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杂志

中医

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www.jtcm.net.cn
  • 曾用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医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肠复方对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伟;梁慧;谢胜军

    目的 观察肠复方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晚期大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0人设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复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并随访1年,计算患者半年及1年生存率.采集正常组外周血,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采集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 (CK 20)mRNA表达,并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端粒酶表达量;治疗2个月后通过CT检查评估瘤体控制率;治疗后观察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对照组瘤体控制率分别为66.67%、26.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02).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端粒酶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治疗2个月外周血CK20 mRNA、端粒酶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2个月外周血CK20 mRNA、端粒酶表达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2个月治疗组外周血CK20 mRNA、端粒酶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疾病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1年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22). 结论 肠复方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能提高瘤体控制率,延长疾病进展时间,提高远期生存获益,并降低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及CK20 mRNA表达.

  • 中西汇通“脑气筋”之文献考证

    作者:赵希睿;熊益亮;王群;张其成

    中西汇通学派借鉴解剖学理论,并用中医理论解释西医的解剖及生理现象,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特点.“脑气筋”一词正是该学派理论的产物之一,以西医的解剖理论丰富中医脑的内涵,并用中医理论对西医脑的生理功能进行阐释.从“脑气筋”的概念、解剖结构、功能以及与脏腑气血和相关疾病的关系入手,进行文献考证,以厘清“脑气筋”一词的产生和相关理论进展.

  • 系统辨证脉学临证优势浅析

    作者:齐向华

    介绍系统辨证脉学的临床操作规范,对脉象要素进行数字化信息描述;阐述系统辨证脉学分析疾病的过程和环节,实现中西医汇通诊断;通过各种脉象特征回溯既往感而未发或潜伏时间长的致病因素,诊断“伏邪”;从辨识人体的早期功能改变、疾病前期预警、心身一体疾病等方面诊断“未病”.提出系统辨证脉学在中西医学汇通、诊断“伏邪”、治未病和构建新的临床思维模式方面的诸多优势.

  • 从肾肝脾论治复发性流产

    作者:王娜娜;李艳红;刘莹

    复发性流产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转归及预后与肾、肝、脾三脏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冲任失调、胎元不固是其病机关键.治疗当从肾、肝、脾三脏论治,以补肾填精、疏肝解郁、健脾渗湿、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

  • 上中下分调法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副反应

    作者:彭海燕;王文林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其主要副反应为升高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病变、药物性肝损伤、类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风险,中医药干预能有效缓解此类副反应.介绍上调心肺干预心血管副反应、中调肝脾干预子宫内膜病变与药物性肝损伤、下调肾元干预类更年期综合征与骨质疏松的上中下分调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副反应的中医治法.

  • 基于体质学说论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研究思路

    作者:石岩;庞立健;刘创;刘勇明;刘妍彤;王斯涵;吕晓东

    已有研究资料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从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分析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研究现状、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易感体质及其可调性、体质-证候-辨病-辨证医疗模式、防治调护及临床疗效判定,并借助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进行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可为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诊疗开创新的思路.

  • 从虚喘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任培中;高金柱;樊茂蓉;袁沙沙;苗青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中医学“虚喘”具有密切相关性,二者病因病机颇为相合,因此,提出将之归属于虚喘范畴论治.认为气虚是虚喘的原发病因,肾精亏虚是虚喘的关键病机,二者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故而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亦当以虚喘的主要治法即补气益肾为主.贞元饮是张景岳治疗虚喘的重要方剂,其主要作用是补肾益精,加入人参、黄芪共奏补气益肾之功,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可取得一定疗效.

  • 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19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者:王家莹;王俊峰;承诗琪;田贵华;王燕平;商洪才;王永炎

    目的 了解19年来中文与英文中医药系统评价(SR) /Meta分析的发展及现状. 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PubMed,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Cochrane register和PROSPERO注册平台,纳入发表的所有中英文中医药SR/Meta分析.设计信息提取表,统计文献的作者、年代、期刊、机构、病种、同年同主题发表数量、注册情况等. 结果 共纳入发表文献2460篇,其中中文文献1971篇,英文文献489篇.2004年后中医药SR/Meta分析数量明显增多.涉及国内外作者6961位,中文发表数量前10位的作者累计发表256篇,占中文数量的12.99%,个人发表多者达21篇.英文发表量前10名的作者中5位是国外研究者,10人共发表182篇占英文总数的37.22%.共有11位作者单人独立发表干预性中文SR/Meta分析148篇.中文纳入文献来源期刊363种,前10种期刊均为中医药或循证医学领域期刊,英文文献来源期刊178种,前10种期刊的发表文献数达249篇,占英文总数的50.92%.发表中文文献数量多的5个中医类院校依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136篇,6.90%)、广州中医药大学(86篇,4.36%)、北京中医药大学(86篇,4.36%)、成都中医药大学(61篇,3.09%)与中国中医科学院(55篇,2.79%).中文文献涵盖疾病179种,以脑卒中(10.60%),冠心病(8.37%)和糖尿病(3.90%)多.英文文献涵盖135种疾病,以脑卒中(5.32%),冠心病(4.70%)和高血压病(2.86%)多.中英文集中发表的前10种疾病约占总文献数的1/3,其中部分中文文献存在重复选题.截至2015年6月底,已注册的研究达54个,且全部为英文文献.结论 SR/Meta分析方法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涌现出一批较活跃的专家、机构和期刊.中文文献数量众多,但部分存在研究严谨性不足、重复选题、研究结果矛盾、结局指标选择不一等问题.

  • 《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

    作者:龚轩

    《伤寒论》组方的术数机制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十分吸引人却又很难得其要领的领域.从人类智能的本质与知觉物体概念,象数思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的意义、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机器学习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伤寒论中的术数研究5个方面,认为《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具有认知方法上的意义,符合中医学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临床实际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医创新的一线生机.为从经方这个源头上引导中医临床回归,恢复中医传统理论本色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探讨抑郁障碍共病失眠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楠;丁元庆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通过阐释营卫与睡眠、精神的密切关系,认为失眠、抑郁关联的关键在卫气失常,其基本病机为卫气失常,神机不和.“昼不精,夜不瞑”为抑郁障碍共病失眠的临床特点之一.基于从卫气层面对抑郁障碍共病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 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的构建

    作者:陈羽楠;钟伶;林丹红

    使用领域本体建模方法,以Protégé 4.3为建模工具,借鉴《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建模方法,构建符合中医康复学理论的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包括5个一级类目和18个二级类目.通过构建中医康复学领域下的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实现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术语的规范、管理和利用,为下一步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的完成和康复医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p-JNK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雯;王雪蕊;杨静雯;杜斯琪;刘存志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应用Nissl染色观测其皮质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应用TUNEL法观察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排列散乱,核固缩、深染,且大脑皮质凋亡神经元增多,p-JNK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形态改善,凋亡神经元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JNK表达减少(P<0.05);而非穴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针刺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皮质p-JNK表达,减少大脑皮质凋亡神经元,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之一.

  • 坤泰胶囊对雌激素、孕激素联合诱发子宫肌瘤大鼠激素水平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笑梅;张蕾;陈桂玲;姬秀红;潘立伟;何霞霞

    目的 探讨坤秦胶囊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3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6只和空白组7只.造模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二醇组和坤泰组,每组12只.坤泰组给予坤泰胶囊0.5 g/(kg·d)灌胃,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50 μ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每天1次,连续30天.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对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移生长因子β3 (TGF-β3)、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评分.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子宫重量、宫颈大直径、宫体大直径、子宫系数,血清E2、P水平,子宫组织ER、PR、VEGF、bFGF、TGF-β3、Bcl-2、PCN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坤泰组及雌二醇组宫颈大直径、宫体大直径,血清E2、P水平,子宫组织ER、PR、VEGF、bFGF、TGF-β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坤泰组宫颈大直径、宫体大直径,血清E2、P水平低于雌二醇组,Bax蛋白高于雌二醇组(P<0.05). 结论 坤泰胶裳能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调控雌激素、孕激素及其受体,抑制相关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生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出血性络风内动证小鼠模型的构建

    作者:李红梅;孙孟琼;王显

    目的 建立符合临床、具有易行性与广泛适用性的出血性络风内动证动物模型. 方法 Apo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饲料喂养并于12周龄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Compound组、应激+Compound组.术后4周后对所有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mg/kg,每周2次,共8周;术后8周应激组、应激+ Compound组给予限制性精神刺激,每天4h,共4周;术后10周Compound组、应激+Compound组小鼠腹腔注射Compound 48/80 0.5 mg/kg,隔日1次,共4次.术后12周进行血脂检测和斑块病理形态学检测,计算斑块面积、血管管腔狭窄率,比较斑块内脂质、胶原含量、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含量并计算斑块易损指数. 结果 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oumpound组斑块内出血情况明显升高,应激+Compound组总斑块病理形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斑块面积、血管管腔狭窄率及斑块中脂质、平滑肌细胞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 Compound组和Coumpound组的单核/巨噬细胞含量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应激+Compound组斑块内胶原含量较其余各组减少,而易损指数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结论 采用脂多糖+应激+ Compound 48/80三种因素联合刺激进行出血性络风内动证小鼠模型构建具有较高的斑块易损性和斑块内出血率,可作为出血性络风内动证动物模型的佳造模方法.

  • 益智宁神颗粒对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多动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巍;李亚平;李瑞;杨常泉;魏小维;王伟;钟成梁;晋黎;吴海娇;唐温

    目的 观察益智宁神颗粒对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活动水平和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4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每组16只.将16只京都大鼠作为正常组.中药组给予益智宁神颗粒1.1 g/(kg·d)灌胃,托莫西汀组给予托莫西汀胶囊3 mg/(kg·d)灌胃,哌甲酯组给予哌甲酯片5 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与中药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通过开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活动水平及认知功能. 结果 开场实验:模型组大鼠直立次数和水平移动格数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中药组大鼠直立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哌甲酯组及托莫西汀组,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中药组、哌甲酯组及托莫西汀组间水平移动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部分,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中药组、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潜伏期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与正常组各时间点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潜伏期均缩短(P<0.05).大鼠游泳速度、游泳距离随训练时间的增加未出现明显改变.空间探索实验部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潜伏期缩短,托莫西汀组游泳速度增加(P<0.05);各组大鼠间游泳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益智宁神颗粒可以改善幼年SHR冲动、多动行为及认知水平,疗效与托莫西汀及哌甲酯相似,远期疗效优于托莫西汀及哌甲酯.

  • 汪受传从五脏伏风论治小儿癫痫经验

    作者:王昕泰

    根据五行理论内涵,五行可再分五行.由此从伏风内潜五脏入手,以多层五行理论解释伏风内潜五脏的中医理论依据.并从五脏伏风角度整合癫痫急性期、缓解期五脏和五行关系,阐释传统证型的病机、详论方药治则,以五脏伏风为理论核心把癫痫的中医辨证归纳为以伏风为基础的中医理论框架,用以指导癫痫的预防,并以典型病例说明癫痫临床诊疗的中医病机变化规律.

  • 王琦应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伏邪发热经验

    作者:张曾亮;姚海强;李伟;王济;李英帅;张惠敏;张妍;孙冉冉;李长明;张亚军;李玲孺

    王琦认为,临床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要遵循《伤寒论》原意,指出不可以注家发挥代替张仲景原意,更不可把经方局限为治疗某种病证的专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在临床应用时主要治疗表里同热的疾病,并非专为下利所设,在辨证过程中要注重原文的“脉促”“喘而汗出”等症状.以王琦用本方治疗伏邪发热的医案为例,介绍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临床应用,通过医案可以看出葛根黄芩黄连汤对小儿、成人和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发热均有良效.

  • 中医药治疗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作者:张彤;何文婷;杨宇飞

    目的 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规律以及中医药干预的治疗结局. 方法 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涉及结直肠癌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治疗结局(包括卡氏评分、中位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进行频次统计.结果 共纳入文献58篇,患者4291例,其中有中医治疗者2438例,有中医证型者1586例.常见的5个中医证型为脾肾阳虚(33.5%)、气血亏虚(17.4%)、瘀毒内阻(17.3%)、脾虚湿盛(16.0%)、湿热内蕴(13.8%).58篇文献共出现中药138味,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白术(50)、茯苓(46)、黄芪(38)、党参(35)、薏苡仁(32).28篇文献报告了治疗结局的卡氏评分,25篇(89.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9篇文献报告了中位生存期,5篇(55.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2篇文献报告了客观缓解率,9篇(40.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15篇文献报告了疾病控制率,8篇(53.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易出现多脏亏虚的证候特点,扶正祛邪中药治疗在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优势.

  • 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文献分析

    作者:谢洋;王佳佳;李高阳;李宣霖;李建生

    目的 基于1990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内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目前临床针刺治疗COPD稳定期的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针刺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对治疗方法、选穴、治疗频率、疗程、针刺手法、不良反应、针感等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32篇,其中30篇文献采用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艾灸、西药等其他疗法,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的文献16篇(50.0%),三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的文献13篇(40.6%).针刺方式以毫针为主(24篇,75.0%),其次为电针(8篇,25.0%).涉及39个穴位,以膻中(21篇)、肺俞(19篇)、定喘(16篇)、肾俞(16篇)、足三里(15篇)、关元(14篇)应用为广泛.留针时间以30分钟为常见(17篇,53.1%),其次为20分钟(4篇,12.5%).10篇(31.3%)文献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9篇(28.1%)文献治疗频率为隔日1次.14篇文献报道了针刺手法,纳入文献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治疗COPD稳定期的治疗方式以毫针或电针联合其他疗法为主,在留针时间、治疗频率及疗程等方面各文献差异较大.

  • 脾胃湿热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1 概述脾胃湿热是中医脾胃理论的重要内容,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元代朱丹溪指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湿热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0.55%[1].脾胃湿热证涉及中医学7个系统的43种内科疾病,以脾胃病占首位;涉及西医学11个系统72种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第一位[2].脾胃湿热证是指湿热内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湿胃热互相郁蒸所致的一种病证[3].因湿热内蕴,脾胃失运,以脘腹痞胀,呕恶纳呆,肢体困重,便溏不爽,或面目发黄,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渴不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脾胃同居中焦,湿热外侵或湿热内生,首先阻滞中焦脾胃气机,故又称湿热中阻证或中焦湿热证[4].

    关键词:
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