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DCT髂腰韧带形态研究及其在椎体节段定位中的作用

    作者:秦秀;陈艳培;李晓红

    腰骶部移行椎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异常[1],对伴移行椎病例进行CT检查时,准确定位椎体节段常发生困难.目前影像学检查定位方法颇多,但准确率均有限.本文运用MDCT三维重建对髂腰韧带起点、走行、形态进行初步研究,以探讨其在腰骶部移行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2011年11月~ 2012年8月收治接受腰部检查患者212例,除外脊柱感染、肿瘤、严重侧弯、既往有手术史等因素导致髂腰韧带无法显示.其中男125例,女87例,年龄11 ~82岁,平均39岁.

  • 髂腰韧带在脊柱外伤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许泽兵;曹骁;杨碧林;乔木

    目的:探讨髂腰韧带在脊柱外伤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因脊柱外伤行CT检查的5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髂腰韧带的形态、位置及走行,对比脊柱正常序列与移行椎髂腰韧带起源的关系;并分别采用髂腰韧带定位法、腰大肌起点定位法、髂嵴定位法、第12肋定位法等6种方法进行对比定位分析.结果:脊椎序列变异对髂腰韧带的起始位置影响很小,髂腰韧带定位法对脊柱节段判定的准确率高达99.25%,明显高于其他5种定位法(P<0.05).结论:髂腰韧带位置相对恒定,在脊柱外伤CT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椎体及肋骨变异者能够快速、准确定位.

  • 青少年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析——腰椎过度承载及腰骶部骨与关节形态变异在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党礌;陈仲强;刘晓光;郭昭庆;齐强;李危石;韦峰;刘忠军

    目的:对青少年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腰骶部骨与关节结构形态变异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骨科在2006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76例连续的20岁以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回顾所有患者的病史、统计患者的身高、体重及BMI并将其与文献中报道的同年龄组正常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体重及BMI进行比较.从所有病例中选出只累及L4/5或L5/S1的病例共63例,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腰骶结合部骨与关节结构形态,即腰椎正位X线片上髂嵴连线高度、L5横突长度及移行椎畸形情况,分析其与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身高及体重均显著性地高于同年龄组正常青少年的平均值.髂嵴连线高度正常或过高(33例)、L5横突长度过长(44例)、无移行椎或有腰椎骶化畸形(44例)的患者发生L4/5间盘突出的几率分别为97.0% (32/33)、70.5%(31/44)和68.2%(30/44);反之,髂嵴连线高度低(30例)、L5横突长度正常(19例)、有骶椎腰化畸形(19例)的患者出现L5/S1间盘突出的几率分别为86.7%(26/30)、73.7%(14/19)和68.4%(13/19).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患者身高过高和/或体重超重有关;腰骶结合部的发育变异对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发生的节段有显著影响.

  • 推拨法配合劳损愈贴膜治疗髂腰韧带损伤54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会卿

    髂腰韧带损伤是急性腰扭伤的一种,以腰臀部疼痛而无腿部放射性痛、第5腰椎旁至髂嵴之间有明显压痛点为主要表现.2003-01~2004-12,笔者运用推拨法配合劳损愈贴膜治疗髂腰韧带损伤54例,并与单纯推拨法治疗2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下腰椎间盘突出与髂腰韧带力学强度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张伟;阿尔宾;武永刚;高飞

    目的:探讨下位腰椎间盘突出与髂腰韧带力学强度的关系。方法收入我院脊柱外科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130例下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 L4/5节段73例,L5/S1节段57例。正常组为我科没有腰痛病史的医护以及进修医师45例。在腰椎正位片上测量并计算出各病例第5腰椎横突的长度,宽度,椎弓根间的距离,横突宽度与椎弓根内间距比值(RT 值),横突长度与椎弓根内间距比值(RL 值),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椎间盘突出组在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椎弓根间距离为29.6 mm 显著小于正常组30.8 mm( P =0.0032),横突长度的左右差为1.84正常组为1.36,左右比值椎间盘突出组1.054正常组为1.040,表示椎间盘突出组比正常组有增大倾向。同时,椎间盘突出组 RL 左右差为6.25,正常组为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08)。按照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分为 L4/5和 L5/S1组。测量 L5横突宽度,L4/5组:19.9 mm ,L5/S1组:18.3 mm 由此计算的 RT 值 L4/5:66.7,L5/S1:62.9,L4/5组比 L5/S1组的 L5横突宽度以及 RT 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髂腰韧带力学强度与椎间盘突出相关,并影响突出节段。

  • 影像学分析髂腰韧带与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的力学强度关系

    作者:车纯庆;陈亮;顾勇;冯煜;张驰;单中书;汪凌骏;杨惠林

    背景:国外与国内研究报道的髂腰韧带形态学特点有很大争议,有关国人髂腰韧带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报道并不多见,尚未见全面详尽的统计资料。
      目的:探讨国人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与髂腰韧带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常体检者28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及L5滑脱患者26例,正常组男9例、女19例;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组男14例、女12例;单纯L5滑脱组男7例、女19例;其中峡部崩裂性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13例;Ⅰ度滑脱24例、Ⅱ度滑脱2例。在腰椎正位片上测量并计算出各病例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 L5滑脱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正常组 RT值大于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单纯 L5滑脱组(P 均=0.000);单纯 L5/S1椎间盘突出组大于单纯 L5滑脱组(P=0.000)。男性、女性患者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左侧、右侧R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L5滑脱的病例中,退变性滑脱患者 RT 值小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0.004)。提示正常人髂腰韧带强度高于 L5/S1椎间盘突出及 L5滑脱患者,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高于 L5滑脱患者;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强度高于退变性滑脱患者。髂腰韧带力学强度可能与L5/S1椎间盘突出及L5滑脱病变有关。

  • 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

    作者:孙勇;唐开军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采用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患者42例,男36例,女6例.年龄16 ~52岁,中位数45岁.左侧19例,右侧23例.病程0.5h至7d,中位数16 h.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针眼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急性腰扭伤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32例,显效7例,好转3例.结论:采用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中的定位

    作者:吕亚萍;林薇;马雪梅

    目的:探讨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接受腰椎MRI检查的87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腰骶移行椎692例(腰椎骶化241例,骶椎腰化451例).观察髂腰韧带在腰骶移行椎组及无移行椎组中节段水平.结果:无移行椎组(8070例)髂腰韧带起自L5横突水平为8010例,60例起源于L4横突水平;腰骶移行椎组中,241例腰椎骶化者髂腰韧带起自L4椎体横突水平,451例骶椎腰化者髂腰韧带起自L6水平.结论:髂腰韧带解剖定位相对恒定,但合并移行椎时,应慎重利用其进行腰椎节段数定位.

  • 髂腰韧带的MRI形态研究及其在腰骶部椎体节段定位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自明;丁永生;田芳;鲍虹;袁军

    目的:利用MRI对髂腰韧带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其对于腰骶部椎体节段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腰椎MRI检查的495例成年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图像观察髂腰韧带的形态、走行.研究其与腰椎节段的关系.结果:985侧髂腰韧带,其髂腰韧带主要部分均起自L5横突.研究发现髂腰韧带形态学特点及走行等方面差异均相当显著.通过观察髂腰韧带水平,将其作为椎体分段定位标志,所有46例移行椎病例均能准确定位.结论:髂腰韧带的形态和走行尽管变异明显,但其解剖定位相对恒定,MRI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能清晰显示其形态.临床利用其进行腰骶部移行椎节段定位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 氟骨症所致双侧骶棘韧带骨化一例

    作者:郭学;刘玉文;祁增亮

    患者男,56岁.腰骶部及双侧髋关节疼痛不适数年余,偶因摔伤后来我院骨伤科就诊.查体:上、下门齿及犬齿均呈棕黄色,伴有褐色斑点,腰椎及下肢活动稍受限,骶尾及坐骨结节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者居住地为高氟区. 骨盆正位片: 双侧骶髂关节部分骨密度增高,但无骨质稀疏及骨质破坏征象,双侧髂骨体及髋臼缘骨密度增高,双侧第5腰椎横突与髂骨之间可见条形骨性致密影连接.骶骨中部两侧亦可见对称性条带状骨性致密影,宽约0.6cm,边缘光整,向下直达坐骨棘,长约6cm.左侧耻骨下支骨质中断,可见硬化缘(附图).X线诊断:①氟骨症致双侧髂腰韧带及骶棘韧带骨化;②左耻骨下支陈旧骨折.

  • 髂腰韧带CT三维显示及其在腰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

    作者:刘庆余;陈健宇;陈燕涛;梁碧玲;刘尚礼

    目的:研究髂腰韧带能否在CT上显示以及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方法:128例腰椎患者进行了CT容积扫描检查,采用横断、矢状、冠状多平面重建图像分析髂腰韧带的结构特点.128例患者中有11例为移行椎患者,均经X线片证实.结果:117例腰骶正常节段的患者髂腰韧带均起自L5横突.83%的髂腰韧带前、后束之间间隔脂肪组织,前、后束可分辨,横断位上前束较扁,向外侧走行止于髂棘后1/3内侧缘,后束较短而厚,向外后侧走行止于髂后上棘内侧骨面,冠状位上髂腰韧带前、后束均呈类三角形改变,尖端指向髂棘,底边与L5横突相连,矢状位上髂腰韧带前束呈薄条带状或小点状,后束呈宽厚条带状或结节状.17%的髂腰韧带前、后束之间缺乏脂肪组织,前、后束不能分辨,横断位上韧带呈宽厚条带状或扇形向外后方行走,止于髂棘,冠状位上韧带呈类三角形改变,矢状位上韧带呈结节状或不规则条带状改变.以髂腰韧带作为L5椎体水平的定位标记,11例移行椎均准确定位.结论:CT三维多平面重建可准确显示髂腰韧带的形态和走行特点.髂腰韧带起自L5横突,根据这一特点能对腰椎节段进行准确的定位,特别是在合并有腰骶部移行椎的患者.

  • 腰5峡部裂合并不同椎间节段退行变与髂腰韧带的关系

    作者:王永峰;靳安民;汤善华;朱立新;于博;林荔军

    目的:探讨第5腰椎峡部裂合并不同椎间节段退行变与髂腰韧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L5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病例分为两组:16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16例合并L5滑脱,对照比较两组病例间的L5横突的相对宽度(RT值).结果:L5峡部裂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组比合并L5滑脱组的RT值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5峡部裂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的髂腰韧带强度比合并L5脊椎滑脱高.L5峡部裂合并不同节段椎间盘突出或合并滑脱的病因可能除了与峡部裂引起脊椎失稳及椎间盘退变有关外,还与髂腰韧带力学强度有关.

  • 髂腰韧带的形态及抗L5椎体滑脱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国川;张英泽;宋朝晖;刘国彬;潘进社

    目的:研究髂腰韧带(ILL)的形态学,探讨其在防止L5椎体前滑脱中的作用.方法:成人男性防腐标本26具,观察ILL起止点和走行,测量其长宽厚度.取10具标本制腰椎滑脱模型,等分为两组,A组为ILL保留组,B组为ILL切断组.测量在300、600、900和1200 N负荷时L5椎体在S1椎体上缘的位移.测量A组和B组在不同载荷下L5椎体的位移和移位程度,用Stata 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L由上部和下部韧带组成.上部韧带主要起自L4横突,止于髂骨嵴的内缘和腰方肌在髂嵴的附丽部.厚(2.22±0.28)mm,宽(10.72±2.34)mm,长(69.80±5.02)mm.下部韧带不能再细分成束,主要起自L5横突,主要止于髂后粗隆,长(82.20±4.02)mm,主束前缘长(36.64±2.30)mm,后缘长(8.54±1.78)mm,宽(12.22±2.18)mm,厚(4.30±0.96)mm.A组和B组在不同载荷下L5椎体的位移和移位程度,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ILL具有特异的形态学结构特点,有阻止和减少L5椎体向前滑脱的作用.

  • 髂腰韧带在胸腰骶移行椎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邱小琴;杨华岳;覃奇宁

    目的 探讨髂腰韧带在胸腰骶移行椎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定位准确性和阅片效率.方法 通过对1291例脊柱下胸段-腰骶区域螺旋CT三维图像,观察髂腰韧带的正常起源及位置,找出正常序列脊椎及移行椎与髂腰韧带正常起源的关系,并与腰骶部移行椎或合并腰肋时的常规定位法及金标准定位法进行比较.结果 髂腰韧带正常起源于L5椎体横突,在CT横断、冠状面上均能清晰显示,位置恒定,易于分辨,不论脊椎序列正常与否,以及是否合并腰肋的存在,均不影响利用髂腰韧带对腰椎节段的正确定位.结论 以髂腰韧带正常起点来定位第5腰椎,可作为对胸腰骶节段快速、准确定位的依据,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高.

  • 腰骶移行椎髂腰韧带的MRI表现

    作者:吕亚萍;黄宇;林薇;马雪梅

    目的 利用中高场MRI对腰骶移行椎人群髂腰韧带的解剖、形态学表现及其与腰椎节段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61例腰骶移行椎人群的MRI影像资料,其中S1腰化153例,L5骶化108例,利用冠状位及轴位MRI图像观察髂腰韧带的解剖、形态表现及与腰椎节段的关系.结果 解剖形态走行:①单束走行63例;②双束走行182例;③少见型11例,其均发自横突末端、止于髂脊内后缘或髂后上棘内缘.S1腰化人群中有146例双侧髂腰韧带发自L6横突,7例双侧髂腰韧带发自L5横突.L5骶化人群中有94例双侧髂腰韧带发L4横突,9例双侧髂腰韧带发自骶化的L5横突,5例显示不清.结论 腰骶移行椎中髂腰韧带多发自移行的椎体,中高场MRI腰椎轴位及冠状位成像能清晰显示其解剖、形态学特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