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肉瘤样肝细胞癌一例

    作者:陈玉飞;张锁连;崔巍

    患者 男,60岁.上腹部胀痛不适10余天,呈持续性隐痛,无发热、恶心,无腹胀、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及肉眼血尿,CT检查发现腹腔肿块住院治疗.体检: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可扪及直径约10 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胃镜示:食管炎、萎缩性胃炎伴黏膜黄斑、十二指肠炎.既往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密切接触史,糖尿病史.体检:T 37℃,P 68次/分,R 20次/分,BP125/72 mmHg.实验室检查:AFP 1.96 ng/ml(正常0~7.2ng/ml),HBsAg> 165,谷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

    关键词:
  • 颞岛叶、鞍旁巨大生殖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莹莹;张焱;程敬亮;靳雅楠;汤文瑞

    患者 男,3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枕部及双侧颞部钝痛,每次持续约20 min后自行缓解,入院.MRI:右侧颞岛叶及鞍旁可见一团块状混杂短T1(图1)、稍长T2信号(图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呈混杂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部分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图3),病变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呈长T2信号,病变周围可见水肿带(图4).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后,病变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图5),病变累及右侧海绵窦(图6),包绕颈内动脉远端及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近段,根据MRI考虑室管膜瘤.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侧颞岛叶及鞍旁,灰红色,质软,血供中等,与周围脑组织无明显边界,后方与脑室脉络丛关系密切,肿瘤前内侧包绕颈内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53(+)、Ki-67(80%+)、CD117(+)、OCT-4(+)、SALL4(+)、PLAP(+)、Syn(-)、MPO(-),术后病理结果:生殖细胞瘤(图7).

    关键词:
  • 回肠多发脂肪瘤致急性肠套叠一例

    作者:李秀涛;胡元明

    患者 女,25岁.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持续性腹痛、呕吐4天就诊.体检:腹肌稍紧,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立位片:空肠肠腔扩张,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图1).考虑肠梗阻.CT检查:升结肠扩张,肠壁增厚呈“靶征”,回盲部可见进入的肠系膜脂肪及血管结构,肠套叠套头部可见多发结节样脂肪密度影,CT值约-98 HU,密度均匀(图2).小肠扩张并见气液平面.考虑回盲部多发脂肪瘤并肠套叠、肠梗阻.

    关键词:
  • 成人脉络丛乳头状癌MRI诊断一例

    作者:王莹莹;张焱;程敬亮;靳雅楠;汤文瑞

    患者 女,25岁.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月余,半天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伴双眼视力下降,食欲不振入院.MRI示:左侧顶枕叶、胼胝体压部、左侧侧脑室后角区团块状长T1、混杂长T2信号(图1),黑水像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b=800 s/mm2)病变边缘可见轻度扩散受限(图2).病变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图1),左侧侧脑室及脑干受压,左侧侧脑室颞角及后角扩大.静脉注入对比剂后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4),左侧侧脑室颞角、后角室壁呈线样强化.根据MRI考虑胶质瘤伴左侧侧脑室颞角、后角室管膜播散.

    关键词: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脑病二例

    作者:刘秀丽;张戟风;许美;刘景旺;刘颖

    例1 女,60岁.糖尿病20年,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理想.因受凉感冒,发热4天,突发昏迷入院,CT检查示:双基底节豆状核区对称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图1A).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双基底节豆状核区对称性低信号(图1B),T1WI双侧基底节豆状核区对称高信号(图1C),MRI T2WI豆状核呈等信号(图1D).血糖34.1 mmol/L,尿糖(++++),尿酮体(-),尿素氮25 mmol/L,肌酐403mmol/L,BUN/Cr比值35∶1.诊断: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脑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患者意识清晰,活动自如,血糖12.37 mmol/L,尿糖(+),尿酮体(-),其余化验指标大致恢复正常.20天后复查CT平扫显示:双基底节豆状核区高密度影消失,呈等密度改变(图1E).

    关键词:
  • 颈部巨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一例

    作者:郭春花;杨海涛

    患者 女,62岁.10余年前发现右颈部包块,约鹌鹑蛋大小,无红肿、疼痛等,缓慢生长,近感生长加快.体检:右颈部见大小12 cm×10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颈部活动稍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三例

    作者:黄娟;张永高;邵兵;刘硕

    例1女,1岁2个月.因左侧胸壁肿物1年入院.1年前家属无意发现患儿左侧胸壁一直径3 cm肿物,局部皮肤无发热、破溃、溢液,表面光滑,无活动度、无压痛,边界不清,不伴咳嗽、咳痰等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未予以相关特殊处理,后该肿物较前变大,触之患儿哭闹,遂至本院就诊.实验室检查:NSE升高31.78 ng/ml(0 ~ 25),APTI 40.50(26~40),纤维蛋白原1.93(2 ~4).

    关键词:
  • 子宫肌壁间妊娠MRI表现一例

    作者:孔俊沣;曾文兵;吴炅;罗勇;钟雯

    患者 女,27岁.孕3产1流2,因停经49天,阴道不规则流血7天,超声示左侧宫角区异常回声,以“宫角妊娠?”收入院.患者入院前9天自测尿妊娠试验呈阳性,伴恶心、尿频等早孕反应,7天前阴道流血,量少,呈黑褐色.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内少许暗红色血迹,宫颈I度糜烂,子宫增大孕40天余,可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910.5mIU/ml.入院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左侧壁见约1.6 cm×1.3 cm×1.0 cm混合回声,内以稍高回声为主并见长径约0.2 cm无回声,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异常回声与左侧宫角分界不清,距离左侧浆膜面约1.2 cm.

    关键词:
  • 肺动脉多形性平滑肌肉瘤一例

    作者:沈聪;吴云桦;王秋萍

    患者 男性,65岁.因“右胸痛、呼吸困难3天”就诊,咳嗽、深呼吸及改变体位后症状加重,休息不缓解.发病10天以来,体重下降1 kg.体检:心音低钝,P2>A2,肺动脉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向心尖传导.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3.92×1012/L,PLT 63×109/L,WBC 6.29×109/L,NEUT%80.61%,Hbg 121 g/L.BNP:213.7 pg/ml.凝血功能:D-Dimer 2.9 mg/L,FDP 5.9 mg/L,FIB 5.43 g/L.肿瘤标志物:AFP 3.3 ng/ml,CA125 73.06 U/ml,NSE 52.75 ng/ml.血气分析(吸氧状态):pH值7.366,Po2 104 mmHg,Pco231.6 mm-Hg.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1次/分,电轴不偏.

    关键词:
  • 3.0T 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静;纪清连;和福;李晓莉;徐文坚

    目的 探讨3.0 T MRI平扫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与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在子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6名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3.0T磁共振常规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别测量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病灶的ADC值及eADC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病变的ADC值及eADC值.结果 研究组宫颈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00 ±0.20)×10-3mm2/s,对照组正常宫颈的平均ADC值为(1.45±0.14)×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宫颈癌患者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531,P<0.05).宫颈癌患者的平均eADC值为0.455±0.690,正常宫颈的平均eADC值为0.323±0.450,经统计学分析宫颈癌患者的平均e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20,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宫颈癌患者经过DWI后测得的ADC值和eADC值进行比较,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例宫颈癌患者经3.0 T MRI常规平扫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的有58例,准确率为90.63% (58/64);3.0 T MRI常规平扫联合DW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有63例,准确率为98.44%(63/64).结论 3.0 T MRI常规平扫结合DWI较常规MRI平扫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在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泡型包虫病微囊泡的活性

    作者:曹佳媛;鲍海华;杨晓菲;栗海龙;李伟霞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撒加权成像(DWI)对肝泡型包虫病(HAE)微囊泡活性特征的评价.方法 对51例HAE患者的64个病灶进行Kodama分型,测量1~3型病灶中微囊、边缘带、实性成分、液化坏死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搜集30例肝细胞肝癌(HCC)病例,测其实质部分ADC值.将微囊ADC值与各组分别对比.结果 64个病灶中,2个1型,23个2型,30个3型,5个4型,4个5型.测得ADC值分别为:微囊(0.79±0.15)×10-3mm2/s、边缘带(1.12 ±0.09)×10-3mm2/s、实性成分(1.98 ±0.16)×10-3mm2/s、液化坏死成分(2.66±0.17)×10-3mm2/s及正常肝组织(1.45±0.06)×10-3 mm2/s,HCC(0.95 ±0.12)×10-3mm2/s.微囊泡ADC值与边缘带、正常肝组织、实性成分及液化坏死ADC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C ADC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DWI可一定程度反映HAE微囊泡的活性.

  •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及与正常胰腺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光超;丁玉芹;窦丽娜;孙晋军;郝敬明

    目的 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EP)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EP的CT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及两期增强扫描,从病灶的部位、生长方式、边界、被覆黏膜强化情况分析CT表现特征,并测量长径(LD)、短径(SD)、EP及正常胰腺的CT值,对EP及正常胰腺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三期CT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EP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及正常胰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CT值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EP位于胃部8例,位于十二指肠5例,位于近段空肠1例;10例向腔内生长,9例边界不清,3例出现病灶被覆黏膜明显强化,1例病灶内出现囊变,1例中央见导管征.LD/SD >1.4的有9例;EP与正常胰腺的平扫及动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5、-5.874,P<0.05),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2,P>0.05).EP自身动脉期与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1,P>0.05),正常胰腺实质自身动脉期与门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2,P<0.05).结论 E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CT征象联合应用,可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

    作者:李建慧;刘思远;谷鹏;张泉;袁飞

    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1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其中实性肿块伴囊变16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低或稍高信号,均伴有不同大小的高信号囊变区.囊变直径由0.1~6.4 cm,中位数3.2 cm.囊变为中央型10例、外生型2例、弥漫型4例.囊变有类圆形、裂隙状、点状等不同形态,边界均较清晰.增强扫描16例肿块实性成分均呈轻-中度强化,延迟后强化程度有所增加,其中外生型囊变的分隔与肿块实性成分强化方式相似.结论 附件区单发实性肿块伴或不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并有少量盆腔积液,是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结合典型的T2 WI低信号,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 CT及MRI显示卵巢血管和输卵管对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庆利;赵祖来;付剑平;林元锋;李文锋;叶浩祥

    目的 探讨CT及MRI显示卵巢血管和输卵管对盆腔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患者90个卵巢及非卵巢来源肿瘤,分析肿瘤与卵巢血管及输卵管的关系来识别肿瘤的来源,根据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形态、粗细等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本研究判定肿瘤起源的准确率94.44% (85/90)、敏感度95.89% (70/73)、特异度88.24%(15/17)、假阳性率11.76% (2/17)、假阴性率4.11%(3/73),术前定位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 =0.82),且显示3条卵巢附属结构者对判断肿瘤起源准确率较1条、2条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双重动脉供血对判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率90.41%(66/73)、敏感度95.35% (41/43)、特异度83.33% (25/30)、假阳性率16.67% (5/30)、假阴性率4.65%(2/4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高(Kappa=0.80).结论 CT及MRI显示卵巢血管和输卵管对盆腔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18F-FDG PET腹部阳性病灶PET/CT与PET/MR图像特征的对比分析

    作者:唐勇进;程勇;徐浩;尚靖杰;凌雪英

    目的 比较上腹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阳性病灶在PET/CT和PET/MR上的图像特征,为PET/MR在腹部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同时接受18F-FDG PET/CT-MRI多模式扫描的患者81例,MRI扫描序列包括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轴位T2WI及轴位DWI(b值为0和800 s/rmm2).评估符合参考标准的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MR上的图像质量、病灶清晰度、大病灶长径、病灶特征等.结果 81例患者共计176个腹部PET阳性病灶,这些病灶在PET/CT及PET/MR上的图像质量、大病灶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MR显示腹部阳性病灶的清晰度优于PET/CT,特别是对肝脏阳性病灶(P<0.001),对腹部肝脏以外的阳性病灶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MR对肝脏病变的显示较PET/CT有明显优势,对肝脏外的腹部病变的显示和PET/CT相似.

  • 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

    作者:初占飞;赵静;邓卫红

    目的 探讨卵巢勃勒纳瘤(Brenner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6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图像,观察卵巢Brenner瘤的发病部位、大小、密度、形状、强化程度及与周围分界表现.结果 3例发生在右侧卵巢,1例发生在左侧卵巢,2例发生在双侧卵巢.病灶直径6~ 20 cm不等,囊实性不规则肿块,CT图像4例良性病灶以囊性病变为主,无明显强化;1例交界性病灶囊壁增厚,分界不清伴钙化,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1例恶性病灶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囊实混合,分界不清,合并盆腔积液及腹腔积液,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结论 Brenner瘤的CT表现没有特征性,但是CT检查中若发现囊实性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等征象,可有助于卵巢Brenner瘤的诊断.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MR表现

    作者:崔运能;田橄;陈向东;陈凤英;冼兆华;方晓潮;杨伟超;张大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HIFU治疗184例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资料,年龄25~5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h内均行MR检查.在MR图像上观察腹壁损伤、腰骶骨损伤、盆腔游离积液的解剖位置、严重程度、信号特点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腹壁损伤病变累及皮下脂肪96例(52.5%),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以抑脂像明显;累及腹壁肌肉105例(57.1%),表现为肌肉肿胀,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轻度扩散受限,周围肌筋膜可见条状积液;腰骶椎骨质损伤43例(23.4%),累及腰骶椎前方,T2WI示中央呈片状低信号,周围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术后盆腔游离积液较术前增多(P=0.000).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HIFU消融术后腹壁皮下脂肪、肌肉水肿、腰骶椎异常信号及盆腔游离积液,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 胆囊内瘘的影像表现

    作者:史凤霞;刘建滨;郭一清

    目的 探讨影像检查对胆囊内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内瘘的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34例胆囊内瘘中内瘘部位有37个,其中3例有2个不同部位内瘘,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22个,胆囊胃窦瘘5个,胆囊结肠瘘10个,合并Mirizzi综合征5例.MSCT、MRI、MRCP直接显示胆囊内瘘瘘口30例,瘘口33个(89.19%),胆囊结石24例(70.59%),萎缩性胆囊炎23例(67.65%),胆管结石22例(64.71%),胆囊积气17例(50%),胆管积气17例(50%),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34例(100%),既往胆囊结石消失或异位出现及结石性肠梗阻2例(5.88%).结论 胆囊内瘘的直接征象是胆囊与周围脏器的瘘口,间接征象是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积气、胆囊积气、胆囊与相邻脏器粘连、既往胆囊结石消失或异位出现及伴胆石性肠梗阻.

  • 直接淋巴管造影与CT淋巴管成像在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董健;信建峰;霍萌;张春燕;温廷国;陈孝柏;王仁贵;沈文彬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后CT淋巴管成像(CTL)在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S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SIL的患者资料共14例,平均年龄为47.1岁.所有患者均在DLG后行CTL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析图像.DLG评价内容:淋巴回流梗阻的部位,淋巴液对侧返流,异常扩张淋巴管,瘘,胸导管出口的回流障碍.CTL评价指标:小肠肠壁改变,水肿样病变及其范围,淋巴结,扩张淋巴管的分布及范围.结果与内镜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4例SIL的DLG结果:淋巴回流梗阻共3例,淋巴液对侧返流8例,异常扩张淋巴管9例,胸导管出口回流障碍12例,未发现瘘.CTL表现:小肠局部肠壁增厚11例,肠管扩张3例;水肿样病变:肠系膜水肿1例,腹腔积液9例,胸腔、腹腔积液3例,胸腔、腹腔合并心包积液1例;腹腔淋巴结3例;扩张淋巴管的分布与范围:14例均可见扩张淋巴管,其中腹段扩张3例,腹盆段淋巴管扩张4例,腹段、盆段合并胸段扩张4例,3例仅见于颈胸段;胸导管出口水平及周围扩张淋巴管,同侧10例,对侧3例;CTL在检出淋巴管扩张方面优于DLG.结论 DLG后CTL在SIL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功能MRI评价子宫肌瘤病理分型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阿巧;杨建峰;郑静;孔建国;孙爱静;赵振华;张胜箭;胡红杰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搜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65例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普通型(30例)、富细胞型(13例)、变性型(22例),术前均行DCE-MRI增强扫描及Extenged toffs双室模型拟合计算出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返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及ADC值,并评价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标本的MVD、VEGF的表达;比较分析定量灌注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分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子宫肌瘤的定量灌注指标间存在差异,富细胞型肌瘤Ktrans、Kep、Vp值高于普通型、变性型肌瘤(P<0.05),变性型肌瘤ADC值高于富细胞型、普通型肌瘤(P=0.01);绘制Ktrans、Kep、Ve、Vp值鉴别富细胞型肌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827、0.622、0.761,ADC值鉴别退变型肌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子宫肌瘤Ktrans、Kep、Vp与MVD呈正相关(r=0.793,P<0.001;r =0.528,P=0.02;r=0.445,P=0.014),定量灌注指标与VEG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Ktrans、Kep、Vp、ADC值有助于不同病理分型子宫肌瘤间的鉴别诊断,定量灌注参数与MVD表达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定量灌注参数可以无创性评价子宫肌瘤的微血管生成.

  • 3.0T MR3D-TOF序列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田田;张秋妹;徐建;苗重昌

    目的 探讨3.0 T MR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与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3D-TOF序列、3D-FIESTA序列检查.由两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3D-TOF序列重组所得多平面图像(A组)及3D-TOF序列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B组)对脑池段神经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判,并采用Kappa分析对两名医师的主观评判结果行一致性评价.采用x2检验比较A、B组图像对脑池段神经血管关系显示情况的差异.以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B组诊断神经血管关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x2检验比较A、B组诊断神经血管关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结果 两名医师对A、B组图像显示脑池段神经血管关系主观评判的Kappa值分别为0.691、0.931(检验水准α=0.05),B组的一致性优于A组.A、B组图像对脑池段神经血管关系显示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31例受检者术中发现有血管接触或压迫者共29例,A组诊断神经血管关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26/29)、50%(1/2)、87% (27/31)、25% (1/4),B组诊断神经血管关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7%(28/29)、100% (2/2)、97% (30/31)、67% (2/3),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5、0.000、0.009和0.000,P<0.05).A、B组诊断神经血管关系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 (26/27)和100%(2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P>0.05).结论 3D-TOF序列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 慢性脑桥卒中:皮质脊髓束扩散张量成像反映运动功能预后

    作者:薛倩;卢春强;彭程宇;李琳;王超;滕皋军

    目的 探讨慢性脑桥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扩散张量参数值与临床神经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27例慢性脑桥卒中患者(卒中组)及27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得到CST走行区域各向异性值(FA)、CST数量和长度,并计算扩散参数偏侧性值.采用Fugl-Meyer评分(F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生活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及卒中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t检验评估扩散参数差异,采用相关分析评估扩散参数与神经功能量表的相关性.结果 卒中组患侧与健侧比较,脑桥梗死灶、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回FA值均有降低,患侧CST数量亦减少(P<0.01);卒中组较对照组大脑脚、内囊后肢、中央前回的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值及相对CST数量(CST rnum)均有降低(P<0.01).卒中组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值、CST rnum与FM评分呈正相关(r=0.824、0.672、0.651,P<0.001),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835,-0.604、-0.645,P≤0.001).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显示CST损伤分级与FM评分呈负相关(r=-0.627,P<0.001).结论 慢性脑桥卒中患者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及CST rnum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可借助DTI技术评估康复情况.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预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进展生存期的价值

    作者:王肖;邓雪飞;宋伟;谭德力;朱友志;骆祥伟;张禹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PCNSL治疗前PWI表现及临床资料.在PWI参数值图上分别测量肿瘤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值并获取各参数值的小值、平均值、大值,将各参数值与正常侧半卵圆中心各参数值的平均值比较后计算得出比值并逐一记录.根据所得各参数值比值的平均值、PFS的中位值分别列为高低两组,统计参数值比值高低两组的不同PFS病例数百分比后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rCBV大值比值高低两组、rCBF大值比值高低两组之间的不同PFS组的病例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参数值比值高低两组之间的高低PFS组之间的病例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PWI的参数值能够在治疗前初步判断PCNSL患者的基于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的PFS.

  • 内侧颞叶癫痫部分性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脑白质微结构研究

    作者:俞金娜;管晓军;杨玲琳;李宏;黄沛钰;王爽;张敏鸣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分析单侧海马硬化型内侧颞叶癫痫(mTLE-HS)部分性发作(PS)和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sGTCS)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差异,以探索两种发作的不同结构基础.方法 用3.0 T MRI采集30例单侧mTLE-HS患者(其中14例PS患者,16例sGTCS患者)及20名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全脑DTI数据,将与海马硬化同侧的脑白质称为“病灶同侧”,并用SPSS软件分析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值(MD)进行组间比较及病灶同侧与对侧比较,取P< 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PS患者表现为同侧下纵束、钩束的FA值下降、MD值升高;sGTCS患者FA、MD值改变的区域更为广泛,包括双侧丘脑前辐射、皮质脊髓束、扣带回、胼胝体、下额枕束、下纵束、上纵束等部位;与PS患者相比,sGTCS患者表现为在双侧丘脑前辐射,病灶同侧皮质脊髓束、扣带(海马部)、下额枕束及病灶对侧上纵束,胼胝体小钳的MD值升高.sGTCS患者的病灶同侧丘脑前辐射、扣带(海马部)、下额枕束、下纵束、钩束、上纵束(颞叶部分),PS患者的病灶同侧下纵束、钩束与病灶对侧相比,表现为FA值明显降低或M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mTLE-HS的sGTCS患者较PS患者脑白质损伤更广泛,且病灶同侧损伤较对侧更为严重.这些脑白质结构损伤的发现为mTLE-HS的不同发作形式的发作机制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 食管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CT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彩云;李绍东;徐凯;沙正布;苗新中

    目的 探讨CT诊断食管术后胸内吻合口瘘(AL)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食管术后临床怀疑胸内AL患者资料,其中70例行口服对比剂(60%复方泛影葡胺)CT检查(口服对比剂组),116例未口服对比剂CT检查(未口服对比剂组).由两名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口服对比剂组、未口服对比剂组的CT图像.以胃镜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口服对比剂CT、未口服对比剂CT诊断效能.单变量分析筛选出CT征象中与AL相关的变量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诊断AL的可靠征象.结果 AL 49例,无AL 137例.口服对比剂CT诊断AL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0.3%、97.4%、96.5%、92.7%、94.3%、0.939,未口服对比剂组以上诸值分别为72.2%、79.6%、39.4%、93.9%、78.4%、0.759,口服对比剂CT+未口服对比剂CT(合计组)上述值分别为83.7%、84.7%、66.2%、93.5%、84.4%、0.842.口服对比剂明显提高PPV(从39.4%到96.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比剂外溢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CT可准确诊断食管术后胸内AL,口服对比剂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比剂外溢是可靠征象.

  • 640层动态容积CTA两种分类方法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璇;沈海林;李振凯;王玥瑶;雷志毅;杜红娣

    目的 对比640层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斑块密度分类法与高危斑块分类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120例有常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密度分类法分为钙化组(20例)、混合组(51例)及非钙化组(49例)三组;按照高危斑块分类法依据有无高危斑块特征(点状钙化、正性重构、低密度斑块、“餐巾环征”)分为阳性组(65例)及阴性组(55例).以非钙化斑块及高危斑块为不稳定斑块.对比分析两种分类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种分类方法间及每种分类方法中组间差异.结果 发生ACS的冠心病患者非钙化斑块及高危斑块的发生率较其他分组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高危斑块分类法[曲线下面积(AUC):0.729]较斑块密度分类法(AUC:0.676)对ACS的诊断价值大,而联合两种方法后诊断准确率较单种方法更高(AUC:0.766).结论 高危斑块分类法中的高危斑块比密度分类法中的非钙化斑块对ACS的诊断价值更大,联合两种分类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超短回波时间(UTE)肺部MR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初步应用

    作者:夏艺;管宇;刘士远;范丽;李兵

    目的 探讨MR超短回波时间(UTE)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不同CT表现型及临床分级的评估能力,并与肺功能检查(PFT)及量化CT比较.方法 16例COPD患者同天内分别进行PFT、CT及3T UTEMR检查.UTE MR成像自动产生T2 *图,定义经升主动脉中间的冠状层面为测量的第一层(A1);由此层向背侧每隔5 cm设定一个测量层面,分别为A2、A3,感兴趣区分别在不同层面的上、中、下肺野选取,计算其平均值.通过软件(Lung Density,Philips)自动获得阈值<-950 HU的肺气肿指数(EI-950).图像分别由具有4年及12年胸部诊断经验的放射影像医生评价.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UTE MRI的T2*值与CT容积参数及PFT的相关性.对于COPD患者的不同临床分级及CT亚型比较,近似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非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 testing法进行分析.结果 UTE MRI的T2*值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CT的容积参数具有强、中度相关性(|r|=0.503~0.668,P<0.05).轻、中度COPD组T2*值明显高于极重度组(P<0.05),不同CT表现型的PFT-%FEV1、UTE-T2*及CT-EI-950值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UTE成像的T2*值与PFT的变化、CT容积参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且其在COPD患者的不同临床分级及CT亚型中存在差异.肺内T2*的测量具有评估COPD的潜力.

  • 吸、呼气相MSCT扫描在痰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曾鸣;占永红;丁鑫良

    目的 探讨吸、呼气相MSCT扫描在痰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行吸气末屏气CT扫描和呼气末屏气CT扫描,通过轴位、冠状位图像以及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等重组图像显示病灶,回顾性分析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痰结节的患者使用双气相扫描后来观察病灶位置、形态是否发生变化.结果 仅通过吸气末屏气扫描CT诊断痰结节4例,2例误诊为支气管肿瘤.而行呼气末屏气CT扫描(与吸气末扫描图像对比),6例病灶均发生了位置或形态变化(其中2例位置和形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2例病灶仅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2例病灶仅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6例使用双气相CT检查均诊断痰结节;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一致.结论 应用吸、呼气相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痰结节.

  • MR三维SPACE序列评估正常膝后外侧角韧带结构的价值

    作者:赵晓梅;黄耀渠;伍琼慧;樊长姝

    目的 探讨三维质子密度不同翻转角步进佳对比应用完善取样(3D PD-SPACE)序列评估正常膝后外侧角(PLC)韧带结构的价值,提高对相应结构的认识.方法 35名无症状志愿者行常规3个平面二维质子密度加权(2D PDWI)序列及3D PD-SPACE序列检查,采用4分法评价2个序列显示正常PLC的外侧副韧带、腘腓韧带、弓状韧带和小豆腓骨韧带的价值.结合薄层原始图像和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分析各韧带的MRI表现和解剖学参数.结果 3D PD-SPACE序列显示外侧副韧带、胭腓韧带、弓状韧带和小豆腓骨韧带的评分均优于2D PD-WI序列(P均<0.05).3D PD-SPACE序列多向调整MPR对外副韧带、腘腓韧带、弓状韧带、小豆腓骨韧带的显示率分别为100%(35/35)、100% (35/35)、74.3% (26/35)和51.4% (18/35).正常外侧副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51.6±7.5)mm、(4.0±1.0)mm及(4.9±1.2)mm,腘腓韧带为(13.8±2.6)mm、(8.5±3.7)mm及(2.6±0.49) mm,弓状韧带中部分别为(20.9 ±5.8)mm、(12.2±2.8)mm及(2.0 ±0.72) mm,小豆腓骨韧带则为(32.3±5.6)mm、(2.4 ±0.58)mm及(1.4±0.26)mm;各韧带不同性别间和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PD-SPACE序列结合多向调整MPR能准确显示PLC小韧带的解剖形态,是评估该类结构的有效手段.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分析

    作者:荆轶群;谭红娜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CT影像资料.其中CT平扫13例,平扫加增强扫描38例.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密度、钙化、强化程度、以及邻近组织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等情况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86.3%患者(44/51)表现为单发病灶;发生于头颈部、胸部、腹盆腔及其他发病部位的平均大径分别为3.24 cm,5.80 cm,6.82 cm和3.55 cm,且发生在胸部及腹盆腔的病灶长径明显大于其他发病部位的病灶(F=3.381,P=0.026).在CT平扫图像上,除了3例来源肠道的病变表现为局限性肠壁增厚外,48例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均持续强化;72.7%的病灶(24/33)表现为伴有囊变的不均匀强化.平扫图像上边界不清89.5%(17/19)和钙化85.7% (6/7)更多见于头颈部病灶(P值分别为0.010和0.035);而病灶的其余影像学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51例中,12例出现邻近组织结构侵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MA、vimentin、ALK、CD68、CD34、CD99、Bcl-2、CK、Desmin和S-100蛋白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90.2%、88.2%、45.1%、58.8%、54.9%、29.4%、43.1%、19.6%、13.7%和25.5%.结论 IMT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且临床及CT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CT图像上若发现边界不清、伴或不伴有邻近组织结构侵犯的不均匀强化软组织肿块,且免疫组织化学SMA和vimen-tin指标阳性可提示IMT.

  • 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夹角的大小与左侧髂总静脉压迫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高阳;张丹

    目的 探究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夹角的大小与左侧髂总静脉受压程度的相关性并检验夹角对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行髂静脉CT静脉造影(CTV)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冠状位重组,测量并记录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测量左侧髂总静脉的受压率,对左侧髂总静脉受压率(变量a)及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变量b)进行相关性检验.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夹角对左侧IVCS的诊断效能.结果 左侧髂总静脉小内径(5.40±3.69)mm,右侧髂总静脉平均内径(11.87±2.18)mm,左侧髂总静脉受压率(55.22±17.51)%,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夹角(44.97±15.29)°.经检验变量a的检验统计量P=0.035 <0.05;变量b的检验统计量P=0.18 >0.05,可见变量a为非正态性分布.对两个变量进一步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变量a与变量b的相关系数r=0.56,t检验得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渐进显著性P=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随着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夹角的增大,左侧髂总静脉受压率也增大;左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夹角对IVCS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在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启仲;陈军;赵益林;张亮;敖雅雯;桑菲;邱丽;刘昌盛

    目的 探讨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在评估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JOA评分17分法将其分为轻度37例,中度23例,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常规颈椎MRI平扫、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eDWI);分别测量脊髓标准ADC(ADCstandard)值,快速ADC(ADCtast)值,慢速ADC(ADCslow)值和灌注分数(f)值;组间对各参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中度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受压严重节段颈髓及对照组颈髓ADCfast值分别为(0.0052±0.0013) mm2/s、(0.0041±0.0010)mm2/s、(0.0064±0.0014) mm2/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slow值分别为(0.00072±0.00017)mm2/s、(0.00084±0.00024) mm2/s、(0.00061±0.00014) mm2/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分别为0.47±0.12、0.44±0.10、0.53±0.14,轻度脊髓型颈椎病与对照组(P =0.104)、轻度与中度脊髓型颈椎病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93),中度脊髓型颈椎病与对照组颈髓f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8).JOA评分与ADCstandard、ADCslow呈负相关,与ADCfast呈正相关.结论 IVIM不仅可以评估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扩散的改变,还可以评估脊髓微灌注变化;IVIM能准确反映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状态.

  • 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结合形态学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金弋人;韩丹;蒋悦;黄益龙;赵雯;赵卫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与常规形态学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31例PTC患者术前行颈部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轴位加三维定位标记短径≥5 mm的中央组淋巴结,术中对应取材和标记,再扫描对应术前的淋巴结,术后得到病理结果后回顾性对CT图像进行研究分析.对淋巴结形态学分析并比较动、静脉期原发病灶、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碘浓度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佳敏感度及特异度的临界值,并比较其与形态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1例共获得一一对应的中央组淋巴结73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5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2枚.动、静脉期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标准化碘浓度(NIC)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4.29,P<0.05;Z=-6.29、-7.31,P<0.05),而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7,P>0.05).动脉期NIC诊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3%、69.4%,与形态学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达80.2%,特异度为87.8%.结论 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对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联合常规形态学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肝腺瘤四种亚型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基础

    作者:徐淑敏;江芮

    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s,HC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没有肝硬化的肝脏.主要见于育龄妇女,男女比例为1∶8~1∶10[1].HCA的发生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有关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且与口服避孕药的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然而,近来自亚洲国家的报道显示肝腺瘤在东西方患者间表现出显著的流行病学差异.在亚洲国家,HCA的报道以男性居多,且与使用口服避孕药的相关度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一个206例亚洲患者的回顾性报道显示男性患者居多,占59.7%(123/206),并且仅有13.2%(11/83)的女性患者有口服避孕药史[2].

    关键词:
  • 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江奇琦;曹玉坤;吴爱兰;李欣;杨明;刘红冉;张欣;扈雪晗;韩萍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肝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在本院TACE治疗后复查的HCC患者34例,对所有患者行能谱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参照,分别得到肿瘤活灶、邻近肝实质及坏死区的标准碘浓度值(NIC)、碘浓度差值(ICD)、肝动脉碘分数(AIF)及能谱曲线斜率(s-SHC),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活灶的s-SHC(1.93±0.69)大于邻近肝实质(0.85±0.34)及坏死组织(0.50±0.31) (P <0.05).肿瘤活灶的动脉期、门静脉期NIC(0.13±0.05、0.47±0.14),均大于邻近肝实质(0.06±0.03、0.46 ±0.12)及坏死组织(0.04±0.02、0.11 ±0.07),其中门静脉期肿瘤活灶NIC与邻近肝实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邻近肝实质和坏死组织的ICD值分别为7.14±2.58、11.79±3.66、1.13±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AIF(0.61 ±0.17)大于邻近肝实质(0.29±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IF对鉴别诊断肿瘤与邻近肝实质的效能高(敏感度0.944,特异度0.828),门静脉期NIC对鉴别诊断肿瘤与坏死组织的效能高(敏感度0.963,特异度0.957).结论 能谱多参数成像有助于TACE术后不同组织间的鉴别诊断,在HCC的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 不同迭代重组技术在低剂量胸部CT平扫中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樊荣荣;施晓雷;钱懿;陈如谭;范丽;萧毅

    目的 探讨迭代重组技术在低剂量胸部CT平扫中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在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因病情需要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73例.均行心电门控CT(ECG-CT)扫描及胸部无门控的低剂量CT(Non-gated LDCT)扫描,并将后者进行混合迭代重组(iDose4)和全迭代重组(IMR)两种迭代重组,分别记为A、B两组,ECG-CT记为C组.比较三组主观评价、客观评价、CACS测量值及风险度分层.分别采用Friedman M检验和Kappa值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两名观察者对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的客观评价指标.各组CACS值及危险度分层的一致性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和Kappa值进行检验.结果 A组、B组与C组主观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分、4分、4分,且B组主观评分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图像噪声为(18.91±3.34)HU,对比噪声比(CNR)为7.94±1.60.A组和B组图像噪声均较C组低,CNR均较C组高,B组降噪及提高CNR能力均强(P<0.05).A、B及C组CACS测量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05.83、116.05、187.55.A组与C组CACS测量值的ICC值为0.980;B组与C组CACS测量值的ICC值为0.981.A组与C组危险度分层的Kappa值为0.664,B组与C组危险度分层的Kappa值为0.748.在C组为高危组的患者中,有10.96%在A组中被归为中危组;在C组为高危组的患者中,有9.59%在B组中被归为中危组.在C组为中危组的患者中,有12.33%在A组中被归为低危组;在C组为中危组的患者中,有8.22%在B组中被归为低危组.结论 IMR技术在提高图像整体质量、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测量CACS及风险度分层方面均优于iDose4.胸部Non-gated LDCT检出的CACS处于中危的人群,建议其行ECG-CT检查评估准确的CACS,以便于指导心血管疾病的初级预防.

  • 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组在肾脏CT增强成像中的研究

    作者:袁丹丹;雷平贵;段庆红;焦俊;邹迅;陈鹏宇

    目的 探讨80 kVp条件下联合迭代重组(SAFIRE)在肾脏CT增强成像皮髓质期中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疑似肾脏疾病并接受CT增强检查患者56例,按管电压分为A、B两组,A组(28例)采用常规120 kVp扫描,对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B组(28例)采用80 kVp扫描,进行FBP及5种不同强度SAFIRE(S1~ S5)的图像重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B组FBP及SAFIRE间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用Friedman检验比较B组FBP及SAFIRE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噪声、血管显示、伪影及图像整体质量),选取B组中图像整体评分高组与A组比较有效辐射剂量、客观指标、主观评分,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结果 B组SAFIRE重组的图像噪声均低于FBP重组(F=39.21,P<0.05),肾皮质SNR、CNR和肾髓质SNR均高于FBP重组(F值分别为35.96、35.81、27.01,P<0.05);其中S3图像的整体评分高(F =39.21,P<0.05).B组S3的肾皮、髓质的CT值、CNR和SNR均高于A组FBP重组(Z值分别为-5.16、-3.46、、-2.22、-0.97、-3.12、-2.36,P<0.05).图像噪声、有效辐射剂量小于A组FBP重组(Z值分别为-5.6、-4.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FBP重组与B组SAFIRE重组中S3的图像整体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P>0.05).结论正常体型人群行肾脏CT增强扫描时,采用80 kVp结合迭代重组技术,重组强度3级,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对磨玻璃密度型肺腺癌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涂文婷;范丽;顾亚峰;邹勤;李琼;刘士远

    目的 评估计算机辅助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探讨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在不同浸润性肺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证实的328例肺腺癌患者,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 56例、微浸润腺癌(MIA) 58例、浸润性腺癌(IAC)214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薄层CT图像进行半自动逐层分割,自动生成体积、面积、大横截面长径、大横截面短径、大CT值、小CT值、平均CT值及通过计算可得平均直径、质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分割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上述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后进行判别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模型.结果 上述9个定量参数除小CT值外,在不同浸润性的肺腺癌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内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97、0.970、0.927、0.849、0.995、0.821、0.989、0.932、0.999,观察者间ICC为0.935、0.916、0.839、0.758、0.949、0.696、0.914、0.867、0.973.判别分析筛选出面积、大横截面长径及大CT值用于构造判别函数;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预测因素为大横截面长径和平均CT值(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大横截面长径和平均CT值可作为鉴别磨玻璃密度型肺腺癌浸润性的影像学独立预测因素.

  • 大螺距和双能量肺灌注肺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丁哲;于小利

    目的 对比双源CT肺动脉成像(CTPA)中,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DSCT)和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CT)两种综合扫描方案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将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患者随机应用两种扫描方案进行CTPA扫描:A组,35例,采用flash-DSCT 120 kV;B组,35例,采用DECT 100/140 kV.两位放射科医生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七个部位肺动脉的CT值,计算并比较两组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七个部位的CT值、SNR以及CNR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6.55±0.94) mGy vs(5.18±1.26) mGy,P>0.05]. 结论 DECT成像的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好,且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肺的形态学及灌注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肋骨抑制成像技术在胸片检测不同密度、大小及位置肺结节中的应用

    作者:王云龙;范丽;望云;管宇;夏艺;李琼;刘士远

    目的 评价肋骨抑制成像技术在胸片检测不同密度、大小和分布位置的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CT证实存在肺单发结节的胸部后前位X线片和13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胸片.将肺结节根据密度(实性,混杂磨玻璃,纯磨玻璃)、长径(D)(3≤D<10 mm,10≤D<20 mm,20≤D<30 mm)及分布(肺周边区,肺门区,肺尖区)分组,分别进行分析.两名高年资与两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阅读所有胸部后前位X线片和经肋骨抑制成像技术处理后的胸部后前位X线片.阅读、记录结节的部位、大小并对结节存在的肯定度进行评分.观察的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四名放射科医师使用去肋骨图像前后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AUC)由0.722提高到0.76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t=-13.282,P<0.01),肺结节检出率由51.6% (66/128)提高到58.2% (74.5/128),且对分布在肺周边区的实性或者亚实性中等大小(10≤D<20 mm)的结节效果好.结论 肋骨抑制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放射科医师对胸部后前位X片中肺结节的检出率,其效能与结节的密度、大小和分布有关.

  • 外科T管术后胆道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李臻;李鑫;詹鹏超;纪坤;李刚;任克伟;任建庄;韩新巍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外科T管引流后胆道再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本院外科T管术后胆道再狭窄的31例患者资料,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胆系结石15例,肝癌2例,胃癌外科术后1例.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者5例.经原T管途径行介入治疗者23例,经T管造影后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者8例.所有患者中,行球囊扩张配合引流管置入者18例,行单纯内外引流者9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者4例.良性狭窄患者引流管保留2~3个月后给予拔除.患者经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3~24个月,通过引流管造影观察疗效.结果 介入手术均获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肝功能均有好转.18例良性胆道狭窄患者均经原T管窦道途径行球囊扩张成型术及内外引流管(直径10.2或12 F)置入术,拔除原T管.其中15例胆石症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3例胆管癌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中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另2例拔管后恢复可.13例恶性狭窄中,6例胆道梗阻位于T管上方,均行PTCD术;其中2例肝癌侵犯胆道患者,癌栓范围较大,行内外引流管置入;黄疸消退后分别于术后1个月、2.2个月死于肝衰竭;2例胆囊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行支架置入1例,内外引流管植入1例;分别于术后2.5个月、3.2个月死于肿瘤进展,2例胆管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2.2个月死于胆系感染.另7例胆道梗阻位于T管下方;经T管窦道途径置入内外引流管4例,置入金属支架3例.其中2例胆囊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8个月、5个月死于肿瘤进展.4例胆管癌患者于术后3.6个月、4个月、5.2个月、9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胃癌死于肝转移、肝功能衰竭.结论 外科T管引流后胆道再狭窄经介入治疗疗效确切,技术安全可行.

  • 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穆云;肖秋香;杨少春;丁观福;华顺德

    目的 探讨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行介入治疗的9例BBA的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9例BBA的患者均采用多支架结合弹簧圈的技术进行栓塞.其中早期3例采用双Enterprise支架+弹簧圈栓塞,4例采用Enterprise+ LVIS支架+弹簧圈栓塞,2例采用双LVIS支架+弹簧圈栓塞.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存活患者中,7例术后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BBA均未见复发.结论 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BBA是可行和安全的.

  • 靶向ELAM-1磁共振分子探针制备及其靶向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左志超;董梦莹;邓文娟;王鹏;金观桥;苏丹柯;马婕;李湘茹;刘树英

    目的 制备内皮性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靶向性MR分子探针,分析其表征,并对其体内靶向性进行探讨.方法 制备:将羧基修饰过的超小型氧化铁颗粒(USPIO)与ELAM-1的配体唾液酸化酶X(sLeX)进行偶联,再以聚乙二醇(PEG)修饰,制备出靶向ELAM-1的MR分子探针USPIO-sLeX-PEG.表征:分别对USPIO和USPIO-sLeX-PEG进行激光动态光散射、热失重、红外光谱以及弛豫性能测试;靶向效果:分别测量两组荷瘤裸鼠瘤灶注药前后的T2值,比较USPIO及USPIO-sLeX-PEG在荷瘤裸鼠MR-T2 mapping上的成像效果,扫描完成后对其精细解剖,取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ELAM-1分子探针USPIO-sLeX-PEG主要表征:US-PIO-sLeX-PEG水动力尺寸为(51.82 ±5.2)nm,聚合物分散指数为(0.233±0.032);Zeta电位为(-40.17 ±0.55)mV.USPIO-sLeX-PEG分子探针的纵向率r1及横向弛豫率r2分别为6.1 mM-1·s-1、23.6 mM-1·s-1.靶向效果显示:非靶向性USPIO组与靶向性USPIO-PEG-sLeX组比较,后者的增强扫描T2值低于前者(P<0.05),且后者强化率高于前者(P<0.05),即USPIO-PEG-sLeX组荷瘤裸鼠在MR-T2 mapping上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2组荷瘤裸鼠瘤灶ELAM-1均呈高表达.结论 合成的ELAM-1靶向性MR分子探针USPIO-sLeX-PEG表征良好,且对荷瘤裸鼠ELAM-1具有较好的靶向性.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凌公豪;范晨虹;龙清云;吴光耀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定量参数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肝占位性病变患者52例(共77个病灶),包括原发性肝癌22例(28个病灶)、转移瘤15例(30个病灶)和肝血管瘤15例(19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追踪确诊.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IVIM DWI(11个b值)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参数包括:病灶及背景肝实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血流相关参数(f×D*).并计算病灶与背景肝实质相应参数的比值[ADC/ADC0、D/D0 、f/f0、D*/D0*、(f×D*)/(f×D*)0].方差分析各组肝脏病变间参数差异性,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肝血管瘤的ADC、D、ADC/ADC0、及D/D0均显著高于肝癌,其中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大(0.999),相应的截断值为1.35×10-3mm2/s,对应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96.4%;当D和ADC/ADC0联合时,能完全区分两种病变,对应敏感度与特异度均为100%.D和ADC/ADC0均能完全区分肝血管瘤和肝转移瘤,对应阈值分别为1.21×10-3mm2/s和1.28.肝癌ADC、D、ADC/ADC0、及D/D0均显著高于肝转移瘤,其中D/D0的AUC值大(0.879);其在截断值为1.20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为67.9%,96.7%;当D/D0和D联合时,诊断效能达0.893,相应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6.7%,75.0%.f、D*和f×D*值在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IVIM DWI相关参数(ADC、D、ADC/ADC0、及D/D0)能定量评估肝脏良恶性病变特征,其中病灶与背景肝实质扩散比值(ADC/ADC0和D/D0)能提高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

  •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梁琼鹤;杨明;管红梅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EH)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10例DEH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2~13岁,临床表现为关节周围硬性肿块,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型:局限型6例,经典型3例,全身型1例.发病部位:发生于膝关节3例,踝关节2例,足部关节2例,腕关节1例,膝关节及踝关节1例,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1例.合并畸形:4例合并膝外翻,1例合并踝内翻,1例合并双下肢不等长,1例合并脚趾弯曲.影像表现:9例X线和/或CT表现为骨骺旁钙化、骨化影,2例与固有骨骺无融合,5例有融合,2例与骨骺及干骺端均有融合,4例骨骺偏侧增大,1例全侧增大,2例骨骺及干骺端均有增大;1例表现为跟骨和骰骨变形,骰骨和第四、五跖骨近端旁多发不规则骨化影,第五近、远节趾骨骨骺增生,脚趾弯曲.3例MRI表现为骨骺旁骨软骨信号,2例与固有骨骺间无软骨间隙,1例有软骨间隙.结论 DEH的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表现为骨骺旁骨软骨结构,可与固有骨骺发生/不发生融合,偶可累及干骺端,干骺端增宽.

  • 骶1、2椎体巨大类圆形影——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吕青青;张勇;程敬亮;许珂;汪卫建

    患者男,67岁,因“双踝关节疼痛5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关节疼痛,为间断性隐痛,与活动无关,不向周围放射,伴麻木、双足发凉,1个月前双踝关节疼痛、麻木加重,伴脚踝肿胀.于当地医院CT检查示:骶1椎体占位.患者一般情况可,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