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连文渊;刘宽荣;李晋军

    为了解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现将阳城县肿瘤医院1978-2006年手术治疗结肠癌96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78-2006年手术治疗结肠癌共96例,男性44例,女性52例,年龄29~72岁;<30岁3例,30~39岁15例,40~49岁16例,50~59岁28例,60~69岁32例,>70岁2例.临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26例,Ⅲ期54例,Ⅳ期12例.病变部位:横结肠19例,升结肠24例,降结肠23例,乙状结肠18例,其他部位12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典型,16例伴不全性肠梗阻.经CT检查、内窥镜检查、X线造影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结果:腺癌89例,黏液腺癌6例,肉瘤1例.

  • 腹主动脉瘤误诊致破裂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王延福;蔺新梅

    一般资料:患者男,74岁.自述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脚趾疼痛,继而末梢脚趾发紫,经对症治疗未能缓解,且出现胃肠道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就诊.门诊彩超提示:左下肢足背动脉管腔内透声性欠佳,可见散在小强光点,彩色血流充盈欠佳.遂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于2013年11月13日收住入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心率74次/分,率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左足趾端发紫以第四掌趾为著,余无阳性体征.给予抗凝、扩血管、降压、止痛治疗,足背疼痛症状稍有减轻.2013年12月6日早上8:00患者胃肠道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依据患者习惯性便秘史,考虑不全性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及肥皂水灌肠,治疗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呼吸36次/分,心律116次/分,血压86/49mmHg,,桡动脉搏动摸不清,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经抢救后急诊CT:腹主动脉局部膨大椭圆形大径4.5cm,右前壁结构不整,壁外略高密度团索状影,左髂总动脉局部膨大卵圆形,大径5.6cm.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破裂及左髂总巨大动脉瘤.2013年12月6日18:34经抢救无效死亡.

  • 泛影葡胺在胃癌术后不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常琦;訾永宏;张磊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并发的暂时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泛影葡胺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胃癌术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认为不全性肠梗阻,收治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有患者按造影剂类型分为泛影葡胺组(27例)和欧乃派克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切除方式、合并症以及、血生化指标,并进行术后因不全性肠梗阻行二次剖腹手术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切除方式、术前合并证、既往手术史、术前新辅助治疗史、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因肠梗阻二次剖腹手术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因不全性肠梗阻行二次剖腹手术与术后血红蛋白<120 g/L、术后总蛋白<55 g/L、术后白蛋白<36 g/L、手术时间>300 min、手术类型(姑息与根治)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下地时间>3 d、行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术后因不全性肠梗阻行二次剖腹手术的发生率,术后行泛影葡胺造影检查与术后因不全性肠梗阻行二次剖腹手术直接相关(P<0.05).结论 胃癌术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较多,并发不全性肠梗阻后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有效促进肠梗阻再通.

  • 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0例

    作者:陈红;李涛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高渗中药液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是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高渗中药液灌肠的是观察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高渗中药液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作者:黄月勤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全性肠梗阻老年患者144例,对临床疗效及护理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安全有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论:采用中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治疗老年不全性肠梗阻患者.

  • 不全性肠梗阻影像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208例

    作者:周青

    不全性肠梗阻在临床上很常见,尤其通过影像检查,诊断比较容易,要进一步做出病因诊断,却相对困难,随着影像设备的数字化,通过多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利用,根据患者影像表现学特点,做出明确病因诊断.2004年5月~2008年5月收治不全肠梗阻患者208例,就其梗阻的原因与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提高不全肠梗阻诊断符合率,提出新的诊断思路.

  • 自拟健脾通气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不全性肠梗阻16例临床观察

    作者:姚强;邓建良;周炎;闵科;金俊;王维民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莫沙比利治疗不全性肠梗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无肿瘤进展的不全性肠梗阻病例,所有患者常规行静脉营养支持、莫沙比利口服,其中加用中药口服者16例,为观察组;未加用中药口服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肠粘连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16例患者均得到缓解,无行手术者;对照组18例得到缓解,2例症状加重转外科治疗.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4.06日,治疗组为5.39日,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下降6例,对照组KPS评分下降1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不全性肠梗阻可缩短缓解时间,对患者一般状况影响较小.

  • 侯宝峰治疗肝硬化合并不全性肠梗阻二则

    作者:王小锋;樊晓丹

    肝硬化晚期由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体内激素代谢失衡、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易诱发动力性肠梗阻,再加上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则更需警惕肠梗阻。肝硬化合并急腹症根据其临床特征,多与气滞、食积、热结、血瘀、寒凝、湿阻、虫积有关[1],侯宝峰主任医师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30余年,在治疗肝硬化合并不全性肠梗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其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 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程序;王占贵

    患者男,59岁.因反复腹痛20年伴腹胀、呕吐2个月于2008年2月20日入院.无黑便、便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体检:腹部丰满,无胃肠型蠕动波,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3次/分,无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腹部平片:小肠不全性肠梗阻,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症胃肠减压处理,于2008年2月26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肠切除、肠吻合术.

  • 彩超诊断肠重复1例

    作者:王志敏;徐改春;许东霞;宁云发

    患者,女,15岁.主诉因右下腹剧烈疼痛,呕吐1天入院.既往有腹疼、呕吐、痛经史.本次发病为月经中期.体检: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一包块,活动度好.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彩超检查:患者仰卧位,于右下腹探查,可见一约9.0 cm×4.5 cm大小的囊性包块,有完整包膜,内部为低回声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效应.经推压后,该包块向右上移位至肝右叶下方、右肾前方(图1).CDFI示:包块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下腹囊性包块:考虑肠原性囊肿,卵巢囊肿不除外.手术所见:回盲部可见一约10.0 cm×5.0 cm大小的囊性肿块,有完整的囊壁,并向回肠腔内突出,致不全性肠梗阻,部分肠壁受压向外膨出,水肿(图2).囊内为白色透明粘液物.病理检查:回肠末端肠重复(肠壁囊肿型).

  • 分析四黄水蜜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伟燚

    目的 分析四黄水蜜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60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补血、补液、抗生素、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等对症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四黄水蜜外敷患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痊愈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结论 对不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四黄水蜜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彩超诊断腹茧症并肠系膜血管畸形1例

    作者:张蓉;刘倚河;郑玉凤

    患者男,20岁.患者十余年来常突然出现全腹阵发性闷痛,无明显诱因,多在饱餐后出现,疼痛发作时脐右侧可见一包块隆起,腹痛消失后包块随之消失,近一个月来腹痛加重,以不全性肠梗阻收入院.查体:脐右侧触及一大小约6cm×6cm的包块,质地软,边界清楚,轻压痛,不向周围放射,无明显反跳痛.X线钡餐未见异常,CT示腹腔中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性病变.彩色超声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于中腹部脐周围腹腔内可探及一个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的异常回声包块,大部分位于脐右侧,大小约90mm×39mm×117mm,加压探头可变形缩小,该异常区前贴前腹壁,后贴腹膜后大血管.包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其中上部可见蠕动的肠管回声,肠管未见扩张;中下部分可见多条纡曲的管状无回声,较粗的管径约9mm,CDFI示管腔内为暗淡的彩色血流充填,多普勒频谱示为低速的静脉血流,流速约0.08m/s(图1),下腔静脉局部受压变细,内径约5mm(图2),追踪扫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由肝后段至髂分支未见明显血管分支与之相通.超声提示:腹腔包块,考虑腹茧症并肠系膜血管畸形.手术所见:全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质韧的纤维膜所包裹,形似蚕茧,其上端与大网膜相连,与壁层腹膜无粘连,小肠呈暗紫色,缩短,长约3m,肠系膜亦轻度缩短、明显增厚,可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小肠系膜布满明显扩张成团状、壁薄的血管,粗的管径约10mm,系膜间轻度粘连.盲肠位于右上腹,近段空肠自盲肠左侧肠系膜根部穿出,回盲部有纤维束带压迫.切除包膜及淋巴结病理检查:包膜系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肠系膜慢性淋巴结炎.术后诊断:①腹茧症.②先天性肠扭转不良.③肠系膜血管畸形.④肠系膜慢性淋巴结炎.

  • 阑尾粘连合并内疝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李亮;王光霞

    患者,女,70岁,因脐周腹胀痛,停止排气排便7 d入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脐周腹胀痛,伴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脐周腹部散在性压痛,以下腹为著,肠鸣音弱,可闻及振水音及气过水声,遂以急性不全性肠梗阻收治入院.超声检查:右侧腹部分小肠呈簇状聚集,其前方可见条带样中强回声区(图1),其内可见未扩张小肠回声,并部分肠壁增厚,大厚径约1.0 cm,壁间呈多个环状低回声,壁层结构显示不清,增厚肠壁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

  • 小鼠不全性肠梗阻对Cajal间质细胞表型的影响

    作者:郭新;刘东海;黄旭;陆红丽;吴贻松;韩燕飞;许文燮

    目的:探讨小鼠小肠慢性不全性肠梗阻导致自发性节律性收缩运动、电活动变化与Cajal间质细胞(ICC)表型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在小鼠回肠套入硅胶管,建立小鼠不全性肠梗阻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研究小肠平滑肌层形态学改变;利用常规生理和电生理技术观察环行平滑肌肌条自发性节律性收缩和慢波变化规律;利用全层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CC表型标志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表达的变化.结果:小鼠不全性肠梗阻模型形成后14 d,梗阻近端肠管显著扩张、小肠平滑肌层明显增生肥厚;小肠平滑肌自发性节律性收缩节律紊乱、幅度不规则、频率变慢;平滑肌静息膜电位去极化、慢波幅度变小、频率变慢;ICC表型标志c-kit表达显著减弱、甚至消失.结论:小鼠不全性肠梗阻导致机械和电活动紊乱与ICC表型转化导致的ICC数量减少和网络破坏有关.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ICC表型改变的细胞/分子机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模型.

  • 胃肠隐球菌病1例

    作者:雷静静;薄莉;周力

    隐球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在中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在肺部可致肺炎和肺部肉肿样病变,而胃肠隐球菌病,无论原发还是继发,临床都相当罕见,我们报道1例以不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的空肠及肠系膜淋巴结隐球菌病,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 老年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七例

    作者:张波;张晓英;段留法

    1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ME)的老年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1~84(76.8)岁,≥70岁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13 d,平均4 d,7例起病早期均表现为腹痛,病程中5例伴随腹胀、恶心、呕吐,2例病程后期出现血便,7例均有腹部压痛,3例出现反跳痛,4例出现肠鸣音减弱,伴冠心病6例,其中并发心房颤动2例,伴陈旧性脑梗死2例.实验室检查:7例均有外周血象改变:6例血白细胞(12.0~25.6)×109/L,白细胞1例正常,中性粒细胞>0.85;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4例,心肌酶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7例腹部立位X线片,其中4例提示肠腔少许积气,3例有细小气液平面,B超检查示腹腔混合回声团块1例.急诊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4例,腹部CT确诊1例,手术确诊及尸检后确诊各1例.其中就诊1 d确诊4例,超过1周1例.本组2例初诊为"不全性肠梗阻",1例初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初诊为"消化性溃疡".7例中治愈好转4例,死亡3例.其中4例手术治疗中3例治愈,3例内科保守治疗中1例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好转.4例手术患者及1例尸检患者病理检查均有不同范围、程度不等的小肠及结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5例,分支栓塞2例.死亡3例中1例手术治疗过迟,术中见小肠、结肠广泛坏死,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因高龄,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经扩血管等内科治疗无效死亡.

  • 罕见肠系膜脂肪炎1例

    作者:李智强;陈平

    1临床资料:患者,36岁,男性,因“突发左侧腹痛1天”急诊入院。既往有“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肾炎”。半年前曾在北京某医院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精神欠佳,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左上腹一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左侧腹部及左肾区压痛及叩击痛明显,无肌紧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四肢关节及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腹透示:不全性肠梗阻。胸片示:右侧包裹性积液。腹部B超示:(1)肝硬化,腹水。(2)胰腺声像请结合临床,并进一步检查。(3)左侧输尿管结晶。腹部核磁示:(1)双肾小囊肿(2)腹腔积液(3)胰腺异常信号,不排除胰腺炎可能。泌尿系MRI示:双肾及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隐血(-),尿蛋白2+。高倍镜下:RBC 3个/Hp,WBC 4个/Hp。D-二聚体(-);乙肝五项示:小三阳;血常规、血沉、血生化、血尿淀粉酶、凝血4项等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院后,考虑诊断为:肾结石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完善相关检查,请泌尿科会诊后,建议予黄体酮,间苯三酚,哌替啶,地佐辛,舒肝宁等药物对症治疗,患者病情仍每天不定时反复发作,且同样的药物有时效果明显,有时无效。发作时左侧腹部、左肾区疼痛剧烈难忍,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发作间隙,患者无任何不适。后行远程会诊、全院会诊,均不排除“脾动脉瘤,腹腔动脉栓塞”等可能,甚至不排除精神因素影响。经积极对症治疗,病情无缓解,后转北京高一级医院行脾动脉造影,明确合并脾动脉瘤,并行栓塞治疗,但患者症状仍频繁发作,后考虑不排除精神性疾病并经心理疏导等治疗,仍无效。后经多家北京三甲医院多次会诊,后诊断为:肠系膜脂肪炎。治疗上调整加用凯时注射液(前列地尔),黄葵胶囊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症状渐缓解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肠膀胱类癌一例报告

    作者:徐子强;马洪顺;刘光明;杨占坡

    患者,女,55岁.50年前因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肿瘤病理不详.术后间断出现血尿、哝尿、腹痛、不全性肠梗阻、腰痛、发热等症状,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加重3个月于2008年11月28日入院.

  • 腹腔内纱布进入小肠引起肠梗阻一例

    作者:李光学;李义;徐莉

    患者女,30岁.因腹痛2 d乡镇医院诊断为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7 d出院.出院后约3个月开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无恶心呕吐,有排气、排便,考虑为手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

  • 胆囊切除术后大面积肺栓塞一例

    作者:陈琦玲;张前;孙宁玲

    患者男,59岁.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既往有高血压、心肌前壁梗死及不全性肠梗阻).手术顺利,术后无不适.术后第3天,散步30 min后喘憋,不能平卧.体格检查:血压240/120 mm Hg,双肺散在干鸣音,心率158次/min,心电图提示SⅠQⅢ波及广泛导联的T波低平,血氧饱和度60%.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立即给予吸氧、速尿20 mg静脉小壶滴入,硝酸甘油静脉点滴.30 min后喘憋症状减轻,血压150/80 mm Hg,心率130次/min,血氧饱和度70%,双肺干鸣音减少.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于术后第5天转入高血压科.体格检查:血压130/80 mm Hg,,双肺闻少许湿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

12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