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儿科

中华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중화아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8-1310
  • 国内刊号: 11-21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maped.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锡强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CⅡTA锤头状核酶抑制Jukart细胞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作者:郭荣;邹萍;宋永平;马军;陆华中;曹谊林;童允洁

    目的针对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Ⅱ,人类中亦称HLA-Ⅱ)类抗原介导,而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对MHCⅡ分子的表达起严格且专一性的调控作用,拟通过抗CⅡTA锤头状核酶(ribozyme,Rz)抑制细胞表面MHCⅡ分子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人类CⅡTA基因第134、218、464位点的一组核酶,分别命名为Rz134、Rz218、Rz464.通过体外制备和活性鉴定,筛选出活性较高的核酶--Rz464.将Rz464克隆到含有核糖体内进入位点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载体(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pIRES2-EGFP),简称为pRz464,并稳定转染Jukart细胞株(pRz464-J),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抗原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ⅡTA mRNA水平.结果 pRz464-J与无关核酶组比较,HLA-DR、DP、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73.27%、88.93%、58.82%;同时CⅡTA的诱导性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抗CⅡTA锤头状核酶可抑制CⅡ-AT mRNA的表达,从而阻止其调控的相应基因--MHCⅡ分子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免疫耐受形成及其在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前景中奠定了基础.

  • 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罗芳;黄榕;杨于嘉;余小河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并从预处理后的脑组织氧自由基、细胞因子含量及HSP70表达三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NS组,n=9);(2)感染性脑水肿组(PB组,n=12);(3)溶剂对照组(DMSO组,n=9);(4)热休克预处理组(HS组,n=9);(5)姜黄素预处理组(CUR组,n=13).制备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用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脑组织钠、钾含量;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上清MDA、SOD含量;ELISA测定TNF-α、IL-1β含量及Western印迹方法研究HSP70的表达.结果脑含水量、脑组织钠离子含量、脑组织匀浆上清MDA 含量及TNF-α、IL-1β含量:PB组比NS组增高(P<0.01),HS组、CUR组低于PB组(P<0.01或P<0.05).SOD含量PB组低于NS组(P<0.05),HS组、CUR组高于PB组(P<0.05). Western 印迹分析经图像处理仪扫描显示CUR组、HS组、PB组高于NS组及DMSO组,其中以CUR组高(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具有保护作用,姜黄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抑制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诱导或加强HSP70的表达这三方面均有关.

  • 维生素B2治疗有效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

    作者:梁雁;刘丽;魏虹;罗小平;王慕逖

    目的探讨戊二酸尿症Ⅱ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 Ⅱ,GA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对2例肌无力患儿的尿滤纸片标本进行有机酸分析.确诊为GAⅡ型后,在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VitB2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化及尿有机酸分析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1)两患儿尿滤纸片标本有机酸分析检出大量戊二酸、异戊酰甘氨酸、乙基丙二酸及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等二羧酸,提示为戊二酸尿症Ⅱ型;(2)经饮食控制和VitB2治疗后,2例患儿的肌无力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明显增强,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尿有机酸分析显示上述有机酸的排出量逐步降低、甚至消失,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氨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戊二酸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代谢障碍性疾病.部分本症患儿在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VitB2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白血病巯嘌呤耐受性的关系

    作者:马晓莉;朱平;吴敏媛;李志刚;胡亚美

    目的分析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型对急性白血病(AL)患儿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耐受性的影响,提高患儿对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2种方法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250例健康成人和280例AL患儿TPMT基因第5外显子G238C、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3个多态性位点.详细记录160例患儿6-MP全量治疗时间、减少剂量时间和未治疗时间.结果 280例AL患儿中,10例为TPMT第10外显子A719G杂合变异,变异率为3.6%,未发现纯合变异,变异的等位基因均为TPMT*3C.AL患儿TPMT基因变异的频率和类型与健康成人差异无显著性.在观察的160例患儿中,有28%的患儿未接受6-MP标准剂量、全疗程治疗.其中TPMT野生型者39例,占野生型患儿的26%,杂合型者6例,占杂合型患儿的60% (P=0.03).而且,6/10例TPMT杂合型者和30/150例野生型者减少6-MP的剂量(P=0.009).结论 TPMT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AL患儿6-MP的耐受性有关.TPMT杂合型患儿中不耐受6-MP的比例明显高于TPMT野生型者,必须中断治疗或减少剂量以避免较大毒性反应的发生.提示检测TPMT基因型有利于提高巯嘌呤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朱长连;王小阳;程秀永;邱林;胡生海;杨静丽;徐发林

    目的探讨全身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结扎7日龄Wistar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7.7%氧气60 min制成脑缺氧缺血(HI)模型, 随机分成低温组(30℃, n=18)和常温组(36℃, n=18)给予维持恒定目标温度10 h.在HI后24 h,每组8只取脑进行匀浆用于半胱天冬酶-2, 3(caspase-2, 3)活性测定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查, 其余每组10只在HI 后72 h处死,取脑进行石蜡包埋,冠状切片10 μm用于活性caspase-3, 凋亡诱导因子(AIF), 发夹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HPP)检测凋亡及相关因子,微管相关蛋白-2 (MAP-2) 免疫组化染色用于计算脑梗塞体积和海马CA1神经元丢失, HE染色计算脑损伤积分. 结果常温组在HI后24 h损伤侧大脑半球caspase-2, 3的活性[(27.7±14.7)、(94.9±53.1)pmol/(min*mg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6±0.7)、(12.9±0.5)pmol/(min*mg蛋白)]和低温干预组[(7.9±3.4)、(21.1±18.7)pmol/(min*mg蛋白)],P<0.01;而低温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低温组caspase-3的激活受到明显抑制.免疫组化显示常温组活性caspase-3及AIF的阳性细胞数(中位数148.5; 22/视野)明显高于低温组(中位数48.5; 9/视野) ,P<0.05;反应凋亡的HPP的阳性细胞数在常温组(中位数144/视野)也明显高于低温组(中位数133/视野),P<0.05.低温组脑损伤积分(10.4±2.9)明显低于常温组(14.2±3.5),P<0.05;低温干预组脑梗塞体积及神经元丢失数[( 40.5±34.8)mm3; 25.7±11.5]均明显低于常温组[(73.9±22.4)mm3、37.4±10.6,P<0.05].结论持续10 h全身低温对HI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信号的传导有关.

  • 小儿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未输血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石淑文;宋华;汤永民;徐卫群;方澄清

    患儿,女,14个月,因发热伴面色进行性苍黄4 d入院.入院时体温40℃,呼吸40次/min,心率144次/min,体重10 kg,有流涕及轻咳,尿呈淡红葡萄酒色.精神弱,面色苍黄,咽充血,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稍粗,腹平软,肝肋下2.5 cm,质软,脾肋下1.5 cm,质软.血常规示:Hb 40 g/L, WBC 44.9×109/L,L 0.481,N 0.445,PLT 52×109/L, Ret 0.07.入院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个月前患儿因面色苍黄3个月加重半个月而入院.查体:面色苍黄,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2.5 cm,脾肋下未及.血Hb 61 g/L, Ret 0.186.查血型为O型Rh阳性;Coombs试验直接和间接均阳性.入院后准备予输洗涤红细胞1个单位,但因交叉配血不成功而未能输注.经口服泼尼松5 mg,每日3次,治疗6 d后血Hb上升至77 g/L,Ret降至0.078,随后出院.出院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门诊随访期间患儿病情稳定, Hb逐渐上升并稳定在11~13 g/L左右, Ret低降至0.02~0.03.泼尼松治疗4个月后复查 Coombs试验直接和间接仍阳性.泼尼松逐渐减量但一直未停用.

  • 新生儿心房扑动一例

    作者:孙革;李萌霞;陈怡

    患儿女,第1胎第1产,孕37+周, 因母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心动过速(190~ 200次/min),考虑胎儿宫内窘迫行急诊剖宫产娩出.羊水清,Apgar评分1min 9分, 5 min 10分.出生体重3 kg,生后吃奶可,哭声响,无明显烦躁,无气促、青紫,无呕吐.

  •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丽杰;袁壮;刘春峰;闫翠芝;赵光侠

    患儿女,4岁,因"发热,咳嗽6 d,加重伴发绀、呼吸困难2 d"入院.体检:体温38.4℃,脉搏198次/min,呼吸70次/min,血压测不出,血氧饱和度0.88.神志清,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全身皮肤明显花纹,躯干部密集猩红热样皮疹,鼻翼扇动,双肺闻及中小湿啰音,以左肺底为甚.

  • 新生儿乳糜胸一例

    作者:苏卫东;邓秀睿;包曼华

    患儿男,7 d.因气促、发绀1 d入院.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Apger评分9分,出生体重3 600 g,生后第6天发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查体: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两肺闻及湿性啰音,左侧呼吸音明显低下,叩浊,心音响,律齐.胸片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胸腔穿刺为淡黄色均匀液体.

  • 新生儿川崎病一例

    作者:孙正芸;魏朝霞

    患儿男,生后30 min,因自主呼吸差、气管插管气囊辅助呼吸30 min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因羊水过多,羊水穿刺为Ⅱ度污染,胎龄36周,剖宫产娩出,出生时羊水Ⅲ度污染,全身较多胎粪, Apgar评分1 min 5分.体检:T 36.7℃,P 142次/min,R 20次/min,体重4.4 kg.反应差,哭声不连续,皮肤苍白,前囟平坦,三凹征(+),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心律齐,心音稍低钝,肝右肋下3 cm,质稍钝,四肢肌张力低,动作少,原始反射消失.第1胎因B超提示羊水过多,消化道畸形,于胎龄36周行人工流产术.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者:赵慧萍;蔡艺;汤建国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 是一种"以持续性的部分上呼吸道阻塞和(或)间歇性的完全阻塞(阻塞性呼吸暂停)打乱正常睡眠通气和睡眠方式为特征的睡眠呼吸疾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习惯性打鼾、睡眠障碍、白日嗜睡、行为障碍等.它能够导致患儿出现行为认知障碍、生长迟缓、夜间遗尿,甚至出现系统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目前在我国该病正逐步引起广泛重视.现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急性白血病肺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潇滨;胡宛如;郭承吉;孙志刚;王敏

    已有研究表明,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 LRP)与白血病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3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LRP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的意义.

  • 血液灌流对毒鼠强中毒预后的影响

    作者:崔法新;崔静;王灿东

    毒鼠强是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灭鼠剂,毒性强、降解慢,可引起二次中毒,急性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对神经系统创伤大.我们对2001年1月~10月收治的17例误服毒鼠强患儿采用血液灌流(HP)方法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小儿毒鼠强中毒54例临床分析

    作者:姬景堂;田学勤

    毒鼠强是一种神经毒性杀鼠剂,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救治方法,我们于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对我院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吴南海;栾佐;杨平地;徐世侠;黄宁;黄友章;龚小军;屈素清;胡晓红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由造血干细胞突变而引起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以骨髓无效造血、三系细胞减少和形态异常为特征.近年来,随着对MDS认识的深入及诊断标准的完善,儿童患者有增多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MDS的治疗也进行了各种探索,但迄今为止MDS的疗效仍不能让人满意.我们近为1例MDS患儿进行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嘉兴市57 292例围产新生儿先天性畸形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作者:杨江帆;林春兰;杨戎威;李炜;潘未未;屈华芳;盛曙君;何缦;黄华飞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窒息、早产、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先天性畸形成为新生儿首位死亡原因[1].本研究对1990~2002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7 292例活产婴儿7 d内先天性畸形死亡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黄德珉;童笑梅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在住院新生儿中,感染性疾病一直居首位,现在以非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后合并症和早产儿及其并发症居前三位.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也有较大改变,过去常见的新生儿肺炎、脐炎、脓疱病、败血症已不多见,宫内感染和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且在诊断治疗方面都增加了难度,各医院间发病情况差别较大,也存在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

  •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编者按自1986年杭州新生儿会制定"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以来,病原学及耐药性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诊断技术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对其治疗的规范化提出建议.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以往一直是指致病菌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内并生长繁殖而造成全身各系统中毒表现.但第15版及2000年出版的16版Nelson教科书将真菌、病毒及原虫均已列入病原体内,全国高等医药院校5年制、7年制<儿科学>教材均接受这一观念.但狭义的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 或septicemia)仍是指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neonatal bacterial sepsis),故本诊疗方案只讨论这部分内容.

  • 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邵肖梅

    感染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和疾病流行,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人们在肯定抗生素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意识到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苦果,如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的毒副反应、以及医疗费用增加等,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进展(三)

    作者:李万镇

    特殊临床情况下快速心律失常的处理一、先天性心脏病[30]有数种先天性心脏病可在病程晚期发生猝死,特别是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瓣狭窄与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等.其中法洛四联症是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 巨细胞病毒和人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的诊治进展

    作者:吴婉芳

    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TORCH感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现仅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和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 B19)宫内感染的某些方面,提出以下意见供同道参考.

  • 2003年全国新生儿感染暨危重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叶鸿瑁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共同举办的2003年全国新生儿感染暨危重病学术会议,于2003年8月17~20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293篇,参加会议代表215人.会议专题讲座8篇,大会发言47篇.

  • 早期血滤对内毒素血症猪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弢;吴燕祥;杨智勇;陶京;顾燕

    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称脓毒症.内毒素是脓毒症的主要促发剂,可促发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破坏促/抗炎因子平衡,造成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因此,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是脓毒症早期治疗的重要环节.2002年3月至2002年9月,我们通过早期血滤(hemofiltration,HF)清除内毒素血症猪血浆中过多的TNF-α和IL-1β,尽量保留IL-10,力求恢复促/抗炎平衡,以评价HF对脓毒症的疗效.

  • 缺氧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脑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

    作者:郑湘榕;杨于嘉;贾延劼;刘杰波

    经缺氧预处理( HPC)的脑组织能对随后的严重缺氧缺血耐受性明显增强.离体研究表明[1],HPC可以增强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耐缺氧能力,同时可以减少缺氧-复氧后的神经元凋亡;整体动物研究表明,新生大鼠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随后严重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2],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能是HPC过程适应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缺氧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介质.为此,我们推测,HPC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诱导的凋亡有关.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3],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HIF-1α基因表达改变可能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那么,新生大鼠HPC是否可以减少缺氧缺血后HIF-1α的表达,减少其后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Ninteen KD interacting protein 3 (NiP3)的转录,从而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的神经元凋亡?

  • 通过临床评估早期诊断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初步探讨

    作者:祁俊明;丁国芳

    目的探讨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评分的方法判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现行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A组)及对照组(B组),按照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及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综合性评分,并以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进行对照,分别对组间及组内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4 h A组评分大于B组,两组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效抗生素治疗后A组与B组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中≥11分者在抗生素治疗后评分下降,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1分者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现行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标准,对早产儿及胎龄小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不敏感.结论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临床综合评分,有利于判断患儿感染的可能性,并可监测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

  • 宫内大肠杆菌感染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俞惠民;袁天明;汤宏峰;李建平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GFAP mRNA和白介素-1β mRNA(IL-1β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mRNA)在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建立宫内大肠杆菌感染的大鼠模型,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新生1、3、7日龄大鼠脑白质组织病理特点和GFAP表达变化以及RT-PCR法检测GFAP mRNA、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宫内感染后7日龄大鼠脑白质病理改变包括脑白质染色淡,结构疏松等.感染组7日龄大鼠GFAP阳性细胞数在脑室旁白质和海马区明显多于对照组(脑室旁白质9.73±3.55 vs 5.67±1.90,P<0.05;海马7.81±3.61 vs 2.16±1.11,P<0.05);在胼胝体区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感染组1、3日龄大鼠GFAP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日龄0.25±0.07 vs 0.15±0.08,P<0.05;3日龄0.50±0.09 vs 0.39±0.08,P<0.05);而7日龄大鼠GFAP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感染组1日龄大鼠IL-1β mRNA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 mRNA:0.83±0.19 vs 0.50±0.30,P<0.05;TNF-α mRNA:0.74±0.30 vs 0.30±0.20,P<0.05).3、7日龄大鼠IL-1β mRNA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宫内感染能够导致新生大鼠的脑白质损伤,IL-1β和TNF-α可能参与了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研究

    作者:陈昌辉;叶长宁;李茂军;毛晓兰;邱练芬;赖德明;阳倩;何海兰;陈丽娜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1例肺炎患儿血中8型常见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及其亚类、IgA、IgM),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对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同期非肺炎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结果⑴肺炎组111例患儿血清中,特异性IgM阳性40例(36.0%);对照组30例的血清中,特异性IgM检测均阴性.病毒及支原体感染23例(20.7%),细菌感染45例(40.5%),病毒及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17例(15.3%),其他不明病原感染26例(23.4%).⑵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气促、发绀,其次是咳嗽、呛奶、肺部啰音、三凹征;X线检查以纹理模糊、纹理增多增粗、斑片影多见.⑶免疫学检查中,肺炎组CD3、CD4细胞数小于对照组(P<0.05),IgA、IgM含量大于对照组(P<0.05).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组IgA含量大于其他不明病原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IgM含量大于对照组(P<0.05).CD8、CD4/CD8、IgG、IgG1-4在肺炎组与对照组、各感染组两两间、各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包括病毒及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病毒及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和其他不明病原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依据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难以做出病因学诊断.免疫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D3、CD4受抑制,以细菌感染的作用明显.

  • 主题词索引

    作者:

    关键词:
  • 著者索引

    作者:

    关键词:
中华儿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6 06
1992 04
1991 01 02 03
198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