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杂志

中医

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www.jtcm.net.cn
  • 曾用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医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85例临床研究

    作者:瞿幸;牛福玲;赵丽平;周德瑛;孙凤琴;段行武;周志强;金起凤;张晓红;刘铭

    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85例,对照组30例服用复方青黛胶囊。结果用药8周,PASI积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综合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药4周后,皮损鳞屑中IL-8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表明消银解毒饮有降低患者皮损鳞屑中IL-8含量的作用。治疗组用药8周后,甲襞微循环有显著改善。

  • 更年青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05例临床研究

    作者:陈大蓉;周家明;金哲;张文芳;戴德英;何世荣;杨荣秀

    按照《新药审批办法》,将405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5例,对照组100例,开放组100例。治疗组口服更年青胶囊、模拟淀粉片各4粒,日3次;对照组口服更年安片、模拟淀粉胶囊各4粒,日3次;开放组仅服更年青胶囊4粒,日3次;3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服药前和治疗结束当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0%,愈显率65.36%,雌激素(E2)升高(P<0.001),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略有下降(P>0.05),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升高(P<0.01),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P<0.001),安全性指标无异常;对照组总有效率86%,愈显率40%,E2升高(P<0.05),FSH、LH变化不明显(P>0.05),MI升高(P<0.01),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开放组总有效率99%,愈显率66%,E2升高(P<0.001),FSH、LH变化不明显(P>0.05),MI升高(P<0.05),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更年青胶囊能够提高E2水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效而安全。

  • 清营汤为主治疗眼底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刘莉

    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运用清营汤化裁治疗眼底出血。其中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25只眼,高血压性眼底出血20只眼,糖尿病性眼底出血16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只眼,外伤性眼底出血3只眼。结果治愈56只眼,显效8只眼,好转4只眼,总有效率100%。方中海藻配伍甘草,用后疗效较好,并未出现毒、副作用。

  • 真菌ⅠⅡⅢ号合剂治疗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念珠菌性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作者:刘庆彤;毕云;刘明;姜莉芸;何红;盖建华

    用自制真菌Ⅰ、Ⅱ、Ⅲ号合剂治疗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念珠菌性肠炎,结果念珠菌性口腔炎总有效率76.6%,肺念珠菌病总有效率87.5%,念珠菌性肠炎总有效率93.3%。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效学证实其疗效机制在于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安全性检测未发现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

  • 肝豆片对3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声像图及其功能的影响

    作者:洪铭范;王共强;杨任民;韩咏竹;胡文彬;苏增峰

    本文对肝豆片治疗的34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脏声像图、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24小时尿铜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药有明显的排铜作用,13例患者肝脏声像图较疗前改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由35.35±6.48g/L增高至38.76±6.36g/L(P<0.05),球蛋白由30.42±5.88g/L减低至25.61±6.13g/L(P<0.01),提示中药驱铜治疗可通过减轻肝细胞的铜中毒,促进HLD肝硬变及肝脏功能的恢复。

  • 肺心宁合剂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周端球

    探讨肺心宁合剂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治疗组60例患者和单纯西药治疗之对照组60例患者均以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纠正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自制中药肺心宁合剂治疗。2组皆以15天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3.33%,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显效率35%,总有效率68.3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ET—1水平治疗组治疗后为(69.8±15.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78.1±13.5)ng/L(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 提示肺心宁合剂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 能降低血浆ET-1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 加减皱肺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30例

    作者:项一群

    以加减皱肺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30例,并与常规止咳化痰平喘中成药治疗20例作对照。结果观察1年内治疗组无急性发作者19例,发作1次者7例,2~4次者4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7例、9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4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略论《伤寒论》证候的确立原则

    作者:张五洲;杨英豪

    《伤寒论》自诞生以来,即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誉其为“方书之祖”,强调“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笔者谨就《伤寒论》证候的确立原则谈一点粗浅看法。  证就是证候,与症不同,症多指单个症状,证则代表着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的综合性概念。辨证论治的目的不是解除某个症状,其手段不是完全针对特异性病因进行治疗,而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反应性达到治疗目的。那么,《伤寒论》是根据什么原则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症状、体征联系起来,形成不同的证候呢?实际上仲景用以确定证候的是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经络、脏腑、营卫气血、邪正消长等,并用阴阳进行了高度概括。这种阴阳融合了《内经》全部阴阳概念。《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治疗目的也就在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仲景遵循这一观点,从而确定出各种证候。具体确立原则大致如下。

  • 治喑勿忘痰作祟

    作者:高广元;董桂勇

    “喑”多属现代医学单纯性喉炎范畴,分急慢性两种。急性发作为暴喑。日久不愈或时愈时发为久喑。经用清热解表,辛凉利咽类中药、成药及抗生素类药物,多能治愈或缓解,但仍有一些患者无效。笔者以痰论治,疗效肯定,附3则案例,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1 清热理气化痰:患者杜某某,男,12岁。外感风热,服辛凉解表药表已解。继出现干咳,咽喉痛异物感,声音嘶哑2周。服桑菊饮、牛蒡汤无效于1980年10月12日来诊:咽喉疼痛,胸闷不畅,食欲差,干咳咯痰不爽。口渴索水而不欲下咽。检查:喉粘膜及声带充血水肿,声门轻度闭合不全。舌质鲜红,舌苔厚腻而黄,脉滑数。脉证相参细思:清解热邪而热不解,惟湿性缠绵,与热相合蕴蒸生痰。痰瘀随气壅郁咽喉而致痰火郁滞。处方:薏苡仁30g,黄芩15g,桑白皮9g,枳实9g,制南星9g,浙贝母9g,半夏9g,瓜蒌20g,麦冬9g。水煎服,服12剂而愈。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辨治体会

    作者:董丽春;张智勇;刘云杉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迁延不愈或愈后再复发。笔者在临床治疗该病多年,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因强调外感内伤两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糜烂、溃疡,出血点以及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外因主要与风、寒、暑、热之邪侵袭有关。因脾胃等脏腑先虚,外感之邪乘虚而入,使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而水浊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出现腹泻、腹痛及粘液血便。内因主要与七情郁结,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等使脾失运化, 肝失疏泄, 肾失固涩, 气机升降失常, 气血津液代谢障碍, 湿邪留注大肠有关。 本病为正气先虚, 外邪侵袭而发病, 主要病位在脾、 胃、 大肠, 与肾、 肝亦密切相关。

  • 谈弦滑脉

    作者:胡玉群;刘水

    近读《中医杂志》2000年第9期傅文胜同志《脉弦滑质疑》一文,受益匪浅,然对其观点有不敢苟同处,兹不揣卑陋,草此数语,以资切磋。傅文胜同志以为弦滑脉不能同时相兼,其理由如下:(1)对脉象分辨须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以位分脉有浮沉等脉,以数分脉有迟数等脉,以形分脉有弦滑涩等脉,以势分脉有虚实洪等脉,这四个方面即为脉象的四个特点,作者认为相兼脉是具有四个不同特点的脉组合而成。并说:“而具有共同特点的脉象是不能组成相兼脉的”。并举浮沉、迟数、弦滑、虚实不能同时出现为佐证。(2)从《脉经》中对弦脉滑脉的描述:“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有效率”。“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应指。”认为二者脉形截然不同,绝不可同时出现。(3)通过《脉经》关于弦脉和滑脉与其它脉相兼而出现的脉象一一罗列,得出结论:“纵观《脉经》以上所述,并未见有弦滑脉一说”。但其引滑脉相兼脉时有:“……关上弦滑而大小不均是病方欲进……”。此与上文自相矛盾而作者不察,是何原因不得而知。(4)经过上述论证,认为弦滑脉同时出现不妥,具有位数形势不同特点的脉象才能组成相兼脉。并说弦滑脉《脉经》不载,“然其始于何种医籍,何时以讹传讹,误传至今,尚需今后加以研究考证。”

  • 暖脐膏贴脐治疗婴幼儿腹泻200例

    作者:张小平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中医辨证属于虚寒型婴幼儿腹泻,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中药暖剂膏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20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82例,女118例;发病年龄≤7个月42例,8个月~1.5岁124例,>1.5岁34例;起病时间2天~2月。其中人工喂养儿88例,混合喂养儿48例,母乳喂养儿64例。腹泻大便颜色呈青绿色41例,黄绿色58例,绿多黄少32例,黄多绿少69例;性状呈稀水样便者118例,蛋花样便58例,粘液及脂肪样便者24例;大便镜检有少许白细胞及食物残渣者62例;大便次数每日5次34例,6~10次86例,11~15次44例,超过15次36例;其中伴有轻中度脱水者98例;有轻度发热者42例,中度发热者4例;舌质淡红143例,舌质偏红32例,舌质淡20例,舌质红绛5例,舌苔略黄10例,舌苔白润190例。中医辨证均属虚寒型腹泻。

  • 疱疹消合剂治疗带状疱疹36例

    作者:孙虹

    我们自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采用中药疱疹消合剂治疗带状疱疹36例,同时以阿昔洛韦作为对照,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病例来源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均为寻常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经过任何药物治疗。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6~72岁,<40岁者10例,占27.8%,41~60岁者的13例,占36.1%,>60岁13例,占36.1%;疗程1~10天,平均3.5天;受累神经为肋间神经22例,颅神经6例,臂丛4例,腰骶丛4例。对照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6~73岁,<40岁者8例,占25%,41~60岁者12例,占37.5%,>61岁者12例,占37.5%;疗程1~9天,平均3.7天;受累神经为肋间神经20例,颅神经4例,臂丛5例,腰骶丛3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受累神经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 祛风养血化瘀泄浊法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症36例

    作者:洪泉生;朱良伟

    我科在1995~2000年间采用中药祛风养血、化瘀泄浊法治疗尿毒症伴皮肤瘙痒症3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慢性肾衰尿毒症期伴皮肤瘙痒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岁,皮肤瘙痒病程34±27天;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岁,皮肤瘙痒病程30±23天。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分为轻、中、重度。(1)轻度:瘙痒偶有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现,且较局限,程度轻,不影响工作和睡眠。(2)中度:瘙痒频繁发作,可同时数处出现,程度较重,甚则影响工作和睡眠。(3)重度:瘙痒持续发作,呈泛发性,程度重,影响工作和睡眠,可伴皮肤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苔藓化等改变。

  • 针刺膀胱经上压痛点治疗肾绞痛129例

    作者:乐小燕;阳旭升

    肾和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是急诊常见症,临床常用杜冷丁、阿托品、黄体酮等解痉镇痛。笔者自1987年12月至1999年12月采用针刺膀胱经上压痛点治疗129例肾绞痛,并与肌肉注射杜冷丁、阿托品做对照,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2例全部为急诊患者,其中针刺组129例,男93例,女36例;年龄20~65岁;左侧痛71例,右侧痛58例。对照组103例,男60例,女43例;年龄21~54岁;左侧痛48例,右侧痛5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现代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纪宗正,黎鸣译.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59-963.)中肾、输尿管结石诊断标准。

  • 大黄生地汤治疗出血性中风55例

    作者:曾进德;徐建生

    大黄生地汤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是我院在省卫生厅立项的科研课题。经过1996~2000年5年来的临床研究,现初步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55例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48~70岁,平均57.3岁。对照组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42~75岁,平均56.6岁。2组病例均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病人,经头颅CT扫描和腰穿行脑脊液检查证实。以上资料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诊断标准:中医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西医参照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医属中风,中脏腑。治疗组中属脑出血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对照组属脑出血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属风火上扰清窍者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属痰热内闭心窍者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属痰湿蒙蔽清窍者治疗组14例,对照组11例。

  • 间脏治疗在心律失常中应用举隅

    作者:洪流

    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以心悸、怔忡,其脉或促、或结、或代等为主症。笔者遇到较多病人经过多种治疗,心律失常未能纠正而又要求单用中医药治疗者,从间脏辨证,屡获效验。兹举数例,藉以引玉。1 疏肝泄胆定悸潘某,男,22岁,工人。1991年4月21日就诊。主诉心悸、胸闷2年余。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后又在多家医院诊治。出院后服用过Ia类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Ib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慢心律、Ic类抗心律失常药如心律平、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乙胺碘呋酮等,有时联合应用炙甘草汤、朱砂安神丸、归脾汤等半年余,仍有早搏,如停用西药则早搏明显增多。追询但觉胸胁满闷,心悸频作,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短少,失眠多梦,晨起口苦,纳佳。舌偏红、苔薄黄腻,脉弦促。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时呈三联律(2次正常心率,1次室性早搏)。肝功能正常。治宜疏利肝胆,重镇安神。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处方:柴胡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5g,桂枝6g,朱茯苓10g,制半夏10g,生大黄10g,大枣5g,龙齿30g(先煎),5剂。二诊时,悸闷大减,寐亦安,舌脉同上,原方继服5剂。药后诸症霍然消失,心电图检查示:正常心电图。嘱勿过劳,怡心情,每月复查心电图1次,共查3次均正常,随访5年未复发。以后遇多例此证型者,用本方法皆取效。

  • 滤泡性咽炎辨治体会

    作者:李宪梅;宋占亮

    临床上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肿大为主的急慢性炎症,笔者估且称之为“滤泡性咽炎”。正常情况下,咽后壁光净平滑。当致病因子作用于咽部时,咽后壁淋巴滤泡便会出现免疫反应,增生肿大,病人自感咽部不适、疼痛、阻塞感、咽痒咳嗽等,往往使病情迁延不愈。鉴于此,笔者不揣愚陋,愿将自己的点滴经验及心得体会作以介绍。1 滤泡突起,色泽不变,为病在浅表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病之初起。此期病邪附着在粘膜的表面,尚未入里,所以病人自觉症状较轻,仅感咽干不适,或咽痒咳嗽,或咽部阻塞感。局部检查:仅见咽后壁淋巴滤泡的突起,而色泽不变,表面无分泌物附着,扁桃体无肿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较浮或浮紧。中医辨证属外邪附表。治宜解表祛邪,利咽消肿。选方六味汤(《喉科秘旨》)。

  • 贺志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作者:师晶丽

    贺志光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500名老专家之一,擅治内儿疑难杂病。兹将贺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经验介绍于下。1 健脾益气,调理升降,疏畅气机CRF病机复杂,临床证候变化多端,然症虽变,皆不离“脾肾衰败,升降失调,湿浊壅滞”的病机特点。CRF病人常以头昏乏力、恶心呕吐、大便溏等脾胃虚弱为突出表现,这种症状的轻重与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及尿素氮数值的高低基本呈正相关。肾病日久,伤及于脾,脾胃虚损而生化不及,谷不生精,血失化源而至阴阳俱损,气血两亏,诸脏失养,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湿浊潴留,水湿泛滥,变症丛生。此时,欲补肾虚,益气之品容易壅塞气机,养阴之药则滋腻碍胃,多虚不受补。因此健脾益气、调理升降,在本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健脾益气可使升降之枢得复,气机通畅,则纳化常,出入调,清气升,浊气降,生化有源,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有毒物质的排出。对此,贺老在临床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中期病人,表现有全身疲乏,少气懒言,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舌淡体胖有齿痕、苔白或厚,脉沉细等症状,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使脾气旺,生化有源,肾精有赖;当归补血活血;陈皮、砂仁、枳壳理气醒脾,畅中焦气机,以免补益过甚,滋腻碍胃;升麻、柴胡引甘温之气上升;石韦、生薏苡仁利湿降浊,炙甘草调和诸药。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满、苔厚腻等正虚邪实,湿浊壅滞,故先用辛开苦降、宣清导浊,方用黄连温胆汤,使邪气渐除后,再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固本。

  • 分期辨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体会

    作者:蒋森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发病率高,预后差,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经过30余年的临床探索,拟定了虫草化积丸、赤芍清肝汤、白术消臌汤3方,分别治疗早中期静止性肝硬化、高度黄疸型活动性肝硬化和晚期肝硬化腹水,效果较好,略具心得,现浅述如下。1 虫草化积丸治疗早中期静止性肝硬化根据早中期静止性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基本病机是肝血瘀阻,兼脾肾气虚,湿热残留。现代医学认为,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途径和病理基础,在早中期肝硬化时尚可使其逆转或终止其发展,故抗肝纤维化为治疗的关键所在。据此,笔者自拟虫草化积丸,方中以丹参、当归、桃仁、赤芍、莪术、穿山甲、土鳖虫、三七、水牛角粉、鳖甲为主,化瘀散结,佐以冬虫夏草、黄芪、白术健脾益肾;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制大黄、汉防己、甘草清利湿热余毒;柴胡疏肝理气。本方中大部分药物均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笔者以此方治疗早中期静止性乙肝后肝硬化108例,多数患者在连续服药3个月后,首先体力增强,面色生华,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继而血浆白蛋白升高,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明显下降,门脉主干和脾静脉直径逐渐恢复,脾脏稳定不变或有所回缩。

  • 孟澍江治疗便秘理气3法

    作者:李民;谢忠礼;牛崇峰

    孟澍江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数十年,学验俱丰,审证细微。笔者有幸侍诊孟老,获益颇多。便秘一症,在中老年人尤为多见,而致便秘之因甚多,治法亦千差万别。孟老在治疗便秘时,常于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疏理肺、脾、肝三脏之气机,就此经验介绍于下。1 在肺宣开上痹孟老认为肠腑之通降既赖脾胃之转输,亦赖肺气之肃降,上窍闭则下窍不通,肺失清肃则致肠腑闭塞不畅。孟老治之每用开宣上痹之法,选 轻苦微辛之品,微辛以开气痹,微苦以降肺气,肺气得通,气机得畅,胃气因和,肠腑得通而便秘自除。即所谓“开天气以通地道”之法也。正如叶天士所云:“昔丹溪大、小肠气闭于下,每每开提肺窍。《内经》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孟老选药常从俞氏《通俗伤寒论》“里气抑郁,大便不爽或竞不通而痛,加春砂仁三分拌捣郁李仁、松仁、桃仁、柏子仁、蒌皮、酒捣薤白等辛滑以流利气机,气机一通大便自解”之意,或用郁金、紫菀、枇杷叶、杏仁、桑白皮等取《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之意,以宣通上焦肺气,脏腑同治,表里相应。尤以紫菀为常用,紫菀辛散苦降,温和柔润,既可宣开肿闭,又可润肠,治疗便秘兼有肺气闭塞者尤良。若兼有气机不畅者,则用瓜蒌、薤白等既可调畅上焦胸膈气机,又有润肠之功。

  • 败中求胜话劳淋

    作者:蔡渔琴

    医者如不全面审察病人之体征和症状,细询其病因及演变情况,未有不致误者。笔者于1例劳淋患者,有失全面考察而致失误,幸而翻然易辙,始至痊愈。有感于斯,特述于下。1 病例介绍黄某某,女,42岁,农民。初诊于1982年9月2日。诉1979年突发尿频、尿急、尿痛,当地久治,时愈时发。近半年来腰膝酸软,下阴坠胀,尿意频仍,余溺不尽,但无尿痛。尿液时为米泔水样,时为粉红色,小便不能离盂,次无数计,痛苦莫可名状。近月来,常有低烧,下午明显,且伴口干咽燥,但不欲饮水。形羸气短,倦怠多汗,五心烦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有齿印,但无苔垢。脉象虚软无力。查:体温38.1℃,血压偏高。尿检:脓细胞少许,红细胞(++)。尿液分析见小便隐血(++),尿蛋白3.2g/24h。肾功能正常。

    关键词: 劳淋/中医药疗法
  • 老年性便秘辨治思路探讨

    作者:王兰英

    老年性便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病中,是以排便间隔延长,伴有大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排便后有残留感或不适感为主诉的一种病证。长期便秘,往往引起痔疮、肛门裂伤、脱垂,甚至因为努挣太甚而引起虚脱、暴厥等危候。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病理机制的繁杂多变,其便秘的治疗不宜单纯通下,而应详审病机,标本兼顾。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如下。

  • 叶天士“凡病宜通”治疗学思想探述

    作者:董幼祺;王邦才

    在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思想的启迪下,叶天士提出了“凡病宜通”的治疗学思想,并贯通整个医疗活动,跃升为其治病疗疾的准则之一。他认为百病之生,皆因郁滞痞塞,凝结不通而成,因此治疗上必须突出“通”字,并确立了一系列具体治法,如通阳泄浊法、通阳化饮法、泄肝通胃法、宣通气血法、通腑利尿法、通补阳明法、温柔通补奇经法等。对当今的临床实践仍具指导意义。

  • 中药对支气管扩张症气道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万毅刚;范钰;曹世宏

    为了探讨中药与氧氟沙星对大鼠支气管扩张症(支扩)模型气道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大鼠叶支气管内注射绿脓杆菌的支扩模型。以中药和氧氟沙星进行治疗,采用TUNEL法进行气道凋亡淋巴细胞的标记,对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AI)进行比较。结果,中药治疗组(A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气道组织也显示出炎症细胞浸润改善。结果表明,中药可能是通过促进气道淋巴细胞凋亡,清除炎症细胞,以改善气道炎症反应。

  • 生半夏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赵强;邓人春

    笔者常用生半夏入药煎用,尤于化痰散结方面,因须借其辛散之力,治疗有形痰结或瘀结,包括一些肿瘤、囊肿、炎性包块或某些增生性疾病有良好疗效,现列典型病案数则如下。1 脑瘤张某,女,61岁。1994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手足麻木、僵滞伴震颤、活动不利已3月。近1月视力逐渐下降至今已完全失明,卧床不起。曾赴某市人民医院诊治,经CT确诊为“脑胶质瘤”,因客观原因而拒绝手术。往视之,神志清楚,语音低,喉间有痰音。诉大便5天未解。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滑数。治拟化痰祛风通下。药用生半夏30g(先煎1小时),生地黄50g,僵蚕、地龙各10g,生大黄12g(后下),芒硝10g(冲),枳壳10g,5剂。5天后,双目已复明,并能起床行走,大便通畅,震颤大减。再拟方:生半夏50g(先煎1小时),生地黄50g,党参20g,苍术、茯苓各12g,蜈蚣2条。该方服用1月,诸症告失。随访2年余,行如常人。惜未再行颅脑CT复查。

  • 半夏善治三叉神经痛

    作者:朱树宽

    三叉神经痛,系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头痛范畴。笔者认为,三叉神经痛当属痰厥头痛,其病机为痰凝火郁络阻,治疗恒以半夏为主药,灵活化裁,取得良效,兹举2例说明之。如治傅某,男,76岁。1989年3月5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灼热疼痛,如鸡啄、似刀割,牵及齿龈和前额,每于洗脸、刷牙,甚至说话而诱发或加剧。某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治疗,效不显;改用穴位封闭,开始有效,后无效,且愈益加重,疼痛剧烈,日发作10余次,每次持续约几十秒至1分钟,伴烦躁难眠,纳谷不香,求治于中医。余见患者舌体淡胖、苔白滑而腻,脉弦滑有力,诊为痰凝火郁络阻,不通则痛。处方:姜半夏30g,生石膏30g,细辛6g,僵蚕10g,全蝎6g,白附子10g,川芎10g,川牛膝10g,生姜30g为引,水煎温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2剂,疼痛大减,每日仅轻度发作1~2次。上方姜半夏改为60g,继服2剂,疼痛消失。遂嘱常服礞石滚痰丸合止痉散,以资巩固。随访5年,未再复发。

  • 半夏治流涎效佳

    作者:郭集军

    郭集军笔者外公是乡间医生,一次回乡探亲,见外公收治一流涎男子,竟独用一味法半夏便使其10余年顽疾痊愈,甚为奇怪,乃请教其因。外公说,痰涎为水湿化生,脾主涎而肾主唾;脾胃虚则湿浊聚;湿浊盛则痰涎生;故治涎可责于脾肾;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的作用;且《本经》认为法半夏兼有温肾之功;故独用一味而君臣佐使集于一身,无须配伍;另患者寻医日久,服药已有成效,一味中的,有取巧之意。我半信半疑。后我在临床上见有口淡流涎或痰浊多者,在配伍中加入法半夏一引,收效甚佳;特别对苦于流涎的青壮年甚为灵验,试举1例。某女,23岁,自述从小口淡,频频吐涎,白天不自主口水涌动,不吐不快;夜则涎从口出,湿透枕巾而不知;读书时常污书湿纸而自责不已;四处求医,稍好转但无以根除。来诊时视其精神尚可,双目有神,稍瘦,发育正常。说话频吐涎沫,清稀如水,面颜稍白。舌质微红,苔淡白,舌体胖而有齿痕,脉细稍偏数象。问其月经量多,色淡,经期7~10天,常提前,白带清稀;查其以前用药,多为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理中丸等健脾补血之类,便在苓桂术甘汤和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法半夏20g。处方:茯苓15g,桂枝12g,白术12g,炙甘草8g,干姜8g,白芍12g,生地黄15g,川芎12g,当归8g,法半夏20g,黄芪15g,浓煎温服。4剂后自述口淡及口水涌动之感明显减轻;改生地黄为熟地黄,继服7剂,晚上已不湿被,但偶有流涎。再改理中丸合补中益气汤加法半夏20g调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直至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 半夏粉治癫痫

    作者:王玉平;郭杰

    笔者受当地老中医启发,用半夏粉治癫痫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半夏粉制法:秋天采挖鲜半夏若干,浸入冷水中半个月,每日换水1次,去除上浮之泡沫,然后置砂锅内煮沸,立即取出以冷水冲洗淘净,连续煮沸3次,晒干研末后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半夏粉1g。服法:视病情及年龄,每日2~3次,每次1~2粒,连服1~2年。典型病例:林某,男,6岁。1990年5月就诊,患儿2年前吃午饭时突然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约10分钟后清醒。相隔半年又出现上述症状发作,此后每隔6~7天发作1次,经某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癫痫大发作”。间断服用苯妥英钠,未能控制。改用半夏粉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症状轻微,举家甚喜,连续服用2年后痊愈。患者7岁上学,随访6年,癫痫未再发作,且智力发育正常,无其它不良反应。

  • 半夏外用止血生肌祛瘀消瘢

    作者:杨文山

    半夏,味辛,性温。临床多内服用,取其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笔者取生半夏研极细末,密贮,外用治外伤出血、跌打瘀肿、鸡眼胼胝、瘢痕疙瘩,其止血、生肌、祛瘀、消瘢之效卓然,介绍如下。1 外伤出血金某,男,35岁。1996年7月12日初诊。左前臂被利器擦伤,伤口约1.5cm长,渗血不止,外科拟缝合治疗。适逢余在,急取生半夏末撒布伤口,不足2分钟见血止,又撒少许,纱布包,3日换药时见伤口渐合,数日后伤口愈合,疤痕细小。其后外科常用本品于外伤出血,效皆著。2 瘀斑李某某,女,42岁。1995年9月8日初诊。右膝部因跌伤瘀肿4天,经热敷及口服活血药肿渐消而瘀不减,色暗,直径约3.5cm,走路及触压尚痛。用生半夏末,醋调糊,涂敷患处,每日1次。用1日则瘀消近半,共3次则瘀肿已尽。3 瘢痕疙瘩苏某某,女,18岁。1995年7月16日初诊。患者左额因伤留一癍痕疙瘩,约莲子大。用激素局封未效。予取生半夏末、三七末各等分,调匀密贮,每取适量,醋调敷患处,每日1~2次。1月而见消,连用近3月后瘢去肤如常矣。4 鸡眼张某某,女,32岁。1996年10月26日初诊。左大趾一鸡眼有4个月,疼痛足难着履。惧手术切除。嘱其温热水洗净足,泡软其角质,用刀片轻削去上层角质层,取生半夏末撒堆其上,胶布封贴。6天后撕去胶布,鸡眼随之粘落,凹处新肉芽见长,乃单用纱布保护,5天后愈合如常。

  • 半夏治顽固性呃逆效佳

    作者:任丽艳;任义

    笔者用半夏治疗顽固性呃逆24例,效佳。现举2例如下。庞某某,男,56岁。1992年8月4日就诊。患者自述2天前无明显诱因午饭后呃逆阵作,逐渐加重,经当地医院针灸、服中药汤剂后,略有好转,瞬间又作,逐渐加重,呃逆连声,饮食不进,入睡不得,坐卧不安。舌红绛、苔黄腻厚少津,脉弦数。诊为肝郁脾湿,蕴结于中,上逆于咽,呃逆频作。用半夏20g水煎频服,服后症状改善,呃逆间断发作,有时咽干口苦。次日复诊上方加黄连10g,厚朴30g。连服2剂,症状消失。王某某,女,42岁。1997年3月4日就诊。呃逆阵发性频作6年,曾多次治疗,疗效不巩固。每遇精神刺激、情绪紧张或过度疲劳等原因,均可发病,伴纳差、失眠、心烦乏力。舌红绛、苔白腻,脉沉数,左关滑数。此系肝郁气滞,脾湿蕴结,浊气不降反而上逆成呃逆。处方:半夏3g,甘草2g,研面冲服,每日3次。服药4天,症状明显好转。连服8天呃逆止,饮食、睡眠已正常,继服上药10天后停药。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 重用半夏治疗失眠

    作者:马明和

    笔者在临床辨证处方中,重用半夏,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半夏气味辛、平、有毒。能解郁和胃除痰,具有安神定志之妙,临床治疗失眠症,多获良效。如治韩某,女,45岁,工人。因其丈夫检查出重病,以致烦躁不安,彻夜不能入寐1月余。来诊时,自述服西药镇静安眠药,中药汤剂等都无明显效果,仍不能入寐。神志恍惚、心悸、心烦,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滑腻微黄,脉弦滑。综观舌、脉、症,属气郁痰结,胃气不和所致。拟炙法半夏40g,百合15g,合欢花15g,茯苓15g,石菖蒲12g,3剂,水煎服。服后夜能入睡4~5小时,又原方续服2剂,睡眠正常,它症悉除。随访2月,未复发。笔者以重用半夏,治疗失眠30例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并疗效巩固。半夏有毒,用之当慎重,一般治疗失眠多用30~60g方效。法半夏先用净蜂蜜炙后加入它药同煎30分钟,取汁300ml,徐徐咽下,其疗效卓著。治疗失眠,不用大量半夏不易取效。笔者有很多病例都是先用常用量不理想,再加大法半夏用量而获显效的。所以只要认症准确,亦可径用大量,略加炮制,不会有副作用,而且能缩短疗程。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法半夏对中枢神经有良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法半夏用蜜炙后,可去其毒性,保留其功效。本例用法半夏,解郁和胃化痰,配百合性甘微寒,以安神定志,协调脏腑,使阴阳相交合,佐以合欢花、茯苓、石菖蒲,舒郁健脾,化痰安神,使阴阳相交,神安得寐。

  • 阳痿证治琐谈

    作者:赖永德

    1 心肾不交,用巴戟助肾精以达肾气王某某,男,46岁,已婚,工人,1999年9月24日初诊。阳痿8个月。曾经海狗肾、参茸丸及丙酸睾丸素等治疗无效。近月加重,伴阴部湿冷。症见性欲低下,阴茎缩软,抑郁寡欢,心绪烦乱,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口微渴不欲饮,大便时干时稀,舌尖红、中心薄腻苔,脉细数。证属心肾不交,木郁土困,阴阳失衡。治以滋肾降火,平衡阴阳,佐以疏肝健脾。处方:巴戟天30g,山茱萸20g,山药20g,酸枣仁15g,龙眼肉15g,白术10g,香附10g,夏枯草15g,泽泻6g,2剂。服后阳事可兴,且举而坚强,但勃起时间稍短,心烦顿除,精神、饮食、睡眠好转,阴部冷稍减,但湿感未去。原方去白术,加薏苡仁15g。再进5剂后,性生活正常,他症亦除,嘱服中成药逍遥丸、金匮肾气丸月余巩固疗效。

  • 中药治疗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

    作者:何立荣

    1 病例介绍患者宴某某,男,11岁。自3岁起常犯感冒、发烧,常发“肺炎”,痰中带血丝。至6岁时因贫血曾经输血治疗。8岁时曾患“肺脓肿”经治愈。因近两年来反复咳嗽、气喘、痰中带血丝或有陈旧性小血块,于1999年9月赴某医院诊治。该院检查:X线胸片提示双肺间质纤维化;实验室检查:尿分析(-),血红蛋白102g/L,血白细胞11.7×109/L,中性0.60,淋巴0.37,嗜酸性0.03,血小板210×109/L,血沉30mm/h;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谱:ANA(-),DNA(-),RF1∶3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真菌培养(-);BALF细胞分类:大量红细胞,无法计数,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细胞总数增高,吞噬细胞50%,淋巴细胞10%,嗜中性细胞40%,嗜酸性细胞0;结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阴性;毛刷涂片未找到菌丝孢子;抗结核抗体(-);毛刷抗酸杆菌:直接涂片(-);BALF培养:B群溶血性链球菌占60%,后诊断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慢性复发型)。处方强的松、去铁敏治疗。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实验研究概况

    作者:梁毅;陈志雄;丘和明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难治性血液病,属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近10年来有关中医中药与再障的实验研究业已广泛开展,现综述如下。1 在骨髓造血细胞分化、增殖方面的研究再障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的增殖缺陷,而体外培养骨髓造血祖细胞(CFU-GM、CFU-E、BFU-E等)直接反映了机体骨髓的造血状况,尽管近年来较之以往在此方面的研究并无大的进展,但用于反映机体的造血能力,该方面的变化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

  • 118例神经症患者中医五态性格分析

    作者:李雯

    中医把人体看作是阴阳矛盾的统一,是人体保持躯体与心理健康的根本。《素问》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维持,有赖于阴阳的平衡协调。中医以阴阳含量的多少决定性格表现。阳包含兴奋之意,阴包含抑制之意,表明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的相互关系。《内经》按阴阳成分不同将人的气质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等5种类型。五态人的性格表现各不相同,除阴阳和平型以外,其它4型均有偏异之处。神经症患者的发病与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本文就118例4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即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焦虑症,根据阴阳学说进行了价格测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心室扑动、心原性休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病案

    作者:许真真;郭伟聪;陈海清

    1 病历摘要吴某,男,70岁。入院时间:1996年7月24日。主诉:突发心悸8小时伴昏厥1次。现病史:患者于住院前8小时劳作回家后,出现腹痛、腹泻3次,稀便带粘液,恶心呕吐胃内容物7~8次,同时出现心悸、昏厥1次,然后求治于本院急诊科。查体:心率120次/分,血压测不到。拟诊为细菌性痢疾?中毒性休克。急诊科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兑入多巴胺20mg、阿拉明20mg、低分子右旋醣酐500ml等,然后收住本院内一科。发病以来,无畏冷发热,无诉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无下痢赤白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入院时症见:心悸、气促、唇甲稍紫绀,纳少,腹泻带粘液稀便,小便短少。

  • 针刺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欧阳钢;王玲玲;王东岩;卓铁军;申志祥

    我们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应用补肾健骨法,开展了针刺对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研究,在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于1999年1月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正常:>M-1SD;骨量减少:M-1SD~2SD;骨质疏松症:M-2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 针灸治疗精神疾病体会

    作者:丁德正

    笔者师承家学,以中医药为主研治精神疾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之同时,辅用针灸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将针灸辅治精神疾病之点滴经验,简介于下。1 神庭透上星治呆僵神庭、上星俱系督脉经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且行于脊里,上行入脑;故针刺神庭、上星有启阳透脑之功。笔者早年随先父丁浮艇习诊时,常见先父针刺神庭透上星,治疗癫狂病痰阻阳闭性呆惰、僵厥收效甚好。余师承先父之经验,对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亚木僵状态呈呆惰沉闷、面晦肤暗、舌苔灰白滑腻、脉沉滑等痰湿内阻证者,在服涤痰开窍愈呆汤(附方1)之同时,针刺神庭透上星,泻法,刺激强度宜大;另刺丰隆涤痰降浊,刺内关理气达神,均用泻法,针后加灸(艾条灸,下同,灸约3分钟);每日针刺1次,留针2~3小时(下同),每隔30分钟捻针1次(下同)。一般以上述疗法治疗30日左右呆惰明显好转,约60日左右呆去神清。对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状态呈僵厥似绝、肤冷神惨、昏懵不语、脉沉细、舌质淡、苔灰白滑腻等气虚夹痰湿上蒙者,在服益气化痰醒神汤(附方2)之同时,亦针刺神庭透上星,并刺人中以助透脑醒神之力,均用泻法;另针刺足三里、关元,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灸约6分钟),以益气振神、温阳散饮;每日针灸2次,约2~3日僵厥可解。

    关键词: 精神病/针灸疗法
  •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吕爱平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在世界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中医药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其存在的科学价值。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基础理论中的许多概念不清等问题,致使其指导临床的真正意义受到限制。中医学要发展,必须发展其基础理论。而基础理论的发展,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如何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

  • 《中医杂志》稿约

    作者:

    本刊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临床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新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努力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1 本刊论著类栏目设有“学术探讨”、“临证心得”、“当代名医”、“针灸经络”、“临床研究”、“四诊研究”、“证的研究”、“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思路与方法”、“论坛”等;其他栏目设有“专题笔谈”、“病例讨论”、“综述”、“临床报道”、“临床解惑”、“百家园”等。2 对来稿的要求2.1 来稿格式: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如做统计学处理务必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学术探讨”、“临证心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栏目文章一般不超过6000字,“临床报道”、“百家园”等栏目文章不超过2000字。来稿要求字迹清楚、书写规范,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字母大小写、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文稿中所用数字以阿拉伯数字为主。病例介绍,要写清患者姓氏、性别、年龄、初诊日期、主诉、病史、现病症状、检查及化验、诊断、辨证、病机、治法、处方、药名和剂量(×g、×剂)、用法、治疗结果等。2.2 文题及证明: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予说明,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内容。2.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如须更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作者单位,应注明单位名称、科室、地址(××市或县××路××号)、邮编。2.4 摘要: 论著类文章须附中文摘要, 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 (应给出主要数据) 及结论四部分内容, 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2.5 主题词: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主题词,请尽量使用林美兰主编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及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2.6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2.7 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精神,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Hg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2.8 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2.9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 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 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2.10 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对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要有起止页码。例如:  1 汪国华,马进,季适东,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级医刊,1995,30(8):22-25.  2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4-36.  3 董家祥,关仲英,王兆荃,等.重症肝炎的综合基础治疗.见:张定凤主编.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南宁,198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03-212.3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寄送本刊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凡投寄的稿件均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月刊)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2册。4 来稿请寄:北京市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中医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00。请勿寄给个人。

  • 《中医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主任委员: 胡熙明副主任委员: 佘 靖 王永炎 龙致贤 李任先 李炳文 李俊德 任继学 刘敏如 张世臣 陈佑邦 苟生亮房书亭 施 杞 赵藕善 傅世垣 秦双发 殷顺海 费开扬委员: (以姓氏笔划为序)刁跃池 于生龙 马有度 王永炎 王鱼门 王炳岐 王绪鳌 韦贵康 龙济瀛 龙致贤 孙万珍 任继学任德权 刘敏如 许锦柏 李大鹏 李任先 李炳文 李俊德 李益民 李乾构 李惠治 吴以岭 吴炳新张世臣 张华强 张孝娟 张学文 张绚邦 张承烈 陈可冀 陈克正 陈佑邦 陈啸宏 来辉武 佘 靖金树滋 房书亭 苟生亮 周绍明 庞春生 姜正谦 郝 富 赵藕善 施 杞 费开扬 费淳璐 胡志祥胡熙明 秦双发 殷顺海 钱 英 高 德 黄春源 梅国强 傅世垣 詹文涛 翟胜利 蔡剑前 戴锡孟顾问: (以姓氏笔划为序)万友生 王一章 王玉川 王其飞 王雪苔 王绵之 王荣和 邓铁涛 史常永 田景福 关幼波 冯天有刘志明 刘渡舟 米玛益西    何 任 陈彤云 李振华 李顺成 沈自尹 吴咸中 张 琪 张奇文张家庆 周仲瑛  阿不力米提*玉素甫  尚天裕 施奠邦 俞长荣 高辉远 唐由之 黄羡明 康郎腊董建华 焦树德 魏福凯

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