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螺旋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技术优势

    作者:相法伟;王荣芳;董征;李桂芝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与20例正常肾血管者的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的CT资料,比较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管显示情况及解剖变异.结论: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能精确测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的直径,为诊断和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双源CT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对照性研究

    作者:张新堂;孙桂芳

    目的:本研究通过双源CT冠脉成像与CAG对照性研究来评估其对冠脉狭窄程度判定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冠脉狭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1周内行冠脉CTA及CAG检查,统计两种检查冠脉狭窄程度及数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研究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无特殊准备的情况下均能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无1例检查失败.两组患者狭窄绝对数相近,分别为52.1%±2.1%及55.3%±3.2%,而狭窄程度分级也较为接近,通过t检验及X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狭窄绝对值及狭窄程度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狭窄数量亦接近,分别为112±3及113±5,通过t检验分析,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对冠脉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为无创性检查方法.

  • 双源CT在冠脉支架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新堂;田民;孙桂芳;刘斌;王晋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双源CT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评估价值,从而探索一种无创且准确的随访评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脉支架术后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行冠脉CTA及冠状造影检查,对支架段冠脉平均内径行冠脉CTA-CAG观察狭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本组研究共 3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无特殊准备的情况下均能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无一例检查失败;所有CAG检查均能顺利完成,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2种检查测量结果相近,近端、中段及远端支架植入段内径均接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狭窄程度结果较为接近,冠脉CTA狭窄阳性率稍高,但通过卡方检验,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大大提升了冠脉CTA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能准确、无创的反应支架置入段管腔通畅程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基于第3代双源CT模拟婴幼儿颅脑低剂量扫描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雷;周瑶;曾宪春;王玉权;王荣品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结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技术在中华田园犬模拟婴幼儿颅脑CT平扫中的参数优化.方法 分别以不同扫描条件对10只健康中华田园犬颅脑模拟婴幼儿颅脑行颅脑CT平扫,A组管电压100 kV,采用FBP重建;B组和C组管电压分别设定为80 kV和70 kV,采用ADMIRE重建.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 A、B和C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61±0.12)mSv、(0.33±0.06) mSv和(0.21±0.04)mSv,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较A组分别减少45.90%和65.57%.3组图像噪声、SNR及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可满足诊断要求,C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推测,第3代双源CT 80 kV管电压结合ADMIRE重建可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 双源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作者:姚倩东;王虎;郑敏文;赵宏亮;杨春

    目的 观察双源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使用双源CT机对9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分析冠状动脉走行及心内外结构. 结果 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心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和(或)前降支主肺动脉瘘7例,其中5例合并右冠状动脉主肺动脉瘘. 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 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表现

    作者:彭泽华;蒲红;白林

    目的 探讨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的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DSCT对27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测量窦房结和房室结动脉的直径、右SNA起点与RCA开口及左SNA起点与LCX起点的距离、AVNA与冠状静脉窦的距离.观察记录窦房结和房室结动脉起源、数量、行径及和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结果 ①单支SNA中起源于RCA近段0~33 mm范围内的155例,起自LCX近段4~31 mm范围内100例;14例为两支窦房结动脉.②起源于LCX外后侧段的19例窦房结动脉呈"S"型走形,在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之间的间隙内穿行.③SNA末段进入窦房结的途径有三种方式:SVC前型(50.00%)、SVC后型(41.54%)、Y型包绕(8.46%).④AVNA起源于RCA 244例,起源于LCX 28例,6例为2支AVNA 供血,均发自RCA.⑤AVNA的直径为(1.19±0.62)mm.AVNA与CSO的距离为(3.75±0.29)mm.结论 窦房结动脉、房室结动脉解剖变异较大,DSCT可准确显示其解剖特点.

  • 双源CT与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房容积及功能评估的比较

    作者:温兆赢;赵映;张兴梅;于薇;张兆琪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对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评估价值,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8±16岁,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同一天完成DSCT和RT-3DE检查,获得左心房、左心室的DSCT容积数据和RT-3DE容积数据,然后分别采用Circulation和Q-LAB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获得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开始收缩时的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存储功能(LARV)、左心房被动收缩功能(LAPV)、左心房主动收缩功能(LAAV)和左心房管道功能(LACV).所有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都经体表面积校正.DSCT和RT-3DE所得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的一致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操作者间的变异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体表面积校正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采用RT-3DE相比,DSCT得出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测量值的变异较低.结论 DSCT在评估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较准确地测定左房容积和功能.

  •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新堂;王晋;田民;刘斌;徐燕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从而探索提高小肝癌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证实为小肝癌患者30例,总结其动脉期三期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对各期病灶发现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30例患者,终确诊病灶36个,病灶直径0.9~3 cm,平均(2.2±0.5) cm,36个病灶平扫均表现为低、等密度.动脉三期呈逐渐强化增强的趋势,而动脉中晚期强化值有所减少,经过t检验分析,动脉早期与中、晚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期及晚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检出率方面,动脉早期检出率低,只有41.7%,而动脉中、晚期较高,分别为88.9%、91.6%,通过x2检验动脉早期与中、晚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动脉中、晚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肝癌对动脉期时相要求高,且各病例佳时间不尽行同,因此,双源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癌发现病灶有较高价值,能有效提高小肝癌的诊断能力.

  • 双源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海军;郑超;姜飚;张竞睿;李延皎;李超;姜洪

    目的:探讨双源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通过双源ct增强扫描联合心电门控技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回顾临床及ct资料,分析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特征。结果 dabakey分型1型6例, dabakey分型3型5例,dabakey分型2型10例。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能清晰显示真腔和假腔情况,以及内膜分隔和内膜破口情况。7例ad假腔内合并血栓,6例ad累及主动脉主要分支。结论双源ct能够提高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准确性及特异性。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CT 双源
  • 双源CT彩色编码图在痛风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高秀林;张丽卿;张莉芸

    目的 探索痛风不同的临床表现时DSCT彩色编码图阳性率之间的关系,为DSCT诊断早期痛风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山西大医院和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科90例经明确诊断的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行双侧足踝关节和(或)双侧膝关节DSCT检查,比较有无高尿酸血症、有无痛风石、有无骨质破坏三组患者DSCT结果 阳性率.结果 三组患者DSCT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DSCT彩色编码图成像技术对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对痛风早期患者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早期痛风诊断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痛风 关节炎 双源 CT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作者:严丽丽;甘继宏;杨晶晶;沈倩波;魏雅娜;黄志辉;马丽群

    目的 评价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58例)及疑似心绞痛(104例)的162例,均接受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检查(CAG),以CAG为诊断标准,对其影像学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共2430段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CAG显示正常1943段,检出病变487段(20.04%).双源CT检查示正常1925段,异常505段(20.78%),双源CT显示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6.44%,特异性为99.18%,阳性预测值为96.82%,阴性预测值为99.07%,符合率95.93%.双源CT和CAG发现冠脉狭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为无创性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及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依据.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晓清;梁汉欢;朱万寿;彭可雨;张洪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作者:刘从彬;王秀平;夏建国

    目的:研究双源CT (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 CTA 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双源CT血管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岑玉坚;杨少民;黄治荣;黄葵;吴雪琴

    目的:对在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双源CT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疑似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给予CT下肢静脉血管成像联合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2-5天后给予DSA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分析CT和血管造影图像并比较。结果42例疑似患者中,经血管造影发现36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CT发现30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下肢静脉栓塞CT以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为表现。23例患者体现为横轴位上充盈缺损,23例患者的静脉管腔在CPR、MIP、VR图像中显示狭窄和中断,6例有双轨征表现。结论双源CT可以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成像,具有扫描快,范围广,图像重组简单、快捷,有利于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章辉庆;邱晓晖;刘艺超;夏俊立;刘海燕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50例临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且体质指数(BMI)≤30.0 kg/m2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及320 mgI/ml碘克沙醇为对比剂;B组采用管电压80 kV及270 mgI/ml碘克沙醇为对比剂,每组25例.所有冠状动脉CTA检查由西门子第二代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完成,扫描范围135 mm,采用自动mAs技术,对比剂剂量50 ml,注射速率5.0 ml/s.对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及客观评价.测量升主动脉(AO)根部的CT值及图像噪声,计算图像信噪比(SNR),测量并计算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的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各血管段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AO、LM、LAD近段、LCX近段、RCA近段CT值高于A组(P<0.05).B组的图像噪声大于A组(P<0.05);两组SNR及LM、LAD近段、LCX近段、RCA近段的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ED低于A组(P<0.05).结论 在80 kV、270 mgI/ml双低条件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能明显降低对患者的ED及碘摄入量的同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对于BMI≤30.0 kg/m2的患者,行双源CT"双低方案"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可行性及临床借鉴意义.

  • 双源CT在痛风结石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黛英;林志畑;张鑫佳;吴先衡

    目的:通过双源CT应用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显示痛风结石,研究双能量痛风结石检测对临床痛风诊断的敏感性。方法:以76例临床有关节痛并怀疑为痛风的患者为病例组,收集其临床检查资料,并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另设对照组40例因临床需要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的非痛风患者,将采集数据导入GOUT痛风结石识别软件分析,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读片与分析,获得患者检查部位是否存在绿色结晶沉积、沉积部位、结石数量等数据。将病例组阳性病例与临床体格检查发现病例及对照组数据的对比,病例组所有病例终经临床按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7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确诊,确定双源CT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对痛风结石诊断的敏感性。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76例临床怀疑痛风患者中共发现72例有痛风结石存在,临床终确诊病例67例,诊断敏感性为93%。对照组未发现痛风结石。结论:双源CT应用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能提高临床痛风结石诊断的敏感性。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肝外胆管癌检查的评价

    作者:凃备武;薛建平;余坚东;王磊;蔡静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肝外胆管癌显示的价值.方法:15例胆管癌.平扫和门脉期做双能量扫描,得80kVp、140kVp和加权120kVp三组图像.动脉期常规扫描.测量比较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密度差、腹壁脂肪密度标准差(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结果:平扫三组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密度差平均为12、11.9和13.7 HU,P>0.05.增强后平均为10.4、32.7和14.6 HU,P<0.05.平扫图像噪声平均为14.1、18.3和13.6.SNR,7.2、6.5、7.4.CNR,1.1、0.8和1.3.增强后图像噪声平均为13.8、18.3和11.6.SNR,7.6、6.4、8.9.CNR,1.1、2.4和2.2.P>0.05.三组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分别为11、11.1、16.8和4.3、4.4、7.2,P<0.05.结论:80kVp图像对肝外胆管癌显示好,图像质量下降不明显,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双源CT能谱特征分析

    作者:班允清;杨进军;邵泽锋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图特点,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进行双源CT检查,并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5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甲状腺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所有患者均行西门子双源炫速CT双能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应用liver VNC和Monoenergetic软件得到病变区域碘浓度、碘图及能谱曲线,比较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结果 平扫甲状腺癌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动脉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甲状腺与颈总动脉碘浓度比值均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静脉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甲状腺与颈总动脉碘浓度比值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定量参数测定可以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

  • 双源CT对冠状动脉各类斑块与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张宏彬;陈国平;闫昆;郑建军;陈斌;沈立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各类不同性质斑块的判断及其所致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CAG检查的41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三类,按冠状动脉15分段标准,与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DSCT对于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所致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41例患者共显示605个节段,其中图像质量1~4级共586个节段为可评估节段,DSCT检查可评估率为96.9%.DSCT发现冠状动脉共192节段存在斑块,占32.8%;其中钙化斑块123个节段,混合斑块49个节段,非钙化斑块为20个节段.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判断标准,DSCT在显示冠状动脉节段病变方面其总体敏感性为91.1%(173/190),特异性为95.3%(387/406),阳性预测值为90.1%(173/192),阴性预测值为95.8%(387/404).发现各类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钙化斑块88.6%(109/123),混合斑块93.9% (46/49),非钙化斑块90.0% (18/20),总诊断准确率为95.6%(560/586).结论 DSCT对于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判断与其所致管腔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价值.

  • 双源CT80kV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邱晓晖;章辉庆;刘海燕;刘艺超;夏俊立;高建磊

    目的 探讨双源CT 80 kV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CTA检查、体质指数(BMI)≤30 kg/m2的56例患者,按检查顺序分成A组(10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及B组(8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AO)根部的CT值及噪声(SD)、图像的信噪比(SNR);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的CT值及邻近组织的CT值,计算LM、LAD、LCX、RCA近段的对比度噪声比(CNR).采用Likert4分法对每组患者容积重组(VR)及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图像进行双盲主观分级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辐射剂量(4.36 ±0.71) mSv高于B组(1.75 ±0.4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O、RCA、LM、LAD、LCX近段的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的噪声(47.17 ±7.76)HU较A组(29.73 ±4.21)HU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NR、LM、LAD、LCX、RCA近段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用于诊断的冠脉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BMI≤30 kg/m2的患者,在80 kV低管电压条件下行CCTA,能明显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