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作者:邓炜;郑焕君;史瑞雪;李淑明;黄益

    目的 探讨MSCT血管造影(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对8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排MSCTA检查,按MSCTA成像质量分为A组(n=41,血管显示清晰)和B组(n=39,血管显示不清);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SCTA和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 A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85.98%(141/164)]高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80.49% (132/164)],B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66.03% (103/156)]低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79.49%(124/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对于血管显示不清者,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91例分析

    作者:周学伟

    目的 探讨心肌桥(MB)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5209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91例MB病例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MB检出率1.75%,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 86例,对角支4例,回旋支1例,孤立性MB患者75例.91例中,31例无典型临床症状,44例表现为心绞痛等临床症状,8例MB近段有粥样硬化病变,7例MB合并其他冠脉血管的粥样硬化,1例MB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结论 MB有促进其近段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MB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肌缺血越严重.

  • 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

    作者:李佩玲;徐克;黎庶;王强

    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本文收集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者69例,按心率分成小于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大于70次/min共四个组,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0~3分四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优选出各组显示不同冠状动脉节段的佳相位窗.结果第1组至第4组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93.3%、83.3%和50%,右侧冠状动脉分别为90%、93.3%、77.8%和50%.第3组和第4组间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成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均以75%相位窗显示佳;第2组显示两侧冠状动脉以75%为佳显示相位窗者均占80%(12/15);第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以75%为佳显示相位窗者分别占72.2%和55.5%,右侧冠状动脉以45%为佳显示相位窗者占33.3%;第4组病例显示左侧、右侧冠状动脉的佳相位窗分布较分散,分别在75%~95%和35%~45%.结论对于16层螺旋CT来说,心率低于70次/min时冠状动脉检查可获得较高的检查成功率.心率低于65次/min时,两侧冠状动脉的佳显示相位窗通常为75%;心率超过65次/min,尤其超过70次/min时,应选择35%~45%和75%~95%两个节段的多相位窗重建.

  • 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作者:姚鸿立;李美兰;屈锐毅;张普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出的18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桥的发生率3%,均为单桥,15例位于前降支近段,3例位于前降支远段.临床诊断为孤立性心肌桥3例,并发冠脉粥样硬化9例,并发高血压6例.18例心肌桥患者均有胸部不适症状,其中12例有典型心绞痛发作.1例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7例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或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 应变率成像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作者:李文俊;骆志玲;顾云;潘家华;沈艳;王钰;倪锐志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预测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AG的非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其中多支病变43例(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32例(单支病变组),43例造影正常(对照组),分析3组研究对象收缩期峰值应变(SpI)及应变率(SRsI)有无差异.结果 多支病变组SRs和Sp绝对值均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15.0%、SRs>-1.01 s-1作为截断值,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65.12%(28/43)和72.09%(31/43),特异度为90.67%(68/75)和74.67%(56/75).结论 应变率成像能够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 3.0T MR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心病的可行性

    作者:梁红琴;王健;朱立强;金立新;RenateJerecic

    目的 比较3.0T磁共振全心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可疑冠心病(CAD)检出的能力,探讨临床应用3.0T CE-CMRA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可疑CAD患者在1周内先后行CAG和CE-CMRA检查.CE-CMRA检查应用心电门控、呼吸门控、反转回复序列、分段梯度回波序列,以0.3 ml/s速率注入钆贝酸二葡甲胺(0.2 ml/kg)和15 ml生理盐水,延迟60 s开始采集数据.以传统CAG为金标准,计算CE-CMR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成功完成26例CE-CMRA检查,CE-CMRA诊断CAD患者、段落、各支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84.62% (22/26)、78.30% (285/364)、87.50% (56/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9/11)、81.05% (124/153)、91.67%(22/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 (17/19)、80.62% (208/258)、90.32%(56/62).CE-CMRA对右冠状动脉的显示率为86.15%(112/130);左主干100% (26/26);前降支98.46%(128/130);回旋支83.33%(65/78).26例CE-CMRA中,17例图像为Ⅳ级,8例为Ⅲ级图像,1例为Ⅱ级图像,无0级和Ⅰ级图像.结论 3.0T CE-CMRA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可作为检出CAD的一种方法.

  • 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心肌缺血Meta分析

    作者:邓达标;王芮;方进;胡钰;邹亚妮;周全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评估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方法 检索2004年1月-2015年2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系统关于FFRCT在评估心肌缺血准确性方面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行进一步质量评估以及异质性检验.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汇总工作特征曲线(S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采用FFRCT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质量分级均为A级.纳入研究的总患者数为662例,血管1117条.FFRCT在患者及血管水平汇总后的敏感度分别为0.90(95%CI 0.85~0.93)和0.83(95%CI 0.78~0.87);特异度分别为0.72(95%CI 0.67~0.76)和0.78(95%CI 0.75~0.81);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24.34(95%CI 10.84~54.65)和21.09(95%CI 7.51~59.24),AUC分别为0.9415、0.9140.结论 FFRCT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

  •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李丽霞;王捷;杜凤和

    目的 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非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5例.其中25例除外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0例,依据狭窄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组.所有入选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前行前降支供血相关室壁节段(即左室前壁、前间隔)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查,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峰速度(VA)以及舒张早晚期速度比值(VE/VA)等速度指标,并分别比较结果.结果 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加重,大部分前降支供血节段心肌的VS、VE和VE/VA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逐渐下降.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对VS判断前降支中重度狭窄的价值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前壁基底段,以V<,S>≤7.5 cm/s为诊断标准,诊断准确性较高,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7%;在前间壁基底段以VS≤7.0 cm/s作为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2%,诊断的准确性也高.结论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同时建议,在前壁、前间壁基底段以VS≤7.0 cm/s作为前降支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狭窄性病变的判断依据.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作者:殷敏敏;余永强;刘斌;周勇

    目的 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描述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情况,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 分析611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对心肌桥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 611例病人中173例发现心肌桥(28.3%).左前降发生率高(122/173).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重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与无或轻度受压心肌桥厚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6).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2,P=0.002).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 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心肌桥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3.0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红彬;郭启勇;侯阳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0T MR自由呼吸三维导航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患者进行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完成MR检查的27例中有19例进行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初步估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30例进行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中,27例获得了满意的检查结果(84.5%),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现24支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敏感性为73.91%,特异性为82.29%,准确度为77.19%,阳性预测值为70.83%,阴性预测值为87.88%.结论 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能够无创性地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初步评价冠状动脉主干及近、中段狭窄.冠状动脉MRA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256 iCT冠状动脉CTA降低辐射剂量扫描方案的优化

    作者:张蕴;赵婷婷;屈天荣

    目的 采用256 iCT进行冠状动脉CTA(CCTA),并联合多种技术优化扫描方案以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纳入91例接受256 iCT CCTA(研究组)和30例接受64排CCTA(对照组)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根据患者心率设置6种扫描方案,方案1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启动z轴方向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方案2、3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ECG电流调控(ECG-CTCM)技术,方案4~6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各扫描方案均根据BMI设置管电压.计算并比较各组及各扫描方案间有效剂量(ED)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研究组ED[(12.78±5.87)mSv]明显低于对照组[(19.49±1.65)mSv,P<0.05].研究组扫描方案1 ED低,其次为扫描方案3,两种扫描方案ED均明显低于其余扫描方案(P均<0.05),二者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方案2、4~6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扫描方案中ED均随管电压下降而下降.各扫描方案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0,P=0.858).结论 CCTA中256 iCT辐射剂量低于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ECG电流调控技术和个体化扫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辐射剂量,并不影响图像质量.

  • 两种介入放射学(CA和PTCA)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研究

    作者:白玫;刘彬;郑钧正;彭明辰

    目的 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介入放射学中心为现场,着重选取介入放射学中较常实施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这两种医疗实践所致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探索临床介入放射学实践中较为恰当的监控方法.方法 现场调查监测两种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的面积剂量乘积(DAP)和介入参考点的累积剂量(CD)等,样本积累了CA患者84例,PTCA患者51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技术的PCXMC软件,根据现场在线监测的DAP和CD值数据,估算患者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水平.运用热释光(TLD)剂量测量方法进行人体模型模拟实验研究,测量体内主要器官的吸收剂量,并与软件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DAP和CD值采用软件估算得到的器官吸收剂量值与TLD测量的器官吸收剂量相比较,经配对t检验,检验结果P>0.05.对于PTCA,所监测的DAP范围为16423 mGy·cm2至161973 mGy·cm2,介入参考点处的累积剂量CD值为287 mGy至2883 mGy,有效剂量为2.3 mSv至20.1 mSv.对于CA,所监测的DAP范围为7611 mGy·cm2至60538 mGy·cm2,CD范围从120.0 mGy至1016.0 mGy,有效剂量为1.1 mSv至6.9 mSv.所得CA患者有效剂量与DAP值的转换系数为0.114 mSv·Gy-1·cm-2至0.139 mSv·Gy-1·cm-2;PTCA患者有效剂量与DAP值的转换系数为0.124 mSv·Gy-1·cm-2至0.142 mSv·Gy-1·cm-2.依据软件估算得到的介入患者各器官平均剂量水平和在线监测的CD值,还建立两种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器官剂量与CD值的转换系数.结论 采用在线监测的DAP和CD值作为介入放射学实践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的表征量,可以比较方便快捷地估算出患者有关器官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为介入放射学实践及时提供患者受照的辐射剂量学信息,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并且提供了建立相应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表征量和参考水平.

  • 核磁共振在单心室心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钟玉敏;朱铭;孙爱敏;王谦;高伟;张弘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 对53例单心室进行心功能检测研究,测得数值与心血管造影(CAG)结果作对照.方法 53例单心室,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9±3.95)岁;术前43例,术后10例;分别通过核磁共振的电影序列扫描和CAG计算单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容量,心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利用均数及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3例单心室MR 心功能测量值:舒张末容量均值(101.61±33.61)ml/m2,收缩末容量均值(40.31±16.56)ml/m2,每搏量均值为(62.59±22.66)ml/m2,射血分数为(61.23±8.45)%;CAG测得单心室舒张末容量均值(137.59±53.59)ml/m2 ,收缩末容量均值(61.81±22.13)ml/m2,每搏量均值为(76.05±35.46)ml/m2,射血分数均值为(53.61±9.6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MR对单心室的心功能检测是目前非创伤性检查及术后随访中为可靠的方法.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步星;孙淑红;马风云;罗维;高光敏;赵希哲;王枫

    目的: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观察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并分析高血压合并RAS的影响因素.方法:高血压合并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57例,其中男性81例(51.5%),女性76例(48.5%),收缩压(151.5±17.4)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4.7±10.3)mmHg,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进行选择或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分别以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为自变量,以RAS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RAS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157例,其中126例(80.2%)肾动脉造影正常,另31例(19.6%)存在RAS(腔径狭窄≥30%),其中14例(8.9%)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17例(10.8%)存在轻度狭窄(30%≤直径狭窄<50%),6例(3.8%)存在显著单侧RAS(腔径狭窄≥70%),2例(1.2%)存在显著双侧RAS(腔径狭窄≥70%).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79例,非冠心病78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9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1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RAS有关;而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OR=1.17,95%可信区间:1.05~1.38,P<0.01)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OR=1.46,95%可信区间:1.03~2.04,P<0.01).结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高血压合并RAS的发生率高.因此,有高血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时应考虑行肾动脉造影术.

  • 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血流的意义

    作者:金振一;Bela Merkely;丁大植;崔兰;沈铁宽

    目的以计帧法评价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相关冠状动脉血流的意义.方法静息心电图或踏板运动试验(treadmll test,TMT)有缺血改变(连续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或T波深倒置)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19例患者为缺血组.有心绞痛样症状而静息心电图、踏板运动试验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2例为对照组.测定缺血相关性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on,TIMI)计帧值(frame count,TIMI-FC).结果缺血组心电图示前壁心肌缺血者的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和下壁缺血者的右冠状动脉血流以及高侧壁缺血者的左回旋支血流的TIMI-FC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35.3±16.1 vs 19.9士13.7,P<0.05;38.9±11.7 vs 21.7±14.1,P<0.05及35.9±16.7 vs.14.1±9.5,P<0.01;TIMI-FC测定结果以<27为血流正常,≥27为血流缓慢.血流缓慢(slow coronary flow,SCF)者22例,血流正常(normal coronary flow,NCF)者49例.SCF者中心电图有缺血改变的患者(15例,68.2%)显著多于NCF者中心电图有缺血的患者(4例,8.2%);NCF者中心电图正常者(45例,91.8%)显著多于SCF者中心电图正常者(7例,31.8%),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的相关冠状动脉血流缓慢.冠状动脉血流缓慢可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

  • 运动试验中R波及T波振幅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作者:陈青萍;黄学成;张凤玲;邓梓谦;黄宁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672例行TET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筛选出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患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2例患者在试验中出现R波电压降低,其中17例开始于运动中2~8 min,5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6 min;R波电压降低持续4~6 min;出现在V4~V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6例.11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增高,其中9例开始于运动中2~8 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4 min;T波增高持续2~6 min;出现在V2~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2例.3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有管腔狭窄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20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5例.结论 TET检查诱发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可靠的指标.

  •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关系

    作者:胡威威;李海涛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14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n=96)组和对照组(n=48),冠心病患者再根据临床症状、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分组,ELISA方法检测受试者Lp-PLA2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均<0.01);不同病变支数组和Gensini积分组之间Lp-PLA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冠心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Lp-PLA2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优势比为1.028~1.068.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p-PLA2与冠脉积分独立相关,(P<0.01).结论 Lp-PLA2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清Lp-PLA2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价值

    作者:陈晋;罗年桑

    目的研究并发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平板运动实验的特点.方法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HP)患者与6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二组敏感性(82.6%,86.5%),阴性预测值(65.2%,75.0%),血压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83.3%,44.19%),阳性预测值(92.6%,62.7%),准确性(82.8%,66.2%),高血压病前期组高于HP组(P<0.05).HP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高血压病前期组延迟出现(P<0.01).其冠脉造影阳性组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前期患者运动试验假阳性率低,这部分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下移即时出现,且大ST段下移幅度大.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钠尿肽的关系

    作者:胡慧英;李志刚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498例.根据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共406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患者共92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等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单支病变组177例,双支病变组129例,多支病变组100例.又按年龄不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254例,年龄60 ~69岁;B组112例,年龄70~79岁;C组40例,年龄≥80岁.分别比较不同年龄与BNP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BNP(387.5±132.3) ng/L较对照组(58.6±22.1)ng/L明显升高(ι=23.83,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BNP明显升高,单支病变组为(202.2±116.6) ng/L,双支病变组为(487.5±152.3) ng/L,多支病变组为(768.7 ±26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2,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BNP亦逐渐升高,A组为(182.6±93.1)ng/L,B组为(352.2±121.2) ng/L,C组为(491.2±158.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3,P<0.01).各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反映临床心肌缺血重要的预测指标.

  • 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玲;杨万松;许纲;郑心田;李广平

    目的:探讨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病例873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46例(占74%),排除冠心病患者227例(占26%).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造影所示的病变支数表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单个危险因素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低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DM:OR=1.919,95%可信区间:1.186,3.104,P=0.008,高LDL-c:OR=1.881,95%可信区间:1.352,2.617,P=0.000).性别分组后,男性组中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2.273,95%可信区间:1.449,3.565,P=0.000),女性则以糖尿病(OR=2.197,95%可信区间:1.028,4.696,P=0.042)为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高LDL-c是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组中更为突出.但其他危险因素如性别、低HDL-c、高血压病和高龄亦不可忽视,并且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其它危险因素间接对冠心病的发生起作用.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