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润生;雷成功;王兴华

    超声是用于诊断胆管癌广泛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疾病的新型影像诊断技术.本研究就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及MRCP的诊断价值.

  • 数字化影像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胆管结石的应用分析

    作者:胡铁波;朱海东;陈露苗;王咏涛;金瑶;王晶

    目的 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PACS-RIS)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可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210例,将其分为两组,105例行传统影像学管理,105例行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管理,对比分析两种医学影像学系统管理方法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肝外胆管结石诊断效果及质量控制情况.结果 采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分析受检者信息不全或不一致情况、图像伪影、体位不佳情况明显少于传统模式;诊断符合率、检查报告合格率及异常检查结果随访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PACS-RIS系统管理模式下胆总管末端结石诊断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对于直径≤0.5cm的结石,在PACS-RIS系统管理模式下确诊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此外,PACS-RIS系统管理模式下放射科患者等待出片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仅可提高影像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率,还可有效降低医院成本.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超声(US)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胡海峰;王影;王东旭;刘莹;邓佳佳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超声(US)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8例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及US检查资料,对比分析MRCP、US单独及联合诊断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检出率及病变性质的符合率.结果 MRCP联合US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方法(P<0.05);68例患者中,MRCP、US及二者联合分别检出58例、55例、66例,检出率分别为85.29%、80.88%、97.05%.对MRCP、US及联合诊断的病灶检出率与手术证实符合率进行相关分析,r=0.98、0.966、0.995.结论 MRCP与US联合应用明显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检出率及病变性质的符合度.

  • 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石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作者:齐建国

    目的 分析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石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疑似胆石症患者,据数据统计共有70例,2017年1—7月是该次研究的主要时间段落,对患者先予以CT诊断检查,之后再予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将上述2种诊断结果分别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诊断应用价值数据对比项目中,存在明显差异性数据指标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石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且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其中,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93.33%(x2=4.93,P<0.05);CT诊断结果的特异度为50.00%;CT诊断结果的敏感性为81.82%;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95.7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的特异度为75.00%;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的敏感性为96.97%.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石症患者诊断中更具有诊断优势性,具有十分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部超声对胆总管结石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舒银敏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观察组行腹部超声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性分别为66.7%、78.6%、84.6%、57.1%、75.0%;观察组分别为75.0%、93.8%、93.8%、75.0%、90.0%;观察组的敏感性、阴性预测率、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高,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联合诊断,可明显提升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行.

  • MRCP在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赵先群;刘晓政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胆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95.8%.结论:M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可以做出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的定性、定位诊断;可作为胆系梗阻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 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胆管癌方法初探

    作者:濮晓红;叶庆;史炯;孟凡青;陈骏

    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道树各部位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按照部位一般分为肝内胆管癌( ICC )、肝门部胆管癌(PHCC)和远端胆管癌(DBDC),分别占10%、50%和40%。依靠影像学判断良、恶性胆管狭窄较为困难,胆管癌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约有6~12个月。早期进行外科手术仍是胆管癌唯一的治愈手段,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 CA19-9)的联合检查对于发现早期胆管癌很有帮助。如果这2项检查有可疑的发现,患者一般会被建议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在ERCP的结果中获得狭窄处的胆管刷检和活检标本,可进行细胞学和病理检查来诊断胆管癌[1]。由于胆管癌一般是沿着胆管纵向生长而不是显著放射性生长[2],影像学横断面成像并不一定能检测到胆管癌的发生,而且刷检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仍很低[3]。目前仍缺乏特异、敏感的诊断标志物,因此用更加敏感可行的方法来辅助诊断胆管癌就显得更加重要。

  • 胰腺导管内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作者:常晓燕;陈杰

    胰腺内导管系统是胰腺外分泌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始于闰管,逐渐汇合形成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终汇合形成主胰管,贯穿胰腺,在胰头部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导管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过度增生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即导管内肿瘤( intraductal neoplasm of pancreas )和胰腺上皮内瘤变( 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anIN)。胰腺导管内肿瘤,指的是一些发生在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呈乳头状生长的上皮性肿瘤,直径一般都>1 cm;PanIN是发生在胰腺小导管内的上皮性肿瘤,大多伴发在胰腺导管腺癌周围,直径<0.5 cm。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等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小的病变被发现,病变的结构及其与导管的关系更明确。由于导管内肿瘤在影像学上多呈囊性表现,过去很多都被诊断为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外科医师和病理医师对胰腺肿瘤认识的深入,使胰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率越来越高。

  • 超声内镜、腹部CT及MRCP对壶腹部病变检出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牛应林;王拥军;李鹏;冀明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EUS)、腹部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三种方法在胆总管扩张患者中对壶腹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因壶腹部及周围肿瘤手术的病人,入选标准: 有病理结果,同时术前进行超声内镜、腹部CT和MRCP检查的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对三种检查方法对壶腹部病变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53例,其中无症状胆总管扩张患者4例,伴有梗阻性黄疸或腹痛患者49例.获得病理结果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9例,内镜下局部切除2例 ,细针穿刺活检阳性5例,内镜下乳头活检4例,细胞刷3例.病理结果:乳头癌19例(其中早癌1例),乳头绒毛管状腺瘤伴高度异性增生3例,乳头内管状腺瘤1例,乳头内炎性肿物1例,胆管癌16例,胰头癌10例,慢性胰腺炎3例(后确诊免疫性胰腺炎2例).肿瘤标记物:血清CEA增高8例(15.09%);血清CA199增高32例(60.38%),其中15例患者(46.87%)血清CA199>100 kU /L.53例超声内镜、腹部CT和MRCP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90%,58.0%和5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能较清楚地显示壶腹周围的结构,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并能够活检取得病理结果.对于无黄疸胆总管扩张的患者,有利于早期发现壶腹部肿瘤.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续晋铭;卢晓玲;金叶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对胰胆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100例,行包括冠状位T2加权、横断位T2加权、横断位T1加权、Turbo SE MRCP序列及HASTE MRCP序列的MRI检查.结果 MRCP对胰胆管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0%;结合其他MR成像序列,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9.0%(χ2=6.7368, P<0.05).对胆系结石,Turbo SE MRCP检出率为94.9%,HASTE MRCP原始图像结合3D图像的检出率为98.7%;HASTE MRCP 3D图像检出率为84.6%,与Turbo SE MRC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4572, P<0.05).结论 MRCP与其他MR成像技术结合应用,可准确判断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

  • 超声与MRCP在诊断胰胆系疾患中价值的ROC分析

    作者:陈路增;王彬;蒋学祥;范晓颖;高莉;谢晟;王霄英;孙晓伟;肖江喜

    目的用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ROC)分析评价超声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胆系疾患的诊断价值,并简要介绍ROC的原理和应用. 方法怀疑胰胆系疾患行MRCP检查的病人中同时具有完整的超声资料和终诊断的患者共31例,其中男16人,女15人,范围26~78岁,平均年龄57.0岁作为研究对象.用SPSS 11.0软件进行ROC分析. 结果 ROC分析显示,超声诊断胆系疾患的ROC曲线下面积(AUS)=0.889,MRCP诊断胆系疾患的ROC曲线下面积(AMRCP)=0.924表明MRCP诊断胆系疾患的价值优于超声. 结论对于怀疑胆系疾患的病人,超声是首选的诊断方法,MRCP在诊断胆管下段疾病方面优于超声,是进一步检查的佳选择.

  • 53岁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作者:徐蓓莉;赵媛;张顺财

    患者女,53岁。2004年8月因“反复腹胀、食欲缺乏2周”就诊我院消化科。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脾脏肋下4指,质地中等,无触痛,移动性浊音(+)。辅助检查示外周血血小板及白细胞低于正常下限,存在低蛋白血症和轻度黄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 HBsAb(-),HBeAg(-),HBeAb(-),HBcAb(+), HCV-Ab(-)。HBV-DNA低于检出下限。心脏超声未见心脏结构异常。腹部超声及CT示肝硬化,脾肿大,腹水。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未见肝内外胆管异常。患者否认血吸虫病史、手术外伤史、特殊药物应用史及烟酒嗜好。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 C级”。经积极内科治疗,患者肝功能仍进行性恶化,于2006年3月入院待行肝移植术。住院期间患者出现意识淡漠,反应迟钝,查体:双手扑翼样震颤阳性,双侧巴士征阳性。血氨141μg/dl,血气分析:代谢性碱中毒,肌电图:双侧胫后神经、正中神经体感束及双侧脑干听觉通路传导障碍,疑肝性脑病。头颅增强MRI未见异常。经雅博司降血氨、白醋灌肠、杜秘克通便等治疗,患者神志转清。期间查血铜蓝蛋白0.07 g/L,K-F环阳性。临床诊断“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给予低铜饮食并加用青霉胺驱铜治疗。同年5月患者于全麻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肝)大结节性肝硬化,活动性,可见大量空泡状细胞核,PAS染色部分阳性,铜染色(+/-),酶标:HBsAg(-),HCK(-), CK7胆管(+),CK8弱(+),CD34血管(+)。术后予以FK506、骁悉抗排异治疗,随访肝功能恢复良好,腹水消退。术后1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情绪易激动,喜骂人,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右拇指震颤、腱反射活跃、双髋屈肌张力增高以及双侧巴士征阳性。头颅MRI示双侧豆状核区异常信号,遂予以低铜饮食,加用青霉胺、美多巴、B族维生素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年,患者因脑血管病意外去世。

  • 肝门胆管狭窄的病因分析与影像学诊断的临床评价

    作者:郝俊鸣;李雪梅;徐建民;任元满;武世荣;崔永超

    目的:总结分析肝门胆管狭窄的病因并探讨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肝门胆管狭窄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1982-2004 82例资料完整的肝门胆管狭窄患者的主要病因以及超声(US)、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等影像诊断结果,分析各项影像技术在肝门胆管狭窄诊断中的适应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恶性病变占肝门胆管狭窄病的87.80%,其中大部分由肝门胆管癌引起,占总例数的76.83%,其次胆囊癌占7.32%,结肠癌肝门转移1.22%,肝细胞癌并发癌栓2.44%等.良性病变占12.2%,主要为损伤性胆管、胆管囊肿、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胆管结石等.US,ERCP,PTC,MRCP对肝门胆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15%,92.86%,100%,100%.结论:恶性病变是肝门部胆管狭窄病的主要原因,良性病变相对比例较小.在肝门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技术扮演着关键辅助作用的角色,能协助临床迅速获得准确结论.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巨邦律;方驰华;钟洪才;颜政;张刚庆;涂玉亮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前行MRCP检查,与术中、术后结果对比,回顾性评价术前MRCP的价值.结果:对肝内胆管结石部位显示率为94.4%;对显示结石引起的胆管扩张及狭窄部位、范围准确率达到100%,术后残余结石率为13.9%.结论:MRCP可准确反应术前结石引起的胆管解剖变化,可提高术前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正确性和结石取净率,减少残余结石.

  • ERCP与MRCP对胆胰疾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作者:吴毓麟

    在胰胆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越来越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除了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为胰胆系疾病的无创伤性诊断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早期研究显示,MRCP在胰胆管扩张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在胆总管结石与肿瘤的诊断方面尚有争论.本文就ERCP和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做一比较分析.

  • 三种造影方式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优缺点对比

    作者:唐莉

    目的:比较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腹部超声( TUS)、超声内镜( EUS)以及核磁共振( MRCP)三种造影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12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应用腹部超声、超声内镜及核磁共振方式进行确诊,同时对三种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阴/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造影法和超声内镜法与腹部超声法相比,在特异性、敏感性及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性项目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隐形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三点上统计学意义更为明显(P<0.01)。在诊断准确性与敏感性上,超声内镜明显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这一作用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两种方法明显优于腹部超声,而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超声内镜之间的比较中,超声内镜在造影方面更加优异,对胆道下段出现的微小结石的诊断更为精确。

  • 不同检查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评估及诊断价值

    作者:付广;王国斌;冯贤松;朱林;周明忠;蒙谦

    目的比较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确诊为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病例,分别比较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在这些病例中运用的情况及对恶性阻黄的病因判断、定位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结果 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的运用率分别为100.0%、94.6%、83.0%、33.9%及40.2%,对病因判断的正确率为86.6%、91.5%、93.5%、97.3%、77.8%,对恶性阻黄的定位正确率为92.8%、89.7%、97.8%、94.7%.MRCP、ERCP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价值,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及B超+CT+MRCP检查正确率大于单用一种方法.结论 B超和CT可作为疑诊为恶性阻黄的初选方法,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可提高阻黄判断的正确率,MRCP和ERCP对恶性阻黄的定位及病因评估价值高.对恶性阻黄的术前评估应配合各项检查,循证决策.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胰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大广;黄洁;张捷;魏晓平;李铁汉;胡明道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4例怀疑为胆胰管疾病病人行MRCP,并与58例ERCP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34例MRCP均获成功,在行ERCP中54例成功,4例失败者改行PTC检查成功.MRCP和ERCP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3%和88.9%.结论 MRCP对胆胰系统疾病中恶性梗阻所致的梗阻性黄疸诊断准确性较高,对胆总管、肝内胆管较小结石的诊断不如ERCP敏感及准确,而且不能治疗,提示MRCP和ERCP各有优越点,二者合理应用可提高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符合率.

  • 磁共振对比肝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

    作者:陈阳;余小舫;鲍世韵;孙枫林;张卓;马扬

    目的 比较规则性肝叶切除术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两者联合术中及术后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访完成上述两类术式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并复查肝胆磁共振(增强MRI+ MRCP),对比两组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结果 成功回访268例患者,其中规则性肝叶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13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为主的联合手术130例.对比分析显示肝切除组多个指标显著优于取石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胆管炎并结石复发率(5.8%比21.5%),再手术率(5.8%比21.5%),胆管狭窄率(8.0%比44.6%),肝实质异常灌注率(4.3%比23.1%),肝内胆管增强/增厚发生率(1.5%比26.9%),肝段萎缩发生率(3.0%比30.0%),胆管癌发生率(0比2.3%).结论 因没有去除病灶,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胆道镜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肝切除组高,前者应视为切肝术的重要补充.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再评价

    作者:牛明华;邹晓平;孙振兴;姜海行;王蓉

    胆胰管无创性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两者在胆胰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文献报道结论不一[1,2]。

14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