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医正骨杂志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杂志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의정골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015
  • 国内刊号: 41-11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维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三维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作者:田敏涛;李一;徐吉海;滕晓峰

    目的:观察三维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采用三维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1~56岁,中位数40岁。开放性骨折26例,闭合性骨折14例;掌骨骨折29例,近节指骨骨折11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掌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1±0.74)周。参照手指总主动屈曲度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2例、良6例、差2例。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三维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手指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3种固定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作者:武富良;柴占京;李振龙

    目的:观察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及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及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53例,男43例,女10例;年龄11~56岁,中位数33.5岁;左侧21例,右侧32例。Gustilo-Anderson骨折分型,Ⅰ型17例、Ⅱ型21例、ⅢA型1 1例、ⅢB型2例、ⅢC型2例。均合并腓骨骨折,合并动脉损伤及胫后动脉损伤2例。随访观察术后创面愈合、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3例,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32例,Ⅰ型17 例、Ⅱ型1 2例、ⅢB型2例、ⅢC型1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5例,Ⅱ型7例、ⅢA型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6例,Ⅱ型2例、ⅢA型3例、ⅢC型1例。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3年;创面一期愈合43例;创面轻度感染6例,经换药后愈合;创面重度感染4例,合并慢性骨髓炎,经二期行病灶清除加肌皮瓣移植术后创面愈合。骨折愈合47例,愈合时间8~14周,中位数11周;术后并发骨折延迟愈合3例,经延长外固定时间、调整纵向控制螺母处理后骨折愈合;并发骨折不愈合3例,行二期植骨术后骨折愈合。依据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优4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开放性胫骨骨折,彻底清创后,根据骨折类型和创面情况,选择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获得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 经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C1.1和C1.2型骨盆骨折

    作者:陈戎波;王仁;何明;王二丰;李小建;刘军;李先志;张卫涛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C1.1、C1.2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C1.1、C1.2型骨盆骨折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7~54岁,中位数34岁;车祸伤11例、坠落伤6例;C1.1型6例、C1.2型1 1例。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Deni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00 min,中位数96 min。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愈合;按照Denis标准评定疗效,优13 例、良4例。结论: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C1.1、C1.2型骨盆骨折,可在仰卧位一次完成骨盆前环和后环骨折的暴露与固定,不会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骨折

    作者:王定;胡丰根;胡奇志;周文忠

    目的:探讨前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骨折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9~43岁,中位数30岁;左侧6例,右侧7例。均为闭合性损伤。Pipkin分型,Ⅰ型8例、Ⅱ型5例。随访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患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3例患者,股骨头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0~48周,中位数36周;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中位数25.5个月。参照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患髋功能,优7例、良4例、可2例。结论:前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型、Ⅱ型骨折,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髋功能的恢复。

  • 桃红四物加黄芪汤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齐志远;陈秀民;王在斌;姜志圣;李广彬;韩鹏;马士超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加黄芪汤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桃红四物加黄芪汤口服对40例初次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抗凝治疗,男24例,女16例;年龄50~75岁,中位数65岁。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0例,膝骨关节炎14例,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4例。共服用12 d。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4天及术后3个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4 d,PT、APTT、TT延长,FIB、D-二聚体含量下降;术后3个月,各项指标检测值恢复正常,超声检查40例患者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显效37例、有效3例。无皮肤、消化道出血及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均未发生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桃红四物加黄芪汤可有效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可靠。

  • 中药封包热敷联合推拿及功能锻炼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何建玲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热敷联合推拿及功能锻炼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药封包热敷联合推拿及功能锻炼对60例接受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男52例,女8例;年龄18~62岁,中位数35岁。单指软组织缺损28例,多指软组织缺损25例,掌背部软组织缺损7例。随访观察治疗后患侧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60例患者,断蒂时间为术后21~34 d,中位数25 d。断蒂24 h后测量患侧肩、肘关节活动范围。肩关节前屈上举120°~140°,中位数130°;后伸25°~40°,中位数30°;外展130°~160°,中位数140°;内收20°~40°,中位数30°。肘关节屈曲60°~120°,中位数85°。结论:对于接受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中药封包热敷联合推拿及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可预防患肢肩、肘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作者:武祥仁;胡海涛;茅祖斌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54例,男26例,女28例。年龄17~49岁,中位数39岁。骨折部位,T115例、T1211例、L121例、L214例、L33例。根据Denis分类,压缩性骨折17例、爆裂性骨折37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影像学资料显示椎体矢状面Cobb角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塌陷大于40%,后方韧带复合体及椎间盘均无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4~120 h,中位数46 h。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量80~180 mL,中位数100 mL;术后引流量30~60 mL,中位数4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椎体上下终板间小距离由术前(12.39±3.05)mm升高至术后(25.20±5.12)mm、术后8个月(24.84±4.22)mm。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22.35°±7.38°降至术后9.65°±5.35°、术后8个月9.72°±5.22°。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毛克政;梅伟;王庆德;姜文涛;王春萍;郭润栋

    目的:观察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中位数60岁。L4~5椎间盘突出21例,L5 S1椎间盘突出7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腰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切口9~14 cm,中位数12 cm。手术时间95~135 min,中位数110 min。术中出血量200~400 mL,中位数330 mL。1例出现硬脊膜破裂,术中未行修补。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3个月,中位数28个月。2例出现螺钉轻微松动,无明显临床症状,均未行特殊治疗。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12、24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5.7±2.6)分降至(2.2±0.6)分、(2.2±0.7)分、(2.1±0.6)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5.5±1.3)分降至(0.7±0.5)分、(0.5±0.3)分、(0.4±0.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57.0±18.0)%降至(17.0±5.0)%、(18.0±6.0)%、(15.0±5.0)%,无疼痛步行距离由术前400 m均升至2000 m以上。结论: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腰腿疼痛症状,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路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王世龙;苏纪权;刘岩;刘仍军

    目的:观察前路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 3年6月,采用前路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8~66岁,中位数38岁。按照Levine-Edward分型,Ⅱ型7例、Ⅱa型3例、Ⅲ型1例。所有患者伤后均有枕颈部疼痛和颈椎活动障碍,脊髓神经损伤2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颈枕部疼痛症状、颈椎活动障碍均明显改善,颈椎功能恢复正常。2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脊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出现喉上神经损伤,饮食呛咳,1周后症状自行缓解。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路融合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Hangman骨折,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新军;朱卉敏;王衡;邵科武;刘英杰;张锴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男17例,女12例,年龄20~38岁,中位数36.5岁,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数21.5个月。均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CT及MRI检查均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病变节段位于L4~521例、L5 S18例。病变分型,突出型25例、脱出型4例。均经3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55 min,中位数45 min;术中出血量30~90 mL,中位数60 mL;术后切口均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9例、良8例、可2例。无感染、腰椎间盘再突出及神经、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可即刻修复纤维环裂口,有利于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并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安全可靠。

  •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

    作者:林全艺;丁振贝;陈庆运;杨维章;陈定崇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3~13岁,中位数7岁;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1例,尺桡骨双骨折4例,尺骨干骨折3例,桡骨干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3例,其中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例、尺桡骨开放性骨折1例,均为Anderson-GustiloⅠ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7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中位数3个月。双侧肢体基本等长,患肢功能恢复。均无骨折畸形愈合、钉道感染、骨髓炎及退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安全有效。

  • 前外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

    作者:汤金城;谭旭仪;成传德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1~36岁,中位数30岁;左侧10例,右侧5例。骨折Letenneur分型,Ⅰ型10例、Ⅲ型5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2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优14例、良1例。结论:前外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膝功能恢复。

  • 长期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余洁静;鲁娟;张中月

    目的:探讨长期接收抗凝治疗患者的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包括出血护理、原发疾病护理、药物应用护理、手术护理等措施的系统护理方法,规范护理长期接受抗凝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56~89岁,中位数72岁。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1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1例、脑卒中后15例、下肢静脉栓塞3例。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20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6例、关节置换术9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例。观察手术完成、原发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原发疾病加重或复发。2例切口引流血性液体超过1500 mL,给予夹闭引流管和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后好转。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防止原发疾病加重或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 消瘀散软膏外敷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

    作者:林栋栋;彭力平;肖伟;徐文铭

    目的:探讨消瘀散软膏外敷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消瘀散软膏外敷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消瘀散组单纯采用消瘀散软膏外敷治疗,臭氧组单纯采用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3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及Lequesne和Mery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对患膝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治疗3周后,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间患膝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76.212,P=0.000);3组患者间患膝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15.669,P=0.000);治疗前,3组患者间患膝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1±0.84)分,(8.02±0.71)分,(7.65±0.55)分;F=0.472,P=0.697];治疗1周后和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膝VAS评分低于消瘀散组和臭氧组[(3.30±0.45)分,(5.87±0.84)分,(5.73±0.67)分,F=20.033,P=0.000;(1.84±0.84)分,(4.82±0.43)分,(4.23±0.45)分;F=25.210,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3.220, P=0.041)。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间患膝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28.302,P=0.028);3组患者间患膝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12.892,P=0.001);治疗前,3组患者间患膝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81±8.22)分,(149.24±14.32)分,(145.56±10.37)分;F=0.750,P=0.493];治疗1周后和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膝WOMAC评分低于消瘀散组和臭氧组[(1 15.21±4.18)分,(128.34±10.37)分,(120.89±12.28)分, F=12.896,P=0.001;(74.17±10.84)分,(97.28±7.91)分,(81.32±12.34)分,F=20.872,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4.698,P=0.006)。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间患膝Lequesn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30.302,P=0.031);3组患者间患膝Lequesn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8.892,P=0.012);治疗前,3组患者间患膝Lequesn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4±2.97)分,(16.74±2.68)分,(16.38±2.72)分;F=0.452,P=0.587];治疗1周后和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膝Lequesne评分低于消瘀散组和臭氧组[(8.61±3.05)分,(12.28±2.65)分,(10.80±2.68)分,F=5.371,P=0.021;(3.23±1.92)分,(8.68±2.17)分,(5.48±2.39)分;F=4.246,P=0.037];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40.176,P=0.010)。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7 例、有效1 6例、无效1例,消瘀散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6例,臭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1 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消瘀散组和臭氧组(R联合治疗组=48.18,R消瘀散组=68.30,R臭氧组=65.02;χ2=9.281,P=0.010)。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消瘀散软膏外敷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消瘀散外敷和单纯臭氧注射,且安全可靠。

  • 口服参蝎止痛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海生;顾新丰;刘婷;何杰;王学宗;曹月龙;郑昱新;詹红生

    目的:观察口服参蝎止痛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2∶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口服参蝎止痛胶囊、抗骨质增生胶囊和参蝎止痛胶囊模拟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膝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量表总积分及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积分,并比较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8例患者脱落。治疗前3组患者膝关节WOMAC量表总积分[(1044.43±76.04)分,(1014.93±83.13)分,(1034.03±74.10)分]、疼痛积分[(220.12±21.21)分,(213.87±22.59)分,(216.17±19.83)分]、僵硬积分[(66.77±10.31)分,(63.90±9.72)分,(63.67±9.46)分]及功能障碍积分[(757.55±52.43)分,(737.71±58.83)分,(754.20±52.7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53,P=0.238;F=0.953,P=0.388;F=1.450, P=0.243;F=1.462,P=0.236)。治疗3周后3组患者膝关节WOMAC量表总积分[(763.02±85.42)分,(751.21±118.58)分,(964.08±70.15)分]、疼痛积分[(162.18±23.31)分,(176.54±23.62)分,(200.48±18.34)分]、僵硬积分[(43.49±8.72)分,(44.54±13.74)分,(60.93±9.66)分]及功能障碍积分[(524.00±87.48)分,(557.35±59.71)分,(699.85±51.3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10,P=0.000;F=27.108,P=0.000;F=27.756,P=0.000;F=57.788,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参蝎止痛胶囊组WOMAC 量表总积分和僵硬积分与抗骨质增生胶囊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3,P=0.664);参蝎止痛胶囊组疼痛积分及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抗骨质增生胶囊组(P=0.006,P=0.031);参蝎止痛胶囊组和抗骨质增生胶囊组的WOMAC量表总积分、疼痛积分、僵硬积分和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参蝎止痛胶囊模拟剂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6,P=1.000)。结论:采用口服参蝎止痛胶囊和抗骨质增生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均能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和僵硬,不良反应小;但在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方面,参蝎止痛胶囊优于抗骨质增生胶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毛囊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郑宣;倪月明;谢尚举;李长明;全仁夫

    毛囊干细胞是一种自我更新快、体外增殖能力强的未分化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的外根鞘隆突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关于毛囊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皮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成为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毛囊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大鼠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祚;王孝辉;姚俊娜;郭绍勇;陈利国;段卫峰;穆世民;杜志军;蔡利涛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大鼠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疏血通组及肝素钠组,每组40只。对照组、疏血通组及肝素钠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10 mL·kg-1)、疏血通注射液(2 g·kg-1)及肝素钠注射液(600 U·kg-1)进行腹腔注射。药物注射6 h后将所有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切断,并即刻对其进行端端吻合。分别于造模结束后30 min及1、3、7 d时从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切取包含吻合口远近端各0.5 cm的颈总动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吻合口及缝线表面覆盖的纤维蛋白、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百分比。结果:①纤维蛋白覆盖率。造模后不同时间,3组大鼠血管吻合口纤维蛋白覆盖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3.802,P=0.000;F=18.741,P=0.000;F=212.943,P=0.000;F=341.174,P=0.000)。造模后30 min时对照组纤维蛋白覆盖率低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造模后1、3、7 d时对照组纤维蛋白覆盖率均高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造模后3 d时疏血通组纤维蛋白覆盖率高于肝素钠组(P=0.000);其余各时点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血小板覆盖率。造模后不同时间,3组大鼠血管吻合口血小板覆盖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002,P=0.000;F=84.734,P=0.000;F=368.903,P=0.000;F=14.413,P=0.000)。造模后30 min、1 d、3 d、7 d时对照组血小板覆盖率均高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造模结束后30 min时疏血通组血小板覆盖率高于肝素钠组(P=0.027);其余各时点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内皮细胞覆盖率。除造模后30 min时外,其余各时点3组大鼠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覆盖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000, P=1.000;F=835.502,P=0.000;F=363.874,P=0.000;F=780.410,P=0.000)。造模后1、3、7 d时对照组内皮细胞覆盖率均低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造模后1、7 d时疏血通组内皮细胞覆盖率均高于肝素钠组(P=0.002,P=0.001);造模后3 d时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吻合口的堆积,从而避免血栓形成,其疗效与肝素钠相当。

  • 蠲痹历节清方干预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齐新宇;熊辉;周彪;向黎黎;李腾龙;郭玉星;陆小龙

    目的:观察蠲痹历节清方干预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0只30日龄雄性湘黄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每组40只。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其余3组以蛋白含量为50%的饲料喂养,连续喂养21 d制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开始,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分别以蠲痹历节清方汤剂和别嘌醇溶液灌胃,其余2组均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共21 d。分别于药物干预开始后1、7、14、21 d在每组随机选出10只鸡,分别观察其一般状态、踝关节周径、血尿酸含量和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随后处死动物,分离出左侧踝关节滑膜组织,光镜下观察其滑膜组织形态。结果:①一般状态。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动物药物干预开始时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灰暗无光泽,饮食减退,双膝与双踝关节肿大,跛行,站立不稳,粪便中白色物质增多。至药物干预后21 d时,蠲痹历节清方组和别嘌醇组动物一般状态基本恢复正常;模型组动物一般状态较开始时好转,但表现较蠲痹历节清方组和别嘌醇组差;对照组动物除体质量增加外,其余表现与造模前一致。造模及实验过程中各组均无动物死亡。②踝关节周径。药物干预开始后各时点,4组动物踝关节周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72,P=0.000;F=24.445,P=0.000;F=21.237,P=0.014;F=29.881,P=0.041)。药物干预开始后1、7、14 d时,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踝关节周径均大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01;P=0.002,P=0.002,P=0.001;P=0.001,P=0.002,P=0.001);药物干预开始后7、14 d时,蠲痹历节清方组和别嘌醇组踝关节周径均小于模型组(P=0.025,P=0.014;P=0.012,P=0.011);药物干预开始后21 d时,对照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踝关节周径均小于模型组(P=0.001,P=0.015,P=0.013);其余各时点各组间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血尿酸含量。药物干预开始后各时点,4组动物血尿酸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361,P=0.003;F=32.371,P=0.005;F=36.734,P=0.021;F=48.336,P=0.023)。药物干预开始后1、7、14 d时,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血尿酸含量均大于对照组(P=0.000,P=0.001,P=0.001;P=0.001,P=0.001,P=0.002;P=0.001,P=0.000, P=0.001);药物干预开始后7、14 d时,蠲痹历节清方组和别嘌醇组血尿酸含量均小于模型组(P=0.011,P=0.010;P=0.014, P=0.002);药物干预开始后21 d时,对照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血尿酸含量均小于模型组(P=0.001,P=0.012,P=0.011);其余各时点各组间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血清XOD活性。药物干预开始后各时点,4组动物血清XOD活性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721,P=0.001;F=50.634,P=0.002;F=49.448,P=0.013;F=63.124,P=0.027)。药物干预开始后1、7、14 d时,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血清X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02,P=0.001,P=0.001;P=0.001,P=0.000,P=0.001;P=0.001,P=0.001,P=0.000);药物干预开始后7、14 d时,蠲痹历节清方组和别嘌醇组血清XOD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01,P=0.013;P=0.002,P=0.015);药物干预开始后21 d时,对照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血清XOD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01,P=0.013,P=0.017);其余各时点各组间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滑膜组织形态。药物干预开始后各时点,4组动物滑膜中血管数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772,P=0.032;F=33.176,P=0.021;F=32.672,P=0.003;F=44.351,P=0.000)。药物干预开始后1、7、14 、21 d时,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滑膜中血管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0.002,P=0.001,P=0.001;P=0.001,P=0.001,P=0.002;P=0.001,P=0.000, P=0.001;P=0.001,P=0.003,P=0.002);药物干预开始后7、14、21 d时,蠲痹历节清方组和别嘌醇组滑膜中血管数量均多于模型组(P=0.001,P=0.013;P=0.014,P=0.011;P=0.001,P=0.012);其余各时点各组间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干预开始后各时点,4组动物滑膜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47,P=0.001;F=43.561,P=0.001;F=42.361,P=0.014;F=51.745,P=0.011)。药物干预开始后1、7、14 d时,模型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滑膜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0.001,P=0.002,P=0.001;P=0.001,P=0.001,P=0.002;P=0.002,P=0.001,P=0.001);药物干预开始后7、14 d时,蠲痹历节清方组和别嘌醇组滑膜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均少于模型组(P=0.017,P=0.014;P=0.012,P=0.014);药物干预开始后21 d 时,对照组、蠲痹历节清方组及别嘌醇组滑膜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均少于模型组(P=0.001,P=0.013,P=0.017);其余各时点各组间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蠲痹历节清方可通过抑制XOD活性,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临床症状,其疗效与别嘌醇相当。

  • 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3例

    作者:张保付

    患者,女,2岁。因右肩高于左肩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肩胛部隆起,较左侧明显升高。X线检查显示:右肩胛骨下角位于右侧第5肋间水平以上,其右上角平C7平面,右侧第3肋骨发育较细,右侧第4、5后肋部分骨性联合[图1(1)]。诊断:右侧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合并多肋骨联合畸形。治疗:因患儿无不适,家属拒绝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肩胛骨 Sprengel畸形
  •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与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陈红卫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分类方法和手术方法较多。现有的胫骨平台骨折分类体系还有待完善,需提出反映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学特征的分类体系,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而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关节镜辅助技术也仅适合简单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球囊成形术目前还不能作为常规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本文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和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述评。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磊;柴浩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英文数据库以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dynamic hip screw(DHS)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PFN)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OR quasi-RCT为检索词;中文数据库以股骨粗隆间骨折AND动力髋螺钉AND股骨近端髓内钉 AND 随机对照,股骨转子间骨折AND动力髋螺钉AND股骨近端髓内钉AND随机对照为检索词。以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专业实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4月的所有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国际协作组织提供的ReviewManager4.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81篇,经过筛选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6篇,共涉及1236例患者。PFN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高[OR=-2.730,95%CI(-2.95,-2.51);OR=-1.900,95%CI (-2.09,-1.71);OR=2.480,95%CI(1.38,4.48)]。2组的螺钉切出率及再次手术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290,95%CI(0.39,4.29);OR=1.740,95%CI(0.61,4.95)]。结论:与DHS固定相比,PFN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高,二者的安全性相当。

  • 《中医正骨》广告业务范围

    作者:

    关键词: 中医正骨 广告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

  • 论文中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数据
  • 《中医正骨》编辑部重要声明

    作者:

    关键词: 中医正骨
  • 关于在本刊网站“下载专区”中增添论文写作参考模板和常用表格格式的通知

    作者:《中医正骨》编辑部

  • 《中医正骨》杂志英文编辑招聘启事

    作者:《中医正骨》编辑部

    关键词: 中医正骨 英文编辑
  •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作者:

  • 提交论文著作权转让书的提示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著作权转让
  • 全国水针刀微创技术及中医筋骨三针法学习班通知

    作者:

  • 新型克氏针导向器的设计构想

    作者:吴世奇;蔡锦芳;李宗玉;谷铭勇;解琛;张继党;曹学成

    新型克氏针导向器由手柄、卡槽、滑槽、头部和套管构成,可以克服目前临床应用克氏针的一些不足之处,使克氏针在预定的进针点进针,准确掌握其旋进方向和深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此设计构想将为临床准确打入克氏针提供一种新途径。

  • 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结合自制接骨丹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翟献斌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结合自制接骨丹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38.5岁。均为单侧骨折,左侧16例、右侧2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Ⅴ型29例、Ⅵ型11例。开放性骨折14例,其中GustiloⅠ度5例、Ⅱ度9例。合并股骨骨折10例、踝关节骨折5例、骨盆骨折4例、肋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3例、手外伤1例、颅脑损伤2例、腹腔脏器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中位数7.5 d。采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后1周开始服用本院自制中药接骨丹,连续服用6个月。术后观察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38个月,中位数18个月。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停止服药,其余39例患者均服药1个月以上,服药时间(3.27±0.6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94±1.03)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8.91±1.69)个月。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74.73°±3.58°)和(4.34°±0.95°),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61.93±7.31)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93.72°±4.32°)和(6.41°±0.87°),HSS膝关节评分(81.43±1 1.39)分。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结合自制接骨丹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牢固,骨折愈合较快,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较少。

  • 应用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何涛

    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2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29~78岁,中位数51.5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交通伤18例、坠落伤4例、压砸伤2例。按照Schazker分型方法,Ⅳ型12例、Ⅴ型9例、Ⅵ型3例;按照三柱分型方法,双柱骨折17例,其中外侧柱和后侧柱骨折5例、外侧柱和内侧柱骨折10例、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2例,三柱骨折7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伤后至入院时间1~47 h,中位数8.5 h。合并髁间棘撕脱骨折3例、半月板边缘撕裂及侧副韧带损伤6例,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中位数12.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中位数14.5周;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4~20周,中位数16周。至随访结束时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面塌陷及负重力线改变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 5例、良6例、可3例。结论:应用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可很好地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类,并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体会

    作者:喻长纯;杨明路;王战朝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9~64岁,中位数45岁。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18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24个月,中位数9个月。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行重建手术,其中18例行重新复位固定术,3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2例行单侧胫骨平台干骺端截骨术;13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行重建手术者失访;其余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72个月,中位数28个月。行重建手术者按照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评价疗效,优7例、良1 1例、可2例、差1例。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局部换药后痊愈;1例术后膝关节僵硬、屈曲至60°,二次手术松解后膝关节屈曲至95°。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由术前(25±9)分提高至术后(70±11)分,KSS功能评分由术前(1 5±8)分提高至术后(75±9)分。1例术后出现皮肤张力性水疱,经对症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摄X 线片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在支具保护下锻炼3个月后膝关节稳定。均无感染、内植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无论是采用重建手术还是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只要掌握好其手术适应证,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 劈开腓肠肌内侧头的改良后内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方华宴;李兴华;王爱国

    目的:探讨经劈开腓肠肌内侧头的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4~69岁,中位数45岁。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3例合并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例合并半月板破裂。采用经劈开腓肠肌内侧头的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在4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15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至随访结束时未发生感染、骨折移位、关节面塌陷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85~96分,中位数92分。结论:经劈开腓肠肌内侧头的改良后内侧入路,可完成胫骨平台后方全部解剖结构的暴露与固定,而且不会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正骨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