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体模研究及遥控装置设计

    作者:康晓斌;王坤;鄢清;李明豫

    为了解决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系统性能检测及检测人员操作时不受X射线的辐照,研制了一套改进的DSA计量性能体模装置.体模的设计采用有机玻璃材料进行加工;模块的移动采用无线电信号遥控的方法;体模的性能试验在正常状态的DSA系统上进行.研究设计了有机玻璃动脉模拟模块插件、骨骼模块插件、对比度线性模块插件和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插件;模块的移动利用遥控驱动装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加载骨骼模块时,能看到直径为2 mm的动脉模拟血管,同时能分辨直径2 mm的模拟血管上1/2血管大小的血管瘤或栓塞模拟体;加载骨骼体模块后,可以分辨碘浓度为150 mg/cm3、直径2 mm的模拟动脉;遥控装置遥控距离>50 m,移动速度28 mm/s.体模装置完全符合国家规程JJG 1067-2011《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X射线辐射源》要求;应用无线电遥控移动模块,完全避免了操作时受到X射线的照射.

  • 双源CT碘浓度及Overlay值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转移淋巴结

    作者:杨泠;袁欣;瞿姣;宋琦;赵卫;杨亚英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扫描动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在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术前接受双源CT扫描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测量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碘浓度、Overlay值.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将胃癌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分为分化良好组(病理结果为高分化、中高分化、中分化)与分化不良组(病理结果为中低分化、低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碘浓度、Overlay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的效能.结果 46例胃癌病灶中分化良好组15例,分化不良组31例;73枚转移淋巴结中分化良好组24枚,分化不良组49枚.分化不良组胃癌、转移淋巴结碘浓度为(2.12±0.72)mg/ml和(1.85±0.67)mg/ml,Overlay值为(37.32±13.18)HU和(32.24±12.10)HU,均高于分化良好组(P均<0.05).动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诊断胃癌分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799、0.745(P=0.001、0.008),诊断转移淋巴结分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787、0.733(P<0.001、P=0.001).结论 动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对诊断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价值,可为术前评估其分化程度提供依据.

  • 双能CT诊断颈部中央区甲状腺乳头状癌小淋巴结转移

    作者:郑凌琳;田扬;赵卫;杨亚英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颈部中央区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术前接受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43例患者资料.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及非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淋巴结的短径、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绘制ROC曲线,分析应用碘浓度及NIC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43例患者共119枚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结55枚、非转移淋巴结64枚.2组淋巴结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3).动脉期转移淋巴结组及非转移淋巴结组碘浓度分别为(2.93±1.62) mg/ml及(2,17±1.09)mg/ml,NIC分别为0.33±0.21及0.19±0.12,曲线斜率分别为0.79±0.43及0.63±0.37.静脉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及非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碘浓度分别为(2.68±1.54) mg/ml及(2.17±1.01) mg/ml,NIC分别为0.51±0.18及0.43土0.15,曲线斜率分别为0.54±0.42及0.62±0.39.2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NIC、动脉期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碘浓度、NIC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73,静脉期碘浓度、NIC分别为0,61、0.63.结论 双能CT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NIC及动脉期曲线斜率在不同性质的中央区小淋巴结间存在差异,双能量CT有助于鉴别中央区转移及非转移小淋巴结.

  • 双源CT碘图在大肠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敏;何永胜;吴光耀

    目的:通过研究双源CT大肠癌组织及癌周脂肪碘浓度,探讨碘浓度值与癌组织中CD31标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相关性及癌周脂肪碘浓度对大肠癌局部侵犯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3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平扫和双源CT增强扫描,分析所得数据.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病理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法行CD31表达的检测,并计数MVD,测定大肠癌组织及癌周脂肪碘浓度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30例患者分别按有、无浆膜侵犯及转移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碘浓度与MVD计数的相关性,与肿瘤浆膜侵犯及转移能力及癌周脂肪碘浓度与脂肪受侵的关系. 结果:大肠癌浆膜侵犯组与无浆膜侵犯组碘浓度分别为(2.40±0.44)、(1.97±0.34)mg/mL,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碘浓度分别为(2.56±0.38)、(2.07±0.39)mg/mL,癌周脂肪受侵与无癌周脂肪侵犯碘浓度分别为(0.75±0.28)、(0.11±0.11)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病灶碘浓度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 结论:双源CT大肠癌碘浓度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癌周脂肪碘浓度对大肠癌局部侵犯判定有诊断价值.

  • 能谱CT在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预处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苑呈秀;盛华强;王广丽;张添钰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疗预处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宝石能谱CT扫描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0例(腺癌34例,鳞癌1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设定肿瘤给定空间位置感兴趣区,测得肿瘤内碘浓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空气含量(实体型肿瘤44例,磨玻璃影型肿瘤6例)肺肿瘤碘浓度的差异.按肿瘤大直径(d)分为3组:d≤2 cm组(n=18)、23 cm组(n=2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碘浓度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碘浓度与肿瘤大直径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组与鳞癌组碘浓度[(21.71±4.12)×100 mg/L,(21.29±3.93)×100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实体型肿瘤组与磨玻璃影型肿瘤组碘浓度[(19.81±6.89)×100 mg/L,(18.27±3.01)×100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d≤2 cm组、23 cm组的碘浓度分别为(23.12±5.35)×100 mg/L,(19.10±3.33)×100 mg/L,(13.90±5.99)×100 mg/L,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62,P<0.01).肿瘤直径与肿瘤内碘浓度呈负相关(r=-0.71,P<0.05).结论随着肿瘤增大,肿瘤内碘浓度降低,可能与肿瘤的相对血容量降低有关.碘浓度可能是对肿瘤内缺氧细胞群产生放射治疗抵抗作用的一种非侵入性的定量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肿瘤放射治疗的预后情况.

  • 不同碘浓度CT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评价的研究

    作者:赵春荣;徐磊;范占明;杨琳;陆东旭

    目的:利用心脏动态体模,评价低碘浓度CT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评价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利用体外心脏动态模型及带支架模拟冠状动脉12条(每条支架内分别放置阶梯状有机玻璃以模拟无狭窄及25%,50%,75%的狭窄),模拟心率58 ~ 62次/min,在管电压100 kV下,保持5种CT值(250 Hu、300 Hu、350Hu、400 Hu、及450±5 Hu)不变的情况下扫描,将图像进行迭代算法(IR)重建.比较组间图像质量(包括主观评分及支架内CT值、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与真实狭窄对照,比较组间诊断显著狭窄准确性,比较支架内径显示率,比较各组碘浓度.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指标显示:支架内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真实狭窄比较,五组支架内显著狭窄诊断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特异度91.67% ~ 95.83%,阳性预测值92.31% ~96.00%,总符合率95.83% ~97.92%,Kappa=0.91 ~0.95.不同碘浓度对支架内径值及内径显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通过五种碘浓度比较,从250 Hu到450 Hu,碘浓度由8.2 mg I/mL升至14.75 mg I/mL,碘含量增加了79.88%.结论:低碘浓度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诊断支架内狭窄具有可靠性,同时可明显降低碘负荷,支架内径显示率不降低.

  • 氟过量与碘氟过量对甲状腺功能和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国秀娟;单忠艳;滕卫平

    氟过量对甲状腺的影响一直有争议.本课题组进行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有高碘高氟地区,本研究模拟流行病学调查地区相应的氟、碘浓度,通过观察正常与高碘条件下氟过量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形态的影响,以确定氟过量与碘过量能否发挥协同作用.

  • 基于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作者:陈泽谷;吴莉;陆琳;杨光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浓度相关定量参数值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源CT双能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11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3例(64个)、恶性结节35例(48个)],经双能量软件处理得到碘图,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碘图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甲状腺内结节碘浓度(IC病灶)、同时相颈动脉碘浓度(IC 颈动脉)内碘浓度值,计算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结节内碘浓度差异值(ICD)、碘浓度差异值比(ICDNR)、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良恶性结节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将3期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ICD、ICDNR、NIC、IC 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 病灶分别为1.04±0.95、(2.20±1.82)mg/ml、(-0.04±1.65)mg/ml ,良性结节分别为0.04±0.41、(0.35±0.97)mg/ml、(2.19±0.55)mg/ml,恶性结节的ICDNR、ICD均大于良性结节(t'值分别为6.63、6.39,P值均<0.05),而恶性结节IC 病灶小于良性结节(t=10.13,P<0.05)。动脉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 病灶分别为0.39±0.29、(2.23±1.77) mg/ml、(3.81±1.50) 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49±0.22、(2.97±1.91) mg/ml、(3.17±1.64) mg/ml,恶性结节ICDNR、ICD小于良性结节(t'=2.08,t=2.12;P值均<0.05),恶性结节IC病灶大于良性结节(t=2.12,P<0.05)。静脉期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NIC分别为0.45±0.21、0.58±0.37,恶性结节小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平扫期ICDNR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为0.892,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碘与甲状腺

    作者:李蓓

    1碘对人体的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体内总碘含量为2.5~36mg,甲状腺有浓聚碘的功能,甲状腺内碘浓度是血液的的40倍,占全身总碘量的70%~80%,其余分布于血浆、肌肉、肾上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卵巢、胸腺等.人体每天需碘量4~6岁90μg/d,7岁~10岁120μg/d;青春期成人150~200μg/d,哺乳期妇女200μg/d以上.

  • 造影CT增强扫描中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朱爱民

    CT增强扫描,即采用快速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CT增强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方便,但造影剂作为过敏原,过敏反应在造影中引起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目前临床常用CT造影剂有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等.

  • 270mgI/ml碘克沙醇在不同BMI患者冠脉CTA的临床应用

    作者:白现花;李彩英;刘肖;张俊霞;宋登浩;黄亚飞;李梦雅;刘娜;刘玉博;屈长强

    目的 采用256层螺旋CT后门控成像技术,探讨低浓度低剂量碘克沙醇(270 mgI/ml、0.8 ml/kg)在不同BMI患者冠脉增强CT检查(CT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前瞻性分析90例行冠状动脉CTA后门控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依据BMI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18.5 kg/m2≤BMI<22 kg/m2)、B组(22 kg/m2≤BMI<25 kg/m2)、C组(25 kg/m2≤BMI≤28 kg/m2),对比剂注射剂量为0.8 ml/kg.分析3组间图像质量评分、节段可评价比率及节段优良率.结果 3组不同BMI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节段可评价比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的节段可评价率分别为A组:344/350 (98.3%);B组:325/352 (92.3%);C组:314/346 (90.8%);随BMI增加,节段的可评价率减低,但各组水平均达到90%以上.3组图像节段的优良率随BMI增加,优良率减低,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BMI患者冠脉CTA图像质量客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不同BMI患者冠脉CTA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可满足影像诊断需求,同时能明显降低碘用量,因此该技术可广泛推广应用.

  • 对比剂碘浓度对CT增强的影响

    作者:邵敏;刘广月;顾康康

    肝脏动脉期CT增强扫描技术,是一项常规的CT检查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多排CT和高压注射器的临床应用,使CT影像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我院自2004年5月先后引进了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和64排螺旋CT,采用腹主动脉CT值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动脉期CT增强扫描,将2组不同碘浓度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 对比剂碘浓度对CT增强的影响

    作者:邵敏;刘广月;顾康康

    肝脏动脉期CT增强扫描技术,是一项常规的CT检查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多排CT和高压注射器的临床应用,使CT影像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我院自2004年5月先后引进了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和64排螺旋CT,采用腹主动脉CT值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动脉期CT增强扫描,将2组不同碘浓度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 褪色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酸盐碘

    作者:严江

    本文利用在硫酸介质中,碘酸根氧化酸性络蓝K的褪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碘的新方法 .试验证明,在1.44~3.50mol*L-1H2SO4介质中,碘浓度在0~60μg/25ml范围与酸性络蓝K褪色的程度呈线性关系,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2.19×104L*mol-1 *cm-1,吸光度至少保持24h不变.

  • 缺碘地区补碘后儿童智力发育的追踪观察

    作者:

    1990~1991年[1]作者对吉林省缺碘地区6个县市部分中心小学进行了智商值调查,参见表1.7年后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智商值的变化与食盐中碘浓度的关系,于1997年6月又从第一次调查中抽1个县4所乡中心小学做了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能谱CT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老年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同源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马隽;张雪薇;张逸远;刘丽;马守成;李洋

    目的 探讨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的CT值、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的同源性.方法 对60例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进行双能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得到100 kV及140 kV双能量图像,然后把图像行薄层重建后,再用Liver VNC重建出碘图,利用Dual-Energy的"Monoenergetic"软件重建能量衰减曲线.比较肺鳞癌、腺癌与其淋巴结的CT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结果 所有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两组的能谱曲线均呈递减型.每组肺癌及其淋巴结的CT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均呈正相关(P<0.05).鳞癌、腺癌的CT值均随kV的增加而渐渐减小,并且走行相似.肺鳞癌组病灶在70 kV下CT值的平均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均低于肺腺癌组(P<0.05).肺鳞癌组淋巴结70 kV下CT值的平均值、标准化碘浓度、能量衰减曲线及斜率均低于肺腺癌组(P<0.05).结论 肺癌与其转移淋巴结具有同源性,可以早期鉴别诊断已经转移但尚未肿大的淋巴结,对临床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两种碘浓度对比剂对肾脏CT增强扫描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小玲;谢琦;韦程纲

    目的:对比300mgI·ml-1对比剂与400mgI·ml-1对比剂对肾脏多层面CT(multislice CT,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强化作用及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68例腹部CT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分别给予肾脏平扫和典比乐300(300 mgI·ml-1)与碘迈伦400(400 mgI·ml-1)的多期增强MSCT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18s、30 s、80 s、3 min~5 min),测量各期增强扫描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双肾静脉、双肾皮质、双肾髓质、双肾盂的CT强化值.观察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结果:使用400 mgI·ml-1对比剂在18s与30s采集,所检测的血管与肾各结构强化均值有意义高于300mgI·ml-1对比剂(p<0.01),80 s采集,肾动脉、肾静脉、肾髓质强化均值有意义高于300 mgI·ml-1对比剂(p<0.01),3 min~5 min采集,肾静脉与肾盂强化均值有意义高于300 mgI·ml-1对比剂(p<0.01).结论:高碘浓度对比剂对肾脏各解剖结构的显示优于标准碘浓度对比剂,并可降低对比剂用量,而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 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头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新宇;陈文军;王恩峰;程明

    目的 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头部CT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99例头部CT动脉成像受检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3例),采用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300 mgI/mL、320 mgI/mL和370 mgI/mL行CTA扫描,根据原始图像和后处理重建图像,主要观察三组病例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示程度,从而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主要测量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基底动脉CT值.结果 3组不同碘浓度对比剂显示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分支显示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注射速率条件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仍可获得满意图像.

  • 宝石能谱CT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孟铁豹;陈国泉;欧顺玲;郭维英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肺部占位初诊患者,应用GE宝石能谱CT在能谱成像模式扫描,结合病理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恶性病变组在动静脉双期的CT值、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分析能谱曲线和碘浓度等参数,可以有效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

  • 能谱CT双低剂量在主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吕仁锋;刘超;闵南;薛继蔚

    目的:评估能谱CT使用低管电压100kVp和低浓度270mgI/ml等渗对比剂(双低)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我院行主动脉CTA的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A组:使用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B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碘佛醇320mgI/ml).图像重建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ASiR),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记录图像对比噪声比,噪声值和主动脉主干各段及各分支CT值,辐射剂量值及平均碘摄入量并以24小时血清肌酐绝对值大于44μmol/L为对比剂肾病,由两位放射医师用4分制评估图像质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图像对比噪声比(26.23±4.11)高于B组(21.42±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01).两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4.05±1.52和3.53±0.45分,13.68±1.47和3.48±0.43分,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降低约38% (8.04±1.72mGy和13.62±2.31mGy,t=11.87,P<0.001)).两组主动脉主干及各分支血管CT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01).A组人均对比剂碘摄入量(290.42±10.04mgI/kg)低于B组(363.34± 12.34mgI/kg) (t=28.04,P<0.001).血清肌酐绝对值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49±1.54μmol/L和8.81±1.67μmol/L,P<0.05).结论:主动脉CTA使用管电压100kVp及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对比噪声比,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地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减少了对比剂碘量的摄入.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