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敏;许亮;王蓓;包凌云;方建华

    目的通过对6例经手术、病理等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分析,回顾其超声表现,以期加深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使用SSA-240A、SI-450 GE Vivi-s超声检查仪对6例腹部包块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形态大小、部内回声及活动度.结果 6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中,5例发生于小肠系膜,1例发生于横结肠系膜.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4例.超声有3例诊断符合,有3例误诊.结论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类型较多,超声对其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具有实时性,可观察肿瘤活动度及活动范围.能判断肿瘤囊实性,对肿瘤血供进行评价.但超声检查易受肠气干扰.需结合病史,结合超声图像综合分析,并需与肠道肿瘤、卵巢肿瘤,腹膜后肿瘤等相鉴别.

    关键词: 肠系膜肿瘤 超声
  • 肠系膜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曲春萍;林育生;唐晓华

    患者女,30岁,因腹部胀痛不适两个月就诊.查体:左上腹部向外膨隆,可触及一包块约18 cm×14 cm,边界清,表面光滑,轻压痛,活动度差.CT检查提示:腹部囊实性肿块,考虑来自肠系膜.超声所见:左上腹探及范围约15 cm×15 cm×10 cm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回声不均,包块随呼吸运动(图1~3),周边大血管及分支无明显压迫或移位现象.频谱多普勒示包块内有动脉频谱,Vmax 66 cm/s,RI为0.55(图4).超声提示:左上腹实性占位,良性倾向,考虑肠系膜肿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病变位于小肠系膜根部,距屈氏韧带约15 cm左右,与部分小肠粘连紧密,瘤体大小约20 cm×15 cm×10 cm,拟行瘤体切除加空肠端侧吻合术,部分小肠切除术,钝性剥除瘤体.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28例诊治分析

    作者:赵建国;翟会侠;吕震;杨华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rimary mesenteric tumor,PMT)临床上较少见,本病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现将28例报道如下.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茹

    肠系膜是腹后壁的腹膜壁层返折至肠管脏层的双层腹膜组织.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是少见病,国内有限的资料表明多见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本病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误诊率高,约2/3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或拟诊为不能定论的腹部包块.为了提高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认识,现将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岳绍贤

    目的 通过对17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分析,以期加深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研究1985-2003年收集的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膜肿瘤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0例以淋巴管瘤、肠系囊肿为主;恶性肿瘤7例以平滑肌肉瘤、间质瘤为主,肿瘤位于小肠系膜、结肠系膜及阑尾系膜.10例良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瘤体+肠段切除术;7例恶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术,肿瘤根治切除术、瘤体姑息切除术、捷径吻合术;2例恶淋巴瘤术后常规化疗.10例良性肿瘤9例健在,1例失访.7例恶性肿瘤术后平均存活3年.结论 B超、CT和全消化道钡餐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本病不管良、恶性均应积极手术.术后复发多次手术是必要的.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42例诊治分析

    作者:施勇;庄玲;陈力平

    为了提高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rimary mesenteric tumor)的认识,现将我院1980年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42例总结分析如下.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42例诊治体会

    作者:邱红根;杨家英;胡文科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我院1978年3月-2001年12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别、手术方式及预后. 结果 42例患者分别行B超、 CT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其中良性肿瘤19例以淋巴管瘤、肠系膜囊肿、平滑肌瘤为主; 恶性肿瘤23例以淋巴肉瘤、平滑肌肉瘤为主. 肿瘤遍布空肠系膜、回肠系膜、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 19例良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术、瘤体+肠段切除术、瘤体部分切除术; 23例恶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术、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瘤体部分切除术、捷径吻合术. 4例恶性淋巴瘤术后常规化疗. 12例良性肿瘤患者中2例分别存活3年、 5年, 另10例健在; 1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平均存活4.2年. 结论本病组织类型复杂, 术前确诊率低, B超、 CT和全消化道钡餐联合检查可提高其术前诊断率. 本病不管良、恶性均应积极手术, 对恶性肿瘤应尽量行根治切除; 术中应高度重视肿瘤与肠系膜血管的关系.

  • 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肿瘤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于洪军;谭建平;杨业波

    [病例] 男,57岁.因餐后上腹胀痛、膨隆、恶心、呕吐3个月入院.患者近3个月渐感餐后上腹胀痛、膨隆,伴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及宿食,未经诊治,饮食渐少,体重迅速下降,渐出现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口干,尿少色深,半月前完全不能进食,卧床不起,5天前在我院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十二指肠淤滞,收入院.

  • 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于;孙锁柱;刘翔;金奎;周宁新

    韧带样纤维瘤病(DF)来源于肌肉间结缔组织纤维母细胞,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增生性病变.笔者就近收治的1例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做一介绍,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肠系膜肿瘤 纤维瘤
  • 巨大肠系膜肿瘤离体肿瘤切除小肠自体 移植术后1例护理

    作者:李芬

    选取2017年9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巨大肠系膜肿瘤离体肿瘤切除小肠自体移植术后患者1例,总结其治疗护理经验.观察移植小肠血运情况,观察造口排泄及腹部体征以判断移植小肠存活情况;分阶段行营养评估,从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至完全经口进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积极控制感染;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专业护理及心理支持,做好延续性护理服务.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 肠系膜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帆;焦南林;张伟;曹明;赵国海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皮样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肠系膜EIMT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治疗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细胞排列疏密不等,部分呈片状或弥散,间质明显黏液样变性,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少数为梭形,胞质丰富,嗜双色性,呈上皮样,染色质空泡状,见明显大核仁,核分裂象罕见;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ALK、desmin、vimentin、CD30和D2-40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30%,CK(AE1/AE3)、EMA、CD117、DOG1、CD34、SMA、S-100蛋白、HMB-45、CAM5.2、CD31、BCL-2、CD99、Calretinin、FⅧRAg和HBME-1均阴性.FISH检测显示ALK基因重排.结论 EIMT是一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罕见组织学类型,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组织学改变、免疫表型,特别是ALK在核膜和胞质阳性,分子遗传学改变将为靶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 回盲部肠系膜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伴阑尾黏液囊肿1例

    作者:刘晓刚;蔡辉;徐红兰;王丽宁;马郁琳;李华志;张新鹏

    患者男性,50岁,因"腹部外伤24 h"急诊以"腹部闭合性损伤"收入院.查体:腹平坦,全腹压痛阳性,伴有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其中以右下腹压痛为主;右下腹可触及1质硬包块,4 cm×4 cm大小,无压痛.辅助检查:WBC:6.5×109/L,GRA%:0.884,Hb:148 g/L.腹部CT:腹部包块待查.术中所见:见腹腔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约800 ml,回肠末端距回盲部约20 cm处破裂,破裂口约0.5 cm.

  • 肠系膜未成熟畸胎瘤1例

    作者:张明明;杨向红;高霭峰

    患者女,39岁.以"右下腹隐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妇科检查:右附件区可扪及一超儿头大小肿物,质中,压痛明显,活动度差.盆腔彩超: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12.1 cm×6.6 cm,注意卵巢癌.左附件区囊性包块3.5 cm×2.1 cm×2.4 cm.

    关键词: 肠系膜肿瘤 畸胎瘤
  • 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

    作者:苏平;郝冀玲;李俸媛;刘卫平

    患者女,33岁,右上腹隐痛不适3年,1个月前自己扪及中上腹肿块。全身情况好,无发热,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B超示中上腹5 cm×7 cm肿块。CT示肠系膜淋巴源性肿瘤。剖腹探查,见肠系膜根部肿块。

  • 肠系膜淋巴管肌瘤病/淋巴管肌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杨文圣;胡君程;林蓁;戚沛霖;季天海

    目的 探讨淋巴管肌瘤病/淋巴管肌瘤(lymphangiomyomatosis/lymphangiomyoma,L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罕见的肺外结肠系膜LA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肿瘤组织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网状或窦样腔隙组成,并向周围脂肪组织穿插,腔隙壁由圆形、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围绕排列,细胞无异形性及核分裂,并可见淋巴细胞灶性聚集,可见淋巴滤泡.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HHF35、α-SMA、desmin明显阳性,腔隙壁衬里及衬附的内皮细胞CD34与D2-40标记阳性或呈线形表达,而HMB-45、Melan-A阳性主要定位于上皮样细胞.结论 LAM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家族,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育龄期或绝经前期女性的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罕见病患,而发生于成年男性的肺外LAM尤其罕见.对LAM分子发病机制不断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其治疗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51例诊治体会

    作者:邓军;田怀杲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5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瘤体切除11例,肿瘤加肠段切除21例,肿瘤部分切除15例,活检4例。结果:全组手术病例均无手术死亡;51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病理分型主要为恶性淋巴瘤,总手术切除率64.3%。结论: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主张以外科治疗为主,根据其病理类型辅助相应的放疗、化疗。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作者:李先明;周建辉;陈华勇;吴兆生;白阿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螺旋CT表现,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肠系膜肿瘤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肿瘤CT表现.结果:8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淋巴管瘤1例,纤维瘤2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1例,脂肪瘤1例,1例血管瘤.误诊3例,漏诊1例.结论:薄层增强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特点

    作者:汪仕友

    分析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定位及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回顾分析其CT特点.1 2例原发肠系膜病变中,发生在小肠系膜9例,结肠系膜2例,肠系膜弥漫性受累1例;其中肠系膜囊肿3例,淋巴管囊肿2例,淋巴瘤2例,胃肠道间质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瘤.原发于肠系膜的肿瘤组织类型繁多,良性者以囊肿及淋巴管瘤常见,CT上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薄壁囊性包块,淋巴管瘤较大时可突入腹腔各间隙内生长,肠系膜恶性肿瘤组织以淋巴瘤及间叶组织的肉瘤常见,多表现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做出较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

  • 1例巨大小肠系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误诊分析

    作者:姜丽红;吕艳文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以"发现腹部包块3个月"为主诉于2012年6月11日入住本院.3个月前患者偶然发现下腹部一包块,无腹痛及腹胀、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流血,偶有尿频,大便正常.入院前5d患者至当地医院就诊,彩超检查发现右下腹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考虑盆腹腔肿物,建议手术治疗.遂至本院就诊.

  • 小儿原发性肠系膜肿瘤25例

    作者:陈琦;黄岩;张书锋;杨启政;徐尚恩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