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医正骨杂志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杂志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의정골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015
  • 国内刊号: 41-11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维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医源性因素

    作者:沙宇;王必胜;车向东;卢正楷;贺毅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医源性因素.方法: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256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122例156膝,女134例186膝.年龄46 ~78岁,中位数69岁.双侧膝关节置换8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170例.原发病:骨性关节炎212例,类风湿关节炎26例,痛风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程度:0°~ 10°者161例,11°~20°者49例,21°~90°者29例,其中僵硬膝关节18例,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5°~55°;术前膝关节无屈曲畸形17例.合并症:膝内翻畸形189例,内翻畸形6°~ 20°,中位数13°;膝外翻畸形21例,外翻畸形6°~11°,中位数9°;抑郁症3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膝关节活动范围、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6例患者手术时间80~156 min,中位数89 min.术后引流量492 ~932 mL,中位数532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中位数30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 ~60°者11例14膝,61°~95°者23例35膝,96°~135°者222例293膝.161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8±3.6)分升至术后(94.8±2.4)分,4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5±3.9)分升至术后(93.2±2.7)分,2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2.7±5.2)分升至术后(85.1±4.3)分,17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0.2±4.6)分升至术后(96.8±2.7)分.26例37膝表现为5° ~20°的伸膝迟滞.7例9膝出现切口感染,但感染未波及关节腔;2膝经换药后切口愈合,5膝行扩创缝合术后切口愈合,2膝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切口愈合.结论:不恰当的手术技术、假体选择、术后制动、患者选择及不系统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均会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应注意避免这些医源性因素.

  • 克氏针撬拨担撑配合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康汇;余斌;王涛;廖永华

    目的:观察克氏针撬拨担撑配合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1月,采用克氏针撬拨担撑配合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22~ 57岁,中位数32岁.按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分型:Ⅱ型40例,Ⅲ型9例.合并伤:侧副韧带损伤12例,半月板损伤23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7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2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50个月,中位数2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中位数6个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6例,可4例.结论:采用克氏针撬拨担撑配合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植骨量少、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作者:蒲超;朱红;唐付林;王胜涛

    目的:观察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7~76岁,中位数52岁.左侧12例,右侧7例.肱骨中上段骨折2例,肱骨中段骨折7例,肱骨中下段骨折10例.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就诊时间30 min至4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中位数7个月.小夹板固定时间4~8周,中位数6周.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6 ~15周,中位数8周.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肱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11例,好转8例.结论:采用分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作者:袁荣霞;虞亚明;陈启仪;任贵阳;史梦龙;董霞

    目的:探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患者59例,男21例,女38例.年龄45~ 85岁,中位数65岁.内收型18例,外展型27例,后伸型14例.受伤原因:跌倒伤47例,车祸伤12例.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均无严重内科疾病.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中位数8个月.1例复位10 d后骨折端移位,经重新复位及药物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疗效较差;1例大结节骨折复位后移位>1 cm,改为手术治疗.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15例,良37例,可5例,差2例.结论: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外固定稳固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孝辉;赵祚塨;姚俊娜

    目的:观察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采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6~ 82岁,中位数36岁.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5例,小腿上段前方软组织缺损10例.合并伤:开放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8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软组织缺损伴骨和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5 cm至15 cm ×9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3个月,中位数15个月.1例皮瓣术后2d出现皮下水疱,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皮瓣受区外观臃肿,于术后6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外观改善.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供区外观满意,无疼痛及功能障碍.结论:采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掌骨1/4管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

    作者:华仲森;陆建民;谢金兔

    目的:探讨肩胛骨外侧入路掌骨1/4管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采用肩胛骨外侧入路掌骨1/4管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6 ~56岁,中位数33.5岁;左侧11例,右侧9例.Hardegger肩胛骨骨折分型:肩胛体部骨折14例,其中合并肩胛冈骨折4例;肩胛颈部骨折6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合并锁骨骨折2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例,合并脊柱骨折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h至7d,中位数3.5d.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5.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0周,中位数8.5周;参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5例,可2例.无钢板断裂、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肩胛骨外侧入路掌骨1/4管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切口小,损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玉峰;王龙强;倪伦;张芳

    目的:观察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30岁.示指指腹软组织缺损6例,示指指背软组织缺损4例,中指指腹软组织缺损3例,中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腹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小指指腹软组织缺损1例.合并肌腱损伤、骨折13例.手指皮肤缺损面积3.0 cm ×2.0 cm至6.0cm×3.5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第2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0例,其中6例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4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3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8例,其中3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环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4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软组织缺损2例.1例皮瓣在术后20 h出现明显肿胀,皮瓣远端出现皮下瘀血、水疱等,给予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处理后,症状改善,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20例患者中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 ~4年,中位数2年;4例失访.2例术后出现手指活动受限,行肌腱松解术后,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均红润、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两点分辨觉距离18~40 mm.结论: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成活率高、皮瓣外观好等优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作者:王祝民;马秉珺;江龙河

    目的:探讨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4~8岁,中位数5.5岁;左侧5例,右侧3例;累及胫骨中1/3者3例,累及胫骨中、下1/3交界处者4例,累及胫骨下1/3者1例.首次来诊者3例,外院手术失败后来诊者5例.按Boyd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1例;按胫骨形态分型:假关节型3例,囊肿型2例,弯曲型3例.结果: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中位数4.5年.8例患者骨折均于术后3~9个月骨性愈合.2例术后出现肢体短缩畸形,行Ilizarov环形外国定支架固定加胫骨近端截骨牵张术,术后肢体长度恢复.所有患者移植腓骨均增粗且直径接近于健侧胫骨,下肢行走和负重功能基本恢复,均能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甚至体育锻炼.所有患者供区踝关节均无外翻畸形及异常活动.结论: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有效方法.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王淑琴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对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18例儿童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中位数11个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弹性、外形均良好;切口均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供区组织恢复良好,无任何功能障碍;踝关节功能恢复至术前正常状态.2例术后第7天出现皮瓣远端边缘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后基础护理、受区皮瓣重点护理,是保证皮瓣成活、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 颈椎骨折后截瘫合并高热的护理

    作者:刘平;闫慧;易玲;张洋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后截瘫合并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基础护理、降温、预防感染和饮食护理等措施,对7例颈椎骨折后截瘫合并高热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本组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8 ~60岁,中位数36岁;均于截瘫1~7d后出现高热,体温39.2~39.7℃者3例,40~40.3℃者4例.护理后观察降温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2~37 d,中位数25 d.1例患者失访,其余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护理后患者体温37.2 ~37.4℃者3例,37.5℃者3例,37.7℃者1例.1例患者入院时存在浅Ⅱ度压疮,经烤灯局部照射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有助于缓解颈椎骨折后截瘫患者的高热,预防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 208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姬艳波;韩宏妮;陈立忠;王海燕

    目的:观察208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60岁,中位数46.5岁;病程3d至5年,中位数3.5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中医辨证均为湿热蕴结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208痛风合剂1号口服及外敷患处治疗;对照组27例,口服秋水仙碱片及依托考昔片治疗;两组均治疗7d.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中医辨证均为痰浊阻滞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口服208痛风合剂2号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苯溴马隆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0 d.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项化验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7d后,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2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3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1,P=0.178).治疗组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腹泻2例,呕吐2例,皮疹2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组患者血尿酸[(375.69±110.99) μmol·L-1]、C反应蛋白[(35.61±18.67)mg· L-1]、血沉[(23.12±15.83)mm·h-1]均较治疗前[(474.05±89.67) μmol·L-、(60.46±13.99) mg·L-1、(39.67±16.46)mm·h-1]降低(t=6.256,P=0.000;t=6.119,P=0.000;t=4.163,P=0.001),尿液pH值(6.13±0.44)较治疗前(5.81±0.39)升高(t=3.126,P=0.004);血肌酐[(98.62±17.37)μmol·L-1]、血尿素氮[(4.84±1.49) mmol·L-]与治疗前[(99.13±11.81)μmol·L-1、(5.44±0.99) mmol·L-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P=0.912;t=1.927,P=0.073).对照组患者血尿酸[(380.41±116.78) μmol·L-1]、C反应蛋白[(37.16±19.11)mg·L-1]、血沉[(24.73±17.13)mm·h-1]均较治疗前[(469.85±90.21) μmol·L-1]、C反应蛋白[(61.06±12.14)mg·L-1]、血沉[(38.97±17.58)mm· h-1]降低(t=5.065,P=0.000;t =5.487,P=0.000;=3.015,P=0.005);血肌酐[(97.98±20.14) μmol·L-1]、血尿素氮[(4.95±1.62) mmol·L-1]、尿液pH值(6.02±0.51)与治疗前[(98.97±12.45) μmol·L-、(5.29±1.12)mmol·L-1、(5.80±0.4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0,P=0.989;t =0.897,P=0.432;t=1.730,P=0.122).2组间治疗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219,P =0.797;t =0.317,P =0.657;t =0.377,P =0.698;t =0.132,P =0.845;t=0.274,P =0.765;t =0.897,P=0.301).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20 d后,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3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9,P=0.903).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疹2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3).治疗组血尿酸[(385.60±128.35) μmol·L-1]、C反应蛋白[(20.75±14.97)mg· L-1]、血沉[(37.80±13.50)mm·h-1]、血尿素氮[(3.54±0.65)mmol·L-1]均较治疗前[(537.42±122.88) μmol·L-1、(32.67±10.78) mg·L-1、(52.13±10.18)mm·h-1、(4.44±1.32) mmol·L-1]降低,尿液pH值(6.15±0.45)较治疗前(5.79±0.4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7,P=0.000;t=3.930,P=0.001;t=5.155,P=0.000;t =3.721,P=0.001;t=3.577,P=0.001);血肌酐[(93.80±26.02)μmol·L-1]与治疗前[(97.44±20.52) μ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0.499).对照组血尿酸[(390.30±131.16)μmol· L-1]、C反应蛋白[(21.05±15.81)mg· L-1]、血沉[(39.01±14.62)mm·h-1]均较治疗前[(531.23±127.36) μmol·L-1、(31.89±11.66)mg·L-1、(51.67±12.31) mm·h-1]降低,尿液pH值(6.10±0.49)较治疗前(5.89±0.4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0,P=0.001;t=3.593,P=0.001;=4.357,P=0.001;t=2.087,P=0.047);血肌酐[(96.15 ±25.66) μmol·L-1]、血尿素氮[(3.98±1.01)mmol·L-1]与治疗前[(98.07±21.54) μmol·L-1、(4.39±1.41)mmol· L-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33,P=0.801;t=1.637,P=0.100).2组间治疗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54,P=0.833;=0.083,P=0.988;=0.365,P=0.732;t=0.386,P=0.623;t=1.559,P=0.193;t =0.451,P=0.601).结论:采用208痛风合剂分期论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运动疗法联合强骨饮口服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孙国丽;倪力刚;史晓林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强骨饮口服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60~89岁,中位数70.5岁.对照组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61~87岁,中位数69.5岁.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强骨饮口服综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骨密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治疗组术后下床时间为35~60 d,中位数47.5 d;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为50~80 d,中位数65.5 d,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t=-8.900,P=0.000).骨折均愈合;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中位数3.5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6.5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9.207,P=0.000).治疗组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半个月后切口愈合.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经过换药及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切口愈合;肺部感染2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泌尿系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转入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41,P=0.072).术前2组患者骨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 =0.294);术后1年,治疗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2.607,P=0.012);2组患者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13.639,P =0.000).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评价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优20例,良8例,可4例;对照组优13例,良5例,可1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317,P=0.021).结论:在转子间骨折的术后康复中应用运动疗法联合强骨饮口服,可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患者下地时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比单纯运动康复治疗疗效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 间断横褥式缝合对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刘志久;袁光辉

    目的:探讨间断横褥式缝合对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共92例107足,男86例,女6例.年龄17~ 66岁,中位数3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12d,中位数9.5d.其中采用间断横褥式缝合者55例63足(Ⅰ组),采用分层缝合者37例44足(Ⅱ组).分别统计2组患者术后切口及周围张力性水疱、切口皮缘坏死、缝线切割皮缘、钢板外露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术后3足出现切口部位张力性水疱,1足发生切口部位皮缘坏死,换药后痊愈;Ⅱ组术后4足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痊愈;3足同时发生张力性水疱、切口皮缘坏死及缝线切割皮缘,经换药后痊愈;2足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痊愈;1足出现钢板外露,经皮瓣转移后痊愈.2组患者张力性水疱、缝线切割皮缘及钢板外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17,P=0.366;P =0.067;P =0.411);Ⅱ组切口皮缘坏死及切口并发症总体发生率高于Ⅰ组(x2 =5.751,P=0.017;x2 =6.111,P=0.013).结论:间断横褥式缝合可以降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文辉;董伊隆;姜刚毅;张力成

    下胫腓联合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临床医生常忽视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及对踝部损伤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从下胫腓联合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胡利荣;张宏霞;杨光钊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2~65岁,中位数45岁.病程1~20个月,中位数7个月.局部疼痛者12例,触及软组织肿块者3例.1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源性14例,T细胞源性1例.结果:①病变部位.病灶位于骨盆者6例、脊柱5例、胸骨2例、股骨2例.②CT表现.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片状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边界不清,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未见骨质硬化改变;浸润型骨质破坏4例,病变区骨皮质较完整,无骨质缺损,骨髓腔内有轻微溶骨性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区与增生、硬化相互混杂,呈不均匀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死骨;囊状膨胀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连续.2例出现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葱皮样改变.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影,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③MRI表现.12例患者行MRI平扫,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均见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片状异常信号.与正常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0例,其中信号不均匀8例,呈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腔均为高信号.12例患者的MRI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局限在骨质破坏区旁,10例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7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3例,中等强化4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 不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坏死区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方斌;何伟;展磊;张庆文;魏秋实;陈镇秋;陈鹏;张美超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范围对坏死区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虚拟人男1号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建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50%和60%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对上述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施以1 440N、2400 N、4200 N载荷,根据不同载荷及坏死范围,共设置9个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测定坏死区表面和底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峰值,并分析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结果:①股骨头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应力分布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表面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外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股骨头坏死表面范围超过了股骨头承重面,二者应力分布类似,股骨头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后外侧,坏死股骨头表面后方出现多点、多区的应力集中,前外侧则出现1条相对于周围应力增高的应力带.②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底部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以外侧、后侧为主,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不同载荷下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类似,外侧及后侧存在明显的多点、多区应力增高,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坏死区基底部的外侧,基底部前方存在散点应力增高区.③股骨头坏死区表面与底部的峰值应力.股骨头坏死区底部的应力明显较股骨头坏死区表面高;在4 200 N载荷作用下不同坏死范围的3种模型及2400N载荷作用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的坏死模型的坏死区底部的峰值应力(0.992 MPa、0.685 MPa、0.692 MPa、0.567 MPa)均超过坏死骨组织的临界应力(0.55 MPa).④不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9个坏死股骨头模型仅坏死区底部峰值应力点及附近小部分区域超过临界应力,其余大部分区域均未超过临界应力,即所有模型中坏死组织仅发生应力代偿不全性微骨折.结论:坏死范围影响股骨头坏死区的应力分布;坏死区底部的应力高于坏死区表面;应力峰值超过临界值时出现软骨下深部松质骨微骨折,是导致股骨头塌陷的直接原因.

  • 黄芪甲苷对人膝骨关节炎退变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书龙;姜宏;汤晓晨;孟祥奇;龚正丰;王拥军;莫文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人膝骨关节炎退变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进行细胞培养,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分离传代后取第3代细胞,通过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软骨细胞鉴定,并进行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软骨细胞退变情况后将其分为6组,A组不进行干预;B组加入25 mmol·L-1黄芪甲苷;C组加入50 mmol·L-黄芪甲苷;D组加入75 mmol·L-1黄芪甲苷;E组加入100 mmol·L-黄芪甲苷;F组加入500 mmol·L-1黄芪甲苷.分别于培养开始后4h、8h、24 h、48 h、72 h5个时间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退变软骨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①形态观察.原代细胞中梭形细胞和多角形细胞并存,细胞核偏于细胞的一侧而贴近细胞膜,细胞纤丝较长.HE染色细胞质为红色,胞膜呈蓝色;甲苯胺蓝染色细胞质和胞膜均呈深蓝色;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为绿色荧光,细胞核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复染,在不同波段荧光激发下,胞浆和胞膜可见清晰绿色荧光,细胞核区域未见明显绿色荧光,证明培养细胞表达特征性基因Ⅱ型胶原,主要分布在胞浆和细胞膜上,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清晰绿色荧光,软骨细胞以多角形多见.②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表达.不同时间点间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表达水平有差异(F=11.027,P=0.000);不同组间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表达水平有差异(F=102.345,P=0.000),A组高于B组、C组、D组、E组(P=0.000;P=0.000;P=0.000;P=0.000),F组高于A组、B组、C组、D组、E组(P =0.009;P=0.000;P=0.000;P=0.000;P=0.000);时间因素和组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8.258,P=0.000).③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表达.不同时间点间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表达水平有差异(F=12.316,P=0.000);不同组间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表达水平有差异(F =66.112,P=0.000),A组高于B组、C组、D组、E组(P=0.008;P=0.000;P=0.000;P =0.000),F组高于A组、B组、C组、D组、E组(P=0.000;P =0.000;P=0.000;P=0.000;P=0.000);时间因素和组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4.846,P=0.000).结论:低浓度的黄芪甲苷能通过抑制退变软骨细胞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延缓软骨细胞退变;浓度过高则会促进退变软骨细胞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加速软骨细胞退变.

  •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余占洪;苏厂尧;余颖锋;曾兴栋;李素香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6例,女40例.年龄49~83岁,中位数69岁.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1型15例,A2.1型11例,A2.2型27例,A2.3型16例,A3.2型6例,A3.3型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2 h至8d,中位数2.5d.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1例骨折获得愈合;15例内固定手术失败,其中螺钉松动、退出10例,断钉2例,股骨头切割3例.10例螺钉松动、退出者骨折延迟愈合,髋关节屈伸功能受限,不能早期负重及下床活动,其中3例在术后1年死亡,其余7例自主生活能力缺失;2例断钉及3例股骨头切割者因术后长期疼痛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按照Merled' 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3例,良35例,中13例,差15例.结论:除患者自身骨质量较差外,骨折复位不满意、骨折粉碎较严重、内固定安装位置不恰当也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 反Hill-Sachs损伤1例

    作者:魏志勇;李铭雄;吴天然

    患者,男,34岁,因中暑发热后出现抽搐,之后即感右肩部肿痛,中暑在外院治疗后痊愈,但右肩部仍肿痛,肩部X线片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推拿、拔罐等治疗后,右肩部肿痛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肩部稍肿胀,未见"方肩"畸形,局部压痛,右肩后方可触及脱出的肱骨头,关节腔空虚感,右肩关节外旋、外展活动受限,Dugas征阴性,其余关节活动正常,肢端感觉、血供正常.

  • 软组织痛的诊治现状

    作者:李义凯

    疼痛是软组织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药物、针灸、推拿和拔罐疗法是非手术治疗软组织痛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各种软组织痛的新疗法相继涌现,但由于缺乏相关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支持,一些疗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价值还存在质疑,因此规范各类疗法的临床应用是软组织痛治疗的当务之急.临床医生应牢固掌握软组织痛的相关解剖学知识,熟练掌握软组织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严格把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熟知其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致痛机制的研究,是软组织痛研究的重点.

  • 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二)

    作者: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郭珈宜;张冀东

    筋骨互用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筋与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保持着动态平衡;在病理上互相影响,筋骨失衡是伤科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互用平衡论的核心是重视人体筋与骨的关系,强调筋与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本文从筋与骨的动态平衡关系、筋骨失衡是伤科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互用平衡论在伤科辨证论治中的指导作用、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 痛区肌肉附着处压痛点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

    作者:杨翊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属中医学经筋病症的范畴,在现代软组织解剖学知识指导下,采用痛区肌肉附着处压痛点局部取穴针刺治疗,疗效满意,且取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痛区肌肉附着处压痛点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腰腿痛所依据的局部经筋失衡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并不相悖,与现代软组织损伤理论相符.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肩背肌筋膜炎65例

    作者:何继勇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肩背肌筋膜炎患者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2~18岁,中位数15岁;病程1~6个月,中位数3个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治愈38例,好转24例,未愈3例.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肩背肌筋膜炎疗效可靠,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是穴注药配合无痛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

    作者:杨冬青;任黎栋;李琴

    目的:观察阿是穴注药配合无痛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阿是穴注药配合无痛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45~ 65岁,中位数54岁.左肩24例,右肩36例.病程1~18个月,中位数5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时间6~14 d.治疗2周后按照自拟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51例,显效6例,好转3例.结论:阿是穴注药配合无痛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 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井夫杰;张静;周胜红;井夫士

    目的:观察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5 ~ 60岁,中位数47.5岁.病程2~49周,中位数14.5周.治疗组采用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整脊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分方法及Bobor's法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疗效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结果:①总体疗效.治疗组治愈47例,好转13例;对照组治愈31例,好转29例;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U=3.050,P=0.002).②疗效评分.治疗前治疗组疗效评分(13.93±2.14)分,对照组疗效评分(14.07±2.19)分;治疗后治疗组疗效评分(28.44±1.52)分,对照组疗效评分(24.34±2.20)分;治疗前2组患者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723);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评分均增加(t=42.819,P=0.000;t=25.627,P=0.000),治疗组增加更明显(t=15.898,P=0.000).③颈椎生理曲度.治疗前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2.72±1.60)mm,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2.64±1.34) mm;治疗后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4.30±1.23)mm,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3.55±1.82)mm;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7,P=0.767);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均改善(t=6.064,P=0.000;t=3.119,P=0.002),治疗组改善更明显(t=15.041,P=0.000).结论:整脊推拿配合导引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颈椎生理曲度,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

    作者:孙勇;唐开军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采用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患者42例,男36例,女6例.年龄16 ~52岁,中位数45岁.左侧19例,右侧23例.病程0.5h至7d,中位数16 h.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针眼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急性腰扭伤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32例,显效7例,好转3例.结论:采用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冻结肩

    作者:王凯利;万家兴;李萍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冻结肩患者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45~60岁,中位数52岁.病程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治疗后观察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所有患者肩关节疼痛均缓解,肩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按照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6例,良59例,差3例.结论:采用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冻结肩,能明显改善和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正骨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