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医正骨杂志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杂志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의정골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015
  • 国内刊号: 41-11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维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益肾健脾汤加味治疗炎性肠病关节炎

    作者:赫军;李丽华;陈小燕;孙捷;赫辉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汤治疗炎性肠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益肾健脾汤治疗21例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经络痹阻型炎性肠病关节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自拟益肾健脾汤治疗炎性肠病关节炎,疗效可靠,副反应少.

  • AO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季程;赵伟儿;惠明大

    目的:观察探讨AO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应用AO特殊钢板治疗的42例近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按照骨折类型分为A组(股骨转子部位骨折)、B组(股骨踝间、踝上骨折)、C组(Pilon骨折)和D组(肱骨外科颈骨折),观察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各组骨折采取AO特殊钢板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C组的术后关节功能受影响小 结论:AO特殊钢板治疗近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设计原理合理实用,组织相容性良好,适用于Pilon骨折的治疗

  • 运动员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报告

    作者:周春龙;胡小卫

    目的:观察非手术疗法治疗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3 ~ 24岁.篮球运动员2例,排球运动员3例,田径运动员3例,蹦技运动员2例,羽毛球运动员1例,游泳运动员1例.腰痛者4例,腿痛者3例,膝痛者3例,踝痛者2例.CT或MRI检查示:均为腰椎间盘单节突出,其中L3~4腰椎间盘突出者3例,L4-5腰椎间盘突出者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者4例.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消失,能够正常参加训练.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本组痊愈12例.结论: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疼痛原因分析

    作者:张庆天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后疼痛的原因.方法:对32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根据KARLSSON的术后疗效评价.结果:A级的5例,B级的12例,满意率占53.13%;C级15例,占46.88%;1个月后复查,A级12例,B级的9例,C级11例;6月后复查,A级23例,B级的4例,C级5例.结论:手术操作、术后功能锻炼和钢板的设计与疼痛的发生有关.

  • 侧卧位展牵叩压法治疗距骨下关节内翻脱位

    作者:应有荣;应瑛;王海英;应光华;朱让腾;周佳;钱晓

    目的:观察侧卧位展牵叩压法治疗距骨下关节内翻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应用该法治疗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中11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均获治愈.结论:侧卧位展牵叩压法治疗距骨下关节内翻脱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 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

    作者:李祯华;董根荣;余得水;王德宇;刘国宝;尧彦清

    目的:观察评价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该法治疗的11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1例经6~ 36个月的随访.未见月骨及舟状骨坏死,10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1例舟状骨部分愈合,2例正中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左右消失.根据腕关节失能百分比判断腕关节功能,结果2例30% ~ 50%,8例10% ~30%,1例为0.结论:该法减少了病人切开复位手术的痛苦,避免了腕部手术造成局部疤痕的形成而影响腕关节的活动,避免了由于手术切割而造成的舟状骨的血供破坏,随访结果表明临床疗效良好,认为该法是治疗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腕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李付彬;王庆东;徐向峰;金艳南;李杰峰;朱台航

    目的:观察评估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7例Kim分型均为ⅠB型,均选择锁定加压接骨板作为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于术后3d开始进行功能锻炼,6个月完全负重.结果:随访7~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7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3~ 26周,中位数20周.X线片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表现.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HSS评分90~ 93分,中位数91分.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初步临床结果良好.

  • 改良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19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伟儿;季程;王森龙;方煜丽;惠明大;黄洪田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法治疗Sanders Ⅱ型以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使用改良内固定法治疗的Sanders Ⅱ型以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9例的随访资料.结果:19例患者手术前后B(o)lh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明显,功能评分优12例,优良率94.7%.结论:采用改良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手术步骤清晰,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低,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后期预后好的优点.

  • 半腱肌移植微创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鲍立峰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半腱肌肌腱移植,微创下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使用肌腱挤压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6周,6周后功能锻炼.结果:13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无复发,无踝关节不稳.结论:该法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疗效满意,值得选用.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的新体会

    作者:顾观金;吕一

    目的:探讨术中+术后(麻醉复苏室)回收式自体血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骨科大手术用血液回收仪进行手术野血液回收,并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测量值.结果:平均每例回榆红细胞761±368 mL(300 ~2 700 mL),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有所下降,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所延长,但实际临床意义不大.结论:术中+术后(麻醉复苏室)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显著减少库存血的用量,是一种更经济、更有效、更可靠的血液保护措施.

  • 中西医手法联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3例

    作者:马红军;姚家騄;覃鼎文;冯华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按摩手法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用中医传统按摩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主动功能练习等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应用Comstant和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23例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果:23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在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生活自理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前肩关节评分为(36.20 ±2.73)分,治疗后评分为(87.66±3.21)分;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传统按摩手法、关节松动技术、功能锻炼联合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膝内后侧小切口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伟;宁伟宏;李佳

    目的:观察膝内后侧小切口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采用该切口进行内固定术的1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经随访观察按有关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7.5%.结论:采用膝内后侧切口行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

  •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和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程永红

    目的:探讨运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和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采用部分蛋壳技术)和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并辅以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有胸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后凸Cobb角平均为56.15°,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3例,E级15例,1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胸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均消失;后凸Cobb角平均为7.5°;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1例患者Frankel C级恢复到D级,1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术后症状有所改善;所有患者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纠正度数无明显丢失.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和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具有减压、矫形同时进行,矫正度数较大,矫正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明显等优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安全实施.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

    作者:朱仰义;章年年;余春华;罗斌;毛金朝;林炯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3部分、4部分骨折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骨水泥固定假体,复位大、小结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1例中19例获10个月以上随访,未发生假体松动、感染、异位骨化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0%.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明显骨质疏松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精确安装假体,对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建,术后系统进行康复训练,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 合并糖尿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陈来;应有荣;张德清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方法:专科医师指导下对24例合并糖尿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分析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同期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其他严重的合并症,积极合理围手术期治疗,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 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涉及股骨转子间的股骨多段骨折

    作者:金伟强;郑国富;郑俊;张妙林

    目的:观察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涉及转子间的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涉及转子间的股骨多段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手术均在骨科下肢牵引床上进行,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骨折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15个月,患者X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 ~10个月.参照Harris评分系统制定标准,优10例,占58.82%;良7例,占41.18%;优良率为100%.结论:加长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防旋转,内固定牢靠,是一种治疗涉及转子间股骨多段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 闭合复位经皮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李奎;崔冰;宁宇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的49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0.5 ~4年随访,49例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照胥少汀等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4例,良5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痛点注射配合活筋松解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时红;胡永召

    目的:观察评价痛点注射配合活筋松解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该法治疗的8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了随访.结果:经治疗,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83例,显效4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87.95%.结论:痛点注射配合活筋松解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 小夹板外固定加压力垫治疗肱骨骨干中下段斜形与螺旋形骨折

    作者:郑润杰;虞冬生;连伟;顾千里

    目的:观察评价小夹板外固定加压力垫治疗肱骨骨干中下段斜形与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加压力垫治疗的32例肱骨中下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判患者骨折治疗7周后的优良率.结果: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6.9%,所有患者均无继发神经血管损伤或明显畸形.结论:小夹板外固定加压力垫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肱骨骨干中下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方法,有利于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 T恤式固定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晓慧;项少梅;何炯成

    目的:探讨T恤式固定套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对采用T恤式固定套治疗锁骨骨折的85例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结果:按有关标准评定,优24例,良52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9.41%.结论:仔细认真的护理,可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 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余王芬

    目的:分析引起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血管危象,提高再植成功率.方法:对32例(35指)小儿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小儿生理因素、疼痛及情绪因素、室内环境因素及术后感染等是再植术后并发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及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减少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提高断指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 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与椎弓根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盛天云;朱彩香

    目的:总结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与椎弓根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护理经验.方法:2003-2011年,对采用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与椎弓根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90例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下肢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1例左下肢出现轻度肿胀,肤色苍白,轻微疼痛,有沉重感;彩超检查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卧床休息、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是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与椎弓根钉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 钽棒植入联合外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护理

    作者:洪艺;陈小丽

    目的:总结钽棒植入联合外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护理经验.方法:2010年2月到2012年1月,对采用钽棒植入联合外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36例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并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 ~ 20个月,中位数12个月 患者髋关节症状及功能均明显改善 X线及MRI检查示:股骨头坏死区域未进展32例,股骨头出现塌陷4例.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 电针联合肌力强化训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钱立锋;姚青;杨喜兵;颜玉琴;倪春初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肌力强化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和肌力强化训练,对照组只采取电针治疗.所有患者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予以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电针联合肌力强化训练,比单纯电针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冻结肩针刀松解加手法分离术后早期功能体位对康复的影响

    作者:罗建昌;郎伯旭

    目的:探讨冻结肩患者针刀松解加手法分离术后早期采取肩关节功能体位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后6h内交替进行患肩上举1h、反手摸背1h活动,反复3次;对照组术后6h内患肩保持中立位.术后对两组患者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和杨树萱肩部功能活动评定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51例(85.00%),对照组治愈37例(6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功能评价及治愈所需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冻结肩针刀松解加手法分离术患者术后早期肩关节采取积极的功能体位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能较大程度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

  • 针刺在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中的应用

    作者:潘孝云;温宏;刘忠堂;杨星光;张瑞峰;张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针灸治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第1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第2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加针刺内麻点穴位镇痛.评价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屈曲锻炼的进度.结果:术后第24、48、72 h,两组患者卧床时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30°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60°、90°时第2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第1组.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要的时间,第2组明显短于第1组.结论:针刺内麻点穴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具有较理想的镇痛作用,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 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

    作者:周光赞;朱佳福;吕一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西乐葆)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1h给予塞来昔布(西乐葆)400 mg加5 mL温水口服,对照组术前禁食禁饮;两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及每12h给予塞来昔布(西乐葆)200 mg口服.分别于术后8h、16 h、24h、48 h、72 h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及术后1周、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痛程度、72 h内平均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西乐葆)超前镇痛能减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同时减少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早期下地负重,减少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关节镜下缝合锚技术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

    作者:李坤祥;张治宇;刘元禄

    讨论了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方法.阐述了关节镜下缝合锚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介绍了该技术的操作方法,认为相对于开放性手术和其他关节镜技术,关节镜下缝合锚技术治疗Bankart损伤具有一定的优势.

  • MRI表现诊断髌骨软化症的可信性研究

    作者:潘亚伟;张丁城;周建和;沈晓涛;潘合科

    目的:探讨MRI对髌骨软化症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共纳入患有膝前疼痛经临床初步诊断为髌骨软化症的中青年病人112例,先行膝关节MRI检查,再行膝关节镜检查验证,并将MRI所示髌骨损伤情况与关节镜所见比较.结果:关节镜检查证实有膝前疼痛表现的112例患者中,存在髌骨软化者50例(45%),滑膜肥厚50例,半月板撕裂8例,股胫关节软骨损伤8例和未见形态异常者12例.1.5T MRI检出髌骨软化症的阳性率为75%(95%可信区间,53% ~ 89%),阴性率为72%(95%可信区间,56%~84%),其敏感性为60%(95%可信区间,41% ~77%),特异性为84%(95%可信区间,2% ~ 49%),诊断准确率为73%(95%可信区间,60%~ 83%).Ⅰ度损伤的敏感度为13%(95%可信区间,2% ~ 49%),Ⅱ、Ⅲ或Ⅳ度损伤的敏感度为83% (95%可信区间,59%~ 94%).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目前物理检查方法不能诊断髌骨软化症.1.5T的MRI诊断Ⅰ度软骨损伤的敏感度较低,而对Ⅱ、Ⅲ或Ⅳ度损伤的敏感度很高.MRI检查可以作为较重髌骨软化症的一种诊断方法.

  •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重建在跖跗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潘国平;王国平;吴仕龙;冯仁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在跖跗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集的65例跖跗关节损伤的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图像.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1 ~65岁,中位数35岁.结果:65例跖跗关节损伤中CT薄层扫描及重建显示单纯骨折30例,骨折伴排列不稳(关节错位小于2mm)15例,跖跗关节骨折伴脱位20例,A型脱位3例,B型脱位15例(B1型6例,B2型9例),C型脱位2例.X线诊断准确38例,误漏诊27例.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及多平面重建、三雏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骨折及脱位的类型,为临床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 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姚新苗;朱胤晟;平佃辉;王艳灵

    目的:观察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4组,第1组(益骨口服液组)、第2组(密盖息组)、第3组(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组)、第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20只;造模后,分别予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生理盐水等不同药物灌胃,运用ELISA技术于治疗后第10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四个时点测定血清炎症因子COX-2、PGE2、cAMP的含量.结果:数据经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均存在分组效应(P =0.000、P=0.000、P=0.000)和时间效应(P=0.000、P=0.000、P=0.000),第1组在不同时间点对血清COX-2、PGE2、cAMP含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P=0.039、P=0.031),在治疗后第10天,第1组与第4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P=0.053、P=0.056),在治疗后第30天,第1组与第4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P=0.043、P=0.021),在第60、90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0.000、P=0.000),在第10天、30天、60天、90天,第1组与第2、3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口服液能降低去势大鼠外周血清中COX-2和PGE2,cAMP的含量,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疼痛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其治疗骨质疏松疼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 芒针透刺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全仁夫;陈荣良;许世超;杨宗保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诱发电位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日本大耳兔以改良式ALLEN'S脊髓损伤法造模,将其分为模型组、芒针透刺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5小组:术后即刻组、术后3d组、术后7d组、术后14d组、术后28 d组,以Tarlov评分、脊髓诱发电位之P2潜伏时和波幅为观察指标,观察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下肢肌力感觉和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兔脊髓损伤后均出现下肢瘫痪,经治疗5d后芒针组较模型组tarlov评分明显改善(P<0.01);经芒针治疗4周后P2波幅较术后初期明显增宽、增大,而4周后P2潜伏期较术后初期明显缩短,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能改善下肢瘫痪,促进下肢肌力恢复,加快脊髓诱发电位波幅和延迟时间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修复脊髓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信号传导通路,阻断了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传导通路的进一步损伤等有关.

  • 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三)

    作者:孙贵香;郭艳幸;何清湖;郭珈宜;陈刚;张冀东

    动静互补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动”与“静”的互补平衡是治疗伤科疾病及其康复的关键所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核心是重视“动”与“静”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相互为用、互补平衡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伤科疾病的康复.本文从动与静的内涵、动静互补的动态平衡关系、动静失衡是影响伤科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动静互补平衡论对伤科疾病治则治法的指导作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动静互补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中医正骨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