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邹霜梅;陈宏达;方庆;李江涛;刘秀云;吕宁

    目的 研究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T1期直肠癌病例,分析相关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生存的关系.结果 共计251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连续性T1期直肠癌病例,淋巴结转移率11.2%(28/251).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8.6%、96.8% 和94.9%.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5.6% 和90.9%;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9%、96.9% 和95.4%,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5)、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1)、筛状结构(P=0.03)、低分化肿瘤细胞簇(PDC)(P=0.02)、肿瘤出芽(TB)(P=0.01)、淋巴管血管侵犯(LVI)(P<0.01)、黏膜下静脉侵犯(VI)(P<0.01)、浸润深部腺体类型(P=0.04)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2)、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4)、黏膜下静脉侵犯(P=0.02)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处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腺体的开放型还显示与肿瘤大体平坦型(P=0.03)、无腺瘤背景(P=0.03)、黏膜肌完全消失(P=0.05)、高级别肿瘤出芽(P<0.001)和肿瘤内坏死(P<0.001)有关.结论 本项研究验证了多种已知的组织学特征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且提出了筛状结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 T1期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预后分析

    作者:李凡周;孙刚;董朝;马斌林

    目的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肿块乳腺癌被确诊和治疗.本研究初步探讨T1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抗HER-2靶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2009-06-01-2014-12-31,218例T1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治疗及预后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18例T1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T1a期15例(6.9%),T1b期43例(19.7%),T1c期160例(73.4%).肿瘤直径越大,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越高、Ki-67表达越活跃,更易发生脉管浸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中位随访42(4~75)个月.16例(7.3%)患者发生复发转移,3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90.4%和99.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显示,T1期HER-2阳性乳腺癌3年DFS与脉管浸润(P=0.020)、腋窝淋巴结转移(P=0.011)和抗HER-2靶向治疗(P=0.048)有关.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将T1期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提高了3.433(95%CI=1.247~9.454,P=0.017)倍,腋窝淋巴结转移是T1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风险因素.47例(21.6%)患者完成了了标准1年抗HER-2靶向治疗.在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阴性、发生脉管浸润或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抗HER-2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预后,3年DFS分别提高15.9%、26.2%和25.6%.结论 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1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抗HER-2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伴有HR阴性、脉管浸润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

  • T1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不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史立波;李卫东;陈信;于德海;张曼丽;田洪雨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相关性分析,探讨T1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不行腋窝淋巴结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4-01-31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76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T1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保留乳房手术十亚甲蓝示踪法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分析肿瘤大小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中,1例未行腋窝淋巴结干预.75例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前哨淋巴结示踪成功率为97.3%(73/7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8.0%(6/75).肿瘤直径≤1 cm组共39例,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0(0/39);肿瘤直径>1 cm且≤2 cm组共36例,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16.7%(6/36),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临床与影像学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T1期乳腺癌患者,当原发肿瘤直径≤1 cm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极低,在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时,可以免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由于样本量少,且没有远期随访结果,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对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冰;吕静

    目的 探究和对比乳腺X线与超声检测对T1及Tis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系统的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的T1及Tis期乳腺癌患者1 500例,其中A组750例进行乳腺X线检查,B组750例进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乳腺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1 500例中共病变165例,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均检出的病变为1 400个.脂肪型或少量纤维腺体型乳腺,X线检查的病变检查率与超声检查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亮纤维腺体型乳腺,两中检查病变检出率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致密性乳腺,超声检查病变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型和少量纤维腺体型乳腺,超声检查病变检出率低于或等于X线,多量纤维腺体和致密性乳腺,则超声检查病变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维腺体量较少的患者乳腺X线检查的病变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更高,而纤维腺体量较多的患者超声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更高.根据X线病变类型进行分组,病变类型与纤维体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作者:朱栋麟;茹怡;刘晓强;袁光达;谢宏亚

    目的:探讨T1期外周型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二者相关性,并进一步评估肺段切除术的适应证。方法133例临床T1期外周型肺癌标本根据2015版WHO肺癌分类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腺癌103例,鳞癌16例,腺鳞癌4例,其他类型10例。手术共清扫胸内淋巴结1022枚,有155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转移率15.2%,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26.3%(35/133)。肿瘤直径≤1 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5.3%,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直径的24.1%、35.7%(P<0.05)。肿瘤为实性者共76例,转移率46.1%,明显高于磨玻璃样组的0(P<0.05)。结论T1期肺癌患者也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肿瘤直径>2 cm者,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对于肿瘤直径≤1 cm,及CT提示病灶磨玻璃结节的患者,可不做淋巴结清扫,可行淋巴结取样。

  • T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特异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焦得闯;乔江华;朱久俊;王丽娜;马有钊;卢振铎;刘真真

    目的 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分析其乳腺癌特异生存(BCSS).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840例T1期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T1a、T1b和T1c患者分别为112例、238例和490例),全组女性.分别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影响BCSS的因素.结果 840例T1期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共150例(17.9%).单因素分析发现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和HER2状态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和HER2状态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状态、PR状态和阳性淋巴结数目是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BCSS的重要因素(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块大小和阳性淋巴结数目是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BCS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和HER2状态与T1浸润性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状态相关;腋窝淋巴结阳性的T1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原发肿块越小,预后越差.

  •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治疗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评价

    作者:封志强;许志宏;施国洪;张旭;毛仕辉

    目的 探讨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80例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传统组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二次组实施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灌注化疗处理.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状况.结果 二次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初次经尿道电切术后肿瘤残留率达32.5%.患者术后膀胱出血发生率为2.5%,膀胱穿孔发生率为2.5%,经处理后均痊愈.随访2年,二次组患者术后2年总复发率20.0%,较传统组的47.5%明显降低(P<0.05).二次组患者术后2年肿瘤总进展率10.0%,较传统组的2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中远期疾病复发状况.

  • 病理T1期浸润性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杜海磊;车嘉铭;朱良纲;李鹤成;杭钧彪

    目的:研究T1期浸润性肺腺癌5种常见病理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肺腺癌临床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行肺癌手术,且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分别选取贴壁状为主型、腺泡为主型、乳头状为主型、微乳头状为主型、实性为主型各24例,5组共计120例.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病理亚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定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组不同病理亚型肺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组间的胸膜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进展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肺腺癌亚型中,微乳头状为主型的淋巴结转移率(62.5%)和术后复发转移率(41.6%)高.进一步行生存率分析显示,贴壁状为主型患者的预后好,5年生存率为96.0%,微乳头状为主型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66.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TNM分期是影响T1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还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均>1).结论:T1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其病理亚型有关,而其中微乳头状为主亚型患者有着较高的淋巴转移率和更差的预后,对于该亚型的T1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在术后可能需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和严密观察.

  • 纳米炭染色在T1期结肠直肠癌补救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楼征;刘鹏;隋金珂;龚海峰;王启;孟荣贵;张卫

    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随着国内结肠直肠癌筛查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T1期结肠直肠癌得以发现并接受内镜切除,而后续病理检查证实存在区域性转移的高风险因素需行补救性手术.这就导致术中肿瘤定位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存在一定问题.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共行5例纳米炭引导下的T1期结肠直肠癌补救性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高级别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转归分析

    作者:潘东亮;李宁忱;晋连超;张祥华;那彦群

    背景与目的:对于经膀胱内治疗失败的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应积极采取膀胱全切术,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某种原因接受了膀胱保留术式,其转归历程如何,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系统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转归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2月首次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7例T1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但未行膀胱全切术直至死亡全过程的临床资料.7例均采用入院诊治的方法随访.结果:7例T1膀胱癌患者均具有多发、高级别等高危因素,未行膀胱全切术原因分别是3例患者年龄过高(81、83和86岁)及4例严重心脏病.患者存活6~65个月(中位44.5个月),发生严重血尿7例、骨转移6例、肺转移5例、肝转移5例、肾上腺转移3例、胸壁转移1例,均死于膀胱癌相关事件.结论:高级别T1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术后存活时间较短;易发生多处、远处转移,以骨、肺、肝常见;血尿严重,无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局限性肾癌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陈慧瑛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局限性肾癌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局限性肾癌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针对常规护理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改进,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出院前较术前血肌酐上升幅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2组均未见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前病理性焦虑以及术后便秘/腹胀、腰背痛、失眠、血压波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局限性肾癌的围术期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心理状态等,且不会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 磁共振3D-VIBE序列联合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长福;张和平;王斌杰;靳海英;马超;马万里;孟继明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肝门胆管癌16例,术前均经MR 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检查,复习MR肝门部胆管癌T1期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 结果 16例T1期肝门部胆管癌中,单纯发生于肝管汇合部7例;同时侵及左肝管4例,侵及右肝管2例;肝管汇合部未见病灶,仅发生于左肝管2例,右肝管1例.肿瘤呈结节状3例,结节合并浸润状2例,单纯浸润状11例;局部淋巴结增大5例,胆囊萎缩2例.MRI T1WI平扫呈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4例;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截断3例,其上肝内外胆管呈"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变细4例,狭窄呈"鼠尾状"或"矛尖状",肝左右叶扩张的胆管在肝门部不能汇合;肝外二级胆管狭窄9例,狭窄段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轻度强化,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中到明显强化. 结论 MR 3D-VIBE联合MRCP检查能够提高T1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 回顾性分析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治疗T1期肾癌的疗效

    作者:陈曦;李晓强;曹凤宏;康绍叁;高海洋

    目的比较肾部分切除术(PN)和肾癌根治术(RN)对T1期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80例T1期肾癌患者的相关资料(PN治疗者68例,RN治疗者112例),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根据随访了解其特异性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及无转移生存率,分析比较这些资料来评估PN和RN在治疗T1期肾癌中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及临床症状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出血量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的5年特异性生存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及5年无转移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尽管PN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于RN组,但其他指标均无差异,而且PN组患者能够保留部分肾单位的功能,在生理代谢方面影响小于RN组,故在治疗T1期肾癌的疗效中二者差异不明显。对于肾功能较差的患者,选择PN优于选择RN。

  • 距肛缘距离≤8.0cm T1期直肠癌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龚腾;池畔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距肛缘距离(DAV)≤8.0 cm T1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2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2例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82例患者中,42例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设为局切组;40例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设为根治组.局切组患者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存在高危因素,补充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或术后行辅助放、化疗.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2)随访情况.(3)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排便功能、性功能、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局切组42例患者中,28例行单纯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术后1个月内补充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6例术后行辅助放、化疗,5例术后行辅助放疗,1例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无法耐受未完成规定疗程).根治组40例患者均行标准低位经腹直肠前切除或联合腹会阴切除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局切组患者DAV、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9±1.3) cm、(65±33) min、(11±7) mL、(1.2±0.4)d、0、(2.2±0.9)d,根治组患者分别为(6.7±1.9)cm、(256±35) min、(65±47) mL、(2.4±0.8)d、6例、(6.9±1.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2,12.448,3.553,4.025,x2=6.797,t=10.367,P<0.05);局切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炎症性肠梗阻、吻合口瘘、乳糜漏、直肠阴道瘘患者均为0、切缘阳性患者为1例,根治组分别为1、0、0、1、0、2、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63,1.063,2.153,1.063,P>0.05).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随访情况:82例患者中,67例获得排便功能随访(局切组和根治组分别为37、30例),40例患者获得性功能随访(局切组和根治组分别为25、15例),76例获得生存随访;随访时间为1~1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局切组和根治组患者肛门失禁分别为0、4例,性功能障碍分别为0、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47,5.405,P<0.05).局切组和根治组患者5年肿瘤局部复发例数分别为1例、0,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87.6%,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0%、87.6%,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33,2.313,0.849,P>0.05).(3)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RR=1.254,95%可信区间:1.055~1.491,P<0.05).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DAV≤8.0 cm T1期直肠癌可获得与经腹根治性切除术相近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和远期预后,且前者在排便功能和性功能保护上优于后者.年龄是影响DAV≤8.0 cm T1期直肠癌患者行非姑息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