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杂志

中医

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www.jtcm.net.cn
  • 曾用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医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NA酶I、Fasc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进康;陆喜荣;徐宏伟;吴坚芳;许邹华;陶鸣浩

    目的 观察溃结灵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溃结灵方每日1剂和柳氮磺吡啶片每次1.0g,每日2次,对照组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DNA酶I、Fasc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DNA酶I分别为(109.73±28.46)、(135.13±36.10)μg/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06.50±27.54)、(120.03±27.72)μg/L,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ascin蛋白转阴性率为86.49%,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溃结灵治疗UC疗效确切,并能明显提高UC患者DNA酶I活性,使Fascin蛋白表达转阴.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外伤性癫痫59例临床观察

    作者:蒋莉娅;黄继人;戴建良;唐志放;房文峰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外伤性癫痫(PTE)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18例PT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癫痫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30 min、发作时及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脑电图(EEG)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EEG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30 min和发作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30 min、发作时及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与CRP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组治疗前30 min、发作时及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与CRP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PTE疗效确切,但针对EEG表现为尖波、慢波和尖慢波者疗效无明显特异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TNF-α、IL-6与CRP值有关,但TNF-α、IL-6和CRP对其的敏感性不尽相同.

  • 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0例临床观察

    作者:姜洪玉;周兆山

    目的 观察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口服清肺渗湿汤合六味地黄汤,对照组口服清肺渗湿汤.两组均每日1剂,连续服药9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肺通气功能检查[包括大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0/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量(MMEF75/25)]、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计数、EOS复常率及用药后具体生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控显率86.67%、对照组75.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EF、FEV1.0/FVC、MMEF75/2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OS绝对值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EOS复常率为89.87%,高于对照组的77.92% (P<0.05).治疗组用药生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较传统清宣肺气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 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与多导睡眠图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吕学玉;刘艳骄;林颖娜;吕梦涵;汪卫东

    目的 初步探讨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对睡眠的影响. 方法 纳入抑郁症组患者88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评价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运用多导睡眠图获得两组受试者睡眠结构、睡眠进程以及快动眼睡眠各参数,并采用相关分析评价两者关系.结果 抑郁症患者太阴维度得分与入睡潜伏期、快动眼睡眠密度呈正相关(P<0.01);少阴维度得分与2期睡眠时间及其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阴阳和平维度与睡眠效率呈正相关(P<0.05),与觉醒次数、1期睡眠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 帕病2号方对肝肾不足型早期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影响

    作者:雒晓东;文晓东;连新福;王春玲

    目的 评价帕病2号方对肝肾不足型早期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帕病2号方组、美多巴组各30例.帕病2号方组采用中药帕病2号方治疗,每日1剂,分2次服用;美多巴组给予美多巴片治疗,每次62.5 mg,每日2次,逐渐增量至每次25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 结果 帕病2号方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66%,美多巴组总有效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病2号方组患者治疗后震颤、肢体拘挛、运动迟缓、头晕、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秘结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震颤、头晕、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秘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帕病2号方能明显改善肝肾不足型早期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在证候疗效方面明显优于美多巴.

  • 陆懋修学术思想探究

    作者:于峥;魏民;黄晓华;刘从明

    介绍清代医家陆懋修的生平及学术贡献,其学术贡献包括:对《黄帝内经》疫疠防治,老年病治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及运气学说的发展.研究《伤寒论》为张仲景补传,并为伤寒正名,将温病归属于伤寒.

  • 张锡纯冲脉致病理论在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曦;史哲新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冲脉之气上逆而致病的理论阐析了诸多疑难病例.冲脉致病理论大多与妇科疾病联系密切,血液病学领域涉及较少.通过分析冲脉的生理与致病理论,联系血液病学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根据不同的病机,尝试探讨其在血液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象思维方法对中医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意义

    作者:金丽

    象思维是一种人类本始的思维.“医者,意也”与“医者,易也”皆蕴含了这种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象思维使中医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的语境,从而为中医药现代化找到了立足点.象思维渗透入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亦为西方医学提供了借鉴.

  • 运脾化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60例

    作者:胡长宇

    目的 观察运脾化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大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中药运脾化湿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两组均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0%)及总有效率(9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3.3%、83.33%,P<0.05);治疗组在缓解发热、呕吐、腹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大便常规转阴率、大便培养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确切.

  • 王书臣治疗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经验

    作者:崔云;唐玲华;林家扬

    介绍王书臣治疗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经验,认为属于本虚标实证,脾肾肺之脏虚损为本,邪毒、痰浊、瘀血为标,治宜益肾、健脾、补肺,调理气血阴阳.

  • 经方新用治验举隅

    作者:陈永灿

    介绍运用经方乌梅丸治疗咽异感症、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奔豚汤和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体会.

  • 王庆国谈经方运用的五项原则

    作者:闫军堂;刘晓倩;王雪茜;马小娜;刘敏

    经方是古代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宝贵结晶,其用药精专,法度严谨,示人规范,疗效卓著,且理遵经旨,贴近本源,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王庆国运用经方的经验可总结为五项原则,即熟谙经旨,打牢基础;紧扣病机,抓住关键;病证结合,适应需求;科学评价,有利交流;掌握规律,有的放矢.

  • 正虚络痹积损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

    作者:李建生;宋建平

    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成果,提出并论述正虚络痹积损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正虚指肺肾虚损、由肺及肾;络痹指肺络痹阻;积损指痰浊、瘀血稽留及其互结积息并日益损伤正气,积损难复终致肺失所用.这一病机可为补益肺肾、化痰活血通络治法治疗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从“脾虚络阻毒损”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

    作者:白宇宁;张润顺;朱昱翎;姚乃礼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效开展本病的干预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施治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弱(损)是发病之本,邪壅胃腑、胃络瘀阻是重要病机特征,邪毒久滞、毒损胃络是重要病机转归,故提出“脾虚络阻毒损”为其基本病机,以“健脾通络解毒”为基本治则,并应用肝脾(胃)同调,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治相结合来立法处方,确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 海藻与甘草配伍临床应用探析

    作者:王旭;徐奚如;周学平

    海藻与甘草药对是中药“十八反”中相反药之一.古今医籍,同用海藻、甘草的方剂屡见不鲜,在临床多用于治疗瘿瘤、乳癖、瘰疬等病.现代临床观察其配伍同用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报道不一.临床可否配伍应用海藻、甘草值得探讨.回顾古代海藻、甘草配伍应用实例,并总结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海藻、甘草配伍治疗疾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报道,探析海藻、甘草配伍的功效、适用范围及作用机理,以期在临证时灵活应用“十八反”中海藻、甘草药对,发挥其独特功效,扩大中药应用范围.

    关键词: 海藻 甘草 十八反 配伍
  • 中药“散”的研究概况与述评

    作者:仝小林;彭智平;焦拥政;张家成;刘峰;周强

    “散”为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随着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传统剂型以其节约中药材资源、节约能源、工艺制备相对简单、使用方法多样等独特优势,又重新引起关注.其中煮散能节省饮片用量,并节省大量煎煮时间,从而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且服散、外用散、药茶具有简、便、易、廉等优势.试从散的历史沿革,古今工艺制备,现代动物和临床研究,煮散、服散、外用散等优势,以及推行“散”亟待解决的问题方面做一简要的概述,以此对“散”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

    作者:吴以岭;魏聪;贾振华;袁国强

    将中医传统营卫理论与汲取“气—阴阳—五行”古代哲学思想提出的“承制调平”相结合,在脉络学说理论体系构建中提出其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通过“承”——营卫交会生化的自稳调控机制,或血管病变状态下“制”——机体代偿性自我调节,“调”——“络以通为用”为总则的通络干预,重新恢复“平”之效应目标,反映了人体作为复杂巨系统、血管病变作为复杂性疾病在生理、病理、治疗、转归不同阶段的内在规律.对于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 红花苷对模拟微重力下细胞迁移的作用

    作者:李静;陈军;钱彦方;石菲;杜挺媛;孙喜庆

    目的 观察红花苷修复模拟微重力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迁移抑制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选出红花苷干预HUVECs的佳浓度;模拟失重-2D回转仪模拟失重培养HUVECs,分为正常重力对照组、模拟微重力组、红花苷微重力组.采用透膜侵袭小室模型检测细胞迁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花苷干预后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形态及对黏着斑(FAs)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重力对照组比较,模拟微重力组细胞迁移数下降(P<0.01);红花苷微重力组较模拟微重力组细胞迁移数增加(P<0.05).正常重力对照组的F-actin呈现明显极化、微丝集结成束,模拟微重力可导致F-actin骨架重构,极化下降并呈现弥散特点;而红花苷微重力组的F-actin排列有序,伪足较模拟微重力组增多,方向性显著增强.模拟微重力组较正常重力对照组FAs数量(VN)、面积(VA)及FAs到细胞边缘距离(DS)显著降低(P<0.05);红花苷微重力组较模拟微重力组VN、VA、DS显著升高(P<0.05).结论 红花苷可改善模拟微重力作用导致的HUVECs迁移抑制,修复模拟微重力作用导致的HUVECs骨架F-actin的重构,改善FAs的生成及定位.

  • 清胰解毒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安丽;曹国强;宋亚芳;张照兰

    目的 探讨清胰解毒颗粒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可能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奥曲肽+低剂量组、奥曲肽组,每组各8只,采用L-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SA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7.5 ml/kg灌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清胰解毒颗粒11.3、56.5 g/kg灌胃,奥曲肽组给予奥曲肽0.5 μg/100g四肢部皮下注射,奥曲肽+低剂量组给予清胰解毒颗粒低剂量灌胃和奥曲肽皮下注射.每6小时1次,各组共给药4次后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内毒素、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正常,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的胰腺组织可见胰腺正常结构消失,腺体呈片状坏死,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被膜下及间质水肿明显.奥曲肽组、奥曲肽+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胰腺小叶组织多为局灶或小片状坏死,出血、坏死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及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及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奥曲肽+低剂量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及IL-6含量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奥曲肽组降低明显(P<0.05或P<0.01). 结论 清胰解毒颗粒治疗SAP机制可能为降低SAP模型大鼠IL-6和内毒素的水平,从而减轻炎症损伤,清胰解毒颗粒联合奥曲肽效果更好.

  • 温肾健脾方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陈霞波;寿旗扬;龚文波;张利棕;周卫民;周开;张业;陈民利

    目的 探讨温肾健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N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温肾健脾组、缬纱坦组各12只,分别以蒸馏水10 ml/kg、温肾健脾方20 g/kg、缬沙坦胶囊25mg/kg,另取12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10 ml/kg).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肾功能、血中蛋白水平、肾皮质层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葡萄糖(GLU)、尿素氮(BUN)显著上升,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显著下降(P<0.01),温肾健脾组和缬沙坦组显著改善BUN和TP水平(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肾脏皮层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升高(P<0.01),温肾健脾组和缬沙坦组较模型对照组肾脏皮层微循环血流量显著下降(P<0.01).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卡松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温肾健脾组显著降低血浆黏度(P<0.05). 结论 温肾健脾方治疗DN的机制可能与改善DN大鼠肾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肾微循环有关.

  • 周仲瑛治疗哮喘经验

    作者:周奎龙;史锁芳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指出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本;发作期邪实者以治肺为要,缓解期正虚者则当调补脾肾,且尤应以补肾为要着.自拟平喘固本汤,疗效确切.

  • 刘沈林治疗癌痛经验

    作者:彭海燕

    总结刘沈林对癌痛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其采用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温阳散结、补益气血法治疗癌痛及用药经验.

  • 中医四诊数字化采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睿清;范赵翔;王春颖;郑舞;朱文华;刘国萍

    传统中医四诊过于主观化和抽象化,因此如何将中医四诊客观化、标准化是现今中医诊断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四诊信息的采集是中医四诊客观化的必要手段,目前在望、闻、问、切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整理概括近15年中医四诊采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装置,分别从望诊、问诊、闻诊、切诊等几个方面按照采集装置不同的原理、侧重解决的采集问题等分类表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现状

    作者:张斐;杜武勋;朱明丹;许艳伶;冯利民

    量效关系是确定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由于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且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故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现在的研究主要从研究思路的探讨、理论文献的挖掘、拆方研究、血清药动学研究及代谢组学等入手,今后应当在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先进技术,从微观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探索研究中药复方剂量与功效的关系.

  • 中西医结合治愈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

    作者:郑述铭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由于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总结并分析了1例SISMAD患者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过程,并回顾了相关文献,提出该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

  • 胃癌患者舌苔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作者:董伟;吴娟;张军峰;孙正;李谨;佟书娟;王瑞平;杨学文;陈亚军;詹臻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的舌苔变化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方法 通过检测26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46例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血清EGF水平,记录舌象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总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分析舌苔、血清EGF水平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厚苔比例高(51.5%),而对照组薄苔比例高(64.6%).胃癌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总蛋白异常者,其薄苔比例下降,厚苔比例增高(P<0.01).胃癌组血清EGF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胃癌组和对照组总蛋白降低时血清EGF均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受试者总蛋白与血清EGF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白细胞、淋巴细胞、总蛋白等临床检验的异常与胃癌患者舌苔薄厚及血清EGF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