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后扣带回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马晔;陈自谦;马建芳;谢赛琴;钟林园;刘佶

    目的 应用点波谱分辨技术(PRESS)进行后扣带回(PCC)波谱成像,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特定脑区化合物代谢水平.方法 以MMSE和CDR评分为标准,纳入本院老干部A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选用T1WI-3D图像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3平面进行PCC波谱定位,采用PRESS,单体素波谱(SVS-SE)序列行PCC波谱采集,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s,Cho)、肌醇(myo-inositol,mI)和肌酸(creatine,Cr)水平及NAA/Cr、mI/Cr、NAA/mI和Cho/Cr之间的相对比值.结果 波谱分析发现,AD组NAA峰较对照组不同程度减低,mI峰较对照组升高.AD组NAA/Cr较正常对照组减低(t=-2.502、P=0.017),NAA/mI较正常对照组也降低(t=-9.16、P=0),mI/C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t=9.78、P=0),Cho/C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t=1.76、P=0.086).mI/Cr比值与其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48,P=0.002).结论 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扣带回有助于AD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 肝癌诊断治疗中应用MR功能成像的进展

    作者:陈博

    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国内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死亡率较高。控制肝癌发病率和提高其预后的关键在于及早地诊断和治疗干预,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肝癌的诊断以医学影像手段为主,其中MR功能成像的诊断价值尤为突出,它改变了传统MRI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形态学检查。相对于传统MRI检查,能够反映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改变,突破了传统检查对于疾病功能性改变认识的局限。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提升, MR功能成像发展日益完善,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等技术。本文旨在总结近几年MR功能成像在肝癌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作用

    作者:黄敏华;卢旺盛;郑奎宏

    目的:回顾分析28例行立体定向活检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探讨该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同时行波谱检查,分析计算病变区Cho/Cr,NAA/Cr,Cho/NAA等值,分别依据常规MRI和结合MRS作出术前诊断,后再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常规MRI和其他非MRS图像影像诊断正确率为39.2% (11/28),而MRI结合MRS诊断正确率为82.2%(23/28),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比常规MRI之外更多的信息,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

  • 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在脑梗塞治疗前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袁玉新

    目的:对脑梗塞治疗前后质子磁共振波谱(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HMRS)及其与临床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6例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波谱变化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经CT检查,表现无异常者19例,DWI检查现大片高信号影,ADC图显示病灶部位现均匀低信号影;HMRS分析结果:相比于正常区域NAA有所下降,Lac明显上升且现倒置双峰;治疗前后NAA及Lac值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结论:脑梗塞患者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NIHSS评分存在高一致性,磁共振波谱分析既可成为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标准,也可为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磁共振平扫+增强+波谱分析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王璐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平扫、增强及波谱分析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0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明乳腺有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54例乳腺癌,4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波谱分析,对上述几种图像进行分析评断其准确性.结果: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波谱分析的敏感性为94.4%(51/54),特异性为95.5%(42/44),准确性为94.9%(93/98),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时的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病变而言,磁共振检查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增强扫描联合波谱分析,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家兔脑组织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和胆碱化合物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凡;雷慧妹;赵喜;李欢欢;东贵荣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家兔脑内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和胆碱化合物(choline,Cho)的影响,探讨头穴透刺法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患侧"百会"透"太阳"穴治疗,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施以平补平泻法捻转,每日1次,连续治疗7d.分别在造模前及造模后2 h、3 d和7d对各组家兔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NAA,Cho及肌酸(Cr)各峰下面积,观察血肿周围NAA/Cr、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血肿周围NAA/Cr比值显著下降(P<0.05),Cho/Cr比值显著升高(尸<0.05).针刺治疗后NAA/Cr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Cho/Cr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透刺"百会""太阳"穴可调节急性脑出血家兔脑组织内NAA/Cr和Cho/Cr代射变化,从而加快了脑组织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

  • 头针治疗急性脑出血家兔空间效应的PWI和MRS研究

    作者:王凡;雷慧姝;鲍春龄;詹松华;东贵荣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对脑出血家兔病灶侧及对侧脑组织脑血流量及神经物质代谢的影响,验证并探索针刺“空间效应”特性规律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0只.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造模成功后即选取患侧头穴(位置相当于人体“百会”透“太阳”穴)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d.疗前、疗后即刻、第3天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观察各组家兔双侧脑组织局部血流量(rCBF)和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Cr)的变化.结果: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较正常组双侧脑组织rCBF降低,NAA/Cr减小(P<0.01).血肿周围较对侧变化更为显著(P<0.05,P<0.01).针刺治疗后即刻,双侧脑组织rCBF显著升高(P<0.01),治疗3d后双侧脑组织NAA/Cr显著增加(P<0.01).结论:脑出血损伤具有“抑制性泛化的特点”,针刺一侧头穴改善脑出血家兔双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物质代谢障碍,减轻“抑制性泛化损伤”,具有空间效应特性规律.

  • 急性脑出血家兔针刺即刻效应的PWI和MRS研究

    作者:王凡;鲍春龄;焦志华;东贵荣;雷慧姝;詹松华;李欢欢;赵喜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家兔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物质代谢的即刻效应.方法: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例.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造模成功后进行头针治疗(位置相当于人体“百会”透“太阳”穴).两组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即刻和针刺后即刻通过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观察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与本组造模前比较,造模后两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AA/肌酸(Cr)降低,MTT延长,rCBV和rCBF降低(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后针刺组MTT缩短(P<0.05),rCBV和rCBF回升,且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NAA/Cr无显著变化.结论:头穴透刺法对改善急性脑出血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显著的即刻效应,这可能是针刺对脑出血即刻效应产生的机制之一.

  • 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

    作者:钟静玫;武绍远;许秀锋;戴敏方;王波;赵英;丁里;马莎;郑昆文

    目的: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方法,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脑生化物质代谢在不同脑区域内的变化,以证明丘脑是否可以作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定位区域;以及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是否存在不同脑区域间的生化代谢的不同.方法:对6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11名抑郁症患者,8名正常人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单体素定位扫描的方法,扫描各组对象的左右丘脑,在部位上对比以额叶,获得NAA(天门冬氨酸),Cho(胆碱),Cr(肌酸)的波峰下面积(Integral),取相对值NAA/Cr和Cho/Cr作为分析指标,进行不同组间,不同部位间的对比分析.结果: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NAA/Cr值在优势半球丘脑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抑郁症组在非优势半球额叶的Cho/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中优势半球丘脑的Cho/Cr明显低于非优势半球丘脑(P<0.05),但这种差异的大小在三组间没有区别(P>0.05).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的优势半球丘脑存在着神经元的受损,故优势半球丘脑可能成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区域.

  •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程晓光;张晶

    功能磁共振成像所指的MRI技术,广义上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成像(BOLD)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这些技术源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并已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将这些功能成像技术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磁共振氢波谱分析在多发性硬化研究中应用

    作者:杨承志;郑阿娟;徐忠信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及其化学位移或自旋耦合作用来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是目前唯一用于观察在体细胞代谢变化的无创性技术,可提供活体定量化学信息,并能以数值或图谱进行表达.国外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MRS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进行研究,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心脏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坚;高元桂;杨立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磁共振的化学位移现象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以谱线的形式表示出MRI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ing,ROI)内物质生化代谢的变化,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活体组织生化代谢的技术.1976年磁共振波谱技术首次应用于活体,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MRS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近10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MRS从动物实验阶段逐渐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使影像医学从形态显示向功能代谢检测的方向前进了一步.MRS可以广泛应用于脑、肌肉、肝脏和心脏等实质脏器,其中质子MRS(1H-MRS)在脑的临床应用比较成熟,心脏的MRS受技术因素的制约,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将主要阐述磷-31-MRS(31P-MRS)和1H-MRS在心脏的研究应用,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肝癌介入治疗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陈柱;肖恩华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全球范围恶性肿瘤中,肝癌的发病率位于第6位,在死亡原因中位于第3位,约四分之三的患者在发现肝癌时就已经失去手术机会[1]。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除病灶或肝叶切除、肝移植以外,还有化疗、放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TACE)、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射频消融、微波、冷冻等多种方法[2],众多研究表明[3-6],TACE是HCC非手术治疗中有效和首选的方法。此种方法的治疗基础是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不同的血液供应,也正是因为肝脏的这种双重血供,肿瘤边缘往往会有门脉侧支参与供血,导致供血血管无法完全栓塞以及栓塞后侧支形成、交通支开放等,加之TACE不能一次完全杀死所有肿瘤细胞等原因,此种方法很难达到根治的目的,需要多次治疗。所以TACE术后随访和对肿瘤存活与坏死的准确评价是其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能够指导制订治疗方案和把握治疗时机,同时能够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往常通过超声、CT或者MRI常规序列来对TACE术后进行随访和复查,但这些方法往往仅限于对肿瘤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等的评估,如临床上常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7]主要评价肿瘤的大小变化,然而肿瘤大小不变并不代表没有杀死癌细胞,肿瘤体积缩小与肿瘤坏死并不是对等的,CT虽然能够很好地显示碘油的沉积,但同时也掩盖了残余肿瘤的显示,MRI虽然不受碘油影响,但其不能区分反应性肉芽组织和存活的肿瘤组织[8]。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反映TACE术前术后变化的检查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以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为基础,以图像形式显示其状态的成像技术,其出现为TACE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fMRI包括多种方法,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以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 fMRI),以下分别对这几种方法在肝癌介入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运用与进展

    作者:方旭;边云;王莉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系恶性肿瘤,大约80%的PC患者确诊时已不可手术切除.由此可见,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有助于PC的筛选、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是目前唯一能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有望成为早期诊断PC、跟踪肿瘤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的一种全新、敏感、准确的诊断方法.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胰腺癌分析及其分化程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旭;边云;陈士跃;陆建平;王莉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分析胰腺癌瘤体与瘤旁导管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duct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 IN)病变及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的代谢物差异.方法 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47例(低分化17例、中分化30例),术前均行1H MRS检查,使用呼吸门控的抑水点分辨波谱序列对肿瘤的瘤体、瘤旁组织进行1H MRS检测.分析出每个1H MRS数据的胆碱峰(cholinecontaining metabolites,CCM)/脂肪峰(lipid,Lip)、胆固醇及不饱和脂肪酸峰(cholesterol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Chol+Unsat)/ Lip、Chol+Unsat/CCM的峰下面积比,采用配对样本f检验比较瘤体和瘤旁组织的代谢物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胰腺导管腺癌低分化组和中分化组的代谢物差异.结果 同时获得瘤体和瘤旁数据共24例,瘤体组织的CCM/Lip高于瘤旁组织(0.266±0.084 vs 0.200±0.081),瘤体组织的Chol+Unsat/Lip高于瘤旁组织(0.324±0.109 vs 0.258±0.0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和瘤旁组织的Chol+Unsat/CCM无统计学差异;胰腺低分化和中分化导管腺癌的CCM/Lip、Chol+Unsat/Lip、Chol+Unsat/CCM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H MRS对鉴别胰腺癌与瘤旁Pan IN病变具有一定意义,但不可预测其肿瘤分化程度.

  • 大鼠慢性胰腺炎离体组织块高分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作者:何新红;陆建平;方芳;廖专;陆靖;邓惠文;余亦华;汪剑;李兆申

    目的 对CP大鼠离体胰腺组织块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波谱分析,探索其代谢变化特征.方法 SD大鼠30只,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二丁基二氯化物8 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及胶原纤维染色.运用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技术对离体大鼠CP组织样品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 造模60 d后,11只大鼠胰腺小叶结构破坏,腺泡消失,炎症细胞广泛浸润,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广泛间质纤维化,呈典型CP表现.波谱分析显示CP组织的磷酸胆碱(PC)和甘油磷酸胆碱(GPC)、牛黄酸(Tan)及乳酸(Lac)峰强度增加;甜菜碱(Bet)、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峰降低;而乙酸(Ace)、胆碱(Cho)峰强度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离体大鼠CP组织具有显著的代谢特征,为人CP波谱分析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MR化学位移成像脑代谢物改变与肝硬化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乔秀丽;李振芝;刘芹;高孝忠;王晓丰;岳进勇;梁和业

    目的 利用MRS 评价肝硬化患者脑代谢物的异常变化及其与Child-Pugh 分级、肝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3.0 T 磁共振对5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 级患者20 例、Child-Pugh B 级患者14 例、Child-Pugh C 级患者18 例)及15 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计算脑代谢物峰下面积Cho (胆碱)、Mi (肌醇)、NAA (N-乙酰天门冬氨酸)、Cr (肌酐)、Glx6 (谷氨酰胺复合物)、脑代谢物峰下面积与Cr 比值(NAA/Cr 、Cho/Cr 、Mi/Cr 、Glx6/Cr ).结果 ①Child-Pugh A 级组与对照组Mi 、Glx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B 级组与Child-Pugh A 级组Cho 、Mi 、Glx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Child-Pugh C 级组与Child-Pugh B 级组Cho 、M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或P <0.05 ).② Child-Pugh A 级组与对照组Mi/Cr 、Glx6/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Child-Pugh B 组级与Child-Pugh A 级组Cho/Cr 、Mi/Cr 、Glx6/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或 P <0.05 );Child-Pugh C 级组与Child-Pugh B 级组Cho/Cr 、Mi/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③肝性脑病(HE )组与非肝性脑病组脑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Cho/Cr 、Mi/Cr 、Glx6/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④ Child-Pugh 分级与Glx6/Cr 呈正相关,与Cho/Cr 、Mi/Cr 呈负相关.⑤肝硬化患者TBil 、PT 与Cho/Cr 、Mi/Cr 呈负相关,与Glx6/Cr 呈正相关.ALB 与Cho/Cr 、Mi/Cr 呈正相关,与Glx6/Cr 呈负相关.ALT 与NAA/Cr 、Cho/Cr 、Mi/Cr 、Glx6/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及肝性脑病患者存在脑代谢物浓度异常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硬化、肝性脑病及评价肝硬化、肝性脑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 三维1H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史浩;丁红宇;武乐斌

    目的 探讨三维1H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5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直肠内线圈前列腺三维1H MRS检查前列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PCa 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5例,9例无泌尿系症状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前列腺波谱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前列腺代谢产物胆碱(Cho)、肌酸(Cr)和柠檬酸盐(Cit)的波峰谱线,以及Cho/Cit比值、(Cho+Cr)/Cit比值.结果 17例PCa患者病灶波谱分析显示Cit波峰明显降低或消失,Cho峰明显升高,Cr峰无明显变化,平均Cho/Cit比值为2.24±1.43,平均(Cho+Cr)/Cit比值为2.80±1.69.35例BPH患者病灶表现为较高的Cit峰,增生病灶区平均Cho/Cit比值为0.46±0.27,平均(Cho+Cr)/Cit比值为0.58±0.31.PCa与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中央腺区和BPH病灶分别比较,平均Cho/Cit比值和平均(Cho+Cr)/Ci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a病灶内Cit和Cho含量出现明显变化,在波谱分析中呈现特征性波峰变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Ca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周毅;李汉忠

    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由于肿瘤发生部位较隐匿,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存在困难.目前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血清PSA检查、直肠指诊、直肠超声、MRI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等,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杨士杰;潘柏年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往往依据临床症状、直肠指诊和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直肠B超、CT等辅助检查,但各种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对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仍有明显不足.术前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是穿刺病理活检,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项无创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且可指导治疗计划及随访观察.现就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78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