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喉腔及鼻腔多发结外型Rosai-Dorfman病一例

    作者:李正平;何波;孙学进;赵卫;何绍南

    患者 女,6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呼吸困难,伴喘息,活动后加重,无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及进食困难.当地医院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停药后再次出现呼吸困难伴喘息.发病以来饮食、二便可,精神睡眠欠佳,体重无明显下降.影像表现:CT示喉腔(声门下腔)后壁增厚并见一结节突入喉腔,致喉腔狭窄,病变基底面与喉壁分界欠清,大小约1.6 cm×1.2 c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双侧鼻腔见软组织密度病变,鼻腔阻塞,增强明显强化,双侧下鼻甲鼻部、鼻中隔前段骨质吸收(图1~4).MRI示喉腔(声门下腔)后壁腔内一梭形等T1、稍长T2信号占位,致管腔明显狭窄,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大小约1.2cm×1.3 cm×2.8cm(图5~7).

    关键词:
  • 肠系膜巨大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一例

    作者:匡永才;杜友章;曹豆豆

    患者 男,66岁,因左侧阴囊坠胀2月余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坠胀,活动及站立后加重,伴尿频、尿急,无尿痛及肉眼血尿,左侧腰腹部胀痛,左侧腹股沟区疼痛,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2个月来体重增加5公斤.既往糖尿病、慢性胃炎、胆囊多发结石、支气管哮喘病史.体检:P64次/分,Bp 130/80 mmHg.腹部膨隆,左侧腹部肋弓以下可扪及约25.0cm ×15.0 cm大小肿块,位置较固定,表面光滑,轻触痛,左侧阴囊较右侧明显松弛下垂,左侧精索可扪及明显曲张静脉,双下肢不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

    作者:涂景恋;戴平丰;李百周

    患者 女,64岁,口腔溃疡5个月,全身皮肤红斑、丘疹1个月.患者5个月前出现口唇粘膜糜烂破溃,1个月前出现腹部丘疹,伴瘙痒,15天前腹部红斑、丘疹增多,并累及背部、双手及下肢,门诊拟“副肿瘤性天疱疮”收住入院.近4个月体重下降15 kg.体检:口唇糜烂、渗血,胸腹部及背部多发鲜红色斑,部分融合成片.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9×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95×109/L↓.皮肤活检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裂隙形成,局灶上皮细胞轻度异型,部分组织变性坏死,并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棘细胞层IgG及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阴性.结合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荧光提示多形红斑样损害,符合天疱疮病理表现.

    关键词:
  • 蝶窦及颅内硬膜下沟通性脑膜瘤一例

    作者:罗乐凯;任翠萍;张勇

    患者 男,5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肿胀,反复发作,右眼较重.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颌面部麻木,偶伴头痛.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结果:右侧前颅窝底恶性占位病变,累及右侧蝶窦、右侧颞肌及前颅窝多发骨质破坏.门诊以“右蝶窦前颅底肿物并周围骨质破坏”收入院.

    关键词:
  • 孕妇脑内毛细血管瘤一例

    作者:朱建彬;蒋春秀;温志波

    患者 女,33岁,孕妇,停经35+2周.因“发作性言语不能7天,右上肢麻木5天”入院.入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低.头颅MRI检查:左侧颞叶见一小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内可见点状短T1、短T2信号改变(图1、2),直径约10 mm,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见大片状水肿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图3~5).磁共振波谱分析(1 H-MRS):病灶Cho峰无增高,NAA峰轻度下降,可见Lip峰(图6).

    关键词:
  •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马桢;程敬亮;张勇;汪卫建;任琦

    患者 男,47岁.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一过性意识障碍,呈发作性,每日发作2~3次,数秒后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行控制血压治疗.10余天前,患者出现行走不稳,呈持续性,遂来本院就诊.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欠佳.

    关键词:
  • 胃神经鞘瘤CT表现

    作者:张雪;吴磊;仲丹;徐香红;徐凯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搜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G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3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临床表现以上腹部隐痛不适为主.结果 7例患者中,发生在胃体4例,胃窦2例,胃底1例,其中6例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发的类圆形、椭圆形肿块,病灶平扫CT值平均为38 HU,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CT值平均升高15.28 HU;另一例病灶位于胃底,表现为胃壁增厚.其中2例可见钙化及溃疡形成.7例病灶中向腔外生长4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2例,另一例为腔内的局部黏膜隆起.结论GS CT上常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后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部分含钙化及溃疡,出血、囊变及坏死少见,这些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MRI表现

    作者:钱旭东;曾蒙苏;金开璞;汪禾清;朱国方;胡少波;魏义军;丁莺;姚秀忠

    目的 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SANT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7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肿块.6例行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2WI及D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性、结节性强化,其中轮辐状强化6例,假包膜及星芒征各5例,出血及钙化各1例,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本组3例CT检查,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结节性、向心性强化,3例显示轮辐征,星芒征、假包膜征及出血征象各1例,无囊变及坏死病例.结论 脾SANT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 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Gd-EOB-DTPA和MDCT表现:基于LI-RADS(2014版)分类标准的对照研究

    作者:邢飞;陆健;张涛;张学琴;姜吉锋;丁丁

    目的 基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2014版分类诊断标准,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I和CT动态增强(MDCT)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分类的对照研究.方法 搜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共95例(107枚HCC病灶)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硬化患者资料,均行Gd-EOB-DTPA MRI和MDCT检查.根据LI-RADS评分系统,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HCC主要征象独立分析并进行分类,再分另结合Gd-EOB-DTPA MRI和MDCT次要征象调整分类,后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Gd-EOB-DTPA MRI和MDCT对诊断LR-5/5V的阳性率. 结果 Gd-EOB-DTPA MRI和MDCT对诊断LR-5/5V的阳性率阅片者1分别为52.3%(56/107)和47.7%(51/107),P=0.302;阅片者2分别为49.5%(53/107)和46.7%(50/107),P=0.453,2名阅片者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经2名阅片者对107个HCC主要征象共同分析,动脉期高强化显示率Gd-EOB-DTPA MRI与MDCT无显著差异[94.4% (101/107) vs 86.9% (93/107),P=0.115];廓清显示率Gd-EOB-DTPA MRI低于MDCT[69.2% (67/107) vs 84.1% (90/107),P<0.001];包膜显示率Gd-EOB-DTPA MRI高于MDCT[29.0% (31/107) vs16.8% (18/107),P<0.001].结合次要征象,Gd-EOB-DTPA MRI中所有的LR-3结节进行了重新分类,均上调至LR-4,其中1枚结中结病灶显示范围增大;CT中2枚结节因瘤内含脂从LR-3上调至LR-4.结论 基于LI-RADS评分系统,Gd-EOB-DTPA MRI和MDCT对肝硬化背景下HCC分类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Gd-EOB-DTPA MRI对显示HCC中的包膜更具优势,对病灶范围的显示可能更准确.结合次要征象,Gd-EOB-DTPA MRI中绝大部分结节分类从LR-3上调至LR-4.

  • 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俊;李辉;王艳;刘焱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0 ~ 82岁,均进行双源CT肠道造影检查,共三期扫描,即常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将双能量扫描两组数据(140 kV、100 kV)调入Dual-Energy后处理软件.利用Liver-VNC软件选项卡,调整融合比例为100%得到碘分布伪彩图(碘图),测量碘图中异常肠壁与腹主动脉或者髂动脉的碘值、CT值,并计算其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得到所有数据后,按病理结果或镜检结果将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进行分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值,选择两个独立样本重复测量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用非参数法构建碘值、CT值、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或肠镜证实直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9例,升结肠癌4例,慢性炎症15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肿瘤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5.339±4.441,2.293±0.540,0.841 ±0.165,0.466±0.100)均高于炎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2.833±8.648,1.640.±0.311,0.703±0.270,0.314 ±0.090).CT值在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CT值在炎性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碘值与标准化碘值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得出碘值的诊断效能高于CT值,标准化后的碘值、CT值效能高于未标准化的.结论 在患者肠道造影的检查中,双源CT能谱参数能帮助鉴别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

  •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MRI表现

    作者:汪禾青;曾蒙苏;饶圣祥;杨春;纪元;韩晶

    目的 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HA-I) MRI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9例HA-I患者13个病灶的MRI表现,评价MRI各序列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各期强化特点.结果 T2WI表现为中等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的病灶分别为4个及9个,DWI表现为中等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的病灶分别为5个和8个;ADC图表现为等信号12个;动态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11个;且持续强化12个.2个病灶内有少量脂肪,2个合并出血、坏死及囊变,6个周围有异常信号环.结论 MRI检查可显示HA-I的影像特征,能反映病灶内脂肪、出血坏死等病理特点.

  • 对比增强CT与超声造影对胆囊局灶性病变诊断价值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张力强;唐尧;龚军伟;李咏梅;李崇;文明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对比增强CT(CECT)和超声造影(CEUS)对胆囊局灶性病变(FGL)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国外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中文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CECT及CEUS诊断FGL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8月.采用Statal2.0和Meta-Discl.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25个研究,包括2469例FGL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ECT诊断FGL的敏感度(Sen)合并=0.91[95%CI(0.87,0.94)],特异度(Spe)合并=0.71 [95% CI(0.67,0.75)],阳性似然比(+LR)合并=4.77 [95% CI(2.57,8.84)],阴性似然比(-LR)合并=0.12 [95% CI(0.09,0.18)],诊断比值比(DOR)合并=44.89[95% CI(17.17,117.35)];CEUS诊断FGL的Sen合并=0.91 [95% CI(0.88,0.94)],Spe合并=0.95[95% CI (0.94,0.96)],+LR合并=12.44[95% CI(8.49,18.25)],-LR合并=0.10[95%CI(0.07,0.14)],DOR合并=139.52[95% CI(73.13,266.20)].CECT与CEUS诊断FGL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27和0.968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35,P>0.05).结论 CECT和CEUS诊断FGL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均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 磁共振三种不同序列对肛瘘瘘管形态特征评价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莲;朱慧媛;孙金芳;赵润;王鑫;蔡卫东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WI脂肪抑制(FS)序列、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PDWI PFS)序列与增强T1WI FS序列对肛瘘瘘管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 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行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分析横断位三种不同序列对肛瘘瘘管形态特征和走形的显示价值.结果 主瘘管(包括脓肿)正确显示率分别为T2WI FS 96.7%、PDWI PFS 97.8%、增强T1WI FS 97.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任意两种序列对其显示清晰度的评分均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01),以增强T1WI FS序列佳.对瘘管分支、多发细小瘘管的正确显示率,三种序列的图像均为95.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任意两种序列对其显示清晰度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优至劣排序为增强T1WI FS序列、PDWI PFS序列、T2WI FS序列.按照Parks分型,分型符合率为T2WI FS 86.5%、PDWI PFS 93.3%、增强T1WI FS 93.3%,T2WI FS序列明显低于PDWIPFS与增强T1WI FS序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I PFS与增强T1WI FS序列无明显差别;但任意两种序列对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显示清晰度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T1WI FS序列好.结论 对于主瘘管(包括脓肿)、瘘管分支及多发细小瘘管三种扫描序列均可以准确显示,但增强T1WI FS序列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细节;在分型上,PDWI PFS与增强T1WI FS序列均优于T2WI FS序列,但在瘘管与肛门括约肌关系显示上,增强T1WI FS序列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细节.

  • 术前MR肿瘤形态对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强;谢东;苏丹柯;金观桥;张卫;左志超;黄雷;谢积胜

    目的 探讨术前MRI对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行根治性切除的85例HCC患者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内容为复发和转移.比较病史资料及MRI征象(肿瘤位置、大径、边缘、包膜以及液化区)与HC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随访的85例HCC患者有25例出现术后复发和/或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年龄、性别、长期饮酒史、肝硬化、AFP、TKI、分化程度、Ki67及肿瘤位置、大径、液化区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节形态、包膜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仅结节形态与HCC的复发和转移相关(OR =5.92,P<0.05).结论 术前MRI瘤灶结节形态是HCC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因素,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 IVIM-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蒙莱;陈宏伟;汤群锋;廖蕾;华妙强;方向明

    目的 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区别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性能,并比较IVIM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成像的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术前在3.0T磁共振行IVIM和DSC磁共振成像的胶质瘤患者44例,经后处理计算获得IVIM真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血流量(BF)值、传统表观扩散系数(ADC)以及DSC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照病理结果,比较上述参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效能,同时比较IVIM与DSC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44例胶质瘤包括27例高级别胶质瘤和17例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组ADC、D、D*、f、BF值分别为(988.92±203.67)×10-6mm2/s、(955.41±241.40)×10-6mm2/s、(6018.52±1523.30)×10-6mm2/s、(85.81 ±30.17)×10-3%、(639.05±242.94)×10-6mm2/s,CBV、CBF、MTT、TTP值分别为(2009.51 ±899.93) ml/100g、(352.65±159.31) ml/100g/min、(1150.13 ±593.87) min、(2790.71 ±551.95) min;低级别胶质瘤组相关参数值分别为(1126.10 ±256.87)×10-6mm2/s、(1164.82 ±305.18) ×10-6mm2/s、(5049.43±837.53)×10-6mm2/s、(57.20±20.69)×10-3%、(385.47±136.24)×10-6mm2/s,(854.29±64.16) ml/100g、(216.67±167.51) ml/100g/min、(887.83±47.56) min、(2943.31 ±161.06) min.高级别胶质瘤的D值低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5);高级别胶质瘤的灌注参数D*、f、BF值及传统灌注参数CBV、CBF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9、0.002、0.000,0.000、0.024);ADC值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2).传统灌注参数CBV、CBF与IVIM灌注参数D*(P=0.024、r=0.361;P =0.023、r =0.358)、f(P=0.001、r=0.524;P=0.002、r=0.467)、BF(P=0.000、r=0.716;P =0.000、r =0.572)有正相关性,且灌注参数BF显示出高的相关性.传统ADC、IVIM参数D、D*、f、BF及DSC参数CBV、CBF、MTT、TTP的AUC分别为0.669、0.718、0.683、0.758、0.804、0.813、0.603、0.690、0.421,其中DSC-CBV值在高、低级别胶质瘤诊断中显示出高诊断性能,略高于IVIM-BF值.结论 IVIM-DWI作为无创性定量扩散成像方法,同时提供扩散和灌注信息.IVIM扩散参数与灌注参数在高、低级别胶质瘤分布中均具有差异性,其中BF值诊断效能高,且与传统DSC灌注参数相关性高.IVIM参数,尤其BF值,在术前区别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在未来有望代替传统DSC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地位.

  • 精神分裂症基于TBSS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王茹;谢生辉;高阳;刘利婷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运用FSL软件解算全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通过TBSS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提取患者组有差异脑区的FA值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分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FA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有胼胝体压部、双侧上纵束、双侧内囊前肢、双侧钩束、双侧下额枕束、左侧扣带束(P<0.05,FWE校正).左下额枕束FA值与PANSS总分(r =0.688,P=0.001)、SAPS评分呈正相关(r=0.677,P =0.001).结论 DTI的TBSS方法可以敏感地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害,对于揭示其脑白质神经发育连接异常的病因假说具有重要意义.

  • 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连接的改变特征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作用

    作者:印澄莹;张冰;王正阁;王嵘;苗丹彤;叶梅萍;朱斌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及非外伤病因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脑和功能连接的改变特点,探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搜集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至2016年创伤性颅腕损伤(TBI)及其他病因伴意识障碍患者19例,同时招募正常志愿者14名作为对照组,进行脑结构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查.根据患者基线及随访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其意识水平与脑结构及功能连接指标的关系及其判断预后的作用.结果 意识障碍患者(n=19)中,结构磁共振结果显示胼胝体、内侧前额叶及脑干的损伤概率较其他部位明显增高.静息态rs-fMRI成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14),意识障碍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DM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的功能连接强度减低,并且ECN中左侧的颞下回及枕下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意识水平相关,DMN中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与预后的GCS评分相关.与非TBI组相比,TBI组DMN功能连接减少,而ECN功能连接增多 结论 胼胝体、内侧前额叶及脑干的损伤导致意识障碍的可能性大,ECN及DMN的功能连接强度可作为评估患者意识水平和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

  • 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的评估价值

    作者:沈健;张惠美;沈伟强;胡红杰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联合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单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确诊,分别对比有症状侧与无症状侧的NVC发生率、NVC评分、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的短距离、以及责任血管的性质与来源等.结果 有症状侧NVC发生率约为94.44%(68/72),其中动脉参与比例约95.59% (65/68),责任血管中常见为小脑上动脉(SCA),占比约75% (51/68),NVC评分为6.63±2.18,责任血管与REZ区短距离为(1.04±1.55)mm;无症状侧的NVC发生率约45.83%(33/72),其中动脉参与比例约66.67%,责任血管中常见亦为SCA,占比约57.58%(19/33),NVC评分为2.91±0.95,责任血管与REZ区短距离为(5.28±2.33)mm;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患侧NVC程度及部位密切相关,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对NVC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原发性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解礼冰;田兴仓;蒲艳军;马丽;孙凯;孙潇;朱力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后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18例原发性肺癌(恶性组)、12例肺部良性肿块(良性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胸髓为参照物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肿块与胸髓信号强度比值(LSRs)进行评分,利用感兴趣区法测量各肿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的LSRs、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原发性肺癌与肺部良性肿块LSRs分别为3.56±1.29、2.42±1.24,ADC值分别为(1.375±0.278)×10-3 mm2/s、(1.793±0.291) ×l0-3 mm2/s,两者的LSRs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LSRs、ADC值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43、0.868、0.944.LSRs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017,P=0.043).LSRs与ADC值的AUC比较、ADC值与两者联合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Rs及ADC值均可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且ADC值的诊断效能优于LSRs,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较ADC值无差异.

  • 肺磨玻璃样病变高分辨率CT的质地分析及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袁焕初;郑晓林;邹玉坚;高云;王刚;张世豪

    目的 通过对CT表现出的肺磨玻璃样病变的支气管改变和纹理质地分析,认识早期肺癌的CT征象,提高对肺部磨玻璃样病变定性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样病变的89例患者资料,包括炎性病变28例,浸润前病变14例,肺癌47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或临床证实.在薄层高分辨率CT图像上对病变进行观察与分析,比较炎性病变、浸润前病变和肺癌的支气管改变、CT值的平均数及其差异性和纹理质地特点,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组织病理学证实本组磨玻璃样改变的肺癌均为早期阶段.28例炎性病变中,4例病变内表现为3型支气管改变、9例表现为4型、15例表现为5型;14例浸润前病变,1例表现为3型、3例表现为4型和10例表现为5型;47例肺癌中,35例表现为1~3型、5例表现为4型和7例表现为5型(X2=12,P=0.017<0.05).在支气管表现为4型和5型的病变中,炎症的CT值平均数为-422.25 HU,浸润前病变为-558.36 HU,肺癌为-336.77 HU(F =30.25,P=0.00).CT值的标准差,炎症为±112.54,浸润前病变为±78.80,肺癌为±155.85(F =24.92,P=0.00).肺癌的CT值线性分布图中的相邻CT值排列明显不规则.病变内部纹理结构(质地):28例炎症病变,单一均质型和单一粗糙型分别为18例和9例,仅1例为混合质地型;14例浸润前病变,单一均质型、单一粗糙型和混合质地型依次为8例、2例和4例;47例肺癌中,40例为混合质地型,仅3例为单一均质型,4例为单一粗糙型(x2 =12,P=0.018,<0.05).结论 不同类型病变的磨玻璃改变在CT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肺癌内支气管中断、管壁密度增高和扭曲扩张明显多于炎症性病变和浸润前病变,且CT值较高,CT值标准差差异较大,相邻线性CT值分布紊乱,纹理质地也以混合性结构为主.故磨玻璃样病变内支气管改变与纹理结构的不同,能反映病变是否具有破坏性和异质性程度,认识这些征象对诊断早期肺癌和与良性病变进行鉴别具有重要的作用.

  •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步玉兰;李云;戚元刚;刘立恒

    目的 探讨长期存在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侵袭性与CT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搜集95例患者(共105个pGGN),分析这些pGGN高分辨率CT的特征,用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侵袭性之间的相关性.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pGGN的侵袭性分为浸润前病变[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原位癌(AIS)]与浸润性病变[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LA)].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GGN直径的诊断效能.结果 pGGN直径、毛刺征、血管增粗在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充气支气管、空泡征、边缘分叶、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没有显著性差异;pGGN直径预测侵袭性的佳阈值是12.50 mm.结论 CT特征可以预测pGGN的侵袭性;毛刺征、血管增粗及直径>12.50 mm在预测pG-GN的侵袭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肺磨玻璃结节的CT VAL-plus在预测肿瘤病理侵袭性中的应用

    作者:谢超;谢晓东;娄可心;沈文荣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的CT结节密度与邻近正常肺组织密度的差值(VAL-plus)在预测肿瘤病理侵袭性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本院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GGNs) 94例(共97枚结节),按病理类型分别为原位癌(AIS) 27个、微浸润腺癌(MIA) 32个、浸润性腺癌(I-ADC) 38个.分析这三组在肿瘤密度及大小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在病理上能预测出现浸润癌的因素. 结果 AIS、MIA、I-ADC的CT VAL-plus分别为(216.09 ±73.36)HU、(244.04±53.39) HU、(313.42 ±65.59) HU;I-ADC、MIA组均高于AIS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226 HU作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4%和85.71%,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I-ADC组亦高于MIA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265.1 HU作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和71.87%,AUC为0.804.肿瘤的大小(直径)AIS、MIA、I-ADC三组平均值分别为(10.26 ±3.67) mm、(12.26±5.09)mm、(13.74 ±5.11)mm,I-ADC和MIA组均大于AIS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在ROC曲线分析中,以8.9 mm为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53.57%,AUC为0.696.当肿瘤大小和肿瘤CT VAL-plus联合应用时(肿瘤大小和CT值的阈值分别为8.9 mm和226 HU),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85.71%,AUC为0.889.结论 对肺内GGNs,肿瘤CT VAL-plus和肿瘤大小均分别可预测其病理侵袭性.联合使用肿瘤CT VAL-plus和肿瘤大小比各自单独使用能更正确预测肿瘤的侵袭性.肿瘤CT VAL-plus还可用于预测、区分肺纯GGNs中的MIA和I-ADC.

  • 吸烟者双呼吸相MDCT扫描气道径线与肺气肿及空气潴留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维维;范丽;夏艺;刘士远;肖湘生;管宇

    目的 定量分析无症状吸烟人群在MDCT扫描下的肺部气道径线、肺气肿指数(EI)及空气潴留(AT)指标,探讨气道径线与EI及AT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2例无症状吸烟者作为吸烟组,10例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DCT吸气末及呼气末双气相扫描.测量并计算第1~3级气道管腔面积的呼吸比值(LA-E/I)、EI、平均肺密度呼吸比值(E/IMLD)及呼吸相对容积改变(RVC).比较左肺、右肺及全肺各参数值在吸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各级气道LA-E/I值与EI、AT指标相关性.结果 左肺、右肺及全肺的LA-E/I、EI、E/IMLD及RVC值在吸烟组和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1~3级气道LA-E/I以及RVC值减小,E/IMLD值增大.吸烟组1~3级气道LA-E/I值与E/IMLD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6,0.669,0.540;与RVC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557,0.542.正常对照组仅有2级气道的LA-E/I值与E/I MLD、RVC呈正相关(r=0.708,0.741).两组人群气道LA值与EI值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MDCT呼吸双相扫描能有效评价吸烟者气道及肺实质的改变,且吸烟者肺部AT指标较肺气肿指标对气道变化更敏感.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分型与预后相关性

    作者:谢正平;朱斌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各型肺孢子菌肺炎(PCP)经治疗后吸收时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76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CT检查资料,根据PCP的CT表现特征将其分型,并对各型PCP经治疗后病变吸收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PCP的CT表现分为以下6型:透明磨玻璃型(32例),浑浊磨玻璃型(14例),实变型(7例),囊变型(5例),间质型(13例),混合型(5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型PCP吸收时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3.462,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透明磨玻璃型、间质型PCP吸收时间均少于浑浊磨玻璃型、实变型、混合型PCP(P <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分析各型PCP治疗后吸收时间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提高对PCP的诊治水平和预后判断.

  • MRI在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昊;马秀丽;周军

    目的 探讨MRI在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4例小腿二头肌运动损伤患者的MRI资料.由2名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共同观察所有患者的MRI图像,分析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小腿三头肌损伤均发生在肌肉肌腱结合部,单块肌肉独立损伤18例,2块及2块以上肌肉联合损伤6例,共损伤肌肉31块,包括腓肠肌内侧头17块,外侧头5块,比目鱼肌9块.Ⅰ级损伤16块,MRI表现为肌肉肌腱形态正常,损伤部位肌肉在T2WI或脂肪抑制序列上呈“羽毛”状高信号,伴或不伴有肌间积液;Ⅱ级损伤11块,MRI表现为肌肉肌腱结合处部分撕裂,断端肌肉变细,肌腱松弛呈轻度“波浪”状,断端及肌间多伴有积液;Ⅲ级损伤4块,MRI表现为肌肉肌腱连接处完全断裂,断端肌肉回缩圆钝,肌腱回缩增粗呈“波浪”状,断端及肌间伴有较多积液.结论 MR能够准确地评价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的特点和程度,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 256层iCT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庹光芳;兰永树;唐光才;郑露

    目的 探讨256层iCT评估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搜集本院180例行头颈部CTA或颈部CTA扫描的患者,男、女各90例,测量其甲状腺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峡径、体积、上动脉内径、下动脉内径及人体生理参数.结果 男性甲状腺两侧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体积、上动脉内径、下动脉内径及总体积均大于其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右侧的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体积、上动脉内径及下动脉内径均大于其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总体积(11.35±2.66)cm3,50岁以下的年龄组与50岁以上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负相关(r=-3.244),BS与甲状腺总体积呈正相关(r =3.531),左上动脉内径与甲状腺总体积呈正相关(r=2.460) (P <0.05).结论 256层iCT可以评估正常成人甲状腺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甲状腺 CT 体积 年龄
  • 腮腺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对定性诊断的有效性评估

    作者:张杨;刘斌

    目的 评估腮腺多形性腺瘤(PA)的特征性MRI表现对术前定性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MRI扫描的腮腺肿瘤患者87例,将全部病例分为PA组(37例)和非PA组(50例).分别对两组肿瘤的形态、边界、T2 WI信号、包膜、强化特点、ADC值赋予分值,分析其差异.建立改良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系统,并判断该评分系统诊断PA的准确率.结果 两组肿瘤的形态、边界、T2WI信号、包膜、强化特点、ADC值有明显的差异.采用改良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诊断PA的敏感度64.86%,特异度94.00%,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78.33%,准确率81.64%.结论 完全符合多形性腺瘤MRI特征评分的腮腺肿瘤,术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但仍有一部分PA影像表现不典型,与其他肿瘤存在一定的重叠,需要进一步检查定性.

  • 决策树在MRI诊断腮腺区肿块中的应用

    作者:董梦莹;金观桥;苏丹柯;宁瑞玲

    目的 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MRI诊断腮腺区肿块中的应用.方法 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接受MRI检查的腮腺区占位的患者共32例,其中良性肿块24例,恶性肿块8例.分别取2项临床指标和9项MRI检查征象信息用于建立决策树.结果 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腮腺区肿块良恶性的决策树模型,其中含有4条诊断规则,低相对错误代价为0.0625,对诊断具有决策意义的重要的前3项决策指标为肿块的边界、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以及与周围组织分界情况.结论 对于MRI诊断腮腺区肿块,决策树可以对其良恶性进行正确地判断,有助于对医师进行规则指导,提高诊断水平,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断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成像

    作者:钱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病死率、病残率均高[1],其疾病主要过程为血管腔的逐渐狭窄或管腔迅速被堵塞,进而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损伤.该过程在病理上具有一定连续性,通常通过血浆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来管控疾病,但无法使其进展直接可视化,以评估患者急性心脏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 比较RS-EPI和SS-EPI序列对宫颈癌DWI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钱伟亮;许建铭;陈倩;陈雪;张继斌;秦明明;薛刚

    目的 比较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对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包括RS-EPI和SS-EPI)序列.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分别对两个序列图像的解剖结构识别、磁敏感伪影、病灶几何变形和诊断信心主观评分,然后参照T2 WI图像测量病灶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并记录信噪比(SNR)、对比度、对比噪声比(CNR).所有主观评分指标和客观测量参数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图像解剖结构识别、磁敏感伪影、病灶几何变形和诊断信心方面,RS-EPI得分均明显高于SS-EP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在SS-EPI上明显大于T2WI(P均<0.05),而RS-EPI与T2WI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RS-EPI的SNR明显高于SS-EPI(P<0.05),而对比度和CNR SS-EPI更高(P<0.05).结论 相比SS-EPI序列,RS-EPI可以减少宫颈癌DWI图像磁敏感伪影,改善病灶几何形变,提高图像质量.

  • IRIS算法在颅脑低剂量CT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范跃星;王峰;张锦;牛素丽;刘宁;兰海波;李军;张丽琴

    目的 评价图像空间迭代重组(IRIS)对颅脑低剂量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为IRI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120例拟行颅脑CT检查的患者,随机纳入常规剂量扫描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组和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组,记录其辐射剂量,测量灰质、白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每个部位的信噪比(SNR)和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CT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主观图像噪声、后颅窝伪影、灰-白质对比度、细小结构显示能力及图像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IRIS算法的低剂量颅脑CT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采用FBP算法的常规剂量颅脑CT[(1.10 ±0.07)mSv vs (1.42 ±0.08)mSv,P<0.001],同时灰质、白质的噪声显著减低,SNR显著提高,灰-白质CNR显著提高(P<0.001),主观图像噪声和灰-白质对比度明显改善(P <0.001),后颅窝伪影、细小结构显示和图像清晰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IRIS算法能够在辐射剂量降低约20%的情况下获得满足诊断的颅脑CT图像质量.

  • 宽容度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婷婷;刘文骏;张蕴

    目的 探讨宽容度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心率、心律符合条件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患者190例,根据宽容度分为1、2、3组,1组宽容度为0,57例;2组宽容度为3%,68例;3组宽容度为5%,65例.记录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评价图像质量.各组间E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进行比较.扫描参数:体质指数(BMI) <22 kg/m2 61例,管电压100 kV;BMI 22~30 kg/m2 54例,管电压120 kV;BMI >30 kg/m2 75例,管电压140 kV;均启动自动管电流控制技术.结果 ED值:1组100 kV、120 kV、140 kV时分别为(3.82 ±0.24) mSv、(5.37±1.18)mSv、(6.70 ±0.59) mSv,2组100 kV、120 kV、140kV时分别为(4.77±0.66) mSv、(6.49±0.58)mSv、(9.01±1.06) mSv,3组100kV、120 kV、140 kV时分别为(5.44±0.59) mSv、(7.51±1.17) mSv、(9.63士1.53)mSv,组间同一管电压ED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0,P<0.05).1、2、3组CNR均值分别为(9.36±3.04)、(7.86±2.74)、(10.24±4.20),无统计学差异(F =2.66,P=0.07);1、2、3组右冠状动脉第1段SNR均值(12.09 ±4.30)、(11.28±5.33)、(11.91±3.44),无统计学差异(F=0.18,P=0.83),左冠状动脉主干(第5段)SNR均值(11.74±4.57)、(10.54±4.64)、(13.36±4.03),无统计学差异(F=1.96,P=0.1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同一管电压宽容度0、3%、5%的ED值均依次增高;心率较低、心律稳定者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优良,不同宽容度不同管电压的CNR、SNR无明显差异.

  • RESOLVE-DWI在直肠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蔡晓明;余建明;范文亮;刘定西;孔祥闯;朱乐;李慧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在1.5T场强下直肠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因病情需要拟行直肠MRI检查的患者,进行常规直肠MRI扫描的同时,扫描RESOVLE-DWI序列与常规DWI序列.由2名放射科诊断医师按Likert 5分法对两组DWI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图像的解剖变形、空间分辨率、病灶细节显示及总体图像质量.定量测量并计算两组DWI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度(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进行客观评价.2名阅片医师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两组DWI的主观评价各项指标均采用两两比较秩和检验,客观评价各项指标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RESOLVE-DWI与常规DWI在图像质量4项指标及SNR、CNR对比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RE-SOLVE-DWI组4项指标评分和SNR、CNR值均高于常规DWI组,两组DWI图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OLVE-DWI对比常规DWI提升了图像质量,明显提升了图像SNR与CNR,对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以替代常规DWI用于直肠MRI扫描.

  • 256层iCT O-MAR技术运用前后在体模与患者组减除椎弓根螺钉伪影的对照研究

    作者:陶景山;谢迎娣;吴献华;丁宏;刘斌;李成相

    目的 运用256层iCT骨科植入物金属去伪影技术(O-MAR)分别对体模及患者椎弓根螺钉伪影去除效果作对比观察,探讨O-MAR技术在减除椎弓根螺钉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体模及35例腰椎内固定进行256层iCT扫描并作O-MAR重组,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估,运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O-MAR技术处理前后体模的螺钉直径、伪影评分及患者组伪影长度、图像质量的去伪影效果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体模经O-MAR处理后螺钉直径减小,更接近真实直径;O-MAR处理前、后螺钉周围强伪影区CT值标准差(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弱伪影区和无伪影区SD值则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组经O-MAR处理后螺钉腹侧伪影明显减小,处理前、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界面、椎弓根、椎体及椎管的图像评分O-MAR处理前、后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前3项的O-MAR处理后评分高于处理前,而后2项的处理后评分则低于处理前.结论 O-MAR技术的应用能显著减少CT图像椎弓根螺钉造成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同时不增加辐射剂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TIPS术后再出血与曲张静脉位置的关系

    作者:刘梦莹;马富权;李伟之;李培杰;薛挥

    目的 探讨在支架通畅前提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与曲张静脉类型的关系.方法 搜集67例行TIPS治疗并随访满2年且未发生分流道狭窄的肝硬化患者,按术前食管胃曲张静脉类型分为三组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3,P<0.05),Ⅰ组(食管静脉曲张)和Ⅲ组(胃静脉曲张)在再出血的构成比有差异(P'<0.017),Ⅰ组相对于Ⅲ组再出血的风险较低(RR =0.179,95%可信区间0.043~0.735),Ⅰ组和Ⅱ组(食管胃静脉曲张)、Ⅱ组和Ⅲ组中再出血的发生无差异.结论 TIPS术后患者在支架通畅情况下发生再出血可能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而曲张静脉的位置不同,所引起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风险不同,故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和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不同.

  • TACE联合疗法与单独行TACE治疗肝细胞癌生存率差异的Meta分析

    作者:刘毅;卓琳;朱蓓;何明喻;许阳;王彤彤;叶静陶;胡斌;徐继承

    目的 综合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或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生存率的差异,为HC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搜集比较TACE联合疗法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生存率差异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中提取相关数据,按照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85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TACE联合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优于TACE单独治疗组[1年生存率:OR=2.978,95% CI(2.328,3.809),P<0.001;2年生存率:OR=2.656,95% CI(1.982,3.558),P<0.001;3年生存率:0R=3.078,95% CI(2.420,3.914),P<0.001].敏感性分析揭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与单独行TACE相比,TACE联合治疗组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均较高.

  • 腔内留置侧孔导管联合药物灌注预防输卵管复通术后再闭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天俊;郭端英;鲁琳;张宏光;徐志勇;刘利兰;范义;娄明武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后输卵管内留置侧孔导管联合药物灌注预防管腔再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符合FTR术适应证的输卵管阻塞患者71例,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进行FTR术,试验组术后输卵管内留置导管并持续灌注药物3天,对照组术后输卵管内注入玻璃酸钠并于3天内经宫腔通液每天2次.两组术后第2、6个月均造影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闭塞者按各自方法重复治疗1次).随访患者半年,记录2组患者妊娠情况,观察导管留置是否对输卵管受孕能力造成影响.结果 术后第2、6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1.8%(45/49)、89.4% (42/47),对照组为76.7% (33/43)、72.5%(29/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43,P<0.05;x2=4.094,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畅通输卵管受孕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1.4% (9/42)、11.1%(1/9),对照组为20.7%(6/29)、16.7%(1/6),试验组受孕能力并无下降,其异位妊娠率亦未提高.结论 输卵管内留置导管联合药物灌注安全、可靠,能更好地预防FTR术后管腔再黏连,提高远期复通率,不对输卵管的受孕功能造成影响.

  • 磁共振T1mapping、T2mapping和BOLD对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定量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汪苍;刘晓蕾;米瑞;叶海;陈蕊森;张香梅;夏军

    目的 比较MRI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T2mapping)、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以及分期评估价值.方法 对53只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MRIT1mapping、T2mapping、BOLD成像,测量肝实质T1值(ms)、T2值(ms)和R2*值(Hz)与病理结果对照,以病理肝纤维化≥S1期为阳性标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三者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三者与肝纤维化各期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学肝纤维化S0~4期大鼠肝脏的T1值、T2值和R2*值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者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T2值>T1值>R2*值.T1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S0和肝纤维化各期、轻度肝纤维化(S1~2期)和重度肝纤维化(S3~4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1和S2、S3和S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值和R2*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1mapping、T2mapping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较BOLD高,而T1mapping在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较BOLD和T2mapping高.

  • 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邱喜雄;张明东;刘伟宗;林恒洲;郝雅静;夏军

    目的 研究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自制仿活体的人尸头解剖模型上经皮穿刺卵圆孔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5例尸头经螺旋CT扫描获得清晰卵圆孔图像(共10个),将螺旋CT图像与超声图像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后在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穿刺后立即行螺旋CT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结果 CT显示10个卵圆孔的图像与超声成功融合,卵圆孔得到准确定位与穿刺,图像融合及卵圆孔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图像融合和虚拟导航新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应用,将明显有助于对卵圆孔正确引导穿刺和监控治疗.

  • 增强磁共振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李娅;董安珂;朱晨迪;郭亚飞

    目的 探讨增强MRI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8例、室管膜瘤16例.选取两组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大层面,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两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两组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特征.结果 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l百分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绘制佳阈值(Cl)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下的大面积为0.72,室管膜瘤鉴别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佳C1值是31.5,特异度64%和敏感度83%.结论 增强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儿童室管膜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鉴别两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胎儿骶尾部异常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

    作者:张玉珍;尹秋凤;李芳珍;刘明;李玉华;汪登斌

    目的 分析30例胎儿骶尾部异常的MRI表现并鉴别,探讨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胎儿骶尾部异常的多平面MRI表现,与产后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30例胎儿骶尾部异常中,14例为单胎骶尾部脊髓脊膜膨出;15例为骶尾部畸胎瘤(SCT),其中14例单胎,1例为双胎之一SCT;1例超声(US)及MRI提示骶尾部异常,均未能做出明确产前诊断,产后病变大小为2.5 cm×1.5cm×1.5 cm,病理结果为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胎儿脊髓脊膜膨出MRI表现为骶尾部局部骨质缺损,骶尾部背侧见大小约0.9cm×0.5 cm~10.2cm×10.3 cm囊性病变膨出,与椎管相通,脊髓圆锥低位,其中4例伴Chiari Ⅰ型畸形及脑积水,1例另伴多发椎体畸形、椎管内骨嵴形成、脊髓纵裂.SCT的MRI表现为骶尾部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大小约2.0cm×1.1 cm×1.5 cm~18.2 cm×13.2 cm×12.7 cm,快速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等高信号.结论 MRI作为产前US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对病变多方位全面的显示、鉴别,为早期明确诊断、临床干预治疗及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

  •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4~5级微钙化病变的价值

    作者:陈佳儿;肖莹;江红;李仰康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4~5级微钙化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4~5级的75例患者资料,共81个病灶,均完成双乳动态增强MRI检查.按BI-RADS进行分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并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81个病灶中包括恶性病变63个,良性病变18个,乳腺X线摄影和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PV分别为100%、0、77.8%、77.8%及98.3%、88.9%、96.3%、98.4%,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 =0.496),特异度、准确率、P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I-RADS 4级的病灶44个,乳腺X线摄影和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PV分别为100%、0、61.4%、61.4%及100%、94.1%、97.7%、96.4%,两者的敏感度无差异,特异度、准确率、P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I-RADS 5级病灶37个,乳腺X线摄影和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PV分别为100%、0、97.3%、97.3%及97.2%、0、94.6%、9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BI-RADS 4-5级微钙化病变,动态增强MRI能有效地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 乳腺Paget病的X线与MRI表现

    作者:史军华;朱婷婷;张体江;史军丽

    目的 探讨乳腺Paget病的X线与MRI表现的特点.方法 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病患者的X线和MRI的征象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Paget病形态学表现各异,钙化征象较具特点,典型的粗大钙化存在,多与细小钙化并存,钙化多位于乳头乳晕区,钙化总体分布呈略显散在、局部聚集分布的特点,部分沿导管方向走行.MRI的表现与多数乳腺癌的强化相似,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呈平台型和流出型,表观扩散系数降低,扩散受限,但乳腺Paget病的扩散受限区面积多明显小于异常强化范围.结论 乳腺Paget病无湿疹表现者,易于漏诊,主张首选乳腺X线检查,认识其钙化的特征性表现及MRI扩散受限区的特点,对诊断乳腺Paget病有高度的提示性.

  • 右侧侧脑室伴两肺及胸膜多发肿块——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华蓓;袁涛;全冠民

    患者 女,2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间断头痛,3天前病情加重.体检:两侧瞳孔不对称,左、右侧直径分别为3 mm、4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正常,两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正常,巴氏征阴性.患者于7年前行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切除术,病理示脑膜瘤Ⅰ级,并于术后半年复发,行γ刀放射治疗.

    关键词:
  • 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三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望云;范丽;李琼;王云龙;刘士远

    目的 分析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这类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的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这类疾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结果 3例患者均为免疫正常人群,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肺内出现反晕征且合并有腺泡结节和树芽征,反晕征的壁及内部的磨玻璃区均可见结节影.结论 肺内出现反晕征的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