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骨创伤急诊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喆;张文莉;安彩霞;聂忠仕;何二霞

    颌面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损伤类型,常出现多部位骨质复合骨折,传统的X线平片以及普通CT轴位图像,已很难满足现代颌面外科的诊断要求,多层螺旋CT(MSCT)丰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为诊断颌面骨创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院长期担负着煤矿矿工紧急救护工作,通过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30例颌面骨骨折患者的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遮盖法(SSD)、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各种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创伤紧急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 不同血管分析方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潘国兵;孙建军;吴慧敏

    目的 为了更准确、直观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结构以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确定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方法 采用GE64排128层VCT先对脑血管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再通过软件减影的办法实现类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效果,后用惠普ADW4.5工作站进行血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颅脑CTA(CT血管造影术),病变的检出率达93.7%,漏诊血管瘤2例,比较DSA总符合率达96.0%.1例为CT阈值不正确,1例为观察角度不正确,原因是血管分析法使用不当.结论 综合运用各种血管分析方法对于正确诊断血管病变是非常必要,CTA在诊断颅脑血管病变上是可靠的.

  • 16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奎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完成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曲面的重组,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37例患者图像重建成功率为100.00%,诊断准确率为97.30%.阑尾肿大明显患者可见阑尾腔中有积液,阑尾壁显著增厚,外缘不清;有粪石者可见密度较高的阴影,呈结节状、点状、指环状;阑尾脓肿者可见包块影,中心密度较低,壁厚且不均匀,行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单纯性阑尾炎者阑尾增粗,周围脂肪的间隙可清晰显示.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16层螺旋CT展开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多平面、曲面的重组,可对阑尾病变具体情况进行显示,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

  • 16层螺旋CT中腰椎间盘轴位扫描与容积扫描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学东;刘增胜;方明;孙其勤;韩春蕾;陈祥民

    目的:对比分析16层螺旋CT中腰椎间盘轴位扫描与容积扫描后通过工作站多平面重组(MPR)的优劣.方法:随机抽取16层螺旋CT 中的腰椎间盘轴位扫描与容积扫描后经MPR完成的受检者各50例,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从图像的质量、辐射剂量、扫描时间三方面,对两种扫描方法做出对比分析.结果:除外脊柱侧弯、腰骶角大于机架大倾角等因素,两种方法所获腰椎间盘图像,均完全满足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要求,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辐射剂量就同样个数的腰椎间盘来讲,轴位扫描法明显少于容积扫描法,其剂量不到容积扫描法的1/2;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所用时间,两种扫描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椎间盘的CT检查,好采用轴位扫描法,以减少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

  •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锦炽;郭绣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及各种图像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16层CTA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内膜破口、真假腔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均得到良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64排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婷

    目的: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探讨64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共检出82个病灶,良性病变76个,其中56个位于浅叶,形状规则为类圆形及类椭圆形者46个,33个边缘界限清晰;交界性及恶性肿瘤6个,5个跨深浅两叶、形态不规则、可见分叶,且边界模糊不清,比例明显增加.所有病例中,5例面神经及下颌后静脉受累.结论: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并能从多方位显示解剖关系,对临床术前评估、制定相应手术方案提供有力帮助.

  • 多层螺旋 CT 多平面重组在诊断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内耳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胡辉军;李国照;王东烨;张翔;沈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显示儿童内耳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23例临床怀疑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并接受颞骨 MSCT 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由1名放射科医师对其中68例发现内耳畸形的患儿及2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儿童分别进行内耳骨迷路的 MPR 重建,以正常儿童作对照。68例内耳畸形患儿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9天~16岁、平均4.73岁。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68例内耳畸形患者的 MSCT 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内耳畸形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组68例患儿中,发现单耳畸形5例,双耳畸形63例,共计131耳畸形。 MPR 清晰地显示耳蜗畸形33耳,前庭畸形39耳,半规管畸形42耳,内听道畸形18耳,前庭导水管畸形86耳。68例(131耳)中,8耳(6.1%)为单一结构畸形,123耳(93.9%)为2种或2种以上畸形。结论大部分内耳畸形为2种或2种以上畸形。 MPR 可清晰显示耳蜗、前庭、半规管及前庭导水管的形态及畸形程度,该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内耳畸形,尤其是多种结构合并畸形的检出率,从而有利于治疗计划与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制定。

  • 3D-CISS序列在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的价值

    作者:梁长虎;柳澄;武乐斌;李坤成;乌大尉;于富华

    目的 应用3D-CISS序列对脑池段动眼神经的毗邻结构进行显示与研究,为临床获得详尽的MR影像解剖资料.方法 17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和1例术前了解动眼神经是否受侵的肿瘤患者均行常规SE序列及3D-CISS序列扫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从不同角度观测动眼神经的毗邻结构以及神经与肿瘤的毗邻关系.结果 17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毗邻结构均得以清楚显示,其中15例显示血管压迫,1例显示颅咽管瘤造成的压迫,1例为桥前池内肿瘤造成的压迫,另1例术前病人的观察结果显示神经没有受侵.结论 3D-CISS序列结合MPR技术能够准确显示动眼神经的毗邻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结合MPR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研究

    作者:任克;徐克;王强;卢涛;杨明伟;韩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 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 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和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和MPR检查对比.结果 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22例肝外胆管癌,MSCT MPR诊断18例肝外胆管癌,MSCT同层动态扫描与MSCT 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 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 s和120 s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 s和200 s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 s和200 s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肝外胆管癌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 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 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 s、120~200 s及120~200 s显示佳.

  • MPR、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对慢性中耳炎锤、砧骨破坏评估

    作者:吴莉;韩丹;宋光义

    目的 优化出颞骨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显示的佳重建及重建组合方法.方法 对63例(66耳)COM患者进行颞骨HRCT扫描,分析锤、砧骨七部位(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轴位、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与CT仿真内镜显示(VE)混合重建图像,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别将上述观察方法与手术标本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锤、砧骨七部位的显示中,轴位图像不能对其准确显示(P<0.001);MPR重组图像及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锤、砧骨破坏消失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较轴位图像更能反应锤砧骨各部位破坏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与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结合观察锤、砧骨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锤砧骨破坏程度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COM类型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生部位不同(上鼓室、中鼓室),对锤、砧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破坏P<0.05,消失P<0.05).结论 MPR重组、SSD+VE混合重建均能较准确对锤砧骨评估,两种方法结合可降低对锤砧骨破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 多层螺旋CT在鼻窦及其相关结构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邹晓凤;柳澄;王道才;刘绍玲;刘翠红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后处理,显示鼻窦及其相关结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鼻窦及其相关结构的优势.方法:搜集观察对象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9~75岁,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对副鼻窦进行检查,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组出标准层面及重点结构的佳显示平面,并对某些结构的常规显示断面和标准化断面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标准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能清晰显示各窦腔气化类型以及左右结构的对称情况等.②一些特殊结构如钩突、额窦引流通道、鼻泪管以及蝶筛窦壁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的关系需要在斜平面观察.结论:①一次扫描后,可进行任意平面后处理.减少辐射,避免摆位困难.②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一次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能够很好地显示鼻窦及其相关结构.

  • 多平面重组对正常成人圆孔的研究

    作者:陈君蓉;肖家和;尼玛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多方位显示圆孔的正常形态并进行测量分析.方法:对167例正常受试者行高分辨薄层扫描.在工作站上对圆孔进行MPR重组,观察圆孔及其通连结构形态,测量其径限值.结果:MPR图像对圆孔的显示率为100%,圆孔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呈管型、孔型或窗型,冠状面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平均长度、前口和后口径分别为:(0.32±0.15)cm、(0.33±0.05)cm和(0.31±0.05)cm,同侧圆孔前口大于后口.结论:HRCT薄层扫描及MPR重组可清晰显示圆孔及其通连结构,有利于对其解剖形态的观察和径限的测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

  • 腰椎峡部裂的多层螺旋CT扫描与诊断

    作者:翟淼;于朝阳;张本超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腰腿痛的一种常见原因,常为先天性或外伤所致.在常规腰椎正侧位片上,部分无椎体滑脱的峡部裂多不易显示.而CT检查时往往只对椎间盘进行轴位扫描,从而也无法显示腰椎峡部裂,或将腰椎峡部裂误认为椎小关节.本文总结了21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薄层重建,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从而清晰地显示腰椎峡部裂.

  • 结肠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雪梅;马民;张宗明;朱建平;白燕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充气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结肠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手术证实的结肠癌患者32例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横轴位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进行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MSCT对结肠癌术前T分期、术前N分期、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63%(29/32),84.38%(27/32),100%(4/4),以及90.63%(29/32),均与手术病理一致(kappa:0.807,0.673,1,0.803;均P<0.01).结论:结肠癌MSCT表现与手术病理之间具有较强一致性,可作为治疗前评估分期首选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锦庆;王立民;马得廷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组和3D成像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真假腔的大小形态,14例显示内膜片,5例显示内膜钙化内移,3例显示假腔内血栓形成.3D图像均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全貌.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和评价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快速、无创和准确的优点,多层螺旋CT应该成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

  • 椎动脉CT血管造影多平面重组在枢椎椎弓根置钉中的价值

    作者:张艳;刘溢;王晓华

    目的:探讨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平面重组在枢椎椎弓根置钉中的价值。方法:利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77例患者的椎动脉CTA容积数据进行回顾性CT多平面重组。依据椎弓根置钉理想钉道方向调整CT多平面重组的定位线,重建出螺钉穿过椎弓根复合体的切面断层,用一个标定圆模拟螺钉横截面,根据标定圆直径、标定圆与椎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其在椎弓根复合体内的容纳情况评估置钉的可行性。同时,对椎弓根内径进行测量,评价置钉的风险。比较两种方法判定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基于椎动脉CTA的多平面重组可明确显示椎弓根螺钉在枢椎内的容纳情况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根据该方法判定双侧枢椎中不能容纳直径4mm标定圆、不宜行椎弓根置钉术者:左侧10例(13%),右侧19例(25%);根据内径测量判定不宜行椎弓根置钉术者:左侧12例(16%),右侧20例(26%)。 McNemar配对χ2检验P值双侧分别为:左P=0.5,右P=1,两种方法判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Kappa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别为:左侧Kappa值=0.770,P=0;右侧Kappa值=0.732,P=0,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椎动脉CTA多平面重组可明确显示椎弓根螺钉在枢椎内的容纳情况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为选择枢椎椎弓根螺钉大小及制定手术计划提供参考。

  • 3D-CISS MRI序列对脑池段后组脑神经及其病变显示的优势

    作者:梁长虎;柳澄;李坤成;武乐斌;庞琦;乌大尉;王海燕;于富华

    目的 通过脑池段后组脑神经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成像质量的比较,评估3D-CISS序列对脑池段后组脑神经及其病变显示的作用.方法 对45例正常体检者和12例患有各种后组脑神经异常症状的病人进行3D-CISS序列、3D-TSE序列扫描,对后组腑神经成像进行评分.结果 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在3D-CISS、3D-TSE序列的显示率依次为:100%、57.1%;100%、52.3%;100%、41.1%;91.0%、59.3%.应用3D-CISS序列:对8例血管性神经痛病人显示了责任血管压迫点,对3例后组脑神经微小肿瘤进行了显示,对1例蛛网膜囊肿病人显示了压迫点.结论 对于被脑脊液围绕的后组脑神经显示成像,3D-CISS序列是较好的选择.

  • 小型猪耳蜗多平面重组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琨;钟玲玲;郝青青;徐良慰;任丽丽;李佳楠;郭维维;杨仕明

    目的 探索耳蜗多平面重组技术的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只正常的小型猪颞骨行Micro-CT扫描,所得的图片导入Mimics软件中并行内耳的三维重建.通过Mimics软件的在线重切片功能获得连续的耳蜗横截面图像.利用软件自带的测量工具包测量前庭阶及鼓阶的相关参数.结果 小型猪颞骨图像重组后能够清晰的显示耳蜗内的精细结构,同时获得了小型猪沿耳蜗全长分布的鼓阶及前庭阶参数(横截面积、宽度及高度).结论 耳蜗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技术提供耳蜗全长鼓阶及前庭阶的结构和大小,可以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术,特别是疑难复杂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更全面的资料,指导术者选择合适的植入电极,减少植入损伤.

  • 咽鼓管上隐窝形态特征MSCT多平面重组观察及测量研究

    作者:刘婷婷;曹和涛;黄虹;苏海;于芹

    目的:观察咽鼓管上隐窝(STR)形态特征,探讨MSCT测量其大小的合理方法。方法两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20例40侧正常颞骨MSCT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分别沿听眦线(A法)、基线30°夹角线(B法)、水平线(C法)及听小骨(D法)重组Collins层面,沿锤砧关节长轴平行及垂直方向实时重组观察STR周壁形态,采用VR观察其大体形态特征,测量其大深度(AP)和大宽度(T)。取2位医师测量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变异系数,测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TR前内、前外及前顶壁依据其气化程度呈不同程度弧形特征,后内和后外壁均较平直,大体形态呈现漏斗状。A~D四种方法AP均值依次为:(4.07±1.18)mm、(4.38±1.10)mm、(4.02±1.09)mm和(4.31±0.88)mm,其中,方法B和D显著大于方法A和C,变异系数:A>C>B>D;T均值分别为:(4.16±1.07)mm、(3.68±0.98)mm、(4.11±1.02)mm和(3.67±0.79)mm,其中,方法A和C显著大于方法B和D,变异系数:B>A>C>D。结论沿听小骨重组,解剖标志明确,操作简单,数据稳定,可作为测量STR大小可靠方法。

  • 前庭水管HRCT图像标准化处理、径线测量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姜辉;巩若箴;孙百胜;刘禄明;都基权;郑雷;杜海峰;张鹏

    目的 重组前庭水管标准化图像,探讨径线测量对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synalrome,LVAS)的价值.方法 标准化处理100例(200耳)正常人的颞骨HRCT图像获得前庭水管标准化图像,测量前庭水管中段宽度值,建立99%医学参考值范围;对37例(74耳)LVAS患者前庭水管宽度进行测量,并与正常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庭水管中段宽度值无男女组、左右侧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前庭水管中段宽度值:右侧(0.92±0.21)mm,左侧(0.93±0.26)mm;99%医学参考值范围:右侧0.27~1.15 mm,左侧0.27~1.24 mm.LVAS患者前庭水管中段宽度大值为3.2mm,小值为1.4mm,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前庭水管标准化图像上,前庭水管中段宽度值大于1.3 mm可诊断为前庭水管扩大.临床有相应的症状、体征,相关基因检测异常时,可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219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