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医正骨杂志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杂志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의정골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015
  • 国内刊号: 41-116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维淮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作者:李鹏;徐世涛;谭磊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3~60岁,中位数41岁。骨折部位,T112例、T128例、L19例、L22例。按照脊柱骨折的 Denis 分型,A 型6例、B 型9例、C 型2例、D 型4例。脊髓损伤情况按照 Frankel 分级均为 E 级。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中位数3 d。术后随访观察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中位数100 min。术中出血量140~230 mL,中位数16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后1周和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97.6±2.7)%,(97.2±3.0)%]较术前[(46.5±3.7)%]增大。术后1周和1年的伤椎矢状面 Cobb 角(-2.3°±3.1°,-1.3°±3.0°)较术前(20.3°±2.1°)改善。均无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指伸肌劈开入路治疗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

    作者:翟利锋;陈亿民;许桦;毕大卫

    目的:探讨经指伸肌劈开入路治疗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3例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1~64岁,中位数34岁。左侧6例,右侧7例。跌倒摔伤6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中位数7 d。采用经指伸肌劈开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并观察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中未发生骨间后神经和尺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和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旋转功能较差,考虑与骨折粉碎较重、功能锻炼开始较晚有关。末次随访时按照 HSS 肘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7例、良5例、一般1例。结论:经指伸肌劈开入路既能充分显露桡骨头前部骨折块,又能有效避免术中损伤尺外侧副韧带,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贾传广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28~49岁,中位数37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3~420例,L4~563例,L5 S125例。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央型5例、旁中央型83例、椎间孔型15例、极外侧型5例。病程1个月至3年,中位数1.5年。术后随访观察腰腿疼痛改善、并发症发生及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及神经根黏连等并发症。术后1 d、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7.7±2.0)分降至(2.8±1.3)分、(2.4±1.7)分、(1.9±0.9)分、(1.6±0.7)分、(1.5±0.8)分。采用 Macnab 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78例、良22例、可8例。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 Pilon 骨折

    作者:徐俊峰;王翔宇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12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 Pilon 骨折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29岁。左侧3例,右侧5例。按照 Rüedi -Allgwer 骨折分类,Ⅱ型3例、Ⅲ型5例。合并腓骨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4 d,中位数9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1个月,中位数10.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1例切口感染,经局部换药和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感染被控制;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照 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 Pilon 骨折,固定牢靠,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蒙剑德;夏贤生;赵小泉;吴秋敏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对55例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男36例,女19例;年龄42~63岁,中位数52岁。左侧35例,右侧20例;内侧半月板损伤3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90 d,中位数40 d。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3.16±1.49)分降至治疗后(1.11±0.79)分;Lysholm 膝关节评分由治疗前(61.29±8.04)分升至治疗后(86.47±6.17)分。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的康复中应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蒸,能够缓解膝关节疼痛,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外侧联合弧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作者:杨英果;王晓民;班兴平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弧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内外侧联合弧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3~53岁,中位数3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单侧34例,双侧1例。骨折按照 Linsenmaier 分型,Ⅱ型8例、Ⅳ型11例、Ⅴ型14例、Ⅵ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2 d,中位数9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数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5周,中位数12周。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腓肠神经损伤、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2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内外侧联合弧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围手术期耳穴按压联合平衡针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蔡云仙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耳穴按压联合平衡针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45例因膝骨关节炎须接受 TKA 治疗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62~81岁,中位数6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侧 TKA 手术,左膝23例,右膝22例。自手术前一天开始连续4 d 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第1天1次,400 mg;以后3 d 每天2次,每次200 mg。术前24 h 应用王不留行籽行耳穴按压,2 h 按压1次,每次3~5 min,以出现酸痛为度,按压6次;术后改为30 min 按压1次,每次3~5 min,每天约20次,连续3 d。术后采用平衡针疗法进行针刺镇痛,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术后12 h、24 h、48 h、72 h 和7 d,患膝静息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4.55±0.24)分、(3.05±0.56)分、(2.32±0.45)分、(2.07±0.39)分、(1.09±0.21)分,患膝运动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01±0.35)分、(3.92±0.49)分、(2.81±0.52)分、(2.53±0.49)分、(1.18±0.28)分。结论: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的基础上,围手术期应用耳穴按压联合平衡针疗法可有效缓解 TKA 术后患膝疼痛,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

    作者:魏社军;王宇;郑标;林科;赵健甫;王鑫;俞能宝;徐荣明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6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30~64岁,中位数52.5岁。L2~3、L3~4突出2例,L3~4、L4~5突出6例,L4~5、L5 S1突出8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7.89±0.56)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43.68±2.65)分。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钉过程中未损伤神经根,手术时间(96.5±15.5)min,术中出血量(291.1±45.9)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中位数22.5个月。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为(2.67±0.98)分,ODI 评分为(12.82±5.68)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 =-18.499,P =0.000;t =-19.694,P =0.000)。1例 L4~5、L5 S1突出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部分吸收,但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L4~5、L5 S1突出患者术后置于 S1的螺母脱落,再次手术改为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论:对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固定稳定、植骨融合率高、腰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续骨活血汤和接骨紫金丹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超

    目的:探讨续骨活血汤和接骨紫金丹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9例三踝骨折患者,男22例,女17例。年龄23~65岁,中位数42岁。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30例。交通事故17例,坠落伤2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位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松质骨螺钉或解剖型钢板或克氏针进行固定,并以石膏外固定4~6周。同时于术后开始服用续骨活血汤和接骨紫金丹,连续服用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随访时拍摄 X 线片进行骨痂 X 线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 Baird -Jackson 法评定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痂 X 线评分由治疗前(2.62±0.54)分提高至(3.83±0.96)分;按照 Baird -Jackson 法评定,优15例、良21例、可2例、差1例。结论:在治疗三踝骨折时应用续骨活血汤和接骨紫金丹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服四妙散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作者:邵文飞

    目的:观察内服四妙散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内服四妙散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8例,男42例,女46例。年龄(32.0±3.5)岁。内侧半月板损伤5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5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10例。膝关节 MRI 显示内外侧半月板损伤2度或3度。病程(4.0±1.6)个月。四妙散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7 d 为1个疗程,共4~6个疗程。服药期间每日采用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每日2~3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个月,中位数17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愈61例、显效22例、无效5例。结论:采用内服四妙散加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蕾蕾;马向浩;张颖;贾玉东;朱英杰;刘又文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对4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男29例,女11例。年龄17~45岁,中位数31岁。左膝21例,右膝19例;新鲜损伤12例,陈旧性损伤28例;开放性损伤4例,闭合性损伤3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5例。病程12~18 d,中位数15 d。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改善、肿胀消除、活动度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治疗前(77.54±3.46)分升至治疗后(92.41±2.14)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8.14±1.3)分降至治疗后(1.84±0.21)分。膝关节周径由治疗前(41.22±2.46)cm 降至治疗后(34.69±0.85)cm。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治疗前81.85°±2.42°升至治疗后122.13°±5.12°。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愈33例、好转4例、无效3例。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中应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肿胀消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亮;张莉;王莉佳;张学民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80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男52例,女28例。年龄18~62岁,中位数46岁。胸椎骨折35例,腰椎骨折35例,胸腰椎骨折10例。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6~48 h,中位数22 h。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住院时间10~14 d,中位数11 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12 d,中位数10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1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 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的应用

    作者:许文;邢林波;彭献梅

    目的:探讨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骨科康复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87例,女95例;年龄16~48岁,中位数32岁;其中采用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14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136例。护理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及治疗延迟时间。结果:阶段式护理组满意137例,不满意9例;常规护理组满意117例,不满意19例;阶段式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χ2=4.798,P =0.028)。阶段式护理组2例发生护理差错,114例未发生护理差错;常规护理组9例发生护理差错,127例未发生护理差错;阶段式护理组护理差错率小于常规护理组(χ2=5.173,P =0.023)。阶段式护理组治疗延迟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17.05±3.51)min,(18.09±3.85)min;t =2.358,P =0.019]。结论: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能提高骨科康复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率,缩短治疗延迟时间,适合在骨科康复病区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护理方法

    作者:邓明月;徐虹霞;胡晓川;杨国勇;张玲;向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术前准备、心理护理以及术后常规护理、患肢护理、功能锻炼等措施,规范护理接受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的肘关节僵硬患者76例,男35例、女41例。年龄13~65岁,中位数45岁。所有患者均为行肘关节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后患者。病程6个月至5年,中位数2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中位数24个月。患侧肘关节大屈曲角度由术前98.5°±15.4°改善至术后120.8°±13.1°,大伸直角度由术前51.6°±10.2°改善至术后15.6°±6.7°,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75.1°±11.2°改善至术后125.4°±9.1°;前臂大旋前角度由术前61.5°±12.3°改善至术后65.8°±7.2°,大旋后角度由术前70.8°±10.6°改善至术后76.1°±5.3°,前臂旋转活动范围由术前150.7°±8.4°改善至术后152.6°±8.2°。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70.5±16.9)分升至术后(92.6±8.3)分。结论:系统规范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还可以改善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云克静脉滴注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护理

    作者:刘红娟;郭树农;叶艳君

    目的:探讨云克静脉滴注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心理护理、放射性核素检查防护、云克用药护理、中药薰洗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措施,规范护理接受云克静脉滴注联合中药薰洗治疗的距骨缺血性坏死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0~76岁,中位数48岁。左侧22例,右侧28例。病程3~12个月,中位数7.5个月。治疗后观察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28~32 d,中位数30 d。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年,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0分35例、1分13例、2分2例;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11例、可2例。结论:对于接收云克静脉滴注联合中药薰洗治疗的距骨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 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影响

    作者:贺振年;康信勇;徐洪伟;顾杰;郭剑;徐荣明

    目的:探讨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7例。年龄45~78岁,中位数68岁。单节段滑脱65例,两节段滑脱7例。MeyerdingⅠ度滑脱48例、Ⅱ度滑脱24例。50例健康成人,男22例,女28例。年龄45~70岁,中位数55岁。对72例患者及50例健康成人脊柱全长侧位 X 线片上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并对Ⅰ度与Ⅱ度腰椎滑脱患者的骨盆入射角进行比较。结果: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均大于健康成人组(54.90°±5.10°,50.46°±4.31°,t =2.770,P =0.007;44.96°±4.87°,40.14°±4.06°,t =3.360,P =0.001);退行性腰椎滑脱组骨盆倾斜角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4°±2.14°,10.54°±1.71°,t =-1.638,P =0.104)。Ⅱ度滑脱患者的骨盆入射角大于Ⅰ度滑脱患者的骨盆入射角(58.14°±3.09°,53.06°±3.01°,t =-9.143,P =0.000)。结论: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增大,腰椎发生退行性滑脱的风险会增加,同时骨盆入射角增大也会使腰椎滑脱的程度加重。

    关键词: 脊椎滑脱 腰椎 骨盆
  • 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志强;刘佳

    目的:探讨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49例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采用牵引、中药薰洗、推拿、腰椎整脊手法复位、卧床制动、佩戴腰围等治疗,要求患者出院后限制工作及活动,并指导患者后期康复锻炼的具体方法。出院后完全遵照医嘱限制工作及活动,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者125例(康复组);出院后直接恢复原工作和正常生活,未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或未进行康复锻炼者124例(非康复组)。比较2组患者腰部及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生活自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出院后不同时间腰痛 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585.521,P =0.000)。2组腰痛 VAS 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176.303,P =0.000);除出院时外,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康复组的评分均低于非康复组[(3.59±0.62)分,(3.62±0.62)分,t =-0.368,P =0.713;(2.28±0.80)分,(3.01±0.47)分,t =-8.761,P =0.000;(0.90±0.65)分,(2.05±0.81)分, t =-12.468,P =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41.847,P =0.000)。出院后不同时间下肢痛 VAS 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244.915,P =0.000)。2组下肢痛 VAS 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151.473,P =0.000);除出院时外,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康复组的评分均低于非康复组[(3.34±0.51)分,(3.33±0.51)分,t =0.208,P =0.836;(2.50±0.68)分,(3.28±0.52)分,t =-10.151,P =0.000;(1.55±0.82)分,(2.61±0.67)分,t =-11.185, P =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62.726,P =0.000)。出院后3个月时康复组109例生活完全自理,非康复组92例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康复组生活自理率高于非康复组(χ2=6.676,P =0.009)。出院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康复组优70例、良38例、可7例、差10例,非康复组优58例、良32例、可11例、差23例,康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非康复组(R康复组=116.08, R非康复组=133.99,Z =-2.141,P =0.032)。结论:对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期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恢复腰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中植骨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新欢;毕宏政;聂伟志;杨茂清;于兰先;朱育林

    目的:探讨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经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植骨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30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植骨组),其余30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非植骨组)。比较2组患者的 Bhler 角、跟骨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1周,中位数56.5周。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术后未发生感染、切口皮肤坏死、克氏针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 Bhler 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6.000, P =0.017)。2组 Bhler 角比较,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2.530,P =0.038)。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周,2组 Bhler 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61°±4.25°),(16.50°±4.59°),t =0.324,P =0.768;(33.86°±3.55°),(33.56°±3.87°),t =2.459,P =0.336;(33.61°±2.38°),(32.87°±3.42°),t =2.996,P =0.754];术后24周时植骨组的 Bhler角大于非植骨组[(33.47°±3.57°),(30.37°±4.26°),t =3.183,P =0.04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3.384, P =0.039)。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3.643,P =0.041)。2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比较,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4.784,P =0.045)。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周,2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5±0.88)mm,(2.05±0.90)mm,t =0.452,P =0.801;(0.22±0.14)mm,(0.24±0.16)mm,t =2.422,P =0.672;(0.39±0.13)mm,(0.46±0.18)mm,t =3.156,P =0.394];术后24周时植骨组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小于非植骨组[(0.62±0.40)mm,(1.26±0.48)mm,t =4.075,P =0.032]。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4.229,P =0.027)。术后24周时,3例患者因过早负重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增大(植骨组2例,非植骨组1例)。剔除上述患者的数据后,植骨组无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1 mm 的病例,非植骨组中14例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1 mm,其骨缺损量为(2.30±0.71)cm3,经计算其单侧95%下限为1.96 cm3。术后48周时按照张铁良等的疗效标准评定,植骨组优9例、良14例、可5例,非植骨组优5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581,P =0.114)。2组骨缺损量>1.96 cm3的患者疗效评分比较,术后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6±8.18)分,(78.17±10.96)分,Z =-0.267,P =0.679];术后56周时植骨组疗效评分大于非植骨组[(81.95±6.74)分,(77.86±8.69)分,R植骨组=10.50,R非植骨组=5.81, Z =-5.657,P =0.042]。结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骨缺损量>1.96 cm3者,应进行植骨以防止跟骨后距关节面塌陷。

  • 口服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宏波;马海燕;蒋云霞;莫文;姚若愚;邬学群

    目的:观察口服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后残留腰腿痛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腰椎管狭窄症47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69例、功能锻炼组6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口服益气化瘀汤结合五点支撑锻炼治疗,功能锻炼组仅进行五点支撑锻炼。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JOA 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标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疼痛 VAS 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1759.038,P =0.000)。2组疼痛 VAS 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11.431,P =0.001)。治疗前和治疗14 d 后2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590,P =0.557;t =-1.676,P =0.096);治疗7 d、21 d 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均低于功能锻炼组(t =-3.913,P =0.000;t =-8.822,P =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26.623,P =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 ODI 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634.277, P =0.000)。2组 ODI 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4.067,P =0.046);除治疗前外,治疗7 d、14 d、21 d 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均低于功能锻炼组(t =0.455,P =0.650;t =-2.044,P =0.043;t =-2.224,P =0.028;t =-5.658,P =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9.217,P =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 JOA 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 =1054.688,P =0.000)。2组 JOA 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173.613,P =0.000);除治疗前外,治疗7 d、14 d、21 d 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均高于功能锻炼组(t =-0.149,P =0.882;t =5.944,P =0.000;t =12.636,P =0.000;t =9.774,P =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30.428,P =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 SF-36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77±10.552)分,(58.857±8.640)分,t =-0.344,P =0.732];治疗21 d 后2组患者的 SF-36评分均增加(t =-10.030,P =0.000;t =-10.492,P =0.000);治疗21 d 后2组患者的 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582±11.162)分,(62.452±8.935)分,t =-1.203,P =0.310]。结论:口服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对于腰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朱云森;江敞;李俊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83例符合要求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43例、常规组40例。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氨甲环酸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和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 -1)1次。测定2组患者的失血量,并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58±5.12)min,(31.90±8.73)min,t =0.437,P =0.110;(89.67±15.24)mL,(97.60±14.65)mL,t =2.410,P =0.794];氨甲环酸组术前及术后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常规组[(84.91±13.66)mL,(154.08±26.99)mL,t =14.883,P =0.000;(158.23±30.16)mL,(286.15±59.61)mL,t =12.460,P =0.013]。2组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桡骨头半脱位的损伤机制及旋后复位法的力学原理分析

    作者:欧传双;余翔;廖志浩

    桡骨头半脱位是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是由于前臂在旋前位受到纵向提拉所致。对于其损伤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目前临床多采用旋后复位法进行治疗,但关于该手法的力学原理,文献鲜有报道。本文就目前关于桡骨头半脱位损伤机制的观点进行简单总结,并对旋后复位法力学原理进行简单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饶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 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57例下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的双下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血栓累及部位及血栓分期。结果:657例患者中,45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均为单侧患肢。术前发现41例,其中急性血栓32例,亚急性血栓8例,慢性血栓1例;术后发现4例,均为急性血栓。多条静脉受累35例;单条静脉受累10例,其中大隐静脉入口处3例、股浅静脉1例、胫后静脉2例、小腿肌间静脉4例。完全闭塞30例,不完全闭塞15例。术前检查血栓累及髂外静脉3例、股总静脉24例、大隐静脉入口处28例、股浅静脉29例、股深静脉12例、静脉30例、胫后静脉31例、小腿肌间静脉4例;术后检查血栓累及股总静脉1例、大隐静脉入口处2例、股浅静脉1例、静脉2例、胫后静脉3例;胫前静脉及腓静脉未累及。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浆 D -二聚体增高者45例,患肢肿痛者38例。单发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者均无明显下肢肿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检测出下肢骨折后静脉血栓是否存在,还可明确血栓的范围、部位、分期及管腔阻塞程度,对于指导临床早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预防急性肺动脉栓塞具有积极意义,可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 非典型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

    作者:陈利军;田野;刘文刚;陈文静;叶振中;潘天祥

    目的:探讨非典型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非典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膝关节数字化 X 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helical CT,MD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男29例、女44例。年龄16~77岁,中位数44岁。所有患者均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诉,负重后加剧,均无明确外伤史,但在近1周内均进行过较平常剧烈的舞蹈、体操、踢毽子等单腿持重活动。所有患者均在初诊时拍摄 DR 平片,于就诊后1周内进行 MDCT 及 MRI 检查。结果:初诊时73例患者在 DR 片上均未发现骨折征象,7例经 MDCT 检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49例经 MRI 检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终经临床确诊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者49例。MDCT 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14.3%、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 Kappa =0.099,P =0.051;MRI 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 Kappa =1.000,P =0.000。在 MDCT 图像上17例患者表现为骨质疏松、4例骨小梁扭曲、5例骨小梁断裂(或裂隙)、13例关节囊积液、11例软组织肿胀;在 MRI 上7例表现为骨小梁断裂(或裂隙)、35例骨髓水肿、27例半月板损伤、8例软骨损伤、36例关节内韧带损伤、45例关节囊积液、22例软组织肿胀。结论:对非典型膝关节外伤后,DR 片无骨折征象,但存在不能缓解的膝关节疼痛,尤其是负重后疼痛加剧的患者,应尽早进行 MRI 检查。

  • 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2例

    作者:王军

    患者,男,44岁。因4个月前体检发现右侧股骨上段囊肿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下肢末端血运良好、感觉及运功功能正常。X 线检查显示:右侧股骨转子间见一30 mm ×70 mm 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图1(1)]。CT 检查显示:右侧股骨转子间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点状钙化,周围见环形致密影[图1(2)]。诊断:右侧股骨上段骨囊肿。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术中见右侧股骨转子间髓腔内囊性变,囊腔内见肉芽样物,光镜观察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及数量不等的梭形细胞,细胞呈轻度异型[图1(3)]。确诊为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3例

    作者:阎晓霞;任之强;仝允辉;李康;赵志强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由于布鲁氏杆菌侵袭脊柱引起的椎间盘或椎体的感染性疾病,发病部位以腰椎多见,胸椎次之[1]。患者常因腰背痛就诊于骨科,临床非常少见,很容易引起误诊、误治。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城市家养宠物的增加,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012—2014年我们收治了3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现将其诊疗经过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柱炎 布鲁杆菌病
  • 张玉柱先生诊治骨伤疾病经验总结

    作者:郎永;杨力;张玉良;孟春;王人彦;胡柏松

    张玉柱先生从事骨伤疾病的临床和研究50年,将张氏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与现代正骨理论相结合,在骨伤疾病诊伤断证、损伤用药、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就张玉柱先生在骨伤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作一简单总结。

  • 毛书歌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作者:海渊;梁舒涵;史俊德

    毛书歌教授从医近40余年,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精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他以其父国家名老中医毛天东教授的治筋手法为基础,创立了一套中药薰洗、牵引、手法、功能锻炼等相结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体系,临床疗效满意。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毛书歌教授擅长因人施治,强调正骨先理筋、筋柔骨易正,注重理筋为正骨、复位是关键和重视功能锻炼。本文就毛书歌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作一简单介绍。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德舜;李庆斌;苏佰芳;王洪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但是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该病的短期疗效确切,但具有创伤大、费用高、术后恢复慢、易复发等缺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属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从适应证、操作技巧、临床疗效、优点、并发症5个方面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中医正骨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