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医正骨杂志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杂志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의정골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015
  • 国内刊号: 41-11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维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周炎

    作者:张军;焦权明;王庆甫;赵忠民;侯进财;唐杰;韩磊;黄沪;董兆辉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先将92例肩周炎患者通过经肌间沟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然后依次采用仰卧上举扳法、仰卧斜上扳法及侧卧背伸推扳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采用杨树萱制定的肩关节活动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2周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增加(t=-50.349,P=0.000),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减少(t=24.145,p=0.0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减轻患肩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张永平;王国平;廖旭昱;周雷杰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2月,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52例134椎,观察术后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6个月,中位数11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5.9 ~8.5(中位数7.2)分,术后2d降至0.4 ~5(中位数2.8)分;术后1周,患者均可下床行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7椎,渗漏至椎体前方1例2椎,从椎体侧方外溢1例2椎,渗漏至椎间隙1例3椎,但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无椎管内渗漏及肺栓塞发生;术后2个月邻近椎体骨折1例,经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后骨折愈合.结论:影像检查指导下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穿刺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 推拿治疗颈部伤筋300例

    作者:吴华军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颈部伤筋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颈部伤筋患者300例;年龄10 ~79岁,中位数37岁.颈椎间盘突出者100例,落枕者44例,颈椎骨质增生者72例,前斜角肌综合征者40例,颈部肌肉劳损者24例,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者20例.结果:治愈244例,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6.7%.结论:推拿治疗颈部伤筋,具有操作简便、针对性强、疗程短、疗效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推拿 脊柱 颈痛
  • 微针刀结合动态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贤华;项娟萍;叶娜莎;卢俊;梅小峰

    目的:观察微针刀结合动态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运用微针刀结合动态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19 ~52岁,中位数39岁.X践检查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者30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者43例,项韧带钙化者9例.结果:治愈35例,好转36例,未愈5例.结论:微针刀结合动态牵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疗程短等优点,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作者:方军;张凤清;李婷洁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64例,其中男55例,女9例.年龄21~48岁,中位数32岁.病程1d至13个月,中位数5.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局部肌肉紧张、痉挛、胸椎棘突压痛、叩痛或棘突旁压痛,棘突偏离后正中线或隆起,椎旁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物;X线片可见部分棘突侧偏改变.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王均云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痊愈62例,好转2例.结论:中医正骨复位手法通过纠正错位的小关节恢复脊柱的内外力学平衡,可明显减轻或消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针拨法治疗成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作者:景雅仙

    目的:观察针拨法治疗成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针拨法治疗成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356例;男58例,女298例;拇指189例,环指95例,中指56例,食指16例.根据Quinnell分级法:3级269例,4级87例.术后观察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中位数13个月.复发5例,再次经针拨法治疗后治愈.按照《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评定疗效,本组治愈228例,好转126例,未愈2例.结论:采用针拨法治疗成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创伤小、见效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痛苦小等优点,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扳机指症 针拨法
  • 锁骨钩板内固定致肩撞击综合征7例

    作者:李志全

    目的:探讨采用锁骨钩板内固定引起肩撞击综合征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锁骨钓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患者26例,另19例,女7例;年龄18 ~57岁,中位数34岁.9例锁骨远端骨折者均为NeerⅡ型,其中冻结肩患者1例.17例肩锁关节脱位者均为TossyⅢ型,其中陈旧性脱位1例,新鲜脱位1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4个月,中位数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9例锁骨远端骨折者,2例出现肩部疼痛、外展活动受限,肩部撞击试验阳性;1例冻结肩患者,摄片未见明显肩撞击综合征特征;均取出内固定后症状消失.17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者,5例出现肩部疼痛、外展活动受限,肩部撞击试验阳性,取出内固定后4例症状消失、1例症状缓解不明显;2例出现肩部外展疼痛,肩部撞击试验阴性;其余10例肩关节活动度正常,无疼痛等不适.结论:采用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可引起肩撞击综合征.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童学华;裘曙文;王臻;李顺达;徐鲁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损伤控制骨科原则治疗2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30 ~67岁,中位数45岁.按Tile分型:B型13例,C型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压伤4例.合并伤:四肢骨折10例,脊柱骨折3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3例,肢体大面积剥脱伤1例,会阴撕裂伤4例,腹腔内脏损伤8例,泌尿系统损伤5例,颅脑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结果:本组8例行剖腹探查,发现脾破裂3例、肝破裂1例、肠系膜破裂1例、尿道损伤2例、膀胱破裂3例、子宫颈裂伤]例.1例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5例以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行股骨髁上牵引.终本组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因持续重度休克未获纠正且合并凝血障碍,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脂肪栓塞.其余17例患者经过早期简化手术、休克复苏、重症监护及延期骨折固定等简单措施后痊愈.其中1例术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呼吸机后治愈;1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经腹腔灌洗、抗感染等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好转.术后采用Matta等的标准评定17例患者的骨盆复位情况,结果优12例,良3例,可2例.结论:按照损伤控制骨科原则抢救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整体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

  • 反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朱立华;金杰

    目的:观察反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反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45~76岁,中位数65岁.左侧4例,右侧8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3 -1型5例,A3-2型4例,A3-3型3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 ~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0周.均无肢体短缩、髋内翻畸形、钉板断裂及钢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按自拟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反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逆行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T”形粉碎性骨折

    作者:吴东明;李戈;陈志盛;李木英

    目的:观察逆行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T”形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逆行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T”形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0~66岁,中位数43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中位数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内固定完好,无切口感染、克氏针退出及钢丝滑脱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术后4~6周达到临床愈合,术后8周达到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25例,基本解剖复位3例.按胥少汀综合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5例,良2例,一般1例,优良率96.4%.结论:逆行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T”形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稳固且组织刺激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薰蒸结合密盖息肌内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护理

    作者:赵晓利;孙晓芬;陈丽丽;骆亚敏;张艳

    目的:探讨中药薰蒸结合密盖息肌内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对78例采用中药薰蒸结合密盖息肌内注射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结果:痊愈38例,好转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烫伤及其他过敏反应.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早期康复.

  • 第2趾胫侧趾腹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王萑;王晓峰

    目的:总结第2趾胫侧趾腹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对30例采用第2趾胫侧趾腹皮瓣移植修复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患指功能恢复程度.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红润、质地良好.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30例患者均步态正常,无足部疼痛或行走不适.结论:规范的术前护理和术后皮瓣重点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董列军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依照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引起患者疲劳和加重患膝疼痛为度,为22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制定术后康复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观察康复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22例28膝,术后1周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21膝,良5膝,可2膝.术后2周,置换膝关节主动活动度90°~105°,中位数99°;被动活动度100° ~ 120°,中位数112°.术后6个月,所有置换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下肢肌力均恢复良好,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无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 脂代谢及血清内脂素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俊杰;李晴晴;夏瑢

    目的:探讨脂代谢及血清内脂素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依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科就诊的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中血脂、内脂素及骨代谢指标的水平,分析对比骨质疏松症患者与骨量减少患者血脂及内脂素水平的差异;并分别对血脂、内脂素水平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和内脂素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t=-2.481,P=0.016;t=-2.850,P =0.006);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和内脂素水平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524,P=0.000; r=0.523,P=0.000);与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0.426,P=0.001;r=0.674,P=0.000);与骨形成指标骨型碱性磷酸酶无相关性(r=-0.208,P=0.110;r=-0.240,P =0.065).结论:脂代谢障碍,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及内脂素异常表达可能具有影响骨代谢、加快骨吸收的作用,并由此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关系研究

    作者:董伊隆;钱约男;张侠;蔡春元;汤呈宣;杨国敬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关系.方法:对33例闭合性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采用Endeavor术中神经监护仪对椎弓根螺钉进行电流刺激并记录刺激值,术后通过CT平扫及重建,确定每个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并测量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对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相应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33例患者共置入13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5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建立的回归预测方程为Y=5.22 +2.22X(t =5.479,P=0.003).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对于大限度地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避免神经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术者可以在术中实时了解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

  • 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瑜;周荣斌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剐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2例下肢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500 ng·L-1为深静脉血栓阳性,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阳性28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24例.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5,P=0.000),灵敏度91.7%,特异度93.9%,准确度93.4%.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F=121.960,P=0.000);且术后第7天时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时(P=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在颈性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郑胜明;陈鹏;张海芬

    目的:探讨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在颈性高血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首先测量其血压,然后采用仰卧位拔伸手法治疗1次,将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的3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血压下降不明显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组后采用枕颌四头带牵引+常规颈椎痛推拿手法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颈椎病和高血压治疗效果.结果:①颈椎病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均明显改善,且疗效相当(U=1.462,P =0.144).②高血压疗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t=8.500,P =0.000;t =3.681,P=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t=l.111,P=0.271;t=1.055,P =0.296).结论: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可用于鉴别颈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 通经活利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战朝;杜志谦;闫永昌;张晓强;尚延春;孟庆阳

    目的:观察通经活利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要求的22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通经活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萘丁美酮胶囊,治疗28 d后按照自拟的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胃肠道反应的情况.结果:①临床疗效.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8.992,P=0.000).②安全性.在治疗期间实验组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对照组16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7.597,P=0.000).结论:通经活利汤能明显减轻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膝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其疗效优于萘丁美酮胶囊,而且不良反应也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少.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牵引治疗近况

    作者:王为民;唐臻一;张君涛;王平

    颈椎牵引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法之一,现代学者多从颈椎牵引的角度、重量和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虽有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不足.如受牵引的角度、重量和时间等众多因素干扰,临床难以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牵引只是众多治疗手段之一,不便进行独立的疗效观察;颈椎生物力学研究虽能揭示更多规律,但目前还局限于离体实验研究.本文对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况作一综合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热痹的辨证论治

    作者:张永红;李星星;沙莎

    热痹属中医学“痹证”之范畴.中医历代医家对风、寒、湿痹论述较多,而有关热痹的论述相对较少.但在临床上热痹病人并不少见,其病情变化快,关节肿痛症状明显,且致残率较高,故而了解热痹的证型特点并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热痹的病因病机、证型特点、辨证施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 有限元分析法在颈椎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汪芳俊;范炳华;魏威

    有限元分析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体脊柱的研究中,它不仅能逼真地模拟椎体、椎间盘、脊髓、韧带甚至肌肉,还能分析模型内部各种组织的应力和张力.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颈椎有限元模型不断完善,有限元分析法在研究颈椎病病理机制及治疗颈椎痛中的应用和研究也逐步深入.本文就有限元分析法在颈椎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特征

    作者:郑巨创;郑汉朋;邱乾德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特征,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男74例,女8例(均为绝经后妇女).年龄39 ~90岁,中位数61岁.病程3个月至14年,中位数7.5年.所有患者均采用日立800 mA X线撮片机进行检查,焦片距均为110 cm,曝光条件:腰椎、髋关节为63 ~ 70 kV、25 ~ 50 mAs;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为50 ~60 kV、12~16 mAs;腕关节、手、足为40~46 kV、5 ~8 mAs.手、足摄正斜位片,膝关节、腕关节摄正侧位片.由2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共同进行阅片分析,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①发病部位.双侧38例,单侧44例.共累及145个关节,其中第1跖趾关节45个,第2至第5跖趾关节32个,指间关节30个,腕关节14个,踝关节9个,膝关节8个,肘关节2个,髋关节1个,腰椎小关节4个;同时累及3个以上关节者38例.②病变分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过程及X线表现,采用唐志学的分期标准,本组早期39例,中期13例,晚期30例.③软组织改变.82例患者均有软组织肿胀,以受累骨关节为中心,一侧或两侧局限性肿胀.属早期病变的39例患者,肿胀软组织密度均匀增高,软组织内未见钙化阴影,骨质未见异常改变.中晚期病变的43例患者,肿胀的软组织密度均匀增高,其中22例患者软组织内可见大小不一的条片状钙化影;15例患者软组织内可见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小圆点状钙化影.④骨质改变.82例患者中表现为骨关节改变者43例,表现为骨质稀疏者43例.⑤关节面和关节间隙改变.有骨关节改变的43例患者均有关节面致密硬化,其中关节间隙变窄17例;关节面骨赘形成8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面不规则穿凿样或小囊状破坏缺损18例.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郭树农;张敏;张斌青

    目的:探讨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诊断该痛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慢性局限性骨脓肿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患者行X线摄片检查,39例患者行CT检查,1例患者行SPECT-CT检查,11例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本组50例患者病灶位于四肢长管状骨者45例,位于足部及椎体等不规则骨者5例.②X线表现.18例患者行X线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骨端松质骨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影,边界清楚,环绕以宽窄不一的致密硬化带,5例出现骨膜反应.③CT表现.39例患者行CT检查,痛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圆形、类圆形、哑铃状、分叶状及不规则形,环绕以致密硬化带.其中31例患者病灶内密度均匀;8例病灶内有碎屑样“死骨”;6例骨皮质溶解破坏;6例出现骨膜反应.所有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④SPECT-CT表现.1例患者采用SPECT-CT图像融合系统进行病变部位扫描,痛变部位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周围骨质硬化,可见轻度骨膜反应;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病变区呈“晕轮”样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以病灶周围骨硬化区浓聚为著,中央破坏区浓聚较轻.⑤MRI表现.9例患者行MRI检查,病灶内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硬化带呈长T1、短T2信号;2例患者病灶呈“晕征”改变;4例患者病灶部位可见骨膜反应,表现为皮质周围不规则形长T1、短T2低信号影.所有患者病变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改变.结论:慢性局限性骨脓肿典型病例通过常规X线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CT、SPECT-CT及MR1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电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汤剑斌;圣小平;樊天佑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Hulth法对模型对照组及电针治疗组实验兔左膝关节进行造模,造模后第5周开始对电针治疗组实验兔进行电针治疗,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期正常饲养,不作任何治疗.治疗4周后同时处死3组实验兔,取左膝关节股骨端制成切片,观察各组实验兔软骨组织形态及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软骨组织形态.正常对照组软骨表层光滑、平整,4层结构清晰,软骨细胞分布均匀、无簇聚,潮线完整;模型对照组关节软骨厚度减小,表面毛糙,可见明显纤维化、裂隙、软骨细胞簇聚,潮线断裂;电针治疗组关节软骨厚度减小,表面不光滑,少见纤维化、裂隙、软骨细胞簇聚,潮线断裂.②软骨细胞凋亡情况.3组实验兔软骨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753,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大于正常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LSD -t=3.769,P=0.000;LSD-t=7.000,P =0.000),电针治疗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大于正常对照组(LSD -t=10.769,P =0.000).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轻膝骨关节炎软骨的损伤,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肘关节外科新进展

    作者:蒋协远;公茂琪;查晔军

    肱骨外上髁炎、肱骨远端骨折、桡骨头骨折、肘关节复杂不稳定、肱二头肌肌腱远端止点损伤等是肘关节常见损伤,笔者从损伤机制、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等几个方面对肘部损伤的新研克进展进行了评述,并从适应证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对全肘关节置换术及间隔式关节成形术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从而对肘关节外科的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述评.

  • 双切口手术治疗肘关节“可怕三联征”

    作者:王慧彪

    目的:观察双切口手术治疗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疗效.方法:应用双切口手术治疗肘关节“可怕三联征”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3 ~45岁,中位数33岁.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 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4例.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愈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屈曲100°~130°,中位数110°;前臂旋转100°~160°,中位数126°.无感染、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出现侧副韧带钙化1例,但未影响肘关节功能;出现桡骨头坏死1例,行桡骨头切除,经功能锻炼后肘关节功能改善.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双切口手术可充分显露骨折部位,易于复位骨折、修复受损的韧带及关节囊,有利于内固定物的植入,可避免术中过分牵拉,手术损伤小,是治疗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理想术式.

  • 组配式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作者:毛谡;罗琪;张军

    目的:观察组配式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组配式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8 ~70岁,中位数48岁;左侧4例,右侧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5例,合并桡侧副韧带损伤2例,合并尺、桡侧副韧带损伤3例.结果:术后随访8 ~ 36个月,中位数22个月,参照Morrey和Broberg肘部功能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6例,良2例,可2例.无肘关节内外翻不稳定、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组配式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可维持桡骨的生理长度,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结构的稳定性,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粉碎严重的不稳定性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理想方法.

  • 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蒋迪华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张氏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7例,手法治疗前分别进行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12岁,中位数6岁.27例均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左侧12例,右侧15例.结果:①X线检查结果.5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内完全移位;12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内移位超过1/2;6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外移位超过I/2;4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完全移位.27例患者骨折远端均疑似存在旋转,但具体旋转方向及角度不能确定.②CT检查结果.CT平扫可清晰显示患者的骨折线,但旋转移位情况显示欠佳;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及断端移位情况;表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断端的旋转移位情况,其中18例患者骨折远端旋转30°左右,9例骨折远端旋转10°~15°.结论:应用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可在三雏空间中立体、直观地显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骨折端的具体情况,解决X线片不能清楚显示断端旋转情况的问题,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手法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作者:莫卫海;马少云;李显澎;曹建斌;蒋际钊;林苗正;张梅刃;陈利新

    目的:观察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5 ~ 65岁,中位数43岁.左侧3例,右侧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类:Ⅱ型5例,Ⅲ型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 - Morrey分类: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2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 ~24.6个月,中位数12.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8.6 ~12.5周,中位数10.3周.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Broberg - 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

    作者:夏志锋;白金广;黄润堂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1 ~54岁,中位数34岁.左侧12例,右侧15例.按Mason分型,Ⅱ型6例,Ⅲ型13例,Ⅳ型8例.结果:27例患者均荻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3 ~3.6个月,中位数3个月.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2例,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和桡神经损伤.按照Metaizeau等的肘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6例,可3例.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避免了传统桡骨小头切除术并发症较多的缺点,而且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有效方法.

  • 可调式红外线烤灯的研制

    作者:赵爱琴;郭艳幸;张淑卿;冯坤;董绯云;李洛宜

    可调式红外线烤灯是由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研发的新型医疗仪器,由双层灯罩、虹外线混合光源灯泡、可卸式防护网、伸缩式臂杆、电源开关及指示灯、控制面板及定时按钮、电源线、支持轩、可移动底座构成,具有疗效好、安全系数高、灯体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正骨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