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婴幼儿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恶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文宝红;程敬亮;张会霞;王斐斐

    患者 男,2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在当地医院诊治,症状缓解,2天后患儿出现左下肢无力,行走跛行,当地医院给予外敷药膏,静注"头孢菌素"治疗1周,症状无缓解,进展为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小便次数增多,失禁,遂来本院就诊.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反应可,饮食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 类似乳房肿块的胸壁内淋巴管、血管瘤一例

    作者:晋瑞;陈欣;戚威;马莉

    患者 女,53岁.发现左乳肿块5天.体检:双乳发育对称,无滥液,皮肤表面未见明显异常.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8.0 cm×6.0 cm ×4.0 cm大小的包块,质硬,活动差,边界尚清,酒窝征阴性.右乳未见异常,双侧腋下、双锁骨上下未及肿大淋巴结.既往无外伤,手术史.

  • 胸膜腔巨大结核性肉芽肿一例

    作者:吴伯勋;徐德安;皮金才;左冠宇

    患者 男,40岁.患肺结核10余年,因近来胸闷、胸痛、咳嗽、低热就诊.体检:慢性病面容、消瘦、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左侧胸膜摩擦音,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体温38.0℃.结核菌素试验(++),痰结核菌阴性.

  • 原发性巨大输尿管息肉突入膀胱一例

    作者:朱玉春;王建良;吴志娟;沈纪芳

    患者 女,36岁.因中上腹不适1年伴间隙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体检:右下腹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尿隐血(++),肝肾功能、肿瘤全套正常.CT平扫示右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管腔密度增高,近膀胱入口处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影,部分凸向膀胱内(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图2),实质期输尿管中下段软组织影轻度强化,密度基本均匀(图3),延迟期可见右侧输尿管腔内呈"点状"充盈缺损(图4),右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漏斗"样充盈缺损凸向膀胱内(图5).

  • 肾脏滑膜肉瘤伴横纹肌样瘤CT表现一例

    作者:樊斌;杨耀华;史河水

    患者 女,48岁.发现肉眼血尿1周,伴左腰及腹部疼痛1天.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经抗炎止血治疗稍好转.入院前1天出现左腰部和四肢胀痛,伴恶心呕吐.体检: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左肾区叩痛.

  • 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敏达;李敏;顾红梅;曹亮;周康荣;周建军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将61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及肝血管瘤组,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感兴趣区( ROI)分别选放于病灶内(A点)、病灶周围1 cm处(B点)及正常肝实质(C点),分析其灌注彩图、灌注参数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结果 (1)肝细胞癌、约81%肝转移瘤在肝动脉灌注量(HAP)图上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门静脉灌注量(HPP)图上呈不均匀低灌注;肝血管瘤边缘结节样强化区域HAP图上呈明显高灌注,HPP图上部分呈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域在HAP及HPP图上均呈低灌注.(2)肝细胞癌TDC呈速升速降型,在30 s前达到峰值;肝转移瘤TDC一般在30 s前达到峰值,但顶峰多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TDC呈速升缓降型,一般在30 s后才达到高峰.(3)肝细胞癌组及肝转移瘤组B点参数值与A点有相似改变,而血管瘤组B点与C点灌注参数值无差异.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A点HP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B点HPP、总肝灌注量(TL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各组B点间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灌注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A点HPP、HPI及B点HPP、TLP、HPI灌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位于0.7 ~0.9之间.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ROC曲线分析有望用于评价灌注参数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并选择合适的诊断参考值.

  •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春媚;陈敏;李飒英;赵旭娜;张晨;周诚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在3.0 T MR行前列腺检查并经穿刺活检证实的33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扫描序列包括矢、冠、轴位TSET2WI序列及轴位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 DTI序列,b值采用0和700 s/mm2.扫描图像由两名放射学家进行评估,将前列腺外周带分为六个区域(每侧外周带分为尖部、中部和基底部三部分),根据穿刺结果将每个区域定为癌区或非癌区,测量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t检验比较两者的ADC和FA值,并对DTI参数建立Logstic回归模型,对ADC、FA值和DTI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以确定它们区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及外周带非癌区的ADC值分别为(1.02±0.16)×10-3mm2/s和(1.22±0.14)×10-3mm2/s;FA值分别为0.38±0.09和0.31±0.06,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P<0.0001).ADC值、FA值及DTI区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6和0.86.DTI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FA值(P=0.0009),但DTI和AD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差异(P =0.1595).结论 DTI有助于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

  • 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在肛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志刚;杨烁慧;朱琼;谭文莉;周俊;陆方;詹松华

    目的 评价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 PDW PFS)对肛瘘显示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的清晰性,探讨PDWPFS在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频谱选择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SPAIR)和PDW PFS.MRI检查前均向患者肛管直肠内置入肛肠水囊以撑开肛管和直肠.获得图像后,观察患者的瘘管、内口和肛周脓肿,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脓腔,并对PDW PFS和T2WSPAIR序列瘘管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及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测量及比较.结果PDW PFS序列显示瘘管(100%)、内口(95.7%)、肛周脓肿(100%)的准确率较T1WI及T2WSPAIR序列为高.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上述各序列对瘘管(x2=6.95,P<0.05)及内口(x2=31.53,P<0.05)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DW PFS序列显示瘘管及内口多.PDW PFS序列SI、SNR值和CNR值均显著高于T2WSPAIR序列(P<0.05).结论 PDW PFS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图像SNR和CNR,更易认识辨别瘘管和内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肛瘘成像.

  • 腹膜后原发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童明敏;史玉振;田迎;吴越霏;王中秋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CT特点,试图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腹膜后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 脂肪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胃肠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4例,副神经节瘤2例,嗜铬细胞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皮样囊肿1例,脉管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其CT表现各不相同,CT定位腹膜后的准确率为71.42%( 20/28),其中准确定性率为21.42% (6/28).另有8例错误定位于腹膜后的脏器.结论 腹膜后肿瘤种类多,其CT表现有很多重叠,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期与静止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庆强;王中秋;陈文新;朱文荣;吴晶涛;王守安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CD)活动期与静止期的诊断价值,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手术证实的39例CD患者的CT小肠造影表现,重点观察病变活动期及静止期情况.结果 39例CD,病变活动期28例,慢性期11例,活动期指标:肠壁分层、重度强化、木梳征、淋巴结肿大、肠瘘、蜂窝织炎,发生例数分别为:23/28(81.4%)、21/28(75%)、9/28(32.1%)、13/28(46.4%)、13/28(46.4%)、12/28 (42.8%);慢性期指标:肠壁单层增厚、不强化~轻度强化、肠壁内脂肪、脓肿、炎性肿块,发生例数分别为:7/11(63.6%)、8/11(72.7%)、4/11 (36.4%)、10/11 (90.9%)、7/11(63.6%).结论 CT小肠造影可全面评价CD的活动性与静止性表现,对于指导CD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MRS及DWI表现并误诊分析

    作者:陆健;王霄英;张学琴;缪小芬;张涛;郭雪梅;李飞宇;刘婧;丁丁;姜吉锋;李玮;蒋学祥

    目的 探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术前MR诊断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患者共58例,术后确诊为癌40例、非癌18例,比较两组间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 CC/C)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中央腺体癌组CC/C值及小ADC值分别为2.89+1.26、(0.81 +0.16)×10-3mm2/s,非癌组CC/C值及小ADC值分别为1.28±0.59、(1.02±0.18)×10-3mm2/s,中央腺体癌组与非癌组之间的CC/C值及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94、-3.862,P值均<0.05).结论 MRS和DWI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多排螺旋CT在预测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肖华;张锡龙;汪国祥;汪和平;黄新宇;周运锋

    目的 用多排CT测量门静脉系血管内径大小,从而评估其在预测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将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获取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再将各血管直径分为不同等级资料,分别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差异性、卡方分析不同等级资料间的差异性及各等级资料的出血患者百分比例、Logistic回归分析各血管在出血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直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各等级资料间有明显差异性(P<0.05),当门]静脉宽度≥18mm、胃冠状静脉宽度≥8mm、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6 mm时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在该出血中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在预测上消化道出血中有明显意义.

  • MR平扫及冠状面LAVA技术在低位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娜娜;刘希胜;徐青;王德杭;张也乐;王建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平扫[包括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冠状面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在低位胆管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4例低位胆管梗阻患者进行MR平扫、MRCP及冠状面LAV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按三种方法分组:(1)平扫(包括MRCP);(2)冠状面LAVA;(3)MR平扫+冠状面LAVA.对检查结果进行判读与分析,包括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经皮肝内胆管造影术(PTC)结果对照,诊断结果进行McNemar检验,数据不足时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 依据终诊断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1)肿瘤性低位胆管梗阻;(2)除结石外良性低位胆管梗阻;(3)结石性低位胆管梗阻.第一组病例中三种方法的定位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而MR平扫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低于冠状面LAVA及MR平扫+冠状面LAVA两种方法(P值分别为0.039,0.021).第二组病例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三组冠状面LAVA诊断符合率低于其他两种方法(P=0.031).结论 冠状面LAVA对于肿瘤性低位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具有较大优势,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简便易行,可用于筛选检查,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有明显优势.

  • MRI在胎盘成熟度分级及胎盘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娟;胡晓华;吴晶涛;陈文新;孔嶷

    目的 探讨MRI在胎盘成熟度分级及胎盘病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间,33例孕龄20周以上孕妇行MRI检查的胎盘图像,其中4例超声诊断胎盘存在病变,余29例胎盘无异常;胎盘MRI,采用T1M、T2WI扫描,观察胎盘的位置、形态及信号特点,并对胎盘无异常者,根据胎盘形态及信号特点,进行成熟度分级,分为0、Ⅰ、Ⅱ、Ⅲ级.结果 4例超声诊断胎盘异常者,MRI诊断与超声诊断相符,其中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1例;余29例正常胎盘,MRI成熟度分级为:0级1例;Ⅰ级13例;Ⅱ级12例;Ⅲ级3例,其中1例Ⅰ级B超诊断Ⅱ级,2例Ⅱ级B超诊断Ⅰ级,其余二者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快速MRI在对胎盘成熟度的分级及胎盘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的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翠宇;赵大伟;陈枫;穆晓洁;李雪芹

    目的 探讨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出现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的18例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出现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显影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选取20例无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的受检者为对照,并将2组CT影像资料与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 18例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下腔静脉出现返流患者中14例合并肝静脉的返流,强化的下腔静脉和肝静脉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密度近似,高于胸主动脉密度,近端比远端密度高.18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返流17例,其中15例合并其他瓣膜异常,包括二尖瓣返流8例,主动脉瓣返流5例,肺动脉瓣返流4例.其他CT表现包括增强后斑片状强化的肝脏充血4例,心包积液3例.对照组20例受检者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少量返流3例,二尖瓣少量返流2例.两组肝上段下腔静脉前后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25.4 mm和19.2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强CT扫描动脉期出现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可提示心脏疾病的可能.

  • 复发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研究

    作者:张嘉君;许乙凯;林炳权;冯婕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复发性脑膜瘤,对其MPI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MRI示复发瘤位于大脑镰旁4例、矢状窦旁1例、蝶骨嵴3例、鞍区3例、小脑幕2例、桥小脑角区1例、枕骨大孔区1例;颅内多发7例,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12例,瘤内囊变坏死8例,脑膜尾征4例,瘤周水肿6例,1例发生C5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转移;瘤体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T2 FLAIR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恶性13例,良性2例;连续复发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首次复发平均时间为3年,而恶性肿瘤为1.4年,连续复发者首次复发后平均每1~2年肿瘤再次复发;组织学类型改变5例,其中4例从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结论 复发性脑膜瘤有独特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充分认识并确定其特征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多语种者脑语言活动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王云玲;贾琳;汤伟军;王红;王皓;贾文霄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1)探讨维吾尔族维-汉-英多语者接受三种语言刺激任务时,大脑语言功能区激活的异同.资料与方法 20名健康维吾尔族维-汉-英多语者行fMRI检查,受试者均在3~5岁开始学习汉语,汉语通过中国高等汉语水平考试汉八级(HSK).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在10~12岁之间,英语水平全部通过国家大学英语4~6级考试.BOLD-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受试者分别接受维语、汉语及英语认知任务的视觉刺激并进行默读,所得图像数据经SPM5脑功能处理软件处理,生成脑激活图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采用多样本的方差分析.结果 三种语言共同激活了双侧额中回和额下回(BA9、BA 46、47)、左侧颞中回(BA 18)、双侧中央前回(BA 4)、双侧梭状回(BA 37)、左侧顶上下小叶(BA 7/40)、双侧枕中回(BA 19).不同语言任务时右侧颞上回、颞中回(BA 18、BA 38),左侧楔前叶(BA 19),右侧舌回(BA 18)、右侧顶上下小叶(BA 7/40)、双侧的额内侧回、左侧海马旁回、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及小脑扁桃体有散在激活.汉语及英语刺激任务时各脑叶激活强度大于维语,三者间有统计学差异.三种语言任务的优势半球均为左侧大脑半球.结论 维吾尔族多语者给予母语、汉语和英语刺激时,三种语言有共同的脐激活区,处理汉语及英语刺激任务时脑激活区激活强度及范围大于母语,三种语言刺激时大脑的偏侧化程度无差异.

  • 降低时间分辨率对急性脑缺血疾病CT灌注参数值的影响

    作者:王菁;刘斌;王万勤;吴兴旺

    目的 评价降低时间分辨率对急性脑缺血疾病CT灌注结果精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24例有急性脑缺血症状患者的头颅CT灌注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获得的灌注成像资料分别以1帧/0.5s、1帧/1.0 s、1帧/1.5 s、1帧/2.0s、1帧/2.5s、1帧/3.0 s、1帧/4.0s、1帧/5.0 s及1帧/6.0 s的时间分辨率选取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比较各自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灌注伪彩功能图质量,对灌注参数值进行Friedman test、Kendall'sW test 和Wilcox on test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时间分辨率下降,TDC的形状变得陡直、不圆滑.各灌注参数图像质量视觉评分逐渐下降,以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图更明显.对24例按不同时间分辨率分组的脑缺血患者灌注参数进行检验:(1)以所有感兴趣区为研究对象:时间分辨率下降至1帧/1.0 s,即已对CBF和MTT绝对值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下降到1帧/5.0 s时才对脑血容量(CBV)绝对值有显著影响.(2)以健侧大脑半球为研究对象:时间分辨率下降至1帧/1.0 s,即已对CBF、MTT绝对值产生了显著影响.时间分辨率的下降对CBV绝对值无显著影响.(3)以缺血侧大脑半球为研究对象:时间分辨率下降至1帧/1.0 s时,即已对CBF绝对值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下降到1帧/5.0s时才对CBV绝对值有显著影响,对MTT绝对值无显著影响.(4)以缺血侧/健侧大脑半球灌注参数值的比值为研究对象:时间分辨率降至1帧/5.0s,对MTT的相对值产生显著影响.时间分辨率的下降对CBV和CBF相对值的测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结论 时间分辨率的降低会影响各灌注参数值的准确测量,但对灌注参数相对值的影响比对灌注参数绝对值的影响要小,时间分辨率可以降低至1帧/4.0s.

  • 颅内原发胶质肉瘤的MRI影像表现

    作者:刚蔷蔷;许乙凯;扈全慧;林炳权;冯婕;郝鹏

    目的 分析颅内胶质肉瘤的MRI影像特征,以及这些影像特征在与颅内其他常见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4月至2011年4月9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患者年龄30 ~66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9例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及增强扫描,部分患者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扫描.结果 本组9例胶质肉瘤均发生在幕上.MRI平扫,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均匀性或囊实性占位,伴有中重度水肿.T1WI上多呈低信号,T2WI上多呈高信号,FLAIR图像上,4例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环形强化.结论 胶质肉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能清晰显示病变,但与颅内其他原发肿瘤鉴别较困难,多序列成像有助于其鉴别诊断及预后的估计,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和分级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福庆;龚洪翰;陈琪;张宝红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DAI患者均行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比较不同序列对DAI腩内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检查、诊断和分级中的作用.结果 各序列显示脑内各部位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依次为:T1WI (0.327 +0.910)、T2 WI (0.523±1.332)、FLAIR(1.179±2.832)、DWI(1.417±3.579)、SWI (5.340±10.483),其中SWI序列检出DAI病灶的数目多,共检出DAI出血灶833个,与T1WI、T2WI、FLAIR和DW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2、14.29、15.34、20.36,P<0.001).在S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结节低信号改变,位于白质及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在SWI上,38.46%(10/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Ⅰ级,26.92%(7/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Ⅱ级,34.62%(9/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Ⅲ级,DAI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9,P=0.00026),DAI的SWI分级能较好地反映DAI的损伤程度.结论 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其他序列检出更多、更小病灶,其呈甩鞭样或串珠状排列更能体现DAI的损伤特点,较常规MRI序列更好地对DAI进行分级诊断,为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1H-MRS对单发急性脑梗死治疗前与后病灶整体取样的监测价值

    作者:李石坚;翟健;张金平;刘维洲;汤永祥;钱振;孔小权;高萍;吴小燕

    目的 研究单发急性脑梗死整体病灶区治疗前与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和治疗平稳期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1H-MRS检测采用单体素或多体素对病灶区行整体取样.对比分析治疗前与后整体梗死病灶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复合物(Cho)和肌酸(Cr)积分值,记录乳酸(Lac)峰次数;同时检测对侧正常脑组织区相应代谢物.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扩散加权成像(DWI)上测量病灶容积并分析治疗前与后容积变化.比较治疗前与后病灶区NAA积分值与梗死病灶容积(V)的比值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6例患者在12~72 h和治疗(20 +7.17)天接受了两次MR检查,获得52次1H-MRS结果.治疗前、后病灶区NAA分别与对侧半球相应正常区相比均有下降(P<0.05),梗死病灶区治疗前与后NAA未见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梗死病灶容积较治疗前变小(P<0.05);治疗后NAA/V比值及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值均有升高(P<0.05);NAA/V比值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315,P<0.05).病灶区治疗前与后Cho及Cr值相比及其分别与对侧相应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部分Cho( 9/26)及Cr( 7/26)治疗前后的值起伏较大.Lac峰出现率为23%( 12/52).结论 1H-MRS对单发急性脑梗死治疗前与后病灶整体取样动态监测其单一的NAA水平改变,对于评价临床神经功能康复有局限性;动态监测梗死病灶区NAA水平与梗死病灶容积比值,可能是一项反映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Cho与Cr值总体相对平稳;Lac峰的出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阿片类药物成瘾者基于杏仁核的Resting-state fMRI研究

    作者:吴宁;李强;李玮;朱佳;常海峰;王玮

    目的 通过Resting-state fMRI探讨阿片类药物对杏仁核功能连接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阿片类药物成瘾患者12例,健康被试者14名(均为男性).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被试者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双侧杏仁核为感兴趣区,分别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再将左右侧差异性脑区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组总吸毒时间、平均每日吸毒量等作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阿片类药物成瘾者杏仁核与双侧海马旁回及双侧小脑半球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与双侧楔前叶,左侧颞中、下回,左侧额中回功能连接度显著下降;左侧杏仁核和右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度与阿片类成瘾者每日吸入量呈负相关.结论 阿片类药物成瘾者认知控制功能的神经环路受损,而奖赏以及学习记忆环路功能出现异常强化.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孙春轶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表现为实变12例(80%),团块9例(60%),结节7例(46.7%),斑片影11例(73.3%),磨玻璃影5例(33.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例(40%),支气管充气征8例(53.3%),均合并分布在实变、团块中,间质纤维化1例(6.7%),胸膜改变14例(93.3%),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26.7%),团块、实变、斑片影合并存在6例(40%).结论 肺MALT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实变、团块、结节、斑片影等,多合并存在,实变团块中多见支气管充气征,团块边缘较模糊.病程较长,病灶可以较长时间没有影像学变化.

  • 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对下肢淋巴水肿淋巴管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周国兴;汪波;陶晓峰;王轶彬;吴颖为;宗根林;徐峻;吕良靓

    目的 探讨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在评估下肢淋巴水肿淋巴管形态及功能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cva 3.0 T高场强超导型MR机,对25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34侧患肢)行三维动态增强MR淋巴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淋巴管形态改变,测量对比剂注射后5、10、15、20、25、30 min淋巴管感兴趣区相对信号强度(RSI),绘制淋巴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峰值时间及洗净率.结果 34侧不同分期的患肢中,动态增强MR淋巴造影能显示淋巴管形态改变、确定淋巴管阻塞部位及反映淋巴管病理生理过程;淋巴管呈延迟强化,时间均超过30 min,且不同分期淋巴管强化的峰值时间、洗净率及各时间点的R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能为不同分期的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提供淋巴管形态和功能信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技术.

  • 耳部部分裂、窝、管骨折的CT表现

    作者:刘颖刚

    目的 研究耳部部分裂、窝、管骨折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通过64层螺旋CT扫描,以横轴位和矢状位互相结合对28例33侧耳部外伤进行研究.结果 有12例12侧岩鼓裂骨折,其中6侧内岩鼓裂、4侧外岩鼓裂、2侧内外岩鼓裂骨折.19例21侧鼓鳞裂骨折,其中5侧内鼓鳞裂、14侧外鼓鳞裂、2侧内外鼓鳞裂骨折.6例6侧砧骨窝和鼓索隆起骨折.1例1侧镫骨肌管骨折.以上诸部位骨折均伴发同侧骨性外耳道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显示耳部部分裂、窝、管骨折.

  • MDCT在主动脉瓣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朴飞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等引起的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包括瓣环、腱索及乳头肌等)的组织功能异常,以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缩短为主要病理改变,或伴有瓣环的扩张,腱索及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以单个或多个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向前流动障碍和返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脏疾病.

  • 部分阻塞腹主动脉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刘振生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所以寻找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动脉及静脉溶栓已被证实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球囊成形、支架置入及应用取栓装置等辅助措施明显提高了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再通率,但由于时间窗的限制(静脉溶栓为3h,动脉溶栓为6h),仅有极少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1].此外,动脉溶栓对操作者水平及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还面临如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等问题,因此,此项技术难以普及.

  •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的评价及其辐射剂量的研究

    作者:孙继全;罗先富;孙骏;韩义;王超;王守安;吴晶涛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MSCT),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CT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随机将本院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均采用280 mA.B组采用Z轴ATCM扫描技术,管电流为100~350 mA,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BMI> 25 kg/m2者,NI=10;BMI <25 kg/m2者,NI =12,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将所有图像均传输至ADW 4.3工作站,进行三维及二维后处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l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B组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A组CTDIvol降低了28.3%、DLP降低了 30.4%.A组CTDIvol均值为(19.13±1.94) mGy;DLP均值为(1205.59±197.12) mGy·cm,B组BMI> 25 kg/m2者CTDIvol均值为(14.82±2.97) mGy; DLP均值为(887.6±177.51) mGy·cm,BMI< 25kg/m2者CTDlvol均值为(12.61±2.17)mGy; DLP均值为(789.86±139.33) mGy·cm,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NI的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造影中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 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

    作者:任玲;夏永辉;杨会军;徐克

    目的 评价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治疗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鼻内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收治的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33例,其中采用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治疗20例(A组),单纯鼻内镜切除术治疗13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切除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对术后1年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A组切除术中失血量为( 154.5±84.3)ml,手术时间为(75.0±30.9)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5±1.3)天,动脉栓塞术后6例发生轻度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随访1年有1例复发;B组切除术中失血量为(623.1±142.3)ml,手术时间为(100.8±62.2)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2.1)天,随访1年有1例复发.结论 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是治疗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单纯鼻内镜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 减少TACE化疗药剂量对肝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TGF-β1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胡耀红;李红;李娜

    目的 探索减少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化疗药剂量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及短期疗效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36例不可手术切除的PHC患者接受超选择性TACE,按入选标准随机分为两组,A组(n=15,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B组(n=21,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常规剂量组术后三项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C型胶原(Ⅳ-C)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小剂量组术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PHC,适当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可减轻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利于保护肝功能,而并不影响到患者近期疗效.

  •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牛焕章;高万勤;程敬亮;李云东;黄可;杨海;王超;徐香梅;候民聚;刘保平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 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 DWI应用于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的价值

    作者:唐茁月;赵建农;钟维佳;王小铭;罗银灯

    目的 研究兔VX2肝癌模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肿瘤扩散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45只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前及HIFU治疗后1、3、7、14、21天5个观测点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术后5个观测点肿瘤与术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兔VX2肝癌模型HIFU术后1、3、7、14、21天,ADC图上呈高信号的肿瘤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术后3、7、14、21天,ADC图上呈混杂信号的肿瘤,高信号区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而低信号区病理为肿瘤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无差异性(P>0.05).结论 磁共振DWI ADC值能够准确反映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及存活组织,并能够作为HIFU治疗兔VX2肝癌疗效的重要监测手段.

  • 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分析

    作者:刘冬;沈海林;付芳芳;孙羽;尚海龙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并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5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MSCT表现.5例均为男性,年龄28~67岁,平均45.8岁.前纵隔2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鞍区1例,均为单发.结果 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例位于纵隔者,病灶较小者,呈类椭圆形改变,边界清楚,有包膜.病灶较大者,呈分叶状改变,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病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腹膜后1例,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影,边界不清,包绕腹主动脉,并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盆腔1例,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影.位于鞍区者,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及条片状钙化影.MS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极为罕见,MSCT可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强化方式以及向周边组织浸润的程度,但缺乏特异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等临床特点,可进一步提高对其术前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

  • 肠道病毒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脊髓MRI表现及肌力的2年随访研究

    作者:程华;尹光恒;李航;孙国强;于形;彭芸;段晓岷;曾津津;王旭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起病及恢复期的脊髓MRI特点,并观察影像学和肌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8年6至10月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8例,对其脊髓MRI表现及肌力进行2年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8例,单侧下肢无力4例,双侧下肢无力2例,单侧上肢无力和双侧上肢无力各1例,合并脑干脑炎4例.MRI病变特异性累及脊髓前角,上肢无力累及颈膨大,下肢无力累及腰膨大,T2WI高信号.单侧肢体无力5例,其中2例为单侧脊髓前角受累,3例表现为双侧受累,患侧病变范围大,信号强度高.双侧肢体无力3例,脊髓前角病变范围大的一侧肌力下降明显.2年后复查,8例均表现脊髓前角病变范围减小,肌力提高者10肢,肌力下降1肢,新出现肌力下降者1肢.T,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6例,肌力均达4级以上,呈脑脊液信号2例,肌力未达4级.结论 脊髓MRI是诊断和随诊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起病时病变累及脊髓前角区,单侧或双侧受累,以一侧为主多见.恢复期病变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多数病变T2WI信号减低.起病时病变范围与肌力下降程度相一致,恢复期T2WI病变区仍呈脑脊液信号者肌力恢复较差.脊髓MRI对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AFP的临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 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何四平;金科;徐和平;陈桦;王海;汪圣;伍光春

    目的 探讨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9例采用Siemens Novus 0.35 T MR机,12例采用Siemens Avant0 1.5 T超导型MR机对病灶及邻近关节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将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分为三种类型:(1)骨骺干骺型(16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6例、胫骨干骺端5例、肱骨干骺端5例.16例长骨干骺端病灶合并骨骺及骺板受累、化脓性关节炎,其中2例合并骨膜下脓肿,1例合并骨骺分离,1例合并关节脱位,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PD-STIR及梯度回波序列呈高信号,以PD-STIR显示更明显;(2)干骺型(3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无骺板及骨骺受累,病灶呈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3)骨干型(2例):病变位于胫骨及尺桡骨骨干各1例,MRI表现为骨干广泛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2例增强扫描髓腔内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见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论 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其自身发病特点,认识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及MRI表现,对评价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与临床孤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比较研究

    作者:肖江喜;赵彩蕾;谢晟;王爽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与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的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39例患儿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时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CIS 18例,包括女13例,男5例;ADEM共21例,其中女8例,男13例.平均随访时间4.2年,短随访时间为2年.由一名儿科神经医师对CIS及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类总结.由一名资深神经影像学医师对患者ADEM及CIS头颅MRI表现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对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应用几种CIS的诊断标准对患儿进行评价,比较分析每种标准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39例儿童ADEM与CIS患者中,ADEM发病年龄小,平均约(6.14±3.41)岁;CIS平均发病年龄(10.05 ±2.87)岁,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EM临床表现以发热和运动障碍为主,分别占76%和71%,高于CIS的33%和22% (P =0.011,0.004).而CIS中视力障碍及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出现率分别占50%和61%,与ADEM的0%和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随访中儿童ADEM的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不如CIS.影像学特征中,与C1S比较,中央白质病变及脑萎缩在ADEM中表现更为明显,分别占100%和38% (P =0.001,0.023);ADEM病灶分布相对对称.CIS的视神经及脊髓病变出现率分别为22%、17%,ADEM未出现此类病变(P =0.037,P=0.089).“黑洞”在CIS中具有显著特异性,与ADE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7).Callen诊断MS的标准敏感性高,为87%.KIDMUS(2个均满足)MS诊断标准及Callen的鉴别MS与ADEM标准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2%和90%.KIDMUS敏感性差,为33%.Barkhof的成人MS标准在儿童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分别为22%和57%.结论 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结合,可以帮助早期诊断与鉴别ADEM与CIS.在诊断CIS时应该用Callen诊断MS标准为主,而鉴别ADEM和CIS时可以用Callen的鉴别标准.

  •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MR检查在胎儿先天性肠道闭锁中的应用

    作者:王军;胡晓华;王溧康;叶靖;陈娟;吴晶涛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快速白旋回波序列(SSFSE)在胎儿MR检查先天性肠道闭锁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8例孕20周以上超声提示存在先天性肠道闭锁的胎儿行MR检查.采用SSFSE,选择胎儿头颅、躯干的常规体位,并重点行胎儿躯干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将产前MRI表现与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相对照.结果 8例先天性肠闭锁,引产后尸检证实闭锁部位分别为空肠近段5例和回肠中段3例,后者同时合并胎儿腹腔积液,SSFSE上见扩张肠管以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肠闭锁并发先天性肛门闭锁,SSFSE上扩张肠管内可见低信号胎粪;1例肠闭锁并发先天性食管闭锁,SSFSE上可见食管中段闭锁处高信号;1例肠闭锁并发膈疝,SSFSE冠状位上疝人物为部分肠管,可见左侧胸腔内少许散在高信号.结论 SSFSE MR检查能清楚显示胎儿先天性肠道闭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Joubert综合征的MRI及DTI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滨;岳云龙;金延方;刘洪亮;梁竸

    目的 探讨Joubert综合征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Joube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MRI及DTI表现.结果 Joubert综合征的MRI表现包括小脑“中线裂”、中脑“臼齿征”和第四脑室扩大.DTI显示小脑上脚纤维束孤立单侧走行,在中脑内缺乏左右走向水平交叉.结论 Jouben综合征的常规MRI征象具有特征性,DTI可以直接观察纤维束走行异常,提供解剖学证据.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