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8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方三高;马强;曾英;李艳青;林俐;肖华亮

    目的 探讨壶腹部浸润性腺癌(IAA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借助于大体观察、镜下所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83例IAAR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83例IAAR中,男性35例,女性48例,年龄24~82岁,平均60.8岁.内镜及影像学显示原发病变以Vater壶腹为中心.7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治疗,6例行姑息术.巨检:肿瘤呈息肉样、溃疡状及弥漫浸润型或其混合.镜下结合CDX2、MUC1及MUC2的表达情况,将IAAR分为肠型(CDX2+,MUC1-/MUC2+)和胰胆管型(CDX2-,MUC1+/MUC2-).肠型形态类似胃肠腺癌,主要由单纯或筛样管状腺构成,衬以拥挤的肠型柱状细胞,呈假复层排列,核拉长或呈杆状,腺腔内炎性坏死碎片随处可见;有时可见杯状细胞.而胰胆管型排列成腺样或分支状,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虽可见乳头状突起,但通常缺乏核的假复层结构.与肠型相比,胰胆管型不仅细胞多形性及核的非典型突出,而且纤维性间质反应、脉管累及和神经侵犯更明显;胞质常嗜酸、泛白甚至透明.两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免疫组化:与肠型中MUC2阳性率较高不同,胰胆管型肿瘤细胞中MUC1表达率较高.获随访1~ 36个月的79例中,36例死于复发或转移,其中29例为胰胆管型.综合分析,胰胆管型预后更差.结论 通过免疫标记及形态学将IAAR划分为肠型和胰胆管型,有助于判断其起源及预后.

  • 壶腹部癌与胰头癌的临床病理诊断

    作者:方三高;马强;肖华亮

    在我院举办的第二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上,肝胆外科提供了1例十二指肠区疾患的病例,与会相关科室如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影像中心及病理科等单位的代表先后发言,针对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概念、两者间相互关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临床病理讨论.现将讨论的内容整理如下.

  • 结直肠肿瘤病理新进展:2010年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解读

    作者:滕晓东;来茂德

    2010年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WHO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1]与2000年版基本结构相同,内容却增加和更新了许多,包括浸润前病变的修订、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命名和分类,以及壶腹部肿瘤单列,并在一些肿瘤章节增加了诊断思路图.

  • 超声内镜、腹部CT及MRCP对壶腹部病变检出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牛应林;王拥军;李鹏;冀明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EUS)、腹部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三种方法在胆总管扩张患者中对壶腹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因壶腹部及周围肿瘤手术的病人,入选标准: 有病理结果,同时术前进行超声内镜、腹部CT和MRCP检查的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对三种检查方法对壶腹部病变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53例,其中无症状胆总管扩张患者4例,伴有梗阻性黄疸或腹痛患者49例.获得病理结果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9例,内镜下局部切除2例 ,细针穿刺活检阳性5例,内镜下乳头活检4例,细胞刷3例.病理结果:乳头癌19例(其中早癌1例),乳头绒毛管状腺瘤伴高度异性增生3例,乳头内管状腺瘤1例,乳头内炎性肿物1例,胆管癌16例,胰头癌10例,慢性胰腺炎3例(后确诊免疫性胰腺炎2例).肿瘤标记物:血清CEA增高8例(15.09%);血清CA199增高32例(60.38%),其中15例患者(46.87%)血清CA199>100 kU /L.53例超声内镜、腹部CT和MRCP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90%,58.0%和5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能较清楚地显示壶腹周围的结构,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并能够活检取得病理结果.对于无黄疸胆总管扩张的患者,有利于早期发现壶腹部肿瘤.

  • B超对壶腹部肿瘤诊断价值初步探讨

    作者:朱虹;龚新环;施仲伟

    目的:探讨B超对壶腹部肿瘤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和(或)手术证实的壶腹部癌.结果: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壶腹癌27例(87.1%),误诊胰头癌2例,误诊壶腹结石、总肝管结石各1例.本组定位诊断正确率90.3%.壶腹部肿瘤声像图表现:1.直接征象:在壶腹部显示肿块回声;2.间接征象:肝内、外胆管扩张至胰头水平,胰腺正常或虽显示不清但在胰头区未探到肿块.结论:B超对壶腹部肿瘤诊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壶腹部肿瘤的诊断与局部切除

    作者:陈冬;朱峰;王敏;田锐;秦仁义

    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的诊断及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9我院收治的86例壶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83例胆胰管扩张,B超可见胆胰管扩张83例(83/83,100%),薄层CT扫描可见壶腹部肿块或者胆管壁强化80例(80/86,93.0%),MRCP可见胆胰管扩张或壶腹部肿块69例(69/86,80.2%),52例患者行超声内镜及穿刺活检,可见低回声肿块49例(49/52,94.2%),其中恶性肿瘤40例,穿刺提示恶性7例(7/40,17.5%),77例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快速病检提示恶性72例(72/77,93.5%);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胆胰管成形术22例,其中良性9例(5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恶性13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及手术并发症,随访2-32 mo无复发.结论:薄层CT、MRCP及超声内镜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术中快速病检诊断肿瘤性质准确率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胆胰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壶腹部良性肿瘤及局部恶变肿瘤局部切除后效果好,复发率低.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胰腺癌与壶腹部癌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志功;耿小平;朱化刚;刘付宝;王国斌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胰腺癌和壶腹癌中的表达,探讨血管生成两种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差别及意义.方法 选取43例胰腺癌和45例壶腹部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MVD计数.结果 胰腺癌和壶腹部癌在患者性别、年龄、血液肿瘤标志物和肿瘤分化程度等方法无明显差别,但在首发症状、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肿块大小、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治疗结果及生存期等方面吸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76.7%,壶腹部癌为73.3%,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腺癌的恶性程度远高于壶腹部癌,胰腺癌的高血管生成活性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 16层螺旋CT对胆胰管壶腹部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6例报告)

    作者:孟凡勇;顾浩

    胆胰管壶腹部解剖关系复杂,发生肿瘤后容易相互侵犯,CT表现复杂,有时与炎症难以区分.为了加深认识,提高CT诊断正确诊断率,笔者收集了2006年2月~2008年2月16例胆胰管壶腹部肿瘤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胆囊结石漏诊壶腹部肿瘤5例分析

    作者:许跃明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诊断、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5月~2006年3月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5例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LC术后0.5~17个月出现上腹部疼痛、巩膜、皮肤黄染等症状和体征,再次入院检查发现壶腹部肿块,诊断为壶腹部肿瘤,系第1次手术时漏诊壶腹部肿瘤. 结论 提高对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认识,联合开展多种辅助检查,加强术后随访等有利于避免对壶腹部肿瘤的漏诊和早期诊断治疗.

  • 腹腔镜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郑民华

    早在20世纪60年代,腹腔镜技术已应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与分期.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展以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优化,腹腔镜手术已逐渐应用于多种胰腺良、恶性疾病的治疗,包括各种急、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以及胰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切除[1].对于胰腺体尾部的肿瘤,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局部摘除术,胰腺远端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脾脏的胰腺次全切除术已开展较多[2].胰头肿瘤及壶腹部肿瘤由于局部解剖复杂,并涉及多个吻合口的重建,因此,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Whipple术)虽已有成功报道,但仍被认为是具有相当难度的腹腔镜手术,受到广大腹腔镜外科医师的关注.部分学者对其手术安全性、可行性以及手术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本文就腹腔镜Whipple术的应用做一总结与评价.

  • 癌基因c-Fos、c-Jun在胆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周彦明;李玉民;朱有全;石斌;曾峰;冯颖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研究c-Fos、c-Jun蛋白在胆囊癌、肝外胆管癌、慢性胆囊炎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3~2000年手术切除的胆囊癌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7岁(33~87岁).根据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分期标准,TNM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13例,病理类型:腺癌24例,鳞癌3例,腺鳞癌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癌15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8例,未分化癌3例.肝外胆管癌10例,因胆囊结石导致的慢性胆囊炎16例.10例正常胆囊组织取自因壶腹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外伤的患者,患者无胆囊炎病史,无胆囊结石.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4μm,常规HE染色.

  • 壶腹部肿瘤术前活检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孟;郭克建;赵梅芬

    目的 探讨壶腹部肿瘤术前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 1月至 2009年 11月本院收治的53例壶腹部肿瘤患者的十二指肠镜检及活检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并活检.术前活检病理结果:腺癌20例(37.7%),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35.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24.5%),炎性息肉1例(1.9%).53例患者中 47例(88.7%)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11.3%)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46例(86.8%),类癌1例(1.9%),腺瘤恶变3例(5.7%),腺瘤伴上皮内瘤变3例(5.7%).结论 多数壶腹部癌分化程度高,肿瘤表层活检难以做出正确诊断,肿瘤定性需结合病变形态、大小,必要时行切除活检.

  • 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进展

    作者:赵向前;董家鸿

    壶腹部肿瘤是指生长于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的黏膜、壶腹内的黏膜、胰腺大导管口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壁间部黏膜上皮的肿瘤.手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方法,其术式主要有局部切除和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Whipple手术)两种.虽然局部切除术自1899年就已开展[1],但是该手术却一直未被广泛接受.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壶腹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可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壶腹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23例壶腹部癌症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患者均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观察壶腹部病变情况。结果所选的23例患者均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中明确显示胆总管下段出现梗阻征象,其胆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9例患者显示胰管有扩张表现,3例患者没有显示胰管,11例患者的胰管有显像但没有显示出扩张表现。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显示胆管截断患者共15例,8例患者胆管在成像中显示为逐渐变细直到胆管消失。磁共振检查显示19例患者有壶腹部肿块表现,2例患者在磁共振下怀疑为胰头肿大,2例患者壶腹部未见异常表现。根据上述磁共振检查表现,磁共振诊断结果:17例患者诊断为壶腹癌、2例患者诊断为胰头癌、4例患者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5例患者诊断为壶腹癌、8例患者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结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壶腹部肿瘤检查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项检查具有无创、不需要对比剂及检查结果图像清楚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壶腹部癌和胰头癌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李飞

    目的 探索新的壶腹癌和胰头癌治疗方法.方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经典的Whipple术式,选用Child吻合方法(胰腺空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空肠套入式吻合),T管下臂通过胆总管空肠吻合口,胰管内置硅胶小儿胃管作内引流或外引流.结果 25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胆总管末端壶腹癌1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十二指肠癌1例(以上均为腺癌),胰头癌8例(腺磷癌1例,腺癌7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部癌的主要手段,但对二者的治疗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对壶腹部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胰头癌.

  • 壶腹部肿瘤手术的观察及护理26例

    作者:杨彩云;张凤云;马荣梅

    目的 总结壶腹部肿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26例壶腹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加强术前术后的营养及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护士严密细致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早期果断处理,2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壶腹部肿瘤手术复杂且创伤大,患者康复离不开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 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治疗体会

    作者:王慧峰;刁继华;尉桂杰

    目的 探讨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疗效.方法 自2006至2009年间9例壶腹部肿瘤患者行局部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报告标本切缘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术后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7例,随访时间8~45个月.2例分别手术后11、20个月死于其他疾病;1例术后14个月复发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6/9)66%,2年生存率(4/9)44%.结论 适应于肿瘤直径<2.0cm,无淋巴转移和局部浸润的壶腹部肿瘤,尤其对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患者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邦文;佟艳春;霍宗红;李平;贺登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壶腹部肿瘤的经典手术方法已得到了公认,但是其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1-6],有报道壶腹肿瘤行Whipple和局部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与49.2%[6].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20例壶腹部肿瘤患者行局部切除治疗,回顾性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2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壶腹部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0~75.0岁,平均53.6岁;病程10 d~3年.16例表现为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15例伴有腹部不适或疼痛,6例伴有发热.

  • 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与病理探讨

    作者:王刚;傅华群;杨春江;黄长文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治疗壶腹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4年2月~2006年3月27例实施了局部切除术的壶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终病理诊断为16例绒毛状腺瘤,4例管状腺瘤,1例神经鞘瘤;术中冰冻对检查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84%;患者平均住院7.9天,术后7例(26%)出现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良性肿瘤的5年、10年复发概率分别为8%,17%,恶性肿瘤的5年、10年复发概率分别为19%,59%.5例患者在随访期死亡,2例死于腺癌复发,3例死于其他疾病.恶性肿瘤的5年,10年总体生存率为49%,26%.结论:对于壶腹部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是首选的方式而对于壶腹部恶性肿瘤应采用Whipple手术,局部切除适合于难以耐受手术者.

  • 胰胆管阻塞患者患十二指肠炎及溃疡危险性探讨

    作者:潘鸿

    我们在对99例患者作ERCP检查以了解胰胆管情况的同时用十二指肠镜观察了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情况,旨在了解胰胆管阻塞是否能增加十二指肠炎及溃疡的危险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共99例,其中男50例,女49例,年龄30~84岁,平均60岁.胆石症63例,胆囊癌11例,胆管癌4例,壶腹部肿瘤6例,胰腺癌9例,肝癌6例.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未服用过非甾类药,在近三个月内未曾服用治疗溃疡病药物,无十二指肠肿瘤存在.对每个患者均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并行腹部B超、CT和ERCP检查.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