-3mo先后于右小腿、右大腿及右腹股沟淋巴结复发转移行局部切除术.1998-08-28因上腹部疼痛1wk,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后壁7 x 8 cm肿物,带蒂,蒂长2.0 cm,表面不光滑,呈浅紫色,表面附有黏液及污苔.胃蠕动时肿物被推向幽门,造成幽门阻塞.活检病理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经给予全身化疗后,9 m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脾、盆腔未见异常.10mo,腹痛加重并伴有呕吐,而后腹部出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再次手术,术中见小肠系膜及根部布满黑色素瘤转移结节,空肠套叠,肠管坏死达70 cm.手术后病情继续恶化,1998-10-21抢救无效死亡.

169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