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医正骨杂志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杂志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의정골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015
  • 国内刊号: 41-11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维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带袢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杨贺杰;诸力;施建勤;赵万军;杨武民;周辉

    目的:探讨带袢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带袢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35岁;左侧21例,右侧1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观察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末次随访时,依据Karlsson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双肩外形对称,肩关节外展、内收、上举、后伸功能改善。参照Karlsson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6例、良10例、差1例。术后并发乳糜漏1例,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持续强负压吸引、饮食控制、静脉营养支持及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后,引流液明显减少,未再发生切口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并发切口感染1例,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治疗后,切口愈合;并发喙突下纽扣钢板移位1例,未作特殊处理。结论:采用带袢双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重建喙锁韧带,维持肩锁关节的稳定,有利于肩关节外形和功能的恢复;但手术操作时应细致、认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王上增;王爱国

    目的:观察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采用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3岁,中位数36岁。单侧34例,其中左侧15例,右侧19例;双侧6例。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14例、Ⅱ期26例。所有患者均有患侧髋关节疼痛及功能不同程度受限,患侧腹股沟处深在性刺痛,可放射至膝或臀部,跑步或行走过多时加重,休息后明显减轻。均经X线、CT、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前Harris评分(53.5±0.5)分。术后予以中药汤剂口服,并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股骨头坏死进展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愈合良好。3例患者股骨头出现塌陷,其他患者股骨头坏死程度均无进展。均无内置物松动、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83.9±0.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23例、可5例、差3例。结论:采用骨小梁金属重建棒植入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髋关节功能、延迟髋关节置换时间,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连续股神经阻滞配合中药薰洗及手法治疗膝关节僵硬

    作者:唐开军;孙勇;林玉春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配合中药薰洗及手法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配合中药薰洗及手法治疗膝关节僵硬患者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22~66岁,中位数36岁。股骨干骨折9例,股骨髁上骨折4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髌骨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髌骨骨折1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股骨髁冠状面骨折1例,浮膝损伤2例。膝关节屈曲角度5°~45°,中位数25°。病程6~17个月,中位数10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屈曲角度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治疗后膝关节屈曲角度75°~140°,中位数100°。采用Jude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24例、可4例。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配合中药薰洗及手法治疗膝关节僵硬,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有助于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揭盖式骼骨取骨对髂骨供骨区疼痛的影响

    作者:朱佳福

    目的:探讨揭盖式骼骨取骨对髂骨供骨区疼痛的影响。方法:对36例需要行自体髂骨植骨的患者采用揭盖式骼骨取骨。男21例,女15例。年龄28~57岁,中位数38.5岁。脊柱滑脱12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跟骨骨折11例、胫骨骨不连3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髂骨供骨区的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供骨区切口均甲级愈合。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8.5个月。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由于股外侧皮神经走行变异,取骨时意外损伤,导致患侧大腿外侧感觉麻木,但未见明显放射痛;1例脊柱滑脱患者,术后第2个月髂骨后缘取骨处仍有模糊疼痛感,术后4个月疼痛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供骨区疼痛症状。结论:揭盖式髂骨取骨术可明显降低供骨区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

    作者:王鸿雁;高志军;赵金忠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22~47岁,中位数33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膝15例,右膝12例。运动伤17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13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合并腘动脉损伤7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9例,颅脑外伤3例,腰椎、跟骨骨折各2例。受伤至韧带重建手术时间28~43 d。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损伤的韧带均一期修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7个月,中位数22个月。合并的腘动脉和腓总神经损伤均恢复良好,损伤的半月板均在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5例,内、外侧应力试验均为阴性;KT 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结果示关节前、后向松弛度>5 mm者8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31.2±3.5)分提高至(91.0±5.0)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 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

    作者:翁东;徐国建;谢明华;王磊;周国芳;梁文清

    目的:评价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数29岁。左侧8例,右侧15例。均合并踝关节骨折,根据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Ⅱ度2例、Ⅲ度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例、Ⅳ度6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合并腓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中位数3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及愈合、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95 min,中位数46 min。住院时间4~10 d,中位数6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9个月,中位数11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踝穴解剖关系良好。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3周。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3例、良7例、可3例。结论: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踝损伤 韧带 缝合锚
  •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外侧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作者:朱建东;王崇佳;俞钰贤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外侧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外侧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18~69岁,中位数39.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肱骨髁间骨折;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5例。依据肱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C1型10例、C2型18例、C3型30例。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中位数15.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24个月,中位数6.5个月。依据改良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30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后切口愈合;并发异位骨化1例,经手术切除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尺神经损伤1例,经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后,患肢功能及感觉恢复。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外侧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 臭氧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充髓通络汤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

    作者:魏汉贤;许俊榆;吴海斌;黄碧青

    目的:探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充髓通络汤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采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充髓通络汤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126例,男25例,女101例。年龄42~76岁,中位数62岁。双侧83例,单侧43例。病程2~180个月,中位数72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中位数6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骨痹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95例、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4例。结论:采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充髓通络汤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操作简单,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植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张立;梁斌;王培民

    目的:探讨经皮植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经皮植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4~60岁,中位数38岁。均为新鲜闭合性脱位患者,其中左侧16例,右侧8例。按照肩锁关节脱位的Rockwood分型,Ⅱ型7例,Ⅲ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1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5 min,中位数47.5 min;术中失血量30~60 mL,中位数41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中位数8个月。5例术后出现肩部不适感,1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内固定取出后症状均消失。均无肩锁关节再脱位、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参照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结论:采用经皮植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作者:李琳苹;金城钟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肌性斜颈患儿56例,男22例,女34例;月龄28 d至11个月,中位数4.5个月;左侧14例,右侧42例;顺产25例,剖腹产31例。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对患侧胸锁乳突肌处包块进行探查,记录包块厚度。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小儿肌性斜颈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儿,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回声增高或减低,肌纹理增粗、紊乱,包块厚度(12.44±0.67)mm;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排列规律、回声增强,包块厚度(7.56±0.46)mm。本组治愈47例,好转9例。结论: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操作简单,可纠正患儿颈部畸形,有利于颈部功能恢复。

  • 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在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后期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辉;刘波;伍萨;路怀民;张晓芳;张鑫

    目的:探讨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在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后期康复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3-12月,采用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法治疗下肢骨关节损伤经治疗后遗留平衡能力下降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7~70岁,中位数39岁。骨盆骨折术后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5例,胫腓骨骨折术后5例,足踝部骨折术后7例,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术后3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经电针治疗后2例,踝关节韧带损伤经电针治疗后5例。病程0.5~24个月,中位数4个月。分别于静态平衡训练前、2周后由同一名测试者对患者进行动态平衡测试,测试总体稳定指数、前后向稳定指数和左右向稳定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平衡训练和测试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静态平衡训练2周后,患者的总体稳定指数由训练前1.13±0.61降低至训练后0.95±0.33,前后向稳定指数由训练前0.70±0.40降低至训练后0.57±0.23,左右向稳定指数由训练前0.69±0.43降至训练后0.61±0.24。结论:在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后期康复中采用Biodex静态平衡模式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控制及协调能力,提高其平衡能力。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

    作者:沈陵;罗漫丽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特殊护理措施,对32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系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均未出现膝关节僵硬和运动功能障碍。2例患者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未进行特殊治疗。术后3 d、7 d、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1±1.2)分、(1.8±0.8)分、(0.9±0.7)分。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能够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司徒娇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应用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18例开放性跟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和康复护理。男13例,女5例;年龄35~61岁,中位数45.5岁;均为开放性跟骨骨折;软组织缺损面积5 cm ×9 cm至10 cm ×23.5 cm。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植皮后创面愈合17例;术后肌腱外露1例,二期行皮瓣移植术后创面愈合。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1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中位数5.5个月;患肢踝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对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开放性跟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可促进创面愈合,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倪毅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等措施,规范护理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龄60~89岁,中位数73岁。左侧27例,右侧38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31 A1型35例、31 A2型30例。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住院时间2~4周,中位数3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切口感染1例。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32例、可4例、差l例。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减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疼痛,降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呼吸道感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有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

    作者:范德辉;林锦坤;张振宁;苏美意;吴维;李锡行;罗孟西;魏美华

    目的:比较龙氏手法、腹针疗法与腹针疗法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腹针手法组55例,腹针组53例和手法组56例。腹针手法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腹针组采用腹针疗法治疗,手法组采用龙氏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结束后的即时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腹针手法组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腹针组痊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手法组痊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8例。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00,P =0.037)。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17),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腹针组( Z =-2.635,P=0.008);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2.028,P=0.043);腹针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622,P=0.534)。②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腹针手法组痊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腹针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手法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9.724,P=0.008)。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17),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与腹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930,P=0.054);腹针手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手法组(Z=-3.128,P=0.001);腹针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3,P=0.233)。结论:腹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结束后的即时疗效优于腹针疗法,而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近期疗效优于龙氏手法。但其即时疗效与龙氏手法比较以及近期疗效与腹针疗法比较均无优势;其临床疗效是否在不同时期均可达到协同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明立功;明立德;明新武;明朝戈;王自方;马彦飞;王明利;范会强;王慧

    目的:比较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者32例( A组),采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者20例( B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固定取出费用、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定的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一般情况。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中位数11.5个月。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0±2.20)周,(11.30±1.70)周t=0.942, P=0.351];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内固定取出费用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2±17.51)mL,(40.73±15.11)mL,t =-5.860,P =0.000;(20.55±10.16)min,(50.12±17.26)min,t =-12.505,P =0.000;(6.63±1.27)d,(8.34±1.11)d,t=-4.182,P=0.000;(3500.75±500.63)元,(7500.74±300.85)元,t=-13.317,P=0.000;(1100.23±350.93)元,(3500.25±200.32)元,t=-16.708,P=0.000]。②肩关节功能。A组优18例、良12例、中2例,B组优10例、良9例、中1例。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62,P=0.717)。③并发症发生率。A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针尾刺激症状,B组1例患者发生钢板远端螺钉拔出。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都是治疗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前者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

  • 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张晓强;高菲菲;王战朝;尚延春;孟庆阳

    目的:探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9例,术后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对照组5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8天,2组患者间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7.89±138.67)mL,(456.00±132.03)mL;t=1.665,P=0.099];但观察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34±222.06)mL,(1103.34±261.87)mL;t=4.665,P=0.033;(401.89±98.67)mL,(566.00±102.03)mL;t=4.871,P=0.026]。2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4例,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19例,输入同型浓缩红细胞4个单位后,血红蛋白含量均恢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组患者术后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8,P=0.000)。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中位数8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且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可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

  • 综合康复计划在肘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林光锚;刘良乐;叶丽洁;戴鸣海;王伟良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计划在肘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肘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计划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锻炼法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12周,采用Mayo评分法评价2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同时,观察对比2组患者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结果:①肘关节功能。不同时间点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693,P=0.000);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t=19.924,P=0.000),进一步比较显示术后2周、4周、12周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8.52±7.78)分,(36.68±5.28)分,t=24.025,P=0.000;(71.92±6.57)分,(55.78±4.72)分,t=25.234,P=0.000;(88.65±9.47)分,(61.36±7.76)分,t=28.338,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21.863,P=0.000)。②肘关节僵硬发生率。观察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而影响日常生活,需返院行关节镜下松解术;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而影响日常生活,需返院行黏连松解术。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4.770,P=0.000)。结论:在肘部骨折术后康复中采用综合康复计划,可以预防肘关节僵硬的发生,改善肘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强骨饮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吴连国;刘康;黄俊俊;毛应德龙;陈华;史晓林

    目的:探讨强骨饮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分别采用口服钙尔奇D片和强骨饮及单纯口服钙尔奇D片进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人工假体柄周围分为7个区( R1~R7),测量2组患者各区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74例获得随访,观察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1例;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8.5个月;患肢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肢髋关节进行评分,治疗组(87.5±7.6)分,对照组(86.7±8.1)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37,P=0.896)。均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R1区,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6.367,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5,P=0.001),存在分组效应;术后1周,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72±0.214)g·cm-2,(0.761±0.178)g·cm-2;t=0.578,P=0.683);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0.758±0.268)g·cm-2,(0.602±0.244)g·cm-2;t =2.232,P =0.024;(0.732±0.227)g·cm-2,(0.518±0.188) g·cm-2;t=2.847,P=0.004)];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36.726,P=0.000)。R2~R6区骨密度值[ R2:(1.532±0.342)g·cm-2,(1.478±0.451)g·cm-2,(1.432±0.403)g·cm-2;(1.613±0.268)g·cm-2,(1.582±0.265)g·cm-2,(1.533±0.275)g·cm-2。R3:(1.746±0.276)g·cm-2,(1.641±0.324)g·cm-2,(1.615±0.327)g·cm-2;(1.692±0.312) g·cm-2,(1.634±0.403)g·cm-2,(1.589±0.157)g·cm-2。R4:(1.831±0.302)g·cm-2,(1.768±0.256)g·cm-2,(1.711±0.236)g·cm-2;(1.798±0.275)g·cm-2,(1.735±0.358)g·cm-2,(1.636±0.326)g·cm-2。R5:(1.736±0.257)g·cm-2,(1.677±0.389)g·cm-2,(1.632±0.324)g·cm-2;(1.812±0.362)g·cm-2,(1.752±0.265)g·cm-2,(1.698±0.424) g·cm-2。R6:(1.563±0.352)g·cm-2,(1.612±0.327)g·cm-2,(1.578±0.367)g·cm-2;(1.642±0.279)g·cm-2,(1.598±0.278)g·cm-2(1.504±0.276)g·cm-2]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68,P=0.162;F=1.569,P=0.453;F=1.862,P=0.358;F=3.556,P=0.112;F=4.065,P=0.104);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679,P=0.153;F=0.879, P=0.553;F=2.568,P=0.122;F=3.512,P=0.098;F=4.679,P=0.082);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26.765,P=0.000;F=23.343,P=0.000;F=28.276,P=0.000;F=21.825,P=0.000;F=26.468,P=0.000)。R7区,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2.828,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2.476,P =0.000),存在分组效应;术后1周,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2±0.262)g·cm-2,(1.203±0.322)g·cm-2;t=1.578,P=0.167];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178±0.345)g·cm-2,(0.869±0.159) g·cm-2;t=3.025,P=0.002;(1.123±0.312)g·cm-2,(0.752±0.328)g·cm-2;t=4.745,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32.478,P=0.000)。结论:强骨饮可增加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的骨密度。

  • 脊柱-骨盆矢状面力线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康信勇;徐荣明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也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骨盆投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力线参数可反映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进展,骨盆投射角是其中唯一恒定的解剖学参数,它的增大可能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脊柱-骨盆矢状面力线参数的变化并不是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致病因素,但可以预测其进展;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都与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目前,有关脊柱-骨盆矢状面力线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海明;潘兵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多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术式,但对于仅有单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即可维持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本文从适应证和禁忌证、生物力学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用分期体系的回顾与评价

    作者:李顺东;许超;童培建;徐在强;詹建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使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渐进性的病理过程,好发于中青年人。该病治疗起来较为棘手,而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有效,目前临床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依据一个完善可靠、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好的分期体系确定股骨头坏死阶段以及坏死范围、坏死部位和髋臼受累的情况,同时对不同坏死阶段的预后做出预测,对制定一套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尚未有统一、公认和完善的标准。本文对Ficat分期体系、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体系、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分期体系和日本骨坏死研究分期体系这几个常用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体系进行了回顾与评价。

  • 负重位MRI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斌青;张敏;刘玉珂;郭会利;杨静

    目的:探讨负重位MRI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SCAN 0.25 T永磁型被动匀场MRI扫描仪,对35例腰腿痛患者(2例神经性跛行,11例下腰痛,22例坐骨神经痛)进行仰卧位(0°)和负重位(90°)腰椎检查,扫描范围为L3~S1。在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并测量L3~4、L4~5、L5 S1椎间盘水平硬膜囊面积、椎间孔前后径;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脊柱失稳及滑脱程度。与仰卧位图像相比,如果负重位图像出现硬膜囊面积缩小(>15 mm2)且降至75 mm2以下、椎间孔前后径变小且<3 mm、椎体失稳或失稳程度加重3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即认为负重位MRI检查提供了附加信息。结果:35例患者中18例发现附加信息,其中13例为坐骨神经痛患者、4例为下腰痛患者、1例为神经性跛行患者;硬膜囊面积缩小(>15 mm2)且降至75 mm2以下14例、椎间孔前后径变小且<3 mm 6例、腰椎失稳或失稳程度加重4例,未见滑膜囊肿。与仰卧位检查时相比,35例患者105个椎间隙在负重位检查时硬膜囊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L3~4水平硬膜囊面积缩小(16.90±4.56)mm2,L4~5水平硬膜囊面积缩小(15.80±2.89)mm2,L5S1水平硬膜囊面积缩小(7.9±1.24)mm2;33个椎间盘水平的硬膜囊面积减少15 mm2以上,且减少至75 mm2以下。结论:与常规MRI相比,负重位MRI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腰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椎间盘、硬膜囊及椎间孔等的状态,可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第1跖骨颈部微创截骨联合分趾垫和“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拇外翻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孙卫东;胡海威;温建民;桑志成;吴寿长;成永忠;余志勇;王庆雷

    目的:探讨拇外翻患者采用第1跖骨颈部微创截骨联合分趾垫和“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后截骨端的稳定性和截骨愈合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1位青年女性拇外翻患者,年龄28岁,身高168 cm,体质量62 kg,右足拇外翻角24°,第1、2跖骨间角13°。利用其右足CT扫描所获得的数据建立右足拇外翻骨骼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第1跖骨颈部微创截骨联合分趾垫和“8”字绷带外固定术,测定截骨端的Von Mises应力和位移。结果:截骨端X轴位移为0.261 mm,Y轴位移为0.078 mm,Z轴位移为-0.167 mm,截骨端总位移为0.293 mm;截骨端Von Mises应力为0.712 MPa,主要分布在截骨端的外侧边缘部位。结论:采用第1跖骨颈部微创截骨联合分趾垫和“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拇外翻,截骨端之间位移小、应力适中,能使截骨端以软骨成骨的方式愈合。

  •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表达及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伍海昭;朱敏;詹红生;陈海啸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表达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月龄10个月,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第8天开始药物干预,实验组予以骨碎补总黄酮浓缩液2 mL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倍美力混悬剂2 mL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2 mL灌胃;均每日1次。药物干预6个月后,比较各组大鼠骨密度、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比值、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尿肌酐比值及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含量;并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6个月后,各组大鼠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87±0.017)g·cm-2,(0.362±0.031)g·cm-2,(0.207±0.008)g ·cm-2,(0.291±0.015)g·cm-2;F=104.317,P=0.000)];实验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0),高于模型组(P=0.000),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空白对照组高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P=0.000,P=0.000);模型组低于阳性对照组(P=0.000)。各组间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比值(3.381±0.202,2.462±0.310,4.526±0.243,3.232±0.191)、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尿肌酐比值(10.901±1.265,8.638±1.036,13.392±1.959,10.516±1.362)及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含量[(232.081±28.452)μg·mL-1,(184.443±19.250)μg·mL-1,(283.262±33.628)μg·mL-1,(238.861±26.685)μg·m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841,P=0.000;F=18.277,P=0.000;F=21.648,P=0.000);实验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实验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P=0.002);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07,P=0.521,P=0.589);空白对照组低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P=0.000,P=0.003,P=0.000);模型组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P=0.004)。空白对照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强;模型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呈阴性或低表达;实验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接近,较模型组强。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增强去卵巢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降低骨转换率,增加骨密度;这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 碳-碳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腰椎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王文波;董建文;曹宁;杨振国;刘文斌;李木森;李春娥

    目的:探讨碳-碳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腰椎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和融合效果。方法:在8只成年雄性杂交波尔山羊L4~5或L5~6椎间隙模拟椎间融合手术,在相应椎间隙置入自制的碳-碳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腰椎融合器,并以克氏针后路固定。观察记录山羊术后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活动情况;分别于术前和处死动物前进行腰椎X线检查,观察腰椎融合器的位置、融合器与上下位椎体的融合情况及上下位椎体的椎间隙;分别于术后60 d和90 d各处死4只山羊,取融合的2个椎体,分别以肉眼、光镜和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检查显示,术前、术后60 d和术后90 d腰椎融合器上下位椎体间距分别为(2.32±0.31) mm(、2.41±0.43)mm和(2.40±0.44)mm;术后60 d和术后90 d,与融合器相邻的终板位置有成骨现象和融合现象。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60 d时融合器植骨区和融合器周围有骨小梁生成;术后90 d时骨小梁排列逐渐规则,融合器周围有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生成,结缔组织逐渐变薄,融合器中间有骨组织和纤维组织长入。结论:碳-碳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腰椎融合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植骨融合,可作为椎间融合的内固定器材。

  • 关节镜手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疼痛1例

    作者:王平;刘世珑;刘毅;李来月

    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虽然疗效显著,但术后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等并发症。2013年7月,我们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TKA后膝前疼痛患者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医正骨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