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중국실험진단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4287
  • 国内刊号: 22-125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17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孙荣武;赵吉生;王鸿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人类重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吕文天;赵红光;龚平生;王志成;姜晓燕;刘淑春;李校堃;龚守良

    目的通过对人类重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aFGF,waFGF)的比较研究,探讨raFGF与促分裂性有关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NIH3T3细胞株,采用MTT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waFGF和raFGF的促分裂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膜通透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同时,检测肝素(HS)对aFGF的上述作用的影响.结果 raFGF对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低于waFGF,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强作用也明显低于waFGF,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增强作用明显低于waFGF.HS使aFGF的上述作用增强.结论 raFGF的促分裂作用低于waFGF,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不明显;HS对aFGF促分裂作用具有促进效应.

  • NOS抑制剂对创伤性休克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亚新;谷贵山;祁柏宇;欧海英;徐晶华;郭鼎

    目的探讨NOS抑制剂对抢救创伤性休克的效果和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用NOS检测试剂盒检测失血后各时间段大鼠心、肝、脾、肺和肾脏中iNOS和cNOS的改变.记录下给予NOS抑制剂L-精氨酸(L-Arg)和氨基胍(AG)后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在休克时检测出cNOS,创伤休克组0.5 h检测cNOS值高于对照组,而iNOS值变化不明显,创伤休克2.5 h,所有脏器cNOS值开始缓慢有规律降低,反而测得的iNOS值开始有规律的增高,创伤休克5 h脏器中cNOS有规律降低,而iNOS有规律升高.常见的几种NOS抑制剂(L-Arg和AG)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NOS抑制剂抢救创伤性休克,可明显提高大鼠24h存活率.

  • 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盛传伦;孙步彤

    目的通过COX-2抑制剂NS-398对胃癌培养细胞系SGC7901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证实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在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方法应用MTT法检测NS-398对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检测NS-398对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NS-398对胃癌细胞均抑制作用,并随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要明显增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未经NS-398作用的胃癌培养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亚微结构清晰,核模完整,而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和尼美舒利作用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并可见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NS-398作用SGC7901细胞72 h后,均可出现亚G1峰,呈剂量依赖关系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改变的细胞周期分布,一方面增高G0/G期细胞比例,另一方面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结论 NS-398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NS-398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NS-398抑制胃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COX-2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2的释放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LA基因多态性

    作者:刘彦虹;陈中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DNA分型技术对黑龙江地区60例ITP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HLA-DRB1*02(15/16)基因频率在ITP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RR分别为7.857、4.171,x2值分别为17.778、8.539,P分别为0.001、0.003,EF分别为0.1983、0.1510),而HLA-DRB1*08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RR=0.095,x2=12.810,P=0.001,PF=0.009),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黑龙江地区人群中,HLA-DRB1*02(15/16)基因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易感性有关,HLA-DRB1*08则可能对ITP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爽;张正

    目的为了解本院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流行情况,对VRE株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多重PCR及测序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Etest法测定VRE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表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VRE进行检测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检出1株VanA、4株VanB、5株VanC1,1株VanC2,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药敏表型与基因型一致;11株VRE中2号vanB株与5号vanB株显示出相同片段,其他VRE株则分别有多于5个区带不同.结论实验室准确检测VRE对防止VRE感染和流行是非常重要的;PF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了本院11株VRE医院感染为散发.

  •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回输促进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的研究

    作者:杨婧;孟繁宇;杨昆;陈强;于洪臣;范洪学

    目的通过回输成纤维集落生成单位(CFU-F)促进骨髓实质细胞造血恢复.减轻白血病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损伤早日恢复.方法选取经明确诊断的AML患者化疗回输组前后行自身对照,化疗回输前及后采骨髓行红系造血祖细胞(BFU-E)、粒、巨系集落生成单位(CFU-GM)培养,观察化疗回输前后的外周血象.结果化疗回输CFU-F后第3周,其BFU-E、CFU-GM数明显高于化疗回输前的水平(P<0.05),同时高于单纯化疗组第3周测得的BFU-E和CFU-GM数(P<0.05).结论体外扩增造血基质细胞于化疗自体回输方法,促进了病人造血恢复,对预防和减轻化疗药物造成的骨髓损伤,缩短化疗间期,加大化疗药物剂量,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对小鼠肝脏的毒性

    作者:李艳茹;张海英;李晓敏;李玉林;王琳

    目的评价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对小鼠肝脏的毒性.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1.7 ml生理盐水溶液,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检测ALT及AST水平并取肝脏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注射10 h后,ALT及AST水平高,24 h后迅速下降,7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8 s注射组注射后10 h光镜下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轻微肿胀,3天后肝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3 s注射组注射后10 h表现为肝窦明显扩张充血,电镜下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内出现絮状沉积物,24 h出现小片坏死区域,7天后基本恢复到正常结构.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与注射速度有关,损伤可在1周内迅速恢复.

  • 结核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水平与DNA芯片研究

    作者:梁莉;谢建平;乐军;肖和平

    目的探讨结核病(TB)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可溶性受体(sTNFRⅠ)水平与细胞模型转录谱研究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水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7例TB患者及25名正常人血清中sTNFRⅠ水平.用DNA芯片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前后人巨噬细胞TNFRⅠ的表达水平.结果①37例TB患者的sTNFRⅠ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x±s值分别为1 080.4±174.1 ng/L和653.2±65.3 ng/L,P<0.05).②DNA芯片研究发现,感染临床分离菌株后,巨噬细胞的TNFRⅠ的转录表达提高2倍,感染无毒株的巨噬细胞没有检测到TNFRⅠ的表达变化.结论 TB患者血清s TNFRⅠ为高水平,而且与利用DNA芯片在转录水平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巨噬细胞模型得到的数据有相关性.这提示,DNA芯片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巨噬细胞模型的结果对临床检测有一定的预测性.

  • 石蜡包埋淋巴组织三种微量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作者:齐宗利;韩西群;黄宏宇;朱梅刚;赵彤

    目的为寻找一种高效、简便、实用的石蜡组织中DNA提取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对DNA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淋巴相关组织的蜡块21例.三种DNA提取方法分别是简单消化煮沸法,酚/氯仿提纯法和试剂盒法.通过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PCR扩增保守序列β-globin等方法,比较三种DNA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试剂盒法提取样品OD260/OD280平均比值位于1.6~1.8之间;提纯法位于1.3~1.5之间;简单消化煮沸法位于1.2~1.3之间.三种方法中,试剂盒法提取的DNA为稳定.以3种DNA提取方法所获取DNA为模板,PCR扩增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从实用、快速、经济的角度综合分析,简单消化煮沸法简单快速,需要的组织样品少,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石蜡组织DNA提取方法.

  • 氯化镧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闫晓明;于伟东;洪新雨;王占峰

    目的探讨氯化镧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MTT法测定氯化镧对SHG44细胞的增殖影响,电镜检查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PTEN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氯化镧可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生长,电镜下见胶质瘤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核固缩、核溶解,出现凋亡细胞.PTEN基因在蛋白、mRNA水平均显著增强.结论氯化镧可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凋亡.

    关键词: 氯化镧 胶质瘤 凋亡
  • HSP65-HBV 表位融合蛋白对人PBMC的激活作用

    作者:王华;尹晓光;吴秀丽;王丽;王燕媚;于永利;王丽颖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HSP可引导与其形成复合物或融合蛋白的抗原性物质在抗原递呈细胞内经MHC Ⅰ类途径加工递呈,提供激活抗原特异性CTL的信号.PADRE是一种辅助T细胞表位,辅助T细胞的活化对CTL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 人β防御素-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魏洪涛;董震;张国利

    目的构建人β-防御素2的融合性原核表达载体,为今后基因工程手段表达纯化及生产人β-防御素-2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基因合成人β-防御素2(HBD-2)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MD18T中间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后再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与载体中所固有的TrX-A形成融合基因.结果构建的融合性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元突变发生.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T-32a-(HBD-2).

  • 单克隆抗体放免法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疏;王钧;张红宇;翁咏梅;杨苹花;陈清;郭乃榄;贾少微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放免法测定全血环孢素A(CsA)浓度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放免法检测2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CsA患者的血药浓度,从方法学上严格进行实验室批内及批间质量控制指标的评价,同时观察CsA的临床应用与其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 347批、712例次检测的非特异管结合率(NSB%)、零标准管结合率(BO%)、批间有效剂量值ED5、ED50、ED75的变异系数、反应误差关系(RER),以及批内、批间变异等各项指标均较理想.临床上对CsA剂量、剂型的调整皆以其血药浓度为依据,并发现排斥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CsA毒副作用的发生均与全血CsA浓度改变密切相关,同时也观察到了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结论单克隆抗体放免法检测全血CsA浓度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梗阻性黄疸肝脏超微结构改变机制

    作者:汲崇德;李颖;李再福;郑泽霖;王长林

    目的通过观察梗阻性黄疸肝脏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72只,分成胆总管结扎(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CBDL)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制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分析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及其功能改变.结果肝细胞核形态异常、固缩,线粒体脊断裂、内质网减少且肿胀,毛细胆管扩张、内有胆泥淤积.结论内毒素、肝细胞缺血和Kupffer细胞功能受损可能与梗阻性黄疸肝脏损伤有关.

  • HIV-1 p24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其噬菌体文库筛选

    作者:王波;王贤俊;温志国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HIV-1 p24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从HIV患者的血清中提取mRNA,RTP-CR扩增出HIV-1 p24基因,扩增的产物用ClaⅠ和BstxⅠ双酶切消化后,连接到同样双酶切的pIRES1表达质粒,把构建的重组pIRES1-p24质粒免疫Balb/c小鼠.1个月后,取鼠脾细胞mRNA构建出单链抗体(ScFv)cDNA文库.该文库以噬菌粒pCANTAB5E cDNA为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后用p24蛋白对表达的重组噬菌体单链抗体文库进行筛选.结果经过4轮吸附-洗脱-富集筛选,洗脱噬菌体滴度大于1010pfu/ml,ELISA及其测序表明获取了表达抗HIV1p24单链抗体的基因.结论单链抗体和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的应用简化了获取特异性的单链抗体基因程序.

  • HIV-1env、gag与IFNα-2b基因融合蛋白的免疫学研究

    作者:孙淑艳;吴杨;方艳秋;谭岩;王洪军

    目的将编码艾滋病病毒(HIV-1)外膜蛋白的env基因、核蛋白的gag基因与编码干扰素(IFNα-2b)基因分别插入pSF儿6与pSFJ38真核表达载体,观察表达产物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经质脂体转染与野生型痘苗病毒在Cos-7细胞内同源重组,筛选、纯化获得重组痘苗病毒vJ38gag/IFNα-2b和vJ16env/IFNα-2b.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脾淋巴细胞对ConA及Lps的反应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细胞CD4+、CD8+,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与脾淋巴细胞对ConA及Lps的反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8+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呈增高趋势.结论重组痘苗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重组痘苗病毒能在体外与HIV-1env和HIV-1ga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 网红参数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陈莉;凌励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是肿瘤有效的根治性方法,目前经常被选择治疗许多威胁生命的疾病,包括血液病、实体瘤、遗传病和免疫疾患.

  • 细胞密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赵继红;ゥットハムス玲子;丁军;蒋世旭;杨海山;早川和重

    目的研究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照病理分析3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42个ADC值异常的感兴趣区,分析ADC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乳腺间质成分百分比与ADC值呈正比趋势,随间质百分比的增加ADC值增加.肿瘤组织内出血、坏死及间质成分中纤维细胞排列的疏密对ADC有明显影响.结论细胞密度是ADC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与ADC值密切相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αβ和TCRγδ的表达研究

    作者:邱莲女;朱永泽;周永列;李宏波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αβ和TCRγδ的表达,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初步探究随病情发展TCRαβ和TCRγδ表达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中TCRαβ、TCRγδ的表达率.结果 TCRα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TCRαβ的表达率比较:重度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而TCRγδ在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表达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其表达能力逐渐降低,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 错配杂交酶联免疫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作者:姚群峰;宁勇;周宜开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错配杂交及酶联免疫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 drofolate reducatase,MTHFR)基因多态性的新方法.方法针对多态位点设计两条寡核苷酸探针,分别与野生型及突变型序列互补.将两条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分别与含多态位点C677T的PCR扩增产物杂交,然后显色检测,根据两条探针的吸光度值之比确定样品的基因型.结果用本法随机检测了50例DNA样品,结果可见三种基因型的发光值之比可以严格区分,其中野生型(C/C)15例,杂合型(C/T)28例,突变型(T/T)7例,与参考方法(PCR-RFLP)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检测快速而且费用低廉,可广泛应用于MTHFR基因突变及多态性检测.

  • 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超敏-CRP和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孟祥红;陈兵;匡铁吉;董梅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D-Dimer、hs-CRP和NO含量.结果脑梗死组D-Dimer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O与D-Dimer(r=-0.50),P<0.05和hs-CRP(r=-0.68,P<0.01)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呈负相关;D-Dimer和hs-CRP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呈正相关(r=0.64,P<0.01);而且脑梗死面积大组D-Dimer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面积小组(P<0.01).结论血中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含量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 吸毒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与临床意义

    作者:胡卫红;魏小文;姚尚彦;王华;李建业;王超要

    目的通过检测吸毒者戒毒治疗前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水平,以探讨TBA与吸毒的关系.方法在BECKMAN COULTER CX4 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286例吸毒者及6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BA、腺苷脱氨酶(A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测定.结果吸毒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B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吸毒2个月组血清ADA、ALT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毒6个月及以上各组ADA、ALT活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55例吸毒>12个月者中,注射组与混合组、烟吸组相比,TB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组与烟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检测较ADA、ALT更早反映吸毒者肝实质损害;可作为判断吸毒者肝实质损害程度、评估其吸毒时间及吸毒方式的指标之一.

  • 哮喘患儿血清IL-18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世武;许会卿

    目的目前,哮喘被认为是TH1/TH2免疫失衡性疾病,有研究认为白细胞介素(IL)-18是既可诱导TH1应答又可诱导TH2应答的特殊细胞因子,与哮喘的发病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IL-18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1例,慢性持续期患儿22例,临床缓解期患儿24例,健康对照儿20例,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测量其血清IL-18,IFN-γ,IgE的水平.结果血清IL-18的水平急性发作组(447.6±64.96 pg/ml),慢性持续组(311.60±48.17 pg/ml),临床缓解组(139.63±的.97 pg/ml),对照组(108.35±30.85 pg/ml),应用方差分析四组间有差别(P<0.001),四组间进行多重比较,除临床缓解组与对照组无差别(P=0.226)外,其余各组间差别显著(P均<0.001),且随哮喘严重度的增加,IL-18水平明显增高.IFN-γ的水平在各组间无差别(P=0.634).血清IgE的水平急性发作组(411.36±113.70 IU/ml),慢性持续组(237.37±57.36 IU/ml),临床缓解组(170.09±57.70IU/ml),对照组(15.94±19.88 IU/ml),各组间亦差别显著(P<0.001),多组间再进行两两之间全面比较,两两之间均有差别(P均≤0.01),随哮喘严重度的增加,IgE水平亦明显增高.而且,血清IL-18水平与Ig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91,P<0.01).但IFN-γ与IL-18、IgE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IL-18有比诱导IFN-γ产生更为复杂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哮喘的危险因子,且与哮喘的严重度有关,可能反映了哮喘恶化的活动情况.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董梅;佟爱华;杨彩娥;孟祥红;李艳艳

    目的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在鉴别缺铁性贫血(IDA)和非缺铁性贫血(AC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检测技术检测sTfR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IDA组sT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IDA组也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普通组与糖尿病患者-ACD组(P<0.05).结论 sTfR在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继发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耐量减退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赵岩;林风武;殷国光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筛查糖耐量减退(I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到我院门诊为明确有无血糖异常而就诊者336人,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空腹血糖<6.1者124例,≥6.1~<7.0者56例,≥7.0者156例;糖化血红蛋白<6.1者84例,≥6.1者252例;OGTT 2 hPG<7.8者92例,≥7.8~<11.1者99例,≥11.1者145例.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不适用于筛查IGT人群,但糖化血红蛋白比空腹血糖提示病人是否存在血糖异常更敏感.

  • MUC1与β-catenin协同异常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于颖彦;朱正纲;计骏;严超;张俊;刘炳亚;燕敏;尹浩然;林言箴

    目的探讨胃癌中MUC1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指数等临床病理学关系.方法 收集外科胃癌手术切除标本61例,应用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与核分裂指数评价,EnVision两步法行MUC1与β-caten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以上肿瘤细胞出现胞浆聚集及细胞核着色被视为异常表达.结果 本组胃癌中32例(52.46%)有MUC1异常表达,29例(47.54%)有β-catenin异常表达,MUC1与β-catenin异常表达一致率为73.77%.MUC1异常表达组核分裂指数增加(P=0.027),肿瘤在胃底贲门部相对好发(P=0.068).MUC1或β-catenin单项异常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学指标无明显关系.MUC1与β-catenin共同异常表达时核分裂指数增高较MUC1单项异常表达以及MUC1与β-catenin无异常表达组更加明显(P=0.004).结论 β-catenin的异常表达表明部分胃癌出现Wnt/β-catenin信号通道异常活化.MUC1通过Wnt信号通道辅助活化因子作用促进β-catenin对胃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两者共同异常表达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MUC1与β-catenin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标记.

  • 自配OLYMPUS AU 浓缩型清洗液在日立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

    作者:周林;吴纯

    使用日立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时,为保持比色杯的清洁,减少杯间差异,保证仪器运行状态的良好,每日需消耗一定量的原装浓缩型清洗液来完成必要的清洗程序.

  •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及意义

    作者:翟玉华;孙卫红;刘金英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中的特点及意义.方法用血清蛋白电泳法及免疫固定电泳法对70例IgD型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分析及单扩散法定量检测.结果 70例IgD型多发性骨髓瘤中IgD-λ型65例,IgD-κ型4例.本周蛋白阳性58例,本周λ型57例.具有IgD-λ;λ型双M成分28例.IgD重链型1例.结论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特征对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军团菌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刘广华;谢风;何成彦

    1976年在美国费城退伍军人年会参加者中爆发了一种以发热、咳嗽、腹泻及呼吸困难为主的疾病,数月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死者肺组织检查确认了一种以前未知的病原菌,并将此细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L pneumophile,Lp).

  • 端粒酶检测诊断白血病的进展

    作者:刘孝武;赵会芹

    端粒酶(Telomerase,TLMA)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为依赖于RNA的一种特殊DNA聚合酶,能以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加至染色体末端,从而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性.

  • 人血小板糖蛋白Ⅵ的研究进展

    作者:屈晨雪;王建中

    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lycoproteinⅥ,GPⅥ)是血小板直接胶原受体之一.早在20年前已被发现,但其功能却并不十分明了[1].1987年,发现一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血小板对胶原诱导的聚集缺乏反应,后来发现患者血小板上缺乏GPⅥ.

  •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

    作者:崔红花;谢风

    随着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对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水平有很大的提高[1],.现就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不规则抗体所致配血困难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晓洋;宫济武;田利红;周航;孙峥;刘燕明;林东

    为保证受血者输血安全,降低输血反应率,我科近几年来一直在病人手术备血前或输血前作抗体筛选试验.几年来,大部分病人抗体筛检虽阳性,然而配血并不困难;但有如下20例病人配血不相容,现报告如下.

  • 肝糖原沉积病性肝硬化1例

    作者:王敏;杨丽华;黄光明

    1临床资料某男,16岁,因"乏力,右上腹不适一月余"入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偶有上腹痛,无发热、畏寒,无晕厥,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遂于我院就诊.

  • PCR-SSCP 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

    作者:齐力;韩中波;钱丽娜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呈现死灰复燃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耐药(DR-TB)和耐多药(MDR-TB)结核病的广泛分布和迅速传播.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INH、SM和RFP结核病的预防、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ASO临床实验报告

    作者:许培仁;张弢;朱艳荣;白春洋;雷素萍

    目前国内外许多临床实验室已经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Latex enh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LETIA)方法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我们采用溶血法、散射比浊法和该法同时检测临床确诊病例138例,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 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实验室检测

    作者:多丽波;刘晶;闫立昕;孙琪;王孟滨;李垚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条件致病菌,也是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在医院感染分离率一直趋于首位,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导致这些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复杂.

  •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戴春梅;陈辉;漆涌;陈海蔚;袁金玲;伍勇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Slycylprolinedipeptidylaminopeptidase,GPDA),能特异地水解肽链末端第2位为脯氨酸所形成的肽键(对其他肽键无作用).用人工合成的X-脯氨酰对硝基苯胺作底物来检测此酶活性发现,以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为底物时酶活性强,Km值小,故称此酶为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或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酶(glycylproline-p-nitmanilidase).

  • 胃食管反流病的体表胃电研究

    作者:赵丽莉;赵景涛;靳广书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疾病,文献指出,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和松弛(TLESR)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十余年来胃电图(EGG)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给无创性研究胃(肠)动力带来希望.本文应用胃电图及食管测压和食管PH监测对病人的胃肠动力进行测定,以进一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机理.

中国实验诊断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