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单侧烟雾病中的应用

    作者:唐小平;余期云;王志强;肖新兰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血管壁成像及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诊断及评估单侧烟雾病(MMD)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DSA确诊的17例单侧MMD患者行3D-TOF MRA、HR-MRI及31D-pCASL检查.分析单侧MMD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管壁外缘面积,狭窄类型(偏心或向心性),管壁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及狭窄段周围血管,评估单侧MMD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单侧MMD患者受累侧MCA狭窄段管壁外缘面积为(2.17±0.39)mm2,镜像侧为(6.11±0.37)mm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2,P<0.001).17例单侧MMD患者均表现为单一受累MCA管腔均匀缩小或闭塞,管壁信号强度一致,狭窄段周围出现2个以上流空血管影,累及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受累侧MCA供血区(额颞叶)CBF值为(24.76±10.86)ml/min/100 g,低于镜像侧的(59.84±9.72)ml/min/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P<0.001),受累侧枕叶CBF值为(47.59±7.26)ml/min/100 g,镜像侧为(48.30±9.06)ml/min/100 g,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49).结论 单侧MMD患者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诊断.3D-pCASL技术能反映单侧MMD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基本情况,可用于临床评估与长期随访.

  • 高分辨率磁共振对大脑中动脉斑块与梗死灶类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徐曼曼;徐运;周飞;张鑫;张冰;王一峰;李敬伟

    目的 本研究主要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索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所致狭窄与梗死灶分布类型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索不同脑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重塑率及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4 d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HRMRI扫描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将梗死类型分为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供血区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border zone infarct,BZI)和混合型梗死(PAI+PI,PAI+BZI,PI+BZI,PAI+PI+BZI).在矢状位HRMRI上测量MCA M1段狭窄率及重构率,并收集斑块位置、长度、厚度等形态学指标.正性重构>1.05,负性重构<0.95.将PAI、PI、BZI的患者分入单型梗死组,将PAI+PI、PAI+BZI、PI+BZI、PAI+PI+BZI的患者归入混合型梗死组.结果 共纳入51例MCA狭窄程度≤50%的患者,其中单型组32例,混合组19例.单型组中,PAI 22例(68.8%),PI 6例(18.7%),BZI 4例(12.5%),正性重构22例(68.8%).混合组中PAI+BZI 7例(36.8%),PAI+PI 2例(10.6%),PI+BZI 5例(26.3%),PAI+PI+BZI 5例(26.3%),正性重构17例(89.5%).混合型组的狭窄程度较单型组重(P=0.01),斑块厚度较单型组大(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程度的MCA狭窄,其梗死灶分布有所不同,单型梗死主要为PAI,混合型梗死主要以PAI+BZI多见.同时HRMRI发现对于轻型MCA狭窄的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厚度增加可能与混合型梗死有关.

  •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年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媛;边洋;刘建国;戚晓昆;王占军;王玮;邱峰

    目的 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I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症状性IAS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影像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重度管腔狭窄患者40例,在给予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20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百分比变化、动脉斑块变化情况、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结果 随访1年,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颅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百分比变化、动脉斑块变化以及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有1例(5%)出现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组有7例(35%)出现不良反应,氯吡格雷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氯吡格雷组有2例(10%)停药,阿司匹林组有8例(40%)停药,氯吡格雷组服药依从性高于阿司匹林组.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 针对IAS患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可作为卒中二级预防首选用药,但对于依从性较差或既往有胃肠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优先选择氯吡格雷.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精准化诊疗

    作者:徐曼曼;徐运

    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 imaging,VWI)可以显示除传统管腔影像检测到的简单管腔病变之外的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态、动脉管壁和颅内及颈部动脉周围结构组织.我国现有卒中患者600万~700万人/年,46.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由颅内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动脉病变病因多(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夹层等),并且颅内动脉血管管径小,位置较深,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空间分辨率有限,难以发现血管微小病变,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正确识别颅内动脉病变原因对其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具有管壁和管腔双重成像作用,是直接评估颅内动脉疾病的重要并受欢迎的新兴成像技术.本文旨在通过HR-MRI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精准化诊疗做一综述.

  • 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珠;韩翔;董强

    颅内动脉夹层即颅内血管壁内血肿,是导致中青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因血管管径细小,走行迂曲,颅内动脉夹层诊断较困难.磁共振管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放射性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到动脉夹层所致的特征性壁内血肿信号,因而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简要综述.

  •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俊芳;吴云成

    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愈来愈受重视,HR-MRI已经逐渐被引入颅脑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当中,为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中老年复发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董爱勤;王春雨;刘辉

    目的 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D)斑块性质,初步探讨ICAD斑块与复发脑梗死(R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由头颈MRA或CTA证实存在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1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7±6.1)岁.所有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PCI)患者28例和RCI患者33例,所有脑梗死患者均行HRMRI检查,根据不同信号特点分析ICAD斑块性质,区分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观察两组颅内不稳定斑块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不稳定斑块与RCI的相关性.结果 ①RCI组和PCI组之间基线临床特征比较,RCI组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显著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CI组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了年龄、2型糖尿病外,颅内不稳定斑块是R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8.088,95%CI为2.587~126.450,P值为0.004).结论 颅内易损斑块与RCI密切相关,重视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不稳定斑块的检测,有助于预测RCI的风险,为二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 高分辨率磁共振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崔翔;翟建;朱超;王诗卉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和病理T分期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均使用GE公司的3.0T MR扫描仪进行HR-MRI扫描,以对肿瘤进行术前T分期,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评价的准确性及其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其中30例患者再行DCE-MRI检查并使用Omni-Kinetics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收集术后患者病理结果及其分期,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间后处理参数间的差异.结果:70例直肠癌患者中正确分期60例,错误分期10例.HR-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其中≤T2期:Kappa为0.771,P<0.05;准确性90.00%,敏感度79.17%,特异度95.65%,阳性预测值(PPV)90.48%,阴性预测值(NPV)89.80%.T3期:Kappa为0.736,P<0.05;准确性87.14%,敏感度90.00%,特异度83.33%,PPV 87.80%,NPV 86.21%.T4期:Kappa为0.683,P<0.05,准确性94.29%,敏感度83.33%,特异度95.31%,PPV 62.50%,NPV 98.39%.不同病理T分期直肠癌的Ktrans和K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T分期的增加,Ktrans和Kep值不断增加;Ve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R-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确定癌肿在直肠壁的浸润深度,帮助临床进行术前评估;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和Kep值对直肠癌的T分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

    作者:黄俊;郭富强;吴玉华;林意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患者行3D-TOF和HR-MRI序列(包括T2WI、T1WI和增强T1WI)的扫描.分析斑块所在的位置及定性地将斑块分为等、高、低和混杂信号4类,并定量测量斑块强化率.比较非急性卒中组和急性卒中组MCA斑块的上述形态学特征.结果 终纳入本研究的72例狭窄患者中,非急性卒中组44例,急性卒中组28例.管壁成像显示,急性卒中组的混杂信号斑块明显多于非急性卒中组(P <0.0001);斑块强化率在急性卒中组中也较高(P=0.0218).结论 高分辨率MRI技术可无创性的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疾病,综合考虑斑块强化率及混杂信号两个因素可以提高对急性卒中的预测价值,并对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管腔重构模式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作者:张连雪;杨本强;王子文;李虹易;蔡晓楠;段阳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研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重构模式.方法 分析我院75例中重度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HRMRI序列上测量大脑中动脉窄处血管面积(VAMLN)和管腔面积(LAMLN)及参考处血管面积(VAreference)和管腔面积(LAreference),分别计算窄处管壁面积(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重构分数(RI)、狭窄率(SR);根据重构分数分为阳性重构组和非阳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管壁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非阳性重构组和阳性重构组的RI分别为(0.86±0.10)和(1.36±0.3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窄层面,非阳性重构病变与阳性重构病变相比,VA、PA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LA、WA、PB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01,P=0.002),而SR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06).在参考层面非阳性重构和阳性重构之间VA具有显著差异(P=0.013),LA、WA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94,P=0.065).结论 HRMRI具有清晰显示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征的优势,对于评价病变的重构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在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非阳性重构同阳性重构一样常见.同非阳性重构模式相比,阳性重构模式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更大,阳性重构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可见评价病变处管腔的重构模式可以帮助临床获取患者的更多信息.

  • 脑桥旁正中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陈珂楠

    累及脑桥腹侧表面的旁正中梗死主要是由基底穿支动脉起始部闭塞引起的,属于基底动脉穿支病.由于脑桥旁正中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在急性期常有进展加重或波动的临床特点,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用于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作者:白雪芹;李秋平;吕鹏;刘豪;张宇浩;范薇;林江

    目的 分析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并探讨斑块强化特点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3.0T常规头颅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及HR-MRI扫描,将每例患者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为梗死灶供血动脉上唯一的斑块或狭窄处的斑块,非责任斑块为非供血动脉上的斑块及梗死灶供血动脉上非狭窄处的斑块.由两名观察者独立判断斑块的强化等级,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分析两组斑块强化等级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斑块强化等级与责任斑块的关系.结果 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118个,其中责任斑块52个,非责任斑块66个.责任斑块组中,40个斑块明显强化,9个轻度强化,3个无强化;非责任斑块组中,4个斑块明显强化,24个轻度强化,38个无强化.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对斑块强化等级评价一致性高(Kappa>0.75).责任斑块组斑块强化等级(Z=-7.787,P<0.01)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Z=-5.327,P<0.01)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斑块明显强化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OR:74.3,95%CI:15.0~367.1,P<0.01).结论 三维HR-MRI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好;斑块强化多见于责任斑块,可能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 高分辨率磁共振对桥脑旁正中梗死的诊断应用

    作者:尤群伟;高峰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RI,HRMRI)对脑桥旁正中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MR证实的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21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HRMRI检查,比较MRA与HRMRI在识别基底动脉狭窄的异同,并利用HRMRI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基底动脉的分布和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MRA发现8例有基底动脉狭窄(狭窄率38.10%),而HRMRI发现18例有基底动脉狭窄(狭窄率85.71%),两种方法发现基底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位于梗死同侧占16例(88.89%),对侧仪2例(11.11%).结论 HRMRI发现基底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同时发现桥脑旁正中梗死患者基底动脉斑块大多分布在脑桥梗死的同侧.

  • 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高分辨率MRI技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洪彬;张静;孟爽;张矗阁;朱渊东;范新华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技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9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6人,采用CT扫描分析诊断方式;实验组47人,采用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诊断方式.对比两者的诊断性指标,以及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对比两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这3项诊断性能指标,实验组检查的敏感性为89.36%,准确性为93.62%,对照组的敏感性为60.87%,准确性为67.39%,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直肠癌各期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总准确率高达91.5%,而对照组仅为65.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相较CT扫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分析

    作者:李春玲;蔺田芳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方法 用3.0T磁共振对42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扩散加权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成像、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质子加权成像,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斑块的分布和厚度,将斑块定性分为等信号、高信号、低信号和混杂信号,定量测量斑块强化情况.根据扩散加权成像 结果将患者分为新鲜脑卒中组与陈旧脑卒中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斑块特征.对斑块有无及斑块位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分析观察者自身及不同观察者间差异.结果 斑块易形成的位置是大脑中动脉的前壁,斑块的厚度主要为0.5~1.5mm;新鲜脑卒中组的斑块强化程度、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的混杂信号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陈旧脑卒中组( P <0.05);3.0T磁共振判定斑块有无以及斑块部位的抑制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结论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评估大脑粥样硬化中动脉斑块分布、厚度等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通过对斑块强化率和斑块混杂信号的判定可以对急性脑卒中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 高分辨率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丹凤;姜亮;张卫东;武新英;王鹏;苏文;殷信道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程度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6月34例有临床症状的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行常规头颅MR检查及狭窄处黑血序列T1 WI、T2 WI、增强T1 WI扫描.将弥散加权成像上MCA供血区出现高信号的患者归入急性脑梗组,无高信号的患者归入无急性脑梗组.将增强后斑块的强化程度分为明显强化、轻度强化、无强化,比较两组间斑块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34例图像用于分析,急性脑梗组15例,无急性脑梗组19例.急性脑梗组有11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3例无强化;无急性脑梗组有1例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14例无强化.两组间斑块的强化程度有差异,急性脑梗组的明显强化斑块多于无急性脑梗组(P=0.000);无强化斑块少于无急性脑梗组(P=0.005).结论 HRMRI可以定性评估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程度;斑块的明显强化更多见于急性脑梗组,提示其不稳定性,可预测脑卒中的风险.

  • 以搏动性耳鸣起病的颈内动脉夹层个案报道1例

    作者:隋云龙;赵曼丽;张伦忠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夹层的基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收集1例患者的磁共振及DSA影像学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通过磁共振发现夹层,HR-MRI证实,DSA确诊,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论 磁共振可以通过典型的特征发现颈内动脉夹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

  • 大脑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形态学分析

    作者:赵迪;张保朝;殷洁

    目的 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技术探究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粥祥硬化性狭窄狭窄处的管腔狭窄程度、血管壁面积及管壁重构模式与前循环TIA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前循环TIA患者93例,均经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存在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根据24h内TIA发生次数分为频发组(24h内TIA≥2次)和非频发组(24h内TIA<2次).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行HRMRI检查,对比2组患者MCA狭窄处的管腔狭窄程度、血管壁面积及管壁重构模式.结果 2组患者MCA狭窄处管腔面积、参考处管腔面积以及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CA参考处血管壁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患者MCA狭窄处血管壁面积和血管重构率显著大于非频发组(P<0.001).结论 MCA血管壁的正性重构生长模式是前循环TIA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 3.0 T HRMR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优势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梅芳;胡培铅;王双青;曲华丽;陈斌;许娟;李彩霞;文戈

    目的 应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RI,HRMRI)研究MRA未见明确狭窄的急性有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 搜集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在南方医院住院的4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MRI常规扫描发现急性腔隙性梗死灶、3D-TOF法MRA未见明确狭窄后,进一步行HRMRI检查.31例HRMRI提示中度以上狭窄后进一步行DSA检查.结果 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位置以上壁和下壁多见,基底动脉以前壁和后壁居多,28例责任斑块突入或覆盖穿支动脉开口;HRMRI狭窄处狭窄率与DSA狭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01),HRMRI显示的血管重构与DSA狭窄程度之间有相关性(P<0.05),MRA局部管腔信号是否减低与DSA血管狭窄有相关性(P<0.05).结论 3.0 T HRMRI在评价脑动脉管壁结构有明显的优势,与3D-TOF MRA互补,可以较好地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指导临床早期进行正确的干预和治疗.

  • 3.0T高分辨率MRI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序列选择的探讨

    作者:钱秋平;王苇;李澄;赵义;周龙江

    目的 探讨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序列的选择.方法 对60例患者进行MCA的HR-MRI,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SE-T1WI)、加黑血技术的T1WI(BB-T1WI)、反辏恢复T1WI(IR-T1 WI)、TSE-T2WI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在上述5个序列上分别计算出管壁的信噪比(SNR)和管壁与管腔的信号差异噪声比(SD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法)对上述5个序列的SNR和SDNR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对明确显示MCA存在斑块的21例患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斑块与管腔的SDNR,并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上述5个序列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TSE-T1 WI、BB-T1WI、IR-T1WI、TSE-T2WI及PDWI序列之间的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SNR:F=5.443,P<0.001:SDNR:F=6.222,P<0.001);两两比较发现PDWI序列的管壁SNR和管壁与管腔SDNR与TSE-T1 WI、BB-T1 WI、IR-T1WI序列有明显的差异.(2)三种T1WI序列的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没有统计学差异(P =0.507:P =0.379).(3)21例MCA明确显示有斑块的患者其斑块与管腔SDNR的差异在上述5个序列之间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TSE-T1WI序列显示MCA斑块与管腔的SDNR的均值高.结论 PDWI序列的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明显优于其他序列.三种T1WI序列中TSE-T1WI序列临床实用性较好.TSE-T1 WI序列对斑块内成分有较高的分辨率.MCA斑块HR-MRI时将多个序列配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